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81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計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前段時間,學生對《論語》、《弟子規》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四個部分《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

“名人長廊”: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姜尚”“管仲”“孫武”“司馬遷”“蘇武“五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 瞭解濟南、嶗山等名勝。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對聯”和“成語”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 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學法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採取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周次

1 . 第二單元

2 第二單元

3 第二單元

4 第二單元

5 第三單元

6 第三單元

7 第三單元

8 第三單元

9 第三單元

10 第三單元

11 第三單元

12 第三單元

13 第四單元

14 第四單元

15 第四單元

16 第四單元

17 複習

18 複習

19 1.4~1.8

20 1.11~1.15

21 1.18~1.22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名水、品位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形式主要以古代詩歌,辭賦為主,從唐詩宋詞及元曲中選擇一些著名詩詞人的作品,集中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道德品質,體現各個時代的不同社會風貌。如杜甫的心憂國家,李白的豪邁不羈,陶淵明的平淡與醇美,蔡文姬的蕩氣迴腸等等。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父母親情,真摯友情,懷古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通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詩詞教學進行閲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以古代詩歌,辭賦為主,從唐詩宋詞及元曲中選擇一些著名詩詞人的作品,集中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道德品質,體現各個時代的不同社會風貌。如杜甫的心憂國家,李白的豪邁不羈,陶淵明的平淡與醇美,蔡文姬的蕩氣迴腸等等。

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父母親情,真摯友情,懷古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找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四、教學重點

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蘇東坡説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五、具體安排

唐詩專題(9課時)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宋詞專題(6課時)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

元曲專題(2課時)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着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走進蔡文姬專題(1課時)

通過閲讀書籍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大致明瞭蔡文姬在詩歌上所表現的藝術。瞭解歷史上傳為佳話的“文姬歸漢”的故事。學習主要作品《悲憤詩》,《胡笳十八拍》。

走進陶淵明專題(1課時)

通過閲讀書籍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陶淵明的生平,大致瞭解陶淵明在詩詞上的表現藝術。瞭解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人稱他為“田園詩人”。

走進李白專題(1課時)

通過閲讀書記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大致明瞭李白在詩歌史上詩仙的地位,用一個個小故事來激起學生的興趣,並感受中國歷史上最為富饒美麗的唐代生活。主要學習作品有《行路難》,《送孟浩然之廣陵》。走進杜甫專題(1課時)

通過閲讀書記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大致明瞭杜甫在詩歌中對於詩歌的語言非常重視,他把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三孔專題(6課時)

通過了解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知道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

長江專題(8課時)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峯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18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説的“大三峽”。

謎語專題(4課時)

謎語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字遊戲,也是民間語言花園裏一枝色彩誘人、異香撲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別緻,變化多端,寓意奧妙,耐人尋味,不僅有其獨特的思想藝術價值和社會文化功能,而且源遠流長,凝聚着民族的豐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謎語最早起源於古時的隱喻。它在古人生活中應用的廣泛程度,幾乎令人難以想象。在外交場合,它是智力測驗的尺度,國家治理靠它甄別賢才,個人靠它選擇配偶,甚至敵國間還靠它伺探對方的實力。在曹魏時代,才正式形成今天通常所説的謎語。到了宋代,因元宵節要懸掛彩燈,為了招徠觀眾,賞燈時將謎語寫成紙條,貼掛於燈上供人品猜,於是又有了“燈謎”之稱。宋代以後,猜謎語一直是春節晚上的娛樂項目,甚至今天仍然如此。由於猜謎十分不容易,要費盡心機,好像射虎一般,因而,猜謎又被戲稱為“射虎”,燈謎則被稱為“燈虎”。一條謎語包含謎面、謎目和謎底三個部分。謎面是謎語的喻體,又叫“表”,它是巧妙地隱喻着謎底的單字、多字、成語、古今詩詞文句或作者自擬的句子,也可以是圖形或其他符號或公式,但多數採用短語、韻語或詩句形式。謎目是指謎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範圍,如不規定猜射的事物的範圍,猜謎者無所是從,難以猜測。謎底是指謎面指出的實際要猜射的事物,即謎語的本體和“裏”。猜謎者要通過謎面的暗示,在謎目規定的範圍內找出它所指的實際事物,達到猜中的目的。

