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1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

説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抓住“小柱子始終沒有忘記大樹下的尷尬,暗暗在練自己的絕招”這一語文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像並練筆小柱子是怎樣暗暗練絕招的,從中感悟道理,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刻苦求知的願望。

説教學重點:

體會小柱子兩次比絕招的前後不同,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

説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刻苦求知的願望。

説教法:

1、朗讀法,通過朗讀,將孩子們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這是使孩子們喜歡上閲讀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運用自讀、小組討論讀、自主選擇讀、扮演角色讀,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2、討論探究法,以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讀寫結合法,注重讀寫結合,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對課文做東進行想像寫作訓練,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藴含哲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4、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的情景教學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感悟。

説學法:

1、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2、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中人物的本領高超,説説他們的本領是怎麼來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以“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小結並指出:孩子們,這都是他們的.絕招。你知道什麼是絕招嗎?這節課,我們就去看看幾個小夥伴的絕招。

如此導入,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趕快打開課文,看看他們都有些什麼絕招,自由朗讀,注意要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再出示本課難讀詞語:孩子們讀的真認真,這裏有幾個詞語很難讀,誰來試試? 請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這次你可以快速的瀏覽。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快速度讀了課文後,我問,你能用“尷尬”和“羨慕”這兩個詞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並及時表揚學生真了不起,這麼長的文章竟然讀成一句話。

三年級,雖然向閲讀教學過渡,但字詞教學還是佔主要成分。以課件展示難讀詞語,幫助學生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閲讀包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的過程,在這裏,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和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説課的內容是《一面五星紅旗》,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第二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的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斷然拒絕了麪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麪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也因此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理解後面的幾篇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語文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根據《課程標準》和本組教材特點,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引導觀察、啟發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文能力,拓展知識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體會面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及“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進一步感受“我”的愛國情感。

根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麪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名言導入,板書課題

課的開始,我將讓學生展示在平時積累的名人名言,其中包括一些關於祖國和尊嚴的。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名人的愛國情懷,引發學生與文中主人公的共鳴。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目的.是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本課我將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麪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我”的愛國情意促成了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態度的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意。

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啟發想象、品讀體會等方式進行學習。

針對教學的重點,我將引導學生討論“麪包店老闆的態度變化的原因”,來體會面包店老闆對小夥子由拒絕幫助到無私援助,是因為小夥子的愛國精神贏得了老闆的理解與尊重。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廣開言路,擴大見識,彌補個人獨立學習的不足,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針對教學的難點,我將採用“讀——悟——品”的形式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表現“我”的愛國熱情的詞語和短語,使學生明白“我”的內心情感是通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的。

總之,本節課不僅想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吸取祖國文化的精華,更想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受到震撼,樹立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明確祖國的尊嚴高於一切,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我將從主題、素材選擇、教學過程、練習設計四個板塊進行説明。

一、説主題(含學情、教學目標、設計理念)

本次説課的主題是《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本次習作主題為“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是一篇寫人習作,是在學完第六單元后,體會了描寫的有序、細緻,初步掌握了抓關鍵詞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進行的習作。經過學前檢測,我發現學生在本課學習時有上述五個優勢。

同樣,學生也還存在寫作語言較為平淡;敍述一件事時表達不完整;閲讀同類文本時沒有比較意識的問題。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依據不同的寫作對象,寫出生動具體的文章”。結合學情,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根人物特點選擇合適的一件事例,並把事例寫清楚。教學難點定為訓練學生在敍事時要有完整的六要素,運用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把事情寫清楚。

為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師生探究、小組合作、自主實踐等方式來達成共識和實現師生集體建構。

二、説素材

在本課的課程設計中,除了利用課本中的九個形容人物特點的'詞語作為依託,我還讓學生通過課前蒐集的方式積累了同類詞語,並在課堂上、學習單上出示了30餘個同類詞語幫助學生積累。

針對通過一件事例寫清楚人物特點這一教學目標的需要,結合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習作“猜猜他是誰”中已學習了外貌描寫的方法,積累了描寫外貌的好詞好句,我又給與了學生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四字詞語各五個,並讓學生課前利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給學生的習作中添加“亮點”。

