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學習歷史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09W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歷史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習歷史總結

學習歷史總結1

這次第二期遠程培訓研修時間雖短,但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許多歷史教與學新觀念,使我受益匪淺。通過專題研修,我更進一步掌握了實現高效歷史課堂的目標,提高了歷史教學的理論水平,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充滿信心,而且在與各校老師的研究、討論中,我提高了對教學方法的掌握水平,業務能力有了進步。下面就本次研修總結一下自己的體會與心得。

一、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實現歷史高效課堂目標。

過去,我們經常提倡課堂的有效性,如今我們更注重課堂的效率,更加註重如何實現國中歷史優質高效課堂的目標,注重理順教與學的關係,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注重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二、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本次培訓針對性強,這次培訓能夠把大量的教學理論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並引用了豐富的課堂實踐的案例,使我們對課改的新理念和理論有了一個初步的較為全面的理解。如《高效課堂之探討歷史材料題的有效解法》有很有啟發性和實用性。也有許多教師針對歷史會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學對策,這些對於指導我們有針對性地搞好會考複習有着現實意義和啟發。

三、要加強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結合

面對不斷髮展的信息社會,作為教師,應加強自身培訓學習,這次培訓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通過教學思想交流,我們開闊了視野,汲取了不少新觀念,新方法,業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注重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多進行反思總結,形成教學思想,做一個科研型教師。

十天的.學習將要結束,我將把在這裏學到的新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去,同時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工作方法等,

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快速提高,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學習歷史總結2

20xx年3月12日即第四周星期三,我們歷史科組一行3人來到了卧龍北校進行交流學習,受到了卧龍北校領導和歷史科組老師們的熱情接待。現總結如下:

一、學習過程:

第一:我們在歷史科組長韓老師的帶領下聽了第一節九年級的歷史複習課——中國古代手工業的進步,從這節課裏面我們看到了上課老師的激情和基本功的.紮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純樸、認真;在上課期間,我們偶爾把學生的課本看了一下,我們看到的是密密麻麻而且非常認真的筆記,上課老師思路非常清晰,能結合課標、考綱進行授課,但在講練結合上可能要再下點功夫,一節課下來老師講的相當多,有時不敢放手。

第二:聽完課,我們在對方校領導校長和教務主任、歷史科組長的陪同下對校園進行參觀,瞭解校園文化。

第三:參觀完,一起到了小會議室進行了評課和交流活動,雙方就這節複習課、相關的教學管理、科組教研、集體備課等進行了相關的交流,從交流中我們看到了懷集一中的人性化管理,領導幹事的親力親為(他們副校長是兼級長),領導和教師之間的凝聚力,校領導積極追求上進的決心,教師們的樂於教學,這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感觸良多。

第四:我們進行深入交談,內容涉及到考試的設計、學生答題方法的交流、複習課如何上等。

最後,由於時間關係(對方要上課),我們互相留下聯繫電話,再約下次交流時間。

總之,卧龍北校交流之行相當有收穫,感謝學校給了我們科組這個機會。

二、反思和感受:

真正地落實傳統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不要搞那麼多的形式,教學才能獲得成功。

學習歷史總結3

這次我參加了國中歷史科義務教育新課程培訓。在培訓中,先後聽取了幾位骨幹老師關於新課程課標改革的專題講座。通過學習和討論,讓我對國中歷史課程改革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實施的國中新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同時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許多具體環節進行着諸多思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藝術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於教師要更新觀念,敢於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講授力求新穎,確立開放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係,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於開口,樂於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慾望,充分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創造力。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儘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課堂中去,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藝術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願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藝術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並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四、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

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學習歷史總結4

通過培訓使我認識到,教學不再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簡單相加,它開始向師生互教互學、共同發展的新型格局邁進。只有形成這種師生關係,學生才能消除畏懼、釋放個性、發展潛能,真正做到“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同時營造出一個寬鬆的課堂氣氛,以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整堂課的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教師而言,有效的協調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入,創新思維在教學中必須的'到挖掘。

