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熱門】家鄉的日記集合七篇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7.68K

一天即將過去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日記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家鄉的日記集合七篇

家鄉的日記 篇1

我的家鄉在吉林省舒蘭市,這裏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家鄉的春節更讓人陶醉。

在年三十這一天我們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連我們的成績都不管了,我們也能得到壓歲錢,我們也能玩兒到上學,連寒假作業都忘了去寫,到晚上鐘聲敲響,九點時,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包餃子,爸爸包錢的,我就在那邊猜燈謎,裏邊的謎語,我就讓爸爸、媽媽、奶奶和我猜燈謎,我們就比誰猜得對猜的多誰就贏了。

雖然一年一度的'春節已經過去了,但春節熱鬧與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裏!

家鄉的日記 篇2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也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家鄉——邢台縣皇寺鎮。

一座古剎——玉泉禪寺就坐落在我的家鄉。

玉泉寺有三絕:皇寺、千年鳥柏和玉泉池。皇寺中有許許多多的殿,生人來了,要是沒當地人的指示,像進了迷宮一樣。善眾保護着她的古典,使這座有了一千四百多年的禪寺至今保留着她不容侵犯的神聖與古雅。古柏挺拔蒼勁,枝椏繁壯,柏紋如落鳥之眾、落鳥之嬌,記載着這座禪寺的年齡。秋天來臨之際,銀杏樹上彷彿傘的葉子“嘩啦啦”地紛紛落下,可謂“秋風掃落葉”。鳥柏旁的玉泉池更是奇特無比。既清澈見底,又晶瑩剔透。遠遠望去,像一枚金螺。走近一瞧,像一面未打磨的金色銅鏡。在玉泉池周邊的涼台碑上,四周的樹林中,均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景觀幽靜,似人間仙境,使遊人嚮往。這就是“玉泉夕照”的美景。池底的鵝卵石如同寶石一般,魚兒成羣在池中自由地遊玩。

“媽媽,我們好幸福啊!”

“是啊,生活在這奇特的玉泉池裏,別的魚兒羨慕都來不及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寺。

從玉泉池向西走二十來步,有一條河溝。雖然沒有玉泉池美,但對於家鄉的人們來説,是比玉泉池更快樂的。下午,大家不約而同地去河邊洗衣服。洗衣服時,你説我笑,你説你的趣事,她説她的所聞,盡享天倫之樂。不單單顧着説話談笑,手中也洗着衣服。當樹林穿上金黃的衣服,天空湛藍,太陽當空照時,河上呈現一幅自然風景圖,甭提多美了。洗衣服的人們看到這情景時感歎起來。河溝也歡快地向前跑去。

這就是我家鄉的河。

還有古韻的房子,他們也披上了黃色的衣服,與玉泉寺的風格相互襯托,極具古樸風情。生活在皇寺的人們出去回來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這就是我家鄉的建築。

再從河溝出來向西走四十來步上山。沿路的`風光更漂亮,能鳥瞰皇寺:農田與村莊,山丘與草地融合在一起,好似一幅田園風光圖。最好的風景在山上。到了山頂,既能將皇寺與周邊的風景盡收眼底,也彷彿擁有了全邢台,踮腳又好像能觸碰到白雲,使人流連忘返。

這就是我家鄉的山。

我的家鄉,春天是富有活力的,萬物復甦;夏天是涼爽的,綠樹成蔭;秋天是壯觀的,給皇寺鎮穿上了金色的衣服;冬天是不可思議的,好似“此景只應天上有”。我為我有這樣美到不能再美、神奇到不能再神奇的家鄉驕傲、自豪!

家鄉的日記 篇3

家鄉,就是心中一首唱不完的歌,家鄉,就是心中一根然不盡的火柴。每當我獨自騎車到桃花溪,這種對家鄉的喜愛就像潮水一擁而上。

春風吹綠了大地,似乎也吹綠了桃花溪的水,碧綠得似一塊翡翠,此時而岸邊那些依依多情的垂柳呢?哦!它們把這塊“大玉盤”當做了鏡子,正彎着腰欣賞“鏡子裏”的自我呢!

夏日的炎熱替換了春的清爽,這時的溪邊成了人們納涼的好地方,人們在柳樹下歇涼,在陰涼處遛狗,散步,熱鬧極了。而在一旁默默奉獻的柳樹呢?哦!它們正為人們帶給陰涼呢!

秋的雲淡日麗換下了夏的烈日炎炎。大樹上飄下了已經迫不及待進入旅途的紅葉,有的落在了水中,有的飄在過道上,風一拂,它們紛紛起飛,前往那被命運安排的目的地,一路上他們搖擺着身體,就像人們揮手一樣向桃花溪告別,向故鄉告別。

冬日的嚴寒使桃花溪難免有些黯然,也許,它正就是在為下一個春的`美麗藴育能量吧!

家鄉就是心中一首唱不完的歌,家鄉就是心中燃不盡的火柴。此時每當我想起它,心中總就是暖暖的,就像一個人在逆境中受到鼓勵,就像一個人孤獨時遇到一個朋友……問我的愛在何處?我的愛在家鄉!

