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內容着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之間的規律,共安排兩道例題。教科書第48頁的例題着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係,發現相應的規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根據間隔排列的手帕與夾子圖、蘑菇與兔子圖、籬笆與木樁圖分別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分別感受兩者個數之間的關係,感知這些事物之間的共同特點。接着讓學生思考、歸納,發現其中的規律。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繫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用數學的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及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關係作為重點。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間的規律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並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讓學生們做遊戲,5位女生排成一隊,在每兩個男生中間站一個女生。讓學生們數一數男、女生的人數。接着提問:照這樣排,6個男生中間可以站幾個女生?7個呢?20各呢?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找規律)。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課件(例題中的圖畫)讓學生觀察圖中畫了那些物體?哪兩個物體間是有聯繫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規律嗎?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樣設計的意圖不僅可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也能鍛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別出示夾子和手帕圖,蘑菇和兔子圖,籬笆和木樁圖,讓學生説説它們是如何排列的,發現了什麼規律,引導學生概括。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然後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小棒和小圓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體會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們舉間隔排列物體的例子,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

接着出示課件(想想做做的第2、3題)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屏幕的演示,讓學生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然後通過做遊戲。發現新的規律,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知識得到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並且發言。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能把所學的知識結合,對獲取知識的過程與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最後來談談我對教學本節內容的板書預設)

找規律

一一間隔排列

夾子手帕

蘑菇兔子

籬笆木樁

兩端中間

多1少1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將本節課所學內容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瞭然,記憶深刻。

以上是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預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

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複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並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國小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遊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慾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遊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遊,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麼顏色的上衣配什麼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遊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彙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後,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麼?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複,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説一説,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選裙子,配上衣。

4、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3

一、説課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25頁。

二、教材簡析

“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節課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感受積的變化規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2、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男女同學搶答比賽及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實踐機會,在探究過程中理解計算的規律。

3、練習設計層層深入,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現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談話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來了一位可愛的`小動物,它就是米老鼠,請大家向它問個好好嗎?(同學們紛紛向米老鼠問好)為了感謝同學們的友好,米老鼠給大家帶來了禮物,快看看是什麼禮物?你能從情境圖中知道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播放課件,出示情境圖。)

(二)探索規律,歸納方法

師:孩子們,從情境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誰來告訴我們?

生:米老鼠給我們帶來了31盒彩筆,每盒20支。

師: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一共帶來多少支彩筆?

師:誰會列式呢?

生:生:31×20

師:不錯!大家能算出得數嗎?

生1:一共帶來……,帶來600支。

生2:620支。

生3:620支。

師:有些同學能算出來,有些同學不能算出來,不過沒有關係,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就會知道正確答案的,孩子們有信心嗎?

生:有。

師: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算式,並思考這些算式的特點。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師: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這些算式嗎?請同學們拿出題單1,仔細地計算。

(師巡視,並表揚計算快的學生。一分鐘後老師請同學開始彙報計算結果。)

師:下面我們請同學們來説説自己是怎樣做的?

生1:等於5、50、500、

師:那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算這道題的嗎?

(學生説算法。)

師:你們計算得又快又正確,在計算過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規律,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找找這些算式裏面的乘數和積的變化有什麼規律。好不好?(好)師板書課題:找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大約三分鐘左右請學生彙報:)

師:下面我們就請一些小組的代表來説説他們有什麼發現?

生1:我們發現每道算式依次增加一個0。

生2:我們組發現每組算式中的乘數一共有幾個0,積就有幾個0。

師:孩子們真會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充滿智慧的大腦去發現,那每組下面的算式結果為什麼都會多些一個0呢?根據大家發現的規律,現在請孩子們再繼續觀察這些算式裏乘數末尾0的個數與積的末尾0的個數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呢?

(一個學生馬上就發現:算式裏面乘數0的個數與積裏面的0的個數一樣。)

師:很好。如果我們想把這種規律運用到做這種類似的題當中去的話就會變得越來越快。那誰來説説怎樣才會算得又對又快呢?

生:看因數裏面有幾個0,積裏面就有幾個0。

師:那我們計算時可以怎樣做呢?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4

説課內容:《找規律》這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第——頁的內容。

説教材分析:“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並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通過比較,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教材設計了“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等算法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總結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在這些算法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説學情分析:所執教的三年()班共有學生()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於獨立思考,同時樂於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説敢想,願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一、説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規律,總結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體現如下教法:

1.採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慾望。

2.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

學法:自主嘗試、驗證。。。。

三、説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後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開課之前向學生説明獎勵機制:四小組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星星最多,這個小組的每位學生都將被評為今天的學習之星。

㈠、課前熱身(這個環節我設計了三道題目)

第一題:將這些算式寫在學生感興趣的卡紙上搶答,然後再説一説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道題目這要是鞏固前面學過的口算方法,也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題:説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回顧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第三題:猜猜星星後面藏着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引出了新知)