謎語是智力遊戲、知識教育和詩情畫意融為一體,以最為短小精悍的語言形式來包容大千世界與人類智慧的一種特殊載體。猜謎不但能增長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鍛鍊和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諺語專題(3課時)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瞭解農諺,學志諺語。從國小習做人,立志。

六、教學進度(共21課時)

唐詩專題(4課時) 宋詞專題(4課時)

元曲專題(2課時) 走進蔡文姬專題(1課時) 走進陶淵明專題(1課時)走進李白專題(1課時) 走進杜甫專題(1課時)三孔專題(3課時) 長江專題(2課時) 謎語專題(1課時) 諺語專題(1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學生們比較喜歡這門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誦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詞誦讀(一)、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文學巨匠(二)、詩詞誦讀(二)、文學巨匠(三)、傳統工藝、陶瓷藝術共十個單元,34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學重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4.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五、教學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良好情操。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教學進度表: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一年級,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民間傳説、曆法與生肖、詩詞誦讀

(一)、娛樂體育、曲藝與雜技、詩詞誦讀

(二)、中華河流、政治人物、詩詞誦讀

(三)共十個單元,35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六、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七、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均一課時。每週一課。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5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並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學生。一年級的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是由於年齡小,自制能力差,課堂太隨便。受識字少的限制不願讀書,更不願背誦。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説話隨便。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覺得《傳統文化》是一門趣味性很濃的學科,豐富多彩的畫面,和膾炙人口的兒歌,使他們喜歡統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等。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後,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聖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慾望,正確理解背誦傳統文化中的選文。

五、教學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傳統文化教學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6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買櫝還珠》的原文及譯文。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温馨點擊。

1、瞭解《韓非子》這部書的.作者及內容。

2、體會書中故事的教育意義。

四、活動廣角。

1、讀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説吧?請把你最想説的一句話寫下來。

2、和你的朋友一起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

五、成長階梯。

做好自我評價。

教學後記:

使學生明白空有外表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內在。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7

一、學生分析:

學生經過六年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文藝園林”“風土畫卷”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名人長廊”:學習屈原、王羲之、魏徵、文天祥等人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文藝園林”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我們中國人情感的美好。

“風土畫卷”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領略觀賞到流傳了上千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的風情民俗的多姿多彩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這裏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品格與生活的情趣。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六、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七、教學時間安排:

每週一課時,每課均一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三個班,學生153人。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及其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名勝佳境”“藝術樂園”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詩畫攬勝”(呈現關於中國名勝的詩歌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4.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5.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學進度 備註

1 2.25——2.26 總體瞭解本學期內容。 1課時

2 2.29——3.4 黃河勝景 1課時

3 3.7——3.11 黃河號子 1課時

4 3.14——3.18 黃河精神 1課時

5 3.21——3.25 黃河頌歌 1課時

6 3.28——4.1 泰山美景 1課時

7 4.5——4.8 泰山日出 1課時

8 4.11——4.15 登山抒懷 1課時

9 4.18——4.22 泰山典故 1課時

10 4.25——4.29 準備經典誦讀比賽 1課時

11 5.3——5.6 經典誦讀比賽 1課時

12 5.9——5.13 來自生活的語言藝術 1課時

13 5.16——5.20 生肖歇後語 1課時

14 5.23——5.27 成語接龍活動歇後語大比拼 1課時

15 5.30——6.3 百姓創造的歌謠 1課時

16 6.6——6.10 童謠 1課時

17 6.13——6.17 組織童謠大賽 1課時

18 6.20——6.24 童謠大賽 1課時

19 6.27——7.1 複習考試 1課時

20 7.4——7.6 複習考試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國小“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二冊。本學年學習第二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學習。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

