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精選】成長日記五篇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88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這也意味着,又要開始寫日記了。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長日記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成長日記五篇

成長日記 篇1

20xx年3月29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寫完作業,我讓爸爸幫我種了顆大蒜在“煙灰缸“裏,然後把水放滿,它活像個胖嘟嘟的大胖孩兒,我希望明天能看到它新的變化。

20xx年3月30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看到蒜頭上已經有一條縫,裏面有綠色,他們要出葉子了,沒白費一棵蒜。我彷彿聽見了它們喝水的聲音“咕咚"“咕咚",它們好像在説:“等我喝飽了就愉快的成長。"

20xx年3月31日 星期六 小雨

今天蒜已經有小芽了,嫩嫩的綠綠的,他好像在和我玩捉迷藏。我看見缸裏的水太少了,它們應該喝完了,於是我把缸裏的水灌滿了。它們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們生長着……

20xx年4月1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看到了蒜苗有三釐米高,很嫩很綠很可愛,讓人忍不住想摸,可是爸爸不讓摸,因為他太小了。它像一隻可愛的小精靈,“咕咚"“咕咚"地喝水,等待長大。

20xx年4月2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觀察蒜苗,哇!足足有半尺高了,把煙灰缸塞得滿滿的`,連水都澆不進去,我只好用噴壺把蒜苗澆澆水,又細細觀察,發現中間長的高,四周長得低,它們生長着……

20xx年4月3日 星期二 陰

今天爸爸説蒜苗已經長大了,不能再長了,要把它吃了,我十分的不願意,我一邊看着我的心愛的蒜苗,心想這是我第一次養的綠植呀,就這麼吃了嗎?我看了一會兒心想:吃還是不吃,吃還是不吃……這句話在我心裏重複了上百遍,最後我懷着難以忍受的痛苦,把它從“缸"裏拿出來,然後……

成長日記 篇2

開學了,一輛破舊的客車晃晃悠悠的向一所學校駛去。看上去不是客車倒像貨車。不光窗户很髒,整個車都從頭到尾都覆蓋了一層土。雖不很清晰,倒也能勉強看清裏面的東西。車簾很髒,髒的連原來的顏色都快看不出了。有的窗户連簾子都沒有了,這倒也好省的人噁心。

車子裏男女老少皆有。但大多數是上學的和家長,還有他們要命的箱子。箱子又大又沉,佔滿了後車廂,又佔了不少車上的地方。以至於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抱小孩的有座,在這裏已成常態化,很值得我們讚揚。可苦了年輕人,沒座還得再行李縫裏找站的的地方。不過他們大多都是農村的,這點苦對於他們來説不算什麼。

烈日炎炎,天氣十分的炎熱,連風吹的都是熱風。路邊的地裏都快冒煙了,野草都搭着葉子抬不起頭來,車裏的温度更不用提了。車上的窗户都打開着,但依舊洗着桑拿。不時的有人拿着扇子扇着,沒扇子的只好讓汗洗面。姑娘美麗的容顏恢復了她的自然美。當然也是以汗洗面,似剛哭過似的,讓年輕的小夥心疼不已。小孩熱的亂哭使得車內更加狂熱。司機師傅還好一些,頭上有個小風扇不停地狂吹着。但依舊光着膀子,脖子上掛着手巾,不停地擦着豆大的汗水。

終於車子在學校大門停了下來。客車打開車門,司機喊了一句,“某學校到了”。車裏大亂起來,都忙着找自己的行李。像滾燙鍋上的螞蟻匆匆的擠下車去。售票員下來打開後備箱,家長剛提下車上的東西又得去後備箱拿大包小包,忙的那叫個熱火朝天呀。

過了一會,一個年輕人和一箇中年男子被擠了下來。大人是這年輕人的'老爸。中年人個子一般,雙手佈滿老繭,皮膚被烈焰曬得發亮:雙眼裏透露着堅強和自信。年輕人十分的瘦小,他叫小楊。,這是他第二次來縣裏。第一次是來這個學校考試,第二次也就是這次啦。

小楊,他是一個內向的娃,經常有人喊他小樣。他總是漠不關心不在乎。這次他看起來老土,但臉看起來很清秀。在頭髮的映襯下超級的難看,但小楊不在乎,小楊很少照鏡子,所以他的自信心很少被打擊。上衣是一個灰色的長袖卦,上面有很多的溝溝壑壑,就向中國的大西北一樣,坡高壑深。頭髮很黑很厚,可以和山西的黑煤塊一比高下。頭髮向一邊偏。鞋子還算好一點,是雙星的,價格也高不哪去。最多十一二三塊錢。這應該與他的家庭經濟有很大的關係吧。

成長日記 篇3

20xx年2月12日

大年初六 天氣:晴

微笑的北京,微笑的奧運。紅色——樂於助人的熱情,黃色——文明禮儀的象徵,黑色——誠實守信的正義,藍色——學習進取的動力,綠色——保護環境的毅力。今年春節,我帶着北京的温暖和詳和回到了農村的老家。

先要去探望舅爺,我和父母、外婆驅車駛入鄉村的大道,過了兩三小時終於到底了外婆的.老家,車拐進一條彎曲的小巷——大姑家就在這條巷子裏。車卻在這時剎住了,我望向窗外。一個留着爆炸式髮型、穿着一身名牌、外型很酷的十六七歲的男孩子把一輛自行車打翻在地,與另一個年齡相仿男孩對峙着、爭執着,分別有兩人使勁拉住雙方。那個年輕男孩喘着粗氣,毫不理會在一旁勸説的舅爺。外婆告訴我,那個男孩是龍海叔叔。

