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關於四年級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光陰如水,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讓我們對今後的教學工作做個計劃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四年級教學計劃彙編五篇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國小四年級英語是根據“新課程標準”中一級要求進行編寫的。本教材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每單元5課,共20課。

二、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英語仍然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但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可能會開始減退。因此,這個學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紮紮實實地從每個學生抓起。教師在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的同時,要充分發揮任務性教學的優化使用,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教學任務。

同時注意到學生中存在的兩極分化,教學內容注意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在知識的復現中做好及時補差工作。充分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尤其要加強識讀,拼寫的能力。重視閲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培養。重視英語作為語言的交際功能。

三、培養的學習目標

1、能按四會與三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的句型。

3、能運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並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所用話語與場合符合。

4、能在圖片、手勢,情景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與錄音。

5、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範整潔。

6、培養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説英語、用英語的習慣,能自覺的模仿語音、語調,逐步培養語感。

7、能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完成某項任務,並促使語言能力的提高。

8、能演唱以學過的英語歌曲,朗誦已學過的歌謠。

9、能滲透給學生良好的自學英語的方法。

四、教學措施

1.課堂上儘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做到持之以恆,由少積多,以助於創造英語氣氛,養成學生聽英語,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2.根據學生的特徵,可將每個單元,該單元的'教學內容重新組合,科學合理的把單詞教學,對話操練,複習鞏固融為一體。

3.多以ppt、手勢呈現英語單詞及對話情景,ppt呈現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將該單元所學的內容柔和在一起進行綜合操練。如師生快速問候和介紹、學生間連續的相互問候和介紹,創設情景進行表演等,讓學生將所學的對話用於不同的情景。採用先聽説,後讀寫,先整體,後局部的方法教學。

4.在課堂教學中,儘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教學,活躍氣氛提高興趣和學習效率。

5.詞彙教學上,儘量利用實物和圖片,增加復現次數,反覆循環,循序漸進,注重師生操練、生生操練。

6.逐步滲透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活用英語,用英語完成任務的本領。

7.適當增加教學內容量,以滾動式教學,以反覆滲透鞏固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8.語音教學中採用“分散出現,集中歸納,經常接觸”的方法。

9、初步滲透任務型教學的教學理念。

附: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Unit 1 Lesson 1&2

第二週:Unit 1 Lesson 3&4

第三週:Unit 1 Lesson 5

第四周:Review of Unit 1

第五週:Unit 2 Lesson 1&2

第六週:Unit 2 Lesson 3&4

第七週:Unit 2 Lesson5

第八週:Review of Unit 2

第九周:Unit 3 Lesson 1&2

第十週:Unit 3 Lesson 3&4

第十一週:Unit 3 Lesson 5

第十二週:Review of Unit 3

第十三週:Unit 4 Lesson 1&2

第十四周:Unit 4 Lesson 3&4

第十五週:Unit4 Lesson 5

第十六週:Review of Unit 4

第十七週:Review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是英語試行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學年,為此,我緊緊把握新大綱、新教材的指導精神,認真學習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提高了認識,更新了觀念,為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的任務:

本冊英語中,我們繼續學習介紹朋友們,學習如何表述正在進行的動作,如何表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與他人進行討論。

1.能聽讀辨認語音,培養學生聽説能力。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的詞彙,句型,掌握語言材料。

3.能按要求會讀,會説,聽懂,會寫日常交際用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4.能進一步感知理解語法,掌握初步的語法知識。

二、教材分析:

新學期一開始,我對外延社修訂版大綱和英語教材進行了比較系統地學習與分析,深入領會了新教材的修訂意圖,弄清教材的重點、難點,發現:本冊英語中,我們繼續學習數字的表達,自己喜歡的食品,學習如何問路,學習一些美國的節日,繼續學習如何描述人、物品、動物的特徵,以及如何比較這些特徵等。我們還將學習如何表達能力、如何請求獲得允許,以及如何描述正在進行的動作。本冊教材有這樣幾個特點:1、注重了學生運用能力培養;2、尊重學生的差異,並讓其充分發表出來;3、在承認學生之間差異的同時提供了互動互學的條件;4、設置了發展學生特長的'選做題。體現了新大綱的各項要求,明確英語教學方向。

三、班級情況分析:

1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級共有學生36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4人,學生對英語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能運用英語進行初步的交際。本班學生大多基礎知識掌握良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學風較正。但有少數學生由於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基礎不紮實,能力也較差,學習比較困難。

2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大多數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但也有些學生已失去了剛開始的興趣,出現兩極分化現象,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四、教學突破點和創新點: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包含了一些新的語言現象,如描述正在進行的動作,;比較兩個事物等。關於描述正在進行的動作和狀態,要分階段反覆進行,要堅持大容量,長時間的輸入。本學期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形成必需的應用語言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1、按照《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階段兩級總體課程目標和具體內容目標的要求,結合《新標準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師用書中所提供的教學建議,三年級起點第三冊第一模塊至第十模塊的教學任務。