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説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 課號 內容 課時 周次

一 《聲律啟蒙》(節選一) 2 1-2

二 《聲律啟蒙》(節選二) 2 3-4

三 《續小兒語》(節選) 2 5-6

四 《增廣賢文》(節選一) 2 7-8

五 《增廣賢文》(節選二) 2 9-10

六 《弟子規》(節選一) 2 11-12

七 《弟子規》(節選二) 2 13-14

八 《幼學雜字》(節選) 2 15-16

九 《中華改良雜良》(節選) 2 17-18

十 《千家詩》(一) 2 19-20

十一 《千家詩》(二) 2 1-2

十二 《千家詩》(三) 2 3-4

十三 《千家詩》(四) 2 5-6

十四 《神童詩·卷首詩》(一) 2 7-8

十五 《神童詩·卷首詩》(二) 2 9-10

十六 《隨園詩話》(讀書) 2 11-12

十七 《世説新語》(王戎識李) 2 13-14

十八 格言警句 2 15-16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在前幾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古詩文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歌誦讀(一)(二)”“音樂舞蹈”“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傳統服飾”“歷代文學”“齊魯文人”“姓氏稱謂”十個單元。

“詩歌誦讀”: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歷代文學”:學習古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感悟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齊魯文人”:認識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和孔尚任,走進他們的生活,體味他們的胸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通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

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詩詞教學進行閲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傳統藝術和中華民俗,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藴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 古詩兩首

第二週: 詩詞兩首

第三週: 古詩兩首

第四周: 漢服

第五週: 龍袍與官服

第六週: 旗袍

第七週: 《詩經》與楚辭

第八週: 唐詩

第九周: 宋詞

第十週: 元曲

第十一週: 明清小説

第十二週: 李清照

第十三週: 辛棄疾

第十四周: 蒲松齡

第十五週:孔尚任

第十六週: 姓氏

第十七週: 名、字、號

第十八週: 謙稱、尊稱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中國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斷的發展歷史。在漫長的、不絕如縷的繁衍歷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行為模式、德行素養和社風民俗。通過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整合教育資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質量。通過教育,為學生奠定文化修養的基礎,使學生未來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為中國文化之發揚光大,為建構“人文和科技交匯的`未來世界”做出貢獻,培養名副其實的文明人、現代人、成功人。

二、學情分析

國小低年級讓學生通過接觸、記誦一些簡單的典故、繪本啟智等,重在對學生傳統禮義規範的薰染與培養,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道德範有初步的認知和踐行。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德育目標

1.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禮貌待人,理解他人,懂得感恩。

2.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四、教學內容

一年級傳統文化主要以蒙學經典中的格言、章句誦讀為主,着眼於培養學生好學、習禮、孝親、尊師、友善、誠信、勤勞等方面的優秀美德,養成善良、謙恭、儉樸、禮讓的優秀品格。

一年級共四個單元,分別是“知禮守規、“尊師敬長”、“入則孝親”、“親和友善”。本學年主要完成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的內容。

五、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穿插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經驗。通過繪本啟智,讓學生讀一個小故事,通過小故事受到啟發。開展詩詞大會和講故事比賽。

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六、德育目標實現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體平台,播放視頻、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受到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薰陶。

2.開展做一做的活動。本冊的古詩都是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比如隨園詩話就是節選的關於讀書的哲理。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讀書的故事。平時在舉行讀書比賽,閲讀檢測等。讓學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三、教材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傳統文化精髓。

2、養成良好品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3

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冊共有26課,包含“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遊蹤”和“藝術樂園”四個單元。內容具有活動性、趣味性。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因入學不久,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但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求知慾望很高。

