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匆匆》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字優美,含義深刻,適合朗讀。我利用欣賞讀,配樂讀,抓重點詞句品讀等方式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時間來去匆匆,一去不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現在我以教學重難點處問題的有效性為主,淺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學中的問題要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

我以“看到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作者一定會想-----”和“你的一生有幾滴這樣的水?你已經用了多少了?”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真思考,使學生從閲讀的內容想開去,展開聯想,體會到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渴望和留戀,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了時光匆匆而逝,既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感悟,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瞭,要有針對性。

課始,我在配樂讀之前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聽完後説説這篇散文留給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目的是引出課文

的主要內容。有的學生的感受以內容為主,感受到了時間匆匆,有的學生感受到了散文的優美,這一點令我出乎意料,但也讓我同時領悟到這也是這一課的知識點,隨即記錄下來,作為備課的資料。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反問自己,原因就是我的問題過於籠統,指向不明,這也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常犯的一個錯誤,問題如果能直截了當,離題進一步,就會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段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第一自然段中發現了什麼?由於國小生初次接觸散文,所以學生只從時間一去不返談發現,卻沒有談字詞和句式方面的發現,令我失望。我決定改變問題再試。第二次試講時我將問題改為“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知識?”可是學生的回答仍以內容為主,而未有其他的收穫,此時我真有些苦惱,這説明我的問題不夠明瞭,表意不明,不準。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體會到時間一去不復返,又能發現其中的排比句式和對比手法,從中領略散文的韻味呢?第三次試講,我又將這個問題改為“你喜歡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這時,有少許學生髮現了句子中的對比手法,可我仍然覺得不盡人意。課後,我苦苦思索,怎樣設計這個問題才能讓學生直接發現這些知識財富呢?首先我質問自己,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猛然間我發現自己竟然在和自己捉迷藏,為什麼想讓學生髮現卻又不敢問呢?平白設置了師生交流的.障礙。不如直截了當,需要學生髮現什麼就引導什麼。所以後來我將問題設置為”你喜歡這一段的開頭嗎?説説理由。這樣一來,學生髮現了排比句,美美地賞讀了一番,又從文中的問句“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讀出了作者的追問,發現了時間與前面幾種自然現象間的對比,體會到作者對逝去的時間的留戀,看着他們盡情地發現,交流,真令我心中暢快。可見,準確地提出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知識,還可以疏通學生的學習道路,使他們順暢地到達知識的彼岸。

三、藉助有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理解了句子“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順勢拋出問題:你們知道怎樣才算留下了生命的痕跡,沒有虛度此生?舉一個你敬佩的人來説説。學生列舉了一些偉人,卻忽視了身邊默默奉獻的人,我發現他們思想中的偏頗後,教育全體學生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他們對家庭,對社會對他人作出了有意義的事,就活得有價值。這樣藉助這個問題既巧妙地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又為下一個問題“那麼你們知道朱自清先生以後是怎樣做的嗎?”作好準備。

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問題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今後,我將在平時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作好有效問題的設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匆匆》第二課時教學反思《匆匆》這課教完了,留在我心中的除了對課文精彩語言的嘖嘖讚歎,對學生理解感悟語言能力和精彩發言的深深讚賞,還有對教學過程中教學機智應對的久久思索。

《匆匆》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細膩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和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膾炙人口,但對於六年級孩子來説,理解起來又有一定難度,因為文章中一些詞的説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這篇文章思想感情複雜而多元,想要理解作者的當時的思想並不容易,文雖短,若想理解深刻並不容易。

語文課標中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感悟、欣賞、和評價。而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實現對文章解讀的。

一、語言渲染,讓學生入情入境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找統領全篇的問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給學生一個對全篇的整體印象,同時又用語言渲染:是啊,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在他的手中匆匆溜走,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們的日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節課讓我們隨着作者細膩的筆觸一起去追尋時間的蹤跡吧!這樣,學生就有了與作者一樣的問題,學生也就一下子進入了課文的情境。

