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選五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五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集錦九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執教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信息窗1長方體的認識。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立體幾何圖形,因此,這一節課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而且應該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形體觀念。

2、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技能方面:使學生認識長方體並掌握其特徵。

在能力訓練方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及空間想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在情感態度方面: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體會“實踐第一”的觀點,享受成功的喜悦

3、教材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難點:建立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二、説學生

五年級的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比較、綜合的能力。學生有了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三、説教學方法

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作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更廣更寬的操作、思維的空間,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做一做等實踐活動,逐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使學生成為認識活動的主人。

四、説教學過程: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想通過以下四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一)温故布新、創設情境

先複習了學過的圖形,從中認識到立體圖形。俗話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開始時學生的狀態便為本節課定下了基調。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以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性,自由發言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為新課作好鋪墊。考慮學生對於面、稜、頂點的認識有困難,因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為進一步探討長方體的特徵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探討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的特徵:讓學生先自己結合手中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完成導學案(一)考慮學生直接填寫長方體的特徵表有困難,先讓學生完成我們能發現:其實問題和長方體的特徵表相近,只是這裏沒有涉及相對的面、相對的稜。同時也為小組合作完成長方體的特徵表打下基礎。

2、探討長方體稜的特徵是難點:讓學生在小組中完成,同時給每組準備了3種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小棒,每種顏色長度相等各四根,8個頂點。在拼擺前先讓學生給小棒分類,為給為長方體的稜分類打下基礎。學生提供一個操作、思維的空間。學生利用拼出的長方體,這樣能較好地理解、掌握長方體的稜和頂點的特徵。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學生通過自學課本瞭解,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方放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於每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都可以叫做長、寬、高。

4、認識透視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講台上的長方體紙盒,圍繞“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展開討論,引導學生不定位觀察、定位觀察逐步抽象得出,看到的面用實線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虛線表示,幫助學生建立空間形體觀念。這樣的設計可以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有效地突破了教材難點。

(三)成果展示、演講交流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示導學案。師生共同理解問題,加深理解。

(四)歸納總結、提升拓展

引導學生簡要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深化對長方體特徵的認識過程。拓展:方形西瓜,學知識的用途。

你有哪些收穫?”“你想提醒同學們什麼?”等語言,讓學生感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五)反饋訓練、佈置預習

學生完成練習案

預習:正方體的特徵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宋沖沖。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課題是《小數乘法》。我將從説教材地位和作用、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我要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數乘法,後面是本教材的小數除法,所以學好這個課時為學好以後的小數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類推能力、判斷能力等。

3.滲透理論來源於時間和轉化的思想。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着以學生為本的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小數乘法意義和小數乘法法則

2.教學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為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邏輯的學科。因此我的課堂能使學生的邏輯能力增強。

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這也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五、説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結合、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學過的知識和材料開頭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温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知識,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設備情況,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認識。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練習,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並能用於社會實踐。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我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和實際生活的應用。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有利於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5.作業佈置。

針對五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分層練習,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減負的目的。

七、結束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內容

“視圖與投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每一學段要求不同。第一學段是“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第二學段是“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第三學段是“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所以在本冊教材中沒有給出視圖的概念,而是採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四、具體編排

例1

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説明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建議: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3)注意: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於被觀察物體的表面。②使學生明確,這裏所説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

例2及“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裏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教學建議:

(1)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2)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3)做一做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麼,並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例3及“做一做”

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2)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並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後,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教師還可以增加小正方體的數量,進行類似的活動,但注意數量不宜過多。

(4)做一做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的組合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可以讓學生直接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五)教學建議

1、準備好必要的教具和學具。

由於本單元有大量的觀察和拼搭等活動,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套相應的學具。可以結合實際,指導學生自制學具。

2、注意讓學生真正地、充分地進行活動和交流。

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想像、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要讓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來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動手、親自體驗和親自思考。並應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啟發。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關於教材

《百分數的認識》它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的基礎上以及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特別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教學基礎上設計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基礎,特別是對於以後學習百分數的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並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組織學生探索,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討論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分析:

1.依據學生學情,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採用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

