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17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萬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在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圖上有多少個小木塊。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另外,請學生利用計算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由學生單獨操後再組織交流。

要讓學生對萬以內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就要提供和創建更多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一萬的大小,和萬以內數的特徵。如一萬個小正方體、一萬粒大米等。並讓學生交流生活中遇到的萬以內數的情境。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萬以內數的特徵,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首先複習數位的順序,萬以內數的組成及四位數、三位數的讀寫,組織學生討論“萬以內數我們是怎麼讀的?怎麼寫的?”讓學生在讀數、寫數的過程中悟出方法:“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上是幾就讀幾百……”然後,在計數器上撥出中間、末尾有零的`四位數提問:“這些四位數和前面的有什麼不同?”請學生讀以讀、寫以寫,小組內互相交流、評議。最後,組織學生討論“有零的萬以內數怎麼讀?怎麼寫?”引導學生總結。然後對照小精靈聰聰的話體驗成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讓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數的意義,體驗計數的作用;

②認識1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個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內數的組成,會讀寫1000以內各數;

③在合作交流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這節課教學中,我為學生準備了許多的小棒。通過讓他們來數一數這些小棒的數量,使學生感受1000以內數,培養他們的數感。第一次數的活動,學生很盲目,只是根據興趣來選擇數的方法,結果有的小組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一次失敗,卻能使他們獲得難得的體驗,即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這樣,就能很好地突出數較大的數要以羣計數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二次數的活動,學生目的'明確,毫無疑問地都會選擇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結果每個小組都能取得成功。這一次成功,使學生的感悟變得更深刻,他們會歸納出:關於數數,我們的新發現是:1000這個數比100這個數要大得多,數1000這樣大的數,用一百一百地數的方法要合適一些;數10以內的數,要一個一個地數;數100以內的數,要一十一十地數;數1000以內的數,要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不失時宜地認識了計數單位“千”,進而發現“十”“百”“千”等相鄰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裏,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説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本節課的活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這一節課,以複習萬以內數的知識,即複習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比較大小、排序等多塊內容為主體。因為這塊內容較多,因此整節課上下來有點雜!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萬以內較大的數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存在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在於讓學生多數數,還有認識並且牢記數位順序表。學生在數數的時候要攻克很多難關,例如相鄰數位間的.滿十進一、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比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學生的數感也能夠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數位順序表的教學、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還有數數這三塊內容上。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式練習、操作計數器和巧設問題等方式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在教學上還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1、對於數位、位數和計數單位三個知識的區別,在課堂上沒有講清楚。數位式沒一個數字在數位表中所佔的位置。位數是指一個自然數中含有數位的個數。而計數單位是每一個數位所對應的單位。我想在教學中,我可以用4177這個自然數引出三個問題:

(1)請問這個數的最高位是什麼位?

(2)兩個7的意思一樣嗎?

(3)請問這是一個幾位數?讓學生能對這三個知識點有個明確的認識。

2、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記錄其它彩電的價格。這一題我選擇讓學生聽着信息寫出四位數,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有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引出數位順序表,讓學生先嚐試,在用數位順序表寫數,還是直接由我教他們這個方法。雖然我上課的時候學生沒法呈現利用數位表來寫數這個方法,但我仍然覺得還是讓學生先嚐試比較好。如果學生錯誤較多我在出示這種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好的方法。

3、語言不夠精煉、內容多且雜。可能我想來個滿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該刪掉的地方還是要刪掉,正如一位老師所説:“或許有失也有得吧!”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我在教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千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

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説出它的組成,然後試着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

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

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

不足之處:本節課較大地脱離教材,最好與教材聯繫緊密一些。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萬以內數的認識”並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繫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通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麼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制關係。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通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迴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並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並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説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裏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着我通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麼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通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麼多,説明一萬這個數很大。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用課件動態展示:從一個小正方體到十個小正方體,再到一百個小正方體,最後到一個大立方體,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然後有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學具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在一千一千地數數的過程中建立“萬”的概念,在個位到千位的順序表再添加萬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認識計數單位“萬”,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我又設計了一個感受一萬有多大,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 一萬米 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的讀寫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在計數器上試着畫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在教學中,組織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等形成數的表象。

