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5.75K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第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1、要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的課程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新的思品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國情教育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教學理念下,教師要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創新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思維。。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現代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條不斷湧動的河流”。

第二、師生之間和老師之間要積極主動的合作

1、師生合作

師生之間要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創設師生“對話”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尊重、自由、民主、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提高學生的探求知識慾望。

2、教師之間的合作

新課程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知識內容豐富、涉及面廣、這就要求老師積極的與其它老師合作,從個體走向合作是與時俱進。

第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第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一、要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的課程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新的思品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國情教育為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座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二、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教學理念下,教師要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創新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思維。。

三、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現代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條不斷湧動的河流”。

第二、師生之間和老師之間要積極主動的合作。

一、師生合作

師生之間要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創設師生“對話”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尊重、自由、民主、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提高學生的探求知識慾望。

二、教師之間的.合作

新課程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知識內容豐富、涉及面廣、這就要求老師積極的與其它老師合作,從個體走向合作是與時俱進。

第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促進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一、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説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

三、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3

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本學期,我承擔了一年級兩個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中,我能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每節課課前修改教案,課後反思小結。並且,我在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能採用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接受性,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徵,挖掘生活對兒童品德形成具有價值的資源,體現出兒童個體與其周圍自然、社會的內在聯繫,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社會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

(二)設計豐富多彩、易為兒童接受的教學活動。

結合本學期品德組的課題——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創設體驗性活動來實現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來設計教學活動。對於品德與生活課堂,要考慮到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不能僅僅侷限於講解教科書,學生也不是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是要通過觀察、調查、實驗、探索、服務、製作、創造、表現等活動,實際地去感受、體驗、領悟、發現。

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教學時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講故事、念兒歌、朗讀小詩、畫畫、動手製作、親身體驗等活動,為學生自主探究、參與研究性學習創設條件,搭建平台。

(三)講求教學的實效性。

設計出好的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那麼就能有效地達到預想的目標。在教學中,我創設了多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收穫。

教學活動的選擇首先考慮的不是活動的形式和數量,而應該是活動的有效性,活動本身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必要。無意義的活動,進行得再多也不過是“演戲”,對兒童的發展並無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去感受、體驗,以親身感知來接受知識。

(四)關注學生。

教學中,對於學生學習的關注十分重要,對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以及自我評價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興趣一旦激發出來,就可能產生一些新的疑問,對於學生的生成性問題,我在寫教案時做了預設並有課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應該激發、保護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慾、應表揚兒童敢於提問、敢於質疑、敢於表達的勇氣,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研究,並嘗試解決。

以上,是我對自己本學期教學的回顧與總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發揚優點,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學習教學理論,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2、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做好課後反思,及時針對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辦法。

雖然這學期我在教學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通過教學總結,我仍發現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總之,為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將繼續求索,不斷創新。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4

四年級《思品與社會》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白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1、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環境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教研組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5、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主要存在的缺點和不足

在課堂上,要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三、改進措施和努力方向:

1、形成愛家鄉的觀念和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家鄉的位置和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貢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後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

一、角色扮演引發共鳴

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中在活動中學習思品”、“思品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在思想品德課中,一篇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個故事情節。通過一台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社會經驗為基礎而設計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課,有關星星和爸爸媽媽逛商場吵着買東西的一段情節,就可以讓學生以模擬的百貨商店為背景,由學生來扮演爸爸媽媽和星星,雙方都試圖説服對方。讓學生演了後評,評了再演。這樣在評演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行,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

再如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怎樣關愛自己的。以劇本的形式,進行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充分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與無私,深切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從而使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組織辯論深化明理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侷限於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台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脣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衝突或抓住學生認知衝突,讓學生採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燈不撥不明,理不爭不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創設道德認知衝突,為學生營造有利於開展課堂辯論的環境。例如教學《心中的110》一課時,我藉助多媒體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放學路上,從一輛汽車上走下來一個陌生人對小紅説‘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帶我去見你的班主任嗎?’小紅應該跟陌生人走嗎?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回答,而是讓同意走的同學坐左邊,不同意的同學坐右邊,座位調整使課堂成為辯論會場,在對抗辯論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明白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險,不要忘了撥打心中的110,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思辯能力和認知水平。

再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於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説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於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國小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麼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於屢禁不止。為此我在教學《哪些地方不能去》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脣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後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於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寓於兒童生活中,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道德存在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儘量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認識,指導行為,培養能力,從而引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坐立走有精神》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觀看同學們平時生活中坐、立、走的錄像,再請特約嘉賓——民警叔叔現場表演各種隊列和規範的坐、立、走的姿勢。然後在民警叔叔的示範下,討論分析坐正、立直、走穩的基本要領,最後通過練習模仿、個別指導、小組比賽、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坐、立、走的正確姿勢。