二、聯繫生活,讓學生獲得與作者一樣的情感體驗

作者描述時間匆匆走過,自己無奈又留戀時,語言優美而與生活十分貼近,但光讓學生讀是不夠的,要想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必須要讓學生與他的生活聯繫起來。於是我設計了讓學生用____時候,____過去説話,説説自己與時間的故事。如此一來,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與作者同樣的問題,我們的時間也一去不復返了,真想留住時間。帶着這種真實的感受去讀,就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感悟了語言。從學生的讀中,我也聽出了他們對於時間逝去的留戀。同時,也為下一自然段理解作者不甘虛度時光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引導提問,介紹背景,深入作者內心世界,解讀文本

因為當時作者因為中國前途的不明,想奮鬥卻沒有出路而苦惱。文章第四自然段抒寫的就是這種彷徨的複雜心情。想要讓學生理解文本,就必須介紹當時的背景。於是,我就讓學生讀文,看看能讀出什麼。學生讀出了作者的徘徊時,我借徘徊一詞,引導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學生自然問,“作者為什麼徘徊?”真正走進了文本,我順勢導出背景,學生再讀後面的問句“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心中那種虛度時光又無所適從的痛苦。而對兩個“赤裸裸”的不同理解,又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不甘。

四、寫話勉勵同學,達到對文本理解的最終目的

學會體會到作者的不甘,體會到作者在未來的日子的發奮,這並不是最終目的,我想讓六年級的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可貴,要珍惜時間。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寫自己的格言勉勵同學。請看幾則學生的格言:

1、一寸光陰一寸金,時光流逝,時不我待,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利用這短暫的時間,成就一番事業,如果讓時間悄悄溜走,將來會一事無成。──李遠飛

2、時間是無私的,他不多給誰一分,也不少給誰一秒,時間不會為了一個人停下來,時間時時刻刻都在走着,要看你是不是珍惜了。如果你珍惜了,你就會有收穫;如果你沒有珍惜,只能兩手空空的。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吧!──王萍

五、對比語言,學會評價鑑賞

學習第四自然段後,我讓學生評價我寫得一段文字,以此達到鑑賞語言得目的。學生都説我寫得不好,進而從文中找句子證明作者寫得有文采,用了許多修辭手法,用詞恰當。雖然只是鑑賞了一段文字,但學生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在留作業得環節中,學生説可以找找文中有哪些好詞好句,有哪些修辭手法。我想學生有了這種意識,在以後學習中也會受益匪淺。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題目質量分析

同往年一樣,作文題為多選題,出三個題目讓學生選擇寫,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閲歷水平,有利於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文題,保證學生都能寫出作文,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文能力。一般而言,第一題城市、鄉鎮學生都已耳濡目染,從電視、電腦中獲得大量信息,寫作是不成問題的;第二題寫想像作文,可以讓一些作文能力強的孩子,有更好發揮自己水平的空間;第三題則考慮到一些信息閉塞的孩子,通過自己的讀書生活也能有內容可寫,考出自己的水平。

當然,本次題目也存在一些問題,供今後借鑑:第一題因為媒體輪翻轟炸,大家關注的信息都差不多,所以學生容易寫雷同,很少學生能突出個性,因此本題在“信度”和“區分度”上較差,第二題,想像作文,因為一句“你聯想到什麼”讓許多學生寫成了紀實作文和猜想作文。第三題在表達上不夠嚴密,讓學生產生異解,即“讀書過程中你一定有許多或快樂或傷心等複雜的情感體驗”學生審題時,出現兩大差錯,一是“讀書過程”理解為讀書生活過程;一是“情感體驗”學生理解為具體的事,而造成對“讀書”的誤解。

