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計劃

關於國小四年工作計劃集錦4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四年工作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國小四年工作計劃集錦4篇

國小四年工作計劃 篇1

本學期本班的工作將在“以德治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的指引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思想品德教育為核心,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注重養成教育,以促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和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為了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激勵廣大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四有”新人,我班將結合學校中心活動安排,在九、十月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暨世界反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系列活動,通過班隊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向英雄學習,組織全體學生閲讀《不忘歷史》一書,觀摩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勝利的優秀影片,積極參加學校的徵文、影評和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祖國的過去,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二、加強常規教育。

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新發布了《中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進一步明確了對國小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着重要作用。故,仍須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逐步養成習慣,遵守《守則》與《規範》。

本學期我將作如下安排:學生一天一輪,當“小老師”,每日檢查個人衞生情況及校服、紅領巾穿戴情況,並督促學生早讀、做眼保健操時的紀律和提醒值日生做好清潔衞生工作。紀律委員、勞動委員、衞生委員做好相應的輔助工作。整隊、帶操工作則由體育委員負責。另外,將多與任課老師交流,時時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班隊活動也將與養成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自己組織開展。

三、制定三期目標

根據本班情況,初步擬訂遠期目標為“爭創良好班集體”,中期目標為“爭創書香班級”。近期目標是“尊師長,愛同學”“知隊章,守隊紀”“多動腦,常動手”“勤鍛鍊,磨意志”。另外,本班還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每週目標,及時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如:及時完成作業,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上學不遲到,放學快回家等等。

四、組建新班委。

只有學生自己認定的班幹部,他們才會信服。故學期初本班仍將以自願、民主公開的方式選出新一輪的班委會。所不同的`是,上學期的班幹部將不參加評選,為的是讓更多的學生有鍛鍊的機會。對新組成的班委將及時召開班委會,使每一個小幹部明確自己的本職工作,嚴格要求自己,從而成為班級的榜樣。讓老的一批班幹部協助新干部,共同認真、負責地為班級同學服務。

五、加強家校聯繫。

本學期將繼續通過家訪、電話聯繫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對部分特殊學生將通過書信與家長保持聯繫。另外,將認真組織開展好班級關工小組會議和家長會,計劃藉助家長的力量開展雛鷹假日小隊活動,以期與家長共同攜手,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具體安排如下:

九月

1、對暑期生活進行總結、表彰,加強安全教育;

2、抓實日常行為規範教育;

3、做好班級工作計劃;

4、佈置教室環境,出好本月黑板報;

5、進行尊師教育,組織學生參加“愛牙護眼”活動。

6、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系列活動

十月

1、結合國慶節和建隊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學校“百名教師進千家”活動,切實做好家訪工作;

3、認真召開“關工小組”會議,爭取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4、結合班級實際開展主題班隊活動;

5、繼續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系列活動。

十一月

1、繼續加強常規教育;

2、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科技節活動;

3、認真做好家長會的召開工作;

4、開展心裏健康教育。

5、開展“科學在我身邊”主題隊會。

十二月

1、組織學生開展長跑、跳繩、踢毽等活動,勤鍛鍊,強體魄;

2、做好家校聯繫工作,多家訪,常交流;

3、組織迎新春聯歡活動

4、評比“班級讀書明星”。

5、對後進生做好案例分析,積極參加評比。

6、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一月

1、做好期末班級工作總結和代辦費結算工作;

2、民主評選“三好學生”;

3、督促學生認真複習,積極迎考;

4、佈置寒假作業,加強安全教育。

國小四年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3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9人,他們喜歡上藝術課,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

二、教學目的:

1.突出藝術學科的特點,把五愛教育和活潑樂觀的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藝術教學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

2.感受和理解不同藝術作品和藝術表現所藴涵的情感和思想,獲得對人類情感的體驗。

3.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藝術欣賞中展開想像,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享受到欣賞的快樂。

4.探討、比較我國民族藝術的風格特徵和文化歷史背景,學習它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學會珍視各民族藝術的價值。

5.瞭解簡易的造型工具,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紙、泥等材料,感受其特性在遊戲活動中相互合作,體驗不同門類的藝術相互交融的豐富情趣,養成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中積極參與、活動後收拾整理的好習慣。

三、教學要求:

