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集合八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3.68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集合八篇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1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從物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來看,物理實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實驗對於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全面落實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教學內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為更好地實施實驗教學,現做計劃如下:

一、實驗目的

1.使學生有“親身經歷和體驗“,同時能夠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通過物理實驗能引導學生的物理教學認識;為學生提供物理事實性知識;也能為學生檢驗、鞏固物理知識和理論,驗證物理假説提供事實性知識。

3.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4.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認識和分析物理事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自然、與人合作的情感,在實驗過程中經歷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同時通過實驗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部分演示實驗、分組實驗。

分組實驗有:用打點計時器測物體的速度,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和創新精神用於教學中。

2.儘量將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放手給學生。

3.讓學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實用型實驗。

四、實驗措施:

1.嚴格要求,按程序進行操作。

2.認真組織,精心輔導。

3.積極組織並指導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實驗活動。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教科局和學校的指導思想為中心,以學情分析為基礎,以教材分析為重點, 參照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總共四章書23節內容,課本圖文並茂較形象,主修運動學,並滲透豐富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和數學運算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有待逐步培養與提高。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是物理課程重要的目標之一。教學中要做到有準確的目標、合理的課堂結構、得當的教學方法、及時的反饋,以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對不同學生宜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2、學習物理課程要形成的五種能力中,核心是科學思維能力。練習課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置疑誘導上下功夫,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上做文章,突出物理問題的狀態和過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充分發揮物理課程的教育功能,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在課堂教學、實驗探究、學科活動中注意保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養成實事求是、大膽想象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以及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具體措施與方法

1、重視物理研究方法、科學觀點的滲透。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多層次、多方位、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模型、整體與隔離、臨界、分解與合成、假設、圖象等方法以及等效、守恆、統計等觀點的滲透,讓學生體驗與品味,但不能把方法作為知識來傳授,以免降低其層次。

2、提倡課堂進入實驗室,適當進行設計性實驗和課外小製作,努力增加學生視、聽、動手操作和製作的機會。加強各種媒體在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學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善於運用物理模型來思維和分析。

3、注意與現代科技、生產實踐、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選用與現代科技、生產實踐、生活實際有緊密聯繫的習題與專題課等形式,使學生了解現代技術與物理學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的真正意義。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3

知識目標

1、能夠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一個已知力的分力;

2、會用三角形法則求解;

能力目標

1、熟練掌握物體的受力分析;

2、能夠根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解;

情感目標

培養分析觀察能力,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的研究態度.

教學建議

重點難點分析

是力的合成的逆預算,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將一個已知力進行分解,所以平行四邊行定則依然是本節的重點,而三角形法則是在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基礎上得到的,熟練應用矢量的運算方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關於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

是力的合成的逆預算,是求一個已知力的兩個分力.在對已知力進行分解時對兩個分力的方向的確定,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的.在前一節力的合成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於運算規律的掌握會比較迅速,而難在是對於如何根據力的效果去分解力,課本上列舉兩種情況進行分析,一個是水平面上物體受到斜向拉,一個是斜面上物體所收到的重,具有典型範例作用,教師在講解時注意從以下方面詳細分析:

1、對合力特徵的描述,如例題1中的幾個關鍵性描述語句:水平面、斜向上方、拉力 ,與水平方向成 角,關於重力以及地面對物體的彈力、摩擦力可以暫時不必討論,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合力產生的分力效果,可以讓學生從日常現象入手(如下圖所示).由於物體的重力,產生了兩個力的效果,一是橡皮筋被拉伸,一是木杆壓靠在牆面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鉛筆、橡皮筋,用手代替牆面體會一下鉛筆重力的兩個分效果.

3、分力大小計算書寫規範.在計算時可以提前向學生講述一些正弦和餘弦的知識.

二、關於力的正交分解的'教法建議:

力的正交分解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求解合力的方法,它實際上是利用了的原理把力都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然後就變成了在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的問題了.使計算變得簡單.由於學生在國中階段未接觸到有關映射的概念,所以教師在講解該部分內容時,首先從直角分解入手,尤其在分析斜面上靜止物體的受力平衡問題時,粗略介紹正交分解的概念就可以了.

