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統計》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計》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統計》教學計劃

《統計》教學計劃1

單元教學內容:統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有着很廣泛的應用。統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注意貫徹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統計內容的選擇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讓學生統計校園內花壇上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統計學生的生日在幾月份,調查同學們週日喜歡做什麼事情,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麼水果等。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如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麼顏色、喜歡吃什麼水果、喜歡做什麼事情等,瞭解到大家的愛好是什麼、特長是什麼等等,使大家體驗到統計確實是很有用的。

教學建議

統計初步知識內容不算很難,但有時比較繁瑣,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合作。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多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圖表回答問題宜獨立思考。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實踐性比較強,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好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

《統計》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數學廣角”除了一年級上冊沒有外,在其他年級都有安排,目的在於向學生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本冊中安排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它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植樹問題,是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上實際上是設置等分點的計算問題,可以是知道總長和幾個點求分成幾段,也可是知道幾段和每份的長度求總長。

教材中安排了三個植樹問題的典型問題:例1是探討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並且兩端都要栽樹的情況,讓學生先通過畫線段圖來發現栽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例2討論的是兩端都不栽樹的情形。例3藉助圍棋盤來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相關的情節並不限於植樹,生活中的走樓梯,鋸木頭,插紅旗,安路燈等問題,都可以按照植樹問題的數量關係和思路解答。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掌握幾種植樹的方法。

難點:在探究活動中發現規律,抽取數學模型,並能夠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關鍵:

1、觀察,因勢利導,啟發、傾聽,點撥、指導的多種教學方法。

2、結合情境圖出示問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教師則瞭解多少學生會,多少學生不會,把握學生的總體水平,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建議

1、適當把握教學要求。本教材關於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教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

2、讓學生通過實例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學時,應從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考過程,逐步發現隱含於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中問題中的應用。

五、課時安排:

本單元可以劃分為4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P117例1P118做一做

第二課時:P118例2P119做一做

第三課時:P120例3P121做一做

第四課時:小管家

《統計》教學計劃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93-9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瞭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整理、統計。

教學用具統計圖、統計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一)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統計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實驗國小的校園,它有寬敞、美麗的教學樓,同學們在整潔的環境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你們看,他們都在幹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實驗國小的校園生活:舞蹈組、電腦組、籃球隊等在活動。

師:我最喜歡學校的這一處小花壇,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

學生完成題卡(先數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再塗色)。教師提示:塗完後注意標上下面的數字。

(二)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引出新知

師:(出示統計圖)説一説各種顏色的花各有幾朵?

生:(齊答)紅花有8朵,黃花有7朵,藍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師:(對比出示花壇畫面與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圖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圖分開了就很清楚。

師:(小結)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並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板書課題:統計)。

二、實踐操作,掌握新知

(一)讓學生體驗收集數據的過程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都喜歡什麼顏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歡的花下面打“√”告訴老師?

(二)學生完成題卡後,教師收上題卡。

認識統計表、統計圖

師:(出示統計表)請同學們説數據,老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紅色11人黃色10人藍色9人粉色8人

學生們説數據,教師把它們填在統計表裏。

師:(出示統計圖)如果我們還用塗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話,喜歡每種顏色的人數應該用多少個小格表示呢?

隨着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從統計圖中抽拉出11個單位格的紅條,10個單位格的黃條,9個單位格的藍條,8個單位格的粉條。

師:如果沒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嗎?

師:(抽拉出縱軸左邊的數字)沒有小格,這回能看出來有多少人嗎?

師:像我們剛才這樣把雜亂無章的數據整理成這樣有條理的圖形,這個圖就是統計圖。那麼你們能不能給這個表格起個名字呢?

生:(齊答)統計表。

(三)通過統計圖、統計表回答問題-

師:看着統計圖、統計表你還能知道哪些問題?

生1:一個比一個少1。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2:一個比一個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後面的最低(教師訂正: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喜歡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歡紅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多1,喜歡藍色的人比喜歡黃色的人少1。

生5:黃色比紅色少1(教師訂正:喜歡黃色的人比喜歡紅色的人少1)。

師:喜歡紅色的比喜歡藍色的怎麼樣?

生1:少2(教師糾正:多2)。

(四)小結

師:這樣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每種數據的數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統計圖(表)的意義。

三、總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統計來解決。......

