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精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9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教學計劃模板合集9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任務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節的內容。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是聯繫動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樑,在後面的機械振動、電和磁、能量守恆、動量等內容都會涉及到。

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對時刻和時間間隔、矢量和標量、物體運動路程、位移、速度、有了足夠豐富的、生動的感性認識。

在我們的生活經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現象不多,所以加速度的概念對於剛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來説太抽象了。本節課先通過有趣的視頻讓學生感悟到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可以發生變化,速度變化有快慢之分,從而巧妙的引出課題;教學過程中設計了有效的例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加深對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計算速度變化量,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3)知道加速度的符號、公式和單位。

(4)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據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關係判斷加速運動和減速運動。

(5)會用加速度公式處理簡單問題。

(6)知道直線運動中矢量的運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媒體將生動有趣的視屏展示給同學們,減少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困難。

(2)通過圖表類比的方法更直觀的感受各個物理量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飛機、汽車和摩托車比賽視頻的展示,感受生活處處有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1)加速度的理解。

(2)對速度變化量和速度變化快慢的區分。

2。難點: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係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五、設計思路

根據“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要求重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去觀察、分析、歸納、應用等,在參與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與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是聯繫力和運動的重要橋樑,也是高一年級物理課程中比較難懂的概念之一,在學生的生活體驗中,與加速度有關的體驗並不多,這就給學生理解加速度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此,課題引入要巧妙,一定要引人入勝,激起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同學們比較直觀的體驗感受,如圖表對比,舉貼近生活的例題等。

六、教學流程

1.教學主要環節

本節課主要分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引入,引出課題;

第二環節:對比討論,得出加速度定義,對比加速度,速度,速度的變化量;

第三環節:以豎直上拋例題聯繫,得出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加速;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物體減速;

2.教學流程圖

3.板書設計

§1。5 速度變化的描述──加速度

一、速度的變化量

1。定義式:△V=V—V0

2。物理意義:

3。直線運動中矢量運算的方法

二、加速度

1。物理意義:

2。定義:

3。定義式:

4。單位:

5。矢量

三、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關係

1。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2。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3.板書設計

§1。5 速度變化的描述──加速度

一、速度的變化量

1。定義式:△V=V—V0

2。物理意義:

3。直線運動中矢量運算的方法

二、加速度

1。物理意義:

2。定義:

3。定義式:

4。單位:

5。矢量

三、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關係

1。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2。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3.板書設計

§1。5 速度變化的描述──加速度

一、速度的變化量

1。定義式:△V=V—V0

2。物理意義:

3。直線運動中矢量運算的方法

二、加速度

1。物理意義:

2。定義:

3。定義式:

4。單位:

5。矢量

三、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關係

1。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2。當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做加速運動;

七、操作案例

(一)情景引入

教師:如果摩托車、汽車和火車都是以各自最大的速度運動,誰是運動最快的?

學生:肯定是飛機

教師:課件展示摩托車、汽車和火車比賽視頻

教師:在視頻中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如何去解釋它呢?

學生:在開始一段時間裏摩托車跑在最前面,應該是摩托車開始一段時間裏速度大

教師:觀察的很細緻,為什麼會出現開始一段時間裏摩托車速度最大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摩托車、汽車和火車都是從同一起跑線從靜止開始運動,都要經歷一個速度變化──速度逐漸增加的過程,那麼肯定是摩托車速度增加的快,在最七年級段時間裏它的速度才會是最大的,從而跑到最前頭,但是摩托車很快就增大到自己的最大速度不在變化了,才有後來的飛機、汽車的趕上來,超過它。從此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物體在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可以發生變化,而且速度的變化有快慢之分,為了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不同,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二)新課教學

1.速度的變化量

教師:在研究速度變化快慢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個描述速度變化的多少的物理量──速度的變化量△V。例如,一個質點在t1時刻的速度為V0,在t2時刻的速度為V,那麼質點在這段時間裏的速度變化量是多少?

