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2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秦兵馬俑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本文是一篇閲讀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説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是體會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為了突出這個教學重點,我讓幾個去過兵馬俑的同學各選一個方面自己設計學案,利用當時的照片,當導遊給大家講解自己眼中的兵馬俑。邊閲讀文本邊回憶情景,把同學們帶到西安,帶入那個硝煙瀰漫的古戰場。同時,我也蒐集了幾張有代表性的兵馬俑照片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兵馬俑的特點和有效進行學生、文本、教師對話提供了平台。

感受兵馬俑的威武氣勢的部分,課文語言豐富多彩,氣勢豪放。在欣賞完圖片之後,讓學生反覆品讀,細細琢磨,邊讀邊想象,在畫面與文本之間感受兵馬俑威武凝重的氣勢。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2

在上《秦兵馬俑》一課之前,我和學生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紹,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上《秦兵馬俑》一課時,心中驀然想起曾看過的一部影片《古今大戰秦俑情》。心中湧動着一種莫名的情愫,也就喜歡上了這篇課文。教學中自然多了些想法。

1、創造了看的機會,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我可以利用現在高科技教學資源,把視頻情境朗讀帶入課堂,給學生創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的.“看”創造了機會,使學生的眼睛活了起來。

2、創造了小組合作的機會,讓學生的嘴“活”起來。

如通過默讀課文,讓學生合作交流並探究自學問題。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説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要創造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全身“活”起來。

有了知識,並不等於有了能力。只有知識內化了,才能説知識就是力量。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膽想象表演,如:爭當小導遊這一環節,小組通過合作組織安排學習,自覺地探索知識的奧祕,在表演中學習,在動手中提高綜合能力。

4、要創造想的機會,讓學生的腦和手“活”起來。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當堂訓練中,我善於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奇思妙想”、“別出心裁”去想象的寫,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上《秦兵馬俑》一課後,我有所遺憾,我的語言表達不太流暢,導致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過度不太自然,但我會不斷學習經驗,加強自己的基本教學功,使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3

三天內兩次公開課,一次校內,一次送教下鄉,同一個課題、不同的教學對象,留給我的是“一課一得”的思考。

當我根據教學進度,確定公開課內容時,我就鎖定《秦兵馬俑》。這是一篇説明性散文,從內容上看,課文從三個大的方面介紹了兵馬俑的特點,採取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以及首尾呼應的方法,是孩子們仿寫説明文的極好範文;從價值上説,作為我國世界遺產的秦兵馬俑堪稱中華文化藝術瑰寶,凝聚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智慧;從文章的表達與語言上説,説明方法多樣,表達形式活潑,語言準確生動,四字詞語眾多,描寫細膩,賦予想象,是孩子們進行語言積累的極好素材;從文章類別上説,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用作公開課教學,能凸顯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根據這篇文章的選編意圖,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體會秦兵馬俑的神態、氣勢和作者的説明方法上。我努力滲透以下教學理念:1.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教學;2.把讀書感悟的主動權教給學生;3.把 “寫”帶進課堂;4.注重寫法的指導。在這些理念支撐下,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釋題解“俑”,走近兵馬俑;

二、 檢查“預習”,感知“秦兵馬俑”;

三、 重點品讀,感悟“秦兵馬俑”;

四、 練筆仿寫,再現“兵馬俑”;

五、 積累運用,拓展“世界遺產”。

在校內公開課後,我發現從交流資料導入新課到檢查預習,感知兵馬俑的環節用時過長,這樣影響了學生後面充分地讀,從而也影響了後年的教學進程。於是,我做了一下調整,簡約了前兩個環節,並把練筆環節之前的詞語積累與引導部分也精簡了,爭取多個孩子們想象練筆的`時間。

在“送教”官莊的課堂上,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變得從容了、充分了,事實也證明,這樣的改動更適合於這裏的孩子。但是,在這堂別人認為一切都恰到好處的課上,我還反思到一個問題:我最初設計的仿寫練筆叫“練筆超市”,設計了兩項仿寫任務:一是仿照作者寫騎兵俑的寫法,想象武士俑“好像在幹什麼”;一是學習第8自然段的寫法,仿寫“個性鮮明的兵馬俑”。後來一想,第一項練筆太容易,又和第二項有相同之處(先寫看到的,再寫想到的),就乾脆合二為一了。如果,繼續保持“練筆超市”的話,更能體現關注個性差異。因為有極少數學生確實不能在課堂上完成第二項練筆。若果有了“練筆超市”,等於也給他們嘗試到了“摘到桃子”的甘甜。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4