教學設計方案

一、引入:

1、問題1:什麼是分力?什麼是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麼定則?

2、問題2:力產生的效果是什麼?

教師總結:如果幾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原來的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就叫做原來那個力的分力.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反之,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

引出課程內容.

二、授課過程

1、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也遵循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教師講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過程,所以平行四邊形法則同樣適用於.如果沒有其它限制,對於同一條對角線,可以作出無數個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如圖).這就是説一個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無數對不同的共點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樣,一對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個確定的結果.一個力究竟該怎樣分解呢?(停頓)儘管沒有確定的結果,但在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時,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下面我們便來分析兩個實例.

2、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

例題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一個斜向上的拉力 的作用,該力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這個力產生兩個效果:水平向前拉物體,同時豎直向上提物體,,因此力 可以分解為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和沿着豎直方向的分力 ,力 和力 的大小為:

例題2: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常把它所受的重力分解為平行於斜面的分量 和垂直於斜面的分量 (如圖), 使物體下滑(故有時稱為“下滑力”), 使物體壓緊斜面.

3、練習(學生實驗):

(1)學生實驗1:觀察圖示,分析F力的作用效果,學生可以利用手邊的工具(橡皮筋、鉛筆、細繩、橡皮、三角板)按圖組裝儀器、分組討論力產生的效果,並作出 力(細繩對鉛筆的拉力)的分解示意圖.

實驗過程:將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將鉛筆與橡皮筋連接,鉛筆尖端卡在手心處,體會一下鉛筆的重力產生的效果,在鉛筆上掛接上橡皮,思考拉力 產生的效果?

教師總結並分析:圖中重物拉鉛筆的力 常被分解成 和 , 壓縮鉛筆, 拉伸橡皮筋.

(2)學生實驗2,觀察圖示,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用橡皮筋和鉛筆重複實驗,對比結論是否正確.

教師總結並分析:圖中重物拉鉛筆的力 分解成 和 , 壓縮鉛筆, 拉伸橡皮筋.

儘管沒有確定的結果,但在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時,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來分解.

4、課堂小結:

探究活動

題目 關於“杆的受力分解”與“繩的受力分解”研究

由於日常生活中,我們勞動、學習的工具一般以杆和繩子為主,其他的工具也可以依照其進行分析,研究“杆的受力分解”與“繩的受力分解”具有實踐意義。有關內容可以參見備課資料中的“擴展資料”。讓同學觀察周圍的力學工具,對比杆與繩子,分析説明各個物體的受力特點,與其有關的題目可以參見如下:

1、晾曬衣服的繩子,為什麼晾衣繩不易過緊?

2、為什麼軟紙經過摺疊後,抗壓性能提高?對比拱橋的設計,有什麼感想?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力、智力及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狀況的分析)

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很薄弱,但遺忘較多,基礎不牢;能力水平較低,綜合能力,解題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都不高。智力水平一般,屬正常範圍,有個別較差。學習興趣有個別較高,但普遍較低;學生的學習態度還好,想學好卻又不用功。

二、本學年奮鬥目標:

通過新課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對於物理概念,應使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瞭解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對於物理規律,在講解時要注意通過實例、實驗和分析推理過程引出,應使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達形式和適用範圍。

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順利通過廣東省的`水平測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級物理科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精講精練

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説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優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

1、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為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

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

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才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

③瞭解概念的種類(矢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着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物理表達式應該相同。

⑥注意從定義式導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

2.精練:本學期的習題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獲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尤其體現在習題的練習和講解中。作業和課堂練習題都打算在歸類的基礎上分層,做到有縱有橫。回家作業保證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認真仔細的完成,決不盲目圖多。

二、及時的反饋

本學期要在課上和課後都有一個較完整的反饋機制。比如上課即時進行反饋性的練習。作業有問題的學生要與之交流,從中瞭解問題所在,以便及時改進。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經常溝通。

