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4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

一、教學內容: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冊第24頁例7。

二、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學會列方程解稍複雜的應用題,加深學生對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的理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説一説用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其中哪一步最重要?

2.解方程

45×8+10x=820 10x-45×8=100

8x+33x=820 (x+45)×8=820

(二)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用方程解應用題。解題時根據題意,先把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找出來,再列方程。這一步非常重要。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用方程解稍複雜的應用題。[板書:列方程解稍複雜的應用題]

師:出示例7。

商店運來8筐蘋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蘋果重4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師:邊看題邊想想。這道題的意思是什麼?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的問題是什麼?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第一步你準備做哪件事?

生:題中告訴我們商店運來兩種水果,一種是蘋果,一種是梨。已知條件是運來8筐蘋果和10筐梨,兩種水果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蘋果重45千克。要求的問題是每筐梨重多少千克?我第一步準備設每筐梨重x千克。這樣把問題變成了條件。

師:真能幹。其他同學都會這樣想嗎?[板書:設每筐梨重x千克]當我們用x表示題裏的未知數以後,就把問題轉化成了條件。下面請同學們把“每筐梨重x千克”當作條件和題中原有的條件放在一起,找一找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大家可以議論議論。

師:誰能告訴大家,你根據題意,找出了哪兩個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生:我找的是8筐蘋果的重量加上10筐梨的重量正好等於兩種水果的總重量820千克。

師:還找出了其他相等關係嗎?

生:我找的相等關係是從兩種水果的總量裏減去10筐梨的重量就剛好是8筐蘋果的重量。

生:我想的是從兩種水果的總重量820千克裏減去8筐蘋果的重量就等於10筐梨的重量了。

師:好了。剛才已有三位同學代表大家找出了題中數量間不同的相等關係。這些關係不僅找得正確,而且都注意了先用這個“每筐梨重x千克”[指板書]去和題裏原有的條件合在一起,再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這樣考慮問題的方法很好。可以怎樣列方程?這樣好不好,因為要想發言的同學太多。所以請一位同學代表大家的意見列出一個方程後,再請另一位同學簡要地説出所列方程是不是正確,為什麼?誰先説?

生:可以這樣列方程45×8+10x=820。[板書]

師:有多少同學會列出這個[指板書]方程?[全班都會]太好了。這個方程對嗎?為什麼?可別把手放下去了。

生:這個方程是正確的。因為方程的左邊這個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兩種水果的總重量,方程右邊的820千克也是兩種水果的總重量。所以,根據總重量等於總重量的關係列出的這個方程是正確的。

師:説得真不錯。誰能再説説,為什麼方程的左邊這個含字母的式子是表示兩種水果的總重量?[有意請一位差生作答]

生:因為45千克是每筐蘋果的重量,8是蘋果的筐數。[教師用教鞭指45×8]45×8是表示蘋果的總重量。x表示每筐梨的重量,10表示梨的筐數。10x表示梨的總重量。

45×8+10x這個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蘋果和梨一共的重量。

師:真能幹,請坐。請全班同學在作業本上用方程解答這道題。解答後請翻開課本第24頁和書上的解答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解答與書上的解答是不是相同。[巡視並有意請一位差生在黑板上解答]

師:怎麼,都解答完了。檢查過了嗎?和××解答一樣的有哪些同學?[學生舉手示意]誰來説説你是如何檢查的?

生: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左邊,360+460等於820,方程的右邊也等於820,所以x=46是原方程的解。

師:檢查的過程雖然不要求寫出來,但我們要養成檢查的習慣,檢查後再寫出答案。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因有學生舉手]

生:我列的方程和書上的不一樣。我根據蘋果的重量等於蘋果的重量的相等關係列的。820-10x=45×8,方程的解還是46。[板書這個方程]

師:非常好。能根據不同的相等關係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方程的解卻是相同的。很會動腦筋。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生:我列的方程是820-45×8=10x。相等關係是梨的重量同梨的重量相等。

師:這個方程對嗎?

