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17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1

一、領導重視,規範校本研修建設管理

我校領導重視,強化校本研訓管理,成立了校長任組長的校本研訓領導小組,制定《青藍結對協議要求》、《優秀教研組評比細則》、《教研組活動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強對校本研訓工作的指導和研修過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時間,內容,人員、考評“四落實”,做到了開課教師有準備,聽課教師有筆記,學校有記錄和信息反饋記載並及時上傳校本研訓博客。

二、潛心聚神,紮實開展校本研訓活動。

1、各教研組以《優化學本作業撬動學本課堂建設》的校本研訓項目方案為藍本,積極開展“主題參與式”的研訓活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這種校本培訓的基本模式為:確定主題—集體研課—賽課展示—專家引領—反思改進。特別強調教研組活動要發揮團隊精神,羣策羣力,充分發揮各教師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每一堂展示課都是教研組集體的結晶,教師在互動、互補、合作中使自身專業化發展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真正做到人人蔘與,人人思考,人人發言,人人受益。

為落實研訓重點,教研組通過以集體備課形式、中高段結合課例談作業、課堂觀摩關注作業設計、低段週末個性化作業設計等途徑來提高教師有效學本作業設計的能力素養。

2、發揮骨幹教師引領作用,帶動青年教師成長。我們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由學校三名骨幹優秀教師結對四位新老師,負責年輕老師的傳幫帶工作。在團隊賽課展示活動中,語文組陳茹老師和張詩夢老師在市骨幹教師陳曉霞老師的多次指導下展示上課和説課,數學組周蒙恤老師在區骨幹教師孫若何老師的'指導下展示説課。他們紮實、充滿活力的課堂展示受到專家和學校教師的好評。我們還組織優秀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活動,大家互相切磋和交流學習,相互汲取營養,儲備能量,促使自己在教學領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3、開展“一起悦讀”活動。本學期我們開展以“愛閲讀增知識提素養”主題讀書活動,通過堅持每日讀書打卡、摘抄讀書筆記、撰寫讀書體會,開展讀書交流等途徑,落實“一起悦讀”活動。

4、重視教師基本功訓練。以鋼筆字比賽和“我的教育故事”班主任主題演講比賽為契機,促進教師重視基本功練習。

5、重視智慧教育培訓。隨着現代科技的不斷髮展,智慧教育軟件正在迅速地改變着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變着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我校校本培訓組織人員對教師進行智慧教育軟件運用學習培訓,如開展之江匯操作使用培訓,指導教師充分應用網上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使教師逐步適應這一形勢,向高素質、高水平發展。開展曉黑板運用培訓和釘釘軟件運用培訓,指導教師利用平台促進高效工作,方便家校溝通等。

三、借力發展,紮實推進教研和科研工作。

1、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邀請了杭州天成教育集團沈明亮老師給我校做了基於校情的備課組教研組建設專題講座,為我校的教研工作做了非常及時,必要的指導。我們還邀請了龍灣區數學教研員王小蓮老師、區二小副校長王少秋老師和區育英集團校副校長張顯燕老師給我們做落實新常規的校本研訓講座。我們鼓勵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學習的教師都能帶回先進的教學理念,或者多媒體學習材料回校共享資源。鼓勵外出學習的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積累教學經驗。

2、借名師工作室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本學期積極承辦市級數學季迅羣名師工作室活動和區級英語朱蓓蕾名師工作室活動;林賽玲老師參加了市級語文周小平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開課活動;我校每位教師都是名師工作室的學員,積極參加市縣名師工作室活動,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四、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

在狠抓常規管理過程中,提升了教科研質量,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我們的科研成效:區學科骨幹一人,區骨幹班主任一人,市課題獲獎一個,區團隊賽課獲獎兩個,公開課、講座、論文、案例類均有獲獎。

存在的問題:

1、我校教師年齡偏輕,處於二胎高峯期,導致教師沒有過多精力靜心參與到教育教學研究,各類比賽如論文案例撰寫、優質課評比等,參加的積極性不高。

2、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還有待完善。

3、專家資源缺乏。當校本教研工作安排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需要尋求幫助的時候,有專家引領下,我們的研訓方向會更準確,活動效率會更高。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2