三、對於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

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着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四、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但是餘要吸取過去一年的教訓,與學生搞好關係決不是與一部分學生親密無間,而是要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 學生主動式互動教學。

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過程,而是學生主動獲得學習經歷的過程,教師以一個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教師以話題的形式引入教學內容,與學生一起討論,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總結出結論。甚至可以像説相聲一樣,與一名或多名學生在講台前探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但是問題是如何指導學生的考慮從正確地思路出發,不然時間有限,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

2.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信息技術是工具,是平台。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料,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信息獲得途徑。多媒體又是課堂教學的先進手段,通過視聽,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即時的反映出來,一些重要的板書、表格和圖片、例題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裏面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又可以把實驗演示的活靈活現,物理模型也可以通過課件分析的透徹有餘。但是多媒體設備我認為不是用來投影簡單的上課講稿的。所以我上課用多媒體設備主要是用來展示多媒體課件和媒體資料。

新的開始,新的面貌,期待新的成績。

總結:以上就是有關高一年級物理教學計劃的全部內容,希望小編能幫助到老師和同學們系統的學習物理,使物理的的學習更加輕鬆!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6

課次專題教學模塊

一、運動的描述質點運動的基本概念

1.質點;2.時刻和時間間隔;3.參考系;4.路程和位移;5.矢量和標量;6.速度;7.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8.速率;9.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0.位移-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像。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規律;2、平均速度規律;3、位移一時間規律;4、速度一位移關係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

1、關於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重要推論: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為恆定值、某段時間內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2、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等分運動時間、等分位移;3、自由落體運動

四、 三種力及相互作用

1、力和重力2、彈力3、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合成步驟;2、三角形定則;3、合力與分力的關係;4、合成法求力

六、動態平衡(極值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

1、動態平衡問題:極值三角形可以解決動態平衡中力的大小變化和極值問題。相似三角形找到一個空間三角形始終與力的三角形相似,利用空間邊長與對應力的比值相等的性質來求力的大小或變化。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特點、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步驟

3、合成法與分解法在平衡中的應用

七、正交分解法

掌握正交分解法及其應用步驟

八、期會考試點睛

對重點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查漏補缺、拓展提高,為學生期會考試提供幫助。

九、牛頓運動定律一

牛頓第一定律:1、內容;2、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物理意義;3、慣性

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與力的關係

十、牛頓運動定律二

1、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受力分析(一定要畫受力圖);正交分解;列方程:平衡的方向列平衡方程;不平衡的方向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

2、瞬時性

3、矢量性

十一、 牛頓運動定律三

1、瞬時性的實際運用;2、瞬時加速度的計算

十二、牛頓運動定律四

1、連接體問題;2、超重與失重

十三、 牛頓運動定律五

臨界狀態:1、相對滑動的臨界狀態2、分離的臨界狀態

十四、 動力學綜合(一) 專題訓練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五、動力學綜合(二) 專題訓練複雜過程的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六、綜合複習+期末測試 梳理鞏固所學內容,夯實基礎,查漏補缺,拓展提高,衝刺期末。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學目標分析

(一)課程總目標

1、在認知領域方面規定“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基礎知識及其應用,從物理學與科學技術、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這一角度認識物理學的作用”。對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確要求。

2、在操作領域方面提出“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初步學會科學地研究物理問題,尋找物理規律的方法”。對能力培養和科學方法教育規定具體要求。

(二)課程具體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習物理學的基礎知識,瞭解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瞭解物理學的基本觀點和思想。

②認識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實驗的一些基本技能,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能獨立完成一些物理實驗。

2、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

②通過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過程,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中的作用。

③能計劃並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尤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④參加一些科學實踐活動,嘗試經過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⑤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能領略自然界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樂於探究自

然界的奧祕,能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悦

②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於探究於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學問題。

二、教學內容

1、具體內容:第一章運動的描述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力與平衡第五章力與運動

三、學生現狀分析

由於是剛接手的新一屆高一,所以對每個學生的具體現狀還不是很清楚。從會考分數來看,有部分學生物理成績是低分,而有學科特長的優秀學生要儘可能去發掘他們的潛力,所以開學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學生。