一、提高了參加培訓的認識。

參加此次培訓,能接受相關理論知識的和文字圖片資料,同時還可以接觸到一些名師、專家的授課,觀摩各種類型的優質示範課,還可以通過論壇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學員交流學習體會,共同學習,加強學員之間的聯絡和交流。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計劃隨時進行學習。這種全新的教育培訓方式給我們充分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所以説通過培訓進行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一個教師來説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如果我們教師僵化了自己的思想,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就無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更談不上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因此,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並且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讓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地得到調整和改善。現代社會,各種知識更新換代快,舊知識迅速老化,新知識飛速生成。假如我們教師仍然堅持自己的傳統觀念,不願意學習,勢必跟不上形勢,因而隨着新一輪課改的進行,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三、落實國中新課程標準要求。

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還是以傳統的傳授教學為主,這在我們農村中學中更為普遍,中學生採用的仍然是以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為基本特點的學習方式。這種注重機械記憶的學習方法,嚴重製約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性、新穎性、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四、轉變理念、勇於創新。

新課標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體現了教學的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觀點。發揮學科的特有功能。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手段,培養創新型學生。

五、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

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善於培養質疑意識,形成創新精神;適時運用討論法教學,提高創新能力。歷史新課標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專業能力,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培訓對提高教師素質,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此文園改革,逐步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也使我獲益良多。同時,也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我有想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一定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

學習歷史總結5

一、知識筆記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善於記筆記,對老師講課的思路進行整理,同時結合自己對教材的認識,把學過的內容整理出來。筆記整理好了,複習的時候就更方便了,可以隨時拿出來進行復習,複習的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筆記在整理的時候要注意思路清晰、問題明確、字跡工整,這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否則不利於以後進行復習。筆記不能只整理,整理好之後要進行記憶,對於不完整的內容還要進行適當的補充,讓筆記更加完整。筆記法進行學習,要能夠長期堅持,注重不斷積累,以後在考試的時候就有了第一手複習資料,有助於更好複習教材知識點。

二、思維導圖法

教材知識點都有一定的邏輯關係,我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製作或利用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自己製作,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據教材的核心關鍵詞,把教材的內容進行整理出來。製作思維導圖要注意仔細閲讀課本,善於總結教材內容,把課本的主要知識點都能夠整理到思維導圖上,這樣就有助於形象記憶教材內容,也可以對教材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思維導圖也可以利用別人製作的.,可以選擇資料上的、老師上課的板書、同學寫的思維導圖,只要思維導圖比較好,都可以借鑑和使用。

三、同學互助法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有時候可以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助,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可以和同學做同一道題,然後分別講解自己的審題過程和解題的方法,每個人的方法儘量能夠不同,看誰的方法更好。通過相互討論,發現各自答題的優點,相互借鑑,就有助於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合作學習,也是我們平時上課經常使用的,老師講課的時候經常讓我們去討論問題,合作去探究問題的答案,這樣就能夠集思廣益,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相互啟發,從而共同提高。學習不能光靠一個人進行獨來獨往,要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善於借鑑別人有益的答題思路,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和進步。

學習歷史總結7

我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每一堂歷史課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感悟、體驗,在形成其自己知識體系、學法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其自己的道德認知體系。學生的公民意識是通過一堂堂具體的課形成的,學科教學只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國中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其首要任務都應是人格教育,每一門學科教學都不能孤立的進行,需要全部學科教師的共同配合。學校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還必須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即學校教師肩負的不應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還應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課堂上教師作為主導的同時,也在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適時的,適地的實現着學習主導與學習主體身份的轉化。即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應是以主導為基礎的發展變化性角色,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自身的修養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學會”向“會學”轉變:課堂教學不再是讓學生學會什麼,而是讓學生在個體能力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應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如何“會學”上。智學博士的“教師專業成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歷程,審視中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到底在何方?是否做到了“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理想,用智慧開啟家長的希望”;劉鳳華老師的“家庭教育”,告訴我教師的另一種責任——家庭教育我還沒做到。等等、等等,每一堂課都讓我在反思中成熟,從困惑中尋找到光明。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成長中的我還要繼續以理論反思行動,以結果反思行動,以行動反思理論,最終實現自我的教育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

10天的學習,10天的反思,10天的總結。聽過每一堂講課,收穫每一點啟迪,心中的竊喜就越來越多,渴望越來越大,胃口隨之膨脹。我不再簡單追求上課的技巧,因為我知道教無定法,無招勝有招,劍已在我心中,那就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史魂”!我不再刻意分析各家之言的差異,尋求所謂的真諦,因為我知道,不同的`大家之言,其實就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個性,我的追求已確定,那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我不再在各類眼花繚亂的教法中迷茫,不再感覺在各家思想中的徘徊,也不會再無選擇的累加,因為學習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在專家的思想裏構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所以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必須時刻注意把每一點所感所想,及時的做一總結,讓總結促進我反思,讓總結促進我一步步成長。

