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匆匆》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匆匆》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匆匆》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在兩個班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匆匆》這篇課文。我感覺在第二班的教學效果要好,大概是在第一次教學反思的後果。

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孩子們體會了幾個重點的句子。

課文的開篇用了一個排比句,我引導認真體味了這個句子。

第一,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出了什麼?不少的孩子都能體會出,作者的言外之意,什麼都可以再來,惟獨時間逝去了再也不會回來。

第二,讀了這句話,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讓學生練習寫話“讀了這個句子,我彷彿看見,春天來了……”

第三,引導孩子們有感情朗讀這個句子。這樣循序漸進設計教學,讀思寫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在教學第三個自然段的時候,我重點指導了仿寫。課標指出“詞句訓練要貫穿在國小階段各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語句訓練。”我本着“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指導仿寫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仿照課文説一句話,這樣的訓練比較簡單,孩子們的發言都很踴躍。看着孩子們興趣盎然,於是我讓孩子們仿寫一個自然段,也用上排比的句式。雖然看上去這個任務也簡單,但是,孩子們在完成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因為有的孩子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可以説是挖空心思,搜腸刮肚,而寫的句子實在是太牽強;還有的部分孩子乾脆套用別的同學的發言,沒半點創意。雖然部分學生的仿寫效果並不是太好,但是,對大多數孩子來説,還是有收穫的,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新的嘗試!

在學習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不但引導孩子們體會作者為自己過去的碌碌無為而後悔,更引導孩子們仔細朗讀“為什麼要白白走這一遭啊”?反覆讀,反覆悟,讓孩子們體會到作者並不是空有蹉跎,他也下定了決心,絕不會讓自己白白走這一遭,從而作者能有那麼大的成就,能留下這麼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第二次教學的時候,我重點引導孩子們進行了朗讀了仿寫的訓練,並注重了實效性,並不是走走過場而已。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多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孩子們進行有效的訓練才是有用的教學。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2

《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筆下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文章的語言委婉細緻,意境幽雅深遠。可是六年級的學生能體會到何種程度?課始,我配以舒緩的樂曲把課文朗誦了一遍,並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學生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頻頻讚歎文章的語言之美。接下來我把整節課的時間都用在了指導感情朗讀和背誦。一節課,書聲朗朗,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有的學生還主動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第二堂課,我先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讀書收穫。當我再讓學生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提出了幾個問題,如:“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句話為什麼出現了兩次?為什麼説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這些問題都抓住了文章的重點,我又讓學生朗讀全文,然後小組討論,因為有了充分的朗讀,這些問題也迎刃而解。同時,我還讓學生觀察沙漏,感受時間的匆匆流逝。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又開展了一次配樂朗誦比賽,學生們都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上台表演,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既積累了語言,又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昇華。很多學生都感歎時間的一去不復返,為自己沒有珍惜時間而後悔、惋惜。講完這課,我對《課標》中的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朗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是培養語感的前提,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3

《匆匆》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現代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在備課初期我就感覺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很難去理解大作家的文章底藴,而本篇文章又寓意深刻,課文語言優美,極具感染力。於是在本次教學中從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開始入手,重視指導學生用心靈誦讀,融入角色。

回顧整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從閲讀品句中感悟寓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去體驗感受作者多時間流逝的無奈,並説出自己對時間的理解。

運用多媒體教學,聯繫課文利用學生生活實際繪製一幅時間流逝圖,使學生更直觀的看到自己每天時間的流逝,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驅動學生靈動的心,並讓學生自己説一説當什麼時候時間從哪裏溜走,從而達到積累與運用的有機結合。

本當然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教學設計中用於閲讀的時間過長,這樣顯得後面學生根據實際去説的時間就顯得更緊湊了,有的學生甚至還沒説夠就下課了,針對這方面下次設計時要注意可以把讀和説相結合的更緊密一些,品讀的同時就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4

在茫茫然中,我嘗試靜下心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就《匆匆》一課制定了初步設想:細化指導過程,把握特色,進行讀寫遷移。