生:我覺得不完全對。解方程不好寫。

生:這個方程是對的`。因為相等關係找對了。

師:[舉手同學多還想發表意見]這樣,老師説説看法。應該説這個方程是正確的。因為它是根據梨的重量等於梨的重量的相等關係列出的方程。只不過我們習慣的寫法是把含字母的式子寫在等式的左邊。如果列出了這樣的方程只需要把等式左右兩邊調換一下,就便於我們解方程了。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列方程解稍複雜的應用題。下面讓我們一起根據大家在解題中的思考過程,再來總結一下解題的思路。想想看,在解題過程中你自己先怎樣,再怎樣?然後怎樣?最後怎樣?誰能結合自己剛才解題中的思考過程一步接一步地説出來。

生:第一步是讀題後把問題轉化成條件;第二步是把轉化來的條件拿來和題中原有的條件放在一起;第三步找數量和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第四步是根據相等關係列方程;第五步是解方程;最後一步是檢查和寫出答案。

師:誰能把××同學總結的思路再説一遍?[有意請中差生回答]

生:第一步……[教師邊引導××説邊板書如下]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列方程解稍複雜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也就是我們的思考過程。另外,同學們在學習中肯動腦筋,會動腦筋,同一道題列出了不同的幾個方程。它們的解都相同。這是因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不只一個。根據不同的相等關係就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來。但要注意,方程是不是列正確了不是看方程的“樣子”,而是要看相等關係找對沒有。只要按照這樣的思路[指板書]正確地去列方程都可以。

(三)鞏固練習

師:請拿出作業本。我們作幾道練習題。只設未知數,列方程,不解方程。

第一題是把例7中的“一共重820千克”改成“蘋果比梨少100千克”[擦去“一共重820千克”,再寫上“蘋果比梨少100千克”]列出方程。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設未知數和列方程的?[有意請中差生]

生:設每筐梨重x千克,方程是10x-45×8=100。

師:你是根據哪兩個數量的相等關係列出這個方程的?能説出來嗎?

生:蘋果比梨少的重量等於蘋果比梨少的重量。

師:正確嗎?

生[齊]:正確。

師:還可以怎樣列方程?先説相等關係,再説方程。

生:用蘋果的重量加上蘋果比梨少的重量就等於梨的重量。

10x=45×8+100

師:有多少同學根據×××找出的相等關係,列出的方程跟他相同?[學生舉手]

師:這兩位同學的想法都不錯,列出的方程也正確。請全班同學都注意,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只要根據你自己能理解的又比較容易找到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就可以了。

下面三道題請把方程寫在作業本上。

1.商店運來蘋果和梨各8筐,一共重724千克。每筐梨重46千克,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

2.學校買回4個排球和5個籃球,共用476元。每個籃球56元,每個排球多少元?

3.學校買籃球比買排球多花84元。買回籃球5個,每個56元,買回的排球每個49元。學校買回多少個排球?

[教師行間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2

阿爾法趣味數學網今天帶來的是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反思,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關鍵是什麼。

列方程解應用題為學生解答應用題開闢了一個新的途徑,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提高了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因此,在國小階段,學生必須掌握好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知識,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的一點做法:

一、由舊引新,培養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建立在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的基礎上得,由算術方法解題到列方程解題是一個過渡。為了使學生在初學列方程解應用題是不受算術方法的干擾,教學時,我便在數量關係的訓練上幫助學生找滲透點,使教學活動循序漸進的展開學習,使學生對要學的知識感到新鮮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一般做法是用與例題數量關係相似的基礎題鋪墊,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尤其注意解題步驟,注意搭橋鋪路,分析難度,在此基礎上在教學例題。

比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以下兩道鋪墊題:

題1:商店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賣出3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餃子粉?