學生:△V=V—V0

教師:很好,一段時間速度的變化量由這段時間末速度減去初速度。我們來看到例題。

例1。某質點沿東西方向直線運動,t=0時刻速度向東大小為3 m/s,t=2s 時速度變為向西大小為2 m/s,求前兩秒內速度的變化量。

學生:速度變化了—1m/s。

教師:注意這個結果是錯的,我們知道速度是矢量,矢量的運算要遵從平行四邊形行定則。平行四邊形行定則在第三章會詳細講解,這裏我們介紹在直線運動中有關矢量運算的一種方法。直線運動中,我們首先要規定正方向,如規定向東為正方向,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量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反的量為負,那麼初速度就是3 m/s,末速度是—2m/s,這樣在帶入公式直接計算,結果中也會有表示方向的正負號。△V=V—V0=—2m/s—3 m/s=—5m/s,結果説明前兩秒內速度的變化量大小為5m/s,方向向西。(板演過程)

2.加速度

課件展示圖表,各交通工具均沿既定的直線軌道正方向運動。分析它們在不同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是多少?

教師學生:A △t=3s △V=9m/s

B △t=3s △V=6m/s

C △t=20s △V=6m/s

D △t=100s △V=20m/s

E △t=10s △V=0

教師歸納總結:五種交通工具中除飛機速度不變外,其他四種都是速度增加的運動,來看A和B,在相同的時間裏,A速度增加的多,可以説A比B速度變化的快,那麼 B和C速度變化量大小一樣,而B用得時間短,我們説B比C速度變化的快,那如何比較C和D速度變化的快慢呢?

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按照學校的安排,我擔任了三個年級的音樂課,這對於我來説,是一項新的任務,也是一項新的挑戰,有一定的難度。但我相信憑着自己的努力,在這學期的音樂課當中,我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和進步。

一、 教學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年級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級的學生能夠遵守紀律,接受理論知識也比七年級年級要快,而且聲音音域明亮,感情處理能夠參考老師的建議,對歌曲的處理更加細膩和豐富,本學期的樂理知識容量較大,難度加深,學習鞏固c調、f調的'基礎上演唱樂譜。主要以練習和鞏固知識為主,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老師帶領學生找到問題、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體味解決問題時的喜悦。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在音樂課的設置上,分為歌曲、樂理、綜合練習、欣賞、器樂學習幾大部分,各部分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分局每課的具體情況進行穿插教學,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某一內容而覺得枯燥和乏味。

二、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音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於樂,在教學中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以及手、腳、腦、口的配合,為了更好的發揮音樂課的這些優勢,在學習中,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營造不同的教學氛圍。在音樂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表達和表現能力,通過聆聽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表情是學生音樂創造活動中最簡單、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來啟發做出相應的動作。對學生的語言交流、智力發展大有益處。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上的多樣化、豐富學審的想象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揮。在本學期在教學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愉悦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藝術性: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1、加強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質修養;多向其他的專業教師學習,加強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訓練,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自身音樂文化修養。2、注重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把握、控制課堂環境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計劃 篇3

1.武術教學對學生的興趣培養不夠、積極性不高。

在以往的教學中始終是以完成教學目標為主,大多采用講解---示範--領做--練習的教學手段。其教學方法單調,形式死板,在學生的心理和學習中造成一種被動的學習態度。對武術的實際應用和組合動作練習不夠,從而缺乏趣味練習。

2.學生掌握的內容只是強迫所得,沒有系統性。

隨着教學課時的增多,所積累的知識越多。從而練習和複習的時間越來越少,時間比較緊張。而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完全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識。日積月累使學生的練習積極性下降,不利於學生的主動練習。

3.基本動作不紮實,缺少組合動作的練習,直接進入套路學習。 學生在學習中對武術的興趣是由日常的武打影視中培養出來的,對真正的 武術瞭解不夠,往往在學習基本動作時與影視動作作比較。而學生對套路動作規律的.認識以及身形、步法配合的練習缺乏。直接進入套路教學,不但教的時間長,而且學生學的慢,掌握的不理想,這樣會使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下分若干課。本冊共5個單元,共二十四課。每課課文由正文、圖、表、資料、註釋、閲讀與思考以及課外學史和討論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是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二、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提高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中華文明的起源——兩週

第1課 中國遠古人類(1課時)

第2課 原始農耕文化

第3課 中華民族的祖先

單元複習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三週

第4課 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5課 夏商周時代的社會

第6課 商鞅變法與社會革新

第7課 我看“商鞅變法”——探究活動(一)