(二)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找規律,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課本中的那三組算式,激勵學生,你們能把它們全算對嗎?(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説説你是怎麼計算的?)這個環節通過學生獨立嘗試主要讓學生髮現整十數乘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鼓勵學生髮現的這條計算規律也就是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計算規律: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①、先把乘數中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5×1=5

②、再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2個0

③、就在乘得的數(積)的末尾添寫幾個0。500

3、我相信你們49雙慧眼一定還能發現這些算是中的規律,請同學們再找一找,每一列算式之間又怎樣的規律?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後把各自發現的規律在小組內説一説,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後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這就是這節課要探究的的第二條規律,

發現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發現2:一個乘數擴大10倍,另一個乘數也擴大10倍,積則擴 大10×10=100倍。

第二條規律不做重點要求學生去掌握。

4、你們還能根據今天所學的計算規律,編幾道題目考考你的同桌嗎?(同桌學習交流,重點關注看看還是否有沒掌握計算規律的同學,如果發現這樣的學生,要多鼓勵,並組織同學們幫幫這部分同學,當堂消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體現同桌合作學習和交流學習的好處,再次強調了本課的重點: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 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鞏固反饋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的令我出乎意料,你們太聰明瞭,今天我就帶大家去數學王國去參觀,敢去嗎?如果你們能闖關成功就可以免費進入王國的遊戲宮,有信心嗎?(激勵學生,讓同學們很快進入鞏固練習這個環節中來)

第一關:逛同學恩喜愛的食品店(這一關的設計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鞏固了本課重點——計算規律。)

第二關:我們來到了你們的媽媽喜歡服裝店(這一關先讓學生獨立嘗試,並抽生板演,全班訂正,注意強調答語的寫法。)

第三關:現在我們來到了養雞場。(這一關仍然採用搶答的方式進行,這道題目主要考察同學們對第二條規律的掌握情況)

第四關:進入數學王國繼續玩搶答遊戲和猜一猜活動(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回 顧 與 反 饋

本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是什麼?

你對本節課上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這個環節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後去彌補。

(五)、教師小結:引導學生齊讀本節課的兩條規律,獎勵這節課上表現好的小組。

四、説板書設計:

找規律

5×1= 5 3× 2 = 6 12× 4 = 48

5×10= 50 3× 20 = 60 12×40 =480

50 ×10 =500 30 × 20=600 120×40 =4800

發現一: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後在所得積後面添上被省略的0。

發現二: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

【設計理念:簡潔明瞭,能讓學生一目瞭然】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但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謝謝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學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本節課找最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如果這節課沒有把到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學習將會造成障礙。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2、教材處理: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本組課題研究相結合,對教材進行處理: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聯繫生活實際,找身邊的規律、畫規律、並且創造規律,美化生活,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3、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找出只管事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學情分析:

由於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教學中應予以高度重視的學情問題。

二、教法學法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生動活潑的、快樂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三)動手實踐,鞏固發展

(四)聯繫生活,尋找並創造規律

在這四個環節中,通過看一看、説一説,、塗一塗、擺一擺、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會看得專心,聽得仔細。想得認真,做得投入,説得流暢,合作得愉快,真正地體現以積極的情感投入,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從而落實"三維"目標。

三、説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激趣

前幾天,為了迎接藝術節,學校裏進行了佈置,老師也特地用一些卡紙剪了一些圖形,來美化我們的班級,請小朋友欣賞一下。

在請小朋友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要猜一猜接下來的`圖形會是什麼?(學生猜圖形)

2、質疑

為什麼有的紙片上的圖形,你們能接着貼,有些卻不行呢?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説理由)

3、導題:像這樣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我們就叫它有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學習:找規律(板書)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紙片1

請你仔細觀察這份圖片,它到底藏着什麼規律呢?(生觀察,並説出規律如:1紅1黃或1黃一紅)

隨着生的回答,馬上用彩色粉筆畫出虛線,讓生明白規律是兩個一體的

2、觀察紙片2

現在你能獨立的觀察這幅圖片嗎?請把自己觀察到的規律説給你的同桌聽(同桌互動)

請一對同桌把你們的結果彙報給大家

三、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小朋友都能自己找到藏在圖形中的規律,所以圖形們就更想和小朋友們玩玩捉迷藏遊戲了,小朋友你願意去找找嗎?

1、請找出下一個會是誰?

2、星星後面躲着誰呢?

3、下一個會是誰?

圖形們覺得小朋友們非常棒,他們玩不過小朋友們,就請他們的朋友來幫忙,你猜,會是誰?

4、小朋友真厲害,老師來給小朋友鼓鼓掌為你鼓勵。

你聽出來了嗎?你能接着有規律地拍嗎?

5、你瞧,圖形有規律,小動物,植物有規律,連掌聲也有規律,看來,規律就在小朋友的身邊,你能找找嗎?

