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96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

教育部就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的這一《指導綱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中國小課程和教材體系,融入中國小教師教學活動之中,解決學校在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教育部(國家語委)語言文字報刊社、《語言文字報社》、《語文建設》雜誌、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單位於20xx年5月12至14日,聯合在山東濟寧舉辦《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在歷時三天的培訓中我認真聆聽了四位教育專家的理論報告、三位教育專家的經驗分享、四位教師的示範課並觀看了濟寧孔子國際學校孩子們的成果彙報演出。中華吟誦學會祕書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健順先生,中國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彭城書院院長、國學教育專家漢風先生等名家學者應邀為來自全國數十個省市自治區的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教科研機構教研員,中國小校長、副校長、德育管理幹及骨幹教師,社會教育機構幹部及教師,國學愛好者做專題培訓。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2

還記得來頂崗實習前,對青春、對教師職業許下的諾言:“擁抱吧,我的頂崗實習,我願將我最赤誠的心播撒在這片家鄉的土地”,如今卻轉眼間要對頂崗實習説再見了。面對着曾經的誓言,我想説“我走過,我努力,我無悔”。因為在這裏我的課堂教學技能得到不斷的提升。

備課技能。很榮幸,我被分到和一位很負責任的老師實習。初來南宮實驗中學,王老師就講本學期的全部備課教案給我,讓我從整體結構把握本書,不敢有絲毫怠慢,經過一個星期完成了本學期備課。接着最主要的就是我對本書的.課時備課。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

(1)教師備課必須認真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歷史課程標準對歷史課程的性質、任務、目標、內容和實施原則都有明確的闡述,認真研讀此,有利於歷史教學的順利開展,而且針對學生考試複習會有明確目的性。

(2)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瞭解學生能夠對本科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對於學生是難點,哪些對於學生來説是易懂知識;再者還要知道學生對何種事物感興趣,將學生的感興趣點與課堂知識相互銜接,做到吸引學生。

(3)合理使用多媒體。多媒體的使用要恰當,切忌將全部知識打在多媒體上,變成為學生“讀知識”。

導入技能。導入新課是一節課的啟動環節,特別要注意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全面瞭解中國的歷史,而且好奇心強,所以抓住這個特點可較多的採用多媒體圖片導入法、視頻導入法、故事導入法、問題互動法等等。“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認為導入新課能夠吸引學生在整節課中非常重要。

提問技能。精彩的提問再次喚起學生求知慾。我認為提問不僅包括教師提問學生還應該包括學生之間的提問。需要注意的是

(1)教師提問要注意條理性,而且對待不同的同學提問難易程度要有差別,不應該對成績相對靠後的學生提問太難的題目,將其“一棍子打死”,也就是説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2)為進一步開發學生智力,善於動腦筋,教師應該多問一些“為什麼”“怎麼辦”。

(3)對於學生之間的提問,在複習課小組之間知識競答中非常有效。

講解技能。對於縣鄉級中學學生接觸外界事物較少、閲讀課外讀物較少等,所以教師的講解是課堂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教學語言的生動親切以及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尤為重要。在講解《君主集權的強化》中我採用清朝人的辮子的演變導入本堂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緊接着引入清朝的歷史。層層深入本課。

課堂組織技能。中學生好動,45分鐘內如果不採取任何方法吸引他們,那麼他們就會很快分散注意力,為外界所影響。所以為讓課堂有效進行我們必須採取一定方法。

(1)剛開始時,教師要在本班級內樹立威信,否則等學生對教師的新鮮期過後課堂上會擾亂課堂秩序,導致課堂無法正常進行。

(2)集中學生注意力。一次課堂上正在進行多媒體軟件安裝,但是學生馬上第一次月考,必須複習。所以我讓學生背對過來坐,我站到教室後邊提問學生,學生一起回答,使整堂課有序進行。

反思技能。每一課,每一單元過後都應該有一個反思總結,這樣會使我們的教學成長更快。反思總結包括對教師教態尤其是站姿、口頭語、課堂趣味性、課堂完整性等等,總結過去是對未來最大的進步。

半年過程中我的各項教學技能得到極大的提高,感謝王老師對我的指導以及學生與我的積極配合。頂崗實習的教學技能將使我以後教學工作更加順利的展開。最後仍以“我走過,我努力,我無悔”。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3

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和手段,能為學生形成化學基本概念和化學基礎理論提供感性認識的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整個化學教學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現將本期實驗教學總結如下: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

國中三年級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國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幾個環節:

1.加強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為此,對於大綱規定的每個演示實驗我們都認真完成,併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範、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有時根據教材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演示實驗.

2.努力開足學生實驗

根據教學進度努力開足學生實驗。學生實驗做到每2人一組,位置固定,每次實驗都進行登記,並對每個實驗

從課堂紀律、操作規範、整理儀器等方面對每一個學生打分。一學期下來,教學效果較好,完全改變了以前那種實驗課上亂轟轟的教學場面,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一些較簡單的演示實驗,根據條件把它改成學生實驗,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開展了課外實驗活動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每逢週四週會課,我們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學生以做化學趣味實驗,製作實驗教具為主。在課外活動中我們儘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實驗習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國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範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範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本學年的實踐,化學實驗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很大,讓學生在動中學、做中學、樂中學、趣中學,致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素質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為以後的化學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4

一學期的工作就要結束了,我們也進入了一個總結整理的階段。那麼這一學期,我們班的三位老師和班裏的孩子們的進步有哪些,在下一學期我們要多做的工作又有哪些,在此作一簡單的總結。

一、是家長工作。

(一)充分利用家長園地

1、製作主題活動網,展示主題名稱、主題教育目標、分題的名稱、各分題目標。目的是使家長能夠對多元只能創意課程的主題活動的性質有個初步的瞭解。

2、設立名為“家園面對面”的展板,在展板中設立“心心橋”、“活動分題網”、“温馨小貼士”、“今日活動”四個欄目。其中“心心橋”是幼兒園與家長聯繫的窗口,設立這個欄目的目的是向家長開放的一個窗口,在這個窗口中我們向家長配合主題活動的一些要求,例如配合分題活動或主題活動家長需要做的事,帶的材料等等。 “活動分題網”是以生動活潑的配有圖片的分題網絡圖向家長展示我們整個分題活動所要進行的活動的名稱以及各個活動的目標。“温馨小貼士”是科學育兒的一個宣傳的欄目。“今日活動”是向家長出示一日活動計劃和主題活動的教案,目的是向家長宣傳多元智能創意課程,使家長了解主題活動進行的過程和活動的方式也是向家長進行宣傳的一種手段。

3、設立“與孩子一起飛”的展板,其中有“誰最棒”、“大家都來學”、“小小意見箱”。其中“誰最棒”是表揚家園配合工作做得好的家長,在這裏會有一些表揚信,家長作業做得好的作業展等等。“大家都來學”是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多元智能的解釋、與主題活動相關的一些科學常識等等。“小小意見箱”是展示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我們對家長提出的建議或意見的一個欄目。

(二)自己設計幼兒進餐情況記錄表、幼兒飲水情況登記表並堅持填寫。及時向家長反映幼兒午睡情況。通過這些手段使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況。

(三)幼兒檔案的`設立

我們對幼兒檔案的設立有了初步的想法, 那就是依據時間的順序積累材料。那麼開學之初“幼兒情況調查表”就是幼兒的第一份的檔案材料,之後的各種材料可以是幼兒的作品、幼兒活動的照片、老師對幼兒的月評估、學期評估、家長對幼兒的評價等等。

幼兒檔案的使用方面,我們也打算把它充分的應用到家園聯繫的工作中,可以向家長開放,使家長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變化。為我們家園工作的順利地開展奠定基礎,也是對幼兒進行學期末和學年末總評估的依據。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家園聯繫的工作,家長逐漸地關注起拼音、計算、識字以外的幼兒各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家長對多元智能創意課程也有所瞭解。他們開始關注起我們的各個欄目的內容,及時地向我們反饋意見。形成了良好的家園關係。