二、學生的作文質量

通過批改作文過程中的討論與相互交流,本屆學生作文質量總體遜色於前幾年,首先是選擇第一題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這與學生獲得的信息相關,而寫第一題作文的試卷的基本情況是:學生不易失分,但也難得到高分,原因是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基本遵照媒體的敍述,學生創造性表達很少,因而都是中上,即獲得較好的分數,但難得高分。

在評卷中,本題特別突出的學生也有幾個,敍述內容一般,但抒情方式表達得很有個性,用詩歌的形式表達,有相當的水平。

有極少的學生選擇了第二題,從學生的試卷看主要分為兩層,一層只顧聯想而不知寫想像文,凡是寫聯想的紀實作文的試卷,作文質量都較差。而有聯想而又寫成想像文的,大部分都寫得較好,而且學生水平層次分明,作文功底在文章中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最為突出的是有些學生能寫成小小説,想像水平相當不錯。

第三題凡是寫讀書情感體驗的作文卷,水平都相當好,學生的閲讀量與閲讀面相當不錯,可以反映出課改後學生閲讀水平的提升而寫讀書生活的作文,只有少數學生的作文質量不錯,大部分學生的作文敍述平淡,技法單一,詞彙量不足,而造成語句如“白話”。

三、對教師教學的啟示

通過學生作文卷的分析,我們覺得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今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繼續鼓勵學生閲讀,積累語言,技能,閲讀量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質量,凡是語基好的學生,作文水平都更高些。

2、審題工作不能少,儘管課標提倡學生愛寫什麼就寫什麼,提倡自由作文,但是命題或給材料限定範圍的作文,也是生活中常有的,學生能否審清題目,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如寫想像文,學生寫成紀實文,這就相差太遠了。

3、閲讀與作文結合要突出學生作文在敍述上平淡與閲讀有關,也與應用相關,有些學生讀很多書,可是作文時卻不會應用,許多詞彙都沉睡在大腦上,不能在作文時發揮應有的作用,這樣的積累就顯得沒有意義了,所以建議老師平時要多些作文練筆,有意識地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作文上,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這樣學生不論寫什麼,都能學以致用,從實質上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走進文本走進春節裏

老舍筆下的《北京的春節》,京味京腔中散發着老北京特有的年俗,領着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老百姓的春節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弄清寫了春節裏的哪幾個日子?也就知道了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那就跟隨老舍的描寫一起過一回北京的春節,品嚐一下春節的味道。

走進臘八,臘八粥的飄香,雜拌兒的好吃,一下讓我們聞到了北京春節的.氣息。學生在找一找,説一説,讀一讀中喜歡上臘八的京味。除夕真熱鬧,自由讀,談感受,個性品嚐年三十的風味。接着師生引讀,男女生引讀品味除夕的熱鬧,一次一次誦讀,身心與文字一起愉悦年三十的習俗。順勢延伸寫一寫“我家的除夕”,在老舍文筆的啟發和帶動下,學生用文字洋溢着自己除夕的快樂,喜慶。來到正月七年級,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新年就這樣談話間來到我們身旁。正月十五鬧元宵,我們美美地讀,分層次讀,小組競賽讀,那各式各樣的燈在我們讀中恍若就在眼前。

鈴------下課了,一節課過完了一個北京的春節,那習俗,那純樸,那年味,在我們眼前,在我們嘴裏,在我們心裏。過年真好。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第二單元圍繞"祖國在我心中"分別安排了《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中華少年》,主要是讓學生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從而也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再透過演講稿的形式表達出來。

可想而知,"愛國""演講稿"這兩個詞對於學生來説,既陌生又難下筆,沒有豐富的材料支撐,一篇好作文很難湊成。於是在上完《詹天佑》一課之後,我就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愛國人士的資料,再透過"講故事"讓學生將自己蒐集的材料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述(也當作是才藝表演。實際沒有預想那麼好,學生大部分拿着資料讀,自己無法概括)。