2.具體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索----合作交流----引導發現----綜合概括等教法。

學法分析:

1.基於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記憶和模仿,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具體方法: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綜合概括等

3.通過讀一讀,寫一寫,説一説等活動環節,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關於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引入

由網絡調查表國小生最喜愛的動畫片直接給出百分數,引出課題。

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百分數,並教授百分數的正確讀、寫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大量生活中運用百分數的實例,啟發學生思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過四個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百分數

其中探究活動一,回顧網絡調查表國小生最喜愛的動畫片,引出五洲國小四、五、六年級的調查表,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由學生小練筆來加深這一推算過程;

探究活動二,這是課本上的案例,起初只給了學生三個球員罰中次數,引導學生討論派幾號球員更好,通過討論結果啟發學生考慮到另外一組罰球總數的數據,從而得出必須知道每個人罰球總數,看每人罰中的數佔罰球總數的百分之幾?用百分數描述每個球員的命中率;

探究活動三,利用種子發芽實驗,給出十組數據,讓學生感受到分別用分數、通分後的分數和百分數表示的發芽率,哪一種能更直觀的體現出發芽率的高低,進而讓學生理解百分數便於比較的優勢;

探究活動四,再一次將生活中百分數的實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説出百分數在句子中的含義,理解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表示的是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通過板書再加強學生們的理解,最後通過趣味成語再一次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帶領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

2、通過教師寄語讓學生思考99%的汗水再加上1%的靈感等於成功這句話的含義!

四、關於板書設計

因為運用了大量多媒體課件,因此,板書就要簡潔、明瞭,我主要呈現出課題、由分數推算出百分數的過程和百分數的寫法及意義,讓學生可以通過板書瞭解到本課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分數的意義》是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一)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以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藉助直觀操作和展示,在説説、分分、畫畫、寫寫、折折、塗塗等活動中經歷“分數意義”的建構過程,理解單位”1”,溝通分數和整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理解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豐富的現實情境,通過具體的數量感知分數的豐富內涵。

能力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情感目標:

瞭解到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二)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三)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二、説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創設情景、啟發誘導、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等教學法,並穿插直觀演示。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三、説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動手的材料,

圓餅模型、正方形紙、四個蘋果、一米長的繩子,讓學生用這些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他們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讓學生進行2次操作體會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圖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飢又渴,師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東西。不一會兒,悟空抱回一個大西瓜。師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剛一分好,豬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塊。這時,師傅問:“八戒,你能説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個嗎?你能用一個數把它表示出來嗎?”八戒抓耳撓腮,怎麼想也想不出來該怎麼表示。

聰明的同學,你們能幫八戒説出他手中的西瓜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嗎?該是多少個嗎?

通過創設情景引入,不僅對分數有了再現,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分數產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學生在故事中產生滿足感,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從而自然而然的點題。

揭示課題: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二) 瞭解分數的產生史:

分數起源於分。在原始社會,人們集體勞動要平均分配果實和獵物,逐漸有了分數的概念。以後在土地計算、土木建築、水利工程等測量過程中,當得不到一個整數的結果時,便產生了分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展現了分數的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積極傳播了數學文化。

(三) 動手操作

操作分數

1、 感知單位“1”

(1)畫一畫,塗一塗,塗畫出圓餅模型的四分之一。

(2)折一折,將正方形紙折成相等的四份,並把其中的一份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分一分,四個蘋果分給四個同學。

(4)剪一剪,1米長的繩子平均剪成四份,表示出它的一份。

學生動手操作完之後,拋出問題,讓生展示激烈的討論:

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通過知識經驗的遷移,明白許多物體也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從而突顯單位“1”的豐富含義。

1、理解意義和分數單位。

此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充分感知單位“1”的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動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單位。同時通過具體的操作明白由於分的份數不相同,因而分數單位也不相同,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的數學結論。同時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概念的理解。

(四) 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基礎知識練習: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説生活中的分數:此題設計旨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的設計是一個整體,從而彰顯本節課的重難點:“單位1”,其實旨在向學生説明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東西皆可被看作一個整體,即單位“1”。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第138-139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勇於思考、敢於求異的創新精神。

3.使學生感受比較與分類、猜想與驗證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並逐步學會用此種方法處理、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

師:這幾天我們在數學王國中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分數。(板書:分數)要是交好這位朋友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

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來到火焰山,那裏的天氣特別炎熱,他們走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大家猜猜這時候他們最想吃什麼?