二、環境佈置

我們比其他老師提前半個月就進入了開學的準備階段。完成了一系列環境佈置的任務。開學以後,隨着主題活動的進行我們不斷豐富着活動室的低牆佈置。在走廊的地面上我們有及時貼刻出一些可愛的動物圖案,按照分解組成的學習內容貼在地面。孩子們經常饒有興致的在這些數字上踩過,嘴裏還在敍述着老師教過的數字分解的學習內容。

我班活動室的低牆本着貼近孩子的原則。隨着主題活動的進行不斷地更換着張貼圖案的內容。特別是一些與科學有關的圖片深深吸引着孩子們的目光。就是這些圖片是我們的教學豐富起來,幼兒有時候是由於這些圖片而產生的學習的興趣,並就這些圖片提出了學多的問題。就這樣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們一同成長着。我們在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着一些科學的知識。

另外隨着主題活動的進行,我們的低牆上逐漸有了,“上太空去遨遊”、“我們心中的四季”“冬日樂園”主題活動牆。由於一次關於流星的活動,我們的教室還被孩子們命名為“流星教室”市內的天花板上是飛舞的流星,門口是美麗的星星和“流星教室”的橫幅。他們為自己的傑作而自豪。孩子們創作的願望被激發起來,他們經常地會帶一些自己在家裏畫的畫、用紙盒製作的物品等等來到幼兒園。當然我們除了給予鼓勵外還把他們的作品放到了展覽區。就這樣我們的活動室不斷地豐富起來。

三、教育教學

1、我們班擔任了幾個課題的教研任務以及拼音、計算的教學任務。孩子們和老師的任務很重。我們合理安排時間協調好各個活動避免發生衝突。

2、平時沒有時間討論教學上的各個問題。我們就利用下班的時間,下班後經常很晚回家,總是要先討論當天的活動,安排好明天的活動。一起商量各個活動如何進行才能夠既節省材料,又能完成教育教學的任務。

3、認真地研讀新《綱要》嚴格的按照《綱要》的精神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加強了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各種教育的灌輸,以身作則的對孩子們進行教育。例如:我們堅持使用一面寫過,或園裏打字廢了的紙張,用它的背面進行繪畫的活動和摺紙活動的用紙,並向孩子們宣傳節約用紙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我們的各種製作活動都是圍繞着一些廢舊的材料來進行的,用飲料瓶製作 “沙漏”,用紙盒製作“蛋糕”“火箭”等等。無時無刻的教育也有了一些的成效,孩子們知道了什麼使環境污染?什麼是保護環境?如何保護環境?等的問題。

4、鼓勵孩子們的多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活動的間隙,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唱啊,跳啊。鼓勵每一個孩子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現在我們班的孩子,能夠很自如的自己創作出配合音樂的動作。能夠很動情地進行歌唱。在進行繪畫和其他的製作活動時能夠努力的克服困難,試着自己去解決問題。這跟剛開學的時候真實天壤之別。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不會自己解決問題。遇到了難題只會説:“我不會”,當音樂響起時沒有人響應,只是呆坐在座位上。經過老師和孩子們的不斷努力,我們成功了,孩子們自信了,能夠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了。經常帶在他們口頭上的話是:“我跟老師的不一樣”、“我有辦法”、“聽聽我的主意”。

四、教學研究

我們擔任的課題是園裏工作的重點對待這項任務我們從不敢鬆懈。在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搞好家園聯繫,如何培養孩子們對待科學的興趣,還有如何在主題活動中提高孩子們對漢字的敏感性的,幼兒數學科學化教育的的課題研究等等。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們至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瞭解了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問題。這對於我們來説就是一種成功。

五、 圓滿的組織了元旦的幼兒聯歡會活動。

在組織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之餘,我們還順利地組織了元旦的聯歡會,氣氛熱烈受到了家長的一致的認可。

六、下一學期的工作重點

下一學期的工作重點,有以下幾點:

1、識字教學

仍然是探討如何在主題活動中提高幼兒對漢字的敏感性的問題。既如何在主題活動中找到幼兒的興趣點,並以此為契機的讓幼兒更多的接觸漢字,提高對漢字的敏感性。

2、多元智能創意課程

在下一學期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要着重培養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以及彙報探索過程的能力和如何適時地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操作的材料。

3、拼音教學

重點放在培養幼兒的拼讀能力和拼讀的習慣上。培養幼兒對拼音學習的興趣。

4、玩教具操作課程

依據幼兒園操作的課題小組的組織及各種探討的成果來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完成教研任務。

5、學前班數學教育

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多的讓幼兒能夠在實踐中、生活中去探討數量間的關係並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5

學講方式教研活動總結

根據課題組工作計劃安排,為將“有效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我校從日—————日,在全校開展以“學講方式”為主題的教學賽課活動。

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本次活動,有教導處統一安排,教師自選課題,共22位教師參加。

語文方面,參加的有9位教師。從課堂來看,體現了“自讀、導讀、研讀、悟讀”的教學思路。其中,王光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語文《爭論的故事》一課,引起所有聽課教師的強烈反響和反思。課堂上,學生在王老師的引導下翩翩起舞,充分表達出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數學方面,參加的共有9位教師。以“有效”為主題,體現“情境創設引入、引導自主探究、組織合作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的教學模式。黃殿龍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數學《混合運算》一課,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模式。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混合運算》一課是非常成功的。學生在黃老師的引導下,從情境中加深了對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理解。

英語方面,參加的有陸麗和方芳兩位老師。兩位老師年輕有為,教學思路清晰。體現了“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的教學模式。

科學方面,注重學生動手體驗,從實驗中獲取科學知識。

本次活動圓滿結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教學能力,達到了活動開展的目的。

張廟國小學科教學開放日活動

結果公示

一等獎:王輝方芳

二等獎:胡朋解

三等獎:王念梅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6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學改革年,對於我來説也是促進自身改革,不斷提升自己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針對教育教學改革做如下總結:

一、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國小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於培養數學家,而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並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後小組內展示彙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後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為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我在教學中也特別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由於二年級孩子較小對課堂紀律、課堂、小組彙報的評價均有教師把握,,我們是以4人為一小組,編為1號、2號、3號、4號,1號為組長,2號為副組長,4號一般為學困生,這樣在組內實行1—4結對,2—3結對的幫扶模式,當有困難時,互相幫助,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兩種模式。在班內,對於學生的管理實行捆綁式的評價,不針對個人。也就是對整個小隊進行評價,這就要求小隊內每一個學生都不能掉隊,有一人跟不上,整個小隊就不會得周冠軍、月冠軍、學期冠軍等,所以小隊內每個成員都要幫助相對落後的成員,小隊長在家裏就會打電話問4號同學知識掌握情況,這樣就會出現三個幫一個或四個幫一個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組展示的時候,4號回答的40分,3號得30分,2號得20分,1號得10分,這樣就不會出現只是1回答問題的現象,可以把機會讓給4號,而在有些課堂上,很多時候4號是沒有機會回答問題的,因為他學習不好呀。在學習型的組織中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都有一個發展、展示的舞台。這個學習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把常規管理和學習等各個方面都捆綁在一起。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於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為主,隨着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通過實踐談得失。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為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並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增加前置性學習。在每節課前,前置性學習教師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然後讓他們在課上展示,一方面,鍛鍊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轉變了過去“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動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7

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多年來我校一直將“經典誦讀活動”傳承、繼續、並將之發揚廣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績,現將我校誦讀活動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班參與國學學習的學生有30人,這些學生語文基礎都十分好,寫作能力特別強,但是就國學這一塊還有所欠缺,特別是他們當中大多數同學對我國曆史瞭解的特別少,對我國古典文化也是隻停留在教材課本上,所以這一個學期的教學任務還是很重的。