6、欣賞規律之美。是啊,規律無處不在,大千世界中到處運用着規律,請你欣賞。

7、創造規律

欣賞完規律,你能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創造出規律嗎?

1、聲音2、圖形3、動手畫4、動作5、這幾種之外

展示規律

四、總結:這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學校環境佈置的情境,引入了旗子,讓學生通過猜旗子顏色的變化,來引入本課。通過猜一猜,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很大的被調動起來了,整體的氣氛就非常融洽。

2、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這是本節課的新授部分,因此我在這一環節中,我還注意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孩子們發現每一組圖形的變化規律後,我及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給圖形分分組,使圖形規律逐次閃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動的活力,從而使學生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學會找規律方法,從而落實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在整個新授環節中遵循了學生認知由易到難的過程,先由教師"扶"着學,再到教師"放"開讓學生自己學。

3、發揮智力,應用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7種不同的練習。

作為教師不能就知識教知識,因此,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除了常見的圖形圖片之外,加入看常見的動物、樹木、水果等生活中的事物,將數學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動感、樂感、合作意識融為一體,從而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達到知識的整合。

最後,讓學生欣賞規律的美,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感受數學、發現數學的情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我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數學問題,同時又充分利用電腦這一有利資源,讓學生認識規律、創造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

第三層次:運用"規律"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加強對規律的認識,讓學生從學具中拿出圖形學具,按規律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充分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新理念。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牆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後,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複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循環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如尋找聯歡會情境中裝飾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規律等。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這部分內容與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一樣,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學習;也可以採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髮現、經歷、探究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經歷尋找、分析、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的過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環排列的規律。

3、通過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感受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髮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例1的循環排列規律。

三、設計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

1、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智慧姐姐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智慧姐姐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説一説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中感知規律

1、運用經驗,初步感知規律。

鑑於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級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的基礎,一部分學生能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或者直覺思維,補充出第四行圖形。由學生自己動腦筋填寫出智慧姐姐家門上的密碼,然後由學生以遊戲的形式表演循環排列規律,使學生初步感知規律。在情境創設中設置懸念,學生很樂意地去觀察,去發現,展開討論,觀察、推理、猜測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循環排列規律”的含義。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先進行交流,不會的學生去聽旁邊學生的想法,也有發現。讓學生表演規律,可以使學生在運動中初步感知循環排列規律的形成過程。

2、課件演示,深化對規律的認識。

對橫着看,“第一個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後一個,其餘的圖形向左平移一個位置”學生理解不到位,表達不準確。因此先讓學生觀察課件演示,再讓學生操作後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進一步明確規律。

學生在前面親自動手演一演的過程中,已經初步理解了循環排列的規律,但還不太明晰。這時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示範作用,用課件演示循環排列的規律,給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提供一個範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感知循環規律的形成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推理的能力,提高猜想的可靠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

3、動手操作,內化規律。

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密碼的運動變化規律。

(二)探究中發現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發現智慧姐姐家地板的排列規律,在第一環節中學生已經理解了循環排列規律,為了防止學生思維定勢。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在排第五行、第五列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更透徹地理解循環排列規律。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大部分教師只是讓學生認識並理解循環排列的規律,而捨棄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機會。上面一個環節的設計,則使學生在感知和理解循環排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擺第五行,第六行的過程中,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等形式,對簡單問題進行歸納、類比、猜想,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三)應用中理解規律

1、設計了小精靈聰聰想考考大家的情境,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幾道題中,豐富的素材為學生後面的設計圖案提供了參考和借鑑。

學生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想一想、説一説、畫一畫等活動(課件展示)

(1)◇◆□■◆□■◇□■◇◆————

(2)我愛數學學我愛數數學我愛

(3)123441233412

(4)☆

2、利用學生愛幫助別人的心理,請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幫老師家補牆中間掉了的磁磚,比一比看誰補得又快又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去思考。學生積極思考前邊學過的規律,並根據規律進行修補的操作,有利於進一步理解、深化物體的排列規律。

(四)欣賞中拓寬視野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以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體驗和感受數學的美。

(五)設計中創造規律

在學生認識了規律之後,讓他們設計美麗的花邊。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規律,更能激發學生愛數學,發現美的情趣。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在運用規律設計圖案,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六)全課總結

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有規律的圖案,希望你們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設計出更多漂亮的有規律的圖案來裝扮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拓展到生活、社會這本大書中去。

總之,這節課我本着在操作中探究發現知識的原則,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心理,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使師生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各有所得。力求做到課雖盡,味猶存。

三年級《找規律》的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某個序號確定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説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為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猜遊戲,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課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先出示一個神奇的紙盒,在紙盒中放有兩種顏色的球—紅球和黃球,先拉出第一個球是紅色,請同學猜第二個球是什麼顏色,再拉出第二個球……第四個球是黃球,然後讓學生猜一猜下一個會哪種顏色的球。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體驗規律,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為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台,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

(1)找準物體的規律;(2)分組、確定除數;(3)列式計算。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