題2:商店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賣出5袋,每袋7千克,還剩多少千克餃子粉?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給出數量關係式:

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原有的'重量-每袋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出示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舊入新、由淺入深,把鋪墊題與例題相比較,找出它們的聯繫點與區別。這樣,弄清了鋪墊題與數量關係,再教學例1,學生舊容易接受了。

二、運用線段圖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應用題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審題→分析→解答這樣的順序,而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因此,運用線段圖分析比較數量關係,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繁為簡,是數量關係明確,為學生理解題意加起橋樑。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要藉助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理清算理。最終,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還可以,都能根據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應用題。

阿爾法趣味數學小課堂: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關鍵是什麼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未知數,一般為問題所要求的量,不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寫出:設……為x,……為y,……

將未知數當做已知量,根據題目的意思列出等式.即,列出方程式3.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數。

列議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找等量關係。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3

國小數學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種,有用圖畫來揭示概念,有用描述的方法來揭示概念。“含有末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是用定義的形式來揭示概念。根據方程定義的需要,教學中先教學等式,再教學方程的意義。而所有的教學都離不開天平圖,離不開天平平衡的具體情境,這是聯繫學生數學與生活的紐帶。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課中注意從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通過觀察、分析和比較,在獨立思考和交流中,由具體到抽象感受、理解,構建方程的意義。

課後反饋:

與馬科長席談,令我獲益匪淺。馬科長肯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並對課堂上學生的積極發言感到欣喜,對我班學生的小組合作習慣成效,訓練有素甚是高興。(説實在,一直在尋找小組合作的良方,上學期作了些嘗試,不過技藝尚不夠純熟、多樣),然而提出的以下三點更是讓我深思。

1、充分利用“組合拳”。比如説、寫、動手操作等等。特寫是寫,不要滿足於學生口頭表達正確,其實有時寫起來錯誤百出。是啊,舉個小例子:有些漢字我們認識但一寫起來,無從下筆,還有課堂上總歸能得到正確答案,(不然老師不會放過)但它不表示,人人都知道正確答案,我們時常評講過一個練習,或讓學生重新訂正完一份試卷,收上來一看,結果卻差強人意,想必原因與此同理。我們的課上應讓每個孩子動起來,讓他們展示,小黑板、實物投影,十八般武藝,能用盡用上,而不是僅限於口説正確完畢。

2、書本的運用。現在的.課堂有一趨勢,依賴課件多多,自主發揮創新多多,我也不例外。雖然新課標希望教師用自己的思考解讀課本,但課本捨棄不得,它畢竟是優秀的學者的心血之作。是啊,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當挖掘教材價值,不放過一丁點的利用價值,特別到高年級,可藉助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啊。今後的教學,我定會多多注意。

3、細節的處理還可再斟酌。比如等式與方程的關係教學。此環節什麼時候出現?怎樣出現?為什麼出現?顯然我的教學明顯操之過急,其實,我也知道,只是上得興起,太投入了,不自覺的就冒出來了,其實應該在完成練一練的第一題時討論才好,並適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二者之間的關係,真正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現在想起略顯遺憾,好在我倒也淡定,因為此生遺憾的事太多了。不過我也要提醒自己:對教材,對學生,千萬多思三個“W”即“what、when、 why”。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4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於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並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説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説,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於稍複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符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併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麼會對老師説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複雜情緒的表現。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5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解簡易方程》這個單元中,教材是通過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這個方法雖然説使得國小的知識與國中的知識更加的接軌,讓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簡單。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開了減數和除數為未知數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也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歲,小明Х歲,爸爸40歲。”很多學生列出了這樣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應該怎麼解呢?允不允許學生用四則運算各部分的關係來解方程?是否該向學生講解方法?還是讓學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樣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學生傳達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列法是不被認可的,那麼以後在學習“未知數是減數和除數的方程”時,學生的思維不就又和現在衝突了嗎?現在學習的節方程中,學生很容易看見加法就減,看見減法就加,看見乘法就除,看見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給學生,能熟練掌握並運用的學生很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説越教越是糊塗,把本來剛建構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麼每次在出現的時故意迴避嗎?

在教學列方程解加減乘除解決問題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題目,這題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學生也能更好理解數量關係。小明今年身高152釐米,比去年長高了8釐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目中有哪幾個量?引導學生進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數。追問: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係呢?