2、對於三年級起點第三冊模塊的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對學生已學過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發展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通過設計一些任務型活動如:調查、小組活動、情景描述、説明等,對所學內容進行擴展性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訓練,而不是簡單的機械重複。同時,教師應在注重培養學生聽、説英語能力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讀和寫的能力。

3、新大綱的要求,使我擺正了教與學的關係,靈活了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加註重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

a.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的情緒高昂、優良好的心態,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因此,老師們時刻注意着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和藹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信任他們向上的願望,理解他們的錯誤,激勵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對學困生更要加倍關注。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敢於思考、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使他們保持活撥、向上的心理態勢的同時,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b.運用新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避免過於單一的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各有所得。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錄音、錄象、電腦等並結合其它的直觀教具,如:實物、圖片等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教學使他們更感興趣地接受新知識;利用語音教室、多功能教室、網絡教室讓學生接受語言的薰陶、學會提留信息並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能力。

c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針對英語學科學生作業和考試的問題,進行了多次地研討並大膽地進行了改革,使學生在更多時間裏做一些樂為或趣味性較強的作業。進步較大的作業在全校進行展示;英語期中能力測試的不斷改進深受學生的喜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唱一首英文歌、和同伴表演一段課本劇、和老師進行情景對話、和同伴編一段對話、英語書法、拼詞競賽等方法來進行測試,期末考試試卷上具有我校自己特色的常識題、數學題等促使學生在英語方面全面發展,增加了英語學習及運用的趣味性。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目的與要求

1、引導學生建立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做一個文明有教養的人;知道殘疾人的困難,感受殘疾人身殘志不殘的可貴品質,從而能尊重殘疾人,積極主動幫助他們;引導學生逐步養成主動關愛處境困難或者不幸人的行為;引導學生明白參加集體活動、熱心為集體服務是熱愛集體的表現,做到主動為集體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體中的每個成員發揮各自作用,集體才能得到不斷髮展和進步。

2、瞭解一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感知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學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瞭解家鄉的巨大變化;知道獨特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瞭解家鄉風俗來歷的基礎上,觀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現象,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的方便;選擇中知道幾種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點,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順利到達目的地;瞭解從古到今我國交通運輸設施和交通運輸方式的巨大變化,感受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激發學生對祖國及家鄉的熱愛;學會編制小報;認識通信的迅猛發展。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初步瞭解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難點:在瞭解家鄉風俗來歷的基礎上,觀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現象,樹立移風易俗的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4

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讓國小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開展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活動非常有必要。為使一二年級誦讀活動紮實有效地推進,切實提高其實效性,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教學目標:

1、誦讀《弟子規》經文。

2、培養學生立身處世謹言慎行、言而有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實施方法:

把《弟子規》的學習與“傳統文化”的學習結合在一起,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弟子規》的學習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規範學生日常行為的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 堅持讀背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每天早上或晚上,要求全班學生集體誦讀《弟子規》。 學校把《弟子規》引進課堂,要求班主任帶領誦讀,語文教師要把弟子規教育融入本學科的教學中去。朗誦是背誦和理解的基礎,通過誦讀,讓學生理解,讓《弟子規》的精華滲透到思想中去,變成一種自覺行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弄懂經文的意思,將進

行一系列的模擬情景教學,把課堂模擬成家、公園、餐桌、公共場所等地方,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扮演明白禮儀的要求,讓文明禮儀更好地在生活中踐行。

2、教師引領

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以故事形式進行講解經文的意思,老師的`語言要顯淺易懂,讓學生通過聽故事受到啟發教育,弄明道理。語文老師要理論聯繫實際,如:讀《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可以結合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閔子騫受到後母的欺負,仍堅持盡孝的故事等等。這樣,既有理論又佐以生動,有益的傳説、故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感性認識和趣味性。

3、感悟經典

經典世界相對現在生活來説是靜止的,是灰色的,但是隻要學生以自己的生命活力去充實,以自己的生活理解去解讀、力行,經典就會真正浸潤心靈。

聯繫社會、生活實際,要求二年級學生收集有關事例説明展開討論、辯論,從中感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反省自己的行為,達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4、抓住契機進行教育

踐行《弟子規》,對照《弟子規》生活力行表,反思自己的不足,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如:早晨起牀,自己疊被子。(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主動刷牙洗臉。(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

淨手);自己穿好衣服。(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進了學校,見長輩或老師主動問好,見同學也相互問好。(揖深圓 拜恭敬);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與同學不打鬧,不到危險的地方玩耍。(身有傷貽親憂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二年級同學要求製作《弟子規》錦句卡:摘錄自己喜歡的《弟子規》中的語句,製作《弟子規》錦句卡。時刻以警醒自己。

5、家校合力,共同學習《弟子規》

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離不開家庭氛圍、家長的配合。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讓家長起到示範、樹榜樣作用,督促孩子規範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年級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 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孚腦並用的過程。

二、班情分析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着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晶質,形成良 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四、教學重難點

1.注重基礎

國小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繫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 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五、教學措施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 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採用產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