在學習《中華少年》一課時,我再次發現學生的課外積累十分欠缺。《中華少年》是一篇詩歌,這個因為作者對祖國的文化了解甚深,因此感情充沛,具有可讀性。然而,在講解時,學生並不瞭解,所以講起來比較費勁,即使他們讀得很起勁。因此,我又讓孩子利用週末去查找了"四大發明、漢服、唐代名人名作、唐服、清代文化、神舟飛船"等資料。

也剛好,我翻閲《社會與品德》一書時也發現第二課題適合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因此也提前將這一課題讓孩子學習了。

該有的材料有了,怎樣讓孩子寫好演講稿呢?在張老師的推薦下,我佈置孩子回家抄一篇優秀範文,第二天在上作文課的時候,學生能夠學習範文的寫法,再配合以前蒐集的材料,讓孩子先確定演講的一兩個觀點,然後再將相關的材料模仿範文進行改寫。這樣一來,學生的寫演講稿的熱情很快調動起來,一節課沒能完成,他們要求再給他們時間完成。

根據查閲作文的狀況,雖然發現有些學生由於對材料讀得不透,出現材料安排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者邏輯順序,出現笑柄,或者混亂的狀況。但也驚奇的`發現,以前學生找的材料,甚至是課文的資料也讓孩子們當作作文的豐富材料,如劉丹寫到"看!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卧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中;聽!黃河那滔滔不絕的波浪一浪接一浪,不停拍打着海岸邊的巖石!望,崑崙山那峻拔的身軀,直插雲天,高不可攀。這都是我們祖國的山川。冰山上的雪蓮教會了我們純潔,海風中的乳燕教會了我們樂觀與勇敢,藍天下翱翔的雛鷹教會了我們頑強。"透過改寫,構成了一篇不錯的演講稿。因此,平時的資料積累對學生的作文確實有很大的幫忙。(但是資料的打印比較浪費錢,摘抄比較花時間,這個問題,需要再另找解決的方法。)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必須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閲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資料。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透過默讀、分段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資料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抓情感變化體會“最好”

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資料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能夠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潛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三、適當拓展延伸,培養科學精神。

本節課的拓展部分主要分為兩步。首先學過課文在學生都對科學精神有必須瞭解的基礎上,回憶課內關於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學生説出了諸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以及“兩小兒辯日”等,對課外的知之不多,於是我又給學生補充兩“嗅蘋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動發生”兩個實例,並讓之讀後交流體會,進一步明確了對待權威和書本的正確態度。

四、教學遺憾

1、朗讀方式過於單一。本課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資料,所以整節課閲讀方式的選取我大多采用默讀,這樣課堂顯得有點“安靜”,對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學習目標不能有效達成,因為無法測量。

2、在體會作者情感變化時,引導不夠深入,進而導致學生淺嘗輒止。課後反思,在作者“氣憤:算哪門子老師?”時,我完全能夠讓學生帶着感情多讀幾遍,或分主角、或個別讀,加強“氣憤”的情感體驗,進而與後文“最好”產生強烈衝突,真正到達欲揚先抑的作用。可我僅僅讓學生停留於理解便一改而過。

3、教學組織還是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也不精煉、激勵性還不足,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蘇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錢學森》教學設計及反思

富川蓮山洞口完小 葉思濤

【教材分析】

本文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名人風采”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

元所選的文章,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身份名人的愛國之情,讓學生

感受愛國報國的赤子深情,學習描寫人物的不同方法。

《錢學森》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

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

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不長,條理清晰,易於整體把握。但對於錢學森學生知道的不多,

有必要課前發動學生查找錢學森的有關資料,最好能將感受最深的資料變成自己

的語言,練習表達,為課上交流做準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説,寫人的文章已經

閲讀了不少,基本上能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來感受人物,但感受不夠

深刻,對於側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感受也不深,都有必要加強引領,讓學生

走向深入。

【教學重難點】

1、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品味,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

想感情,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2、初步體會倒敍寫法的基本特徵和表達的好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人物,揭示課題