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長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據這三個數量關係列出方程嗎?學生嘗試列方程。幾乎全班學生都是正確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問學生你對哪個方程有想法?學生一致認為對第三個方程有想法?生1:這個根本沒有必要寫x,因為直接可以計算了。生2:x不寫,就是一個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時,未知數始終作為一個“解決的目標”不參加列式運算,只能用已知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算式,所以這樣的x就沒有必要。接着讓學生解這兩個方程X+8=152 、152-x=8方程。學生髮現152-x=8解出來的解是不正確的。告訴學生減數為未知數的方程我們國小階段不作要求,所以你們就無法解答了。接着,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數量關係,他們之間有聯繫嗎?其實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有加法轉變過來。因此,我們在思考數量關係時,只要思考加法的數量關係,這是順向思維,解題思路更加直截了當,降低了思考的難度。接着只要把未知數以一個字母(如x)為代表和已知數一起參加列式運算x+b=a,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接着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探究bx=a的解決問題。

我這樣的教學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實國小生在學習加減法、乘除法時,早就對四則運算之間的關係有所感知,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要不要運用等式的性質對學生再加以概括呢?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6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句話中包括兩個條件,一個是”含有求知數”一個是“等式”。因此,“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意義的兩個重要的內涵。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就要圍繞着這兩處條件,設計教學。

一、創設情境,在實際天平的操作中等到等式,並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方程。

為了加深學生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採用教科書的設計意圖和設計,用天平的平衡找到兩邊物體質量相等,從而得到等式。為了讓我們的設計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直接用我們的粉筆列道具,來稱粉筆的`重量的過程中得到不等式和等式,含有求知數的等式(方程)。一步一步,讓學生從淺到深,一點一點掌握知識,得到要掌握的知識點。從而學會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二、通過比較和斷定,從而加深對方程的理解。

斷定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要從兩個條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數”二是“等式”,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從而學生互相問,這個為什麼不是,哪個為什麼不是。含有求知數:5Y不是方程,因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為沒有求知數。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數。

X+Y=Z也是方程,因為含有求知數,並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為含有求知數,並且是等式。

三、在觀察天平平衡列式過程中建立方程的概念,不僅要了解方程的外在特點,更要理解方程的意義。

從判斷等式方程到藉助現實的相等情境寫出方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學生在把實際問題的等量關係用符號化抽象成方程時,不僅感受了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也體會了方程的本質特徵,從而鞏固了方程的概念。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7

《認識方程》是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開始。教材運用豐富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共同特徵,瞭解方程的含義。

《認識方程》是在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本課的教學在學生日後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在本單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於以上認識我對本課進行了一些設計,通過教學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做法。

一、“鞏固複習,鋪墊新知”這一部分通過填空和分類,讓學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數式”等概念,為後面區分方程和等式做一個鋪墊。

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

t與8的和:b除42的商:

2、進行分類,出示名稱(等式、不等式、代數式)

二、在認識方程之前就讓學生辨認方程,瞭解學生對方程的認識程度,也激發學生學習方程的慾望。(你們能判斷哪些是方程嗎?

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 70④ 8+x

學生有爭議沒有關係,帶着疑問學習新知。師:“到底誰説的對呢?讓我們一起去找答案吧!”)

三、列方程最困難的就是找出等量關係式,為了讓學生能較好的掌握等量關係,在教學三個例題中我都按照一個步驟去引導學生解決這類問題。(1)先找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2)用字母表示未知數。(3)列出方程

四、注意了細節的引導。例如未知數不要單獨放一邊;未知數最好放在左邊,便於計算;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等等。這些內容在新課中一一解決,學生掌握較好。

當然一節課總有不足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較死板,其實當學生説到哪裏我就應該順勢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預定的時候出現,應該更靈活一些。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8

本課是以天平為形象支撐,結合了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寫出式子,再通過分類,比較式子的異同,在討論和交流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義。概念的構建過程,並不是由教師機械地傳授甚至告訴學生,而是用數學符號提煉現實生活中特定關係的過程。

由於認識水平的侷限性,國小生往往把運算中的等號看作是做什麼的標誌。如在算式3 + 2的後面寫上等號,往往被理解是執行加法運算的標誌。他們通常把等號解釋為答案是。而實際上,應把等號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號,這個符號表示一種關係,即等號兩邊的數量是相等的,也就是在3 + 2與5之間建立了相等的關係。本課設計,首先着力幫助學生構建對相等關係和等式的理解,而不是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從而為後續認識方程,體會列方程是表示現實情境中的等量關係,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模型,建立良好的.基礎。