二、主要成就

1、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

(1)通過實踐,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的路子,營造學校文化氛圍。

(2)初步建立中華經典誦讀教材體系、學生評價體系,探索教師導讀的方法,培養了一批導讀骨幹。

(3)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優秀思想與學校教育、管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新學習管理,辦人民更滿意的學校。

2、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在誦讀實踐中,感受中華經典的魅力,提高記憶力,積累語言,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2)陶冶情操,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使學生具有更佳的學習、生活狀態,促進各門功課的學。

(3)是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自編自演節目、辦手抄報,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鑑賞力等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錘鍊。

3、提高了教師的文化底藴

(1)通過活動,理解中華傳統經典對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重大影響意義,陶冶自己的情操,樹立更好的學習、生活的態度,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之中去。

(2)掌握國小生經典誦讀的方法,初步能創造性地展開活動,提高誦讀效果。

三,具體做法

1、讓學生認識國學,讓他們對自己的文化產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傳統文化,絕大多數同學的認識是"之乎者也"之類,印象中是搖頭晃腦的讀背,感覺甚是枯燥乏味,沒什麼好學。所以老師要讓他們重新認識國學,感受到國學的魅力。我跟他們談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論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是其他文化體系不可比擬的。我們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們有風、騷、賦、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有百科書之稱的《三字經》,有為人處事的蒙學經典《弟子規》。我們有"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氣,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責任,有"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的普世情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們還有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有豐富的天文地理,工藝文藝,有輝煌燦爛的科學技術,古典詩文,琴棋書畫,數不勝數。

2、備好課,讓學生享受國學課

學生對國學有了新的認識了,下一步我們就要備好課,上好課。上國學課,首先我們老師要懂國學。我們不可能都是博學的大儒,但是對於我們要上的那節課的內容,我們要研究透徹,儘量使我們的教學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問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能對答如流,給學生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形象。就像有位老師説的:"我們也許只需講40分鐘,但準備這門課的時間卻是你走過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上課時要滿懷激情,創設情景,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到國學的美,讓他們感覺到,上國學課就是一種享受。

3、學以致用,落實生活

課上成功了,學生也聽懂了,行了嗎?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4、滲透其他學科

要教好,學好國學,單單學那一門課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個星期也不過三兩節課,相對來説太少了,這就需要我們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比如説,語文課,可以多增加一些國學的,德育的知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教育。作文課的設計也可以結合國學的思想,讓他們瞭解儒,佛,道,法的思想。如:儒家之精髓在於"仁",佛的核心在於向善,道家講的是自然大同,法家重在強調社會的有規有序。經常有機的把這些知識融於平時的教學中,學生的談吐,言行舉止有很大的改善。他們的改變充分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和日記裏。如:八年級唐趙榮同學學《老子》後,在日記裏寫道:"人真的很懦弱無能!可我們知道,人本不懦弱,人之所以懦弱,是因為無窮的慾望毀滅了人性,如果人們會放棄慾望,像老子説的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做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樣真正做自己,也就社會安定,和諧太平了。放棄一切慾望,保護一切生態平衡,節約一切能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不就是陶淵明所説的桃花源嗎?生活在這樣的桃花源裏,人還會懦弱無能嗎?"這樣設計教學,學生學了可以用,可以體現在他們的作文和日記裏。學了之後,馬上用,那種感覺是非常快樂的,學生逐漸的也會喜歡上這樣的.學習。

5、課堂的多樣化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可以是多樣化的。比如,要教育學生孝順父母,知恩圖報。可以以音樂課的方式教育。"小羊跪哺,烏鴉反哺?"的《跪羊圖》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會了怎麼孝順父母,知恩圖報。教育學生如何理解傳統節日,如何過傳統節日,老師可以先介紹關於某一個節日的知識和風俗習慣,學習一些相關的詩文,然後讓學生寫一篇日記或作文,或介紹自己是如何過傳統節日的。如:端午節祭祀屈原活動,可以帶學生去參加,讓他們回到"古代",親身體驗整個祭祀的過程,這樣的節日,他們將終身難忘,也能寫出自己真正的心得體會。

、存在問題

1、本人知識儲量還不大

2、學生課外時間還比較少

3、部分同學膽子還很小

五、努力方向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國小生誦讀、熟背詩文經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薰陶和修養。

2、具體目標

(1)培養國小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提高。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4)培養國小生讀書興趣,增加各方面的素養。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片生機,我們堅信,只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勤奮工作,我校一定會在經典誦讀的道路上走的更堅定,更紮實。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8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落實“三維目標”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培養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場所。教師的授課質量直接影響和決定着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必須以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課堂教學。我們花園國小的數學教師深感辛苦並快樂着,我們欣慰,因為我們付出了,努力了,收穫了。更進一步營造了濃厚的花園國小數學教研氛圍。這也是我們學校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勇於實踐、共同努力、互相協作的結果。

一、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宗旨。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新型的學習方式,構建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體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度,突出思維開發和能力培養;面向全體,分層實施。

二、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及成效

(一)努力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1、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教師學科素養。

學科素養是教師在所任教學科方面擁有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的總和,學科素養是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教師“教什麼”的問題,對教學工作產生着重要影響。為了促進教師自主提高學科素養,學校專門舉行了一次教師的學科專業考試。力爭使老師們系統地掌握數學學科知識,熟練地運用本學科的知識;形成熟練的學科技能,更好地樹立教師的威信,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和表率作用;熱愛數學,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教學活動需要理論的指導,教學理論揭示了教學活動的規律和方法,是詮釋教師“怎麼教”的科學。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教學現象、把握教育規律,有助於提高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結合學校我的書香校園活動,我們要求每個數學教師每期必讀一本教育專著,攥寫讀書筆記,豐富自己的教學理論,並學會吸納各種教育理論的合理之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落實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積極構建新課標下的適應時代和兒童身心發展的課堂教學理念、方法和評價體系,每一位教師把“努力上好每堂課”作為自身工作的起碼要求,切實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真正在課堂上落實並實施“有效教學”。這學期,我們開展了多次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其中開學初,我們在處教研室的領導下結合我校實際推出一堂由曹彬老師執教的公開課。在整個過程中要試教三四次,我校每個老師都親身歷練着課堂變化的每一個細節。在萊州學習歸來後,又接着由學習教師執教了學習歸來的經驗彙報課,全體老師學習觀摩。“青年教師比武活動”採用抽課題,獨立備課的方式,考驗每位青年教師的教學處理能力。每節課要求注重課堂教學改革和小組的建設的思想的滲透。由於我校全體教師的努力,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走在了全處的前列,為此,我處在我校召開了教學改革現場觀摩會,陳淋老師提供了一節教學觀摩研討課。

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的思考,它對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優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教師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與監控,就多一份提高,就與優秀教師更接近了一程。”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確認、堅持和推廣正確的教育思想與行為,可以糾正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從而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在反思教學實踐時,我們要求反思要經常化、系統化。可以説,缺乏反思的教學實踐是盲目、被動和消極的。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地把自己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個別輔導等活動作為反思的對象,經常對這些活動進行審視、分析和調控。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可以藉助教學錄音、錄像、學生調查問卷、教學總結、反思日記、教案、學生作業與試卷等媒介進行反思,以提高反思的成效。通過反思,教師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要用它去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反思,教師確認了自身教學中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就要在教學中堅持或推廣這些思想和行為,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為更好地促進大家反思,今年我們數學組在肥城市優秀教研成果徵集中,每位數學教師都積極撰寫數學教學改革論文、數學教學改革敍事、數學教學改革的反思。同時我們還積極把我校數學教研組的一些關於有價值的教學改革反思經驗投稿至我處的教學改革簡報上。