家鄉的日記 篇4

爸爸小的時候,家鄉有一條河,叫“丹河”。河水清澈見底,裏面有許多小魚小蝦,爸爸和他的小夥伴們經常到河邊去玩。有時捉魚,有時撈蝦,還有時逮螃蟹。夏天的時候,還常常在河裏游泳。

每天清晨,老鄉們挑着水桶去挑水。吃過午飯後,女人們到河邊去洗衣服。傍晚時候,農民伯伯用河水去澆地。丹河,就像一位母親一樣,哺育着家鄉的.人們。

可現在呢?昔日的那條母親河早已不見了蹤影。河兩岸見了許多的工廠和煤場,他們把廢水和垃圾倒進河裏,水變渾了,小魚小蝦嗆死了。河水經常發出臭味,再也沒有人到河裏挑水、洗衣服了。

家鄉的人們越來越富,但是家鄉的環境卻一天不如一天,我好懷念爸爸小時候的家鄉環境。

家鄉的日記 篇5

家鄉的冬天,冰清玉潔,純潔無瑕。

下雪了,飄飄灑灑的雪花降落下來,大地一片潔白,那些雪花組成了一件白色毛衣,使得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山,被雪覆蓋着。雪如玉,鑲嵌在山上,使大山獲得了一種獨特的貴氣。

山上有成百上千的樹。那些樹直挺挺的,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軍人,屹立在漫天卷地的大雪中,從裏到外都流露出一種莊嚴、剛毅、神武。那些矮樹又猶如稚嫩的孩子,在雪裏嬉戲,落在樹枝上的雪好似孩子們的手套,讓他們在玩耍中感受到温暖。

城裏的房子五彩繽紛,給雪天抹上了數不盡的色彩。那些落在房頂上的雪就像給樓房們戴上了厚厚的'羊皮帽,那些窗户,便是眼睛。

街道也很美。在沒清雪的情況下,走在大街小巷中就好像穿梭在水晶的宮殿,到處都是雪白的,到處都是閃亮的。

最妙的還是雪中水。那些雪花落入水中就融化了,不一會兒,就結冰了。那一層層的冰就是水天相接的分界線,亮麗動人。冰上還有着房屋和樹木的倒影,一切一切都是那麼清涼。

人們愛到冰上玩各種遊戲。看!一輛爬犁飛馳而下,上面坐着兩個小孩。他們高聲呼喊着“啊!——”,那個聲音並不是懼怕,而是喜悦的歡呼。看!一位老爺爺在溜冰場上馳騁,他雖鬢髮已白,卻老當益壯,絕不輸給年輕人。他邁着矯健的步伐,像一隻蒼鷹,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那些孩子穿着五顏六色的衣服,既為單調的冬天增添了色彩,又襯托出了冬天的潔淨。

這就是家鄉的冬天,那麼美,那麼純潔,那麼無瑕。

家鄉的日記 篇6

我誇我的家鄉:安康。那裏山青水秀,風光秀麗。還有許多公園,裏面風景迷人。安康有條大江,裏面有許多許多魚,每年還出產許許多多的稻米。所以稱為;“魚米之鄉”。

安康有許多特產,我們安康的水果很多,有:櫻桃、草莓、桃子……菜市場賣香菇和磨芋,我們這的小吃可多呢,有漿水面館、蒸麪館……我們的特產是絞股藍,別看它是茶葉,它還可以治病。它的作用還有好多呢!

我們的風景可就更美了,尤其是瀛湖和南宮山。每年五一黃金週舉行大型文化活動:龍舟節。屆時還有雜技、水上摩托隊、焰火、畫展、水上龍舟賽等豐富多彩的'大型活動。我們的名人有劉文兵、萬立春等。

我們的家鄉可真美啊!有許多許多説不完的美妙,我愛我們的家鄉。

家鄉的日記 篇7

又到一年端午節,故鄉的氣候也漸漸炎熱了起來,不覺間都穿上了短袖,而路上偶遇的幾位穿長袖的老人,其質樸、莊重的樣子,卻使我們顯得格格不入。老人們望着街上賣得風火的粽子,眼中充滿了淒涼與無奈,不禁長歎道:兩千多年前的這個時候,卻有一人隻身化魂以示忠貞

那個人是屈原。對於已有六年寒窗的孩童們多數不識的人,卻是讓他們品嚐上美味的人。然而,對於這位偉人,普通人所知道的,也不過是知道他因被放逐而投江自盡,成為後人所歌頌的愛國詩人罷了,其他的,又能知道多少呢?

他們想着:我們必需十分尊敬他的,是他讓我們的粽子有來由,有銷路,沒有他,便是沒有我們腰纏萬貫的今天!

他們想着:我們必需十分感激他的,是他讓我們有法定的節日,有休息時間,沒有他,這天我們還是要忙碌的工作和讀書的!