一、校本研訓紮實開展

校本研訓“四保證”:時間保證、人員保證(全員參加)、內容保證、過程保證。學校規定每週二上午、週三下午和週四上午二三兩節課分別為綜合組、語、數研訓時間。教務處、教科室在學期初制定整個學期的計劃,內容包括理論學習、集體備課、錄像課觀摩、公開課研討等。研訓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校本研訓重在過程。學校要求每個參與教師在研討發言中做到“三到位”:鑽研教材理解到位,實現目標措施到位,診治問題療效到位。本學年來,語文、數學、綜合組四個備課組圍繞“一課研究”項目計劃,結合年級特點,紮實開展常規教研活動,舉行校本研訓幾十場次:四個教研組的校本教研合計一百餘次,其中每學期末舉行了語、數複習專題研討、師徒結對幫扶課堂教學研討各一次,技能科(體育、美術、音樂、英語)集體精研教學展示十餘次,名師相約課堂一次,縣名師引領課堂、教學講座等等。校本研訓做到全員參與、按時舉行、研有內容,實現了研有收穫、研教共長的目的。

集體備課“四步走”:本學期,學校創新集體備課方式,實行“個人精備——集體精研(議課、觀課)——個性修訂——反思總結”四步式集體備課模式。學期初,各備課組長制訂集體備課計劃,做到定地點、定時間、定主備人員、定記錄人員、定內容。備課組長將本學期教學內容分配至每個組員(約備一單元課,語文包括作文、口語交際),讓每個教師精心完成自己的備課任務,然後將教師個人精備結果在小組上進行集體精研以達成共識,最終各班教師結合班級實際進行個性修訂,保證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創新的集體備課,增強教師的合作執教意識,凝聚工作合力,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項目研訓豐富高效

教學追求有效、高效,研訓也要有效、高效。期初完成教師自主培訓的報名和學校審核工作,教師根據報名情況安排好課務按時認真參加培訓。繼續參加學校和教研組層面進行的校本培訓,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行為跟進中學科組、教研組、名師工作室等各個層面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行動研究,並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領導小組通過“推門聽課”“教師約談”等形式觀察、調研課堂,及時發現教師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教研主題,集中力量進行主題教研。

本學期,學校要求人人蔘與《善博校本課程彙編》,比如語文組的“繪本閲讀”、數學組的“思維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科學組的創新課程、英語組的“趣味情景英語”等等校本課程彙編,人人蔘與拓展性課程的彙編。此外,學校以“善博課堂”為主線,開展了系列主題教研活動:邀請温州市楊昌奎蒞臨我校,為全校教師舉行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做什麼”的專題講座;邀請縣教師發展中心的老師對《善博課程》做指導,讓全體教師明確了今後課改的途徑與方向;承辦縣教師發展中心三次教學觀摩活動;參與縣發展中心組織的各類教學活動,舉辦各科課堂教學示範展示與有效教學專題講座。

明確研訓的目的,問題化的教研形式提升了研訓實效,彰顯了教科研的魅力;系列教科研活動既為教師展示才能搭建了平台,也為“傳、幫、帶”提供了載體,加強了教師學習與培訓工作,提升了全體教師的素質。

三、網絡培訓務實創新

現代信息技術已深入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為充分發揮網絡存儲容量大、信息傳遞速度快的`特點,學校在校園網開闢了“教育科研”“成長博客”等專欄,發佈學校教研信息、上傳教育科研最新成果、轉載科學先進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教學熱點的,供教師學習、反思。同時,學校要求,承擔校級以上公開課的教師要把教學設計上傳到博客上,相關年段科目的教師要及時到博客上閲讀,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建議,聽完課後要進行點評、反思。這些互動評論即使不是經典文字,真知卓識,但説的都是真感想,真收穫;雖然長短不一,但都説真言,寫實話。

網絡不僅是教育科研的極好平台,也是教師培訓的良好載體。每學期,學校都派遣大部分老師到外地學習、參加研討,但如何發揮外出學習的老師帶動學校全體的發展,一直是教師培訓的一個關鍵問題。本學期來學校要求外出培訓的教師將學習經驗、感想,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寫成博文,發表在教師成長博客上,供點擊學習、評論。通過開展“走出去學習,帶回來分享”和“反思促成長”等的活動,探索出一條“學習、反思、分享”的教師專業發展捷徑,促進了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其次,我們利用網絡,定主題蒐集優秀視頻,組織老師學習討論,談體會,促發展。