3、借鑑同行經驗。

教學具有明顯的情景性,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地採取相應的教學措施,這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借鑑同行經驗是教師豐富自身經驗的重要途徑,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在借鑑同行經驗時,我們制定師徒結隊和全處集體備課的制度,為老師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根據自己任教的學段、學科等實際情況,選擇一位或幾位優秀教師作為自己借鑑的對象,並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借鑑內容主要是教學思想和信念。借鑑內容包括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技巧,也包括概括性較強的教學思想和信念。相比較而言,後者應用或推廣的範圍更廣,對教學的影響更為深遠,對教師的幫助更大。

(二)豐富學生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學習數學的良好氛圍,在校領導和數學教研組的老師們集思廣益,精心設計、周密組織,積極籌備下我校成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數學遊戲活動。在以“弘揚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為主題的陽光數學活動中,同學們暢遊數學王國、領略了數學的奧妙和樂趣,感受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切身體會到了數學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激勵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熱情,增強了用數學的意識,形成了校園良好的數學氛圍。

(三)從現實問題入手,開展小型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小課題研究關注的是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反思與行為跟進、教師自身的問題解決與經驗提升。在小課題研究中,教師個體是研究的主角,是研究的真正實踐者。我們數學組成立了由數學教研組長周光盈主持的“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課題組。現在已由泰安市教學研究室立項。

三、構建了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人際間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我校數學教師通過多年的探究與學習,將一般情況下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學設計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

2、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交流的過程促進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羣共事的羣體協作精神。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礎。解決問題是學習的目標,學生要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

3、展示交流,質疑問難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的小結,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培養學生總結能力。

4、訓練提高,當堂達標

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以及方法進行鞏固訓練、並儘可能讓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自己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問題與困惑

1、新課改對教師課堂調控更難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強調讓學生“動”起來,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常常一發難收,課堂紀律,難於控制。

2、表揚過多讓師生過於疲憊,並且一些學生被表揚衝昏頭腦,有些驕傲。個別經常受表揚的學生對錶揚不以為然。

3、新課改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家長對新教材不熟悉,甚至有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聞不問,即使過問,頂多關注分數,根本不懂得什麼叫能力,不懂得什麼叫“減負增效”,給教學帶來了困難。隨着新校園的進一步完善,我們數學組的學科建設工作也上了一個新台階。相信在未來的一年裏,我們定能做出更加出色的成績,把實驗國小的數學學科建設得更加精彩。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9

在當天下午的培訓中,中華吟誦學會祕書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健順先生還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吟誦講座。在我去濟寧學習之前,我在魯東大學就聽過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他説:吟誦作為中國學校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已經在中國傳承了兩千多年,可是我們卻拋棄它,模仿歐洲重音語言誦讀方式的“朗誦”,用西方的學習方式來學習中國的文化。曾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戰而勝》一書中寫道:“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今天的傳統吟誦還有最後的一點點,再不挽留,就將基本消失。我們應該讓吟誦重新回到課堂,回到中國人的生活中,用中國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國的文化,使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在徐建順老師的吟誦練習課上。徐老師帶着我們反覆練習不同格律的詩詞、教我們給詩進行作曲,爭取達到看見字就能唱的目標。在這不斷的吟誦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詩是因為錯讀而錯誤的理解了,也終於理解孔子所説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因為以前從未見過有人這樣讀書,所以初看時只覺得新奇,但隨着課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來古人是這樣讀書的,原來吟誦更能凸顯詩歌的內涵和韻味,原來只有通過吟誦才能設身處地瞭解詩人的情感。全國學經典教育聯盟副會長、濟寧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嘉庚先生做了《國學教育進校園的實踐與思考》專題報告。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校長沈建華則結合學校實際為大家帶來《做不一樣的教育,讓孔子走向國際》的介紹。濟寧孔子國際學校的師生還為大家奉獻了精彩的傳統文化節目,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從專家們的報告中,我體會到:國學教育需要從耳學回到目學,積極引導學生背誦大量的經典。

在報告中,彭城書院的院長漢風先生還為大家詮釋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並從漢字的角度闡發了“教育”、“科學”與“研究”的文化內涵。漢風先生引用漢代許慎《説文解字》對“教育”的解釋説:“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只十幾個字就把教育的本質説清楚了。用今天的話來講,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師做示範;受教者,即學生來模仿。“育”,就是引導和培養後代讓他持善心,説善言,做好事。由此看來,真正的教育是身正為範,正己化人的實踐。漢風先生説:“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從中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為,做到行為世範。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經典,許多詩句已成了國人在生活中互相傳誦的語言,併成為做人準則,一代一代地流傳。本次學習中,我們共聆聽了四節示範課。

讀《論語》,話“誠信”——是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教師趙西恆講的。他從《論語》中有關誠信的語句出發,聯繫學生身邊有關“誠信”的故事,讓孩子們充分理解: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學生從交友、教子、社會、經商、治國等方面,提出了“誠信”的重要性。 《笠翁對韻》是新疆烏魯木齊市第75國小陳學軍老師講的。《笠翁對韻》是作者李漁仿照《聲律啟蒙》寫成的,是從前人們學習寫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他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一東》中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很適合孩子背誦。在教學過程中陳老師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紮實。經典美文教學的課堂應該多些詩味,讓學生感受國學的魅力,應該“難得糊塗”,應該追求“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強調“字字落實,句句清楚”。要輕字詞解析,重誦讀感悟,從而使課堂多些生趣,多些個性。所以,在教學時,老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帶進音樂美、意境美、語言美當中,思路清晰、構思巧妙、一舉數得。誦讀感悟是提高國學經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證。因此,老師把有感情的`朗讀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悟文章的特點。從這幾節的觀課中讓我體會到:教師應立足課堂,播撒傳統文化的種子,牢記優良的傳統美德。

培訓期間,我們參觀了孔子國際學校。學校以“科學務實、自強不息、追求完美”為校風,以“仁、達、雅、智、信”為校訓。學校本着“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提倡“學習、創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秉持“突出外語、文理並重、國際融合、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倡導“教師是財富、學生是寶貝、家長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時間,超前的辦學理念已深入人心,獨特的課程體系日臻完善,鮮明的辦學特色逐漸彰顯,受到學生、家長、社會以及各級教育部門的廣泛讚譽和高度評價。濟寧孔子國際學校正在逐步建設成為一所以“國學底藴、雙語文化、藝術修養”為特色的精品化、國際化學校。

閲讀經典文本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形象、氣質,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儒家的厚德載物、剛正不阿、誠信仁愛、尊師重道,道家的順應自然、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佛學的寵辱不驚、進退從容、自然清靜,這些都值得學生去學習、體會和進行創造性轉化。長期沐浴在書香裏、浸潤在文化中的學生會變得情趣高雅、語言文雅、行為儒雅、氣質優雅。

因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請”進校園,“請”進課堂,努力營造語文課堂的傳統文化氣氛,在閲讀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國優秀文化的薰陶。讓祖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根植於每個學生心中,浸潤學生的心靈。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0

一、教學工作: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踏進國中校園,對體育的知識的瞭解還只是很片面,加上他們身體的發育還不是很健全,為了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會考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和使他們身體能更健康的成長,開學時就為他們量身制定了計劃,每節體育課都對他們的耐力及體能進行訓練,讓他們在瞭解人體生理機能變化規律並運用這個規律可以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的同時,增加他們的訓練度,這樣,學生儘快學好了技術,形成技能,在考試中部分學生也取得了比較優秀的成績。