生:西瓜。

師:對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個大西瓜,問師傅怎麼分,師傅説:“咱們師徒四人,每人吃這個西瓜的1/4吧!”(配音)豬八戒一聽,急得夠嗆,趕緊嚷到:“不夠,不夠,我要吃這個西瓜的1/8!”

(配音)站在一旁的孫悟空聽了偷偷地笑了。

同學們大家猜猜孫悟空為什麼在那偷偷地笑呢?

生:因為孫悟空認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師:到底孫悟空對不對呢?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就會明白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出示課題)

2.分析課題。

師:看到這個題目,誰想説些什麼?

[評析:這樣導課,既激起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又為新舊知識找到了銜接點,為下一步學習新課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分類整理 師出示一組分數(課件出示)

師:剛才有一位同學們説,要比較分數的大小至少需要兩個分數。大家看這麼多的分數如果進行比較,你們有什麼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能不能把這些分數分類整理一下?(能)怎樣分類比較合適呢?

生討論後回答,師課件出示分類情況

分母相同的分數 分子相同的分數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

[評析:從一組原始材料出發,讓學生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思考發現:要比較分數的大小必須先把這一組分數進行分類。這樣教學,真實再現了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分類整理的方法。]

三、探索規律

1.分母相同分數大小的比較。

師:(指第一類分數)這類分數的共同特點是分母相同,不同點是什麼呢?

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體分別閃動每組分數的分子、分母)

師: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數的大小可能與誰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結合這兩組分數進行討論。

生討論後回答

生1:我以1/5和1/5為例,把5塊餅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 2/5;因此,我的觀點是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觀點。但我是這樣想的, 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這樣的數,而 2/3是表示2份這樣的數,所以1/3<2/3 .

生3:我是這樣想的, 1/4是1個1/4 , 2/4是2個1/4 ,2個 要比1個 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

生4:我是這樣想的, 1/3轉化成小數是0.33??, 2/3轉化成小數是0.66??,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們的觀點。

生5:我是這樣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過了"3"的一半,所以1/3<2/3。

生6:還可以先把每個分數用圓表示出來,再比較就明顯了。(多媒體出示畫面:並閃動塗色部分)

師:以上這些方法,都證明了一個什麼觀點?

生答師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生齊讀)

[評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先找出兩個分數的異同點,再通過討論,從多角度明確了分母相同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這樣,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生充分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得到了培養。]

2.分子相同分數大小的比較。

師:(指第二類分數)這一類分數有什麼特點呢?

生:每組分數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體分別閃動每組分數的分子、分母)

師:這類分數的大小可能與誰有關呢?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再討論一下。

生討論後形成兩種觀點

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比較大。

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師引導生辯論

甲方發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比較大;那麼分子相同的分數,當然分母大的分數比較大。

乙方發言人l:甲方同學只是一種表面"推理",並不能證明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乙方發言人2:我們以1/2和1/3為例: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甲方發言人:乙方的證明只是貌似正確,一種方法並不能證明他的觀點正確。

乙方發言人:我有一個問題想請對方同學來回答:在你過生日時,買來一塊生日蛋糕,兩人來吃每人吃的多,還是3人來吃每人吃的多?

甲方發言人:當然是2個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學們都笑了),你説的有點道理。

乙方發言人1:我方同學説的不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確。1/2化成小數是0.5,

而1/3 化成小數是033??。

乙方發言人2:還可以畫圓來説明。(多媒體出示如下畫面,並閃動塗色部分)師:甲方還有發言的嗎?(沒有)現在你們]同意哪種觀點?