總之,經過10天的系統研修學習,我思想有了新的進步,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從而指導我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對教法有了新的理解,對未來有了更新的展望。

學習歷史總結8

我是一位農村中學的政治教師,在學校教學資源嚴重不均衡,歷史老師奇缺,學校的歷史課沒有老師上課,為使學校正常開班上課而接受學校安排轉上歷史課。也許自己的專業水平不夠,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總不那麼熱烈、濃厚,還存在冷場現象,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歷史學習認識不足,興趣不高,有時採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但農村學校教學條件較落後,往往多媒體教學也受到限制。省國中歷史教師專業適崗培訓如及時雨,可謂雪中送炭,讓我領略了王雙懷、顧明遠等專家學者們精闢獨到的歷史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的講解,使我的歷史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層次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教學觀念也得到更新,開闊了我的視野,但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適崗培訓,與一些同行學習、交流收穫頗多、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歷史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遠程教育讓教師意識轉變,觀念更新

研修前,我認真閲讀《關於組織開展國中教師專業適崗培訓的通知》(湘教通〔20xx〕519號)文件,徹底領會文件精神,充分認識本次培訓的重要意義。這次培訓的課程內容偏難、時間較長、規模較大、考核嚴格。如何才能把握並運用好這個機遇,讓它真正為農村教育發揮推動力量呢,我認為,關鍵的是我們在接受培訓回校後,要把研修所學充分運用到實際教育工作中來,以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這次學習,給我們培訓的王雙懷、李亞平、楊春茂等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無可挑剔的。聽了他們的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在學習中,各學員之間平等學習,相互交流,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大家在同一個學習平台上共同進步,一人有教學疑問,大家共想辦法幫助解決,彼此毫不保留,將自己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與自己的學友交流,共同分享着教育中的喜怒哀樂。

二、在歷史教學中必須把握好學生的主體作用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都是一種由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及思考所構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傳統的歷史課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往往只強調教師教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在個體思維上的差異從而導致課堂結構的千篇一律,難以創設生氣。這種僅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重教師而不重學生的添鴨式教育不僅只片面強調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而且還壓抑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束縛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學生對教師所講是“聽而不聞,學而不思”;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則是:死記硬背硬後的生搬硬套,最終的結果則是學生對本科目從沒有興趣到厭惡。

改變過去教師為主,學生主輔的添鴨式教學。教師的課程觀不能停留在“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上,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經驗的過程。課程不再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行的,物化的、靜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態,課程也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創制的、鮮活的、過程性的、發展着的活動形態。課程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課程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探究、創新的精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面對信息化的社會,教育必須做出一種選擇,做出相應的變革,教育要由原來的“受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使學生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從而能在信息化的社會中掌握最適宜的知識。

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技能和技巧,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培養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的過程,是教師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規律、教方法。這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並在學習中加以運用,成為“會學習的人”,這才是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例如,在歷史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介紹一些治史的相關理論: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歷史研究方法,基本史學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從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歷史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成果的形成等過程,培養學生讀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注重的是過程,歷史結論的形成過程,而不是結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歷史的社會功能在於能以古鑑今,從歷史中汲取經驗與教訓,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旁觀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激起他們內心的波瀾。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插圖、掛圖、實物模型、電影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走入歷史人物的內心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走進歷史情境通過情景假設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講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我採取討論的方式先讓學生閲讀課文及相關材料然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該如何收復新疆讓學生積極討論課堂效果良好。當然還有很多的方式:如讓學生走上講台小老師就某一個專題的分組開展辯論賽編排和表演歷史短劇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學唱歷史歌曲編寫家庭史、社會史舉辦故事會撰寫學生小論文等等都會讓學生感到有趣也就會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歷史教學要與時俱進性

歷史教學要與時俱進,教學的一切活動以社會和學生的發展為本,新時期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科學思維品質和優秀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確立現代歷史教育觀,追蹤當代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深化和拓寬學科領域,完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樹立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觀念。