四、具體實施:

1、精講精練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和作業的效率。作為教師首先就要講清楚,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聽懂,學生只有會自己解題才能説明已經聽懂了,所以要對題目編排、講解優化組合,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能力。精講: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講解務必要清。為此應該對重點的內容反覆強調,對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應用要多舉例,結合情景進行教學。這也是課改的要求。教學時應注意:

①明確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實依據。

②只有明確、掌握概念的定義,才可能明確掌握被定義的概念。

③瞭解概念的種類(矢量、標量、狀態量、過程量、特性量、屬性量,某種物理量的變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較法教學。若這種概念屬首次學習,就必須着重使學生明確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義、意義和跟有關概念的聯繫與區別。

⑤定義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不同,但數學表達式應該相同。

⑥注意從定義式導出被定義的物理量的單位。

其次,把握好進度,且勿圖快。尤其在難點的教學中,要把握好進度。不隨意增加難度。例題和習題的選擇要慎重,應符合學生的實際。

2、對於學習最困難學生的具體措施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該弄懂的基礎知識,會考必考內容弄懂。一發現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着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作業中錯題的訂正。這是我需要檢討的,我批改完學生的作業本以後,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講解,然後再讓他們自己訂正。對於習題的訂正情況的檢查並不是做的很好。本學年我要端正態度。

4、平時多做練習題這樣可以加深對教學要求的理解和解體思路的歸類整理,以及講解習題時候如何滲透概念教學都是很有幫助的。

5、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可以幫助我上好每一堂課;維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要用真誠去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高一物理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學設計選自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質點 參考系和座標系》,要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對實際物體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物理模型—質點模型。由於運動的相對性,描述質點運動時必須明確所選擇的參考系。為了準確的、定量的描述質點的運動,還要建立座標系。質點、參考系和座標系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教材中逐步展開這些內容,最後介紹全球衞星定位系統。本節介紹質點、參考系和座標系,不僅是這一章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以後力學各章學習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實踐中有廣泛的、重要的應用。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

(3)會用座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和位置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律中的作用,讓學生將生活實際與物理概念相聯繫,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自主討論,在討論與交流中,自主昇華為物理概念。

(2)通過參考系的學習,知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熟悉的常見現象和已有經驗出發,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提示參考系在確定物體運動時客觀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學生形成勤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熱愛自然,關心科技,正確方法,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理解質點的概念;

2.從參考系中明確地抽象出了座標系的概念。

(2)難點

1.理解質點的概念

四、教學突破

課前師生收集豐富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聯繫學生日常生活中身邊熟悉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得出有關物理概念,從而使學生樂於探究和思考。

五、教學流程設計

(一)引入課題

教師活動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反映物體運動的視頻,雄鷹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綠茵場上飛滾,連靜靜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萬裏”……)。請同學們思考回答:這些場景中哪些物體是在運動的?在物理學中,什麼叫做機械運動?舉例説明。

2.對學生的舉例分析給予評價,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總結機械運動的概念。

3.指導學生分析視頻資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宇宙間永恆的主題,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詩人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描繪氣勢磅礴的瀑布,畫家也可以用美麗的畫筆描繪出動感十足的情景,那麼,我們怎樣描繪物體的機械運動呢?即怎樣地描述物體上各點的位置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呢?

(二)物體和質點

教師活動

1.研究物體的運動,首先要確定物體的位置。物體都具有大小和形狀,在運動中物體的各點的位置變化一般説來是不同的,所以要詳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變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多媒體展示三幅圖),在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圖片中,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注意地球同時又在自轉,所以地球的各部分離太陽的遠近在不斷變化。

2.分析:地球是一個龐然大物,直徑約為12800km,與太陽相距1.5×108km,也就是説地球直徑約是它與太陽距離的萬分之一。當我們討論地球的公轉時怎麼看待地球?有什麼巧妙的方法?

