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25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二、目標和任務:

1、目標: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2、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內容:

A、在健康教育課及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B、必須從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1、學習要有計劃

2、學會學習

3、考試有顆平靜的心。

4、創造就在我身邊

5、學會説不

6、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7、怎樣避免衝突

8、拂去心中的煩惱

9、我們一起做

10、讓嫉妒遠離我

11、學會尊重他人

12、學會交往

13、巧用零花錢

14、我的責任感

四、途徑和方法:

1、心理輔導課程。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請班主任老師在健康教育午談時間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個別心理輔導。

4、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心理健康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課時安排:

每週三課時。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成長教育》就是為了使同學們都能健康地成長而精心編寫的。通過《成長教育》,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35 人,由於他們是農村孩子,模仿力強,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們的性格、世界觀正處於可塑性階段。因而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歷程的教育是至關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冊地方課程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的書,內容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是面對災難,幫助學生掌握應對災難的自護、自救技能,瞭解防疫的知識,學會災難帶給我們的喪失;第二單元是行為規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第三單元是心理健康,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第四單元是安全自救,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第五單元是珍愛生命,幫助學生掌握保護自身健康的技能,瞭解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愛生命。每課中又設計了四個基本欄目:七彩虹、辨辨説説、指南針和成長腳步。使學生在通過感受和體驗,實現心理和行為的轉變和改善。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3、幫助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

4、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愛生命。

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應是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

2、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繫,在探索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是的特徵,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3、主要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運用掛圖、實物、多媒體等組織教學,運用觀察、信息搜索、討論、調查、社區活動等形式,充實教學過程。

4、讓學生與社區、家庭建立聯繫,採用“問問別人”的方式,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目標: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2、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在健康教育課及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必須從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四、教學方法

1、心理輔導課程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請班主任老師在健康教育午談時間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個別心理輔導

4、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心理健康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課時安排:

每兩週一課時。間周進行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4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當代心理學的一項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髮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每個心理髮展階段中的個體都面臨着共同的或類似的心理髮展任務。尤其是處在“疾風暴雨”期中的中學生,他們將面臨人格的完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青春期煩惱的排除,學習過程的優化,職業意向的初步確立,人際間良好的溝通,社會環境的適應,心理壓力的應付等心理任務。

心理髮展任務數量多,普遍化的特點決定了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分階段、有層次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必選課程體系,分別開設以學習心理、自我意識、交往藝術、情緒調節、良好的性格培養、正確觀念、心理壓力的應付、青春期性心理、等為內容的選修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及時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訓練。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

學習活動是學生所有活動中的主導活動,也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來源之一。成績與期望值之間的差距引起的無能感,長期學業失敗造成的自尊心低落,過分強調競爭的學習環境給學生造成的緊張與焦慮。事實證明,單靠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解決學科教學這個環節,也就沒有從根本上解除學生的心理困擾,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心理潛能了。要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結合,有機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一)開展學習輔導,促進學生對學習興趣。

大部分學生學習某門課程成績低下,情緒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們缺少掌握該門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們在學習動機、學習方法或學習習慣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國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教師掌握了學生學習心理髮展的規律,就可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潛能,端正學習的動機,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無助狀態,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使學生樂學會學

實踐證明,忽視學生的需要、興趣,忽視良好課堂心理氛圍的營造,僅僅靠教師單向的傳授,僅靠學習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強調競爭不講合作的學習格局,只會增加學習能力較差同學的挫敗感。那麼比較、防範和挫折等不良情緒與攻擊、自我封閉等相應的'不良行為就不會有較大幅度的改善,要達到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提高學習效率,仍有較大的困難。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努力創造一種合諧、民主、平等、輕鬆的心理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讓興趣引導學習。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健康愉快的情緒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發展,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三)利用教材與課堂,塑造學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編寫和制定都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師要充分地有意識地運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機地運用它去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根據優秀文學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敠、理、化學科中可通過背景知識,介紹科學家們的成長經歷,從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確觀念的樹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養等。可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機制,對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有百利而無一害。