所以歷史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着眼社會,把歷史和現實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用時代觀念來理解歷史。如介紹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時,不僅要説明危機和美國證券市場的關係,更要聯繫今天美國的證券交易情況,從而使學生認識市場經濟下,國家必須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加強規範證券市場。講到“羅斯福新政”時應該介紹新政舉辦大規模公共工程,從而推動經濟復興,其經驗告訴學生,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是擴大內需的有效方法,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帶動原材料、能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擴大社會消費需要,又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對我國現在的經濟結構優化提供了借鑑;新政通過重建金融秩序和金融體制,來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刺激經濟復興的做法啟示我們,建立穩健、有序的金融體制尤為重要,它將大大加強抵抗經濟危機的能力,就我國目前來講,金融市場還不發達,更要加強立法和規範。講到“壟斷”這一概念時,學生往往與現在的微軟公司涉嫌行業壟斷相聯繫,教師有必要作客觀的解釋。

從認識論的角度看,歷史知識不僅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實際上它包含人們對過去所發生事情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是隨着社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通過着眼於社會的歷史教學,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歷史學科價值的認識,有助於培養學生以古鑑今,洋為中用,認識現實能力。

五、歷史教學

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歷史內容離學生很遙遠,學生學習不感興趣在教學中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要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故事化、通俗化、系統化,讓學生對歷史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善學、樂學。

學習歷史總結9

近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一中舉行的歷史教研會,聽了一中歷史老師的的一節示範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又聽了李老師對今年會考試題的分析和對今後我們歷史教學的建議,雖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時間,對我今後的教學卻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在此,我説説我的心得和收穫。

一、關於聽課的收穫:

1、教師要有較高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貫徹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課改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如分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在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時,教師讓所有的學生都自學討論,然後個別質疑,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整個流程帶動了很多學生的的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較大的轉變。

2、教師要有較強的基本素質。在此次聽課過程中,教師展現了其較強的教師基本素質,教態自然、得體、親切,尊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語言準確,精練,正確選擇使用教具,專業知識紮實牢固,知識面寬,駕馭課堂能力強。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3、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來看,教師都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的導入上能夠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比如這一節課,教師採用了視頻導入《英國王室威廉的世紀婚禮》,讓學生從感覺上認識英國王室的重要性,以此來導入新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計、重難點處理,知識的'鞏固上,教師都有所創新,別具一格。例如在處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這個問題時,老師設計了一副從1640年1683年期間所有的國王圖片,給學生一直觀的感受。另外,老師在處理教材中重難點知識時,總是先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或者一段歷史材料,然後根據材料層層設問,引導着學生去探討、分析、合作、探究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

二、今年曆史會考試題分析的收穫

今年的會考試題大多從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入手,聯繫教材中的相關知識,結合國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圖表、數字、漫畫、圖片等形式,重點考查學生的選擇、辨識、理解、説明能力及其探究實踐能力,並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感受時代變化,積極參與祖國的各項建設,樹立責任意識,培育優秀品質。聽了李老師多次的會考試題分析,每一次都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實例,對我的啟發很大。所以,在以後的歷史教學中,我要力爭做到三點:

第一,關注時政熱點,緊扣會考考點。我們要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實地觀看等形式關注時政熱點,並學會運用所學教材知識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解讀,從而深層次把握會考考點。

第二,積極參與,提升學科素養。有關時政熱點的試題多以活動探究試題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參與,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去感知,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和道德品質,從而在會考中以不變應萬變。第三,收集研究有關時政熱點的會考試題。我們應多渠道收集有關時政熱點的會考試題,瞭解有關時政熱點的會考題的特點及其未來命題趨勢,同時要探討和總結不同類型試題的解法,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

參加本次歷史學習教研會會,可謂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但限於時間和篇幅不能一一道來,還有許多“欲説還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功之處,不過心中倒是“蠢蠢”湧動起一種上好課的“欲動”來。在此,運用李老師的一句名言:“教育因生命而美麗,課堂因激情而精彩”。

學習歷史總結10

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並不需要死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這僅僅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用心學習,開動腦筋,積極發言,這樣你就會發現,原來學習歷史並不難。同時,應當注意閲讀每個單元的前言,瞭解每個單元的歷史線索,主要問題和重要學習提示,這些都十分有利於我們對課文的理解。其次,必須注意課文的學習導言,雖然短,但內容卻是課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還必須認真思考課文的問題,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會引發我們思考更多問題,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因為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過程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