認真研讀着課文,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二、三小節上。旨在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在追尋“匆匆”的腳步中,感知時間“匆匆”。怎樣學習作者將看不見的時間用有形的事物細緻描寫的方法?以往,我會通過引讀的方式進行,自由暢談之後,揣摩作者流露的心緒,進行感情朗讀。遇到寫自己匆匆而逝的時間時,學生茫茫然。有必要在這裏給孩子一個指導,提醒他們放慢腳步,潛下心來找尋語言的表達特色。“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日子來去匆匆的?”讀中圈畫,發現時間是在“洗衣、吃飯……”的生活小事中悄然逝去,是那樣的輕快靈活。品析詞語,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體味“跨、飛、溜、閃”增強的表達效果。再聯繫生活,聯繫自身進行仿寫練習,學生更得心應手了。細節處的精彩,有時需要老師的點撥,引起學生的關注,在欣賞作者文筆的細膩靈動中,受到語言的薰陶,情感的浸潤。難點在細緻的指導過程中得以突破。

領悟文中藴含的哲理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作者的自責、無奈、不甘心在一個個問號中流露。對於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藴涵着深深思索的散文,怎是一個“讀”了得?讀在其中,思在其中,悟在其中,不失為學習散文的好方法。“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緊扣“痕跡”,補充資料,走進作者,受到人生的啟迪!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5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教學中,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一、注重朗讀,感受其優美的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我們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學生讀得有情,讀得有趣,讀中有思考。體會本文作者運用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的句式,把不易覺察的時光匆匆,一去不返寫得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在讀中,學生初步瞭解本文的特點,如結構精巧,層次清楚,首尾呼應,情景交融等。

二、品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加強對重點語段的品讀,理解,從而加深學生理解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的無奈和惋惜。新課程認為,課程不是鼓勵與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本文作者在抒發自己的感受時,把自己在特定處境裏的感興,依託於大自然多種可感的景象中把抽象的時間流逝通過具體的事物寫具體。在教學時,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第三題,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寫法“……的時候,日子……”的句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仿寫。在練筆中發現,很多學生寫得還不錯。如一學生寫到“思考時,日子便從腦中飄過;看書時,日子從書頁上跳過;玩電腦時,日子從鼠標上滑過;仰望天空時,她便伶伶俐俐地從悠悠的白雲中飛過。一學生寫道“洗澡時,日子從花灑裏過去;做作業時,日子從筆尖裏過去;玩耍時,日子便從額頭上的汗珠裏過去。我覺察到她去的匆匆了,想抱住她挽留時,她又用力地甩開我逃走了,我坐在書桌上看書,她便伶伶俐俐地從我大腿上蹦跳而過。”

三、體會珍惜時間的重要

本文教學,在文章的最後,通過對惜時名言警句的交流分享,通過對《明日歌》作品的品讀。學生感悟到了時間的重要,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上完這篇課文,我也感覺有些欠缺:學生的交流雖然還算成功,但不夠深入,停留在部分成績好的同學發言,學困生還沒能體會到文章的主旨。課堂上更多的是教學機智,是動態生成,為了不使每一節課匆匆而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更加成功。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6

年級組的教師看到的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我只是大略跟着自己設計的幾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閲讀。第一環節“美文欣賞 入新課”實際上就是給學生定下了本次課的基調——以欣賞文本為主,讓來自網絡的美文朗讀矯正學生初讀課文時存在的不足,學生在靜靜地欣賞中感受時間的飛逝;我們高年級的同學欣賞美文有了一些方法,如從文章的語法角度進行賞析,文章用到了哪些修辭方法,從文章的語言特色角度,疊字的運用之巧妙呀、語言的精悍押韻呀…..等等,所以本節課的重點也就是放手讓學生去欣賞自己喜歡的語段或句子,教師在學生的難點之處加以點撥。他們欣賞交流後再跳出文本和作者對話,從而明白作者要闡述的道理。從整個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來説,我自己認為達到了本次教學的目的,學生有收穫,有感悟。記得在“交流感悟 有心得”這一環節中,同學A舉手站起來説:“老師,我不懂頭涔涔而淚潸潸是什麼意思?”同學B馬上舉手站起來説他知道就是淚流滿面的樣子,可是他回答的並不全面,我又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就採用了一個迂迴的辦法,把他的回答再慢速重複半句:“頭涔涔而淚潸潸就是頭——,淚——”同學們馬上理解過來,哦,作者是説他頭上緊張地出汗而且淚流滿面,這樣學生自己糾正了回答不嚴謹的問題,也沒對同學B的自尊造成傷害。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欣賞文章,我反過來借學生的提問生出一個新問題:“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你們來幫助解答一下,朱自清先生為什麼頭涔涔而淚潸潸呢?”這樣學生再次進入文本抓出優美的句子“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通過指名讀、齊讀、説自己喜歡的理由,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朗讀,訓練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明白了時間很短暫。