三、提高教師心理諮詢的意識與知識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行為,影響到學生身心的發展與成長,最終影響到教育的成敗。教師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對子女更有深刻的影響。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個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建築在教師的人格的基礎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的心理健康對於學生的影響,要比其他因素的影響都來得大。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師與1000位學生的相互關係後得出結論:一個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很容易擾動其學生的情緒,而一個情緒穩定的教師,也會使其學生的情緒趨向於穩定。因此普及心理諮詢知識,有利於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調控自身情緒,積極對待工作,最終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具有心理健康知識。現代教育的發展使心理學與教育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教師只有掌握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運用適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法,採取民主、平等的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再次,學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健康教育體現的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通過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心理健康課題研究、撰寫心理健康論文,介紹好的心理學方面的書刊雜誌讓教師閲讀,讓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從多渠道、多方面攝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營養,使他們更好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四、個別心理諮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別心理諮詢是學校裏輔導者運用心理學和理論和技術,藉助語言、文字等媒介,與輔導對象一對一進行信息交流並建立某種人際關係,幫助輔導對象消除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我及社會,充分發揮潛能,有效適應環境的過程。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5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為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

(二)具體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培養職業興趣,提高應對挫折、求職就業、適應社會的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學習,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培養責任感、義務感和創新精神,養成自信、自律、敬業、樂羣的心理品質,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首先: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富有責任感和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衞生常識,適應自我身心變化,能夠大方得體地與同學、異性和長輩交往,勤奮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漸養成;

再次:形成鍥而不捨的個性特徵,掌握自我心態、情緒的調適方法,改善學習方法,能夠在升學和就業方面做出合適的.決定。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異性關係緊張;學習上出現焦慮、緊張、厭學情緒;自我感覺、體驗和評價失當等。

我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

1、學生由於學習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苦惱

學生經歷着許多變化,如環境、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角色的轉化等變化,有了變化就要適應而學習適應不良是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

2、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這種不良情緒大致有以下情況: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影響學習的效果和人際交往。

3、與同學交往特別是與異性交往出現的困惑。

4、由於家庭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5、缺乏自信心,過分自卑和過分自負。

四、教學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能與同學和諧相處,快樂生活,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一些常識。

幫助學生適應職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擇業方向,瞭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自我認識,客觀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五、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結合,重在體驗和調適。本課程要依據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強調科學性;同時,要重視實踐性,加強活動和體驗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提高學生自我調適能力。

(2)心理素質培養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相結合。心理素質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基本要素。本課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在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過程中體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3)面向全體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同時,要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協調發展。

(4)發展與預防、矯治相結合,立足於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重視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主動預防和矯治學生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使學生的心理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5)教師的科學輔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家長的配合相結合。教師要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同時,調動家長的熱情和積極性,發揮家長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生活環境、知識水平和專業特點、具體教學內容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2)教學方法的運用。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情境模擬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活動和案例教學方法,強調在活動中體驗和調適。鼓勵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的評價。評價教學方法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從學生成長髮展的需要出發,適應教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

3、教學活動建議。

結合教學內容,利用校內外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中,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團體輔導、個別諮詢、心理行為訓練等活動,同時,在實習實訓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實踐活動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要精心設計、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確保安全、追求實效。活動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要對學生活動給予及時引導。要通過討論、總結和撰寫活動報告等方式,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展示教學效果。

4、教學資源。

(1)教學用具。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所提供的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適當運用圖片、投影、錄音、錄像、電影、電視、多媒體教學軟件等輔助教學,重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2)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參考書、教學圖片、音像資料、多媒體教學資料、案例選編等文本教學資源;包括典型成長個案、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等社會教學資源。

六、課時安排及分配建議。

本課程總學時為48學時,每週6學時。教學時間為32學時,視屏賞析16學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識

(二)悦納自我,健康成長

(三)和諧關係,快樂生活

(四)學會學習,有效學習

視屏賞析:《沉默的羔羊》《美麗心靈》《心靈捕手》《三傻大鬧寶萊塢》《新烏龍女校》《守望者罪惡迷途》《地球上的星星》《沙漠之花》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我校五年級有一個班級,男女生比例有點差異,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級學生逐漸進入少年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錯的矛盾時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點:

能認識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觀念,對社會現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他們的見解極易受外界影響左右而時常變化。道德感情開始多變而且不輕易外露。開始以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事或社會現象,但仍有片面性。

已有的行為習慣日趨穩定,但對新提出的行為要求則容易知行脱節。在親子交往方面,由於獨立意識增強,他們對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順從,對父母過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師的威望在五年級階段開始逐漸下降,學生對教師不再像過去那樣崇拜,有時還會產生牴觸情緒,跟教師疏遠。

第二信號系統開始佔優勢,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同學間開始進行個人簡單交往,往往偏重於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識有所發展,開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輔導目標

1、情緒輔導:通過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能運用轉移注意力、自我放鬆、換位思考等方法來調節情緒。

2、學習輔導:圍繞抽象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體驗“一分辛勞一分收穫”的愉悦感、成就感;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為畢業、順利進入中學做好心理準備。

3、人際交往:通過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訓練,學會與父母、老師溝通,學會尊重父母、老師、同學,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和友誼觀,克服不良的.小團體意識。

4、進一步深化活動內涵,增加實驗演示、遊戲比賽、專題討論等新的活動方式,注意發揮學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組織潛能。

三、輔導重難點

1、培養學生具有能幹、負責的意識,學會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2、讓學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潛能、能成功。

3、學會男女生的角色意識,初步學會以正常的心態與異性交往。

4、學會自我保護意識、相貌審美意識、幽默生活意識和學習衝刺意識。

四、輔導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書內容共12課。教材重在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也針對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循序漸進,設置了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三、學情分析

我校五年級有兩個班級,男女生比例有差異,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級學生逐漸進入少年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由依賴趨向獨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錯的矛盾時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點:能認識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觀念,對社會現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他們的見解極易受外界影響左右而時常變化。道德感情開始多變而且不輕易外露。開始以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事或社會現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為習慣日趨穩定,但對新提出的行為要求則容易知行脱節。在親子交往方面,由於獨立意識增強,

第二信號系統開始佔優勢,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同學間開始進行個人簡單交往,往往偏重於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識有所發展,開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努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五、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具有能幹、負責的意識,學會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2、讓學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潛能、能成功。

3、學會男女生的角色意識,初步學會以正常的心態與異性交往。

4、學會自我保護意識、審美意識、幽默生活意識和學習衝刺意識。

六、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七、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週學習狀態自我診斷

第二週時間管理小能手

第三週聯想記憶樂趣多

第四周善用鼓勵

第五週手拉手的力量

第六週“頌”你的欣賞

第七週我的情緒“調色板”

第八週千萬別做“小火山”

第九周換個角度,換種心情

第十週誠信伴我行

第十一週學會寬容

第十二週認錯擔責任

八、努力方向

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請班主任老師在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個別心理輔導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8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小生正處在身心飛速發展的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升學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為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

(二)具體目標

培養學生自重、自愛、自尊、自信的獨立人格及對自我與外界的評價能力;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壓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現的變化。

首先: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富有責任感和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衞生常識,適應自我身心變化,能夠大方得體地與同學、異性和長輩交往,勤奮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漸養成;

再次:形成鍥而不捨的個性特徵,掌握自我心態、情緒的調適方法,改善學習方法,能夠在升學方面做出合適的決定。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大類上分為障礙性問題和發展性問題。障礙性問題在學生中極少出現;發展性問題是伴隨學生心理髮展階段和交際範圍擴大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

學生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在人際關係、學習動機和自我認識等方面,如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學關係、異性關係緊張;學習上出現焦慮、緊張、厭學情緒;自我感覺、體驗和評價失當等。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

1、學生由於學習適應不良而產生的苦惱

學生經歷着許多變化,如環境、學習活動、人際交往以及角色的轉化等變化,有了變化就要適應而學習適應不良是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

2、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

這種不良情緒大致有以下情況:對前途和未來過分擔憂,自信心下降;出現消極情緒不知如何宣泄,導致自己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影響學習的效果和人際交往。