師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發比較大。(生齊讀)

[評析:"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比較"是本課的難點,教師巧妙地先讓學生對結論在行猜測,然後展開辯論,使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學難點。]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數大小的比較。

師:(指第三類分數中的5/8 和7/9 )誰能想出辦法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

生1:如果能把它們轉化成分母相同的數,再比較大小就好了。

生2:如果能轉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也行。

生3:也可以轉化成小數再比較大小。

生4:轉化成小數太麻煩了。 (師用多媒體畫線段圖的方法演示比較的過程)(生鼓掌)

師:同學們的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數中,這一類分數不只這一組,還有很多,比較的方法也很多,以後的章節還要專門研究。

[評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數大小的比較在本節課進行滲透教學,是教師的一個大膽嘗試,這樣一是維護了知識系統的完整性,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找到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四、實際運用,深化新知

師:現在誰能利用這節課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下,孫悟空笑的對不對?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看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認真、紮實,不能一知半解,否則會鬧出像豬八戒那樣的笑話來。

[評析:這樣設計首尾呼應,使學生真正明確了"誰笑的聰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待科學要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小數乘法第四框題《連乘乘加乘減》是本冊教學重點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為後面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更復雜計算做準備。為此,要求學生必須紮紮實實地掌握這部分知識。

我教學本節課的主導思想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等實際狀況,重視過程教學和整體性教學。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出發,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識。有目的地組織安排教學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教學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看、找、想、算的過程中學習本課的知識點,達到教學的目標,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聯繫實際,從生活中切入;

2、主動探究,在活動中感悟;

3、合作交流,在練習中昇華。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自主探究,理解《連乘乘加乘減》的意義,理解掌握《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能正確進行口算和筆算,使學生認識小數連乘與整數連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遷移類推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意義,掌握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教材難點是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確定。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國小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法,操作法,發現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學法。我重視觀察,比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裏,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的形成過程。

三、説教學環節:在新課標的倡導下,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分為六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鋪路搭橋,興趣引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讓學生填寫書中的表格

因數1.0002

因數

誰能説説,在表中你能發現什麼規律?讓學生在各抒己見中充分感知”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變化,積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規律。

第二環節,明確目標,巧妙設疑。

同學們請看15×4×2=多少老師現在把這道題改成1.5×0.4×0.2,你會做嗎?通過變式,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從而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然後交待本課的學習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通過自主探究,來理解小數連乘的意義,理解掌握小數連乘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第三環節,操作觀察,發現規律。

1、出示例六,1.3×0.2×1.1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1.3×0.2=0.260.26×1.1=0.286這個乘法算式有什麼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還可以用別的方法計算嗎?1.3乘以0.2再乘以1.1表示什麼意思呢?

你能説出下列算式表示什麼?

2.7×1.5×0.1 5.8×0.4×1.2 3.1×1.2×0.3 1.6×1.1×0.5

小結:

小數連乘的意義是什麼?

小數連乘的意義與什麼算式的意義相同?(小數連乘的意義與整數連乘的意義相同。)

説明整數乘法的意義也適用於小數乘法。

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採用發現法來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通過自學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3、填空,並講出道理。

4、小結,引導學生得出計算方法。

①觀察以上題,你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為什麼?(積的小數位數與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有關,被乘數和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②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是什麼?(積的小數位數是被乘數和乘數的小數位數之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用通過帶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

a收集整理)學生思考,並大膽讓學生嘗試、講解、討論,把學生引導到算理的探究過程之中。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閲讀書本,質疑問難:

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為了加深理解所學知識,由部分理解到整體回顧,形成體系,我讓學生閲讀9頁的內容,提出尚存的疑慮,做到及時反饋。

五、巧設練習,發展智能:

練是數學課的重要特徵,我通過有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學生的智能。

1.説出下面各算式中積應有幾位小數

25.4×3.6×1.2 2.37×1.02×0.12 0.15×0.3×3.1

1.032×2.4×1.013.506×2.03×0.1 0.017×2.1×0.001

2.在積的適當位置上添上小數點

觀察:積的小數位數是多少位?為什麼?