四、搭建平台促進成長

學校努力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一是“專家引領、名師示範、同伴互助”的校本研訓平台。進一步發揮出各學科“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每學年舉行三四次的示範教學與專題講座的活動;遴選有發展後勁、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結對,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走出參觀、學習、培訓等形式的外出學習平台。為了促進學習成果的有效轉化,達到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目的,學校舉行了新課程國小數學學科研訓活動外出學習分享會;陳校長外出學習後回來也開了分享會,達到了交流、共享、提高的目的。三是通過公開課、評優課、示範課、觀摩課、觀點報告、讀書沙龍等形式為教師提供展示與競賽的平台。每個月保證開展兩次不同形式的教學展示和公開教學活動,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基本功比賽和讀書活動;四是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市縣等教育部門舉辦的學科教學競賽,人員通過層層選拔確定,營造積極向上的研訓氛圍。

一年來,老師們論文發表、案例獲獎共19篇;市教壇中堅2人,2位老師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16位不同學科的教師上了縣公開課16節,校級公開課64節,備課組內公開課90多節;七巧板比賽、省車模比賽、課本劇比賽等分別獲得了高層次的獎項。在這學期的“三小”比賽中,我校更是成績傲人:我校林朵同學獲温州市小科學家稱號(永嘉僅此一名),周陽等3人獲市小科學家提名獎;6名同學獲永嘉縣小科學家稱號,2人獲縣小科學家提名獎;1名同學獲永嘉市小文學家稱號2人獲縣小文學家提名獎;6名同學獲永嘉縣小數學家稱號,7人獲縣小數學家提名獎,2人獲温州市小數學家提名獎。

五、科學引領制度完善

制度是實現校本研訓高效的可靠保證。學校實施課程剛性化管理,出台《崗位管理考評細則》,完善校本研訓、集體備課及課題研究成果獎勵等制度。完善的研訓制度,激發教師參與科研教研的熱情,提升教師科研的成就感,促進專業發展。學校領導長期堅持“推門聽課”,深入課堂教學第一線,以聽課、評課的方式實施專業引領,促進教師教學策略、技能改進和完善,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六、校本研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期來,我校的校本研訓蓬勃發展,形成了良好局面,推動了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校本研訓不論在認識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對校本研訓的認識不足,認為校本研訓是校長們的事,是教導處的事,參與積極性不高。或者認為現行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搞課程”是“白忙活”、是專家們的事,自己當好班就行;或者認為現在教學工作任務已十分繁忙了,“搞科研”那是無暇顧及的事。因此,還存在着用心不足,受益不多的被動局面。二是校本研訓水平還不高,成果還不十分突出,缺乏更多的專家引領。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3

一、指導思想

根據永嘉縣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校搭建以德樹人,以美育人的師德培訓平台;搭建了個人、組室、學校、校際多層面結合的校本培訓平台;搭建了教師反思、夥伴互助、教研組年級組研討、教育教學基本功培訓、專家學者專題講座、教師在職進修、學術打假監督等多角度校本培訓平台;搭建骨幹教師展示、睿智教師示範、高級教師指導,教研組長建設等優秀教師輻射平台;搭建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科學教育等特色教育教師團隊建設的特色平台來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我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二、校本研訓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校開始提出“開展校本培訓、促進科研興校”的思路,開展了立足於解決二期課改教學問題的教育科研實踐探索。每年制定本學年的校本培訓計劃,對一學年的校本培訓工作做好統籌安排。20xx學年我校研訓主題:“命制好試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為學校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改革探究教育方法,提升課堂教育教學,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理念,開展了校本研修工作。

三、校本研訓工作過程: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校本研修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寫入學期、年度計劃,高度重視,有效實施。學校結合本校特點,選擇校本研修模式,由研修領導小組領導,人事部門、教導處、信息科研處統籌安排,落實到位,有專項經費保證,有研修激勵機制。學校建立校本研修檔案,內容包括:校本研修年度工作計劃;學科組校本研修計劃;教師個人發展計劃;校本研修出勤表;教師個人研修檔案;研修成果、論文、課例、公開課;聽課、評課記錄、教案等。

