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8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

一、學生現狀和教材特點

二年級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本冊教材特點:

1、體現兒童文化,創造真實、鮮活的活動情境,凸顯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價值導向。

2、綜合構建主題,凸顯新的學習方式,開放學習過程。

3、教材突現西部教育特色,強調校本開發。

4、力求加強《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兩套教材的有機聯繫。

5、創造新的教材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內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運用學到身體保健知識和安全知識;自覺養成護眼、護耳、護牙的習慣,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

2、愉快、積極地生活:

在生活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團結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體驗友愛和温暖,誠實不説謊;在過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級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和自豪的同時,對二年級學習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温暖,初步瞭解與自己生活密切的人們的勞動;並對勞動者充滿尊重和感激之情,向為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願意為他人,為社區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環保意識。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對人體、植物以及身邊的各種科學現象有積極地探索興趣,能用小試驗、調查、作比較的方法學習知識;並能與老師、同學一起對探索的結果進行初步的總結。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健康,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的樂趣,感受與同學生活的快樂。

2、瞭解社區和家鄉的變化,感受家鄉的美。

3、引導學生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學生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4、瞭解水資源的狀況,樹立學生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5、對身邊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學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能力:

1、體驗健康、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的樂趣,感受與同學一起的快樂;並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動成果,能用觀察、調查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2、關心、愛護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能為保護環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能對日常飲食進行思考和探索,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並能用調查的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等探究活動,能與同學合作、交流感受和想法。

4、瞭解水的災害,知道如何躲避水災及自救的方法。

5、能為解決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動手動腦,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

知識:

1、初步認識規則紀律的作用,有禮貌,守秩序。嘗試制訂計劃,學習合理地安排個人的課餘生活。

2、熟悉自己生活的環境,瞭解社區中為人民服務的人,能在大人的指導下利用常見的公用設施。

3、瞭解關於食品的簡單營養常識,懂得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飲食。

4、對水的特點有初步的認識,知道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5、瞭解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感受科學精神的啟蒙。

四、方法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

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 我是國小生啦:

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國小生活,為入國小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 學校的一天:

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國小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第三單元 我愛我家:

“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 銀色的冬天:

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措施: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利用遠程教育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多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

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講故事等。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3

本冊教材的扉頁上寫了“給小朋友的話”,一開始就與小朋友建立起一種“我――你”之間的對話關係。在對話中文本中的兒童或小動物不斷地向現實中的兒童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為了要理解、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理解教科書給出的準備性知識,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通過這種對話,學生的思想觀點和認識與教科書的思想觀點和認識不斷融合。正是在這種融合中,現實中的兒童進行着自主建構,生成新的認識。教材中留有許多空白利於對話中的兒童表達思想和感情以及創造活動。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繫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 )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生日快樂、快樂的國慶節、紅領巾的節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 )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展。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展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快樂的國慶節)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 )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成長樂園”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 )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一、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四個單元,根據國小二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兒童經過一年級的過度,逐漸開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間裏嘗試獨立生活的需要出發,設計主題單元。在單元的編排和組織上,教科書不強求體系的結構性和完備性,而是遵循兒童生活自身的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以時間推進過程中兒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邏輯”為線索,選擇知道的重心,設計主題單元。同時,本冊教科書還試圖以社會技能、探究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作為編寫的暗線。

第一單元“難忘的假期”共4課,以學生假期生活的回顧為線索組織主題,一方面從假期生活中歸納總結,讓學生認識每一天的意義,體悟“快樂的每一天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有效地穩定學生開學初的情緒;另一方面從經驗教訓中歸納總結,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提供豐富的引導與借鑑。同時,對學生專門的安全教育,與這一階段兒童獨立活動空間擴大、時間延長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單元“我是中國人”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我們的祖國,以中秋節、國慶節為中介,將學生融入祖國大家庭,融入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過度之中。以兒童的眼睛去看待節日,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瞭解祖國的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熱愛,並激發熱愛生活之情。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是繼一年級下冊“春天的歌”之後又一個反映季節變化的主題,引導學生感受、欣賞秋天的獨特魅力,初步領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培養學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單元“你·我·他”的教學肢體是羣體生活中人際關係和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指導,單元圍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這兩條軸線組織素材,指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我、寬容地對待他人,瞭解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集體生活的基本原則。

