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75K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5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

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覺得在我的教學當中,有如下幾點感受: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説,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並且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學習,有哪些收穫,有哪些感受。一定讓學生説出來才好,不僅僅説給老師聽,還有説給父母聽,更重要的是説給同學聽,渲染大家學習的氣氛,所以我教的孩子對數學還是比較的.有興趣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學生學習起來就主動了,愛學習了!

2、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

3、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繫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這冊教學也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更加努力的!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2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主要是學習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例1、例2、例3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例4是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兩部分內容比較接近,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導入環節。準備了一些紅花和黃花,告訴他們老師要將這些花擺在黑板上,擺一排。然後,故作神祕地問:“你們猜一猜老師要擺上去的第一朵花是什麼顏色?”這時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一部分説紅花,一部分説黃花。然後,我將紅花擺上去,猜對的同學很興奮,猜錯的同學有些掃興,但很快又躍躍欲試。讓他們猜第二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還是有兩個答案,當問第三朵花是什麼顏色時,逐漸地越往後問答案越統一,以至於不等問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齊聲按着一紅一黃的擺放規律喊出來。我及時地誇他們真聰明猜得真準,學生們各個是樂不可支。我話鋒一轉説:“你們知道老師為什麼在這擺一排花嗎?”課堂安靜下來,學生們都在猜測。看到他們疑惑的眼神,我公佈説:“是獎給這節課上得好的同學的,回答問題好的獎紅花,遵守紀律、合作好的獎黃花。你們有信心拿到嗎?”此時,學生大聲答道:“能!”整個課堂氣氛高漲,不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後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

為吸引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我設定了一個情境,讓聰聰和明明帶着大家穿越時空隧道,來到“六一”那一天,並配熟悉的“快樂的節日”主題歌,讓學生在愉悦的環境中討論發現規律。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充當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通過討論、猜測、動手擺一擺、塗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在教學最後,還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回答的次數。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3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分蘋果》是在學生學習了9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由於一(5)班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聰明好奇,善於表達,樂意合作,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具和課件,通過讓學生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的情境導入,然後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同桌合作動手分一分,讓學生在有序的分蘋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因為學具是在課前用紙包住下發的,學生感覺它很神祕,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後就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包裝。當形象的小蘋果卡片捧在手裏的時候,學生感到很興奮,自然而然地就分起了蘋果,學習興趣異常濃厚。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較強的學習興趣,加上原有的計算基礎,便能自己攻破學習難點了。

二、 動手合作,發展思維。

本節課採用同桌合作的形式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比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情,做到動而不亂。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逐步體會多種分蘋果的形式,從而探索出10的幾種不同分成。在教學中,我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合作活動。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師生關係還算融洽。學生能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讓學生與同伴交流,傾聽同伴的不同分法。我比較注意傾聽學生的表達,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引導,啟發學生探索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並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領悟加減法算理。我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巧換方式,固化學習。

本節課我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好動好玩,喜歡易上口的歌謠及短時記憶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樂中學,邊拍掌邊唱10字歌,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着興奮的表情,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 練習跟進,畫龍點睛。

教學中我通過考反應、巧應用、我能行等專題練習跟進學生的學習,達到學習效益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動手操作10的分成後,讓學生口頭表達數學信息並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後要求學生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在學習10的組成歌謠後,讓學生與我合作,我説出一個數字,要求學生立刻説出湊成十的另一個數字。接着完成水果拼盤、小狗爬梯、看圖列式等問題,練習層層遞進,課件圖新穎有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了學習。總之,我在課堂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感受過程,但還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強的地方:如學生的傾聽能力、動手能力還需要不斷培養,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再豐富些,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等。我將繼續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4