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能大體瞭解其意思。

2.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誦讀等活動,能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3.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4.初步瞭解繪畫、書法、建築等藝術形式,提高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能力。

5.瞭解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蹟等,能在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嘗試參加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6.逐步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7.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

教學重點

1.熟練背誦經典古詩文(篇或段),大體瞭解其意思。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民俗風情,培養自己熱愛中華傳統習俗的感情。

3.瞭解傳統文明禮儀方面的常識,生活中講文明,講禮貌;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初步具有誠實守信、關心他人的意識。

教學難點

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誦讀等活動,結合教材插圖理解詩文大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教學進度

九 月:唐詩

十 月:宋詞

十一月:元曲及名人長廊

十二月:三孔 長江

一 月:謎語 諺語

教學時間分配

每課一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聖人”為代表的齊魯文化最為突出。本套課程設計,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人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質,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映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本套教材包含“經典驛站”、“藝術樂園”兩個單元。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包括:《聲律啟蒙》、《增廣賢文》、《弟子規》、《幼學雜詩》、《中華改良雜字》、《千家詩》、《神童詩》《隨園詩話》、《世説新語》節選部分內容,共17課。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學們欣賞。教材的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的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的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成長袋”(為學生提供一個總結評價、積累沉澱的空間)。

三、教學措施

1、要精心備課,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全面蒐集教學材料,做到講解全面,便於讓學生更全面的瞭解經典。

2、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生活體驗,為他們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營造了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3、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實踐領域,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4、教學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誦讀、感悟、參與和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嘗試和實踐的過程中豐富情感,獲取知識技能。

5、努力作到四個“優化”,即優化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優化師生關係,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圍繞以活動反饋機制為主題,以活動串起學生表現,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中華傳統文化,藴天地之精神靈魂,藏天地之生命力量,以永不竭息的生命力量孕育着人類生生不息,以永不竭盡的智慧光明,照耀着每一個眾生。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喜歡經典,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熟讀成誦。

2、初步掌握經典誦讀的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

3、基本瞭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

4、訓練學生掌握聲韻格律,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彙編(第三冊)中的'《大學》。

2、弟子規中的總敍及〈入則孝〉。

3、千字文選句: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4、九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國學內容。

四、教學措施

1、以誦讀為主,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師講解、學生講故事、讀書、多形式誦讀比賽等。

2、充分利用多媒體平台,播放視頻、錄音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理解所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

3、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合理運用遊戲“對句、接 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4、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 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最終達到人人熟讀成誦的目標。

5、充分利用班級牆報,年級宣傳欄等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五、教學進度

第一學期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

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 曲曲環環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樹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遊山西村》

第四周《弟子規》總敍 <入則孝> (初學,正音)

第五週《弟子規》總敍 <入則孝>;《千字文》選句(理解,背誦) 第六週《大學》第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五段

第十一週 語文園地五中的對聯:

一徑竹陰雲滿地

半簾花影月籠紗 (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

煙淡煙濃遠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江蘇蘇州滄浪亭)

大學》第六段

第十二週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十三週《大學》第七段

古詩:《過故人莊》

第十四周《大學》第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七中的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第十六週《大學》第九段

第二學期

第一週 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憶江南》

第二週 複習《大學》一至九段及弟子規

第三週 語文園地一中的古詩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浮天水送無情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辛棄疾)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第四周《大學》第十段

第五週 語文園地二中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六週《大學》第十一段

第七週《大學》第十二段

第八週《大學》第十三段

第九周《大學》第十四段

第十週《大學》第十五段

第十一週《大學》第十六段

語文園地六中的古詩名句: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鵝湖山下稻樑肥,豚柵雞棲半掩扉。(王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

第十二週 古詩詞三首 :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漁歌子》 第十三週《大學》第十七段

第十四周《大學》第十八段

第十五週 語文園地八中的歇後語: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砌牆的石頭——後來居上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第十六週 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