公開課已經上過好幾天了,回想起上課前的準備及上課的過程,心情依然不能平靜。《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文章條理很清楚。由於不是很喜歡這種類型的文章,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從來沒有作過更多的思考。但這次作為公開課來上,又是上第一課時,確實讓我費了一番腦筋,當然,更多的是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收穫。

由於這次活動是我和姜主任用同一個班兩課時連上,於是我給第一課時的目標定位是紮紮實實做好朗讀指導,實實在在做好情感鋪墊,為姜老師的第二節課做好準備工作。根據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抓聯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我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一、字詞教學和課文內容的聯繫

我一直在思考高年級字詞教學到底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需不需要把字詞抄出來,從讀寫教起?其實,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生字詞的讀寫完全可以在預習時自己解決。我覺得,課堂上應該把重點放在詞語意思的理解上,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生對詞語的意思理解得會更加深刻。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了三個詞語“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對兵馬俑的高度評價和讚美,學生很快找出了含有這三個詞語的句子,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然後,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些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兵馬俑的“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這樣,把詞語的教學和課文內容緊緊聯繫在一起。其實,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的描寫都可以感受到兵馬俑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的,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直到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對於長句子和難讀的段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把原本枯燥的字詞教學和機械的檢查朗讀,變成了趣味盎然的求知過程,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又使學生學得輕鬆快樂。另外,抓住含有這幾個詞語的句子三次震盪,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一次次朗讀中得到昇華。

二、課內與課外的聯繫

常常説:“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如何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課內與課外聯繫起來呢?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做了一些嘗試。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説要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因此,我引導學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用兵馬俑殉葬的原因,從兵馬俑的製作工藝到它與漢兵馬俑的區別……甚至有學生興奮地告訴我:“昨天晚上《探索與發現》介紹兵馬俑了。”他們有的帶來了介紹兵馬俑的碟片,有的帶來了兵馬俑的仿製品,有的帶來了百科全書……看來,學習《秦兵馬俑》讓他們情緒高漲!記得那天上完課,學生急切地詢問我推薦的兩個網站,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們已經把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變成了主動向課外延伸。

三、知識與能力發展的聯繫

關於知識與能力的關係,《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內涵。另外,藉助畫面,使書面的文字變成活動的影像,同時藉助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語感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同學們有的説:“我彷彿看到了秦始皇那支所向披靡的大軍。”有的説:“我彷彿聽到了古戰場那嘶鳴的號角。”有的説:“我好像穿越了時空,來到了秦始皇的大軍前面。”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赫然出現在眼前,那是學生的思維閃現出了智慧的火花。

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雖然還沉浸在那悠悠的秦俑情中不能自拔,但靜靜想來,這堂課也還有許多不盡人如意的地方。首先,字詞的教學還不夠紮實。例如,在學習“惟妙惟肖”一詞時,僅僅讓學生理解了字面意思就放過去了。其實,如果在追問一句“描摹了什麼?怎樣逼真?”學生自然會回到文章中去,這樣詞語的教學就落實到了語言文字中,學生對“惟妙惟肖”的理解就會更深刻。課堂上應該步步踩實,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次,對於學生在回答時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糾正。記得在引導學生看一號坑鳥瞰圖時,一個學生説,這樣的畫面“令人髮指”。其實,我知道他要表達的意思並不是貶義的,而是説這種氣勢是攝人心魄的。但當時我就是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糾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公開課比較緊張;另一方面,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語言太貧乏了。平時教育學生“書到用時方恨少”,細細想來,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在上好課的同時,一定不忘記多看一些書,以豐富自己的知識。

當然,這堂課一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5

四月一日,我執教了國小五年級的16課《秦兵馬俑》,感觸頗多。縱觀我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識到了以下幾點:

1、創造了看的機會,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語文教學不僅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夠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帶入課堂,給學生創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我的眼睛來觀察。在上《秦兵馬俑》一課時,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圖片,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的“看”創造了機會,使學生的眼睛活了起來。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帶給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2、創造了説和做的機會,,讓學生的嘴和手“活”起來。

