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這就需要教師與班主任和各位同事協調好關係,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重任。

(二)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教研活動

(1)結合品德組的實際,繼續深入地對“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深化研究”課題的專題研究外,還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鼓勵青年教師把握住展示自己風采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國小品德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幹帶整體”的願望。

(2)建立幫學對子,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德育綜合課程教學要更好地發揮德育綜合課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園文明小分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附活動安排表如下:

時間

地點

主要工作

備註

9月19日上午

(8:30~11:30)

住讀部三樓

1、 總結上期教研活動,交流本期活動計劃;

2、 對教師進行課標、教材培訓;

3、 討論品德“作業”的設計;

4、 討論“校園文明小分隊”的可行性方案;

5、 確定對口交流活動的任課教師;

6、 小結本次活動。

10月24日上午(8:30~11:30)

電教室

1、 觀摩研究課,集體評課;

2、 課標、教材培訓;

3、 學習如何讓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國小德育》05年8期中“我和媽媽做午餐”—教學實錄與反思;

4、 對品德課進行深入研究,鼓勵教師積極為“實驗苑”投稿,積極準備結題。

11月21日上午(8:30~11:30)

住讀部三樓

1、 定期末品德學科的評價標準,並進行期末評價的評定;

2、 交流教學中的反思及論文;

3、 努力使家校攜手,共創美好品德。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着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在過去的一學期中,我校青年教師在市教研室組織的評優課活動取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説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即一個年級由一至兩位教師負責執教,便於穩定任課教師隊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國小思品、社會骨幹教師隊伍。

(三)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縣局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説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也可以採取教學沙龍、每月議題討論等形式加強研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嚴格教學常規,積極貫徹“五認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組織的教學調研、教學工作檢查中,總能多多少少發現教學“五認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備課數量不足,品德與社會填圖冊作業的批改與反饋不夠認真。有的教師甚至在品德課上進行其他學科的教學,沒有完成學期教學內容。我們應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改進備課形式、認真批改作業等方面加強監督與檢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抓住機遇,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反思與總結,在新的學年裏,使我校國小品德、社會學科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十月份:

1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2一、二年級老師看《找長處》,寫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規則在哪裏》,進行評析。

2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經驗交流。

十二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不説話的朋友》,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3上交省、市、縣學會論文評比

元月份:

1學期工作總結。

2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針,更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的觀念,以新的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的課程更具時代性。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級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備課: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2)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抓好常態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

(3)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4)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班與班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 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説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3、促教研

(1)常規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 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1、組織學習思品課程標準,研究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開學初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根據反饋,及時修改。) 2、繼續進行課題的學習和探討,完善科研課題。 3、做好開學的備課、上課等常規工作。 4、第一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記錄。 2、理論學習〈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九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結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動。

4、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一月份1、做好課題研究教學準備工作。 2、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並做好十月

- 6 - 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組織期會考試複習及檢測工作。 4、第三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二月份 1、“師徒結對”活動經驗交流。 2、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十一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第四次教學常規檢查。

元月份 1、組織期末考試複習和檢測。 2、做好期末學生的評價工作。 3、進行十二月份教學反思交流。 4、各班進行本學期思品工作總結、交流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4

思想品德教研組教研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思想品德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將以教學改革思想為指導,做好學校部署的教研活動,並指導、監督備課組活動。小思品旨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品德修養,為學生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中高年級,應該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潛移默化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讓品德課不但有聲有色,更要行之有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實施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開展教育敍事研究寫作活動。

3.堅持“以課題推動課改,以課題提升課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導課程改革。

三、教研組工作目標、要求

本學期主要工作: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探討教學中實施新課程理念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深入調研,研究教師如何構建有效課堂;組織教師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問題;組織有效課堂評選、教學設計、教學論文等教研活動。

1.繼續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等。

2.從教師的不同需要出發,採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不斷更新本組教師的理論水平。

3、制定好學期工作計劃,平時經常對照檢查,期末寫好小結;切實加強歷史教研組建設,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加強師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做好學習筆記;積極參與課題研究;上好一節課題觀摩交流課或示範課;寫好體現教師構建有效課堂的教學案例;撰寫一篇教育教學研究經驗論文;提前編寫好一週教學案並進行交流研討。

6.教師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學習過程、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的環境。

7.,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體現師生合作交往、積極互動、教師角色的轉換,並寫好反思性教學後記。繼續徵集教學設計典型案例,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成果並撰寫教學論文。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明確本教研組的工作和任務,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進行有關新課標,新理念的理論學習。

3.探討課堂“構建有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有關的理論學習。

2.組織參加“學課標,研教材”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十一月份:

1.教研組研討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2.探討學生學習評價策略。

十二月份:

1.回顧本學期教研活動情況。

2.準備期末複習。

3.各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4.學期工作總結。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5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校德育課程實施中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區教研室與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開展教學組工作,加強組風建設,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思品教學研討活動,以進一步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

二、具體教學研究目標:

1、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2、低年級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並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3、中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要根據國小中段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4、高年級組的《品德與社會》是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文明行為的習慣;綜合性生活化。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學要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瞭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三、工作要點:

(一)認真鑽研教材,提高教學質量。

深入學習課改新理念,認真積極穩妥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經驗。

1.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理論,研究《品德與生活課課程標準》、《品德與社會課課程標準》和新編教材,確立新的教學觀念,以此為指導,改革品德課教學,尤其要加強新教材的集體備課力度,使教師儘快適應、把握新編教材的特點,搞好學科教學,充分發揮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2.着重開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設研究、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研究等,使課堂成為教師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平台。