單元複習

第三單元 統一國家的建立——五週

第8課 秦的統一

第9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第10課 “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

第11課 統一國家的.鞏固

第12課 東漢的盛衰

第13課 漢朝的中外交流

第14課 我走“絲綢之路”——探究活動(二)

單元複習

期中複習

第四單元 政權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兩週

第15課 三國鼎立

第16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第17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8課 我説“民族交往”——探究活動(三)

單元複習

第五單元 古代科技與文化——四周

第19課 文字演變

第20課 青銅鑄鼎

第21課 諸子百家

第22課 文化藝術

第23課 科學技術(上)

第24課 科學技術(下)

單元複習

期末複習——兩週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綱;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突出重難點;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學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

3、優化“一案四步”課堂教學。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六、後進生的轉化

1、要關愛後進生,信任後進生。

要從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習上、生活上體貼、關懷後進生,使他們感到集體給他們的温暖、教師給他們的信任,打開他們幼小心靈的窗户,消除他們與集體和社會的隔膜。即使在嚴厲批評時,也要滲透着熱忱的關心和希望,而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去諷刺、挖苦、甚至歧視他們。

2、要客觀地看待後進生。

後進生雖然缺點較多,但是在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教師要克服偏見為關愛,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熱情鼓勵,使之發揚光大,揚眉吐氣,讓他們體會到教師的真誠態度。

3、對後進生的教育,既要嚴格要求,又要有耐心的循循善誘、積極引導。要根據每個後進生的特點,一步一步地提出切合他們實際的要求,並且引導他們切實做到,不能退讓,也不得遷就,要消除他們的僥倖心理和懈怠習慣,促使他們一步一步地前進。

4、依靠集體,教育後進生。

健全班集體和運用班集體輿論的力量,克服後進生的不良行為,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5、要做好家訪工作。教師要向家長闡明對後進生進行各種教育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通過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之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機的結合。

七、業務學習

1、認真閲讀歷史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訓練必備的教學基本功,提高基本專業技能,提高多媒體運用能力。認真學習和領會教育理論,紮實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優化教學過程,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閲讀各教育教學刊物的文章,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認真閲讀歷史專刊,瞭解最新歷史只是研究動向。

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三年級共分兩個班。學生還處於兒童期,這一階段是兒童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他們剛剛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習,這一冊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學生由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自然銜接。本冊教材在“我在成長”教育主題統領之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不斷擴大的認知範圍,用社會關係、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條主線,貫穿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家鄉)等四個不同範疇,並使四個範疇形成彼此互動的關係。使學生通過學習達到

二、指導思想:

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適當關注兒童對未來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學習建立在真實的生活背景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上,使之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生活中資源,將生活中的素材整合為教學資源,才能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打造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本冊內容主要讓兒童從自己熟悉的學校生活、社區生活、家庭生活入手,來感受自己生活的環境和環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學校、社區各種生活環境之間的聯繫,以及這些環境與人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本冊的教育內容讓學生樹立角色意識、責任意識、規則意識等。在探究一切的熱情中,在享受童年的過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識。

2、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關注同學,關注每一節課,關注父母,關注自己……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體驗,並讓他們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到對周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三上教材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總結、體驗,關注身邊的榜樣,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正確引導學生的好學之心。

3、富有開放性,給教師和學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間。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課程資源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等都是本課程的重要資源。此外,本課程的資源還包括:圖書(包括教材及教輔)、報刊、圖片、地圖、圖標等文本資源;影視節目、錄音、錄像、VCD、網絡、軟件等音像資源;博物館、教育基地、圖書館、實驗室、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各種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等”;“有條件的地方要儘量開發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教材注意了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使教師能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教師能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按照課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長”、“我們一起長大”、“班級是我們快樂的家”“我喜歡的學校”四個主題。三年級的兒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驅使,產生盲目模仿、嘗試、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顧後果盲目模仿,幫助兒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斷能力,是三年級教育中應當強調的重點。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不同於以往的思品課和社會課,也不是兩者的簡單疊加。該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2、大膽選擇、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學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社會參與,重視學生生活圈的逐漸擴大,注重社會性意義的發掘,如:民族文化、社會風俗倫理、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整合。隨着活動形式逐漸複雜,涉獵的範圍慢慢擴大,文本資源、社會信息、考察採訪資料等要綜合運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凡能促進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繫,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並且能增長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養成好習慣的一切可用教育資源,都應成為品德與社會的有效課程資源。教師本身的學識、態度和價值觀,也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3、綜合組織多種活動。