學校根據教師不同年齡段、不同職稱段及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設置三類課程分層實施:

1、基礎型課程:包括師德教育、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培訓等,採取講座、報告、讀書體會等形式全面展開,要求教師全員參加,作為必修基礎課程。

2、拓展型課程:根據不同學科、不同發展階段安排適合各自再發展、再突破的課程,包括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評比活動、各學科教研組發展性自培等內容,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發展區間選擇性參加,定向進修。

3、研究型課程:這一課型主要指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課題,在學校的指導和認定下,開展自主研究,學校根據成果認定學分。

四、校本研訓工作亮點:

我們認為校本研訓就是要讓老師們在課改實踐中成長,利用課程改革的校本化實施,引導各教研組在集體教研中提升自我,使教師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採用專題講座、自學反思、合作研討、備課説課、行動研究、教學診斷、跟蹤指導、教學評比等。以教師為單位,以活動為載體,以教研製度為依據,注重培訓的自主性、實踐性和實效性。為了保證校本培訓的順利實施,檢測校本培訓的成果,學校運用多種檢測手段與方法進行評估,主要有:教學常規檢查、問卷調查、教師撰寫的教學體會、學習筆記、教育案例、教研論文和教研課題評比、觀摩教師的課堂教學等;

(一)“研訓結合”,讓老師們在課改實踐中成長、發展

學校面臨的迫切任務是要儘快培養出一支能勝任素質教育要求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注重把“科研與教研結合”、“研究與培訓結合”,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高。

我校在推進二期課改新理念探索,尋求教師新發展方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校本研修:

(1)以教研組為單位通過研究課標的校本化實施,加強教師對課標的理解力。學校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特點、學生需求組織教研組進行課程標準的研讀。一方面,加強了教學針對性,避免了教學中的隨意性;另一方面,也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更好地發展提供了課程學習的指南。教師在研究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於課標的理解。

(2)通過教研組自身建設,加強團隊不斷提升的發展力。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有關課改文件精神,用創新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學大綱,進一步增強了教師們的質量意識,促進教學手段的科學化,教學過程的規範化,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努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提高教學質量的成功之路。各教研組建立了組內聽課制度,經常開展組內聽課評課活動,通過組內交流,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如今,參加教研活動、聽課、説課、評課已成為教師的常規工作,教研活動的次數比以前增多了,活動內容更豐富,教研氣氛更濃了。我們欣喜地看到:老師們的樂於奉獻精神、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好學精神都使我校校風、教風、學風有了明顯改觀。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始終把“敬業、愛生、善導、創新”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

國小學校本研訓項目工作總結4

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小班化教學應運而生,我校也於20xx年被列為縣第二批小班化實驗基地。為了進一步促進本校的教育教學,完善小班化教育機制,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小班化實驗基地研究工作,我校把小班化教學作為校本培訓工作來抓。通過一年度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對小班化教育中小組合作有效性和怎樣觀課評課以及上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掌握了一些“小班化教育中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和如何組織一次有效教研的策略,同時通過課堂教學自覺實踐,特別是在主題研修展示活動中能就實踐問題展開面對面的交流,達成了教學共識,實現了經驗共享,達到了和諧提升。

一年來,我校如期開展了校本研修系列活動,為老師們相互切磋,共同提升,搭建了平台。本年度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一、明確思路,制定目標

小班化教學理念: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個”,最終要“幸福每一個”。

小班化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有發展的空間,在全面中張揚個性

小班化教學原則:均衡性、平等性、充分性、個別性、開放性

小班化課堂特徵:分層施教、自主探究、互動合作、個別輔導

小班化班級佈置:温馨和諧、豐富多彩、富有個性和實用性

小班化教研活動:主題化、經常化、系列化、形式多樣化

二、領導負責,確立計劃

建立了以校長室為總負責的領導小組,以教導處為次負責的指導小組,以教研組長和各學科組教師為研究實施的教學研究小組。

學期初,由教導處和各教研組長根據學校研究目標和思路,針對研究實際,協商制定了學校小班化教學研究的主題:小班化教學中的技能學習。交由校長審核通過後落實到每個教學研究小組。然後各教研組長和組員針對本學科教學實際和學生學習特點,圍繞學校研究主題,選擇適合自己小組的研究專題上報指導小組。指導小組閲示後,下發教研組活動安排表,各教研組在教研組長帶領下圍繞自己小組的研究專題制定出本學期的`教研組活動計劃呈報教導處。教導處結合各教研組的計劃和學校研究實施要求制定出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計劃,下發各個教師。