《可愛的校園》這節課是學生進入國小校門後的第一節數學課,學生對10以內各數在幼兒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故事情境導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都能主動地進行觀察、探索,也能夠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在觀察情境圖時,開始我沒有限制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去觀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然後同學之間互相説觀察方法,同時體會到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物體最簡單;然後利用同座之間互相説來取長補短,給學生向別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養成虛心向他人學習、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好習慣。學生們經過自己的思考,説出了許多種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維得到了發散和提高。在課的最後,我們一起觀察教室學生們興奮極了,像一隻只可愛的小鳥,到處去尋找數學問題,收穫很大。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5

《整理房間》是國小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的第一課時。在“整理房間”的情境活動中,主要通過學生對房間裏物品的整理過程,體會分類需要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已有着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我就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與數學實踐進行了很好的'整合。本節課我以“以圖圖的媽媽出差”為教學線索,來組織展開教學活動。教後,我對整節課的教學情況進行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處:

1、營造和諧、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

上課一開始,我先問學生:“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老朋友,快來看看是誰啊!”引出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圖圖,然後設計情境,置於圖圖媽媽出差這樣一個情境中,營造了一種和諧、愉快、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不但習得知識技能,更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使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效地融為一體。

2、教學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

教學通過幫圖圖整理房間,分水果和蔬菜、分鉛筆、教室的人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感到實際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在讓學生學會分類方法的同時,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意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在總結的時候,我讓學生把目光轉向生活,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安排一個實踐活動,利用課餘時間整理自己的房間,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不足之處:

1、合作學習沒有落實到位。

幫圖圖整理房間這個環節,我本來是安排一個同桌互相説一説,你想怎樣幫圖圖整理房間。但是我説完沒多久,很多學生就舉手説,他已經想好了。我迫於無奈,也急於求成,馬上請同學起來説。沒有花一定的時間讓同學討論。

2、評價單一。

沒有讓學生互相評價,只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就造成評價比較枯燥、乏味。

3、學生良好習慣還未養成。

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的傾聽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欠佳,還有待於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培養。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6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牀、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説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7

《有幾瓶牛奶》,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教學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將9加幾轉化為10加幾,“湊十法”的思考過程是本節課的難點。

因此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

1、談話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學習這節課前,學生已學習掌握了11~20各數及10加幾、減幾。學生對得數是10以內的加減法已有了一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我以孩子的生活實際導入,既可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後面湊十法奠定了基礎。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本節課圍繞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我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小棒、計數器等學具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辦法,形成感性認識後,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教材倡導方法多樣化,目的'是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嘗試解決問題,我在設計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目的是讓學生先自己優化。

不足之處:

1、應開拓學生的思維

在本節課教學中要體現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課堂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並不是指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實際教學中學生們只感知了湊十的方法,學會了9加幾的計算,在教學中,我還應該放手讓學生説,開拓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説得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教學環節時間的分配

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種解法時,時間用得過多,導致後面比較倉促,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註意。

課的準備過程是自己提高的過程,講課後的反思是提高中的提高。正是在反思中體會的這些不足,讓我進步,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8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創設了學生喜愛的猜謎導入,再引出左右手;通過讓學生擺一擺自己喜愛的文具,正確判斷物體的左右位置,並能用語言正確描述他們的位置;讓全體學生起立做“我是機器人遊戲”再次強化學生判斷左右位置的能力,讓學生理解跟自己的左手邊在同一側的就是左邊,跟自己的右手邊在同一側的就是右邊;通過平時上下樓梯靠右行,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解釋”的過程,從而發現方向相反,左右相對。

進而判斷上下樓的同學都遵守行走規則。本堂課中,我認為最滿意的.地方是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節課的一大難點。不僅要求學生弄清自己的左和右,還要弄清跟自己面對面的那個人的左和右。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自由發言,再讓兩組學生進行驗證。一組學生演示上樓,跟他們相對的那一組學生演示下樓,讓他們走之前齊舉右手然後下樓。當他們在中間交匯時進行點評,這樣有什麼好處,不會發生危險。同時拓展生活中的數學,行駛中的汽車、行人等,明白了生活中靠右行的交通規則。讓學生做一個遵守交通規則講文明的好學生!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9

