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有關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來源:在成人的世界裏,郵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郵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民俗。它包羅萬象、豐富多采。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電話、Q天、電子郵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舊時的信件。作為21世紀的新生代,瞭解郵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説教學目標

1、幼兒欣賞並認識郵票,知道郵票的用途。

2幼兒欣賞並認識郵票,知道郵票的用途。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幼兒學會用不同的顏色和圖案的排列設計郵票。

活動難點:設計新穎但又符合標準的郵票。

三、説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持的合作關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郵票,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2、談話法: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4、遊戲法: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也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説學法

多渠道參與法:貫徹《綱要》精神,實施家園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並讓家長向幼兒介紹一些有郵票的初步知識,家長成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支持者。利用遊戲組織幼兒玩設計郵票的環節,從而進一步讓幼兒瞭解有關郵票的知識

五、説教學流程

1、以認識、欣賞郵票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就以教師自己發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兒的關注,同時用直觀的物品——集郵冊,引起幼兒的興趣。——你們知道郵票有什麼用途嗎?

2、師生討論:

——你看到郵票是怎樣的?

——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

3、設計郵票。

(1)注意設計標準郵票的規格和要求。

(2)將你心裏想的郵票圖案畫給小朋友看。

4、分享、欣賞、評價作品

(1)誰願意將你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説課稿 篇2

兒歌是孩子們很喜歡誦讀的一種文體,它充滿了濃濃的童趣,並且兒歌的句式排列整齊,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韻文短小但韻味回味無羣,讀後深受教育,孩子們非常喜歡。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依據《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閲讀要求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背出自己喜歡的兒歌,並能歸納出自己在背兒歌時在認字、積累詞語、感悟句子方面的的收穫。

2.能自由發揮,給自己喜歡的兒歌配上動作,並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給插圖編兒歌。教學重點:背自己喜歡的兒歌,學會歸納總結學兒歌的收穫。

教學難點: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給插圖編兒歌。課前準備了《幸福拍手歌》 老師創編兒歌課件 、 集體誦讀的兒歌、 學生創編兒歌圖片。

在完成這些教學任務時我由淺入深,由一首歡快的兒歌歌曲入手,讓他們隨着音樂唱起來跳起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孩子們説説以前學的兒歌都是怎麼學會的,引導學生今後用更多的渠道去學習兒歌。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將自己以前會背的兒歌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彙報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將兒歌背誦出來,我還引導學生將兒歌中認識的字、積累的詞語、喜歡的句子、明白的'道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在個別彙報後,為了讓學生的參與面更廣,設計了兩人小組交流的環節,同時還設計了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兒歌加上動作在四人小組裏表演出來,然後推薦代表上台表演。接下來老師要出示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同學們,大屏出示老師自編兒歌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將照片和兒歌結合起來觀察,發揮老師自編兒歌的作用,激勵學生自編兒歌並彙報。最後在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時安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即,將兒歌進行分類。

説課稿 篇3

一、説活動背景:

通過平時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身體非常感興趣:喜歡對着鏡子做千奇百怪的動作來自娛自樂;音樂響起時,孩子們總是不由自主的翩翩起舞;他們在運動時時常會問“人的手臂、腿為什麼能動呢”如何引導幼兒發現人體肩、臂、手、腿和足會動的奧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呢為此我想到了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我的關節會表演”這一以保健知識為主的綜合主題活動。本活動通過自身的活動,讓孩子們去發現關節、認識關節及它在人體中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對人體奧祕的探究慾望,培養勤于思考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二、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師生評價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勇敢地展現自己,勇於發揮自己特長,提高自我欣賞的能力。

三、説重點、難點:

1、鼓勵學生勇敢地展現自己,勇於發揮自己特長,提高自我欣賞的能力。

2、學會欣賞自己,樹立自信心。

四、活動準備:

1.水彩筆若干、《健康歌》的音樂。

2.教師事先在手上畫好“親親一家人”。

3.有關課件.