我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質疑,如此一來,學生的口動起來了,問題多起來了,創新的思維活起來了。如透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説説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並選取自我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又如教學完第10自然段,讓學生模仿“有的……好象……”説一段話,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讓學生動手動筆畫一畫,圈一圈,演一演,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提高潛力。

但這堂課,存在着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到多媒體室上課很新奇,發言不如教室熱烈,另外,由於攝象頭有些問題,導致播放的課件不清楚,尤其是圖片模模糊糊,影響情境的創設,學生的發言不夠用心,師生配合不夠默契。

2、上課實際操作時遇到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比如老師即要上課,又要操作電腦,還要板書,與學生進行交流,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3、總覺得學生學得不深刻。原因在於在這麼短的時光裏要求學生瀏覽這麼豐富的資料,學會選取,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説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體驗。為此,我覺得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品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重點、難點解決。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6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秦兵馬俑教案三教學案例反思。您可以通過本文底部的“下載”來下載本文的文檔。

●教材簡説

《秦兵馬俑》是人教版義教課程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詳盡地介紹了秦兵馬俑宏大的規模、眾多的類型和他們各異的神態、特有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強烈的讚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模宏大”、“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神態自若”“躍躍欲試”、“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和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進一步培養學生蒐集並應用相關信息資料的興趣和習慣。

●預設流程

流程説明:本教學設計以放學生獨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認知經驗為基礎,結合自己所蒐集的相關信息資料自讀發現、自讀體悟、自讀品味,相互合作為主,老師只在學生探讀疑難處、讀悟重點處和讀品關鍵處給予引導與點撥。

一、以預習為起點,讓學生暢談預讀的感受。

1、瞭解學情,研讀課題。

從瞭解學生預習情況入手,營造初讀交流的氛圍:從你們的眼睛和神情看,預讀了課文19課《秦兵馬俑》(板書課題),一定有很多話要説,是這樣的嗎?

先引導學生讀題(可相機出示掛圖),並讓學生説出對課題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預讀的突出感受。

2、暢談感受,板書詞語。

在交流感受時,可讓學生板出自己概括的重點詞語,如: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世界第八大奇蹟”等。從整體上基本把握課文。

老師在學生充分暢談的基礎上因勢點化,抓住“舉世無雙”“世界第八大奇蹟”等相關詞語切入,引學生自主探讀課文。

3、從讀強化,檢查識字。可用生字片瞭解並鞏固識認。檢查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多筆畫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認讀,要求讀正確。

二、以自讀為重點,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彩。

1、讀出理解(重在讀懂):鼓勵學生選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讀書,並提示學生用好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圖片與信息讀懂課文,注意發現並積極向自己提出問題。在充分自讀中主動找同學交流互助。

2、讀出見解(重在品味):點撥學生在讀中注意圖文結合,並在自己認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處多讀多品多想,對精妙的詞句要讀出自己的見解與發現。如“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是承上啟下句、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其中三個詞點出了秦兵馬俑的突出特點);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的“絕無僅有”等。

3、讀出心聲(重在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用聲音讀出自己的驚奇,用情感讀出自己的讚歎。找夥伴讀,互評互促,入情入境。

4、調整板書(整體構建):從總體感受入手,老師和學生一起將板書進行調整。可先將“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等重點詞重調於課題下面,再將“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板開(或橫板或豎板),再讓學生歸類調整詞語。重在強化學生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把握和對美的語言的感受。

三、以展讀為焦點,讓學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選擇,盡情誦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想讀哪段就讀哪段。讀中注意引導學生精要地進行體驗式點評(即評、讀、悟、想相融合):聽出了什麼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主要指向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參與:我認為他讀得不夠氣勢,請聽我讀這句話!這兩個詞突出了……的`威武,我覺得語氣可讀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讀中圖文結合,多形式互動結合,同時注意觀照黑板上的板書。

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兵馬俑宏大的氣勢;第四——八自然段主要讀出各俑不同特點的威武、敏捷與勇猛;第七自然段重點抓住幾個排比句,讀出品評的韻味,讀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則要充分讀出自己的讚美、驚歎與自豪。

(如果學生選擇以解説形式展示,更要鼓勵。)

2、自主積累,主動延伸。一是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二是準備以導遊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遊詞,結合蒐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後向家裏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7

接到90學時上課的任務,內心多少有些忐忑。但是一路磨課,一路成長!一個人的思考,一羣人的打磨,最終成就一台戲。結果是呈現給觀課老師的,過程和成長是留給自己的!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這一路的實踐與收穫。

一、眾裏尋它,處處皆是它!