又如教《我換牙了》一課,如何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呢?在課堂中教師先出示牙模型,請同學上來表演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與過程,其他同學朗誦兒歌“小牙刷,手中拿,順着牙縫上下刷。裏裏外外都刷到,牙齒潔白我歡笑!”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掌握了刷牙的正確方法,而且增強了趣味性。

四、體驗生活過程,鞏固學習興趣

美國休斯敦的一家兒童博物館裏有一句醒目的話:“我聽過了,就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告訴我們實踐對掌握知識是何其重要。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體驗實踐活動是鞏固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之一。如教《他們需要關愛》一課時,針對學生只能看到殘疾人日常生活的艱難,而沒有真切的感受,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兩個體驗性活動:

一是讓學生用一隻手去收拾書包,體驗肢體殘疾給生活帶來的不便;

二是讓學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來在教室行走,體驗盲人行路的不便。學生們通過這兩個體驗活動後,感受到殘疾人需要我們正常人的關愛,讓我們對殘疾人獻上愛心吧!又如《關心老人》一課,我讓學生們在課堂中開展“我關心爺爺奶奶”活動,模仿給老人們梳頭、端水、捶背、過馬路等,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關心老人給老人們帶來的快樂,鞏固了學習的興趣。

在《春天來了》一課,我給學生設計的“找春天”活動,讓學生從身上找、在家裏找、去大自然中,學生通過看、聽、聞、想等方式發現了春天的主要特徵,在活動中體會到了親近大自然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總之,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育人為目的,提高國民素質為核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樣性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儘量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6

在這一學期中我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我按照新課標要求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能認真鑽研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生活素材入手,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觀,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現將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經驗和採取的教學措施

1.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在教學時,我注重預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的一些情境、素材,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在教學方法中,我常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輕鬆的、熟悉的、競賽式的方式中獲得內心的體驗,從而更好地達到了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今後努力的方向

1.開放的教學空間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2.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我認為在考核時,要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後我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反思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7

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充實教學內容;

5、拓展教學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華考範文網情緒不斷高漲。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主要經驗:

一、國小思品課是一門教學性、情感性很強的課程。“激性、明理、導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三要素,而激情則是重要因素。

二、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三、注重實效情感的'評價標準。動情用理,辯析導行。我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動情用理導行,讓學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腦。存在問題及原因:由於是新教學,所以在教學中也沒什麼經驗可參考。但是,我相信只要肯努力,不斷改進,以後一定會想到更好的方法的。

改進措施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新的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都很強,以後,我會注意多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的。

情緒不斷高漲。學生要將學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認識化為具體實踐中的道德知為,“辯析導行”十分重要。我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材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一些富有思考性、啟發性、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辯析正誤,從中提高道德判斷能力。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8

本學期四年級的思品教學總結如下: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

《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優化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依託教材,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將校園、家庭、社會等一切有利於學生明理、導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切實提高思品教育的實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9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德育課程。然而從以往的思品課教學情況看,教師只關注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中缺少實踐環節,學生亦未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坐而學道”的教學方式,不僅割斷了道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繫,而且影響了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造成所謂“開放式教學”,指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衝破“閉合式”教學的怪圈,衝破課堂約束,參與社會實踐,打破課程侷限,做到各科相互滲透,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全方位育人網絡。筆者認為只有從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學開放型的`教學內容,建開放型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

更新教育觀念,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扮演欣賞者的角色。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也不斷增強。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學、自勵的積極性,我逐漸擴大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我對四、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課前做足準備,上課做課堂上的小組人,並讓學生做小老師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PPT,給同學們講解。雖然開始的他們,顯得稚嫩和生疏,但很快發現學生們對思品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提高了,並從製作課件、上課講課這兩個方面,更深入得了解到了老師的辛苦工作。

把課堂實踐加入到教學環境中來,不是要更多的教學環節,而是要通過幾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感悟。國小思想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規定:“思想品德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

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

思品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0

一、思想方面

一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在這一年來,我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重要著作,特別是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努力把自己鍛鍊成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時刻注意向其他老教師學習,遵守紀律,團結同志,並且教育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鑽研業務,勤奮刻苦;尤其是向優秀教師學習。我平時注意主動幫助其他老師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工作的能力。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在領導的關懷下,在同事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缺點,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將努力工作,勤學苦練,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經受任何考驗的.人民教師。

二、教學方面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學校教研員的指導下進行集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領會精神實質。然後根據要求,提前兩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課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及時查缺補漏。根據減負的要求,會適當地留一些有利於學生能力發展的、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作業。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

三、學習方面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也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四、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於我心,我無悔於我的事業。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願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學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