這四個單元從兒童生活的學校、家庭、社區等主要空間出發並向祖國、世界延伸,在教學主題上分別側重重新課標所確立的'生活的四個維度:健康安全(“難忘的假期”);愉快積極、負責人有愛心(“我是中國人”“你·我·他”);動腦筋有創意(“金色的秋天”),並同時進行其他射干貨主題教育。

二、學期教學目標

1 、態度與情感

體會快樂可以由自己創造,並願意創造快樂。學會從不同的事件中認識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義。能積極地預防、應對外出時可能出現的麻煩。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能夠感受到過節的快樂和激動,增進親人間的感情。能積極加入到節日的活動中去,體會節日的色彩與樂趣。以積極的態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國,增進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並喜愛秋天的獨特魅力,願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悦納自己,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能真誠地與人相處,尊重他人的獨特價值。

2 、行為和習慣

會初步評價自己的生活。能發現並能自己設想外出活動是的麻煩,能處理常見的困難,並對處理方法進行評價。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災害的良好習慣。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養成從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的學習習慣,自覺遵守升國旗時的基本禮儀。積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選擇生活和學習物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能細心觀察生活,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虛心向別人學習。

3 、過程和方法

在回顧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學習自我評點,學習發現生活的意義。在模擬外出、面對災害的過程中,學會應對麻煩的方法,學會一定的防災方法。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知識與技能

瞭解外出、面對災害時可能面對的麻煩。能發現並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災知識與能力。熟悉校園及居住環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種形式彙報自己的假期生活。瞭解我國傳統節日。從不同途徑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能描述秋天的特徵、瞭解種子與果實的關係和種子成長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識。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能設身處地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知道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學會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重點:

1 、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

2 、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 、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 、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

難點:

1 、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 、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中大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 、提高四個意識

( 1 )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 2 )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 3 )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 4 )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 、做到四個尊重

( 1 )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 2 )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 3 )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 4 )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 、實現四個轉變

( 1 )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過去我們考慮比較多的是教什麼《給學生什麼《重在講道理。教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會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要教的東西給學生講清楚。現在應從重在講變為重在引,教師要研究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 2 )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過去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討問題時,更多地是充當主考官的角色,即“我問你答” 。現在我們更強調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 3 )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要能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對於自己的過失和錯誤不加掩飾,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各種問題。

( 4 )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對一個事物、一種道德行為不是由教師來評對與錯,而是輔導學生通過比較、研討學着自己判斷。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

4 、體現四個互動

( 1 )師生信息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過程。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即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讓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當然,在這裏,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通過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通過自己的眼神、手勢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信息。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兒童在研討中的閃光點和生成的問題,並給予積極的引導。

( 2 )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教材是範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啟發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來進行研討,不能完全撇開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善於開發教材外的、來自家長、學生、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只有開發教育資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

( 3 )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低年級重在養成教育,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離開反覆的實踐,要注意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要通過實踐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 4 )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要發揮每個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成就感;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學習中發揮羣體的智慧。對於低年級學生,到底能在多大範圍進行合作,怎樣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師們很好研究。

五、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安排

1預備周

2 《暑假中的一天》 2課時

3 《暑假的外出》 2課時

4 《假期安全真重要》 2課時

5 《誇誇我的假期生活》 2課時

6國慶節放假

7 《中秋節》 2課時

8 《國慶節》 2課時

9繼《國慶節》 1課時機動1課時

10 《我愛您,祖國》 2課時

11 《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2課時

12 《炎黃子孫》 2課時

13 《我愛秋天》 2課時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國小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悦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4.學習收集有關資料。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我們國小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歡度國慶

第八週我愛秋天

第九周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中秋節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我的家

第十三週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過新年

第十八週送給新年的禮物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5

一、課程特點: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於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

二、課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

2 、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在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中建構課程的意義。

三、課程目標:

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1、情感與態度:

(1)教育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信、誠實、求上進。

2、行為與習慣:

(1)初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

(3)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瞭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社會常識。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4、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五、教學活動形式:

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形式。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二、教學目標

1、三條軸線

*兒童與自我

*兒童與社會

*兒童與自然

2、四個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礎)

*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設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紅星兒童團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四、各單元教學內容與措施

第一單元(第1—4課)認識你真好

本單元的學習重在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學習學校生活中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培育和發展主體意識。為學生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第二單元(第5—8課)快樂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豔陽高照。“遲到”“寫字不好”“上學路上怎麼走”“一日事務怎樣巧安排”這些問題都會困擾着兒童。本單元就抓住這些兒童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問題,展開討論、分析、通過合理歸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兒童在學習中,尋找到了戰勝挫折的良策,獲取了一份成長的.經驗,也就獲得了一份快樂。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像小樹苗

