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教學計劃錦集5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7.72K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教學計劃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教學計劃錦集5篇

國小教學計劃 篇1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要求比低年級的寫話高出一個層次,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自發自覺的經常練筆,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顯得尤為重要。今年我教三年級,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習作提出的階段性目標,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抓閲讀教學交給寫作方法

讀好書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我認為作文教學不能孤立的進行,不能只在作文課上去講,而應該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滲透。

1.堅持説話能力的訓練。堅持從説到寫就能利用學生原有的口頭表達能力過渡到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口齒清楚、完整的説好一段話,經過語言文字的提煉,才能把它清楚的記下來。因此,上課時,我要求學生完整地回答老師的提問,並把幾個相關的問題用一段話來表達清楚。另外語文課前進行説話訓練。鼓勵學生講個故事,朗讀一段優美的文章都行,讓學生大膽説話。

2、教給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認真觀察"是寫好習作關鍵。對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説,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緻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也比較真實生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平時的閲讀教學中就注意交給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

3、拓寬想象空間,培養豐富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國小階段的孩子有着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採用多種方法來培養他們的想象創造能力。有的課文結尾言猶未盡,可讓續寫作文。如教學:《小攝影師》後讓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教學《秋天的雨》後讓學生仿照某一節寫寫自己聽到的秋的聲音。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想象更加充實、生動,在這種情境中,學生學習,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想象思維得到引發和鍛鍊,可以激發寫作興趣,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充實生動。

二、抓課外閲讀,豐富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具體做法:1、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2、課外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3、結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制定讀書計劃,每天定時定量進行課外閲讀,獎勵讀書多的學生。4、在每週的語文課上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運用這些做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三、抓習作訓練形成能力

學生產生了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之後,如何引導他們寫作文,學會寫作文就成了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

首先,三年級的國小生剛接觸作文,幫助他們樹立寫作信心很重要。國小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所以習作的命題範圍應比較寬泛,要留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發揮空間。在教學中,除了教材中的習作訓練外,我經常進行週記訓練,多給他們練筆的機會。此外,在初學作文時,學生的水平並不高。在批改作文時,要善於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只要有一個詞用得生動,或一句話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就給予鼓勵,並給時間鼓勵他們朗讀自己的作文,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以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興趣。

其次,充分利用活動,挖掘寫作素材。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着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活動,擴大學生的生活面。同時,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主動獲取寫作素材。

國小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上級教育部門下發的有關安全工作文件和指示為宗旨,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人人責任”的方針,緊繃安全心絃,務實工作,教給學生安全常識,養成處處注意安全的好習慣,保證班內外師生安全,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全面提高我班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二、目標要求

抓實安全教育,搞好安全防範、實施責任追究,確保人人平安。

三、工作措施

1、帶領學生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及學校裏有關安全教育的各項規定,增強學生學習、執行規範守則的自覺性。抓好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學生的人生安全。

2、圍繞“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的主題,開展上放學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下上放學,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路上車輛穿梭,街上人多擁擠,要提高警惕,及時避讓,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不打鬧玩耍。接送孩子的家長(特別是三輪車、摩托車)應注意交通安全,給孩子做好榜樣。

3、強調課間文明休息,教育學生不在教室、過道追逐打鬧;有次序的進出教室;沒有老師允許不隨便上下教學樓,不隨便去操場玩耍;不攀爬籃球杆等危險的高處;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

4、不能帶刀或其它尖鋭器物等危險物品到學校。

5、上體育課或課間休息時要避免運動受傷,在運動或遊戲時,教育學生注意規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不做危險性遊戲。教育好身體有不適的同學,要及時向班主任和體育老師請假。

6、教育學生不在校園內外玩水、玩火。不隨意觸碰電源插座和開關。

7、上課時教育學生正確使用鉛筆、鋼筆等,不用筆戳同學;教育學生同學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文明相處。

8、儘量不帶錢和貴重物品來校,自己的物品保管好,拾到或丟了什麼東西,及時報告老師。

9、凡大掃除、勞動課,老師都應親自在場,帶頭搞好班級衞生,督促學生注意安全。平時教育孩子離開教師要及時的關燈,放學還要及時關好門窗。

10、充分利用手抄報宣傳陣地,以及通過老師晨會和班會,繼續宣傳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高度認識“人命關天,安全第一”。做到反覆強調,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四、教育主題及具體安排