當然,課後,我自己也發現在本次教學中還有些需要商榷的地方,

1、學生提出了喜歡的語段和句子(也是課文的重難點),能夠做簡單的閲讀理解,説出淺顯的喜歡理由,我究竟要怎樣引導學生在已經閲讀理解的水平上再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指導學生把文章讀的更有深度,究竟怎樣做才能指導學生讀出韻味,讀出個性?

2、時間分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就某個喜歡的語段進行深層的挖掘,那這節課設計的教學環節就可能無法完成。

本來新課程倡導地就是教師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可是我總覺得怕任務完不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就不敢做深層挖掘,只敢是點到為止。比如,關於頭涔涔而淚潸潸這句話有老師就提出可以貫穿整個學習過程,本來我在設計初稿時,就是抓這條線設計的,可是後來我反覆思考後,還是捨棄了,最終定位在教學過程中保全欣賞、交流、導行來淺析《匆匆》,這節課我也就和學生們一起匆匆地感悟了時間的匆匆而過,發現它是有聲有形,有跡可循的,我們以後都要珍惜時間,做個聰明者、勤奮者、求知者。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7

一直在糾結中,對於《匆匆》這樣的散文該如何教?孩子應該從中學習些什麼?“提高點”又在哪兒?

帶着忐忑與困惑,我經歷了第三次試教,按照原先的設計,分為四個板塊進行:

一、開門見山,引出“匆匆”;

二、品詞析句,體味“匆匆”;

三、研讀問句,思索“匆匆”;

四、總結回顧,延伸學習。

一節課下來,學生的'表現讓我出乎意料。一部分孩子對文本有着深刻而獨到的見解,我知道這是與孩子的閲讀積累分不開的。比如:在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時,一個孩子提到“遊絲”,另一個孩子立刻舉手幫助。她説曾從一本書上看到一個詞“氣若游絲”,聯想到文中的“遊絲”應該指細微的東西。當時,我對這個孩子能自覺主動聯繫所學知識的行為給予肯定。還有的孩子在交流描寫時間匆匆的句子時,發現語言上的奧祕。比如:發現了排比句的使用增強了自己的表達效果,關注了動詞的巧妙運用,覺察到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刻畫了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

而老師所能做的呢?帶着孩子們在文字中游走,在讀與悟中徘徊,課堂形式單一,關注內容理解,忽略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最明顯的問題是教師的角色依然是課堂的中的“首席”,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的“提高點”不明顯。問題多多,無從下手,始終超越不了以往課堂的禁錮,沒有真正體現“讓學於學生”。

最折磨的莫過於發現了問題,卻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刻,我依然在苦苦掙扎着,試圖衝破窘境。李老師告訴我:“學會換個角度看。不能只是關注老師在課堂上怎樣教,關鍵是指導學生怎樣學。想清楚孩子們能從這節課上學到些什麼。把這些問題弄明白了,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靜下心來梳理着課堂上的問題,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安排的內容多,容量大,匆匆的趕時間,學生的理解僅處於“空洞的説”,並未真正體味文中流露的心緒。其次,對於文章的表達特色,語言運用中的精妙,也只是淺嘗輒止罷了。孩子們究竟能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些什麼?走馬觀花般遊歷,沒有給他們提供成長的好平台。