《幽默王子》的兩則片段是針對學習需要,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里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讓學生領悟合適的細節描寫有助於我們寫清楚人物特點。

《大胃王》是本節課微課視頻中出現的文本,這一文本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外貌、心理描寫,讓學生知道不同的細節描寫都各有其作用,只要合理使用,都能幫助體現人物的特點。

本次所有素材文質兼美,讓學生在閲讀、積累、理解的過程中習得了觀察、感悟、表達的方法,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説教學過程(含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上教法、學法。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4

各位尊敬的專家、評委們:

本節課的設計其來有二:一是結合我校的《加強課外閲讀,提高學生自讀自悟能力》,第二,本課位於第一單元,學生已經學過,所以我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上一節“大閲讀課”上,而這正是符合課標要求,加強學生課外閲讀量,讓學生在課內得法,課外受益。

説説教材: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我國著名兒童作家金波爺爺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詩,文章語言優美,但藴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當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韻深深吸引,越讀越喜歡,儘管知道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師執教過,自己的教學構思很難超越他們,但因喜歡還是選擇這篇課文作為自己閲讀課的文本。

説説目標:

1.在讀中品詞品句,感受葉和樹的和諧美。

2.在讀後片段仿寫,體驗讀和寫的和諧美。

説説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課堂上除了讓學生美讀課文,還欣賞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類似的美文,通過朗讀體會到文章的美,努力實踐以學生的“美文朗讀”替換教師的“繁講宂析”,用師生間充滿靈性的朗讀、對話營造詩情新課堂,讓學生樂學願學。針對教材,針對目標,這堂課的教學我們從三個版塊推進:

版塊一:賞讀舊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認為,語文課堂教學是離不開詩意的學習氛圍的,因此,開課伊始,我説:“同學們,金波爺爺最喜歡小朋友了,這一輩子為我們寫了很多優美的詩歌,編寫了好多好多好聽的童話故事,其實,同學們也讀過金波爺爺的文章,就是我們學過的《做一片美的葉子》就讓我們再次來讚美這片美的葉子吧。”當金波畫面出現,當學生身置此景,話語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門似春之柴扉,輕輕洞開。

接下來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最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反覆品讀,用自己小小的心靈去感受文字背後深邃的意境。在這裏攫取一小片段與大家分享:

當學生找出這句話時,我通過課件展示葉在不同季節的不同形態,比如“肥美”、“嫩綠”、“飄零”,然後把文本的這段話變為豎行,成為了詩的格式。色彩鮮明的畫面、與書本不同的句型,都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喚起孩子們內心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版塊二:品讀新文,陶情冶性

當學生閲讀的慾望完全被調動起,我及時推薦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葉子》系列散文詩中的另一篇文章《綠葉》,讓孩子們運用剛才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此時,當學生“零距離”觸摸、品味作品時,已不再是一個毫無主見、毫無思想的人,閲讀轉化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在這個環節的末尾,當學生充分品讀後,在樹葉的片片繁茂中,我説:“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美的葉子,班集體、學校、家鄉、祖國就是一棵美的大樹,就讓我們努力去做一片美的葉子吧。”

版塊三:動手實踐,拓展延伸

品讀完兩篇文章,要求學生能按照課文第一部分仿寫一段話,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仿寫中感受文字的'美,體會文章的內涵。

説説自己的幾點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闡述的,是自己和學校同事在這半個月來研究這節課,在研究信息技術如何有效地與學科整合的痛並快樂着的蟬蜕過程。

正如開始所説,文章語言優美,但藴涵的道理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如何讓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從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內涵,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內涵:1、“整合”中的“整”,有“調整”、“重整”、“整治”、“整改”等豐富內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義不僅是為了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功能,而是賦予了新的教育意義。3、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反思之前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還是教師在牽引學生,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景中被動學習,而不是主動探究。當初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通過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詩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意韻,感悟文章的內涵,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該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與優化課堂教學相結合。

於是,有了現在呈現給大家的這節課。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教學設計>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教學設計>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教學設計>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教學設計>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教學設計>,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教學設計>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國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説教法: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教學設計>,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教學設計>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教學設計>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説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教學設計>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在閲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閲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説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麼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幕後來作者稱之為什麼?