情感在活動中萌發,課堂在活動中生成。養成好習慣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性情的陶冶是離不開課堂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活動使一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彷彿嫩芽無聲無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動的範例,如編劇本,角色扮演、小記者採訪等,然而教學總是處在一種流動的狀態,時刻挑戰教師的智慧。使活動更適合自己班級的學生,使活動更具操作性,及時調控活動進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導學生去進行角色轉換。

當前學校的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包辦過多,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相對較弱,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所承擔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於角色不同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是一個人社會性發展的基礎,需要在國小階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礎。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多進行一些生活體驗,並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人們在生活中是怎樣在根據不同的場合很好地進行着角色轉換,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要注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提高學生的認識。

5、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

發展性教學評價關注人的發展過程,課程標準將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與課程的發展融為一體。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通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通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巖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通過探求土壤奧祕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由4課組成。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並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繫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製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並進行資料彙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祕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着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1.植物和我們2.果實和種子 3.根和莖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1.認識固體2.把固體放到水裏3.認識液體4.把液體倒進水裏去5.使沉在水裏的物體浮起來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於《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徵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 1.今天天氣怎麼樣2.氣温是多少3 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麼風 5. 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採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通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並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祕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通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祕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通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祕密。

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樹立科學的健康教育理念,發展孩子運動素質”為宗旨,充分利用户外草坪、沙池、小樹林等,發揮我園環境優勢。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深入實施工作,積極創建“户外體育”課題體育特色課程體系,以教研促實效,切實抓好教師教育研討工作,力求研討的力度,為達區現代化一級幼兒園提供堅實的教研保障。

二、研究概述

小班幼兒年齡小在選擇和操作體育活動材料有別於其他年齡班孩子,因此,本學期我們準備在小班幼兒健康活動時,我們將充分的利用户外的資源,利用家長資源進行親子游戲並且投放多種活動材料,以便讓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材料,達到引導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和鍛鍊幼兒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三、工作重點:

1、通過學習讓教師明確小班“户外體育”課題研究重要意義,提高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加大户外體育特色課程體系的研討。

2、教師積極投入“户外體育”課題研究中去,每個班,每位老師都能參與到自己所承擔的子課題研究中去,完善户外體育活動的系統性和有效性。積極籌備“户外體育”特色項目的組建和開展。吸引家長參與,踏實地開展研究和親子活動,操作科學、規範。

3、加強園本特色的挖掘和提升。注意過程資料的積累加強對幼兒個案的研究,實施有目的的跟蹤觀察和記錄,並能針對部分特殊幼童的典型行為加以研究、分析,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四、具體措施:

(一)深化體育特色模式。

1、有機梳理課程安排設置,不斷更新調整,合理的將體育特色各類項目與綜合課程有序合理的並存,並充分障顯分園體育特色課程。

2、繼續加強户外體育的分層研討。

(1)通過多種渠道,搜索户外區域體育的理論支架,抓住關鍵詞“户外”“體育”,經過研討和實區域體育達到一定的深度和遠度。

(2)梳理和調整户外區域體育的各項資料內容,在現有的基礎上,通過年級組嘗試、調整,逐步刪減和增設户外區域各類活動計劃,對其中的項目設置、材料投放、場地安置和選擇進行修訂。提煉出一份適合小班年齡段的操作性強且較為系統的户外區域體育參考用書。

(3)關注對園內體育硬件設施的研討,包括固定設施的調整和區域體育中各項材料的研討,如還需增設何種器械,哪些器械組合更為有效,可以自制哪些簡便有效的器械來更好的為小班的户外體育服務,如何運用器材設置巧妙的解決引導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運動遊戲的愉快和鍛鍊大小肌肉羣的發展衝突等。