五、説活動流程:

(一)激情導入

(課前活動:小汽車,嘟嘟嘟,馬列開花21同學們,愉快的綜合實踐之旅開始了)

1、請你跟我來:我就是我,我是獨一無二的,我的價值在於我自己,而不在與別人的比較中。

2、同學們,“認識我自己”主題探究活動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咱們六(2)班的同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採訪,調查等多種形式,對自己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這節課,我們將對活動的成果進行綜合性的展示。大家有信心嗎?期待你們精彩的展示!首先,有請第一小組進行展示。

(二) 成果展示

第一小組:我的自畫像

小組成員進行介紹。

段星宇:聽了我們小組成員的介紹,大家是不是有些心動,那麼有誰可以自告奮勇的也來介紹一下自己。

第二小組:別人眼中的我

師:感謝第一組同學的精彩介紹。有請第二組。

主持人:我是採訪直通車小組的組長——,我們組主要負責調查一下自己在別人眼中是什麼形象。我們組的口號是採訪無極限。(小組成員集體説)

(播放採訪的視頻資料)

小組成員談採訪心得。

師:同學們,每次經歷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每次經歷都見證了你們成長的足跡。你們小組談到了不要畏懼成長,也談到了幕後的故事,談的很全面,很深刻,老師感到很欣慰。老師想説,再苦再累也值得。

第三小組:才藝大比拼

主持人:我是才藝大比拼組的組長——,我們組主要向大家展示我們的才藝。我們組的口號是,想唱就唱,要唱得響亮;想秀就秀,要秀出個性。(小組集體説)

小組成員才藝(拉丁、廢物改造、朗誦)展示。

互動(其實,咱們班每個同學身上都有閃光點,,只不過有些你已經發現了,有些你還不知道。接下來,就看哪位同學有一雙發現的眼睛,能夠為同伴找到閃光點)

第四小組:追求完美

師: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面對不足,我們要做的是正視和改進,使自己更好地成長,有請第四組繼續展示。

主持人:我是追求完美組的組長——,我們組的口號是越來越好,來來來來;越來越好,來來來來。(小組集體説)

小組成員出示採訪記錄表,進行統計分析。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組上網查找了資料,知道了懶惰的危害。介紹懶惰的危害。

請欣賞故事《寒號鳥》

所以呀,同學們我們千萬不能懶惰。

第五小組:資料袋袋庫

主持人:針對上面的問題,我們小組通過請教老師,上網蒐集資料也找到了許多解決的辦法。我們組的口號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辦不到。

小組成員展示彙報。

我們知道了不少克服自身不足的方法。為了讓每個同學都能受益,我們把這些方法制作成了一本小手冊,方便同學們平時翻閲。

第六小組:暢想未來的我

師:我們身上的優點在不斷地發揚光大;不足也在不斷地克服改進。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造未來精彩的自我。接下來有請第六小組展示。

主持人:我是超越夢想組的組長——,我們組對自己的未來做了一下規劃和暢想。我們組的口號是——放飛夢想,展望明天;心會跟夢一起成長。

(邊出示幻燈片邊暢想)

(三) 活動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了和同學們説再見的時候了,那動聽的歌聲仍然縈繞在我們耳畔,每一位同學都是天地間走來的小小的我,但是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大有作為。通過這一次“認識我自己”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不僅對自己有了比較客觀全面的`瞭解,而且呢對未來有了明確的目標。希望同學們珍惜每一天,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也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成長是一個過程,不要忘記欣賞成長途中一路的風景,會有喜,有憂,細細體味,成長其實很美。最後老師送大家一句話:其實,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六、教師小結: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愛默生)“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於縮小了自己的成就。”“自卑的人,總是在自卑裏埋沒自己。記住,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上不能成功的主要原

因。”“凡事總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就先擔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沒有勇氣了”。

 板書設計:

學習別人的長處

我的缺點( ),我要向( )同學學習, 因為他( )。

 課後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體現了綜合實踐學科的幾個顯著特點。

首先,在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的活動,所以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更加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

第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是生成性。隨着活動的進行,新的目標、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在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

第三、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他們完全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等,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在創意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們可以自由組合,也可以獨自完成創作任務;他們可以從給出的被選題目中任選其一;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任何表現形式進行展示的活動

活動中學生積極性一直很高,處於一種亢奮狀態.但美中不足,由於前面彙報的內容多,使學生實踐的機會減少了,集中體現孩子創新能力與自主發展的是創意展示,由於時間的關係,使許多精彩的創意沒有展現的機會,不免使一些精心準備了半天的孩子有些許的失落。以後的活動課中首先要科學地分配時間,更為合理地安排活動內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注重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