3、多年之後“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麼論文,這種改變説明了什麼?

4、“我”對於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麼?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做法,是什麼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説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麼能得逞,是什麼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説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閲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後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係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衝突?

[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教學設計>,這篇教學設計>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6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翠鳥》

新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所以本課以摒棄瑣碎的分析講解,引領孩子入情入趣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輕鬆、和諧、風趣、愉快的課堂氣氛作為本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這種活潑的氛圍中努力學習和探求,培養語文情趣,讓學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裏,“趣”在何處。我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本課的教學。

一、説教材

《翠鳥》是六年制第六冊第四單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點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本課的編排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的;二是體會課文中關詞句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

從新課程目標建構的三個維度出發,我把本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聯繫語境理解“清脆、疾飛、鋭利”等詞的意思。

2、自主學習、潛心會文,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3、靜心涵詠,讀中悟情,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表達對翠鳥的喜愛!

以上目標着力反映了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也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寫翠鳥外形特點和對捉魚的動作描寫。難點是以以便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

二、説學生

三年級的孩子純真而富有愛心,特別喜歡小動物,可以預見對學習本文將會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他們活潑好動,精神不易集中,對單純的解讀文本有一定困難,故教學設計一定要注意直觀與趣味性。

 三.説教法

1、 創設情境法

情境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本課順應學生心理,創設情境,建立課文的內含情感與學生情趣的聯繫,激發學生情感。如,通過播放翠鳥捉魚的教學錄像,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直觀感受翠鳥捉魚的動作敏捷,調動學習積極性,這樣能比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含義,變抽象為具體,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後,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 朗讀感悟法

朗讀是語文閲讀教學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課中,把朗讀貫穿在整節課的始終,運用多種方式的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師生賽讀、引讀、評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課文意境,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積累語言。

此外,還採用了遊戲激趣等方法。

四.説學法

1 培養自學能力 學會藉助拼音讀通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能根據課文內容疑問難,讀活課文。

2 訓練觀察方法 學習抓住事物人特點進行觀察,以畫促悟,培養學生按順序觀察的能力

3 掌握讀段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學生要學會讀懂一個自然段,在詞句的基礎上,理解整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安排兩課時來組織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並學習翠鳥的外形特點。第二課時:深入探究、深受翠鳥的可愛,體會獨特的表達方法。

(一)、賞圖激趣,引出課題,探究“翠”之所在。

教學伊始,展示一組翠鳥的圖片,那斑斕的色彩,那俏麗的體態,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學生的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接着我以這一“翠”字做探究點,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翠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弄懂這個字的意思的?”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通過看圖弄懂的,也可能是通過讀課文弄懂的,或者是通過問別人弄懂的,無論作何回答,我都會加以肯定,讓學生懂得這些就是獲取知識的好途徑、好辦法。

(二)、熟讀文本,感受鳥美、文美。

1、錄音範讀:

本班學生朗讀水平比較薄弱,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閲讀課文有困難,故我決定利用錄音範讀,降低學生自主閲讀的難度,同時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並讓學生先從聽覺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已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對自讀課文這個學習任務,自主學習是可行的,教師起的是幫導的作用。

3、細讀課文,感悟鳥美、文美。

自學生字後,我進一步鼓勵學生自學課文:把課文讀上兩三遍,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並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寫上批註。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文本直接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心智在靈動的文字與美麗的情感中恣意徜徉。然後,我安排四人小組進行學後交流,讓學生學會從他人處獲取知識與經驗,同時也起到幫助學困生讀懂課文的作用。

在學生彙報學習成果時,我引導學生尋找支持自己意見的依據,並引入到相應的段落或句子,進行品詞品句的訓練,引導學生談個人對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可靈活切換的課件,以增強學習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鳥之美、文之美。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評價學生的閲讀時,我尊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臨下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三)、競讀、展示讀。

我組織學生開展競讀或展示讀活動,在進一步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敢於展示自我、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快樂的品質。

(四)、角色體會,培養愛鳥、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學生扮演翠鳥,教師以記者的身份對翠鳥們進行採訪。我設計了下面的採訪問題:

(1)、翠鳥們,你們長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紹啊?