其實,和課文的相遇也是一種緣分。瀏覽了那麼多課文,我一眼就相中了《秦兵馬俑》,或是文字,或是表達,我就這樣與它結緣。仔細走進文本,你會發現它更多的美。難讀難理解的字詞比較多。總分總的結構讓脈絡清晰,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概括了的主要內容。作者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寫出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作者用了很多的四字詞語,其中介紹外貌的一組四字詞語很有特色。作者用“觀察+想象”的寫作方法介紹了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其實在介紹兵馬俑類型的時候,作者重觀察;在描寫兵馬俑神態的時候,作者更關注自己的想象。其次,在介紹四種類型和四種神態的時候,一個用了具體描寫的方法,一個用了排比進行概括介紹……仔細在文字裏暢遊,語言點就慢慢浮出水面。

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面對那麼多的教學內容,我該如何取捨呢?這是困擾着我。剛開始,我似乎什麼都想要。於是,第一次的教學設計,我讓學生找出文中評價兵馬俑的句子,圈出關鍵詞,完成以下的思維結構圖。

我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練習理清總分總的脈絡。只可惜現實很骨感,練習耗時且不説,學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知道自己該幹嘛!似乎把簡單知識點複雜化了。

接着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作者用了什麼説明方法寫出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學生蜻蜓點水講到了,但是這樣的交流和分享意義何在?

感受規模宏大之後,我佈置學生默讀課文4—8段,小組討論,作者在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也許是問題的指向不明,或者是我的文本解讀凌駕在學生的.能力之上。學生能零零散散地找到共同點,卻找不到文本之間寫作上的不同點。

在這尷尬的冷場之後,我又讓學生進行了練筆,用上“觀察+想象”的方法,用上排比的修辭方法概括介紹的兵馬俑的其他類型。我是想讓學生感受作者表達的靈活性。

如此一來,教學的點很多,但是沒有一個點做大挖深,只是浮光掠影,教與學都是慘淡收場。迷茫之時,團隊幫我剔除了細枝末節,堅持一課一得,關注四字詞語,把“觀察+想象”做足。

三、山重水複,翹首待花明。

雖然知道教什麼,但是怎麼教卻久久難以突破。腦袋裏一直有思路,卻怎樣也找不到出路。如何把想法變成做法,這就是我們不斷打磨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師傅建議我用導遊詞搭建整個教學框架,王校也希望我不捨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教學新意落實在導遊詞上。也許是我道行不高,我無法實現這個設想。一時間,我有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無力感。這時候,大家開始在我原來的設計上打磨,儘量給每一個教學環節填補細節。漸漸地,課有了模樣。

四、君子一言,受益何其多。

課堂上,我和孩子們都表現不錯!有時候,真正投入了,課堂才是真正屬於我和學生的地方。曾經站在舞台上執教“公開課”,我總是在意台下觀課老師的一顰一笑,忽略了學生。這一次,我似乎忘記了他們,只是我和孩子的互動,這是一大進步!課後,單老師表揚了我和學生!我很開心!單老師的評課,也讓我收穫良多。這一次上課,我取捨大膽,直接捨棄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抓住四字詞語和“觀察+想象”的寫作方法做足功課。四字詞語教學,我層層遞進讓學生充分經歷了學習的過程,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有了充分經歷與練習。但是“觀察+想象”的寫作,我只是通過朗讀來展開,沒有讓學生體會想象是建立在觀察得基礎上,並不是毫無根據的聯想。單老師建議可以首先讓學生找到觀察和想象的部分,然後打亂序號連線,説説有了想象的好處,最後再是練習鞏固。如果把學習的過程做豐滿,學生的收穫也會豐厚。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一個讓學生學習寫作説明文的很典型的教材,文章從教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觀察事物,並運用了許多説明方法,其中,想象尤為突出。如第10自然段圍繞“神態各異”作者對兵馬俑的'神態進行了細緻地觀察,並進行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考慮到學生對戰爭的場面不太熟悉,學習第10自然段時,我出示6張典型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想象,讓學生模仿書上的句型“有的……好象……”進行説話訓練,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台階,又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説出自己的看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9