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長江大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大橋的長度,激起對祖國的勤勞人民的熱愛,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大數,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作用,從而體驗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此,本節課多處創設了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品嚐了求知的愉悦,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瞭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我認為難點有三:

一、在數數的過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二、學生在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

三、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針對以上教學難點,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仍然還出現了錯誤,尤其是個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學生還很容易數錯。例如,從一百七十八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學生數完一百八十九,沒數一百九十就直接數二百了。根據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計數器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動手在計數器上撥珠,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百七十八,然後一邊數,一邊撥珠,一百七十九,再撥一個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這樣一邊數,一邊撥,一邊數數。在練習課上又設計了多個拐彎處的數數題進行練習,如二百九十四數到三百零七、數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後面的六個數,從九百九十起,第六個數是幾等等,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障礙,能夠正確的數數。在利用計數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撥珠,不僅鞏固了數數,還對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佔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於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後在讀數寫數,讀寫後數一數數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佔位。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1、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説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讓學生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2、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通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通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寫結合,正向遷移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説説是怎麼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説説是怎麼撥的。

學生回答後,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着,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着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並説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後,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後説説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着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後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麼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後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通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在複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訂正。

用問題説説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後,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説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三、適當拓展,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通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萬以內數的認識整理與複習》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有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其中最難的就是對內容繁多的知識的梳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以孩子熟悉的商場情景引發學生對速度的思考與理解,並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孩子自己學到萬以內數的各種知識。雖然課前也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教案也進行了很多次的修改,可是上完課後,發現其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1.情境利用不充分

在本節課中,我用逛電器商場這個情景,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雖然都是圍繞電器來複習,但是卻幾乎是一個知識點一個情景,顯得非常繁瑣,現在想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個情境,提出各種與知識點有關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原來一個情景可以提出這麼多的問題,對情景有了多一份的認識,也讓孩子能充分的學習到相關知識。

2.評價語要恰當。

評價語幾乎是每節課我們都會遇到的問題,在本節課中我表揚孩子“聲音響亮”“人多力量大”等評語,回想起來,這些都與數學沒有關係,數學課上要有數學味道,評價語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在教學時也要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感覺,課堂評價我們可以用“表達得非常清楚”“真理掌握在大多數人手中”等類似數學性的語言。同時,我們也要改變單一的表揚方式,用幽默的數學評價語感染學生,感受數學教師的'大智慧。

3.教學基礎不紮實。

在講課的過程中,對於近似數這一部分,我在教學時讓孩子計算兩個數相差多少,從而判斷是誰的近似數,可是評課時我才注意到,原來我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難度,二年級對近似數的理解僅僅是體會四捨五入,而不是用計算來判定近似數。由於對三年級等相關知識的不瞭解造成現在增加難度的情況。所以在以後我會在學習一節課時多找一些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找到落腳點,並虛心向老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通過於老師的點評,讓我不僅僅對這一堂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不足,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數學教學的方式與方法,不斷嘗試、不斷反思,提高自己數學教學的能力,爭取讓課堂變得高效有趣,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獲。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

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因為平時學生在生活中對於接觸一萬這樣大的數,機會不是很多,也沒有需要去了解認識的必要,所以在本節課中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一些教學情景,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發展學生的數感,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現反思如下:

一、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掛圖,從一個一個的小方塊到一條小方塊,從十條小方塊到一面小方塊,從十面到一個大立體的方塊,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1000,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二、從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數感。

國小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數小方塊,讓學生體會到十進制關係的變化,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數位概念,讓他們自己來排列數位順序表就水到渠成。抽象的概念建立之後還需有表象的強化和鞏固,所以在計數器上得出一萬後,我又設計了一個猜一猜、想一想的教學情景,比如,我拿出一頁我自己寫的論文,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在這頁上一共打了多少個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有的猜500,老師告訴他“你少得太多了”,有的猜1200,就説“你猜得多了一點”,最後告訴他們這裏有1000個字,然後再請他們想像一萬字有這樣的幾頁,為什麼?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認識到這樣打印的紙需要10張,接着我又給他們提供一些實物,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粒米有多少,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建構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後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藉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麼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麼數,為什麼?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三、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本節課中,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學校課間操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學校學生的人數,課中讓學生讀一讀老師收集的幾個現實生活中的信息,如電影院裏的座位數、珠穆朗瑪峯的高度等,激起學生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和熱愛,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萬以內的大數表達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養了數感,也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品嚐求知的愉悦。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比大小、建立計數單位“千、萬”的概念,近似數概念,會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