3、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課改研討和教學觀摩活動,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推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高教研活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師發展

強化學科教研組建設,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常規,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制度化、專題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組建設上一個新台階。

1、加強教研組建設。針對德育課程變化大,學科教師兼職多的狀況,要重視學校思品教研組建設。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組建成課題研究組、課改實驗組和備課研討組,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

2、每位思品課任課教師要認真制定期初的教學進度計劃,合理落實全學期的課時安排。

3、加強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倡導集體備課、合作備課。要讓備課的過程成為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方法,開展和收集教學資源,製作優質高效教輔材料。落實課堂延伸活動的運行過程。

4、繼續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討活動課教學的原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帶動青年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5、學期初,教研組組織教師通讀全冊教材,瞭解教材特點,瞭解學生情況;在教學中留意觀察和思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記錄;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學習、梳理,教研組共同商討確定兩三個重點問題,作為本學期所重點研討的問題,即校本教研的主題。注重課後反思。做到一課一得。

6、關注品德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關注品德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相互滲透。

四、本期教研活動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品德組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以及確定教研主題。

十月:

1、國小思品課堂教學觀摩。

2、教研組主題研討活動。

十一月:

1、青年教師不斷磨課,開展組內互相聽評課。

2、國小思品教學資源庫建設。

十二月:

1、片聯教研活動。

2、國小思品優秀教學論文評選活動。

一月:

1、組織討論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

2、教研活動總結。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6

一、工作思路

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努力發揮品德學科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能,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為中心,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堅持以推進課改為核心,以轉變教學思想,接收、融合、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為目標,着眼課堂教學,深化學科教研,努力使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方式適應新的課改要求,使教師專業水平、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素養得到良好培養,切實提高國小品德課程實施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理論學習,聯繫實際,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1、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大組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針對新課程標準各階段目標和各學段現行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專題性研究。組織教師參與傾聽專家講座,通過互動式的交流,進一步革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2、組織教師繼續認真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使每位教師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等。

3、認真及時開展校內培訓。反思當前國小品德教學的現狀,分析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研討對策。

4、開展教師讀書活動,藉此提高老師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二)以實施課程標準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1、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學科教學建議,並對其執行情況加強管理,落實到位,做到上足課。

2、加強思品教學的研究。重視品德教育與學生生活及社會的聯繫,聯繫實際展開實踐和探討。

3、組織教師研讀教材,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靈活地從學生生活中選取研究的話題,對教材進行恰當的.增刪和重構,以學生為主體,實行活動式、開放式的教學。

(三)採用多種方式,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

1、繼續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通過一對一的傳、幫、帶,讓青年教師繼承老教師原有的優秀傳統,認真、踏實、負責地對待教學工作。

2、搭建平台,為青年教師創設磨練和展示的機會。

3、加強與上級教研主管部門的聯繫,開展有效的教學研討活動促進發展。

四)發揮“心靈聊吧”的作用,架設師生橋樑,解決學生在生活、學習、課內課外的心理問題。

三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課程培訓。

2、制定並落實學校思品組教學計劃。

3、組織教研組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聯繫教學實踐開展研討。

4、第一次檢查思品備課本。

十月份:

1、教師進行新課程研究學習。

2、組織聽評課活動。

十一月份:

1、組織對外公開課,展示我校青年教師的風采。

2、組織期中測試

3、對教研活動進行階段性總結。

十二月份:

1、組織期末測試。

2、整理上交資料。

國小思想品德組教學教研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針,更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的觀念,以新的理念武裝我們的頭腦,讓我們的課程更具時代性。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創新的科學精神。增強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

二、任務與目標

1、端正思想,加強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新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2、各位教師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現行的教材為依據,完成本年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來規範學生。能聯繫周圍,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4、配合學校教導處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年級教研組的`工作。

5、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及能力的提高培訓,做好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

三、教研活動的內容及措施

1、備課: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精神實質,結合學校提出的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認真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堅持課堂教學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2)開展好組內聽課活動,抓好常態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力求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青年教師還應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能及時地寫出教學中有質量的反思,向

(3)成為反思型的教師方向邁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深入研究,主動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4)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聯合備課方式,特別要注重教後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習慣,並在組內交流以、學習。

2、上課

(1)提出專課專用的要求,並以組內互查,班與班抽查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2)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單一和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運用多媒體和網絡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加強教研組內的課堂教學研究,進行行動研究,有一套説課、備課、研究實錄、課件及案例資料,並積極參加各類教學展示。

(3)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鼓勵教師在評價時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從多方面進行評價,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利於學生髮展。

3、促教研

(1)常規教研: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到定人、定時間、定內容。

(2)教研展示: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強調“教研”、“科研”、“培訓”三位一體,促進學科教學發展。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組織學習思品課程標準,研究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開學初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根據反饋,及時修改。)

2、繼續進行課題的學習和探討,完善科研課題。

3、做好開學的備課、上課等常規工作。

4、第一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月份:

1、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記錄。

2、理論學習〈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九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結合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動。

4、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一月份:

1、做好課題研究教學準備工作。

2、學習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並做好十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組織期會考試複習及檢測工作。

4、第三次教學常規檢查。

十二月份:

1、“師徒結對”活動經驗交流。

2、繼續進行教學研討活動,並做好十一月份教學反思交流工作。

3、第四次教學常規檢查。

元月份:

1、組織期末考試複習和檢測。

2、做好期末學生的評價工作。

3、進行十二月份教學反思交流。

4、各班進行本學期思品工作總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