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反思(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通用7篇)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

我執教的《觀察物體》一課,在“全區第八屆中國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觀摩活動周”中獲得一等獎。研究此課的過程,也正是我逐步加深對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研究的過程。反思此課成功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了傳統教學的侷限性,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我所教學的《觀察物體》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領域設計的一個單元內容。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通過一、二、三年級對系列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經驗。本課教學內容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空間的問題,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培養。本課教材內容都是利用照片或畫面這樣的二維平面來反映現實的三維世界,且照片(畫面)的取材對我們學生來説都較為陌生。這就使學生難以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空間想象,進行合情推理;難以準確判斷出拍攝點和照片的對應關係。一般傳統教學的策略是:用一些物品,設置虛擬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進行觀察和體驗。但模型與現實物體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必定會引起觀察的誤差。加上我們實行的大班教學制,實際也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體驗需要。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應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進行本課教學。

一、應用網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生成性的學習興趣。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記得這首古詩,描寫的就是廬山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美景。本課的教學就是從這首詩描繪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到虛擬網上搜索、瀏覽“廬山美景”,讓學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賞中真實感受到,因為我們觀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的研究主題。在此通過網絡這一信息技術平台,方便快捷的將教師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觀、形象的呈現出來,而且這樣的創設過程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所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自主的學習熱情。

二、應用視頻突破教學重、難點,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傳統教學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所採用的策略存在着耗時多,誤碼率差大的'敝端。為此教師應用了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錄像取代傳統的模型,讓學生進行觀察、體驗。在教學第1個例題“生日禮物”時,教師將課本上靜態的圖片換成了真實小狗的演示錄像,引導學生邊觀看,邊思考“小狗在每個位置看到的生日禮物是什麼樣的?”因為有了動態的錄像,學生很容易就認清小狗的觀察位置與觀察對象的關係,進而展開空間想象,很快做出準確判斷。教學第2個主題“天安門廣場”時,教師用真實的校園照片取代原教材中的天安門廣場照片,這樣更好調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和生活經驗,進行空間想象和推理。對缺乏判斷經驗的學生,每張小圖片旁的“幫助”又以錄像方式,記錄下不同位置的拍照過程,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到位置變化帶來的建築物形狀變化,這就更好給學生提供了進行空間想象的直觀經驗,豐富了表象,促進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地發展,為學生展開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在鞏固提高環節中,為了幫助學生解決“觀察靜態圖判斷圖片拍攝前後順序”這一難題,教師特別利用我們柳州市的本地資源,增加了一組看柳江河遊覽錄像,判斷照片拍攝前後順序的題目。這正是讓一些缺乏遊覽體驗的學生,也能在有限時間裏真實感受到遊覽中所見景物的相對位置發生的連續變化情況。為判斷連續圖片的前後順序提供了必要的直觀經驗。信息技術在這些教學重要環節中地整合運用,將觀察情境大量、真實地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使觀察材料更具有活動性,可視性和空間立體感,有效培養了學生空間想像力,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應用網頁型設計,支持學生個別化學習需求。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怎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統一知識內容時,都能得到有效發展呢?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網絡的出現,讓我們欣喜地看到,計算機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處理數據能力,快速實現內容的切換和選擇。我們把這一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上,不就能很好解決個別化學習的難題了嗎?在《觀察物體》這一課教學中,我就把整個教學內容放置到虛擬網上,學生運用已有網絡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也可以進行自學。在探索發現的討論部分,我利用網上留言的形式,充分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對觀察規律進行交流、討論。在練習應用部分,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將課本中單一且難度跨越大的兩道練習題,結合本校、本市環境設計成一組有三個層次的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網頁鏈接的數據庫,及時瞭解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由此可見網絡技術地應用,充分滿足了學生學習多樣化、區別化的需求,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讓教師也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四、應用信息技術,有效節省了教學時間。

按計劃本段內容的教學是3個課時。而信息技術的運用,省去了課堂教學中繁鎖、耗時的組織觀察環節,將大量的觀察情境,觀察信息用計算機快速、清晰地呈現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到空間想象,推理判斷中。在問題反饋時,教師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達出推理判斷依據,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真正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彈性化,學生髮展空間的擴大化。讓學生在1個課時裏就達到了原來3個課時的學習目標。

總之,信息技術在本課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能在一個寬鬆、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學習內容更加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地落實了新課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2

在教學《觀察物體》這一單元中“對稱現象”一節課時,有一個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剪出對稱圖形,我先拿出一個我課前剪好的對稱圖形讓學生觀察,想想老師是怎樣剪出來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學過剪紙,很快就説出要先對摺,再*摺痕處畫出要剪圖案的一半輪廓,最後沿輪廓線剪下,就剪出了對稱圖形。於是我讓大家開始動手剪,學生們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麼圖形,有的在認真地畫,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鐘後,有的學生已經完成,並高高舉起了自己的傑作,我就讓他們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孩子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剪出的圖形五顏六色,各式各樣。有剛展開的兩片綠綠的幼芽,有鮮紅的愛心,有金色的太陽,挺拔的塔鬆……但也有幾外孩子,拿上來的作品是沒經對摺剪出來的,雖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兩邊還不太一樣,我就輕聲告訴他(她):“你剪的圖形兩邊不對稱,因為你沒有先把紙對摺,下去再按要求剪一個好嗎?”這節課在我的精心設計和周密安排下順利地結束啦。