“快樂體育,健康第一”的觀念已深入全校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心中,所以本學期還開展了幾次別開生面的各種小型體育活動,在各項體育活動中全體師生所表現出來的團結協作,拼搏向上的精神也十分令人難忘,校園文化建設又朝前推進了一大步,實施素質教育也成為了我們全校師生的實際行動。為了訓練廣播操比賽的班級入場式和比賽,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訓練,有時碰上其他好幾個班級也在訓練,大家就會找一切能夠利用的地方去訓練,正是有了這前期的認真準備,所以在比賽那天,平時做操和站隊看起來都不怎麼認真的學生都能夠以他們最認真的態度,以他們最標準的姿勢去完成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看到學生這樣的表現,確實讓我們老師都感到非常.本文.由方的激動。三人籃球賽是學校組織和安排的一項活動。體育組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特點,設計好了活動方案,在舉行活動的前一天,我們體育組的老師又一起開會商討了活動中具體細節的安排。從場地環境的佈置,每一比賽的組織安排,活動成績的評判,都落實到了具體的負責人。正是有了老師們這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學校的三人籃球賽可以説舉行得非常.本文.由方的成功。老師和家長們都認為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得到了快樂,也鍛鍊了大家的組織能力,我所任教的班級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如果再舉行一次這樣的.活動,我們會做得更好,也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兩操工作:

學校“兩操”是反映學生理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學期來,體育組繼續嚴格規範廣播操進出場的紀律及做操質量,做到出操靜、齊、快,動作規範、美觀。不斷改進廣播操動作質量,樹立領操員榜樣模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重視做操、自覺做操、堅持做操,認真做操的良好習慣。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訓練工作:

我還擔任了學校籃球隊教練,利用學生的下午放學後時間訓練,但他們都不埋怨,很開心,一開始有的家長很擔心孩子在訓練過程中會耽誤學習,所以不准許他們參加訓練班,學生表現出不愉快,我便努力地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工作,思想工作做好了,訓練比以前都要積極的多,他們都配合我。

三人籃球賽之後,教師組織和韓山師範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一場籃球友誼賽,因為本校打籃球教師人數有限,我組織籃球隊幾名技術比較突出學生配合教師和韓師隊比賽,學生在比賽中表現出敢打敢拼的精神讓我看得很欣慰,雖然籃球隊到現在還沒有參加過區或市的比賽,不過我相信,隨着學生身體的成長和這種無謂的精神,我們城基籃球隊是可以和其他學校強隊抗衡的。作為教練員和學生都是深有體會,我和隊員積累資料,繼續努力訓練,加強對抗訓練,積極備戰20xx年的湘橋區中學生籃球比賽。

通過總結,看到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和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借鑑以前的長處,改進不足,為學生更好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1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提問得好即教得好”。事實上,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我們調查發現: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認為問題太複雜,甚至不舉手、不發言,彷彿置身於課堂之外。很顯然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這不是課堂提問者的初衷。如何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提問的質量,這是擺在廣大國小語文教師面前非常現實而有意義的問題。為此我校的幾位教師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課題組,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進行了由淺入深的研究。經過前幾次的總結和提升和最近半年的研究實踐,我們總結了幾點:

一、比較成功的提問策略

語文課堂提問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使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實施,並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那麼教師要在哪些地方設問呢?我們經過組內實踐研究總結了一下幾點:

1、在主要內容上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整體性的問題。

學生閲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在矛盾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不少課文從內容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這正是誘發學生思維的亮點。在此發問,會促使學生思維興奮,弘揚自主探求的學習方式。如《窮人》一文,先寫古老的鐘嘶啞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後説“睡覺還早”。已經深夜,睡覺還早嗎?在此預想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對矛盾的探求中,進一步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在這樣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對出海打魚未歸丈夫的牽掛之情,擔憂之心。

3、在課題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

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是一篇課文的高度濃縮,彷彿是文章的眼睛。圍繞課題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如《落花生》一文,簡介作者時,告訴同學們文章的作者許地山,筆名就叫“落花生”為何用自己的筆名來做文章的題目呢?簡潔的問題恰到好處,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筆。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題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騙”來的,為什麼偏偏用“借”呢?這不但表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暗示了這些“箭”在以後的對曹作戰中是要“還”的。抓一字而動全篇,一石激起千層浪。

4、在反覆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許多課文,作者運用了反覆的表現手法,以強調某種感情的強烈和深沉。在這裏設問,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感情內涵,也可促使學生體會悟情,提出富有想象力的問題。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現“親切、舒服”一詞,分別表現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學中,我預想緊扣反覆處發問,既可突出重難點,又能進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內容,

5、在關鍵處、空白處設問,預想設計富有統領性的問題。

學習一篇課文,如果設計的問題過多,缺乏針對性,不僅費時低效,而且學生的能力也得不到發展。教師若抓住教材的關鍵,在關鍵處設問,提出富有統領性的問題,則教學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緊扣“神機妙算”設問,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默讀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則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二、課題研究成果

1、通過在課堂中注重提問方法與技巧的運用,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得意較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有煥發出勃勃生機。

2、自開展課題以來,課題組成員公開課,將在課題研究中的經驗融入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得到了組員和學校領導的肯定。

三、語文課堂提問仍然存在的不足

經過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掌握了一些有效的課堂提問的方法,學生在個性化學習過程中,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方面的能力也有可喜的進步,師生關係融洽,學習趣味增強,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生較之採用傳統教學法時更為樂學。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課題研究過程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問題切入點不合適導致提問的目的不明確,不能準確把握知識本質。

課堂上,有時老師的問題範圍太廣,學生不知道從何入手;有的問題太長,往往使學生抓不住重點;有的問題沒有思考價值,偏重於機械的盲目記憶;問題和問題之間沒有組織性和系統性,想到什麼就問什麼。

2、教師提問多,學生主動提問少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之所以高耗低效,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提問主體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學生隨老師的意旨學習課文,用老師想聽到的'話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堂上表面熱鬧,實際上無論是語言訓練還是思想感情陶冶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偶爾有學生髮問,也只是問問詞語解釋,句子含義之類沒有思維深度的問題。教師很多時候不敢把課堂提問權力放手給學生,怕學生打亂了教學進程,這其實是一種畫地為牢。

3、不充足的期待時間

期待時間是指一個問題被提出之後與由這個問題引起的回答之間的時間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的期待時間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學生不能迅速地思考問題,教師通常會重複剛剛提出的問題,或重新表述這個問題,要麼就叫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留給學生組織答案的時間太少。一再如此,學生就失去了使他們的思路趨於完善的

四、今後的設想

當然,本次課題研究僅僅只是一個開端,還有許多深層次的任務和問題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索與解決,更需要教師在這次課題研究中認識的提高和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與完善。轉變觀念是一個艱難而複雜的過程,而渡過這個階段的惟一途徑只能是教師對新理念的不斷學習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提高。當然,事物是在發展中不斷地完善、充實、提高的,我們由衷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促進自身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2

如何有效地形成師生互動,以達到師生雙向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對此,我校根據教育局精神,通過講課教學過程分析,將此次活動予以總結:

(一)處理好自主學習與講授的關係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我們都在思考如何在課堂中處理好自主學習與講授的關係。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倡導“混合型”,“對話型”的課堂教學。那麼,教師還要不要講授?通過對不同學科優秀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好的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行為佔有率較高,不過一般不超出70%),同樣可以起到啟發學生、陶冶情操、激發興趣的效果。該教師講的還要講,需要多講的必須要多講,片面追求對話、互動,忽視教師的必要“講授”,這是教學的一個誤區。為追求課堂師生互動,教師刻意將講授知識變成了提問回答,造成問題繁而無序,針對性不強,主次不明,缺乏嚴密的邏輯體系,使得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無法得以實現。

(二)改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走進新課堂,我們可以看到小組形式的合作學習頗為流行。而事實情況表明,只注重“小組討論學習”這一形式,存在很多的缺點,一味追求讓學生或分組討論,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等等,而我們老師在講課中對小組討論的目的、問題、時機及過程等進行了有效的改進,取得較好的成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三)提高了教學媒體運用效率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設備的進入使傳統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聲、光、電一體化優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於課堂環境的變化,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也使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於進行。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授課老師針對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將自己的優秀成果在演示中真誠的展示給大家,集中體現在三方面:學生,教師,學生與教師互動三個方面,現向大家總結匯報如下:

(一)徹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客體為主體。(學生方面)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重要的是發展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才能領悟相關學科發現、學科知識及創造過程中的收穫。因此,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很注重讓學生在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的情境裏,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行為,獲得知識和技能,並通過他們對教學互動過程中的自身經歷、獲得理智的.情感體驗、人際交往能力,積累知識和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還運用現代教與學的理論,通過啟發、討論等具體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努力去嘗試創新、感受創新、理解創新,大大提高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創新的能力,觀察與實踐的能力,思辨的能力。

(二)將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有機結合(教師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有效地引導啟發了學生,使教師教學與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獨立學習、思考和自主實踐的時空。注重了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處理好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又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又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對於全班同學一起研討,小組討論還不能解決的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老師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明辨是非,尋找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老師充分利用了課堂上學生掌握的新知識,設計出了新穎和較有深度的話題和練習,將觸角伸向更深、更廣的天地,既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深化,同時又將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更高的層次,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優秀思維品質和大膽創新的能力。

(三)教與學的和諧“共振”。(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活動。積極的師生互動,能合理有效地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在我校教師的授課中, 很好地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實現教與學兩方面的最佳效益。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作為主體參與了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同步發展。鼓勵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力,避免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

這次高效課堂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結合平常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活動中毫無保留的予以展示,將自己的優秀成果展現出來,開拓了教師的眼界,豐富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了將教師的寶貴經驗予以普及,也為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更上一台階,我們提出更長遠的課堂教學發展方向:“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3

“在教育領域裏,如果將學校比喻成樹,那麼教師就是這棵大樹的根。要想樹茂葉盛,常青不衰,教師工作必須紮根在課堂教學這片沃土上。”

盱眙縣於20xx年9月進入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縣教育局高度重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在進入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前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加強對課程改革的領導,負責實驗區工作的組織、協調、管理和實施。組建課程改革實驗指導小組——跟蹤、研究、選擇關鍵性的課題深入的探索,為實驗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和幫助;組建實驗學校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實驗工作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定期向上級領導小組反饋實驗工作進展情況;成立實驗學校研討小組——建立縣級、校級兩級研討網絡,定期研討備課,學習教育理念,共同分析、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教法,改進學生學習狀態,及時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成立了課改辦公室,設在縣教研中心。主抓課堂教學的培訓、開展、落實、評估工作的實施過程,從而有效地全面提高伊寧縣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做到:以“教研”為途徑、以“課改”為突破口、以“科研課題”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課例”為龍頭、以“專題講座”為重心、以“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主要工作從以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紮實有效、形式多樣的培訓為教師發展奠定基石

首先,我們認為教研隊伍是決定教育工作、課改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抓好抓實教研隊伍的建設已成為重中之重早在20xx年教研中心就選派漢文教研員六人蔘加了自治區第一輪課程改革通識、新教材培訓;20xx年又選派民、漢教研員和學校骨幹教師三十六人蔘加自治區課程改革培訓,各實驗學校均選派骨幹教師參加自治州主辦的各類課改培訓; 20xx年5月及20xx年5月由教育局領導親自帶隊,帶領由教研中心領導、主要學科教研員和部分課改實驗學校的領導、骨幹教師組織成的考察團前往首批進行課改實驗的烏市沙區、沙灣縣、克拉瑪依市及民語進行課改實驗的喀什、阿克蘇、庫爾勒(塔城、阿勒泰)等地觀摩,學習課改實驗區的工作方法、管理手段及成功經驗。通過培訓、參觀、學習,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的課改意識得到了強化,課改能力得到了提高,指導全縣做好課改實驗工作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在工作中,除要求教研員自身進行理論學習外,還將學習、培訓和研究結合起來,努力提高教研員的專業素質,轉變教研員的工作方式。自覺變指導檢查為合作、服務、研究,與教師建立了平等互助的關係,教研員即是指導者、合作者,又是教育者,他們知道只有通過教師的實踐才能豐富個人的教研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第二,如果説教研員和骨幹教師是課程改革的生力軍,那麼廣大的中國小教師就是課改的主力軍,沒有教師對新課程的準確理解,大力參與和積極支持參與,課改實驗工作就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教研中心堅持把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實驗教師隊伍作為課改實施的關鍵,把培訓提高作為重點,分期分批對課改實驗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要求參加課改實驗的教師必須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自20xx年起至今,每學期寒暑假期間舉辦了中、國小各科課改實驗通識、教材分析,教材教法培訓班共計八期,前來參加培訓的各學科課改實驗教師共計3058人次,基本上達到了課改起始年級的各學科教師的全員培訓;分學科培訓期間,對各科課程標準進行了詮釋,對新教材進行了手把手的分析、講解、輔導,並開展了討論、集體備課、説課、看錄像等活動。通過培訓,課改實驗教師初步樹立了“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觀念,對為什麼要在教育教學中有機地整合“三維目標”有了一定的認識。

 第三,在課改中倡導“走進新課程,體驗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理念。我縣出台了《伊寧縣發展教師專業水平五年規劃》,構建了兩級培訓模式。通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們已初步探索出了縣、校兩級培訓(培養)教師的模式。縣級培訓主要以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為重點,以專題培訓、教研視導、片區教研活動、新課程教學活動展示等形式來開展活動。校級以校本培訓及校本教研活動為主導形式(研討、集體備課、交流課等,輔以專題講座、教師自修),以學校為實驗基地,用理論指導實踐者,在行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實踐中反思、總結提升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為教師發展搭建平台

1、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教研活動。

首先,縣二小積極發揮教科研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前瞻性的作用,把“加強集體備課,落實課程理念”作為“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研究”的課題化管理的研究課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全員參與集體備課,在相應制度的保障下,每週兩次。針對課題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校領導專題講座、專家的指導及研討共同解決。兩年來,舉行了學科年級組集體備課現場展示三次;開展了全校各學科組、年級組集體備課交流研討活動八次。推出課改交流課32節,送教下鄉28節課;校開放日課125節。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我們初步探索出了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有效備課方式,並用制度來保障和支持這項工作,本學期新制定了“分管領導職責”,並對分管領導進行了重新調整,在他們的監督下和各種制度的約束下,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使各年級組都能夠高質量地完成集體備課,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到共同研討,共同進步,教師之間互相切磋,發揮個人和集體的智慧與效能,實現了改革備課方式的一大突破,並且收集了很多優秀教案,組成了優秀教案集。

其次,縣四中抓住“以校為本”的基本特徵,倡導教師“自壓”“自省”“自悟”,提倡教師間廣泛交流,學校形成了“以科研興校,向科研要成效”的良好氛圍。每一個教研組都申報了校本研究課題作為“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研究”的課題化管理的研究課題。在全校掀起了教師教學基本功大比武的浪潮;每人每學期硬筆書法習作20篇、教學心得一篇、教學論文一至兩篇、學校組織專題講座九次、組織教師開展案例設計活動,其中獲國家“教育科研成果評選”三等獎一篇。

第三,縣六中發揮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配置了三個信息資源庫,建起了學校教學管理局域網,各辦公室配備了電腦。要求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課件製作培訓,人人學會製作課件並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最佳切入點,每學期開展一次“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展示活動、一次大賽活動。學校把教師課件的質量、數量以及在課堂上的應用納入教師量化考核。