他們想着:我們必需十分崇敬他的,是他讓我們的汨羅江為世人所知曉,聞名天下,沒有他,這片土地又怎能吸收如此多的旅遊資源!

他卻想着:他是一個值得尊敬、歌頌的人,是他讓我懂得,國家需要良才,人心需要安撫,思想需要發揚他被排斥,但他高興,因為排斥他的那幫人,都是利慾薰心、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他被放逐,但他不以己悲,他的心只為國家所動容;他要跳江自盡,但他並非絕望,他的魂魄只追隨楚國的殘骸。——他是屈原,是一個千古難尋的愛國詩人。

而他,確實如此。

他很喜歡花,但他不為花的枯萎而傷心,卻哀眾芳之蕪穢,——他覺得,這些花兒,變質了,——為了追求美豔而不惜改變自身特有的清香,甘願與凡夫俗子同流合污;為了追求功名富貴而不惜用盡手段向上爬,甘願捨棄做人的尊嚴,用盡一切力量爬到頂上禍國,也還是不夠的,還要殃民。他為它們感到悲哀。

他很堅強,但他毅然決然的縱身跳江,——他覺得,真正的楚國,早已失去軀殼,他也要,讓自己的.靈魂,隨着楚國一同飄去。他用行動擊敗了他人用嘴皮子磨出來的愛國之情;他用信念,喚醒了每一個似他一般的人。但有的人卻膽敢**他是不願受敵國的皮肉之苦。而這些,我卻不想去辯駁,——因為不值得,這樣認為的人,他的內心已經墮入了深淵,也就不必去與之較量了。而我,也被屈原喚醒了。

於是,歷史記住了這一天——端午。

在我的故鄉,這一天,自然是有很多的習俗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做的——吃粽子。而粽子的來由,普通人又懂得多少呢?相傳屈原投江後,漁民冒雨爭相打撈他的屍體,卻一直沒有找到,於是一直擔心江裏的魚蝦過度飢餓而吃他的屍體,便紛紛用米飯拌一些佐料,用葉子包緊防止散開投入江中,希望餵飽了魚蝦,能讓屈原的屍體安全的沉在江中。漸漸的,粽子便成為端午節的標誌,然而現在,也變質了。

端午節一到,忙活的都是老人,而年輕一代都若無其事一般。老人們用五端草放在家裏,用艾草、菖蒲插在門上,再用艾葉給孩子們洗澡,希望能祛邪避災,這些事情做好了,孩子們便都吵着吃粽子了。粽子的含義,並不是吃就能領會到的,不親手做,又能去哪領會呢?形式罷了。以前我們家的粽子都是曾祖母包的,包好後,家裏的親戚每個人都能分四五個,就大概要包四五百個,人多的權且不説,單單是自己的孩子們的血脈,至今最少也有二十幾號人的,也便要包一兩百個,曾祖母去世後,便由祖母挑起了這工作,而那些疏懶的人,又怎會自己動手?寧可花錢去外面買罷,也就促成了前面所説的粽子的銷路了,費錢吧,而這意義也漸漸的淡去了。

每到端午時節,各處都有賽龍舟的,上千人圍在水邊,吶喊助威,鼓聲震耳欲聾,於是便有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斜波飛萬劍,鼓聲闢波鳴千雷的讚歎。在故鄉,端午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節前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並且還要買一對紙製的小公雞安置在龍船上,認為可以保佑船平安。雖然有些荒誕,但總歸是人們心中的那份崇敬和美好的心願,使人不敢冒犯,這些江湖術士想出的賺錢的點子,卻有一些美好的意義讓我們沿襲了下來,而賽龍舟,卻也有一段故事:

傳説屈原先生投江後,很多崇敬他的人紛紛指示手下駕駛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也出錢讓附近的漁民幫忙,與此同時,上天也被屈原感動得落淚,而捕魚的人最避忌的便是雨天出船了,但被重金所誘惑,便駛了船去,你爭我趕,從下游硬是奔上了上游,尋求無果,便不了了之。回到家後,得知是要打撈楚國大賢臣屈原大夫的屍身,又再出了船,此時更仔細,更緊張了,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快一點找到屈原大夫,但是雨越來越大,前路一片迷茫,只能憑感覺駛回家,至此為了永懷屈原先生,賽龍舟便誕生了。

而今的賽龍舟與那時相比,所不同的,除了人多之外,還有心情,——以前的心情是悲傷,緊張,傷痛而又不甘的,現在,緊張還是有的,為了那個第一,卻失掉了其他,得到了快樂與自豪,這是我所不能領悟的。

我覺得,端午節我們所做的種種,無非是為了懷念屈原愛國的精神,而不是讓自己快樂、放鬆,無論時隔多久,我心裏卻總是很捨不得的,那樣一位有才華有豪情有骨氣的愛國詩人,總歸是不能這樣就死去的,但或許這是他的宿命罷了,畢竟,能與屈原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多,屈指可數的,然而這份情義卻漸漸的被世人的無知所洗刷、扼殺了,這無疑是一種悲哀,即使在六月,也使人感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