《教室》是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最後一個教學點。是本單元“前後,上下,左右的綜合應用”。本節課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確定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關係,促進學生空間的發展。教學時,我先是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談論教室裏物體的`位置,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再讓學生看圖説一説,在觀察時,讓學生用“我現在變成**”的變魔術方式,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圖中的某個物體,然後説出該物體前後、上下、左右物體的位置。然後,在引導學生想一想、説一説家裏物品的位置,進一步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最後再根據課本中提供的素材進行“鞏固練習”。

成功之處:

1、本節課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本班教室的真實情景,讓學生直觀地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素材進行新課的學習、討論。符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既簡便又容易操作。

2、既有利用真實的情景進行新課的學習,又有將生活提煉到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物體的位置,並且注意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站在圖中,或者“變成”圖中的某一物體來進行想象,這是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避免了憑空想象給學生帶來的茫然和枯燥。

不足之處:

1、在引導學生想一想、説一説自己家中物體的位置時,只能憑藉教師的生活經驗來判斷學生的表達是否正確。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更進一步地提高。

3、在讓學生體會前後、上下、左右是相對的,教師有注意充分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感受,但是畢竟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還有許多的孩子還不能完全地轉過彎來。

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更加註意引導學生用比較準確、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2、儘可能地多進行“前後、上下、左右相對性”的練習。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0

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上下位置,我把本節課切入口放在了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我們吃飯時飯桌上放的是……。因為學生已經有了這些常見生活經驗,所以與上下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理解。然後我讓學生指着五官説位置關係,學生們説眉毛在上面,眼睛在下面,但是還不能很好的説出眉毛在眼睛的上面,眼睛在眉毛的下面。為了順利引出學生會自己説,“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我故意引出錯誤的語句,“眉毛在上面,你們聽,眉毛在頭髮的上面”學生一聽,就樂了,馬上反應過來,“不對不對,眉毛在眼睛的上面”就這樣,學生會自己説出“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這樣設計能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積極狀態中,激發學生的思維。

但在講授主題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一會兒説火車在上面,一會兒又説火車在下面。由這個問題導引導學生理解“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讓學生體驗由於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知道上下是相對的,有的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還需要進一步的輔導和練習。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1

在出示了主題圖之後,首先對學生進行尊敬老人教育,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尊敬老人。

之後問有幾人在排隊?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生排在第幾?這些問題都難不倒學生,他們都能一下子説出答案。但當我問:這裏的第2指的`是幾個人?第5指的是幾個人?學生們似乎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又問:這裏的第二是2個人嗎?第五是5個人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個人!之後讓學生看圖再説説。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2

《文具》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6~10各數;學習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數量在6~10的物體的個數,知道6~10的順序;懂得用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數量並進行簡單的交流。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老師,所面對的'學生又是剛進入國小生活的一年級新生,心裏有着許多的擔憂。找了許多的教案來參考,又向學校裏教學經驗的老師們請教,終於,備好了這一堂課。在數一數、連一連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嘗試着不同的方法來數數,讓他們體會數數過程的有趣性,學會正確地數出圖中各種文具的數量。在想一想、做一做這個環節,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6個文具盒、7把尺子。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有的用紅旗表示,有的用愛心表示,有的用三角形表示。接着,我讓他們觀察教室,找找教室裏有什麼是可以用6來表示的。除了6颱風扇,6盞燈之外,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説,有6個燈的開關,這個是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孩子們的觀察力真的很敏鋭。在描一描、寫一寫這個環節,先示範再讓學生跟着書本描最後上來黑板上展示。我覺得,讓學生上來展示非常重要,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展示知道他們在書寫的時候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後給予及時的糾正。