2、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動。

(1)新課程需要教研員與教師共同轉變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需要轉換角色,跳出舊的框框,本着繼承與發揚的態度,建立新的操作方式。伊寧縣中國小涉及的教學點多、面廣,便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送教下鄉”“片區活動”“同課異構”等活動,通過“集體備課——→示範教學——→專家評點”的方式,幫助廣大鄉村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收到“眾人搭台——→人唱戲——→大家收益”的效果。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項艱鉅、複雜、長期的全面改革。為了能夠使實驗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實現教師角色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大膽地實踐和運用新課程理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同時,實現自我發展,教研中心組織開展立足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

中國小組首先把20個鄉(鎮、場)與縣直的課改實驗學校根據交通、教師基本素質、學校資源配置等劃分為三個教研片區,以學科為單位,由教研員牽頭,各片區選一名組長負責召集教師,全體實驗教師參加該片區的活動。起初,在“個人備課講座教研員——→教師説課——→授課——→自評——→他評”的工作流程中,主備人吸納他人經驗和建議,修改教案後授課。

其次聯合下鄉:教研員根據各自的個性特點、學識專長自由組合,結合農村學校的現實情況,開展以鄉為單位的教研活動,現場輔導、指導,當場解答。最後推行“説評式”。集體備課講究怎麼“説”,如何“評”,講究有所感、有所知、有所得,推行片區教研問題化。我們提出案例的出爐必須是課堂上的真實問題,是教師自身的問題,是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教法、三維目標和學習方式的問題,是經過了課後反思、小組討論、專業引領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案例具有鮮明的現場感、個體性和情境化。從而規範了案例撰寫的基本模塊:“案例背景描述,案例公開‘發表’過程,案例分析與討論,啟示與反思”。同時推行合作互助的團隊工作方式,在教師中掀起了“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選擇”的新風尚,樹立“成果是個人的,更是團隊的”的意識。

3、課改課例的展示。

自開展課程改革三年以來,教研中心每位教研員每年下鄉聽課平均工作量在120節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從聽課到評課,從常規管理到課堂教學,從新教材的使用到教學觀念的轉變等方面着手,作為教研員的我們每走過一所學校,總是要求他們通過相互聽課、切磋、研討向同伴學習,將教育理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與教學實踐融合而學。並與教師們促膝交流、碰撞、切磋技藝形成對話暢談的氛圍。在探討中與教師們共同提高教學實踐水平的能力。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一面呼喚一線教師職業轉型的同時,又要求教研員職業角色的創新。針對教師是一項照亮人心的事業。闡明“一個發不出光芒的人,難以在這一行當中有所建樹”的.道理,讓教師們清醒的認識到:從教學文化的高度從新審視課堂,引領孩子們在文化的天空理解知識、觸摸知識,這才是一個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藝術中不懈的追求。

在教研中心精密部署、精心組織下,每年的課改交流活動都能如期順利完成。在活動前,各學科教研員首先全面瞭解上研討課、交流課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等動態,使活動能充分體現課改精神。活動開展以學科為主,交流內容涉及到中國小各學科,每學科一天,我們欣喜地看到,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變化:從教學理念上看,教師注意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課堂教學富有情景性、人文性和趣味性,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也逐步增強;從教學行為上看,課堂上不斷湧現師生間相互討論、平等對話的良好局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嘗試着主動探究、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已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核心。

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教研中心領導的精密部署、精心組織和積極領導下,全體教研員在兩年多來的下鄉服務指導課改課堂教學中,把握了詳盡的一手資料,全面瞭解課改實驗中的各種情況,針對我縣在課改課堂教學中存在着的普遍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小結,制定出課改交流計劃、活動安排,深入到全縣各校教師中選拔展示研討課的教師,交流課的大多數教師是來自縣直及鄉、鎮、場各學校,他們給大家上了高質量的交流課,這點充分説明城鄉教師距離正逐漸縮短。以上研討課的教師入手,以縣四中、六中、縣二小的學生為主體,以現階段學科內容為活動內容,在活動前,各學科教研員全面瞭解研討課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等動態,使活動能充分體現課改精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伊寧縣課改交流會分別於20xx年12月2——3日在縣二小舉行,共展示交流課十幾節;又在20xx年12月11日----12月9日分別分國小組、中學組在縣進修學校、縣二小、縣六中三個全面順利進行課改交流課的展示活動。

活動的形式是:上午是交流課展示,下午是與會教師的交流、研討。內容包括上交流課教師的説課活動及教研員的點評與講座。在各學段各學科以課堂教學為基點,以實施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合作交流為平台,以行為反思為抓手,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目標,以落實課改精神、解決課改實施中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啟示。在為期七天的40節研討課中,有40名教師為大家上了研討課,在這40名教師中有大多數教師來自鄉鎮場各學校,這些教師給大家上了高質量的研討課,這點充分説明城鄉教師距離正趨向縮短。與會人員達956人次。

4、在全縣舉辦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各類教學競賽活動。

以教研中心每年精心組織的各科教學能手賽、調講賽、優質錄像課選拔賽研討課等,為伊寧縣不同層次的教師搭建交流、學習、對話和展示的舞台,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師綜合素質的空間。

5、努力改進評價手段,增強教學過程評價,關注每一個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

評價是課改的重要內容,正確的評價不僅具有激勵作用,而且具有導向作用。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促進我縣課改實驗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我們多次修訂《伊寧縣中國小課堂教學評估細則》、《中國小校教師教學常規評估方案》、《中國小校教學管理評估方案》,從而進一步規範了我縣課改工作的教學評價體例。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是過程評價的一個重頭戲,教研員大量的時間都在給老師評課,其中主要的部分是對老師的課堂教學做過程評價。教研中心要求教研員評課必須掌握一條原則,那就是一切為了老師的進步和發展,既切中要害又合乎情理,既體現公平公正又不失原則,既注重常規又能體現個性風格。可以這樣説,教師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進入課改實驗區以來,我們認真學習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關文件和各科課程標準,轉變觀念,樹立“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觀,反覆學習評價體系的相關理論之後,認識到轉變新課程評價觀的重點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經過半年多的摸索、學習、研究、討論,終於擬編出一套“國中生素質發展記錄冊”又名“我的成長足跡”(簡稱“學生成長記錄冊”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為:自評→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各學科的評價表、評價內容和方式結合學生實際,體現課改要求,注重學生髮展,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不僅僅是^考~試結果。

“國中生素質發展記錄冊”既能體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又能起到“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作用,目前在全縣實驗年級嘗試使用。

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教研中心還要求各校建立實驗年級學生成長記錄袋。大部分學校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對成長記錄袋的構建和運用進行了一些嘗試,但尚處於摸索階段。

教研中心多次召開各校教務主任會議,對“學生成長記錄冊”使用及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建立進行輔導與培訓。

通過“學生成長記錄冊”、學生成長記錄袋以及期末^考~試幾種方式對學生評價實行短期性評價與長期性評價相結合。

三、用心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20xx年以來,我縣參加各學科教學能手賽、青年教師優質課選拔賽、青年教師調講賽、優質錄像課選拔賽等活動的教師人數已超過920名。在以上各類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州級以上獎55人次,其中國家級二等獎一名,自治區級一等獎或教學能手16名,州級一等獎或教學能手38名,並湧現出州級學科帶頭人三名,州級教科研先進個人六名,縣級“名師工程”選出了7名學科帶頭人、11名教學能手、15名教學新秀;獲各級各類競賽組織獎達22次,其中國家級3次;發表論文92篇,其中獲各類獎項71篇。20xx年5月上報自治區課改“論文、案例、教學設計”85篇,錄像課光盤7盤。分別有63篇榮獲一、二、三等獎。三節錄像課獲二、三等獎。20xx年度伊寧縣教研中心和伊寧縣二小都同時被評為州教育科研先進集體,並被立為州教科研基地。其中有論文獲得一、二、三等獎共計有17人;州級教科研先進工作者7人;學科帶頭人的有3人;自治區級優秀教研員3名;榮獲國家級優秀教研員3名。