本次活動開頭以“手指兒歌”這一形象的描述來引起孩子的興趣,自然導入課題。首先我在手指關節上畫好“親親一家人”的頭像,並請孩子一起和這一家人用手指頭打招呼,想一想我們的手指頭為什麼會彎曲讓孩子從自身對手指會彎曲這一認識入手,知道我們的手指上有關節。從而讓幼兒比較容易進入探究狀態,並保持持續的求知慾望. 使幼兒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玩中體驗,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2、注重孩子的親歷過程。

在初步認識了我們身體上的關節後,我又以“如果不彎曲手指關節,能不能拿到我手裏的東西”為遊戲,讓學生親自體驗人體關節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認識、探究自己身體的興趣。通過這樣的親歷活動,使幼學生較好的掌握和理解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瞭解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學會怎樣欣賞別人、尊重別人,懂得了取長補短的道理。通過“誇自己”“誇同學”,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

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本教材是2102 年自新課標出台以來在一次修訂,也優於前次 教材。造型表現領域方面的知識更有連貫性,可操作性。並且課本後面還 附有練習作業。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色彩構成的第三課,《色彩調 和》是色彩構成領域裏比較難的課程,考驗學生的色彩運用的綜合水平。

説學生:

本屆七年級學生在造型表現領域的美術素養參差不齊,綜合 能力比較差,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在色彩構成方面有一些瞭解,並學會在 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分析色彩,加上之前專門上了練習課,對色彩的理解有 一定的深度。

説目標:

過程與方法:通過同色相調和,不同色相調和的`學與練,使學生進一步認 識色彩構成。

知識與技能:改變原來對色彩的認識,學會對自然界同色相不同色相的分 析和調和並畫出色彩和諧的畫

情感與價值:運用所學的色彩構成知識,進一步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分析 和鑑別和諧色彩的繪畫作品。

説重點:重點在色彩的分析與調和方法的把握

難點:不同色相的畫面或者是自然界調和時傾向色的尋找和調和

教學難點的突破: 主要的方法是對比學習,練習實踐中發現問題,看見色彩。

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身的問題,改變已有的色彩習慣、欣 賞水平。

教學用具:《春景圖》、《秋景圖》、畫家的作品《春景畫》、學生上節課 的作品可做示範的秋景半成品

教學過程:

一、 複習舊知引出新課

二、

1,觀察書中同色相分析同色相作品的色彩

2,分析書中不同色相作品的色彩

3、展示學生作品

4、對比原圖提出問題:誘發學生髮現問題

三、深入知識

1、對比畫家作品發現自己問題

2、尋找不同色相的傾向色

3、找到畫家色彩調和的技法

板書:大面積鋪好傾向色,小面積穿插對比色。

三、 實踐階段 學生改畫、老師指導

四、 拓展階段 鑑別畫分析作品色彩的運用

五、 佈置作業 畫一幅色彩協調的同色相風景畫

板書 色彩的調和

1、同色相色彩調和

2、不同色相調和 不同色相調和方法: 大面積鋪好傾向色,小面積穿插對比色。

3、對比鑑賞

4、作業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在本課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形狀——拱形。拱形結構是一類很重要的結構,應用廣泛。拱形結構有的書又叫推力結構,它的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的壓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結構中唯一產生外推力的結構。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點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在教學這一內容我精心設計了幾個體驗和實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拱形的結構特點是把受到的壓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過提出問題——嘗試——總結經驗——改進實驗,再嘗試——在獲得成功的探究過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壓力的原因,認識拱形受力的特點。

據此,我設置了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 :

能夠邊實驗邊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個問題。能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如何進行實驗,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處理數據,實驗中出現與探究課題不同或與生活常識有矛盾的問題,應如何對待,也需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提高;二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恰當指導。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讓學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體驗科技的力量、創造的快樂。 這堂課的重點,我認為在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設法保持拱

形的形狀,使它承受更大的壓力。

難點在於: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發揮出拱的受力特點。

我一直認為科學課堂必須是充滿情趣和智慧的課堂,它着力於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興趣更濃厚,讓學生的智慧更靈動。以這個為基點,我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教學進行了設計:

一、充分挖掘藴含豐富的材料。

材料是科學探究的物質載體,它的.合理選用直接影響着科學探究的有效性。在“拱形的力量”一課中,我們希望學生能根據實驗觀察發現拱形受力後形狀的變化,從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狀況,再根據拱形的受力狀況,提出增強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製作一個拱,然後要尋找合適的抵住拱足的物體,兩者組合在一起實驗時,要能清晰顯示拱形受力後形狀的變化。

最初打算讓學生隨意用一張拱紙來研究,結果想到過於簡單的操作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五花八門的拱紙在課堂上使用,隨意性太強,信服力不夠。最後決定由教師製作拱紙提供給學生。拱紙要能吸引學生眼球,引發學生思維,又要能顯示受力後典型的形變,即抵住拱足後拱紙中間受力部分會向下凹,拱足兩側會向外伸展,直至承受不了重量拱足往兩邊伸展,造成拱紙倒塌的變化過程。為了清晰的顯示這個過程,我試驗了很多次,拱紙選擇多大?用什麼類型的紙?抵住拱足用什麼物體?物體多大?墊片的規格?┅┅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花費了不少的精力,最終確定拱紙的大小為長17釐米,寬3釐米,跨度為12釐米,用直徑2釐米的螺帽抵住拱足,用直徑1.2釐米、中心小孔的墊片做重物。

幾張拱紙、幾顆螺帽、幾個墊片,看似幾樣小小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卻藴含着豐富的探究內容。

二、用概念引領有效的教學互動。

對科學概念的關注和研究是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特點。“科學概念”不僅僅是我們原先認識中的“知識性概念”,它的內涵也遠比“知識性概念”要豐富、深刻。科學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學事實和概念,還包括科學的觀念和對科學的看法。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雙螺旋結構協調發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本課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產生外推力。如果抵住這個力,拱形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在教學的開始,教師出示一張紙,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紙的兩端將紙平放在兩手之間,紙塌下去了。然後對學生髮出疑問:它連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這樣柔軟無力的紙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嗎?

學生彙報時提示不能增加材料。讓學生充分發言,這個還可以檢查學生對前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説到拱形。

教師把紙做成拱形後它沒有塌下去。看來拱形也有科學道理。板書:拱形的力量。 為了突破重點,我設計了第一個實驗:做一個紙拱,試試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學生把紙拱放在墊板上,並在拱足的地方做好記號。觀察之後,説一説拱自身的重量落在哪裏? 引導學生説出在拱的下部。

教師解釋概念:在拱與墊板接觸的地方,我們把它叫拱足。下面請同學們輕輕地放一個墊圈在紙拱上,來測試拱的承受力,仔細觀察紙拱的變化。並回答:哪個部分承受着墊圈的重力?學生會發現拱足向兩邊伸展,而墊圈的重力是被拱頂承受的。

再加一個墊圈,觀察一下新的變化。學生髮現紙拱隨着壓力的增大,拱足伸展得更大了,最後就平了。根據這一現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解釋。“紙拱”為什麼會向兩來伸展開去?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觀察描述活動,學生能清晰地認識拱形橋的受力軌跡,從而建構第一層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看到拱足分開自然想到要用什麼東西去抵住它。

教學進行到這裏,基本抓住了本課的第一條基本概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我又設計了第二個實驗:把拱足固定,測試紙拱能承載多大的重量。

教師設問:既然我們知道了紙拱受力變形的原因,你有什麼辦法使紙拱不容易變形,能承受更大壓力?承受幾個墊圈你能預測一下嗎?怎樣讓拱形承受更大的壓力?用實驗檢測下看行不行。

分組實驗時教師巡視指導。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抵住拱足的物品越大越重,紙拱的承受能力就越強。引導學生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案,讓拱形能夠承受更大的壓力。

通過師生談話,進一步肯定學生的想法,用東西抵住拱足,拱承受的壓力要大一些。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討論觀察到的現象。當拱頂上的壓力不斷增加時,它的形狀會有什麼變化?紙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變化?通過這樣的設問,再一次讓學生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在這裏,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現象後,對出現的問題作出解釋,並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實驗去驗證。用事實證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這樣多次訓練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對於紙拱還是會變形。這時就會激發學生思考應從哪些方面來改進自己的方案。在實驗之後,教師還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從同學們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抵住拱足的物體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強了!