在教學教程中我注意讓學生掌握方法,達到温故知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都能牢固建立萬以內數的概念,從千以內數過渡到萬以內的數,掌握一般規則。通過精講精練,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讀、寫、比大小掌握非常好。近似數比準確數易記,學生能寫出離準確數很近的數,但找到的數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整百整十數或整百數或整千數,學生頭腦中沒有四捨五入的概念。因此僅管無帶着學生反覆比較可能寫出的幾個數,但仍有部分學生寫出的近似數不夠合適,對於整千、整百數的加、減法,學生初學時總是多一個0或少寫一個0,因些我下大力氣讓學生學會把它們化成幾、幾十幾個千或百,學生最終基本能夠利用幾、幾十幾個千或百準確計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口算。

整個單元教學我通過作業反饋、測驗反饋,教學目標已經達到,基本突破各個教學重難點,只是學生的計算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要加強提升的方面,要讓學生重視計算的準確率,認識到細心、認真這些優良品質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養成這些品質。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時,教師藉助直觀感受,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數方塊、撥計數器、圈圈畫畫。關注知識的前後聯繫,對於與舊知識聯繫緊密的新知識,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如:從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類推到十個一千是一萬。

教師還聯繫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教師注意捕捉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這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7

基於昨天的説課比較認真細緻,今天的新課進行得特別順,鈴聲幾乎與我的課節奏幾乎同步,效果很好。如果課前幾分鐘不進行作業評價,本節課就滿意了。

課堂的第一環節複習。先一個一個地數,從205---221,學生獨立數完之後,指名再大聲數給大家聽。每次到接近整十的時候,説説下一個該怎麼撥珠,不僅沒有出錯,還輕鬆小結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第2個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從750數到1000。學生數得也比較熟練,還小結出“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第3個小題是成百成百地數,學生理解了“百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的道理。整個環節進行得非常順利。

教學的第2環節是新授,難點是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我認為我的新授環節進行得很紮實,尤其是在數1000--1100時,學生學得有興致。這一環節從1000開始先一個個地撥,撥到1009 時,我這樣引導:

“再添一個珠是多少?該怎麼撥?

“再添個位就滿十了!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非常好!在數學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這是規則。這個數是多少呢?該怎麼讀?”

“千位上有一個珠子,讀一千,個位上沒有就讀零,十位上是一個珠子,讀一十,末尾的零不讀。”

學生在我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導下,順利地數到了1019,又到接近整十數的關鍵了,孩子們數得很興奮,加上了之前的經驗,又輕鬆地度過了1020。

“這個數又該怎麼讀呢?這兩個零的讀可別讀錯,自己試試吧!”

關於數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是數學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走好第一步很關鍵。百位上的零和個位上的零説起來很饒口,為了以後億以內數的學習,我覺得該讓孩子學會如何區分這兩個零。於是,我讓學生把這兩個0都起了名字,“中間的零”和“末尾的零”,這樣就和以後的.教學一致起來了。

新課的第2部分是從1030開始向後數到1100。但是,我沒有讓學生挨着數,而是我説,學生撥。

“請自由數到1039,再添一個是多少?這個數怎麼讀?”

“請撥出1049,再撥一個是多少?怎麼讀?1059再添一個是多少?.....1099再添一呢?”