月份主題主要工作

三預防傳染病通過相關資料和黑板報刊出,認識傳染病的症狀及預防措施,加強個人衞生管理。

四交通安全結合安全標識美術課,認識各種交通安全標識;利用放學路隊和安全教育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

五生活安全利用班隊課教育學生不在校園內外玩水、玩火,不隨意觸碰電源插座和開關。

六活動安全結合體育課和大掃除以及課間活動,教育學生注意規則,團結友愛、文明相處。

國小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對英語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但是也有少數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導致英語成績較差,課堂上不是很活躍。因此,這個學期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心態,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套教材體現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學生用書的設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在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為宗旨,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學生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為了用英語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重視靈活擴展。本套教材使教師能夠充分發揮特長,使學生能夠各得其所,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實現整體設計,運用整體、系統的合理編排力求達到各階段的教學內容與目標的有機銜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教材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如第一單元介紹了國小生在不同課堂應遵守的行為規範;第二單元介紹了四個國家的時差;第三單元介紹了漢語中四個外來詞語的由來;第四單元介紹了華氏和攝氏兩種温度的方法;第五單元介紹了不同國家的衣服與鞋子不同型號的表示方法;第六單元介紹了英語中與動物有關的三條諺語。

三、本冊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懂、會説60個單詞和詞組並能聽、説、讀、寫61個單詞和24個句子(包括學校、時間、衣服、天氣、購物、農場動物、數字、顏色等幾個話題)並能簡單運用。

3、能學會三個小製作。

4、能唱8首歌曲。

5、能聽、説、吟、唱7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8、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全冊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提高課堂效率。

(2)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説英語的習慣。

(3)發音清楚,語調正確,書寫工整。

2、難點: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高聽、説、讀、寫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成績。

五、教學措施

鑑於以上原因,本學期我將從以下方面着手展開教學: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融會話教學與情景表演之中。

3、巧用實物、卡片、chant及肢體語言等來幫助進行單詞教學。

4、利用讀寫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的指導。

5、繼續加強基礎部分的教學,同時採用小老師帶徒弟的辦法,幫助學習相對滯後的同學。

6、針對部分學生“喂不飽”的現象,本學期繼續把C部分的教學內容滲透到AB的教學環節中,同時繼續加強口語練習和日常用語教學,以不斷擴充學生的英語信息量。

7、在課堂上盡力運用小組競賽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8、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儘量的運用已經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

六、教學進度

內容課時周次

Unit16課時第一、第二週

Unit26課時第三、第四周

Unit36課時第五、第六週

Recycle13課時第七週

Unit46課時第八、第九周

機動複習、期中檢測3課時第十週

Unit56課時第十一、第十二週

Unit66課時第十三、第十四周

Recycle23課時第十五週

機動複習6課時第十六、第十七週

機動複習、期末檢測3課時第十八週

國小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於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此外,教材編寫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城鄉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體現出範例式教材的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六(2)班有學生29人,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體驗”、“嘗試”、“調查”、“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三、教材的基本特色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繫。

3、圍繞一箇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儘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説教,有助於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採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三、具體措施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與社會生活的聯繫。要儘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四、教學進度

周次時間課題課時備註
第四周9.19-9.23社會需要誠信1
感受誠信1
第五週9.26-9.30成長中的變化1
男女同學怎樣交往1
第七週10.8-10.14我們都是炎黃子孫1
中國古代的世界之最1
第八週10.17-10.21影響世界的四大發明1
古代科技文化與建築1
第周10.24-10.28侵略戰爭與不平等條約2
第十週10.31-11.4侵略者在中國的罪行2
第十一週11.7-11.1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
第十二週11.14-11.18軍旗升起的地方2
第十三週11.21-11.25二萬五千里長徵2
第十四周11.28-12.2延安窯洞的燈火2
第十五週12.5-12.9新中國的成立2
第十六週12.12-12.16走進新時代2
第十七週12.19-12.23走向世界強國2
第18——19周複習考試







國小教學計劃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會保護自己”“我嘗試自主學習”“我和我的朋友”“我們生活在一起”。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 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