李老師建議我從小處着眼,細節入手,關注“語用”。我將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三、四小節上。在第三小節的教學中,着重引導學生髮現用詞的精妙,在換詞練習中,對句子進行對比賞析,發現作者用詞的“精準”。提醒學生關注敍述順序,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進行背誦。在第四小節的教學中,體會“問句”的好處。引發討論:為什麼連用六個問句?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一個個問號的背後,流露的是作者無法挽留時間的無奈,惋惜與不甘心,進而有感情地誦讀這詩一般的語言。

我嘗試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角度來設計。我又一次地進行着教學預設,面對鮮活的學生,不可預知的課堂,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生成”?我依然在忐忑中尋找突破口……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8

是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詩歌般的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足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全文語言優美,內容趣味性強,運用了大量對比,比喻,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具體。

這一節課,我認為有幾點較成功的地方:

1、我擴展了讀書領域:

學習語文,是學生接受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時也是提高他們語文實踐能力的過程。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為了擴展學生的讀書深,廣程度,我擴展了讀書領域,上課時,課件播放有關朱自清的圖片簡介,配畫課文朗讀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如詩如畫的散文境界中,為新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課後,收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進一步感悟時間的珍貴。

2、反覆誦讀,積澱感悟:

朱自清先生説:“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卻在情感的濃厚”。此篇散文最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語言的優美,二是其情感的濃厚,引導學生深入地讀,富有個性地悟,結合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去讀,去傾聽,傾聽作者的彷徨,傾聽作者的無奈,傾聽作者的傷感……及對人生的思索。讓學生在閲讀中揣摩,在閲讀中體會,在閲讀中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説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這節課上也有較好的體現。

3、利用課件,回憶我們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並仿寫: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試圖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驅動學生靈動的心,飛揚他們智慧的語言,從而達到積累與運用的有機結合。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很多不足之處,如:

1、個別學生參與不夠主動,依賴小組其他成員。

2、還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沒有形成系統,表達不夠明確,有的地方支離破碎。

3、還有的學生不能認真地聽別人的發言……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9

《匆匆》一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地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這節課中我一是重視了讀指導,二是在讀的基礎上力爭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因為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語言材料,自己讀課文,品讀感悟,滲透了“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並讓學生在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基礎上,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從讀到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在閲讀中學習方法,在閲讀中感悟和內化,提高語文素養。

這節課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為了追求課堂的完整性,我設計了一課時,使得課堂內容密度很大,節奏太快。課堂顯得知識點的學習落實不夠,課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還有對課堂生成性資源利用不夠,把學生在課堂中談到的有關歲月流逝的交流與感想沒有很好的引導、拓展與延伸,把一節完全上成了完教學設計的過程,沒創新,少發展,缺生成。

《匆匆》的教學反思 篇10

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一文是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風,細膩的刻畫,精巧的構思,雋永的文字而著稱,影響了我國幾代人,凡學生對此篇佳作無一不知,我在教學此課前,在備課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縱觀全文,作者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捕作形象,抒發自己的情懷。燕子來了又去了,楊柳枯了又青了,花兒開了又謝了,這本是自然界的一種自然現象。作者確觸景生情,追索生命的價值,發出惋惜的慨歎。作者又依託大自然可感的景象,使抽象轉化為具體,思緒化為形象,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可讀性。這些都得益於作者奇妙的構思。

這篇課文的含義應該説很抽象,對於國小生閲讀是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讓學生學會體會,在體會優美句子上狠下功夫。“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又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作者不僅是為了寫美景,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還要體會到,世上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回來,繼而讓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國小 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基礎知識的教學,本文巧妙的用詞使句子變得優美,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更生動,更能感染學生。“伶伶俐離”、“跨”、“飛”幾個詞的運用,使看不見的時間一下子成了活潑可愛的孩子,既天真又調皮。設問、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運用,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

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這篇優美的散文背下來。由於學生對文章體會較深刻,雖然文章較長,大部分同學在一天的時間內都能很完整的背誦下來。

小練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寫一篇短小的文章,把自己對珍惜時間的新認識寫下來,既鞏固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又學習了習作,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