學生又通過用螺帽抵住拱足來增強拱紙承重能力的實驗,再一次觀察到拱紙受力的特點,最終明白拱形承重的祕密。學生概念的發展引領着我們有效的教學互動,正是由於核心概念貫穿教學的始終,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主線清晰,學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三、用數據激活深刻的理性思維。

科學必須用事實講話。科學數據就是探究活動中獲得的事實性資料,對科學數據的分析是激活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途徑。在本課中把學生的原始實驗單張貼於黑板,用意有三:第一是為了展示學生原生態的研究成果,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狀況,這是學生進行下一步數據整理、分析的基礎。第二改變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關注其他同學的研究成果,知道集思廣益能使我們的探究更具科學性。第三彙集小組數據,聚焦學生注意力,便於分析交流。

課堂中學生選用抵住拱足的螺帽數不同,造成承受的墊片數也不同,當一個個不同的數據呈現在眼前時,學生的思維開始跳躍,一串串問題在腦海中湧現。抓住這個時機,引導學生從數據入手,展開分析,這是培養科學理性思維的絕妙契機。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數據的方法,如排列、分類、統計等方法,在掌握一定分析技巧的基礎上,學生就能通過數據找規律,透過數據看本質。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充滿熱忱地自主思考,思維越來越縝密,智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教學的最後,播放課件圖片:趙洲橋、拱門、奧運館所??這麼多的建築為什麼都採用了拱形呢?通過身邊一些熟悉的建築中拱形的運用讓學生將知識還原生活。讓學生吸收信息,提高創新意識。

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體現着自己的成長軌跡和生命節律,雖然擔任科學教師的時間不長,但是我在努力讓自己構建出充滿情趣和智慧的科學課堂。俗話説:“科學探究無止境。”我更覺得:“科學教學藝術的探究更無止境。”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説的內容是幼兒園託班語言《學兒歌布娃娃》。

説活動教材

這是一首適合託班幼兒朗誦的兒歌,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將布娃娃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在字裏行間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對布娃娃的喜愛。

這首兒歌中藴涵着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社會領域:可以通過抱娃娃、親娃娃來激發幼兒喜愛布娃娃的情感。藝術領域,可體驗布娃娃的形象美。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可讓幼兒學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這句話適合幼兒在角色遊戲中進行運用。

兒歌中布娃娃的形象描繪得很逼真,可讓幼兒在觀察布娃娃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地描述布娃娃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黑頭髮,張着嘴巴笑哈哈”,但並非所有的`娃娃都是這樣,有些是黃頭髮,有些是小眼睛,也有些是小嘴巴,小娃娃的表情也會有所不同,這就為幼兒的創編活動留下了空間。

但託班幼兒又是最喜歡布娃娃,最喜歡當小爸爸、小媽媽的時候,兒歌中的語言正是孩子們想對娃娃傾訴的話語,非常貼近幼兒;兒歌中描述性的語言比較壓韻。適於幼兒進行學習;根據託班幼兒語言以模仿性為主的特點,也可讓他們嘗試模仿性地根據孩子們自己抱着的娃娃長相進行適當地改編。

布娃娃是託班幼兒特別是託班的女孩子非常喜愛的玩具。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學做爸爸、媽媽去抱抱娃娃,但幼兒在抱娃娃時只有動作,往往是無聲的,而且忽略了對娃娃的形象描述。本次活動我們就提供機會讓幼兒在扮演爸爸、媽媽的自然情景中邊抱邊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又讓幼兒從觀察布娃娃的眼、頭髮、嘴、表情等方面來學習兒歌:在學習集體描述教師手上娃娃的基礎上,嘗試根據自己的布娃娃的長相。大膽地進行創編。最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1、活動目標

(1)學説“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2)能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3)在抱抱、親親布娃娃的過程中,體驗喜愛布娃娃的情感。

説課稿 篇7

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冀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認識升和毫升》。

一、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測量部分的內容,教材設計了兩個數學活動,在教學體積之前先教學升和毫升,是因為這兩個計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廣,幾乎隨時隨地都可能接觸到,儘量早些教學升和毫升,既方便學生生活,又為以後教學體積積累了感性材料。

