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15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

目標:

1、藉助為紙人設計舞蹈的情境,運用摺疊紙人的方法,直觀地記錄幼兒的創作痕跡,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2、能專注地觀察紙人的動作圖譜,並在圖譜的提示下合作表演木偶舞。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準備:

1、小紙人若干

2、條形KT板四塊

3、音樂光盤、VCD一架

過程:

一、隨音樂帶動跳進活動室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舞蹈嗎?那就跟音樂跳起來吧!

師: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我們來到了紙人王國,紙人王國就要舉行一場音樂舞會,,小紙人們正在發愁,不知道編什麼動作好,我們那小朋友都很喜歡舞蹈,願不願意幫他們編舞蹈,設計好看的動作?(願意)瞧!他們來了

二、幼兒創編紙人的'動作

1、出示紙人

師:小紙人身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動起來,你想讓他怎麼跳,就把動作折出來,摺好以後擺在背景板上,然後把這個動作跳給小紙人看看,聽明白了嗎?(教師邊講述邊動作提示)好,現在到這裏找一個位置。

2、幼兒創編單個動作

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經,編出這麼多不同的動作,你這個動作很有趣,是怎麼樣的?(幼兒學)

3、幼兒分組折,教師提供條形KT板,,幼兒摺好後四人一組將摺好的紙人展示出來。

師:接下來,我們再給小紙人變一個好看的動作。(幼兒操作)

師:變好了嗎?好把你們的小紙人粘在背景板上,四個人一組擺成一排,瞧,我們四個人變的動作連起來,就是一組很美的組合了。

(以小組為單位,隨音樂學一學)

4、看圖譜接龍動作

我們把設計好的動作拿出來,我們按着它的順序,隨着音樂一起表演吧!看,我這裏有一根音樂小魔棒,你們要注意聽他的指揮哦,我指到誰,誰就來表演自己設計的動作,我們一個接着一個,注意聽音樂哦!

5、第二次接龍‘

師:真不錯,音樂小魔棒還想和你們再玩一次,不過,他有一個要求,做完了要把動作停在那裏保持住,記住了!

三、將幼兒創編的動作組合成舞蹈

1、噓——小魔棒要説話了(教師作傾聽狀)小朋友,小魔棒想請徐老師和你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動作編成一個木偶舞,你們願意嗎?

2、師生完整跳一次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跳得真不錯,紙人王國的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帶着會跳舞的小紙人一起去參加吧!

教學反思:

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作的快樂。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使幼兒自由地創造表現。活動為幼兒提供充分的寬鬆氛圍創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以順應幼兒的創作,並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利用自制跳舞的小人,創造出不同的動態跳舞小人。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2

一、活動目標:

1. 能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模仿創作造型類同的作品;

2. 初步嘗試規劃自己的創作過程;

3. 嘗試分析他人作品的不足之處,並能提出修改的意見。

二、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泥;各種鍋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感知體驗

1.觀察小廚房裏的廚具。

出示不同種類鍋子的照片,如炒瓢、湯鍋、電飯煲、平底煎鍋等,請幼兒説説是否見過這些鍋,媽媽在家中拿這些鍋做了哪些好吃的給自己。

2.告知幼兒本次活動將製作的作品是“湯鍋”。着重引導幼兒觀察湯鍋造型特點(鍋肚子是深空心的,鍋蓋是淺空心的)。

(二)實踐操作

1.教師示範

教師示範湯鍋的塑造過程。在創作之前,教師先示範分析造型。告訴幼兒湯鍋油空空的鍋肚子、鍋蓋以及兩隻方便將鍋端起來的“耳朵”組成。鍋肚子用深空心來做,鍋蓋用淺空心來做,兩隻“耳朵”用條形壓片來做。然後,進一步示範製作過程的規劃:鍋身——鍋蓋——鍋餅。

教師示範鍋身的製作過程,在製作鍋身時,為了造型逼真,教師在製作深空心的基礎上,還應注意當空心裹在食指上時,鍋底的部分可以在桌子上壓一下,壓平,然後再將空心從手指上拿下來整理造型。鍋壁一定要和鍋底做成垂直狀,這樣出來的作品才更逼真。

2.幼兒模仿

請幼兒依照教師的示範,先分析自己要塑造鍋子的結構,確定每個部分用什麼造型來創作,然後進一步分析整體的創作步驟。

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顏色的泥來進行塑造。教師鼓勵孩子大膽的進行創作

3.評價

教師選擇幾件典型作品,如鍋蓋和鍋子不匹配、鍋壁和鍋底不垂直、鍋子的整體造型不勻稱等,請幼兒分析這些作品的問題,並提出該井意見。

四、教學反思:

愛迪坊創意課程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設計本次活動中,考慮到我班創意手工的發展水平,及興趣愛好,我選擇和孩子創作廚房裏的廚具,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廚房裏的廚具圖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討論各種廚具的不同特點及用途,同時激發孩子對製作廚具的興趣,為創作湯鍋做好鋪墊。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我事先示範湯鍋的塑造過程,通過示範、講解等方式讓幼兒更清楚、更直觀地瞭解製作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在幼兒自主塑造湯鍋的過程中,我來回觀察孩子的塑造過程,及時對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幫助與指導。活動最後,我們通過