這一節咱們就來了解一位身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但一刻也沒有忘記

祖國的科學家——錢學森(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瞭解學情

1、結合你搜集的資料,説説你對錢學森的瞭解。

(課件出示)介紹人物背景

2、檢查生詞。

(課件出示)我會讀:

屈指一算 魂牽夢繞廣闊無垠

運載火箭劈波斬浪 水天一色

卓越 袒露 眺望 穩健 前額

富裕誠懇貢獻 赴美留學

(1)提名讀。

(2)齊讀 。教師及時正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1)文章讀通順了嗎?本文共7個自然段,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讀完後説説為什麼喜歡這一段。

(2)説説讀文後的初步感受。

三、精讀人物語言,體會愛國之情

1、提出要求讀課文

再讀課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題目,你知道文章是寫什麼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哪些方面?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人物的哪方面?

文章是寫人的;寫人的文章一般要描寫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這篇文章重點描寫了錢學森的語言。(板書:言為心聲)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錢學森語言的句子,邊讀邊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錢學森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些話的?你從他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把你的感悟批註在文中空白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堂指導。

2、分析重點語句

(1)(課件出示)“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

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這段話是錢學森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的時候説的,雖然身在美國,但他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錢學森在美國有那麼高的待遇,生活條件那麼好,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説他是中國人,要為中國人民多做點事。雖在異國他鄉,但他心裏仍然想着祖國,想着祖國的人民。(板書:身在異國、心繫祖國)

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2)(課件出示)“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這句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中秋節,在美國,留學生勸阻錢學森時,錢學森對留學生們説的。當時我們中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就連和他在一起的.中國留學生都勸他暫時不要回去。可他卻説,就是因為祖國現在很窮,所以我們更應當回去。正因為他熱愛祖國,才想回去報效祖國。(板書:報效祖國)錢學森明明知道當時我們國家很窮,就是搞起科學研究來也不方便,但他卻願意放棄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到新中國去。因為他是中國人,他要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他想把汗水和智慧灑在中國的土地上,讓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

要求學生帶着感受讀課文。(學生激情朗讀)

祖國現在很窮,需要我們大家,這個“我們”是指誰?(“我們”指他自己也包括留學生們; 錢學森説話時很誠懇。)

“誠懇”是什麼意思?他的這番話中還有什麼意味在裏面?

(指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誠懇:真誠、懇切;錢學森也希望留學生跟他一起回國創造祖國的美好未來)

過渡:其實,這一段不僅寫了錢學森的語言,還寫了(留學生和美國海軍的語言),為什麼要寫他們的語言呢? (對比描寫更能襯托出錢學森的愛國。) 提名兩生對比朗讀,在對比中感受錢學森的愛國。

(3)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説:‘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

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從美國將領的話中我知道了錢學森是個難得的人才,一個人就抵得上五個師。

(課件出示)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説:‘錢學森無論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

從“絕不能”這個詞中我體會到他們堅決不允許錢學森離開美國,回到中國去!

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潛台詞?

他們如果勸説不行,利誘也不行,可能就要來硬的了。比如派人監視他,或抓起來。

思考:為什麼寫美國將領的話?

用美國海軍的話來襯托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什麼也動搖不了,回國的態度很堅決。課文不僅寫到了錢學森的話,還寫到了留學生和美國將領的話,這也是這篇文章與其他寫人的文章不同的地方,.課文通過對其他人物的描寫,從側面烘托錢學森的愛國之情,這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 (板書:側面描寫襯托)

3、我會寫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歷經五年磨難,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在他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剎那,他內心感慨萬千,在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他會説些什麼呢?作為旁觀者的你又有什麼話想對他説呢?