方程,對國小生來説,不僅是形式上的認識,也是感受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建立模型的過程。全課教學過程,教師在出示圖的基礎上,都是引導學生先用語言描述,即把日常語言抽象成數學語言,進而轉換成符號語言。如試一試第二幅圖,學生很容易列出形如20 - 12 = x的式子,這樣的式子反映的是學生仍然停留於算術思路。讓學生先用語言描述圖意,從直觀的圖中抽象出文字語言表述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然後讓學生進一步用數學式子表示。在多次經歷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方程與實際問題的聯繫,領會數學建模的思想和基本過程,順利實現從算術思維向代數思維的過渡。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9

教學重難點是掌握較複雜方程的解法,會正確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教學目的是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小節內容是在前面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應用題的基礎上,教學解答稍複雜的兩步計算應用題。例1若用算術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維難度大,學生容易出現先除後減的錯誤,用方程解,思路比較順,體現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

一、從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入手,降低問題的難度。

解答例1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題裏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為了幫助學生找準題量的等量關係。我從學生喜歡的足球入手,引出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情感,又為學習新知識做了很多的鋪墊。

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選擇解題最佳方案。

讓學生當小老師,從問題中找出數量之間的關係,弄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展示講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這樣既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然後,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方法來解答例1,最後老師讓學生

把各種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析哪種解法合理,再從中選擇最佳解題方案。這樣既突出了最佳解題思路,又強化了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和解題的關鍵,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

應用題的教學,關鍵是理清思路,教給方法,啟迪思維,提高解題能力。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敢於大膽放手,讓學生觀察圖畫,瞭解畫面信息,白色皮多少塊,黑色皮多少塊,白色皮比黑色皮少多少等信息,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再在練習本上畫線段圖,然後指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

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所以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一句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會知識更重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擔負着雙重任務,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等量關係,學會列方程,同時還要教會他們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節奏的調控,重難點處應把握好輕重緩急。

在嘗試用算術方法解答此題過程時,我班學生錯誤頻頻。有的用20÷2-4,還有的用(20—4)÷2……。當然,也正是由於有了這些錯誤才使得學生對方程充滿期待,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才使學生倍感方程的`“好”、“順”、“易”。所以,錯誤並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為課堂的“催化劑”、“助動器”。

《稍複雜的方程(一)》練習課教學反思

通過昨天課堂練習發現,方程僅僅在例題基礎上稍加變化許多學生就束手無策。“4X-3×9=29”這類方程學生總體掌握情況不太好,所以特別在今天基礎練習環節中補充相應習題進行輔導。但在教學中發現其實只需稍加點拔,學生便可很好掌握。為何學生處處都這麼“依賴”老師呢?難道只有老師教過的題他們才會解答嗎?我該如何讓學生主動、大膽、正確地由“依賴”逐漸走向成熟呢?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1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如何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其實,這不僅是學生,就包括我們成人在內,在遇到列方程解應用題時都要認真考慮如何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有必要幫助學生一步步突破這種用方程解答含兩個未知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的難點。而在這一環節,我覺得我做得非常到位,我設計了一個“這道題中應該把誰設為未知數x,試着列出數量關係式並列出方程”這樣一個問題,在合作中解決重難點,不足的地方老師補充。因為他們知道怎樣正確設未知數,就能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決問題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和倍(差倍)實際問題。可以説他涵蓋了此種類型應用題的全部正確過程。因為難點突破的比較實在可行,學生印象紮實,學生當然消化吸收得好。我想:就是學困生雖然一時理解不上來,但他課後一定會慢慢回憶起老師一步步引導的過程,從而解決問題。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首次學習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所以字母表示數是學習本章節元知識的基礎。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要利用天平讓學生親自參與操作和實驗,藉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個內容,第一個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義。第二和第三個紅點部分是學習方程的意義。

1、這節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並掌握用字母表示數,初步瞭解方程的`意義,為以後學習運用準備。