選擇幾件典型作品,嘗試分析他人作品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意見,使幼兒學會取長補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本次活動,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將繼續努力用心專研愛迪坊創意課程,促進幼兒全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3

1 在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常規不是很好,開始幼兒比較感興趣,到後來學習時興趣就很淡,常規也不是很好。

2在以後教師會重視幼兒在學習新知識下功夫,多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讓幼兒參加活動。

3加強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説:“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有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有合理的節奏,有利於養成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以後要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要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髮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知道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2、能用三角形通過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3、幼兒在探索中感知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用三角形轉轉拼拼組合成多種圖形。

活動準備:三角形多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複習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2、觀察發現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

(1)教師旋轉圖形,幼兒觀察

(2)教師自己轉動,幼兒觀察(發現再轉還是老師自己)

二、圖形碰碰碰遊戲。

(一)兩個三角形組合遊戲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兩個三角形碰碰碰,兩個三角形碰在一起的邊邊要全部碰在一起。每人一個三角形,兩人一組合作遊戲)

1、教師示範

2、幼兒動手操作,兩個三角形碰碰碰遊戲,教師指導。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將組合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二)、四個三角形轉轉拼拼遊戲。

1、請幼兒猜猜四個三角形能組合成那些圖形。

2、強調遊戲規則:每人一個三角形,四人一組合作遊戲。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一起將拼成的圖形記錄下來。

三、結束:

三角形寶寶和我們一起做遊戲真開心,其他的圖形寶寶也想和我們一起做遊戲,下來讓我們邀請更多的圖形寶寶一起來玩遊戲。

活動延伸:

科學區,投放各種圖形,幼兒探索土星之間的關係。

《有趣的圖形》活動微反思

本次活動在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整個活動教學安排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從複習鞏固——找出圖形旋轉但形狀不變的特點——再到由易到難得合作遊戲,每個環節密切相關,層層深入,深深吸引着幼兒參與到活動中。

讓幼兒分組操作培養了幼兒團結和作,動手操作的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思維。教學中利用課件讓幼兒直觀認識。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過程中探索圖形之間的關係,感知遊戲的快樂,激發了幼兒對數學圖形的`興趣。其次,能將多媒體技術有機的運用到活動中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了幼兒的觀察力。不足之處是過度不是很圓滑,課堂組織語言還不夠生動,不能及時把幼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收穫很多,要上好每節課教師需要更多的激情投入來帶動幼兒,其次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所講述的語言一定要吸引幼兒,那麼活動就成功了一半。任何一個活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種,只要我們不斷的研討,就會取得成功。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塊白布和葉子;

2、四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小番茄、各種顏色的花瓣等);

2、小積木,白色棉布每人兩份;

3、各種食物:糖果、有顏色的饅頭、麪粉等;

4、黑板一塊、PPT、做彩色面的視頻。

教師示範材料:白布,綠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魔術,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觀看魔術表演。

(1)你們有沒有看過魔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很棒的魔術表演,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表演魔術:現在我的魔術開始了,這是什麼?(出示白布)那這是什麼?(出示葉子)看一看,我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慾望)

(2)魔術結束,發生了什麼現象?(白布變成綠色的了)

2、幼兒嘗試操作.

(1)你們覺得這個魔術有趣麼?那現在我們自己來嘗試變一次。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材料?(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變“魔術”。

(3)觀察自己“魔術”後白布的變化。

老師提問:為什麼佈會變成綠色的呢?(因為葉子上的綠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結:原來植物的葉子裏有綠顏色,它有一個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1、幼兒預測猜想。

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裏找到了綠色,那你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裏還會不會藏着其他的顏色?(幼兒猜想)

2、幼兒探索驗證。

(1)熟悉材料

師:我們現在自己來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體裏有沒有其他的顏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各種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實也有植物的葉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逐一介紹材料:胡蘿蔔、小番茄、檸檬皮青瓜皮楊梅各種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魔術這個本領了,這一次請你們自己來變魔術。道具呢還是有一塊白布,然後請你們在籮筐裏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放在白布上來變魔術,看看最後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變好以後請你在白布上寫上你的學號,把它送到這裏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

請幼兒把變好顏色的布按顏色分類擺放好。

黃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紅色的色卡

綠色的色卡

其它

其它

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你是怎麼變的呢?(引導幼兒用“我用什麼變出了什麼顏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師小結:

原來植物的身體裏藏着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還有綠色。這些藏在植物身體裏的顏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聯繫生活,提升經驗。

1、生活應用

(1)出示PPT

這些植物色素還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們吃的食物裏,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麪條):這是什麼?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麪條有什麼不一樣的?

你知道它是怎麼變出來的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2)觀看視頻

廚師在幹什麼?你在畫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裏了麼?

小結:對了,這些植物色素就藴含在這些蔬菜的汁液裏,把它們加在麪粉裏,就做出了彩色的麪條。

(3)觀看PPT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食物也添加過植物色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4)教師小結:

這種加在食物裏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們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的營養。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已經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種顏色,想不想把這塊布變得五顏六色,更加美麗?請你們一起回到教師繼續來完成好不好?