3、創建多元的户外體育項目,開展豐富、多樣的户外體育特色項目。

(1)根據年齡特色創建户外體育遊戲活動。

(2)小中大班聯合開展適宜的大帶小户外體育活動。

(3)積極挖掘家長資源,開展親子游戲。讓孩子感受到運動遊戲的愉快和鍛鍊幼兒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

2、提高每位教師體育教學能力,以教學觀摩討論形式加強對幼兒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能力,協調好技能與學習興趣的.關係,在反思中得到鍛鍊和提高。

3、加強綜合理論素養,提高對幼兒體育理論的認識和分析,聘請外校專家來輔導和講座,對“體育”這門學科有進一步瞭解。

(二)力求結合工作與體育特色活動有機融合。

1、各班根據教師自身特長和能力,挖掘班級户外體育特色項目,以家和園的資源共同開發特色項目,以興趣培養技能。

2、開展户外體育遊戲周,有效利用社區、班級中老一輩人流傳的傳統遊戲,自編或改編體育遊戲教材,豐富體育特色課程內容。

3、設置多種形式的家園互動聯繫,通過環境創設、宣傳、互動家長會、親子家園活動、家長開放等形式讓家長與教師、與幼兒園真正感受溝通無限。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運用家長助教、家長志願活動來體現家長優勢,彌補學校教育的單一。

5、加強資料積累和整理意識,將“做與寫”有機結合,提倡多元的反映形式,運用光盤、圖片、照片、經驗小結、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多角度展示班級三結合工作和體育特色開展的亮點和成效,積極倡導投稿,為深入開展下階段工作打好基礎、提供信息。

五、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通過學習讓教師明確“户外體育”課題研究重要意義,提高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積極投入“户外體育”課題研究中去,交流教研計劃。

2、互動家長會、家長看日本教育孩子的碟片。商討體育器械增添;

3、自制體育玩具的評比;

4、各班組學新操;

5、户外區域體育各月計劃修整。

十月份:

1、家長開放半日活動親子活動。

2、開展大帶小活動,讓小班幼兒參與中大班的活動,體驗大朋友幫助小朋友玩户外體育遊戲的快樂。户外體育周教材彙編

3、户外區域體育理論支架磋商。

十一月份:

1、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對照《綱要》,針對活動進行分析、交流與反思。

2、課題組教師參加園內製做多媒體課件活動展示觀摩評比考核,資料展示。

十二月份:

1、進行期末小班户外體育實施經驗小結、教學資料彙總;教研工作總結,小班幼兒全面發展水平評估。

2、研討本學期教研專題成果在下學期如何延續及下學期研究課題的主攻方向。户外區域體育活動計劃修訂。

教學計劃 篇8

新的一年,新的挑戰,本學期,我們大班的任務尤為繁重,省級示範幼兒園的評估,這些都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完成工作,接受挑戰。本學期也是我班孩子在康盛世紀幼兒園將要度過的的最後一個學期。我們將繼續遵循幼兒園“讓入園的孩子快樂、健康、發展”的宗旨創造性的開展各項工作,為孩子們在幼兒園的生活畫上一個精彩的句號。

一、班級情況分析:

現本班共有幼兒38名,經過上學期的學習與生活,雖然本班幼兒在語言、數學、社會、科學、音樂、體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緒浮燥;

二、收拾整理能力差;

三、與人相處、交往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四、還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現針對本班幼兒的特點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

二、教育教學工作:

(1)重點工作:

本學期的重點工作為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全面的入學準備工作。具體包括:

1:促進幼兒身體和動作的發展。重視體育活動,防治疾病,注意安全,使幼兒身心健康,並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

2: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幼兒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有學習新知識的.要求和願望,能從學習中得到滿足和愉快,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幼兒看圖書,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運用各種感覺器官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學會使用簡單的工具、文具,能運用材料改裝或製作簡單的玩具,會作一些科學小實驗。

4: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有始有終;能與人商量來解決糾紛,在活動中樂意合作、輪流、分享;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評價同伴行為的能力。

(二)對大班進行的專門的入學準備工作。具體包括:

1:培養幼兒嚮往入國小學習的感情,激發良好的入學動機和學習態度。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有計劃地向幼兒介紹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各種行為規則等。

2:注意發展幼兒心理活動的有意性、穩定性,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向他們提出一些獨立完成的學習、勞動任務,學會集中注意力,能夠堅持完成所承擔的任務。