反思這節課,滿意的是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滿意的有,在數數的這個環節,沒有及時總結,沒有及時強調數數的一個有序性。還有就是時間的把握上,重點環節花的時間要更多一些,讓整個課堂鬆弛有序,效果才會更好。最後一個就是,過渡性語言還需要精進。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3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新的一學期即將過去,在這緊張有序的教學工作中,平心靜氣坐下來反思一學期的教學情況,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過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有不少的收穫,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工作總結。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教學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了一年級的數學課。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但是經過一學期多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如:學會並比較熟練的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會分類、會認物體、簡單統計、認識鐘錶等。但是也有個別學生由於基礎差,作業完不成,學習習慣差造成了成績較差的現象。

二、優點

1、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2、加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三、不足

1、對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還不夠到位。

2、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3、複習這段時間,我發現學生不看題目要求就開始做題,做完之後不會檢查。

4、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國小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這些都有待以後改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在總結本學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把下學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四、改進措施

1、狠抓學風。我所教的這個班,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個別的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對待作業敷衍了事,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裏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對作業態度不認真的`學生。後進生基礎太差,如聶嘉陽、徐豪揚這兩位學生,考試成績都很差,我找來差生,瞭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併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養成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學風。

2、一年級數學,在整個國小階段佔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學期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標的精神,落實對兒童少年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正視自己的不足,給自己施壓,並化壓力為動力,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進不足,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着眼於發展學生數學能力,通過讓學生多瞭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

3、及時複習。學生學的快同時忘得也快,為了牢固掌握學過的知識.,新授知識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注重個人的業務學習和提高,總結心得體會、反思,積累、學習教學經驗,多向其他教師請教,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在實踐中應用等方式,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會,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習形的教學工作習慣,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認真落好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學校和家長了解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努力為教學工作貢獻自己的量。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4

《文具》是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中的內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夠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會讀、寫6~10各數;會用操作、畫圖等方法表示數量在6~10的物體個數;能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數量,並進行簡單的交流。

一、數一數、連一連。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在數數的時候,點着數,並且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有序的數。以及連線必須用鉛筆、直尺這種常規作圖工具規範作圖,培養規範作圖的習慣。

二、想一想、做一做。重點在於讓學生學習用不同方式(擺小棒、畫圖、手勢)來表示數,經歷從具體情境中逐步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實物、圖形與數字符號之間的關係。所以需要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多説一説。但由於我低年級教學經驗的不足以及我對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不夠了解,導致只淺淺的讓學生口頭表達了,並沒有動手操作。

三、描一描、寫一寫。此環節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建立符號與圖形的聯繫,在此基礎上先描一描數的書寫方法和結構,再試着寫一寫。寫數的技能需要日積月累,以及學生的手指肌肉還處於發育中,所以,我並不着急一開始就讓學生寫多好,只要方法學會,認識,會寫即可,可以慢慢練。

自評:

由於我常年教高年級,所以我在課堂上比較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會鼓勵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表達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好的書寫習慣的培養。

不足之處:一年級新生剛入學,課堂常規還沒有完全熟練,低年級數學課如何上,如何飽滿又有趣,我還完全沒有找準思路和方法,所以還需要多研究,多思考。

作業設計:

找找生活中的6、7、8、9、10.

作業指導:

讓學生經歷“數出實物的數量——用圖表示數量的多少——用數字表示數量的多少”的過程,加深抽象的數字與生活經驗的自然聯繫。

一年級數學上冊反思15

1-5這些數字對剛入學的國小生來説並不陌生,甚至很多小朋友不要説對於5以內的加減法,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成問題。但是對“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得數‘5’是怎麼來的”之類的問題講不出所以然。所以需要把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學生得心應手的“數學事實”。

“1~5的加減法的初步認識”教材安排了5課時,包括加減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加減法,練習三。剛入學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情境。我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説一説書上的那副圖裏有幾隻小鹿、幾隻小象、幾隻小鳥、幾個小朋友等,再讓學生在自己的桌子上動手擺擺小棒。我利用坐火車旅遊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僅知道1~5代表的實物是多少,而且能將抽象的數的含義具體化,加深學生對 1~5的基數含義的理解。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