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綠色日記彙編6篇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77W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綠色日記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綠色日記彙編6篇

綠色日記 篇1

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在世界八大環境問題中,中國引來了全世界的矚目”。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我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佔國土資源的30%; 温室效應的主要禍首二氧化碳,我國就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而目前二氧花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我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 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我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且按近十年的平均採伐和毀壞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森林; 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 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 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我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四月六日下午118班舉行了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志願活動,在此次志願活動中,班級所有人員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為花草樹木澆水,助它們茁壯成長。我們都知道花草樹木對與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它們有以下作用,1、美化環境。2、維護生態平衡:①調節、影響氣候。②調節水的循環。③增加土壤的淨水資源。④保護水土,使土壤不受風化。3、有益身體健康。花草樹木是治療器”。在芳香宜人的花木叢中,人變得精神鬆弛,消除了疲勞,十分舒暢。花草樹木是天然的製氧廠”。人無時無刻不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綠色的葉子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據統計,每15畝樹林,一天可以吸收三噸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公斤的氧氣。清新的空氣,使人的頭腦清醒,精神煥發。花草樹木是空氣的過濾器”。樹葉上的氣孔、絨毛和所分泌的黏液都吸收或粘住大量灰塵。據統計,1畝樹林一年能吸附60噸灰塵,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花草樹木是滅菌隊”。像桉樹、白樺樹、松樹等,能分泌出一些能殺死病菌的揮發物質。有的還可以吸收有毒氣體。花草樹木是消聲器”。花草樹葉,能阻隔噪音,或把噪音大部分吸收掉,它像一張吸音帷幕,消除危害人體健康,令人心煩意亂、神經緊張的噪音。花草樹木是降温品”、禦寒物”。夏天,它能遮住炙熱的陽光、吸收大量的熱能。冬天,它又可以擋住陣陣寒風,因而起到了冬暖夏涼的作用。4、為人類提供飲食、紡織品、燃料和建築材料。花草樹木如此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更愛護它們,為地球增添更多色彩。

綠色日記 篇2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適合自己的顏色。可能是紅色,可能是藍色,可能是黑色,也可能是白色等等。而我心中獨存的就是那一抹綠色,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是 一種比剛長的嫩草的顏色深些的顏色或呈豔綠,代表意義為 清新、 希望、 安全、 平靜、 舒適、 生命、和平等等。

我最喜歡的顏色就是青綠色。在我一次畫畫中,畫了一幅畫,那副畫上面畫着,藍藍的天,幾多白色的雲朵,一個當空掛的紅彤彤的太陽,地上畫着草地,草地上面都是嫩綠的小草,草地上還有正在吃草的牛兒,悠閒地在那裏煽動着尾巴。這幅畫還被老師點了名,誇獎了我一番,貼在了外面的展覽牆上,對此我印象很深刻,也十分的開心。

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讓我們每個同學都先要在操場上跑幾圈,再做熱身活動。而我,卻想着投機滑巧怎樣在眾人面前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完”,但是並沒有得逞這陰謀詭計,老師,同學的眼睛都在盯着我們。當我跑完時,老師讓我再跑一圈。那時的我已經精疲力盡了,我還是按照老師的命令繼續跑着,我跑的很慢,當我快要慢下來走路的時候,看見學校圍牆外的一顆大樹,它的樹葉很是茂密,長得比周圍的還要大,全是綠油油的。可想而知,它必須每次都要吸足養分,努力向上生長,不會被旁人所壓倒,而最終長得非常茂盛。我一看到這棵樹,彷彿就有了新的活力,馬上把馬下來的步伐給加速了起來,衝向了隊伍的方向。

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要為我心中的那一抹綠色,為了那一片青綠色,去為之努力,奮鬥,去努力成長,不付老師的期望!