2、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習本節課是今後繼續學習代數知識的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多向思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方程的意義,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方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探索,掌握方程的特點和意義。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天平,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義。

2.結合具體實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

達簡單的等量關係。

3.培養保護動物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

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程意義的理解 難點: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3

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簡易方程”。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小與國中知識的接軌,新教材對簡易方程的解法進行了一次改革,將舊教材利用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關係解方程,改為讓學生根據天平的原理來學習方程解法,也就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舉個例子:

舊教材:

x+48=127

x=127-48

依據運算之間的關係:一個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

新教材:

x+48=127

x+48-48=127-48

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等式不變。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同舊教材的方法相比,現行教材中的這種解法,學生更容易接受,他們不必再去記“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這些關係式了,只需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想辦法讓方程左邊只剩下X就行。學生很快就將這種解法運用自如,毫不費力。

可是,當學到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卻出現了狀況。

新教材在改革方程解法的同時,有一個相應的調整,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迴避掉了。因為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然而,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以上兩種類型的方程。如:“一本書有65頁,王紅看了一部分後,還剩27頁。王紅已經看了多少頁?”學生很自然就列出65—x=27這樣的方程。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細讀教參,發現編者的思路是,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改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倒是可以繼續迴避上述的兩種特殊方程,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我們知道,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利用順向思維,降低思考的難度。這是方程方法的優越性。然而,在刻意迴避a-x=b或a÷x=b這樣的方程時,往往會出現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違背的現象。

如“6枝鋼筆比4枝鉛筆貴12元。鋼筆每枝3元,鉛筆每枝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應是“設鉛筆每枝X元”,從順向思考,列出方程為“6×3-4X=12”。然而,按新教材的編排,學生無法解這樣的方程,只能轉列成“4X+12=6×3”。再如:一共有128人平均分成Х組,每組8人,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列出了128÷X=8,等到解方程時才發現利用天平的原理沒法繼續,只好改列成8X=128。

如此一來,學生怎麼能充分體會方程順向思維的優越性?

如果説用舊教材的思路解方程對國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同樣出現問題,如何是好?

我只能把新舊教材兩種方法進行互補,告訴學生,遇到這類方程時,一種解決的辦法是按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解答;另一種方法就是先按等式的性質,把方程的左右邊都加或乘一個x,然後把方程的左右兩邊交換一下位置,再按照a-x=b及a÷x=b的方法進行解答。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4

《方程的意義》這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這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願學、樂學,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方程打下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方程意義的教學目標定位是,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後繼的學習和發展,注重知識的滲透.課堂上讓學生藉助於天平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列出表示等與不等關係的式子,為進一步認識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觀察的感性材料,然後引導學生對式子分類,建立等式概念,並舉出新的生活實例進行強化.最後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明確方程與等式的聯繫與區別,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還可以,有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較清晰、會説;可還有部分學生不敢説,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準確,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過程的訓練有待加強,數學課堂也應該重視學生“説”的訓練,在説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學會自主探索,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五年級方程教學反思15

長期以來,在國小教學解簡易方程,是依據加減運算的關係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這種方法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重新開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人教版教材從國小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使學生擺脱算術思維方法中的侷限性,有利於加強中國小的知識銜接。

猜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讓學生綜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歷等式的變化過程,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還為猜想等式的性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一旦作出了猜想,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主動地去探索新知。

任何猜想都必須經過驗證,才能確定是否正確,而驗證的`過程也正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用天平稱一稱,驗證自己的猜想,以一種自主探究的方式進一步認識了等式的性質,為後面學習解方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學到的數學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的設計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在合作操作中,已經對解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認識,能夠大概地説出解方程的過程和依據,而又一次讓同學之間同桌説一説後再全班交流體現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理解並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為什麼要減去3”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還有針對性地指導了書寫的規範性和檢驗的過程。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顯示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

練習中學生加深了對“方程的解”的認識,抓住了利用等式的性質這一依據去解方程。不同層次的練習照顧了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3X=8.4對等式的性質進行了拓展,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最後交流學習的收穫促進了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