3.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5×4×1= 18×5×1= 2.5×0.4×2=

0.25×0.4×0.1= 0.18×0.5×0.1= 0.025×0.4×2= 注意:計算的結果,小數部分的位數.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來。

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思維過程既有展開,又有壓縮,突出重點和難點,有助於學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梳理概括,形成體系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呢?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啟發學生動腦思考,歸納總結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歸結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説課全部內容。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各位尊敬的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方程的意義》。我的説課分為以下幾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景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具體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2、會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簡單的等量關係。

能力目標:學生在觀察、比較、抽象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體驗。

情感目標: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

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學難點: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瞭解天平。

謎語導入,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説説對天枰的瞭解,接着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二)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

情景1: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請學生觀察後説一説發現了什麼,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板書: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飲料(250克),右邊放上另一瓶飲料(500克),再次請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板書:250250=500)

這兩個情景學生非常熟悉,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然後我還創設2個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説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100x=250)

情景4: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着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三)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麼多的等式和算式後,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分類,並交流分類的標準。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四)層次練習,鞏固方程的意義

在這一環節中,我編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找方程",即教材62頁第1題: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3-1.4=1.6ax2<2.4採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題目要説明理由。

(2)“寫方程”,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鞏固方程的意義。

(3)數學遊戲:教師出示式子,學生做動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學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學生就蹲下。兩樣都不是,則不用做動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2題:根據天平列出方程。

(5)根據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3題。例如:小明x歲,爸爸40歲,爸爸和小明相差28歲。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提升,評價自我

組織學生説説收穫,可以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悦。説説存在的不足,同時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六)作業佈置,迴歸生活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可用方程表示其數量關係,請同學們列舉出來。

佈置這題作業,目的是讓學生自主設計練習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七)板書

方程的意義

5050=100100x=250

250250=5002y=50方

等式a+2=17程

xy=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思:通過文字形式來設計説課稿,比較單一,不能吸引評委。那麼在設計裏面放入輔助性説明的圖片,比長竄的文字更清晰,更能讓人明白。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五年級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為:

1、知識技能目標:複習同分母分數的相加減,讓學生自主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能正確的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感受到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體會到數學的內在聯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遷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運用通分解決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的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前一個單元裏已經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幾節課裏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明確了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成分都已學過,在這節課,無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好在學生已從“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裏學會了這一招“化異為同”所以在這節課裏要求學生再用“化異為同”來解決問題並不難。

三、説學法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基於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

(一)導入

1、複習同分母分數的相加減及其運算規則

2、課題的引入

(二)教學新課

1、新授

2、鞏固和複習

3、課堂總結

(三)練習

1、做一做

2、判斷計算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複習同分母分數的相加減及其運算規則

首先我給出一組題目,讓同學們回顧同分母的加減法及其運算規則,為後面傳授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起了很好的引導。(2/95/9=1/83/8=5/6–3/6=4/5–3/5=)其中還有複習了約分的知識,檢驗同學們課後的學習。

2、課題的引入

根據課本的知識,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用學生的慣性思維讓他們自己提出“1/43/10=”式子,這就與我們以前所學的內容不同,讓他們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後同學們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教學新課

1、新授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讓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提出“通分化為同分母”這個關鍵點,然後讓同學們動手做一做。

2、鞏固和複習

首先我在其中穿插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然後再鞏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這其實都貫徹着“只有相同的單位才能相加”

3、課堂總結

讓同學自我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首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然後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三)練習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後,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1、做一做

讓同學瞭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通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

2、判斷計算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讓學生找出解題過程中的錯誤,學生會仔細查看每一道題的每一步,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改正,有助於鞏固正確的解題方法。題中的錯()誤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通達改正練習,引以為戒。學生指出錯誤後,可要求完整地寫出正確的解題過程,以形成正確的概念

五、教學效果分析

回顧本節課的授課過程,本次對課堂評價實效性的探索還是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各教學環節都較好地體現了評價的服務性、導向性和激勵性等功能。

複習引入環節中,在收集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階段,針對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渴求讚揚和鼓勵的心理特點,給予合理的,積極的,肯定的課堂即時評價。教師主要應用準確、巧妙、富有感染力、充滿真情的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熱情地給予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