3、與同學交往特別是與異性交往出現的困惑

4、由於家庭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不良情緒

四、基本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外,還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面向全體,通過普遍的活動教育,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差異性原則

注意個性教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瞭解和把握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態。

(三)主動性原則

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幫助學習排解厭學、自卑、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真正做到防微杜漸。

(四)活動性原則

以活動為主,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在體驗中得到成長與發展。

(五)尊重與理解原則

尊重學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營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另外還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則。

五、教學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瞭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常識。幫助學生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其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擇業方向,瞭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加強自我認識,客觀評價自己,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徑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課為載體,採用團隊活動、故事、心理劇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個別諮詢與輔導採用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排解困擾。

(三)發揮全體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在班級、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指導家長改變教子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9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感知覺屬於少年階段的特點,他們的視覺和聽覺的感受性已發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階段明確,感知事物的精確性也有所改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發展,集中注意、專心致志的時間可達25分鐘左右。學生的思維已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仍然是同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仍習慣於模仿實際動作。因此,需加強啟發式教學,發展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思維的能力。學生自我評價意識逐步得到發展,願意擺理由講道理,智力和體力相結合能力得到發展,對老師的行為敢提出批評意見,對老師不公正的處理會有不滿的表現。不願違反規則,十分重視約定事項。

二、教學目標

1、確立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學習時間,獲取“一份辛勤一份收穫”的愉悦感;

2、讓學生懂得合理安排好學習和休息,休息好,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學習效率會更高。

3、使學生知道遇到困難和挫折應怎麼辦,自覺地控制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個人靈活應對的品格,初步學會休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4、進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

三、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具有能幹、負責的意識,學會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2、讓學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潛能、能成功。

3、學會男女生的角色意識,初步學會以正常的心態與異性交往。

4、學會自我保護意識、相貌審美意識、幽默生活意識和學習衝刺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勝利的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邁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訓練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2

觀察,給我智慧

1

4

不同角度來思考

1

6

做好自己的小警察

1

8

做個守信的孩子

1

10

我能行

1

12

全班之最

1

14

你我之間

1

15

我與父母交朋友

1

16

規則的用處

1

17

張開想象的翅膀

1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生理髮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二、目標和任務

1、目標: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開發個體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2、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諮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內容

1、在健康教育課及日常生活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必須從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1)、學習要有計劃

(2)、學會學習

(3)、考試有顆平靜的心。

(4)、創造就在我身邊

(5)、學會説不

(6)、面對生活中的挫折

(7)、怎樣避免衝突

(8)、拂去心中的煩惱

(9)、我們一起做

(10)、讓嫉妒遠離我

(11)、學會尊重他人

(12)、學會交往

(13)、巧用零花錢

(14)、我的責任感

四、途徑和方法

1、心理輔導課程

2、強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請班主任老師在健康教育午談時間每個月進行一到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也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

3、設個別心理輔導

4、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尋找心理健康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班級、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優良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個人成才素質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如何去關愛學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尤其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提高對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友善待人,誠實守信,開拓創新,追求向上,不畏艱難的健全人格。

3、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於控制調節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並具備個人發展能力。

三、實施步驟

1、提高國小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開朗、合羣、樂學、自助的獨立人格。

2、培養學生善於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能力,不斷正確認識自我,悦納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幫助學生克服孤獨、依賴、由學習和環境的不適所帶來的困惑和交往障礙。對這部分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級工作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各年級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同時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通過學校的各種途徑(心理諮詢室定時開放、悄悄話信箱、綠色熱線),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事後建立好心理檔案。

4、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五、對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

1、要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富有愛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輔導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的溝通技術,同感、尊重、真誠等反應技術,情緒調節、行為矯正等。

3、要以學生為主體,切忌“老師説,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課堂模式,要與學生一同參與輔導活動,建立和諧的氣氛,給予讚許、同感、親切、鼓勵的態度。讓他們把真實的感受、想法表達出來。進而給予點撥、啟發和引導。