活動反思:

得知活動主題《物體的顏色》後,T老師提出了深色吸熱快,淺色吸熱慢這個原理,我們一聽,的確跟物體的顏色有關,感覺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只要填充裏面的小實驗就可以了。大家討論開了,紛紛提供一些科學小實驗來驗證這個觀點,如用吹風機分別吹或將布包在手電筒上,用手電筒的光照,看看黑色和白色的布是不是有温差;點燃蠟燭,外面套一個玻璃瓶,瓶子外面分別包上白色和黑布,看看兩塊布是不是有温差……但是我們馬上又想到了使用蠟燭不安全,使用吹風機又不方便,沒有那麼多的電源,而手電筒,經過科學驗證,照了3分鐘,温度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根本得不出我們想要的結論,由此可見,這些實驗都被推翻了,自然地,這個活動也被推翻了。我們又上網進行了地毯式搜索,同時還詢問身邊的朋友,最終覺得貼合主題,符合中班孩子年齡特徵的內容有“植物的顏色”和“動物的顏色”。植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是植物色素,而動物的顏色,可以從中挖掘的就是動物的保護色。考慮到“動物的保護色”對於中班孩子來説缺少生活中的相關經驗,而且這個活動可操作性不強,所以馬上被我們推翻了。最終,我選擇了《植物色素》這個內容,原因有以下幾個:

1.植物色素是幼兒生活中已經接觸到過的,如楊梅的顏色染到了孩子的手上、衣服上,符合他們的生活經驗;

2.植物收集比較方便,要多少有多少;

3.《植物色素》這個活動可操作性強,幼兒可以通過操作,親自驗證植物裏面藏有植物色素;

4.這個活動我自己曾經在名師帶徒活動中開展過,對此教案比較熟悉,而且教案相對成熟;

5.比賽時間非常緊迫,連確定教案、製作教具、研磨活動,總共只有3天時間;

6.琴琴是初次開區公開課,初次開展科學活動,而且是借園借班上課,如果實驗過於複雜,琴琴難以把控。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我們走進了“奇妙的植物色素”,再一次對這個活動進行了研磨,希望通過此次研磨,更加完善活動教案。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常見動物的明顯特徵和生活習性。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動物明顯特徵,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重點難點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動物的明顯特徵,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在太陽下和影子做遊戲的經驗。

2。多媒體課件。(樹林背景圖,四個小動物影子,分別是小兔、小雞、小鴨、蝸牛,每張影子可點擊放大、驗證。)

3。幼兒人手1張塑封的小動物圖片卡。

4。四塊樹林背景圖的塑料板,每塊板分開擺放,上面有小動物的.影子。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再現經驗。

提問:“你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再現已有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情景導入、

二、感知特徵。

三、演示課件:

今天森林裏有一羣動物朋友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誰呢?它們躲在哪裏?我們一起找一找吧。

1。提問:你找到了誰?它躲在哪裏?

(引導幼兒觀察、並從外形特徵上進行判斷,進一步感知外形特徵)

2。點擊動物影子使它變成有色彩的動物,進行驗證。

3。教師用兒歌進行小結,並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動物。

4。重點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比較小雞和小鴨。

四、配對遊戲、遷移經驗。

1。出示樹林背景圖,介紹遊戲“動物找影子”及玩法。

2。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小動物進行配對遊戲,教師巡視觀察。

3。根據遊戲時出現的問題,集體解決或驗證。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在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尋找不同的影子。

教學反思

分享交流。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再現已有經驗。因為中班正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所以本人在此為幼兒營造寬鬆的交流氛圍,鼓勵他們在集體中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在生生互動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關注個別語言表達能力弱或發音不準的幼兒及時給予幫助和糾正。情景導入。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動物明顯特徵的認識。因為幼兒思維大多由行動引起,所以教師首先出示多媒體課件,預設了“和動物朋友捉迷藏”的場景,引起幼兒特別的注意和喜愛,使他們能主動去認識環境,投入活動。通過觀察影子判斷不同的動物,在此預設重點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徵(結合經驗豐富相關的知識)、比較小雞和小鴨(兩者的外形特徵較為相似,幼兒在區分上有困難),並引導幼兒表達各自的理由。針對幼兒注意不穩定的特點,本人在遊戲中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經驗用肢體動作模仿表現動物的特徵,並以兒歌小結、講講動動等學習方式幫助幼兒互相習得經驗。配對遊戲。這一環節的目的是鞏固對動物外形特徵的瞭解。因為幼兒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再次為幼兒創設立體的、寬鬆的、可操作的遊戲環境,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引導他們自由選擇、動手操作,教師則以觀察者、傾聽者、引導者的身份進行巡視,鼓勵幼兒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共同解決,提升經驗。最後教師將優美的旋律融入遊戲,在音樂模仿中結束整個活動。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7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有趣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閲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

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閲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

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

幼兒在初次閲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閲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閲讀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知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體驗童話故事中誇張的情節所帶來的樂趣。

2、學會仔細觀察畫面,比較畫面上出現的動物形象和大小,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並樂意講述畫面和情節。

3、能簡單複述故事。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1、角色圖片:蛇、小老鼠、小狗、小猴子、小熊、老虎、獅子、大象。

2、ppt課件。

3、一段歡快的《看那大蛇》音樂,馬戲團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嗎?(小蛇音樂)

教師演示圖1邊説:哈哈!你們猜對了。它就是一條蛇,名字叫斯萊克,而且它還是一條貪吃的蛇呢!誰能説説“貪吃”是什麼意思?