三、制度引領,按部就班。

本校結合校長室工作計劃、教科研工作計劃和校本培訓方案為指南,學校和教師按部就班逐步落實實施。

(1)課程設置:嚴格按課程標準實施。

(2)教師學習:每星期至少有1次小班化專題學習、研討活動。

(3)校園、班級文化建設:體現和諧、童趣、顯示班級特性;每班有特點,有班規,有活力。

(4)課堂教學:

a、主動參與: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b、小組合作學習:每課至少有一次合作探究學習

c、課堂發言,每生每課至少發言一次

d、課堂展示,每生每天至少有一次展示機會,得到成功的愉悦。

E、課堂評價,每生每課至少會得到老師或同學的正面評價一次,評價可以採用口頭、肢體語言、代幣券、悄悄話(小紙條形式)等。

(5)作業批改:做到作業面批百分百。

(6)小組合作:四人合作形式,採用同質合作、異質合作、自由組合方式。

(7)課桌椅擺放:會議桌、鞍馬形、田字形等根據教學內容自定。

(8)個別輔導:有學習困難生輔導方案,每週至少有一次個別輔導。

(9)評價機制:有學生髮展性評價機制,做到師評、生互評、家長評的有機結合。

(10)教案編寫:有分層目標,有分層作業,有學生名字出現,有反思記錄。

四、有效落實,形式多樣

教研活動的形式呈現多樣化:觀課、評課、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研討(每人一堂教學實踐課)、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命題研究、專題講座、案例交流、階段小結等。

每次教研活動各學科教研組做到“三定四有”,即:定時間、定內容、定研究形式;有活動計劃、有活動記錄、有資料積累、有實施過程。

五、着眼備課,緊抓長效。

小班化的備課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個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作業佈置、個別輔導上都要區分不同層次。我校經過幾次集體討論,在多次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後,確定以手寫稿的形式,按小班化教學備課標準初步達到備課要求:備課中要對學生區分層次,教學目標和作業都要針對不同學生確定不同的目標、佈置彈性作業;並有學生名字出現;寫有教學反思。

六、經驗交流、促進發展。

要實施小班化教育改革,首先要提升教師思想意思,轉變教育理念。我校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多次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每週組織一個主題交流、研討。相繼學習了《小班化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小班化教育評價機制》、《小班化教育作業設計》、《自然小班化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自然小班化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等相關的內容。

七、開門聽課,狠抓常態

本學年開始,經學校教師會議通過,學校確定不定時不通知的情況下推門聽課,不定期的檢查備課和作業批改情況,注重日常教學規範,抓好常態管理。

八、營造氛圍,提升素質

教師素質的提升是學校落實各項工作的前提保證。我校特別注重教師的培養工作,去年以來我校在經費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壓縮開支,用於增加教師培訓費用。一年來派出教師多次到省市縣外參觀學習取經(一年來,多人數到南京小班化學校為期一週學習),同時規定學習回來必須總結、提高,並且向全體教師做經驗介紹。走出去的同時,聘請小班化指導專家(聘請發展中心李建雲老師和烏牛令下校區金甫老師)為教師提升教學水平,小班化指導專家的手把手式的的指導讓教師們受益匪淺。老師們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金莉智老師撰寫的論文《淺談小先生制在自然小班化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榮獲縣二等獎;潘賽丹老師撰寫的論文《試析農村自然小班化背景下的幼小銜接問題與對策》榮獲縣三等獎;潘賽丹老師在“新常規’新設計”評比中獲縣二等獎等。在小班化教研活動中,李建雲老師指名我校的陳苗苗、應鵬程老師為小班化學校上展示課,得到李老師和小班化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

記得有人曾經説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對於教學精細化管理,我的理解是把小事做好,把簡單的事做實。在這一年裏,我們學校在“校本研修”上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努力,我們的目標是:學習一點理論,思考一點問題,實踐一點技能,總結一點經驗,提高一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