(課件出示)請任選一個方面寫話。

錢學森想説:。

我想對錢學森説: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錢學森,但對他的瞭解才剛剛開始。請課後繼續瞭解,走近他,找一些關於錢學森的書來讀一讀。

板書設計:

19錢學森

身在異國

正面:(言為心聲 )心繫祖國

錢學森 報效祖國 愛

側面: (襯托)

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文生動地記敍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執教過程中,我緊緊扣住課後的習題“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錢學森説的話,體會這些話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進行教學。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體會錢學森説話是的心理活動。

2、適度拓展,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

3、國內、外生活、工作條件的對比,理解錢學森回國的執着。

以上三個安排,旨在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錢學森那課拳拳報國之心。為了使錢學森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為了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地感受錢學森的豐功偉績,我引入了他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物對他的評價。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窮人》是國小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於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敍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淳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時期窮苦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美好的心靈。

教學這一課,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學習生字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寫字思路;並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看看窮人“窮”。的主要體現,感悟沙皇統治下勞動人民的苦難、悲慘生活。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課文有關語句感受漁夫和桑娜的“富有”,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

二、通過朗讀,回顧“貧窮”。

三、品味課文,感悟“富有”。(重點)

四、總結昇華。

五、續寫故事。

最初的教學思路並不清晰,在劉雅妮老師的指導下,才形成了以上流程。由此我感受到老師們的相互交流、相互幫助是那麼珍貴,那麼必要。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富有”為切入點,讓學生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感悟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

1)走進桑娜,感悟富有——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主要通過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來品味,重點詞“忐忑不安”。

2)走近漁夫,感悟富有——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主要通過漁夫的神態、語言描寫來品味,重點詞“熬”。

3)品讀結尾,再次體會人物品質。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朗讀。

課堂小結後,情感昇華,對學生進行做“人”教育——勤勞,善良,樂於助人——————

課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突出重點,後師生交流感悟,再有感情朗讀回味,讓學生真切感受窮人生活的窮困和精神的富有。學生們一直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收穫。

美中不足的是,課堂前鬆後緊,教學語言不夠簡練,教學環節有些拖沓,時間分配不夠好,導致續寫這一環節沒有展開,僅留為作業處理。今後要繼續提高課堂調控能力。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讓學生學得搞笑、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透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必須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潛力。他們正處於生理髮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展,血脈正在構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潛力呢?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用心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百年的盛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為新砌的花壇寫温馨的宣傳用語,為新建的大樓內部選取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電視台用心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完美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為了給學校的百年紀念石碑起個悦耳的名稱。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潛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搞笑有味地學。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相機返顧或推薦《小珊迪》《小音樂家楊科》等課文,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潛力,這是從文章的資料方面相串聯的;還能夠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裏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能夠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閲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裏,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着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閲讀潛力得到了培養。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個性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廣播電視台對六年級的這一活動進行了全場攝像在全校播出了。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裏、校園網裏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用心實施是體此刻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搞笑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潛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沒有反饋,沒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我發現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了活力。學生合作學習後,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穫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彙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剛到六年級教學,一切都是那麼的不適應,教學進度趕不上,教學質量上不去。每一次考試都是不夢想,打開考卷仔細分析,我發現自我的教學漏洞,不是這兒沒教到就是那兒學過,到底應當怎樣教學呢?我一片茫然。一日,偶然看到《國小語文教師》中的一篇《寬基語文:打開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一文,讓我豁然開朗。

書中説: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為學生一生髮展奠定寬厚的文化根基,然而,目前的國小語文教學從目標到資料到形式都存在着過於封閉、過於狹窄,過於單一的弊端,學生的語文根基難以拓寬,人文素養的構成缺少有力的支撐。

所謂“寬基語文”,從語文教學目標來説,就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不但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本事,並且着眼於奠定學生的'人文根基,從學習資料上説,就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打通教材學習與課外閲讀的籬笆,讓學生語言學習的資料與大文化,大經典相融合,從形式上説,就是從課堂出發,打通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籬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化,活動化。