(導入故事主角,孩子們喜歡並熟悉這條小蛇,因為這是蛇年送給孩子的禮物,陪伴在孩子們許多活動中。這裏,老師拿出“貪吃”,孩子們能夠結合自己切身體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對詞的理解,進入繪本的情緒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了。)

二、猜測畫面,感知故事。

1、師:小朋友説得真對!這不,今天一大早斯萊克就出門去找東西吃了。你們猜猜看它找到東西吃了嗎?會是什麼東西呢?

2、打開課件(圖三)設置懸念讓幼兒看着剪影猜測它的肚子裏有什麼?師:呀!這是什麼地方?(黑洞洞的,原來是在斯萊克的肚子裏呀!)快看,斯萊克吃了些什麼呀?

幼:大象……

師:哦!從哪兒看出來的?

(通過繪本前置,讓幼兒先觀察剪影,初步感知、猜測被吃進肚子的動物,為後續情節買下伏筆。孩子觀察非常細緻,甚至找出動物明顯特徵,以及肚子凹凸的不同,在肚子裏閃爍的幾雙眼睛等等。)

三、集體閲讀,理解故事。

1、師:它到底吃了些什麼呢?又是怎樣吃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教師打開課件,引導幼兒逐一仔細觀察畫面,對故事進行大膽猜想和講述。

3、師(出示圖一(老鼠):畫面上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從哪裏看出的?假如你是小老鼠,你會怎麼做?

4、斯怎麼吃小動物的?學一學。為什麼要説吞着吃呢?(幼兒理解並學做“吞”的動作)

5、老師做小老鼠,小朋友扮斯萊克,學一學。

(第一次的吃,師幼重點觀察圖片細節描述,有的幼兒説小老鼠在抖,非常怕;有的説小老鼠嘴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説:“別吃我。”;有的説斯萊克好開心,説明孩子樂意講述細化的畫面和情節,這時,老師有針對性地追問,有助於幫助幼兒調整觀察範圍,提高仔細觀察的能力。)

6、接着引導幼兒觀察圖二、圖三(小狗小猴):斯萊克又發現了誰?(出示剪影)?猜猜看,小朋友一起喊出來,斯萊克會怎麼做呢?一起學一學,(幼兒用叫出出示狗、猴,並模仿兩動物特徵,模仿“啊嗚”一口,誇張的“吞”的動作,師幼互動)

(這裏的情節與前面的基本一樣,這次以動作語言並存,師幼積極互動鞏固、進行情節發展,則是讓幼兒講述願望得以滿足基礎上的一次再提高,是一種講述能力的提升。)

7、師做蛇摸肚子狀:我一口吞下了小老鼠、小狗、小猴,肚子還是餓餓,再去吃點啥?

8、幼兒自由討論、猜測。

9、觀察圖四(小熊、老虎、獅子、大象):呀!你們看!貪吃的斯萊克又一口氣接連着吃下了那些動物?(教師演示課件逐一出示各個動物讓幼兒説出名字來)(先出示剪影讓幼兒觀察後猜測,再呈現原形)

(《綱要》指出:教師要做幼兒活動的支持者,採用自由講述在前,個別講述在後的方法,主要是滿足幼兒當時急切想講述的願望,較好地滿足了幼兒急於表達的內在需要。)

10、師:貪吃的.斯萊克總共吃了哪些動物?

(隨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出示角色圖片)。

師:那它第一個吃掉了誰?第二個吃掉了誰???誰願意上來排列一下呢?(請個別幼兒上台按動物出場順序排列圖片)

師:你有沒有發現斯萊克吃的動物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引導幼兒感知比較畫面動物的大小,把握先後順序。通過回憶、排序,比較畫面上出現的動物形象和大小來梳理故事發展情節)

11、斯萊克吃得飽飽的,你們猜猜看它吃飽了會幹什麼?

幼兒自由説。

呼嚕聲

師(出示圖六):這時,小動物們在斯萊克的肚子裏會幹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動物的眼睛)(出示圖五同時伴隨打呼嚕的聲音幼兒學)

12、師(出示圖七):我們再來看看斯萊克。咦?這是什麼呀?毛毛蟲爬到了斯萊克鼻子上,你們覺得斯萊克會有什麼感覺呢?肚子裏的小動物們呢?(讓幼兒結合平時生活談談並學打一聲響亮的噴嚏)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幼兒猜測後出示圖八)

(對幼兒提出了推想性的問題,是為了讓幼兒對畫面以外的內容進行有根據的合理猜想,進行由表及裏的分析。)

13、師(出示圖九):快看!小動物怎麼了?它們會被噴到哪裏去呢?