本單元沒有直白的,純道德的理性説教、而是寓“教”於樂,因勢利導,通過幽默、誇張、離奇的童話故事,學生親自參與的遊戲活動等,讓兒童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使他們認識到“馬虎、撒謊”對少年兒童來講是品德、習慣不良的前奏,面對曾有過的馬虎、撒謊等行為不掩飾、不迴避,努力遠離“長鼻子”,告別“小馬虎”,做一個不説謊話、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兒童,為他們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單元(第13—16課)冬爺爺來了

本單元以“變化”為主線貫穿其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變化,學生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時欣賞自己的進步,在自我積累經驗中提出新的發展目標,,迎接新的一年,邁向新的生活。

1、拉拉手 交朋友

活動目標要求:

1、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樂於和同學、老師交往的情感,初步體驗作為集體生活中的一員的快樂。

2、行為目標:

瞭解並遵守交往及遊戲中的規則、紀律,初步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行為習慣。

3、知識目標:

通過參與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人際交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活動過程 :

活動(一):認識老師和同學

1、老師自我介紹,與同學交朋友

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實驗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我是你們的 班主任老師,我們以後

要一起學習,你們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找我,我們還會成為好朋友呢!

老師邊説邊走下講台和同學拉手。

2、放多媒體動畫片,給學生引見4個小動物。

有幾個小夥伴,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是誰呢?

(放多媒體動畫片)

(4個同學帶着頭飾上場)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分別向大家作自我介紹。

3、同桌同學相互認識

小朋友,你們已經認識了老師和4個小動物,你們同學之間還不熟悉,想相互認識一下

成為新朋友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互相認識。

4、學做名片並展示交流。

5、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認識的新朋友。

6、學兒歌:拍拍手、拉拉鈎,我們成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鈎,我們都是好朋友。

課間活動:學生邊唱邊跳《拍手唱歌笑呵呵》。

活動(二):做遊戲,愉快地結識新朋友。

遊戲1:找朋友

剛才,大家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也成了好朋友。好朋友朋友在一起喜歡做什麼遊戲呢?

今天我們做一個找朋友的遊戲。

遊戲2:網小魚

先學兒歌:遊啊遊,遊啊遊,游到網邊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開開心心作介紹。

活動(三)紅黃藍綠大行動,相同興趣的同學在一起加深認識。

小朋友,你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相同興趣的人在一起會有更多的話,玩得更開心,相互瞭解也更深。

小組活動。

每個小隊選一個代表,給大家介紹小組的活動情況。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7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好聽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課時安排:

第一週1我背上了新書包第二週2校園鈴聲

第三週3新朋友,新夥伴第四周4平安回家

第五週5我們的國慶節第六週6祖國媽媽在我心中

第七八週7和鍾姐姐交朋友第九十週8我很整潔

第十一、十二週9我會好好吃第十三週10我自己會整理

第十四、十五週11看我多精神第十六週12新年好

第十七週13歡天喜地過新年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8

一、教學成績

1、學生在介紹家庭成員,回憶甜蜜往事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與幸福,激發學生愛生敬長、熱愛家庭生活的積極情感和態度。

2、學生通過開展生活小故事的講述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初步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逐步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

3、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不依賴父母,並掌握正確的保健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5、引導了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去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

6、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使學生了解夏天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地和有組織、有針對性地觀察,在觀察活動中增強實驗能力和應用能力。

7、通過暑假生活中安全、健康、歡樂、有意義活動內容的安排和選擇,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增強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調控的.能力,知道自我保護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適應社會的常識的技能。

二、存在問題

1、學生合作交流不夠,缺少合作意識。

2、學生鍛鍊機會少。實踐能力差。

3、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夠,需要再努力。

4、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3、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注意因材施教。

4、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上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對學校、老師、同學以及學習都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學校這些陌生的事物對於他們都有一種新鮮感,能引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三、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四、教學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五、教學重難點

進行生活常識和日常常行為準則的教育,也要進行一點淺顯的政治常識教育。着重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習慣,開始培養自己管理自己生活能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我背上了新書包第二週校園鈴聲

第三週新朋友,新夥伴第四周平安回家第五週我們的國慶第六週祖國媽媽在我心中第七週和鍾姐姐交朋友第八週和鍾姐姐交朋友第九周我很整潔第十週我很整潔第十一週我會好好吃第十二週我自己會整理第十三週我自己會整理第十四周看我多精神第十五週新年好