總之,我縣新課程實施以來,最突出的感受可以用如下六個字概括:“變化、挑戰、完善。”教育理念的變化,教師角色的變化以及教學方式的變化,給廣大教師帶來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完善,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四、針對目前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幾點要求:

1、提高對課堂教學改革必要性的認識。

為什麼要搞課堂教學改革,有沒有必要,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會提出不同意見,但事實上在行動過程中仍然行動遲緩,本質上還是認識問題。課堂教學改革核心內容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通俗的講就是變接受式學習為參與式、探究式學習,這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對於教學效益的提高,顯而易見都是有好處的,因此,每一位教師不能懷疑,不能左顧右盼,必須堅定不移的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

2.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要有成果意識

課堂教學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説,確實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能一蹴而就。但是作為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校,它是有階段性任務的,它是有階段性指標的,在三年以後要拿出階段性成果。學校有成果、學科有成果、個人有成果,因此,不能無限期的拖延,因此,要求要有成果意識,有緊迫感。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4

課程建設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之外,我們還積極探索幾種非傳統的較新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教學、考試改革、加強實踐環節和結合科研促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傳統的教師講授(即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學生被動地接受的講授教學方式,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占主導地位。其弊端之一是把學生視為書本知識的接受者,接受學習成為主要學習方式。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重傳授、輕參與”,“重課堂、輕現場”,“重分析、輕綜合”;在教學評價上“重知識的記憶、輕能力的掌握”,“重終結性考試、輕形成性考核”,“重統一的規格要求、輕學生的個性發展”等。教學方法過死,滿堂灌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拔尖人才脱穎而出。因此,我們應關注學生與課程之間的關係,要注重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等基本的學習活動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通過課程建設,改變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大力推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最基礎的任務。傳統進行方法枯燥,上課效率低。作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等技術型人才,對其要求是與普通高校有所區別的。這要求我們必須改革舊的`教學方式,體現高職特色。

二、先進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

方法隨目標不同而轉移。多層次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多樣化的課程設置與相應的教學方法。

1、案例研究法此法為哈佛首創,強調案例分析和決策理論。教授負責編選真實公司的案例,印發給學生。學生在課下閲讀材料和參考資料。教授在課堂上不講課,只簡單介紹情況,主要讓學生髮言討論。教授對學生髮言的見解、風度、能力等作記分考核。

2、實地考察法這是一種通過做諮詢進行考察的辦法。既教學,又賺錢,可謂一舉兩得。通常大學、學院設有專管聯繫、接受諮詢的機構。國內外的政府及一些公司,每年都要請學院做諮詢。每做一項諮詢,由一名教授領導,幾名學生參加,到現場實地考察,提出研究報告。對方給學院支付諮詢費,學生參加考察也拿學分,所需費用由學院負擔。這種做諮詢,實地考察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很有幫助。

3、模擬訓練法模擬訓練並不新鮮。這種方法從30年代起就開始了。它通過模擬現實政治中各類問題的解決方式,使學生學到書本上不易學到或根本學不到的技能。通過這種演習,學生們能夠學會如何將那些似乎大得無邊的問題分成可以處理的小問題,如何分別處理後再將其重新組合起來。

4、精品覓食法學生知識的主要部分不能從教師嘴裏得到,圖書館和實驗室才是知識的主要源地。學生們無論是上講演課,還是討論課,都必須根據教授開的必讀書目進行閲讀。以提高其獨立工作能力

5、綜合考試法把各種教學方法綜合化,通過建立定量化的制度以保障有序競爭,努力進取。顯然,一個學生最好經過各種方法的訓練,以適應變革社會多方面的要求。對一個大學及其教師而言,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訓練學生。三、教學方法改革情況總結教研室通過教學法活動,總結出一套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方法,提倡獨立性,鼓勵學生突破書本、突破現有的思維模式,進行獨立思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能力。提倡實踐性,培養學生實踐意識,工程意識和生產意識。本專業在教學中提倡教與學並重,在要求教師講好課的同時,注重調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部分專業課和選修課在課堂採用討

論式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在推動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同時,對傳統的教學法也沒有廢棄,傳統的教學法用於青年教師的培養,最近幾年通過試講,加強了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從口授和板書的綜合運用等各方面進行了紮實訓練,提高了講課質量。

××年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1、靈活採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就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和學生學習心理規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課程使用不同教學法。如《工程力學》主要用講授法、練習法;《機制工藝》、《機牀概論》、《機牀電器》等課程就要用實踐觀察、現場討論等辦法。同一門課程不同章節也會需要使用不同教學法,一般將啟發式、講授法、歸納法、對比觀察法綜合使用。如《機制工藝及夾具》教學中,在鑽牀夾具一節講解時,介紹基本概念及組成、分類時用講授法;講解工作原理時利用觀察啟發式;分析結構上的特點件時利用對比討論法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掛圖、實物、模型等教具,例如:《機制工藝及夾具》課的理論教學,可使用掛圖、實物、模型等教具,有條件用錄像、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更好,把各種典型零件加工工藝、夾具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直觀地顯示出來,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的實踐性

與其它類型、層次的教育相比,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更加強調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證。教學方法的實踐性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一是互動性,更加重視學生的參與。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二是要根據專業實際合理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堅持以實踐為本。三是要把學業與就業、創業緊密結合,更加註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努力使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獲得就業的技能和創業的本領。

3.培養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實訓教學

課堂教學在實訓室中進行並不意味着實訓教學的任務就完成了。高職學生不僅要學懂理論知識,還要對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準確操作,以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

《機制工藝夾具》這門課涉及零件的加工工藝線路設計,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很難接受,在授課時安排一定現場教學,組織學生到生產車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現場零件工藝、選擇刀具、設備與實行工藝作比較,教師或請車間技術員幫助分析問題,這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也使學生獲得頂崗的模擬鍛鍊。

4.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零距離

對於高職學生來説: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技能;要有能在一線組織生產,並隨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專業與汽車維修企業聯繫;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讓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為學生在校期間提出供更多的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機會,縮短與實際崗位間的距離,儘快提升工作能力。教學方法影響教學質量,為了能培養出合格的,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將不斷努力,改進教學,爭取取得更大進步。

對課堂教學的工作總結15

一個學期又即將結束,可以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度過了這一學期的時光。我代的是六年級一個班71個學生的數學,併兼職兩個班科學。總體看,我能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了克服不足,總結經驗,使今後的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

備課時,首先是備學生,其次才是備教材、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學習方法,並對學習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難點,又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都能坐下來,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教師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導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導學水評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課堂學習時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更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

共同發展,增強上課組織技能,提高學習質量。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學生,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重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本學期我把課堂導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學習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提倡自主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導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這一觀念的確立,灌輸的立場就大大削弱。,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是一門藝術,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試行對小組評價和對學生的個人評價兩種,週週有總結。小組評價既激發了學生合作的意識又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辱觀。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抓學生堂堂動筆寫動筆算,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定量採用檢查學生練習本上寫了沒有,寫了多少。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佈置作業有分層次性,有針對性。

認真批改作業,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普遍性存在的問題在自習上統一進行輔導,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個別存在的問題單獨輔導,而且要求所有學生作業有錯必補,要求有錯題集,要有錯誤原因分析和改正。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本班71名學生中,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十多個,所以“抓差補缺”工作任務較重。本學期,我除了在課堂上多照顧他們外,課後還給他們耐心輔導。首先,我通過和他們主動談心,瞭解了他們家庭狀況、經濟基礎、鄰里關係等,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並從心理上疏導他們,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對於他們遺漏的知識,我主動為他們彌補,對於新學內容,我耐心為他們講解,並讓他們每天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同時我還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通過一學期辛苦的工作,使他們端正了學習態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困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缺點,如對大班額高效課堂的實施時間總是不夠,學生合作討論效率低下,電子白板的使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後將在教學工作中,努力學習,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