據此,在教學第四課時《古詩二首》時,我沒有停留在釋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上,而是進行了很多的拓展,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其它詩句,明白什麼是邊塞詩,什麼是邊塞詩人,有那些邊塞詩人,他們有那些作品。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大開眼界,又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並且在考試中又得到了實惠。這就是平寬基語文的妙處啊!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新課標實施以來已經過了幾個年頭了,我在國小語文的教學與反思的過程中,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顆顆充滿活力的教學弄潮兒,一個個充滿生命張力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民主衣袂飄飄,楚楚動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款款地向我們起來。我們的一批老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銅陵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真的精彩。

新課標要給國小的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新課程改革開始的一次調查中,有位家長這樣説:“新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

通過研究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反思多年的國小語文教學經驗,我總結了以下四個“語文課堂”,與各位語文教師共同探討。

㈠ 給國小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國小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㈡ 給國小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2、展現給國小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國小語文課堂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3、國小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㈢ 給國小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車的世界》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小小交通警》、《灑水車》、《讓車》等十餘首兒歌,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車、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而且無形中又認識了許多生字。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2、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㈣ 給國小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國小語文二年級第三冊的《水鄉歌》中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北方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呢?通過錄像展示美麗的水鄉,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真誠地希望: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我們的每一節國小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燈光》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寫了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圍繞着“燈光”記敍了戰爭年代,郝副營長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説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學好本領,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上課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邊讀邊做批註,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在課堂上抓住了“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分析理解,然後在小組討論時結合重點詞語談郝副營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個字時,引導學生想象: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檢查閲讀效果時,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注重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和創新思維的.訓練。

首先在導入環節,我引導學生閲讀“導語”,並通過“導語”快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憶戰爭年代的一樁往事,是全文重點,我指導學生以“燈光”為線索分小組討論:在戰鬥間隙,郝副營長為什麼藉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視着書上的插圖?他沉思什麼,憧憬什麼?課文哪些地方是寫具體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聯想?……通過這些討論,使學生深刻理解郝副營長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於本課時代背景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我就在課前引導學生去收集有關資料,在課堂上又適時地為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2、激勵導向評價,注重人文關懷。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這是新課程評價的核心理念。因此,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科學的動態評價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是新課程國小課堂教學評價的永遠追求。

(1)在學生課前感知燈光時,為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我根據他們的發言適時評價道:“你一定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你一定和路燈一樣懂得默默奉獻……”老師充滿賞識和鼓勵的評價,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在學生初讀感知過後,為了引導和激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指導他們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展開閲讀,我的評價是:“是啊,從你們的發言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感受,你們已經走進了課文。但只知道課文的這些內容還不夠,我們還要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你感受深的句子,還可以在句子的旁邊把自己的體會、感受或者疑問記下來。”這些評價語言,充分發揮了激勵導向的功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讓學生能夠運用掌握的閲讀方法,個性化地理解課文,並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

(3)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我的評價有:“你們都很會讀書,因為你們已經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你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去體會,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你們的想法就是郝副營長會的想法。那就趕快讓我們一起把郝副營長美好的憧憬讀出來吧!”……激勵性的教學評價語言是學生學習信心的催化劑。課堂上,不管哪個學生,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讚揚。因此,在以上對學生閲讀的評價中,我儘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讚賞,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但為了讓學生在品嚐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時能逐步提高閲讀能力,我在評價時有不乏給他們一些方法的滲透。這才真正地使評價起到激勵、導向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參中説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有利於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於“不懂就問”和“勤於搜索資料”的習慣培養,不僅要通過專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知識,而且還要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

不過説實話,在之前的十個有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教學我也試着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但到如今顯示的效果來看是並不理想,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學生往往會覺得你老師講得羅嗦了,他們的意思就好象是你老師不講我也知道,所以整個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就拿今天上課導入,我就是讓學生來説説五年來自己在以前學到的習慣中那些學習習慣是讓你受益匪淺的,舉例來説説,結果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是寥寥無幾。