《統計》教學計劃4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第七單元《統計》教學計劃

教材簡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圖,認識了1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認識了簡單的平均數。四年級又學習了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折線統計圖。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描述數據的知識。

1、經歷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鼓勵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和統計量描述數據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併合理使用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知識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是讓他們真正投入到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將學習融入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學生將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活動中,探索如何以簡單而直觀的形式描述數據,如何有效的刻畫數據的集中程度,理解三種統計圖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意義,並做出合理的判斷。

2、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

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教材力求通過選擇現實情境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實際意義。教材還注重讓學生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十分強調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材還安排了一個瞭解同學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綜合運用統計圖和統計量描述數據,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發揮統計觀念。

2、通過實例,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數據。

3、通過實例,理解並會計算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其實際意義;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

4、能讀懂簡單的統計表,能通過報紙、雜誌等媒體中的數據或統計圖表獲得有用的信息。

教學重點:

1、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2、理解並會計算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教學難點:

1、能根據需要,正確選擇統計圖表示數據。

2、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

1、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反映本地的或者反映現實生活的扇形統計圖,通過交流,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通過讓學生看三種統計圖,能看懂,並能看圖回答問題,從而通過討論得出三種統計圖的特點。

3、通過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講解,讓學生進行統計量的比較,明確它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4、課時安排在討論與交流的基礎上,體會每種統計量的特點。

5、在課前讓學生蒐集生活中的扇形統計圖,可通過網絡、報紙等媒體。

課時安排:

內容建議課時數

扇形統計圖1

奧運會(統計圖的選擇)1

中位數和眾數1

重點課時:

第三課時中位數和眾數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位數和眾數”。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眾數與中位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和中位數。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計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計算及大量數據的統計,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培養學生認真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通過社會調查活動,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中位數教學,滲透一組數對稱的數學美。

2)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會求中位數和眾數,能結合情境理解其實際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具體問題情境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前些天一個朋友到我家做客,他向我傾訴了前段時間的打工遭遇。朋友看到了一份招聘廣告:本公司的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2000元。他一看條件不錯就去應聘了。可是一個月幹下來,老闆卻只發給他1400元。於是他拿着招聘廣告去找老闆理論,要個説法。如果你是我那位朋友,你會向老闆説些什麼?(指名學生説)

師:老闆拿出員工工資表,(課件出示工資表)説:看,我們公司員工的月平均工資就是2000元啊。

師: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這組數據,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看後回答)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有道理,月平均工資2000元是這組數據裏的平均數,當它受到較大數據的影響,還能合理地反映這家公司員工工資一般水平嗎?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中位數。

師:既然平均數不能真實的反映公司員工的月工資水平,你認為哪個數據最能反映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請你先思考,同桌再説一説。

(學生彙報:可以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

師:現在大家意見不統一,比較一下這幾個數,你覺得哪一個數更合理呢?請小組內討論,交流你們的想法。

(學生交流,彙報)

師:現在我們已經達成了共識,都認為1500元最能代表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那麼請觀察這幾個數據是怎麼排列的?1500元在這組數據中處於什麼位置?

生答:從大到小,中間位置。

師:無論是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1500都處於這組數據的最中間位置。你能給1500這個數據取個名字嗎?

學生試着取名。師引導中間位置的數叫中位數。(板書:中位數。)

師:你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説一説什麼是中位數?指名學生回答。

師:你們的概括能力真強,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對中位數的理解越來越全面了,看來用中位數才能真實地反映公司員工的月工資水平。

(課件出示:將一組數據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中間的數稱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齊讀。)

師:那麼公司老闆為什麼要在招聘啟事中打出平均數而沒用中位數呢?

生答。

師:看來啊,這是商家的一種策略。我們分析一組數據時,由於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關注點就不同,所以才會選擇不同的統計量來表示一組數據的不同特徵。

師:我的朋友考慮再三,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資表發生了變化,現在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呢?(課件出示加入朋友之後的工資表)

師:你同意他的觀點嗎?口算一下應該是多少?

師:對照這兩組數據中位數的求法,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生:當數據個數是奇數時,中位數就是最中間的那個數;當數據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就是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不但會分析問題,還能在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規律。看來中位數只和數據的位置和排列有關係。

2.眾數。

師:其實生活中中位數的應用很多,這是老師課下調查並整理的一部分學生

的體重。(出示體重表)(出示數據:62768083809780。)

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你是怎麼發現的?(學生回答:先把數據排列出來,再找中位數)

師:仔細觀察這組數據,除了能找出中位數以外,你還發現它有什麼特點?

生:我發現有3個同學的體重是一樣的,是80斤。

師:説明80出現的次數最多。

(板書:出現次數最多。)

師:具有這樣特點的數我們就叫眾數。(板書:眾數。)

師:根據你的理解説説什麼是眾數?