綠色日記 篇3

陣陣清風吹來的是滿滿的綠色記憶,悠悠琴音深藏的是淡淡的紫色感傷。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平和而又嚴峻的氛圍。七年後的重逢,我將見證又一輪依依不捨的別離和滿懷憧憬的成長。

穿梭在喧鬧的市中心,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羣,心中升起了淡淡的平靜。曾經,這個紛繁忙碌的世界中也有我努力的影子;曾經,這條嚴陣以待的道路上也滿是我憧憬的希望;曾經,這份綠意濃濃的氛圍裏也有我默默的忐忑。而今,所有的曾經都鮮活的出現在面前,只是曾經的我已經轉換了身份,當初的圓夢之路如今更多了分莊重。車中,胸前飄動的藍色絲帶揚起了我最青澀單純的綠色回憶。

置身於祥和的校園裏,聽着充滿回憶的旋律,心中泛起了絲絲漣漪。昨日,這片片綠柳成蔭的世界中有過嬉戲的歡樂;昨日,這首首青春洋溢的歌曲裏包含着童話的美好;昨日,這陣陣的微風中滿滿的都是花樣年華里的甜蜜。而今,褪去了輕快的外衣,熟悉的環境裏添了份神聖。告別稚嫩,走向成熟,在必經的戰場上,我與你們共同成長。屋外,風中旋轉的吊牌牽動着我最簡單執着的綠色回憶。

在平靜的夜幕下,隔窗遠眺,流動的燈火中是否也淌過你這三年的影子,小小的窗台前是否也留下你仰望星空的時刻,寂靜的回家路上是否還回響着你自若的談笑聲。無關乎結果答案,曾經的光影、聲像都將在此刻定格。以窗為框,以夜為景,留住這最甜蜜的綠色印象。迴歸自我,重温青春年少的記憶,同室暢聊,回味曾經,品讀昨日,致敬我們已漸行漸遠的青葱歲月。

旭日升起的時刻,我們一同踏上征程……

綠色日記 篇4

淅淅瀝瀝下了好多天的雨,上個星期太陽公公好不容易露了臉,週末媽媽一大早就起牀洗了一大堆衣服。去陽台曬衣服的時候,媽媽叫了起來:“老公,快來看,這是怎麼回事?”我和爸爸聞訊跑了出去,驚奇地發現雨篷的防盜窗上都蒙上了一層灰黃色的沙塵。難道1號樓有人在裝修敲牆引起的塵埃?可前幾天怎麼沒發生這情況?再看看天空,雖然有太陽,但看上去灰濛濛的。

“這是怎麼回事?”晚上看新聞時這個謎團才被揭曉,原來是沙塵暴惹的禍。據説3月19日至21日,一次強沙塵暴先後影響我國21個省區市,而這個週六晚,沙塵暴竟不遠萬里竟來到了我們嵊泗。暈!專家表示,植被的破壞造成的沙塵天氣一年比一年多。未來幾年,我國沙塵暴的頻次和強度將呈增加趨勢,而植樹造林不但能消除空氣污染,提供氧氣,美化環境,而且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據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0—60噸,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

春回大地,在這陽春三月,我們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美德。上個週末,我和媽媽去基湖找科學課要用的.油菜花。出了隧道,發現不遠處的羣山到處灰濛濛的,似乎沒有往日的葱綠。媽媽説:“春天還沒到吧?”但我感覺山上的樹木好像越來越少了,綠色也越來越看不到了。連我們這個遠離大陸,原本空氣清新的島城也居然被沙塵暴光顧了,説明我們嵊泗的空氣質量及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了。如果我們能多種一棵樹,少砍伐樹木,多加強護林意識,減少人為的森林火災,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沙塵暴了。

我至今清晰地記得,前年的正月七年級,當時我正在金平的奶奶家。突然,奶奶家旁邊的山上着火了。大火整整燒了2個多小時,劈劈啪啪燒掉了很多樹木,當時我是嚇壞了。事後聽説那場火災就是人為放鞭炮引起的。2個多小時,很多樹木就沒了,但現在一直沒補種上,於是奶奶家的後山少了很多綠色,清脆的各種鳥叫聲也沒了,多了很多黃沙與泥土。於是每逢下暴雨,爸爸便打電話提醒奶奶注意山體滑坡,保證溝渠暢通。

綠色森林保護了地球,保護了人類。讓我們共同植樹,綠化、美化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一同珍惜綠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家鄉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怡人!