(2)、你們叼魚的本領很高,誰來説説你們是怎麼叼魚的?

(3)、你們還想向我介紹些什麼呢?

(4)你們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要求嗎?

前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回顧文本,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並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話改述課文的能力。

第三個問題的設計目的在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

學生説説課本中沒講到的,自己懂得的有關翠鳥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課外學習與積累帶來的好處。

第四個問題通過學生與鳥換位的思考,讓學生以翠鳥的視角審視現狀中人和動物的關係,內化地衍生出愛鳥、愛自然萬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和感情。

(五)、換位研討,領會寫法。

本文的寫作特點十分鮮明,但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寫作方法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採取與學生換位的辦法,把學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設計了這樣的請求:我要寫一篇介紹鸚鵡的文章投到報社發表,我的文章該怎麼寫才寫得生動吸引人呢?請大家一翠鳥為例幫幫我好嗎?

(六)、拓展探究,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

課內的學習是有限的,而課外的知識卻是無限的,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在學完本課後,我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廣袤的課外領域。設計下面的作業。

作業:

1、把你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2、回家留心觀察一種小動物,把你對它的認識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

 七、説板書設計

翠鳥

外形——動作

抓住特點寫具體

本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提綱挈領,既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難點,一目瞭然。

總評: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以人為本(1)按照“讀書內化”的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翠鳥叫,學翠鳥説話,畫翠鳥,讓翠鳥唱人類的歌曲,讀他們的文章,所有這些萬變不離其“讀”,以讀為本,以畫、説、演等促讀。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讀促問,以讀導悟,以悟促讀的教學策略。(2)真正將學生放在了主體的地位,質疑問難的安排,採訪練説的訓練,各個教學都是以人為本的。

 八、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板書:

12 翠 鳥

外形: 美 動作: 快

第二課時板書:

12 翠 鳥

(外形)——(叼魚的本領)——(住處)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7

教學目標

1、以點帶面,品讀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金吉婭那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2、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聖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薰染學生的審美。

二、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學生自主學習,體會人物內心;合作探究,懂得愛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懂課文,體會到金吉亞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五、教學流程:

(一)收集課外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等展示聖誕節的.圖片和背景音樂,讓學生了解聖誕節,感受聖誕節的快樂氣氛。同時教師在黑板畫一棵聖誕樹。然後引導學生從預習中已知的內容入手,瞭解金吉婭送給大家的禮物,教師在聖誕樹上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洋娃娃、笑臉、棒棒糖”。用小遊戲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情況。接着引出課題,讓學生簡單地説説對“給予”一詞的理解。並請他們説説讀了這個課題以後發現什麼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精讀課文,感悟人物情感。 請同學們讀課文,發現媽媽心情變化。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感受”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初步感知媽媽美的情感。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自己或小組合作體會: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誰?他們的心情各是怎樣的?

2、小組內部交流,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

3、組長彙報,全班交流:

(1)彙報兄弟姐妹的心情(高興)。

(2)彙報表現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懷疑—感動、高興)。

(3)學生體會那個收到禮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婭説自己想要説的話。

教師相機進行詞句訓練(重點理解“沉默不語”和“興高采烈”)和朗讀指導。

(四)品讀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金吉婭的愛心和善良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圖和採取多種形式的讀文,同時輔助説一説,演一演,找一找,議一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1、看課文插圖,想象金吉婭和援助中心的阿姨會説些什麼,同桌的夥伴一起説一説。

2、品讀金吉婭的話。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金吉婭説的話,再用心地讀一讀,説一説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再讀金吉婭的話,邊讀邊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動,同桌的學習夥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閲讀感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讓學生再次看圖,想想自己想對金吉婭説些什麼。

4、通過體會“緊緊地擁抱”和朗讀最後一段,感受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興、激動的心情。

5、理解“如願以償”