生:我認為眾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多的數。

師:(電腦出示眾數概念並指名讀。)我們看這組數據的眾數是多少?

生:80。

師:説明在調查的這幾個同學中,體重是80斤的最多。看來眾數只和數據出現的次數有關係。

師:王老師還想了解一下,同學們今年多大了?(10、11、12。)10歲的舉手我們看一下,11歲的舉手,那12歲的呢?你們説咱班十幾歲的同學最多?(11。)那麼11就是我們班同學年齡......(眾數。)

師:其實統計知識在我們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師:老師還想做一個現場小調查。你們都知道自己穿多大號碼的鞋嗎?現在分別統計一下男女同學的鞋號。(生分男、女生組開始統計,記錄員進行整理。)

師:我們來觀察這兩張統計表,你能從中獲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號鞋的同學最多,穿40號鞋的最少。

師:如果你是一家兒童鞋店的經理,針對這兩組數據提供的信息,會對你有什麼幫助?

生:多進37號的鞋,因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進一些38號的鞋,因為隨着學生長大腳也會變大。

生:少進一些34號、40號的鞋,因為穿這些號的人少。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我們共同研究不僅對平均數有了新的認識,還結識了兩位新朋友:中位數和眾數。(板書課題。)根據你的理解説説它們3個統計量都有什麼特點?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不但會分析數據,還能根據數據進行決策呢,看來你們的收穫可真不少。

板書設計

中位數和眾數

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中間的數中位數(1個)

一組數據出現次數最多眾數(0個,1個或多個)

《統計》教學計劃5

【 新知識點】

眾數

統計複式折線統計圖

綜合應用

【 教學要求】

1 .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3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 教學建議】

1 .注意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對比和銜接。

教學本單元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知識的對比,體會統計量的含義及統計圖的特徵和適用範圍。如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可先用單式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兩組數據,讓學生體會單式折線統計圖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增減變化,但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時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從而使學生深切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加深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2 .注重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避免簡單的統計量的計算。教學中應避免單純從計算的`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統計知識,應當注重對統計量意義的理解。如眾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眾數,會求眾數,更要注意結合具體數據理解眾數的作用和特點。

3 .注重對學生開展統計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是學習統計知識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老師應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從事簡單的統計活動,如調查同學們的視力情況、所穿鞋子的號碼、喜愛的電視節目等。老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人到各種活動中,留給他們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並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同伴的合作交流。從事統計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應起到引領、指導的作用。

【 課時安排】

1. 眾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眾數

教材第122 、123 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二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 .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3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1 .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 .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進行彙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l )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 )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 .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 .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學生比較,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並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範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採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 .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統計》教學計劃6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17頁的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學目標:

1、是學生理解並掌握“植樹問題”的基本解題方法,並能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與“植樹”有關的問題。

2、掌握“植樹問題”的第一種情況是“兩端都要種”(即間隔數比株數少1的情況)。

3、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兩端都要種的植樹問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長求株數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數和株距求全長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主題圖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春天到了,陽光明媚正是植樹好季節。美化環境,造福人類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但你們可知道,在植樹活動中還有不少有趣的`數學問題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載)。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2、在小組內交流彙報。

3、我們先畫線段圖看看。這裏把線段平均分成了幾段?但要栽幾棵樹?找一找,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4、小路邊一共有20個間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5、小結:看來,有些題目,不僅要運算,還要想想具體情況怎樣,找一找規律,得到正確答案。

6、嘗試應用。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誰敢接受考查?

同學們在一條100米長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師:如果總長度改為100米,我們又怎樣解決呢?

(1)、學生思考半分鐘,指名説方法。

(2)、展示結果:

100÷5=20(個)......間隔數

20+1=21(棵)......棵數

(3)、師:如果是一條200米的小路一邊栽樹,每隔8米栽一棵(兩端要栽),需要多少棵樹苗呢?

(4)、指名回答,總結評價。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118頁做一做。

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1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

(1)讀題,理解題意。

(2)生在小組裏交流,然後彙報。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統計》教學計劃7

一、創設情境,提供原始數據

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

電腦出示配樂動畫:

(畫外音):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裏,住着一隻叫聰聰的猴子。

小猴聰聰:大家好,我叫聰聰。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請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來為我慶賀,你想認識它們嗎?瞧,這就是我的朋友們。

新課引入新穎,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了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習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營造了很好的氣氛,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1.提問。

a.聰聰的好朋友都是誰?它們各有幾隻?

b.不知道,沒數清,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

2.電腦再放動畫片。

3.提問。

a.三種動物各有幾隻?誰同時數出來了?

b.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看來光靠數還不行,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一下,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好。

4.彙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a.誰來説説你們組想用什麼方法記錄?

b.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記錄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 c.下面就用你最喜歡的方法記下小動物的只數,開始!