3:不斷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特別重視培養幼兒讀、寫、算的能力。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閲讀,激發幼兒看書識字的願望和興趣;注重幼兒正確的書寫姿勢。繼續將讀、寫、算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4:鍛鍊意志,培養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予幼兒培養自制力、發展獨立性、加強責任感的機會。鼓勵幼兒儘量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有計劃地養成上課坐姿端正、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的習慣,愛提問、多思考的習慣;姿勢正確地握筆、拿書、看書、寫字的習慣;愛護學習用品,保持書籍、作業整潔的習慣;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和聽信號迅速行動、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等。

常規工作:

5:良好的常規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本學期,將重視幼兒常規的培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關注每一個孩子,瞭解他們的需求。

6:注重結構性教學,選擇一些文學性強的作品對幼兒進行教育,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

7:繼續深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本學期將會圍繞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做一些相對小,針對性強一些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建構其知識,培養幼兒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完善幼兒個人檔案,科學、公平、公正地評價幼兒,及時掌握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情況,發揮個人檔案的作用。教師根據檔案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

9: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並懂得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家長工作:

1:注重家園聯繫,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積極、熱情、主動地向家長反映幼兒情況。

2:通過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各種訊息。以電話、家訪等各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針對不同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主動向家長彙報幼兒在園的情況與表現,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共同幫助幼兒進步。

4:鼓勵更多的家長參與班上的助教育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教學。利用各種親子活動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

三、衞生保健工作:

1: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舒適、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消除安

2:全隱患,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習慣。包括進餐習慣、用眼習慣、睡眠習慣、個人衞生習慣等各方面。

3:教育幼兒能自己照顧自己,知道增減衣服。

四、班級人員的配合:

1:提高反思能力,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及時反思,通過不斷地反思改進自己的工作。

2:提高老師的思想水平,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加強獨立帶班能力和主動參與教學的能力。加強班級人員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夠更加默契地開展工作。

在新的學期,本班兩位教師將以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最佳的工作狀態投入到日益緊張的工作中,爭取順利圓滿地完成本學期的工作。

教學計劃 篇9

一、在進行高三物理複習時注意提高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應把重點放在培養良好的讀題審題習慣,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

在進行高三物理複習時注意複習課本知識時,應想到這些知識是如何應用在解題中的;而解決具體問題時,又要想一想用了哪些概念和公式,讓知識和解決能力結合起來。在進行高三物理複習時注意遇到具體問題時,首先要仔細讀懂題意,瞭解明顯的和隱含的已知條件,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句,把文字、圖象轉化為形象的物理過程,想象出研究對象運動變化的物理模型。然後定性判斷變化的趨勢,確定解題方向,選擇適當的規律和公式,再結合相關的條件進行具體的計算和解答。

二、在進行高三物理複習時注意學習考試説明,明確大學聯考考查的`知識範圍和對考生能力的要求。

考試説明是根據現行高中物理教學大綱制訂的,是大學聯考命題的依據。考試説明中對考查的知識範圍、各種能力、試卷題型和難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

學習考試説明很容易瞭解考查的知識範圍,凡是考試説明中未列入的知識點和實驗,不會出現在考試題中,這一點要堅信。但是對每種知識考查的深淺程度,同學們卻不易把握,由於受各種參考書的影響,一些用了許多時間去解偏題難題,複習效果並不好。

因此在進行高三物理複習大家在閲讀考試説明時,一定要仔細領會其中含義,準確把握重點知識的深淺度。如考試説明中明確指出,用牛頓運動定律處理連接體的問題時,只限於各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情況,平時就沒必要去解加速度不等的問題。

同理,在電磁感應現象裏,不可能出現給電容器逐漸充電的電磁感應電路,也不需要判斷內電路中各點電勢的高低。有的同學擔心大學聯考時會出現一些難題,如平時不做大量的高難度的題,考試時會不會出現失誤。

其實,大學聯考試題中易、中、難題的大致比例為3∶5∶2,個別試題稍難一些主要是為重點大學的重點科系選才用,對絕大多數同學能否考上沒有影響。何況難題均是難在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解題技巧等方面,絕不會出現超過考試説明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