我想有可能就是以前上這部分內容時過於傾向於灌輸式教學了,説教式的教學,以至學生反感,或無所謂,因而他們也沒有真正來學習那些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上述這些情況,我想今年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的'方法改變一番,變以往的灌輸式為學生自主式學習,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嚐到“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新課標也這麼説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應轉變觀念”“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在佈置預習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蒐集有關各少數民族以及祖國曆史成就等方面的資料,並且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師和同學詢問。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嚐到了“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我們要把這兩個學習習慣滲透到今後的學習中,並讓學生終生受益。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橋》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為一篇微型小説,記敍了一位村黨支部書記面對暴發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於職守的信念和沉穩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在黨性面前,他一視同仁,要求同是黨員的兒子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兒子先走,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他用一位共產黨員的信念和一個父親的`愛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教學時時常要借鑑名師的教學設計,蔣軍晶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採用羣文共讀的方法,在故事情節上,將課文通過分析老支書與船長做法的區別來理解人物形象,在文章寫法上,與《在柏林》進行對比,來理解微型小説設置懸念,結局意外的特點。

所以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我也採用了蔣軍晶老師的教學設計來進行教學。在課堂上,針對環境描寫,通過對“舔”、“獰笑”、“潑”等詞語的的分析,讓學生理解當時環境的危機與緊迫,理解洪水的可怕。以此突出人物的可貴品質。在這個環節,學生暢所欲言,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與《諾曼底號遇難記》進行比較的環節,通過讓學生對比兩人做法的異同,深層次的分析老支書的人物形象,在這方面,學生更是從人物的身份入手,來分析人物的做法。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從老支書要求不守規則的人退黨,結果所有人都按要求排隊來體會在人們心中,黨員身份的神聖,理解的更深刻。

最後,在與《在柏林》進行對比分析的時候,學生不僅體會出微型小説結尾設置懸念的好處,也模仿這種寫法,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進行寫法指導。對於羣文閲讀的嘗試則讓我看到了課堂的轉變:不再是圍繞一篇文章的繁瑣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一課時初讀文本之後,結合語文要素的一個知識點,去以一篇帶多篇,讓課堂容量增大,學生接觸更多同類型的文本,學會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增加閲讀量。

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時間飛逝,又即將迎來期末,這個學期的教學也接近了尾聲。回想這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體上還是挺不錯的,本身興趣是最大的老師,所以在剛開學的時候,我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認真的聽課,整個學期下來,學生們還是有了不小的進步,總結我這個學期六年級的教育反思,我覺得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吝嗇的誇獎,增強學生的自信。

適當的誇獎,可以給別人帶來愉悦。每個學生的個性雖然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希望鼓勵這是一樣的。對待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態度要一樣,在課堂上的提問,只要學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就算不是很靠近正確的答案,也要給予表揚,這樣才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問題的時候降低難度,讓學生從中找到成就感,這樣慢慢的就能夠增強自信心。

第二、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

一個好的學習基礎,才能夠為後面的發展進行鋪路。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儘管現在已經是國小六年級了,但是積累是沒有盡頭的。首先是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只有態度端正了,才能更好的學習,希望學生不管是家庭作業還是考試,字跡都要寫清楚,要認真的寫,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造就一個成功的`人士。其次,就是詞彙的積累,學好語文,作文是關鍵,作文的寫作就得靠詞彙的積累和語感,語感又來源於閲讀,所以我鼓勵學生們多看些課外書,當然首先是要把課文知識讀透。第三,上課一定得認真聽講,不懂馬上舉手問。

第三、重視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利用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課文所包含的意義。記憶對於語文來説是相當的重要的,不管是平時的課文朗讀,課文背誦,詩歌的背誦,課後的習題,都得認真的對待,對課文的認真就是對自己的負責。

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文的鞏固複習也是相當的重要的,所以我會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當然,語文教學對老師也是有相當高的要求,我自己也會不斷的成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不斷的擴大自身的知識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