二、學情分析: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幾乎每天都要接觸與“升和毫升”有關的事物,如早餐喝的牛奶、服用的液體藥、飲用的礦泉水、各種飲料等,學生既有學習知識的生活經驗,又有學習知識的現實需要。在學生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認識升和毫升,既可以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能力。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瞭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這同時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積極參與"玩水"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活動經驗。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瞭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

教學難點: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五、説教法

依據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我採用探究發現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六、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來參與教學活動。

七、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量杯(量筒)、大、小玻璃杯、玻璃瓶,以及水盆、水、飲料等。

八、教學設計: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設計如下四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本節課由生活實際入手:教師出示兩個玻璃杯(一個又高又細,一個又矮又粗)通過比較引出“哪個杯子裝的水多?”的問題,讓學生觀察、猜測。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

(二)、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此環節我設置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玩一玩,瞭解容量的概念。

1、對學生提出的猜測通過"玩水"的實驗活動進行驗證。這個活動要有充足的時間保證,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合作,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2、在交流實驗的過程和結果時,重點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做的,怎樣判斷的。學生的實驗過程可能有多種方法,比如:把甲杯子裝滿水,倒入乙杯子裏,甲杯水如果剩下,就説明甲杯裝水多,乙杯裝水少,如果乙杯不滿,就説明甲杯裝水少,乙杯裝水多;還可以把兩個杯子都倒滿水,分別倒進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裏,盛哪個杯子水的水面高,就説明哪個杯子裝水多。除了這兩種方法外,學生如果有其他辦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和表揚。

3、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提出容量的概念,告訴學生:哪個杯子裝水多,就説哪個杯子容量大;兩個杯子裝水同樣多,就説它們的容量相等。

活動二、量一量,認識容量單位。

1、教師拿出兩個高度一樣,裝的飲料高度不一樣,但粗細不同的瓶子,提出“哪個瓶子裝的飲料多”的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可以怎樣比較。

有了前面玩水的經驗,學生很快就能説出把飲料倒進同樣大的杯子裏的做法。在這種思維的啟發下,學生還可能説出把飲料倒進更小的杯子裏,哪瓶飲料倒的杯數多,哪瓶的飲料就多。教師可以作為學習的參與者提問“要想知道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怎麼辦?”自然引入測量容量的工具“量杯和量筒”。

2、認識量杯和量筒。學生觀察量杯和量筒,發現其特點是都有刻度,細心的同學還會發現:量筒刻度均勻,量杯刻度不均勻。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在量杯上同樣每格代表25毫升,寬度卻逐漸減小,為接下來的讀數做準備。在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後指出:計量液體,如汽油、飲料、藥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單位,認識“升”、“毫升”及對應字母,説一説在哪見過升或毫升。

3、用量杯或量筒測量兩個瓶裏的飲料的多少。教師操作,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讀出飲料液麪所在的刻度並把讀出的數寫在黑板上。讀刻度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在這個環節可以讓讀對的學生説自己的方法,實現學生教學生。要想準確讀出液麪所在的刻度,首先要弄清每個刻度代表的數量,實現學生教學生。為減少讀數時的誤差,要注意指導學生讀量杯中容量的正確方法,即視線要與量杯的液麪保持水平。

(三)鞏固新知,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這個層次以練習為主,精心設置了不同層次的內容:

1、看圖填空;通過觀察填出三個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這個練習讓學生獨立觀察並完成填空,繼續鞏固正確讀刻度的方法。

2、找三個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先估計杯子的容量,再實際測量。

先分組進行,再小組合作完成,既可以強化學生對容量概念的理解,又為學生提供估計的測量的機會,豐富課程的`資源。

3、怎樣使兩個瓶子裏的水同樣多?這個練習是比較開放性的題目,鼓勵學生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通過這幾道有層次的練習,力求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四)、歸納總結,提高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感想?讀刻度時應該注意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此時注意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及時評價。既讓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慾望。進而讓學生調查家中用升和毫升作單位的物品記錄下來。這樣又把學習延伸到生活實際,瞭解升和毫升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關係。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以鞏固和提高。

以上幾個環節,我多處運用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具有實用價值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參與數學活動。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

九、板書設計:

板書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為此我的板書設計以簡單明瞭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點,清晰易記。

以上是我對《升和毫升》這節課的教學設想,不當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