綠色日記 篇5

學校為了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所以把學校的一塊空地設為“青春園”,同學們可以來這裏種花或者種菜。

一眨眼,一年已經過去了,青春園中的植物大都數都成熟了,於是,今天下午唐老師帶着我們去觀賞了“青春園”。

一踏入“青春園”,幾顆開着花的空心菜便來迎接我們。一開始,我還以為這是喇叭花呢,因為它的花口子向外張開,那雪白的顏色中還帶着一點紫色,活像一個小喇叭。經過提點之後,大家才知道,這是最常見的空心菜。

我們向前走了一段路,發現了已經成熟的秋葵。這秋葵大家可能以為它和向日葵長得一樣,不同點只是秋葵在秋天生長。其實,錯了,秋葵和向日葵有着天壤之別,秋葵和玉米一般高矮,一根粗粗的主幹上長着許多葉子,但是它只上面長,下面不長。再轉過頭來看它的果實,哇!活像一個“巨型辣椒”,全身綠色的,摸上去還有一種毛絨絨的。

我又把目光放在了它前面的一片玉米田上,這一片玉米田中的玉米長得十分地綠,不管是橫看還是豎看,它的每一排玉米都是整整齊齊的,並且每一片葉子都是翠綠的,看,這一個個玉米,在萬綠叢中顯得十分飽滿,它的紫黃色的“鬍鬚”也充滿了生命的光澤。

而同樣它對面的一片玉米田中,因為長時間沒去打理了,所以,田中雜草叢生,玉米的葉子也開始發黃,中間有幾顆已經倒在地面上了,而玉米也顯得十分瘦小,“鬍鬚”也失去了光澤,變得黯淡無光。

在這裏,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了它們的差異。在這背後,我們有知道了只有勤奮,你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穫。

綠色日記 篇6

今年七十又三的我,那天騎着腳踏車到離家較遠的解放環路兜了一圈,大概5公里不止吧,回來後又一口氣跑上6樓家中,精神還可以呢。

我騎自行車整整50年,這才知道,自行車叫綠色交通工具,我出門騎車是一種沒有污染的綠色出行方式,想想此言極是。

我學會騎自行車是在20多歲的時候。人們上街、上班都習以為常地用雙腳步行,騎自行車的很少,誰家擁有一輛自行車,就被人認為是“有錢人家”而“刮目相看”。

我正式騎自行車是踏上工作崗位後,那時,我家居市中心,離上班的地方不算遠,騎自行車只需15分鐘左右。上世紀70年代初,我成了家,妻子是知青,兒子出世後,口糧一年拿一次,我每年過節前就到妻子插隊的武進縣運村糧站領取。早晨去時在吳橋碼頭乘輪船,並把一輛半新舊的自行車帶上,下午回家時就騎自行車,在公路上要騎4個小時。那時,這條公路的路面七高八低的,但因年紀輕,騎半天的自行車也不覺得累。我還喜歡一邊騎車一邊看路旁的景緻。進入太湖十八灣時,我好幾次情不自禁地停車下來,站在坡度旁,極目遠眺,只見太湖水秀山明,風光美不勝收,我不由得想:“這騎車豈不是一種極好的休閒?”

後來知青回城,妻子户口轉入市區再也不用長途跋涉,公交變得發達,腳踏車便“退居二線”。而立之年不久,一次在醫院查出“大腦左側血流量明顯減少症”,此病嚴重的後果會引起中風,我詢問醫生如何治療,他直言不諱地告訴我,最好的辦法是靠自身鍛鍊,我又問道:“騎自行車行嗎?”醫生笑答:“當然行啦,但需長久堅持,虎頭蛇尾就不會有收效。”於是就數十年堅持騎自行車至今,我計算了一下,過去43年中,以每天騎自行車1小時計,此項健身鍛鍊已達到15695個小時。我騎自行車既沒有污染之害,又能夠健體強身,我患的“大腦左側血流量明顯減少症”早就沒了蹤影,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