我們吃了一驚,打開車門,走出去。

龍海叔叔的母親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一直和他的父親生活在一起。他的父親愛喝酒,喝醉了酒胡話連篇;又好打牌,時常一個通宵不回家。龍海叔叔生活在這個環境下,漸漸變得喜怒無常,現在上高中一年級,一年裏就轉了三次學。從此,他整天在巷子裏無所事事地遊逛,見到比他強的人就非要揍他一頓。今日,又不知誰惹惱了他,攪得巷子裏都不得安寧。

經過多次勸説,龍海叔叔總算安靜下來,回到屋中接待我們。我們到屋裏時,龍海叔叔正坐在椅子上生悶氣,見我們來了,連忙起身,對媽媽説:“您坐吧,我坐裏屋。”隨即報以了一個真誠的微笑。他轉身從裏屋端來一些瓜子和幾杯茶,又對我們笑了笑。媽媽私下裏説:“龍海並不是無可救藥,本質上還是個好孩子。”

拜年十分順利,龍海叔叔一直懂禮貌地為我們服務着。晚飯後,我們在大家的道別聲中發動了車子,踏上了回家的路。家鄉離我越來越遠,龍海叔叔也離我越來越遠。什麼時候我們的距離能更近一些呢?

成長日記 篇4

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爬山虎的腳》這篇文章,因為我好奇爬山虎到底是怎麼生長的,所以我從社區旁的花園裏採摘了一節爬山虎。

欣然等待

一大清早,我就把爬山虎貼在牆上內心期待着它長大。第三天早上爬山虎就長高了三釐米,這時爬山虎的腳開始變灰了。

變化升級

十天後的中午我再次觀察時,爬山虎已經有明顯的變化了,它的腳在爬牆的時候,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了六七根細絲。這些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小小的'軟軟的,細絲上的腳則很像蛟龍的爪子。一天後的中午,細絲上的腳變成了圓片,牢牢地抓在牆上。你要是不費一點力氣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筋,晚上爬山虎的葉子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大了。

享受陽光

一個月後的早上,温和的陽光照在爬山虎的身上,爬山虎被罩得暖暖的,在太陽下閃耀着光芒,好像在説:主人和我一起曬下太陽吧!我朝它微笑了一下,感慨它生長的速度之快,就去寫觀察日記了。微風襲來,在風中微微擺動的爬山虎像是能明白我在做什麼:主人你寫觀察日記就寫我吧!

一片碧綠

一個月之後我的爬山虎已經長到了屋頂,葉子變成深綠色,每天葉子都要長大一點,向上面伸展一些,整面牆壁都變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

堅強精神

從爬山虎身上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學習爬山虎,像它一樣堅強不屈,一步一步的爬向目標直至成功。

成長日記 篇5

孤身漫步在偌大的校園,突然懷念起了高中時光。那時我們總是三三兩兩端着碗在校園裏邊走邊吃邊聊,校園雖小,可人情味十足,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讓我感到孤獨。

那一年,我們相聚民高。懵懂的我們離開了父母的懷抱,既興奮又有些害怕。面對一張張生面孔,我們像新車的齒輪,既想與其他齒輪融合,又害怕深陷其中失去自我,故總是留出凹凸不平的一面與其他輪擦出火花。可是我們又都知道車少了任何一個齒輪的轉動都將無法前進,必將落後於同一起跑線出發的對手。喜歡炫耀、追求榮譽的我們怎能沒出發就輸了呢。於是我們忍住了火花的刺痛,灑下汗水、流下淚水,拼命地轉動自己,只求為班級榮譽出一份力。

我們經歷了背井離鄉的痛苦,我們也用汗水、淚水澆滅了火花建立了温暖的大家庭。

第一年,我們一起度過了春夏秋冬。有了一整年的磨合我們相熟相知了,可以使車速達到最高了,可是我們畢竟不是齒輪。我們感受到了這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可我們也有了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迷茫。我們思考為什麼自己是一個齒輪,也許可以是神七上的一枚鋼釘,翱翔天宇;也許可以是蛟龍號上的一塊鐵,深入海底。迷茫中我們失去了方向、放慢了速度,甚至沉迷於小説、電影。曾經無數次我們想離校出走、追求自由,可每一次我們都只邁出了第一步。無助的我們只能一起編織謊言,一起追喜歡的女孩,一起在樓頂高唱怒放的生命。

第二年,我們仍然迷茫、彷徨、無助,這一年我們也付出了感情、見證了友情、豐富了人生。

第三年,我們即將在夏天分離。沒了高一的懵懂、高二的迷茫,我們全力以赴衝刺大學聯考。每天一大早我們會一起大喊勵志名言,相互激勵。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大學聯考取得好成績;我們有一致的行動,就是早起晚歸奮鬥在大學聯考一線;我們堅信天道酬勤。可是衝刺就意味着結束即將來臨,當我們發現衝刺的效果無法達到我們的目標時,我們抱怨了、後悔了。我們一遍遍問自己,為什麼高一高二不努力點,也許就那麼一點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可是現實不會因此而改變。大學聯考如期而至,總期望大學聯考之後一切皆大歡喜的我們在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天就經歷了離別之痛。總以為自己很堅強,總以為自己不在乎,總以為自己放得下,可當離別真的來臨時我們又潸然淚下、無法割捨。

這一年我們有太多太多刻骨銘心的經歷,這一年我們也在經歷中邁向成熟。

大學聯考已然遠逝,三年前我們齊聚一堂,而今我們早已攜起行囊各奔東西。高中就像路邊供遠行人休憩的客棧,我們都是它的房客,同時入住,休息夠了就必然要分離。而今,步入大學校園的我們又開始了另一段征程。仰望天空,我想問,未來,我們會相聚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