我上的是《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上完課,我就自己定的教學目標做了細緻的教學反思,覺得自己教學目標完成得較好。主要表現在:

一、注重了對文本的咀嚼。

教學目標中確立了語言文字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細緻讀通、讀透文本,因此,學生體會很深。比如,學生在感知讀課文的過程中瞭解到文章是用詳實的數據來説明秦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以及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的特點。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多讀、感悟,然後介紹給大家。最後我藉助多媒體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這樣的課堂效果較好。

二、恰當運用了多媒體。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説要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因此,我引導學生收集了大量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自己更是收集了許多資料,圖片、視頻,通過這些給學生更多的認識。多媒體資料激發了學生的無限遐想,多媒體的使用很適當、適時。

三、成功組織了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理解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先制定了學習目標,再引導學生組合成小組。學生立刻熱烈地學習起來,他們有的讀,有的找詞,有的表演……。一會兒,我請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學生回答得很清楚,還闡述了喜歡那種兵馬俑的理由。孩子們説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不但細讀了課文,仔細觀察了圖片,而且還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他們的理由不但充分,還有一些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看來這部分的內容在他們合作的學習中解決了,我只是讓他們感情朗讀比賽,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四、巧妙引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學習兵馬俑的神態時,受上面的啟發。我也讓他們自讀,然後讓學生做神態,讓別的學生來猜,把猜到的句子讀出來,並且對錶演的人的表演提出建議。對於後面的省略號,我讓學生説説還會有哪些神態,學生説的很多。在學習最後一節的時候,主要還是讓學生們讀後感悟,學生們談的不錯。我想: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積累了讀多寶貴的經驗,也知道了自己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在今後教學中,要揚長避短,把每節課上好。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0

執教了《秦兵馬俑》一課,感觸頗多。縱觀我的整個教學過程我認識到了以下幾點:

1、創造了看的機會,讓學生的眼“活”起來。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帶入課堂,給學生創造多看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在上《秦兵馬俑》一課時,我收集了許多有關兵馬俑的資料,圖片,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

大大增加了語文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的“看”創造了機會,使學生的眼睛活了起來。這一切,都為學生更真切地瞭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2、創造了説和做的機會,讓學生的嘴和手“活”起來。

我鼓勵學生從各個角度質疑,如此一來,學生的口動起來了,問題多起來了,創新的思維活起來了。如通過速讀課文,讓學生説説課文共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詳細介紹。又如教學完第10自然段,讓學生模仿“有的……好象……”

説一段話,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讓學生動手動筆畫一畫,圈一圈,演一演,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提高能力。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1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狀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習的

優勢,在展示課上大膽取捨,直奔中心。

首先,採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進行課文資料的展示的時候,先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進行,迅速理清全文脈絡。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光,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學生在展示課文的第二段時,能抓住數字説明的方法來體會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但是僅從數字讓學生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怎樣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説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説很多。之後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全校學生數大概在800個左右,然後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於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和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分別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於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於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10倍,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8倍。看着自我算出的結果後學生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的驚歎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麼大啊!”“這麼多兵馬俑啊!”“果然規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但是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並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

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2

文中第4-9段介紹了秦兵馬俑的多種類型和鮮明形象的特點。在講授這部分材料時,我首先要求學生閲讀描述各種兵馬俑的句子,感受各種兵馬俑的特點,並用文字進行總結。然後組織交流,把全班同學都能識別的單詞寫在黑板上相應的`小雕像下面。學生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寫單詞多。文信的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不應取代學生的閲讀實踐,“在這個環節之後,我讓學生們為你最喜歡的兵馬俑發言。此時,學生們的興趣更高。從他們的描述中,我清楚地感覺到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生的閲讀理解和表達技能得到了訓練,並且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和使用了一些形容詞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3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習的優勢,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上大膽取捨,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點以及根據實際情況,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上做了一點嘗試:

首先,採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採用多種方式對“神態自若”“擎着利劍”“惟妙惟肖”等詞語進行深敲細酌,逐一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採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課文的第二段,這一段分三方面來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一是介紹了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的總面積19120平方米和坑內兵馬俑總數近8000個;二是介紹了一號坑的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620平方米以及坑內兵馬俑總數6000個左右;三是介紹了一號坑上面的主要設施和作者的觀後感。因為條件所限而無法讓學生欣賞到相關的錄像片段,所以僅讓學生通過這些數字去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怎麼辦呢?我靈機一動想到了用我們的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作為參照對象。我先問學生我們的這間教室大嗎?他們説挺大的。我又問他們我們學校學生多嗎?他們説很多。接着我告訴學生我班的教室大概20多個平方米,我們全校學生數大概在1000個左右,然後我讓學生去計算一下三個俑坑的大小和一號坑大小分別相當於幾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和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分別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幾倍,他們計算出的結果是:三個俑坑大小相當於956間教室的大小,一號坑的大小相當於713間教室的'大小,三個俑坑內的兵馬俑總數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8倍,一號坑內的兵馬俑數相當於全校學生總人數的6倍。看着自己算出的結果後學生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的驚歎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麼大啊!”“這麼多兵馬俑啊!”“果然規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並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新課程軟化了學科的界限,強調課程的綜合化。我在這一節語文課堂上有機融合了數學內容,使學生的技能交叉遷移,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4

秦兵馬俑,主要講的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教學目標有兩個:

1、我能正確認讀8個生字。

2、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概括課文資料,能説出秦兵馬俑的特點。透過學習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秦兵馬俑有什麼特點和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説明方法介紹清楚特點。

自學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如有認識的字,能夠同桌商量,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畫出能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的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在文中起的作用。(5分鐘後,比誰能正確熟練的讀課文)

出示後,學生很快按自學指導要求進行學習,檢查時,先檢查了生詞認讀狀況,學生掌握的還算能夠,而檢查課文時,學生課文還有點很生,按正常狀況,我會讓學生反覆的地讀,直到把課文讀熟,再進行下個環節,可這天因為有聽課的老師,我沒有這樣,這是對學生課前瞭解得不夠,只是草草的走了過程。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5

孩子們在習作的時候,往往是有話寫不出,總是用概而括之的詞語和句子來告訴別人自我的感受,如“太好了!”“真美啊!”等等,但是到底多麼好,多麼美,缺少更多的詞句來描述。

當我們讀到《秦兵馬俑》這篇文章之後,是不是從中有所啟發呢?

這篇文章是介紹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以及其藝術性所在。作者採用了先概括寫,後具體寫,以及由所見到所感的順序介紹所見所聞的。這種寫法我們見過不少。《長城》《頤和園》都能找到這種寫法的影子。

此課教學時,把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及價值,再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燦爛禮貌學習了。但學生學得不深刻。原因在於沒有讓學生透過圖文細細評味,透過深入體會到兩大特點。讓學生來明白兵馬俑之偉大,中華民族之偉大。所以一下轉入學習後面資料,學生只是從文字上説出兵馬俑之價值,而不是內心的感悟,這是一大缺點。為此我感到:上課時語言文字得帶領學生細細評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難點。重點解決。

再有是透過更合理手段,使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調動他們生活經念,使他們有話説,有感覺有慾望説,這麼課堂氣氛才活躍,學生的學,老師的教才默切配合,淋漓一片。

作者在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的時候,先用一個過渡句,概括寫“不僅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然後具體寫各類兵馬俑個性鮮明的具體表現。文中有身材描述,着裝描述,有動作描述,有神態描述,無論用詞,還是造句都讓人神往——想真的到那裏去看看。尤其是文章的第八自然段作者對這些兵馬俑的神態展開的聯想,很值得一學:

每一件兵馬傭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同意天下做殊死搏鬥;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幹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微的呼吸聲。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出了兵馬俑神態後面的內心,當然,這也是作者的內心感受,字裏行間透着對兵馬俑這一祖國瑰寶的讚美,對古代那些雕塑兵馬俑的勞動人民由衷的敬佩。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前呼後應,使得文章渾然一體,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對我們寫好習作有這樣一些啟發:

第一,要細緻觀察。這樣才能抓住各種兵馬俑的特點去寫。

第二,要學習作者描述事物的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寫聯想都是為了讓眼前的靜物動起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還要學會巧妙地構思。對所寫資料的佈局也是這篇文章寫得好的原因。

第四,要積累豐富的詞彙。這篇課文中,四字詞語的運用讓文章充滿了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