5.電腦再放動畫片。(慢動作的)

6.展示整理數據的方法。

a.請你説一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的?

b.大家同意嗎?

c.還有不同的記錄方法嗎?

7.小結。

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計”!

(板書課題:統計)

8.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計,哪種統計方法更簡便?為什麼?

發揮現代多媒體作用,設計了“小猴子過生日 ”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貫穿整節課,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並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實,能力得到發展。精心創設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教學情境,通過創設情境,積極地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整理數據方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教師還十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選擇。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表。

2.提問。

a.這個同學統計出的每種動物各有幾隻?學生説教師在表中填出數:7、4、6。

b.聰聰的朋友各有幾隻?請看!

3.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4.提問:這個同學統計得對嗎?你們統計對了嗎?

5.你能不能把這些數字填到表中?

6.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計表。

7.展示學生填的統計表,集體訂正。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根據這三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塗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塗得又對又快。

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經歷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並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問題“看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鼓勵了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了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計圖上塗色。

3.展示條形統計圖,集體訂正。

a.你塗了幾個格子?為什麼這樣塗?□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説明

b.他塗得對嗎?

c.我這兒還有幾個同學的作品,請看!

d.他們塗得又對又漂亮!你們塗對了嗎?

4.觀察這幅統計圖,你能發現些什麼?

五、練習應用

1.聰聰明天要過生日了,現在它在幹什麼?我們去看看。

2.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這麼多好朋友來我家,我要買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們。

這麼多好吃的,我該買些什麼招待它們呢?小朋友,你能幫我選一選嗎?

3.大家願意嗎?

4.打開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麼?

5.聽清要求:根據聰聰家來的客人和食品的種類以及數量,先小組討論一下要選哪幾種食品,把食品的圖片貼在這個表的上面(出示統計表),下面寫出所選食品的數量,然後每位同學再根據所選食品的數量,在下圖中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來。 6.展示、評價。

a.××,給大家説一説,你選了哪幾樣?為什麼這樣選?

b.還有誰願給大家説一説?

c.這麼多同學想説,這樣吧,説給同桌聽一聽。

7.看着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8.同學們幫助了聰聰,聰聰可高興了。

9.電腦繼續放動畫片。

小猴聰聰:謝謝小朋友的幫助,歡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見!

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思想。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幫助聰聰選食品”這個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經歷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實際。

六、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統計的方法。比如,剛入學時,老師要統計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安排好座位;學校要統計出一年級有幾個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給大家訂做校服,這些都是運用了統計知識。

七、實踐活動

課下就請你做個小小統計員。咱們學校有這麼多樹,你能統計一下有幾種,每種各有幾棵嗎?

現在我們就拿好筆和要填的表到校園裏去看一看,統計一下。

《統計》教學計劃8

一、主題

折線統計圖

二、基本問題

折線統計圖在日常生活有哪些應用?它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三、單元問題

1、你瞭解什麼是折線統計圖嗎?它有哪些特徵

2、如何分析統計圖中的數據?

3、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嗎?

4、你瞭解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應用嗎?它有哪些作用?"

四、內容問題

1、什麼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特徵?

3、如何繪製折線統計圖?

4、你會分析折線統計圖嗎?"

五、單元概述

在學習折線統計圖前,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掌握了其特徵。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因此教材中選用了數據富於變化的條形統計圖,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地過渡到折線統計圖。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折線統計圖的特徵,掌握它的繪製方法,同時能夠通過統計圖分析數據的'變化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對我啟發最大的活動

1、課前導入(中國奧運代表團獲得金牌的發展歷程)

2、自主分析數據,探究事物發展的增減變化規律。

七、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標準量化的要求具體實施到課堂教學中?

2、如何提高學生對實際生活中事物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

《統計》教學計劃9

教學內容:課本P106~111頁,第八單元(統計)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兩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

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單元教學內容:

繼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元)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彩電的銷售情況統計等。例題的編排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過程,又從中進一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冊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物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

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

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

意識和創新精神。

單元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單元教學難點:完成以1格代表5個單位的統計表的製作。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統計(一)

教學內容:

統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和參與意識。

教學重難點:

填寫簡單的複式的統計表

教學準備:

相關掛圖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們測量過體重嗎?

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入學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學生自由彙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統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師:現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計一下剛入學時的體重(集體活動)

2、活動結束後,師生共同將收集的數據整理後填入表格中。

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麼變化呢?