播放歡快的馬戲團音樂

幼兒與同伴開展討論,自由猜測小動物會去哪裏?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説説後教師點出在音樂聲中的馬戲團外觀,讓幼兒觀察後得知是馬戲團

14、師:小動物們在馬戲團會做些什麼呢?幼兒猜測

15、小朋友是團長,開始宣佈,幼説。

(教師點擊鼠標逐一出示小動物,讓幼兒再次感受動物形象的從小到大疊羅漢的排列順序。)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這樣的表演會怎們説呢?馬戲團的團長會説些什麼呢?

四、完整欣賞,加深理解。

五、開展討論,提升經驗。

師:你覺得故事裏哪裏最有趣?為什麼?

師:你喜歡斯萊克嗎?説説你的理由。

活動延伸:

師:現在貪吃的斯萊克肚子裏又空蕩蕩的了,它又要去找東西吃了。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讓我們也變成一條小蛇跟着斯萊克到外面去看看吧!(音樂,師幼一起隨音樂邊做小蛇邊游出教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剛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他們能夠做到想説、敢説、願意説,可是他們還不能做到很好地組織語言與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能做到按順序一頁一頁地翻看,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為對閲讀有興趣,初步感知故事的幽默、有趣,學會認真看圖尋找故事情節的發展,能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把握故事情節發展的順序,並樂意講述細節畫面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1、環節緊扣、設置懸念。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及時的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講述畫面,進行對話閲讀、猜想閲讀、共情閲讀。能抓住閲讀活動的主要教學特點,閲讀中教師真正把自己也變成了孩子來閲讀畫面,並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去觀察、對比、想象、猜測、驗證、最終獲得與猜想吻合的的驚喜或不符的驚奇。很好的調動了幼兒的閲讀興趣,幼兒的積極性較高。

2、關注細節,動靜結合。本次活動的設計是一節以閲讀教學為主的語言集體教育活動,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吞”的反覆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斯萊克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着孩子,適合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斯萊克“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斯萊克的滑稽,體驗斯萊克的貪吃,模仿斯萊克的稚笨與好玩,並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斯萊克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繪本閲讀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9

一天上午,孩子們在草坪上玩得正歡。我發現寧寧蹲在草坪邊,很專注地看着一根毛毛草(即狗尾草)。她用手輕輕摸着小毛毛,用小嘴吹了吹,又把小臉貼近毛毛草,和它説着悄悄話,好像在哄一個小動物。然後,她在草坪邊的土地上堆了一個饅頭大的土堆兒,很小心地把毛毛草插在土堆上,用力拍了幾下,還找來幾塊小石子倚在小草周圍。她站起身後退幾步,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看,轉身發現我在看她,就趕快跑過來自豪地説:“老師,你看我種了一棵毛毛草。”我好奇地彎下腰仔細看了看説:“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愛,種在這裏能活嗎?”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能!我要讓他長成一個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説:“那好,老師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長大。”回活動室時,她還戀戀不捨地回頭望了幾眼。

轉天,寧寧因為新入園不久還不太適應環境,哭鬧着不讓媽媽走,老師怎麼勸也無濟於事。我靈機一動,伏在她耳邊悄悄説:“你種的毛毛草如果聽見你哭,它會生氣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聽真的不哭了。我們去看小草,發現小草已經倒下了。她趕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鬆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沒能讓毛毛草站立起來。我只好告訴她,小草已經死了。看着她那無奈的神情,我心想,這是一個三歲孩子對生命的體驗。於是,我告訴她:“我和你重新種,好嗎? 種到咱們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誰種的草長得快。”她很高興。我找來工具,她並沒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帶着許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並沒在意我的動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我們一起把草種在自然角里,每天澆水。

剛開始幾天,寧寧種的毛毛草還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從第四天開始,它的身體便開始向一邊傾斜,顏色也逐漸變黃。這些變化不是特別明顯,寧寧沒發現。八九天之後,週一吃完早飯,我和寧寧一起去澆水。她拿着水杯突然焦急地説:“我的毛毛草怎麼又倒了?”於是又用手去扶它,結果小草和上次一樣站不起來了。她看了看我種的小草説:“老師,你種的小草怎麼不倒呢?”這時,我們旁邊已經圍滿了小朋友。我想,孩子們都想知道我種的草為什麼還活着,何不讓他們自己動腦筋尋找答案呢?於是,我用鏟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來,

然後讓全班幼兒觀察比較。孩子們爭着回答。有的説顏色不一樣,一個黃一個綠;有的説寧寧的毛毛草沒葉子,老師那棵小草葉子多;有的説長得不一樣高……我抖了抖草根,一些泥土紛紛落下來。寧寧搶着説:“這棵草有根。”我笑着問她:“你的草有根嗎?”她不好意思地説:“沒有。”我又問她:“你的小草種活了沒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邊告訴我:“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傷害她那顆幼稚的心,輕輕點了點頭。

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興趣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對事物有了興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過探究獲取的知識經驗,要比我們成人口授給他們的深刻得多。

《小草》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身上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價值,同時,我們也深切地體會到保育員刁老師的指導中所洋溢着的童心和愛。

(1)開發了多種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

刁老師從寧寧喜歡毛毛草的需求中,開發出多種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其中包括關於植物生長的經驗,珍愛生命的情感,以探究興趣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等,使幼兒獲得了多方面的經驗,促進了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2)在指導方式上,體現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