這一環節比我想象地更順。孩子不假思索地就開始在十位上撥起了珠子,居然很熟練。教學時順利地小結出了“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新課的第3部分是1100數到2000。由於是成百成百的數數,對於孩子來説非常輕鬆,關鍵理解”百位滿十向千位進一”,和末尾有0的讀法,重在強調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

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比較紮實,邊撥邊説,邊讀,邊寫。由於是邊學邊練,整個結構很緊湊,學生也比較活潑。

孩子們的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8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的方法,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數組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學生來説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 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經歷數數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感 ,使學生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 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3、瞭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進一步理解十進制的計數方法。教學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讀寫和組成。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數數過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數時拐彎處的數如何數的教學以及體會相鄰數位之間數為的十進制關係的教學。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實踐操作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現反思如下:

1、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並以此作為認數的基礎。由於比一千大的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上課之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找一些生活中見到的大數,上課時讓學生彙報,並由此引出萬以內數的'認識。這樣做,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激活學生生活中認數的感性經驗,為學好本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新知學習由具體到抽象,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使體會數位的意義,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形象的支撐,在數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實物做引導,所以在教學一萬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小方塊,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一百一百、地數讓學生複習千以內數各計數單位再次體會到十進制關係的變化。課件演示的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用圖示的方法板書千以內各計數單位的十進制關係,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緊接着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猜測,一千一千的數,10個一千是多少?然後用數黃豆,數方塊來驗證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里有10個一千。這是體驗的最形象階段,最後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千一千地數,體會數的轉換,這樣也就很順利地建立起了計數單位和數位概念。在接下去的數讀寫的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學生動手在計數器把數撥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數萬以內的數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數字大了,特別進1之後滿十的情況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所以也有必要藉助具體形象的支撐,在教學中我利用計數器,每當在關鍵的地方就讓學生思考再加一顆珠,會有什麼變化,接下去應該是一個什麼數,為什麼?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後數為順序表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3、組織不同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掌握知識。如數數大PK、同桌互相撥數讀數寫數、記錄數據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學生理解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後,我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認讀商場中電器的價錢,記錄大自然中有趣的數據。這樣學生即再次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又增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感悟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總之,本節課注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構建的過程,通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緊張愉快中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9

這節課總體上的效果還可以,層次清晰,從複習百數、千數,逐步過渡到學習的新知識——萬的認識以及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讀數方法。通過學生已有的千以內數的知識遷移到萬以內數的`認識上,學生學習的較為輕鬆,學習效果也很好。在這節課上,通過直觀的數數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千,萬並掌握數數方法,掌握10個一千是一萬使學生對於萬有了一個較為形象和深刻的印象,構建萬的概念十分的到位。在上課的過程中,兩次運用了表象操作,使學生對於萬數和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的更為鞏固,有效訓練學生的表象操作能力。

整節課的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髮言積極熱烈,思維活躍。小組合作有序有效,學生很感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不僅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小結讀數方法時,教師語言規範,但是學生説數的最後一個0不讀,教師應及時更正,小結時也應説清不管末尾有幾個0,我們都不讀。如果總結語言不規範,會造成學生知識體系上的缺失。

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注意好各種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機智,善於處理教學時的突法情況,才能使教學效果更為理想,學生學習的更愉快。

《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0

教學完《認識萬以內的數》這一單元的內容,至此對這一單元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以便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改進教學。

《認識萬以內的數》這一單元包括瞭如下幾節教學內容:《千以內的數的認識》、《千以內的數的讀寫》、《用算盤表示千以內的數》、《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讀寫》、《中間有0的四位數的組成和讀寫》、《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簡單的近似數》。

這一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對較大的數的數感,知道一個數的組成,能正確進行數數。同時引導學生在計數器和算盤上表示數,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以及勤於動腦思考的.能力。

本單元的學習,我認為同學們學得較好的是數的組成,同學們學得差一些的是數的讀作方法以及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這兩個知識點有困難的同學要多一些。在算盤上表示數同學們都明白一個上珠子表示5,一個下珠子表示1,但在實際表示數的時候,很多同學就容易粗心把一顆上珠也當作“1”。這個易錯的知識點要多向同學們強調。

《簡單的近似值》這節內容還不要求同學們掌握“四捨五入”法教學這節內容時可以適當的提及,幫助學生對一些較大的數、自己不太確定的數進行判斷,以確保學生所求近似值的準確性。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能力以及教育學生改正動手操作學習時的粗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