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説就是正確的。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儘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儘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瞭。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休息或者自習的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拿着卷子、書、資料什麼的互相問答,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學習歷史總結11

有的同學認為:我們從國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學歷史,而且,國中、高中的歷史課本的內容大體相似,其實,大家只看到了現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高中歷史學習總結。實際上,它們是點、線、面的關係。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的線索和時代特徵以及一定的歷史理論。因此,要學好高中歷史,決非簡單的背背就能順利過關。高中歷史知識可以分為章節知識、專題知識和理論知識,其中,章節知識是基礎。章節知識和專題知識縱橫交錯,構成知識網絡;歷史理論支撐起網上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多層面的立體交體系。比如説,中國近代史有三條線索: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史、中國人民抗爭史、中國人民探索史。

像這樣的線索和時代特徵,就需要大家在學習的時候及時予以總結。注重知識的整體性、階段性、理論性,因此,在學完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內容時,一定要及時將每一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知識由點到線構建成一完整知識體系框架,注重對每一個歷史階段特徵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注意分析歸納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徵、階段面貌、歷史趨勢、經驗教訓,使繁雜的知識條理清晰,並從中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高中歷史比國中歷史的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注重歷史的.前因後果,加強了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而在這其中就藴藏着歷史理論。與高中歷史聯繫比較密切的歷史理論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範疇和基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規律。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響自然並使之適應社會需要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生產關係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規律。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複雜體系。具體説,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着阻礙作用。

第三、人民羣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個人在社會中是比較渺小的,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羣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羣眾要求,依靠羣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

第四、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學習歷史總結12

今年,我參加了河北省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通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對於國中歷史教學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開發課堂資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於以後的教學將會有更大的幫助。下面將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一下總結。

(一)備課中的問題

1、首先,由個別教師輪流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有的教師教學水平高,經驗也豐富,但是由於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會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師水平高,責任心也強,但是由於“忙”,也有可能應付了事。一旦用這樣的“導學案”實施教學,師生會集體“受害”。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備課已經“合法化”的前提下,會有多少人自覺備課?教師自己沒有備課,沒有思考,連一道習題都沒有做,就拿着別人編寫的“導學案”上課,怎麼能履行自己的教學責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教師恐怕只能實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學,於是乾脆把自己降格為“學習者”,把教師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統統盲目隨意地交給學生,並美其名曰“在教中學”。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麼能取代老師發揮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

再説,再好的“教學案”也要適合自己班級的學情,也要根據任課老師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到教學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個好的“教學案”就等於教學是高質量的話,那麼教學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國的教師只要共同打造出一個好的“教學案”,甚至彙編出一個“教學案”集,優質課就批量產生了,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後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鬆。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導學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類型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於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3.展示的重點內容不突出。展示時應該採用“要題入手展示法”,將最重要的題最先展示處理,以確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師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順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時間,有可能導致次要題化時太多,而重要題沒有足夠的展示時間。

4.展示的方式單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多媒體屏幕展示、學習小組內容交換習題展示、學習小組以討論方式口頭展示,師生之間以問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於展示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展示層次的膚淺,即使有了其它學生的幫助,恐怕也達不到揭示錯誤原因並總結解題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須依靠老師啟發、引導、解析。假如教師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又沒有認真備課,學生的解題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豈能得到保證.

(五)歸納中的問題

一是缺乏“歸納”的意識

二是使用“演繹法”。

第三是教師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於求成。

總之,教無定法,任何理論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踐行。

學習歷史總結13

本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學習課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感自己認識的不足同時也積極要求自己要與時俱進,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努力進步。

首先要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哪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同時應重新界定新時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其次,要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前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來學習的,死記硬背、題海訓練得到的高分,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三,尤為重要的是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總之,我們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中,要樹立讓學生學真、學善、學美、學成人、學成材的觀念。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想我們應努力做到:

(1)在教學觀念上,應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

(2)在信息傳輸中,應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

(3)在教學模式上,應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4)對學生的態度,應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總之,在新一輪歷史課程改革中,要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以達成我們所期望的課程目標。

學習歷史總結14

通過這次培訓,感覺受益匪淺,使我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無論是專家的精彩報告,還是一線優秀教師的公開課,以及同伴的熱烈爭鳴討論,都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熟悉了新課標的理念