第一,耐心等待,給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時間。幼兒獲得某種經驗,常常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寧寧獲得毛毛草沒有根不能生長的經驗,經歷了十天左右的時間。刁老師能耐心等待,讓兩次自然結果的反饋來調整幼兒的認識,使幼兒獲得的是真正內化了的知識。

第二,不斷提供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觀察事物間的關係。種草前,老師特意找來挖草的工具,寧寧沒用。老師挖了一棵根上帶着土的草,故意在寧寧面前抖了抖,寧寧還是沒注意到。當孩子們探討寧寧的毛毛草為什麼死了時,説出了兩棵草的許多區別,唯獨沒注意到草根。刁老師將土中挖出的草抖了抖,泥土紛紛落下來,孩子們終於注意到了草根,寧寧也發現了草根與草能否成活之間的關係。

第三,接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寧寧兩次種的都是沒有根的毛毛草,刁老師接納了她的想法和做法,這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根據操作的反饋結果調整自己的原有認識,並主動建構對事物新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0

實錄:

進入“我喜歡的小動物”的主題,幼兒明顯表現出十分喜愛與積極的態度。動物是每一位幼兒都十分喜歡的,它們是小朋友親密的夥伴,一提起動物,小朋友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可以説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的養殖角又添了一些動物,雖然只是比較常見的、烏龜、金魚等,但幼兒還是十分喜歡圍在旁邊想親近小動物,可見孩子是多麼喜愛小動物。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班設計了“了不起的本領”的調查表。在表格裏需要填寫三個內容:

1、我喜歡的動物有哪些?

2、它們的圖片

3、説説為什麼喜歡它,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通過調查表充分利用了家長資源,豐富了小朋友關於小動物方面的知識。小朋友在調查表中的答案都很確切。有的幼兒説:“我喜歡馬,因為它跑得快。”還有的幼兒説:“我喜歡大象,因為大象能用鼻子噴水。”小朋友講了好多。

反思:

通過此主題的開展,幼兒對動物有了更豐富的瞭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也豐富了許多,此主題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個主題。不過我覺得在認識動物時可以根據班級幼兒的喜愛情況有重點的介紹一到兩種動物,認識得可以深入一些,全面一些,不至於都是認識的皮毛,只是面上的認識,可以重點深入地瞭解個別動物,通過一兩個動物的認識推廣到對其它動物的'認識。通過“我喜歡的小動物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動物生動有趣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印象,為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引發了孩子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理解故事,明白愛是可以傳遞的。

體會擁抱的温暖,並大膽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PPT、頭飾、音樂媒體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分享愛的情感經驗

師:你們有特別想念的人嗎?為什麼這麼想念他(她)呢?

師:你會用什麼辦法表達你的想念?

二、講述故事,用擁抱表達愛

師:今天,有隻小豬很想念它的奶奶,它會給奶奶準備什麼特殊的禮物呢?(PPT播放)猜猜裏面會是什麼?(幼兒講述)

師:你們看,小豬到底送了什麼給奶奶呢?

師:什麼叫抱抱?

師:小豬説,我要把我的愛告訴奶奶,我要給奶奶一個大大的`、大大的、世界上最大最大的抱抱。

師:那什麼叫做"大大"的抱抱呢?(幼兒用動作表示)

三、情境遊戲,愛的接力棒

師:小豬説,我要給奶奶一個大抱抱,可是奶奶住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抱抱傳不過去呀!怎麼辦呀?

師:你們有辦法讓這個大大的抱抱傳到小豬的奶奶那去嗎?

師:你們的辦法都很好,小豬十分感謝你們,但是小豬也有一個好辦法讓抱抱傳到奶奶那去,你們想知道嗎?(播放背景音樂,講述故事)

師:小豬用了一個什麼辦法?是不是一個好辦法?你們願不願意也來當一回郵遞員,幫助小豬寄這個抱抱呢?

遊戲一:傳抱抱

師:奶奶收到小豬的抱抱,甜在心裏,暖在心裏。她説,我要把我的愛,我的回信送給小豬。(親親)

師:你們覺得這個親親會到小豬的身邊嗎?用什麼辦法傳給小豬呢?

遊戲二:傳親親

四、再入主題,愛的迴音

師:奶奶收到了小豬的禮物,小豬也收到了奶奶的禮物,大家的心裏都甜滋滋的,覺得幸福極了。

師:這個好聽的故事就藏在這本書裏,這本書的名字叫《會飛的抱抱》。讓我們一起回教室去看看書裏有沒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吧!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次活動我們通過繪本《會飛的抱抱》讓幼兒瞭解了信件傳遞的整個過程。通過這簡單的信件傳遞,也流露出了親情與友情之間的美好,簡單的信件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長久保存。的整個過程。通過這簡單的信件傳遞,也流露出了親情與友情之間的美好,簡單的信件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長久保存。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2

一、適宜性行為 :

1、 整合的意識很強。

2、 環節設計不錯。第一個環節幫助幼兒回顧已學的內容,第二個環節通過圖形 符號的刺激進一步感知歸納 。

3、 幼兒的興趣很高,能積極地參與,撕出的作品效果還不錯。

二、不適宜性行為:

1、 目標不夠確切,目標太單一。

2、 第一個環節要出示實物,才能讓幼兒感知體驗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

3、 太注重結果 ,不注重過程。

4、 要讚美孩子,要非常欣賞孩子,要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彎來繞去、筆直筆直。

2、初步瞭解彎繞的作用,以及彎繞的立交橋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利。

3、教育幼兒要學會互相協作,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故事磁帶。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活動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朋友們都走過路,路是什麼樣的?原來有的地方路是彎的,也有的地方路是直的。你們覺得彎路好,還是直路好?