1.開啟創造的意識,體驗創造性生活的快樂。

2.樂於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在各藝術活動中,嘗試用藝術表現慾望,並按自己的想法進行繪畫表現。

3.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對自己獲得的藝術感受有所瞭解,建立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

1.在綜合性的活動中,萌發創造的意識,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想像力,領略合作的愉快。

2.運用常見的工具和材料,開展以藝術為主題的遊戲活動,利用身邊易找的材料,採用折、貼、揉、編、接等方法,製作自己喜愛的作品,用藝術的方式美化生活的環境,初嘗成功的樂趣。

3.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等品質。

4.觀看同學的繪畫作品後,願意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每個同學都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解釋自己的作品,願意與他人的作品進行比較。五、學習難點:

1.形狀、色彩的組合與變化,是構成看得見的美的基本要素,並試着嘗試用線、形、色自由地描畫出心目中的美好世界,表達自己的想法。

2.培養良好的藝術習慣。

國小四年工作計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四年級英語教學工作。四年級英語在整個國小英語過程中屬於過渡階段,本學期我將積極探索英語快樂課堂,讓學生們較好的學習知識,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的學生處於低年級和高年級之間,他們喜歡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有時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他們重視老師的表揚。在學習了一年的英語之後,對英語應該比較熟悉,但學困生的學習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英語學習的情況分析

1.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都應該比三年級好,要使學生熟悉我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使後進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儘量減輕兩極分化現象。

2.教學上的困難

四年級的教材較三年級在難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對話內容多,句型複雜,教學任務十分繁重。老師教學,以及學生接受都比較困難,加上每星期的課時量減少,課文內容的多容量,上課節奏快,學生複習鞏固的時間相對減少。課程要求的對單詞的初步掌握,對讀寫的要求提高,學生掌握較為困難。

三、教學工作

1.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又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備課不充分,一定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的積極性。備課時掌握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同時還要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

2.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聽説能力,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們練習聽説能力。有時候在學習某個句型或詞的用法時,利用遊戲或實物進行教學,便於學生掌握。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書寫作業中,開始讓學生抄寫句子,當出現大小寫不分的情況時,及時給學生糾正錯誤,重視對學生書寫規範性的培養。

四、作業

四年級教材要求對字母進行鞏固,以及單詞的書寫,我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上四線三格里的範寫,以及教師在黑板上的書寫,把學好的字母拼寫成單詞。學好了字母,單詞的拼寫就簡單多了。學生對單詞應該多寫多練,才能記得更牢固。

本學期我會努力做好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工作中我會多閲讀關於教學方面的書籍雜誌,以彌補在教學中的不足,爭取在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國小四年工作計劃 篇4

(一)國小四年級地方課教學工作計劃

一 、教學目的要求任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安全意識,獲得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2、樂於合羣,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去。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懂得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學會禮貌用語,學做一個文明觀眾。

5、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文化學習、瞭解家鄉、熱愛家鄉。

6、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樂於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懂得關心和養護自己的身體,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7、樹立“居安思危”的國防觀念,激發愛軍習武、獻身國防的思想感情,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二、教學主要內容:

專題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幾個方面。其內容全面,形式新穎,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體現知識性、綜合性和實踐性,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心理品質;轉變對未成年人的人文關懷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不斷的提高處理成長中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1、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我防範能力較差。

2、合作及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3、資料收集的能力有待加強。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倡探究式、討論式、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

2、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感悟、體驗、提升的.機會和平台。

(二)三年級地方課教學計劃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生活充滿好奇心,但關注能力觀察能力欠缺,對家鄉的風土人情瞭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課上想更多地體現自主性還是有難度的。課堂上,教師要以豐富的資料誘發學生努力學習、努力探究顯得很重要。

總體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安全意識,獲得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2、樂於合羣,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去。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懂得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學會禮貌用語,學做一個文明觀眾。

5、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文化學習、瞭解家鄉、熱愛家鄉。

6、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樂於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懂得關心和養護自己的身體,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7、樹立“居安思危”的國防觀念,激發愛軍習武、獻身國防的思想感情,培養吃苦耐勞精神。

教育目標實施原則

1、教學內容的組織應體現綜合的特點

2、突出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實踐性。

3、增強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情境的開放性

4、關注學習過程的生成性,教學內容的表達應避免成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