電腦出示統計表(2)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集體進行統計活動,並將結果填入表中。

4、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個統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後,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

【設計意圖】:在新課的教學中,創造了學生認識的矛盾衝突,達到激趣探究的目的,從而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明白,複式統計表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的複式統計表的作用。

5、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後小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寫數據。

6、引導觀察討論大屏幕上的兩個單式統計表與黑板上的複式統計表有什麼聯繫與

區別。

7、觀察複式統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還能發現什麼?先在小組交流,後指名在全班彙報。

9、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三、整理數據,鞏固練習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數據?

3、活動、統計數據。

4、整理數據並把數據填入複式統計表中。

5、討論並回答統計表後面的四個問題。

四、彙報收穫,回顧總結

這節課我們幹了什麼?(板書課題)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課時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統計(二)(教材第109、110、111頁內容及練習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

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

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播放錄像)同學們請年,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其中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究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統計表(記錄單)

種類轎車麪包車客車貨車輛數

(2)組織學生第一次記錄:

記錄完後,問:在觀看錄像時,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

交流完説明用畫“正” 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

(3)第二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問:全部記清的同學舉手?

(由於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產生了困難,因此顧此失彼。)

討論:怎樣記錄才能又快又準確呢?

強調説明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彙報後,整理數據並填入統計表。

2、學會製作統計圖。

(1)分組討論:

如果用每個 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格?

太麻煩了,怎麼辦呢?

討論後得出結論:用1個 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很好地突破了難點。

(2)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製作。

先讓學生獨立繪製,指名上台塗色繪製,然後共同訂正。

(3)在書上完成例1統計圖1、2、3小題,指名口答。

(4)組織討論:20分鐘後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麼?

3、師生總結繪製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老師充分放手,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交流合作帶來的成功。

三、形成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四|、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課後從小組為單位調查班裏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使學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和促進。

《統計》教學計劃10

一、繼續加強學習慣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學習數學。

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教材通過數小正方體木塊,10個是一長條,100個是一層,這樣的10層就是一千個有這樣10個大正方體就是一萬個,體會“千”萬”實際含義。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內或操場上辨認方向。通過數學遊戲你問我答,神奇的495練習萬以內加減法,通過設計圖案複習認識圖形,通過實驗泡黃豆,填寫和繪製統計圖表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再如:開展“分一分”活動,大量平均分的過程中,體驗除法的含義,等等。

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協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

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提供了很多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教材中還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哪些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並與同伴説一説”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六、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七、發明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發明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根據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和重點,結合外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當的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同時,適時地記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時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八、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

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九、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本冊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技能。例如,估計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進行萬以內加減法計算時,先估計得數的大致範圍,再進行計算。學習丈量時,先估計測量的物體有多長,再實際測量,這樣做,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計技能。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計算方法時,肯定算法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

《統計》教學計劃11

本節統計內容已不是學生所陌生的了,那麼,在學生再一次接觸統計時,給學生呈現點什麼?留下點什麼?讓學生怎樣進一步學習統計圖表,這是我一再考慮的,這節課下來,我認為有這樣幾個滿意點:

一、重組教材,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樣化,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實現以教材使用者向教材開發者,研究者角色轉變,對於本冊教材內容作了修改,書上是通過學生的生日在那個季節來學習統計的,但我考慮到生動形象,色彩鮮明的動畫片總會令孩子們流連忘返,所以我抓住這個學生們極感興趣的題材進行統計教學,把他們帶入了極大的興奮情境中,學生在輕鬆的、完全沒有老師創意的.束縛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中來,這樣既尊重生活現實,又開發教學資源。正可謂:生活是數學的源泉。

二、互動式評價貫徹全課

記得有一篇文章曾説過,中國的孩子受到讚揚實在太少了,而我就要做一個大方的老師,不吝惜對孩子的誇獎,以妹妹小小的花伴,卻包含着對孩子的認可與肯定,激勵與讚賞,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貫穿整節課的花瓣評比活動實際上是我的一個巧妙設計,意在既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團結,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在學習統計知識中感受評價所帶來的學習動力,又可以為學生暗添一個生活中的統計內容,果然不出我所料,學生提出:花瓣評比就可以用到統計知識,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真是無處不在,更好地推動學生不斷地去學習和探索。

三、教學內容的選擇來源於學生

學生看動畫片以後,讓他們去生活中尋找可以統計的內容,我又從其中隨機選擇一個現場統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選擇來源於學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可以利用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發現它,解決它。

總之,本節課給我的最大啟示是隻有讓學生充分地在生活中找數學,才能鼓勵他們更好地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