歷史課標,以前只是覺得泛泛而談,沒有深究,研讀尚淺,覺得沒用,經過各位專家和學者的條分縷析,娓娓而談,我頓覺以前是井底之蛙或作繭自縛,無法領略到多少位專家嘔心瀝血制定的新課標的神韻。專家或高屋建瓴,或深挖細講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先進的理念:如文明史範式、全球史或整體史觀、社會史觀等,讓我摒棄了以前只是庸俗的認為中國近代現代史只是革命史和現代史的範式。那些課標修改的前前後後,不同與原因,專家都深入淺出地一一釋讀,讓人拍手稱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通過拜讀和欣賞優秀教師的授課,使我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終於從書紙上從容走下,為我研究和模仿提供了絕佳的樣板。如在理念上明確了教學設計要教給學生什麼,為什麼這樣教,怎樣去教等看似簡單,但卻需要終生去努力。這次培訓,使我領會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的啟示,無理念的指引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二、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這次培訓,我帶着迷茫和困惑來,收穫希望歸。培訓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説是

心靈的一次煉獄,雖不能達到脱胎換骨的地步,但足以擺脱一些匠氣,依稀看到了學者型、研究型歷史教師的路標。我懂得了教師的學識和素養與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教師的文化修養和文化底藴與視野至關重要,我感到歷史課堂就應該高揚人文精神的大旗,讓歷史和現實的陽光照亮學生的心扉;我特別欣賞趙亞夫教授關於歷史教學要培養現代公民的觀點,廓清了我對歷史授課的知識迷霧,深入檢討自己一味灌輸知識與既定評價的淺薄與庸俗;歷史如對歷史課標的深入把握上,授課能力上,包括使用多媒體技術上,都有欠缺,甚至於差距很大。優秀學員的授課激情,讓我擺脱了迷茫,重新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各位學員同仁和參觀的一些講優質課的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楷模。無論是年長的師哥還是剛上講台的師弟,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甘地曾説:“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變,那麼第一個必須改變的就是自己。”今後在教學中我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苦練基本功,刻苦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研讀專著,拜師學藝,觀摩優秀選手的課例,深研現代教學技術,廣結學友,多訂閲歷史專業雜誌,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三、堅定了進行校本教研的'研修模式

身處鄉下中學,面對不才的學生和落後的物質條件與待遇,守望着由於擇校而日漸蕭索的課堂,是調離崗位孔雀東南飛還歐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我們也許在心裏無數次地拷問自己。這次培訓,讓我看到了國家對農村中學老師的重視,看到了學生對成才的渴望目光,看到了農村中學崛起的希望,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大有作為的,想起了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我就更堅定了校本教研的決心。

自己水平與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專家引領,不是嗎,國培的輔導教師與授課教師都在時時刻刻監督我們,催我們奮進,使我們一刻也不敢放鬆;同伴的互助、激辯、分享,每一次都是我們前進的鞭策與激勵;反思自己的經驗教訓,反思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反思會伴我們走向希望的遠方。

數天的火熱生活,震撼了我麻木已久的心靈。真的很感慨,紅塵陌上,獨自行走,你我皆平凡,大可不必“身在路上”,為自己設定的物質性目標所累,何不讓“心在路上”,為心靈的自由而生活,在追求心靈自由的過程中,秀出真實的自己,釋放自己的別樣美麗。

不想説再見,還得説再見,不忍看別離,還得看執手看淚眼。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如兄弟般的抵足而眠,我們縱談教學,分享經驗,在觀摩中分享,在分享中學習。大家敞開胸襟,毫無顧忌,笑談人生,激揚文字,令人幾度心潮澎湃。這次培訓學員宛如大家庭,使我們忘記了冬日的寒霜,而宛如春天的燦爛陽光,共享着家庭的温暖。快樂,我們共同分享;痛楚,我們一起承擔。這將成為我一生中的永不枯竭的財富,友誼並不隨着培訓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永無止境的延伸。探索的腳步不會止住,這次相聚不是結束,而是我們共同探索教改的開始。感謝石家莊學院武老師和鮑老師等專家們的熱情招待,辛勤輔導,感謝兄弟姐妹的幫助,願兄弟姐妹們都帶着自信闊步前行,擺脱匠氣,超越自我,快樂地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