到了第二節課,教學到剪對稱圖形這一環節,又出現了和一班上課時一樣的情況,我想:這次何不趁機考考學生的觀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學生對對稱圖形認識的.情況。於是,我就讓學生把沒有經過對摺剪出來的圖形也貼到黑板上,來個魚目混珠。沒想到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哪些是不對稱的圖形,並能幫該同學找出不對稱的原因和改進方法。看來我的擔心和顧慮是多餘的。如果説第一節課只是讓學生欣賞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樣的對稱圖形的話,那麼這一節則讓學生通過辨別、對比對稱圖形和不對稱圖形,更加深了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教學效果更好。

通過這一細小的環節,使我深有感觸,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機會和空間留給學生,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3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本事,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經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在上課之前我反覆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體課件,總覺得有些欠缺,之後我發現不管如何直觀都沒有具體的`實物直觀。於是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侷限,決定把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排列座位,整節課堂以活動為主,以實物觀察和動手實踐為主。我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分四個不一樣的方向讓學生觀察,並把自我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讓無法理解的進行換位觀察,經過實物觀察,學生自我發現了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經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把數學課商城活動課,學生感到新奇趣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一樣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一樣的。然後經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一樣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一樣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一樣。發揮的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經過觀察想象站在物體不一樣位置的人看的的物體形狀,然後進行觀察圖形的確定。經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夥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本事和空間想象本事。

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最終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體驗,增強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讓學生能正確辨認出物體的正面、側面、後面。活動二:經過觀察小猴子不一樣面,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側面、上頭、下頭及後面的認識。活動三:經過讓學生運用學具小組活動,體驗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活動四:經過照片進行確定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站到相應的位置去。活動五:進一步進行活動,經過照片和站好的位置進行確定是誰看到的。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4

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篇《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課程的教學,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經歷了不同時段的知識積累,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本冊本單元在編排上不僅設計了學生的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從感性的經驗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懂得了觀察物體的方法及觀察物體時,視線都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從而得出了根據擺放物體的位置,當我們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都會看到不同的圖形,同時,學生也發現:從正面和從後面看到的物體的平面圖形是一樣的,從左側面和從右側面看到的物體的'平面圖形是一樣的。學生也明白了,這裏所説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對的,這就是學生對觀察物體的初步感知,也是針對一個物體的觀察而言。

通過例2的教學,學生獲得了立體組合物體的觀察與單個物體所觀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圖形是不一樣的,平面圖形的形狀也不相同。例1和例2的教學,是從把一個或一組立體圖形從固定擺放讓學生觀察,讓學生髮揮想象,從而決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樣子及形狀。而通過例3的拼搭活動、實踐操作,學生對原來的想想變成了現實,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上的提升。學生也明白了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都不一樣。就學生來講,本單元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互動,教師的教學更覺輕鬆,教學效果也好,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具體實物的展示,作為學生來講,無論是單個立體物體還是簡單的組合立體物體,從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準確辨認。

總結下來,我覺得自己對單元內容的教學放得開,對知識點的拓展有度。既考慮到了學習好的學生,同時又照顧到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但對整節內容的教學也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更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深思和改進:

1、及個別學生對觀察組合立體圖形還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只會簡單的看問題,特別是對給定的平面圖形不能正確辨認方位。

2、部分學生對觀察物體後畫平面圖形有一定的困難。

3、部分學生對拼搭活動積極性高,但對畫平面圖形較為吃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5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基於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就猜出正確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張圖片,提供給學生的信息學生都能猜出圖片上的動物。在這些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且整個情境的創設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小鴨子作為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麼同一只小鴨子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茶壺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觀察裝汽車、大象、等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看到什麼?怎麼看?有幾種看法?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很多的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空間思維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為了發展學生的窨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小鴨子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

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後拿起茶壺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後,我出示一個實物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麼物體從上往下看到的形狀,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6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説一説,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説一説,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7

《觀察物體》這節課的知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點把握較好。

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

新授開始要求學生在4個相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基礎上再添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樣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擺放物體的多樣化,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空間想象得到訓練,大部分同學擺出了6種,而且説出理由和擺法。因此我們上每一節課都要充分去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當然教師備課時也要把問題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體會物體與視圖之間的聯繫。

課一開始就要學生觀察由4個同樣小正方體擺出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要求學生用鼠標在課件裏指出來,同時教師畫在黑板上的平面圖形要學生上來填出是從什麼方向所觀察到的,逐漸升華到給出6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來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動手畫一畫,先從正面、側面畫,發現正面和側面的平面圖形是相同的,但從上面看的平面圖形比較難畫,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不要老師指導也能畫出,效果很好。

這節課我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進行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圖形,通過想像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又在拼擺中體會多種擺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想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