第十六週歡歡喜喜過春節第十七週期末複習第十八週考試

七、實踐活動安排

我們的國慶

八、教學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九、教研課安排

看我自己多精神

十、業務提升措施

1、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2、深入理解課程改革目標,準確地把握改革思想。

3、空餘時間與同事分享探討彼此的教學問題與經驗。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

一、教學目標:

態度和情感:

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景仰,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國小生感到快樂。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培養學生對父母的自豪感,引導學生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和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

行為和習慣:瞭解學校的環境、設施及其作用,能主動認識教師和課程特點,瞭解學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養學校生活安全意識,有正確的做、立、行、走姿勢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能夠主動和同學交往,説簡單的禮貌用語。

過程和方法:通過自身觀察比較,能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參與行為練習,從而完全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知識和技能:知道校園環境中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知道教師節,能參加升旗儀式,瞭解基本課程和課外活動,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能聯繫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能辨別不美的行為習慣。認識自己的班級和全般同學及老師。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新生剛剛邁進國小大門,他們以一種既新奇又充滿希望的目光注視着學校的一切。在他們看來,入了學就感到自己已經不是小孩了,也開始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學習任務了。但事實上這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遞進,他們的思想、行為習慣、適應能力等並沒有一夜之間走向成熟。他們一方面聰明上進,單純活潑;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脆弱、自理能力、約束能力較差。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及教材重難點。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討論、資料收集、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1)我背上了新書包;

第二週(2)我們的校園

第三週(3)新朋友新夥伴

第四周(4)校園鈴聲

第五週(5)平安回家。

第六週(6)我們的國慶節

第七週(7)祖國媽媽在我心中

第八週(8)和鍾姐姐交朋友;

第九周(9)我很整潔;

第十週(10)我會好好地吃;

第十一週(11)我會整理;

第十二週(12)看我多精神。

第十三週:(13)新年好

第十四周(14)歡歡喜喜過春節;

第十五週(15)我家大團圓。

第十六週機動

第十七週複習迎考

第十八週複習迎考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國小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國小生活,為入國小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國小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瞭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感受學校環境的美好、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並樂於與新同學、新老師交往。

2、瞭解並遵守交往和活動中的規則和紀律,初步形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3、瞭解學校的基本設施和環境,逐步熟悉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單元:

1、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2、初步養成按時作息,做事用心的習慣。初步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初步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知道上學不遲到,應該提前做好上學的準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事情,遇到危險會自救。認識常見的交通標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知道作為學生在學校裏應遵守的紀律。

第三單元:

1、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庭。能體驗到長輩的關愛,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關心家庭中的每個成員,能主動為他們着想。能用自己的方式説出對長輩的愛,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愛。

3、瞭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員,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能從自己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到家人的愛。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初步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長輩,關心家人。

第四單元:

1、通過了解祖國各地和家鄉冬天的迷人景色,養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感受自然的美。在創造性的觀察體驗活動中,產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喜愛並積極參加過新年這樣的慶祝活動,體會節日的熱烈氣氛和美好快樂的心情。

2、初步養成健康生活必需的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新生長輩、禮貌待人等良好習慣。

3、在主動參與和親自動手活動中,增強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製作的能力。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和安全防護的能力。瞭解有關冬天的科學知識,嘗試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 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 童兒童。

 二、課程目標:

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理論。進一步鑽研課程標準,把握精神實質,明確 具體要求和方法, 與課程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正確的把握本課程的性質、 特點和目標要求。 注意突出引導兒童形成良好品德和學會做人的核心價值 導向。

三、課標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 5 個單元,一級主題 5 課(我上學啦、祖國媽媽、秋天 來了、我的家真好、和東爺爺叫朋友)。二級主題 14 課(做好朋友吧、 我們的校園、快快樂樂上學去、1.2.3.大家做、您好,祖國、歡度國慶、 做個好孩子、一起找秋天、秋天的問號、秋天的樂趣、秋天的交流會、瞧, 我們這一家、小手牽大手、今天我當家、冬爺爺來了、和冬爺爺一起玩、 迎新年、快樂的寒假)等。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展開學習內容, 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 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 為學習主題。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 活。 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 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 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 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一年級的重點是:喜歡、適應學校和集體生活,積極愉快,自信,合作友 愛,形成基本得勝後習慣。

五、具體措施:

循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精選學習內容,注重在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 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重視真實生活情景的創設,重視兒童生活不同與成 人生活的需要,尊重兒童生活的自主權、選擇權和真實的體驗。以學會做 人為核心,培養兒童積極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發展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想象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進度

周次 1—3

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我上學了 主題:《做朋友吧》 《快快樂樂去上學》 《1、2、3,大家做》

課時安排 共 6 課時

4—7

第二單元:祖國媽媽 主題:《您好,祖國》 《歡度國慶》 《做個好孩子》 第三單元:秋天來了 主題:《一起找秋天》 《秋天的問號》 《秋天的樂趣》 《秋天的交流會》

共 7 課時

共 8 課時

8—11

第三單元:秋天來了 主題:《一起找秋天》 《秋天的問號》 《秋天的樂趣》 《秋天的交流會》

共8 課時

12—14

第四單元:我的家真好

共 6 課時

主題:《瞧,我們這一家》 《小手牽大手》 《今天我當家》 15—17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3

一、學習情況分析

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説,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儘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侷限,使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悦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你好,新學校: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國小生活,為入國小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我的新生活:本着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配合國小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國小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國小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着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我們一起迎新年: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瞭解冬天裏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儘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瞭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準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態度和情感:感受新學校環境的美好,對老師充滿信任、敬仰,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國小生感到快樂。喜歡和老師、同學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在嘗試自己解決麻煩的過程中,體驗克服困難的喜悦。培養學生對父母的自豪感,引導學生對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春天的氣候特徵,感受春天的美好。

行為和習慣:鼓勵學生在班級中積極與人交往,通過同學與同學這一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輔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與同學,自己與班級的親密、互動的關係,積極主動地創造班級的良好氛圍。能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尊敬與愛,並注意文明用語。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並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過程和方法: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練習,能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參與行為練習,從而完全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瞭解父母,關注家庭,並能以自己的行為為家庭帶來歡樂。

知識和技能:能與同學分享家庭故事,並初步瞭解如何處理班級中不順心的事,瞭解春天的'氣候特徵和各種保健方法,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1、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的完成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

2、熟悉班集體,知道自己是班集體裏的一員。

3、學會基本的生活常識和勞動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瞭解學校及其周圍的日然和社會環境,有探索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範例。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多媒體資源,並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3、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遊戲、參觀訪問、欣賞、講故事等。

六、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時數備註

一、9.1-9.6 始業教育 1

二、9.7-9.13 美麗的校園 2

三、9.14-9.20 美麗的校園 2

四、9.21-9.27 老師,您好 2

五、9.28-9.30 老師,您好 1

六、10.8-10.11 學校裏的一天 1

七、10.12-10.18 學校裏的一天 2

八、10.19-10.25 我是國小生 2

九、10.26-11.1 我喜歡我們班 2

十、11.2-11.8 我喜歡我們班 2

十一、11.9-11.15 我們一起做 2

十二、11.16-11.22 學習真快樂 2

十三、11.23-11.29 學習真快樂 2

十四、11.30-12.6 麻煩事,我不怕 2

十五、12.7-12.13 我的爸爸和媽媽 2

十六、12.14-12.20 親親熱熱一家人 2

十七、12.21-12.27 讓我自己來吧 2

十八、12.28-1.3 快樂的冬天 1

十九、1.4-1.10 歡天喜地過新年 2

二十、1.11-1.17 歡天喜地過新年 2

二十一、1.18-1.24 明年會更好 2

二十二、1.25-1.31 複習 2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4

一、教材分析:

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教材是今年第一次使用,本冊教材編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邏輯。與兒童生活密切聯繫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鳴,深入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學習探討的渴望和積極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實效,讓孩子終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據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生成活動主題。在生活事件的選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為主,兼顧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等都是基於兒童日常聲的普通事件加工編排的。而課文我的生日、共和國的生日、少先隊的生日等則是根據非日常生活事件編排的,然而這些節日在時間上和生活中的紀念日接近,意在將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注意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展。在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排上由一年級的兒童與自我、兒童與家庭擴展到二年級的兒童與集體、兒童與國家(共和國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兒童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綜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強。

(3)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冊教材的第三單元“動手動腦更聰明”我來試試看、我不膽小、我不任性、我的好習慣就是為了注重和突出基礎性文明行為習慣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為培養兒童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會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礎。