4、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和隱私,謹慎從事、量力而行。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上級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精神,根據國小教育的特點和國小生心理髮展的規律,通過多種途徑繼續認真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指導和幫助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識,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地針對性、學科性和實效性,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任務與目標

1、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與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在自我認識、承受挫折、適應環境,以及學習、交友等方面獲得充分發展,以努力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格水平。

2、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有效地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作法與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滲透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要與學校德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各科任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思品教師,要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明確意識,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諮詢輔導的理論和方法,同時也能自覺地使教學與德育活動成為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還應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衞生知識,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人格水平,除了在思品課,體育衞生保健課中已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外,還要通過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還可安排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上進行宣傳,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

3、開設簡易的心理諮詢與輔導。心理諮詢與輔導室的建立和正常工作,是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根據需要還將聘請校外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與輔導。

4、每週一節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老師應指導國小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學會放鬆。要使國小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閲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

(2)與人談心。要使國小生知道有問題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裏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

(3)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國小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國小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祕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的對人與對己。

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這個宣傳的陣地,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總之,重視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國小生心理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工作終極目標。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學計劃 篇13

隨着社會的進步,健康概念的內涵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健康在現代社會是一個多維的結構,涉及到相互依賴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狀況。世界衞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不但沒有身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能力的完滿狀態。"在健康這個多維結構中,心理健康處於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的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即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符合同齡階段大多數人的心理髮展水平,那麼其心理狀態就是健康的相反則不健康。我國學者認為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標準大致是:

(1)具有良好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心態意識;

(2)能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愉悦,平靜;

(3)能承受挫折;

(4)能較正確地認識周圍的環境,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

(5)人際關係協調,具有合羣,同情,愛心,助人的精神;

(6)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

(7)思維發展正常,並能激發創造力;

(8)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道德觀,價值和良好的行為規範。

影響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複雜多樣。其中,生理因素如遺傳,發育,疾病等就是能否實現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礎或條件;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與社會因素在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個體的心理素質及其成熟發展水平等內部因素則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導要素。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量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學目標:

(1)根據一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初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樣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實現兩項目標。

一,是發展性目標,即通過提高全體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展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的主要目標;

二,是防治性目標,即通過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矯治,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在上課時首先讓學生自我意識。自己對其自身肢體活動狀態的認識;自己對其自身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

包括自我觀念,自我批評,自我體驗,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等。在班上開始一次"看誰最有自控力競賽。"首先教師提出競賽要求。再請幾位班幹部上講台作裁判。接着開始進行比賽。全班同學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聽着悦耳的歌聲。

突然讓幾個同學在教室外面一邊説一邊笑,一邊表演着進入教室,看誰笑得最大聲,又最快離開座位指着説説笑笑的。看誰能不受外來影響仍然專心致志地聽唱歌,能堅持聽完唱歌的為勝者。結果,自制力差的同學一聽到説聲,笑聲就情不自禁地被外來的同學吸引自己,也和他們一起説笑。有個別還離開座位一起玩了。(預先講了可離開座位玩的)從競賽中體驗出自制力差的同學都是平時紀律散漫,學習自覺性不夠強的同學。通過這活動了解存在的問題。經常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經常訓

練同學們的自制能力。形式多種。不管在語文課或在班會課,思品課都不放鬆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全班同學的自制力有所加強。不管上什麼課都能專心致志地聽課,不受外界影響,還意識到紀律的重要性,還做到在什麼場合,什麼時候都要自我控制,否則就會影響學習,影響生活和自身的價值。

要求:

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對國小生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開展心理輔導。對個別存在的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結合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

加強注意力的培養。從他最喜歡的活動開始。如愛聽故事,聽歌,逐漸延長其注意力的時間並培養他的耐性,按排他坐在第一二排,便於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上課的生動形象的教學吸引他,經常用目光,點頭,豎大拇指,一定的面部表情或動作暗示他,及時提醒其遵守紀律。

一有進步,立即表揚鼓勵,強化其良好行為。利用集體的力量影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營造"遵守紀律光榮,違反紀律可恥"的集體氛圍。教師在平時也特別重視學生的學習誘導,個別輔導,手把手教。經過教師耐心幫助,讓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