3.指導學生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想到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採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即不考慮物體各部分的差異,把物體簡化成為沒有大小、形狀的點,或者説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物體。

4.可見,引入質點是為了使物體的位置有一個確切的概念,使物體的複雜運動轉化成點的運動。

5.總結得出①質點的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叫做質點。即沒有形狀、大小、體積而具有質量的一個點,質點具有物體的全部質量。②質點是人們為了使實際問題簡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儘可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物理學上經常用到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抽象。

6.進一步説明:物理學對實際問題的簡化,必須從實際出發,撇開不考慮的(只能是與當前考察無關的因素),和對當前考察影響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研究地球公轉時,由於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個部分的差異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説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視為一個點。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狀把地球看作一個點時,能夠忽略地球質量嗎?

聽講,記錄,認真體會,理解引入質點的意義。

3.討論①是不是隻有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點?

②地球的自轉和轉動的車輪能否被看作質點?

③物理中的“質點”和幾何中的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關於質點簡化的條件

一個物體能否抽象成質點,並不是取決於物體的.形狀和體積大小,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①平動的物體一般可以看作質點

做平動的物體,由於物體上各點的運動情況相同,可以用一個點代表整個物體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物體的大小、形狀就無關緊要了,可以把整個物體當質點。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車身上各部分的運動情況相同,當我們把汽車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它的運動的時候,就可以把汽車當作質點。當然,假如我們需要研究汽車輪胎的運動,由於輪胎上各部分運動情況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質點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體在不同情況下有時可看質點,有時不可以看作質點,一列火車從北京開到上海,研究火車的運行的時間,可將火車看成質點,而火車過橋時,計算火車過橋的時間,不可以將火車看成質點。

②有轉動但轉動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轉時,可把地球看作質點;研究地球自轉時,不能把地球看作質點。

③物體的形狀、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轉對球的運動的較大的影響,運動員在發球、擊球時都要考慮,就不能把乒乓球簡單看作質點。

(三)參考系

1.坐在教室裏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都是靜止的,卻不知道他們都在繞着太陽在高速運動着,這裏面藴含了什麼問題呢?

2.讓學生觀察圖1.1-3和1.1-4,閲讀圖右文字,回答以下問題。

①得出什麼結論?②就圖1.1-4能否提出一些問題?(例如為什麼跳傘者總是在飛機的正下方)

小結

①參考系是參照物的科學名稱,是假定不動的物體。一個物體一旦被選為參考系,就認為它是靜止的。在選定參考系後要假定自己站在參照物中去觀察物體的運動,即“參考系上長着觀察者的眼睛”。

②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同一參照系,比較才有意義。

③在運動學中,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但在實際選擇參考系時應以運動的描述儘可能簡單為原則。在沒有特別説明時,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通常選地面或相對於地面而靜止不動的其他物體作為參考系。

(四)座標系

1.提出問題:怎樣定量(準確)人描述車或劉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須能反映物體(或人)的運動特點(直線)、運動方向、各點之間的距離等因素。

3.總結:①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座標系。座標系是在參考系的基礎上抽象出來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參考系。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的座標系,如果物體在一維空間運動,即沿一條直線運動,只需建立直線座標系,就能準確表達物體的位置;如果物體在二維空間運動,即在同一平面運動,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當物體在三維空間運動時,則需要建立三維座標系。

①一維座標:描述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即物體做一維運動時,可以以這條直線為x軸,在直線上規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建立直線座標系。如圖1-1-1所示,若某一物體運動到A點,此時它的位置座標XA=3m,若它運動到B點,則此時它的座標XB=-2m(“-”表示沿X軸負方向)。

(五)鞏固練習,交流和小結

教師活動

出示課堂練習;

引導組織學生回顧本節知識;

組織各小組成員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教師對該堂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對學生的總結給予肯定和評價。

學生活動

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練習;

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回顧本節知識;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做好書面總結;

聽老師總結,補充修改自己的書面總結。

現在是不是感覺物理網為大家準備的高一上冊物理質點參考系和座標系教學計劃很關鍵呢?歡迎大家閲讀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