(4)教材營造的文化是兒童文化,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活動性。

二、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生日的祝福”,4個主題活動以“生日”為線索,引導兒童通過分享我們班級的生日、我的生日、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的喜悦、回憶新中國誕生的'艱辛、慶祝少先隊的誕生日,激發兒童珍愛生命、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第二單元“美麗的秋天”,4個主題活動帶着兒童一起走進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穫之樂。孩子們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嘗一嘗中,與秋天“零距離”地去認識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學的奧祕,讓兒童在活動和遊戲中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愛生活之情,是美麗的秋天留在兒童的手指間和心窩裏。

第三單元“動手動腦更聰明”,3個主題活動帶着學生走進聰明屋,打開思維的天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指導學生親歷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去嘗試創造、美化生活。本單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和創新精神,幫助兒童享受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帶來的歡樂。

第四單元“你好,人類的朋友”,4個主題活動帶頭學生走進動、植物王國中,使學生知道所有的動物、植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地球媽媽的孩子。這些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與人類生活在一起,是人類親密的朋友。

三、教學重點

第一單元:生日的祝福

1、能看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進步變化,願意朝着新的目標不斷進步。

2、喜歡集體生活,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感謝家人、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幫助。

3、知道國慶節的意義,為自己是共和國的一員而感到自豪和光榮。

4、瞭解紅領巾的意義,敬佩革命英雄和少年英雄。並能用紅領巾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第二單元:美麗的秋天

1、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瞭解季節變化的特點,人和自然的關係,知道愛惜勞動成果。

2、瞭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以及與月亮有關的知道,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3、瞭解秋季運動會的常識,培養基本的班級榮譽感和文明行為。

4、知道秋天的一些保健常識。

第三單元:動手動腦更聰明

1、掌握一些遊戲玩法的小竅門。

2、會發現生活中的小問題,並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3、有應付挑戰的勇氣,能濃度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4、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願意想辦法解決,不氣餒。

第四單元:你好,人類的朋友

1、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培養與動植物和諧共處的環境意識。

2、對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有探究的興趣。

3、關心周圍的環境,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教學難點

第一單元:生日的祝福

1、集體生活中,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

2、能體會到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家人和老師等都給予了關愛,初步學會感恩。

3、熱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4、增強做一名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願意在紅領巾的激勵下不斷進步。

第二單元:美麗的秋天

1、觀察秋天的季節特徵,激發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2、瞭解一些秋天的節日習俗,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3、體驗運動會的喜悦,願意與別人分享快樂。

4、掌握一些基本的秋天保健常識。

第三單元:動手動腦更聰明

1、動腦筋、有創意地掌握玩中的小竅門,學習探究的方法。

2、能夠面對生活中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應用多種辦法收集問題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解析。

4、有應付挑戰的勇氣,能濃度具有挑戰性的活動。

第四單元:你好,人類的朋友

1、培養學生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2、從愛護動物出發,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3、懂得關心動植物是關心人類自己。

五、學情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他具有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開放性(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活動性、(課程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等基本特性。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二年級的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膚淺,要求教師利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

六、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

教科書是一種“活性因子”,它應激活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品德課進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進和加強品德教育,要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標也以“培養品德良好的兒童”和“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目標。《品德與生活》課的品德教育不是有關道德的知識或道德方面的觀念,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訓練;加強情感教學,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動作用,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良好行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複,使學生在不斷深化、重複的教學過程中認知得到強化,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養成。

7、提倡生活化的評價。

《品德與生活》課標明確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評價”。評價應是人與人互動交流的過程,可以成為教師、學生甚至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評價本身也應具有教育意義,發揮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評價的一部分,利用評價對學生的成就進行鼓勵,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七、教學進度表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認真鑽研品德教材,瞭解教材的編排體系,圍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目標,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工作重點:

圍繞“輕負優質”這一主題,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具體措施:

1、每位教師課前研讀自己所教的本冊教材,制定品德教學計劃,做到心中有數,並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

2、進行資源共享。教師把每次備課的教案及課件傳到學校的校園網,讓教師有所選擇的使用。在有平行班的年級段,教師進行單元劃分備課,即每一教師備一單元的課,所剩一單元進行集體探討,這樣分開與集中備課,既是對教師的適當減負,也通過“一課多磨”研討方式來提高了老師們的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習慣。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

3、根據教研室的有關要求,要求每一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任課教師,自己學習教學雜誌上的'有關理論和優秀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明確課改精神,提高理論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

4、教學實踐與科研相結合,提高教研活動質量。繼續組織教師對“輕負優質”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活動。把教學科研與課堂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健康的人生觀。

5、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爭做文明又奮進的“文明小海娃”,以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