2、幼兒討論,老師巡迴傾聽,鼓勵幼兒大膽説説自己的想法。

3、小朋友有的説彎路好,有的説直路好。現在有兩個修路的人,一個叫彎彎,喜歡修彎路,一個叫直直,喜歡修直路,我們在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彎彎的路、直直的路》。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欣賞故事

(一)、聽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1、幼兒看幼兒活動材料,放錄音,欣賞故事第一段至第十二段。

2、聽了故事後,你現在喜歡彎來繞去的路還是筆直筆直的路?為什麼?

3、汽車從山腳開到山頂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4、彎彎來到城裏修了一條怎樣的路?這次彎彎的路有沒有受到大家歡迎?為什麼?

(二)、討論。

1、直直修的筆直筆直的山路不受歡迎,彎彎在城裏修的彎來繞去的馬路也不受歡迎,這可怎麼辦呢?

2、請小朋友們幫助他們想辦法。幼兒討論後發言。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彎彎和直直真的想了個好辦法,讓我們聽一聽吧!

2、幼兒認真傾聽故事一遍。

3、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彎彎和直直想了什麼好辦法?有什麼好處?

4、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

4、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結束部分

1、複習兒歌《學好樣》,要求幼兒有表情地表演兒歌。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課後反思:

《彎彎的路直直的路》是一節語言活動,其重點在於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懂得彎路和直路各有不同的用處。這個故事用了彎彎和直直兩個有趣的人物造路引出故事,幼兒語言故事理解能力強,在聽故事過後能很快地理解故事內容。本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分清彎路和直路所在位置,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修路?進而將彎路和直路聯繫在一起,想到彎路和直路連在一起的立交橋能給城市交通帶來的便捷作用。通過活動讓幼兒瞭解了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在陡的地方走彎路比較適合,在平的地方走直路更方便。城市立交橋是由彎路和直路連成的,是城市交通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整個過程的語言教育部分主要從幼兒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彎路和直路,以及見過的立交橋的直觀形態去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和探索彎路和直路的聯繫和用處。活動結束了,但幼兒的思緒和情感並沒有結束,在社會中有很多機會讓幼兒去親身體驗真實的立交橋,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感知能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小朋友的面前,彎和直就是富有變化的形態,比如:小朋友的中餐香蕉、笑臉上彎彎的'眉毛、媽媽(媽媽食品)用過的毛線團、卷卷的頭髮;桌子、黑板、凳子和門窗的邊緣處處都是直的形態。這些都告訴小朋友,彎和直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看似簡單的直接形態,對小朋友來説,還不能去感知和探索到彎和直在生活裏真正的影響,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在彎和直的世界裏發掘和體驗,用他們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創造一片彎彎直直的天地。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4

設計意圖

通過對幼兒日常活動的觀察,我發現幼兒對動物有濃厚的興趣。結合《指南》精神、幼兒興趣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將感知數量與動物餐會的情境相結合,整個活動過程以遊戲化的情景引導孩子在遊戲中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和數學的趣味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在複習感知6以內數量的基礎上,通過遊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7,目測7以內的數量。

活動目標

1、瞭解7以內的數量間的關係。

2、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3、體驗在遊戲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按數匹配實物。

難點: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食物圖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遊戲“小猴摘水果”導入。

1、今天是小動物們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帶給小夥伴們嘗一嘗。於是他來到了果園:看一看小猴的果園裏有些什麼水果呢?(打開PPT,如圖一,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2、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們一起數一數。7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蘋果樹上有幾個蘋果?是不是7個蘋果呢?我請××來數一數。7個蘋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梨樹上有幾個梨子?大聲告訴劉老師。它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

小結:我們的數字7可以表示7個蘋果,也可以表示7個桃子。數字7的本領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過小動物分食物和裝盤子的遊戲感知7以內的數量,嘗試桉數匹配實物。

1、感知食物的數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們猜猜他摘了幾個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麼多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小貓也來了,它帶來了幾條小魚呢?五條小魚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看看還有什麼小動物來參加聚會了?她帶來了幾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動物分食物

這時,小雞們也來參加聚會了。來了幾隻小雞啊?我們一起數一數。小雞什麼都沒有帶,小動物們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小雞吃。那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該把哪一種食物分給小雞,才是正好每隻小雞分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小雞有食物了,這時又來了幾隻小狗?那誰的食物可以分給小狗,正好每隻小狗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3、分組練習:小動物裝水果。

最後,小狐狸也來參加聚會了,可是食物已經沒有了。我們一起來幫小狐狸裝食物吧。裝之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幾個食物呢?(7個)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個食物,有的需要6個食物。請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幫它裝好食物。

三、結束部分

數一數食物有多少。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盤子裏都有什麼食物呢?

×××的香蕉有幾根?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我們一起把水果帶回教室給小狐狸吃吧。

活動延伸

進餐前通過數碗,進一步鞏固按數取物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內人數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數量間的關係。

快樂餐會(感知7以內數量)微反思

本次活動,全程以故事展開,加上故事環節以小動物為主,幼兒比較感興趣。首先通過數一數果園裏的水果複習數量6,幼兒通過跟着老師點數來完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次,教師通過快樂餐會這一情景,與幼兒一同感知7以內數量,通過數香蕉、數蘋果、數小魚等,引導幼兒感知數量7,理解數字7可以代表任意7個物品。

在動畫效果設置上,我們選用超鏈接、路徑等技術創設動態場景,以此來調動幼兒興趣。結尾處教師通過幼兒無聲操作為觀看者營造人機互動的場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整體來看,我覺得本節活動思路新穎,教學效果顯著。但在微課製作的技術運用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能完整連貫地介紹小紅的家。

2、在教師的示範指導下,能按照一定順序介紹小紅家的東西和小紅家人的活動。

3、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述,嘗試發現講述的不同之處。

4、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教學準備

圖片一幅、圖示三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圖片的內容。

引導幼兒整體感知小紅的家。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紅,今天祁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參觀她的家。小紅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在小紅家看到了什麼?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2、教師:小紅的家有幾間房間?一間怎麼樣,一間怎麼樣?

3、教師:大房間有那些東西?小房間呢?

4、教師:小紅家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

幼兒活動

幼兒自由觀察圖片。

幼兒按一定順序細緻觀察小紅的家。

二、運用已有經驗幼兒嘗試講述。

1、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參觀完了,我們怎樣來介紹小紅的家呢?要把參觀到的説清楚、説完整,先請你們自己大聲的説一説。

2、個別講述。

教師:誰願意來説一説小紅的家?

幼兒活動

幼兒嘗試完整、連貫講述。

三、引進新經驗。

1、教師示範講述。

教師:他説的很完整但是説的有點亂,一會説這一會説那,現在祁老師也來説一説小紅的家,你們仔細聽一聽,我和你們説的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討論講述思路。

(1)引導幼兒瞭解需要介紹的內容。

教師:我先説的什麼,然後説的什麼,最後説的什麼?(邊説教師邊出示圖示)。

(2)引導幼兒有序介紹東西和人的活動。

教師:小紅家這麼多東西,我是怎樣一個一個説清楚的?(教師邊指邊按照一定順序説)

教師:我這樣按照一定順序,邊指邊説,這樣就能説的'很完整很清楚,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手和我一起試一試。

教師:誰能用這種辦法,把小房間的東西説一説?

教師:最後我是按什麼樣的順序説人的?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3)教師:誰能用上我的好辦法,完整的把小紅的家介紹給大家聽?

幼兒活動

幼兒傾聽教師講述,對比發現不同之處。

幼兒觀看圖示,理解應該把房間、東西和人都説進去。

幼兒與教師共同按順序邊指邊説。

用同樣的方法説小房間的東西和人,鞏固新經驗。

四、鞏固新經驗。

教師變化圖中的物品,引導幼兒遷移。

教師:過了兩天,小紅家又發生了點變化,現在你們還會介紹嗎?請每個小朋友自己找一位客人老師,來説給他們聽一聽吧。

五、結束活動。

教師:回去後,我們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介紹小紅的家,好嗎?

示範講述:

今天我來介紹小紅的家。

小紅的家有兩間房間,一間是打房間,一間是小房間。

大房間有牀、有椅子、有桌子,桌子上放着枱燈,還有櫃子,櫃子上放着水瓶、花、鬧鐘和玻璃杯。

小房間有落地燈、有沙發、有小牀,還有小桌子,桌子上放着電視。

爸爸在寫字、小紅在玩很多玩具、爺爺在邊喝茶邊看電視、媽媽在邊打毛衣邊看電視。他們真是幸福的一家。

活動反思

通過看孩子們的這次看圖講述活動,發現每個孩子能大膽參與活動,有勇氣敢於在集體面前上台亮相,完成理解、排圖、思考、想象、表達的一系列活動。本次活動孩子的參與活動率非常高,形成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良好局面。

幼兒年齡小,對老師依賴,對環境敏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端正教育觀、兒童觀,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站在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鼓勵者的立場去指導孩子們的活動。

不足:

不能完整講述

有的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沒有按照講述的順序,缺乏完整講述圖畫內容的能力,有的只講了一半就説講完了,有的講到第三幅圖,還留有一幅圖就説自己講完了,講述時間短,有的一幅圖就用一句話來説,內容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聲音太小聽不清

孩子在講述過程中,有的孩子聲音太小,加上許多孩子都在活動賽場內,人太多,沒有達到讓所有的人都能聽清的效果,儘管主持教師一再提醒孩子要把聲音放大,但是孩子可能是由於環境的原因不能語言清晰地表達。

總之,通過幼兒的看圖講述活動,使幼兒受到一次鍛鍊和提高,使教師在語言看圖講述教學組織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嘗試探索適合本班孩子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教學新方法,或是實踐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全市孩子的語言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