(五)想象寫話,拓展昇華情感。

1、小女孩收到這份珍貴的禮物,想給金吉亞姐姐寫幾句心裏話,你能幫助她嗎?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象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後,你願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嗎?(教師發放愛心卡)

a、播放音樂,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並進行交流。這樣一棵美麗的給予樹,應該把它種在哪裏呢?(種在每個人的心裏)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麼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

一、説教材

《絕句》這首詩抓住遲日、江山、春風、花草等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大自然一派生機、欣欣向榮景象的讚美與熱愛。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詩人以其細緻、敏鋭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了對早春的喜悦和讚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過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在景物的描繪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之美的喜悦與讚美。

二、説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概括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經驗,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詩學習的方法。為此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詩。

四、教學過程

《絕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它們都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出示課題:絕句。

(二)初讀感知。

1.教師範讀全詩,學生注意聽不認識字的讀音。

2.學生藉助拼音初讀全詩,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三)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2.這些生字誰會讀?

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崇”字的讀音。

3.去掉拼音,小組檢查認讀生字。

4.猜字遊戲:老師手中拿了一個生字娃娃。

誰來猜猜,老師拿的是哪個生字娃娃?

(四)將生字寶寶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詞。

3.指名朗讀全詩。

(五)藉助插圖,瞭解詩意。

1.首先欣賞詩歌的插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2.具體解釋每個字詞的意思,讀懂詩句。

(1)“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這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2)一個“飛”字和一個“睡”字描繪出了兩幅怎樣的畫面?

3.學習詩中運用的動靜結合等修辭手法。

(六)創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教師配樂描敍詩境,學生想象畫面。

2.學生自讀整首詩。

3.指名扮演小詩人,表演讀。

4.師生配樂合作讀。

(七)選擇作業(三者選其一)。

1.自選樂曲配樂背誦全詩。

2.給詩配畫。

3.杜甫還寫過哪些詩,找一找,讀一讀。

《惠崇春江晚景》

(一)板書課題。

從詩題“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同學們你們見過江邊傍晚時分的美景嗎?或許我們看不到惠崇畫的《春江晚景》這幅畫,但我們可以從蘇軾的詩中想象畫作裏的美景。)

(二)音視導入,學生自讀。

生自由閲讀1分鐘後,説出詩歌中描繪的景物。

(三)反覆誦讀,把握節奏和韻律。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四)細讀詩歌,感受景色。

1.具體解釋每個字詞的意思,讀懂詩句。

2.朗讀詩歌,小組交流學習:

(1)你認為這首詩寫的是早春還是晚春?為什麼?

(2)“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是用什麼樣的畫面來表現季節的變化的?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衢道中》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隨着蘇軾去欣賞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接下來我們再跟着宋代詩人曾幾去爬爬三衢山,看看山上的風景又如何呢?

(二)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全班齊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人是什麼時間遊覽三衢山的?他的行程是怎樣的?

2.詩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風景?心情如何?(一“溪”、一“山”、茂盛的樹,還聽到了黃鸝的叫聲。)

(三)指導朗讀。

通過全班齊誦、個人吟誦等多種方式展現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詩歌中表現出的詩人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四)佈置作業。

寫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立。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記敍的人物為法布爾——一個著名的昆蟲學家。而且題目也明確了這篇文章所要記敍的事件即觀察昆蟲。通過題目就可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篇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可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爾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記敍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兩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二自然段):記敍法布爾在路上觀察螞蟻四個小時的事。

第二層(第三自然段):記敍法布爾在樹上觀察螳螂被誤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讚揚法布爾的勤奮精神。

這篇文章是按“總分總”的思路組織材料的。

本單元以“勤奮學習”為主題,編選的課文都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和品質的。本課是單元的開篇文課文,學好本文將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遵循這一要求,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3個生字。

3、通過課文中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理解,體會人物的精神和品質。

4、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語文課標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所以,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把“體會法布爾勤奮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品讀法”的教學方法。以讀代講,品讀結合,利用各種形式的讀,如:教師範讀、自由讀、學生朗讀、誦讀和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品味、理解和感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蘇霍姆林斯基説: “語文課,我只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樣讀中,引導學生去領悟文字中間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從而獲得更多的內心體驗,更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自己的思考所得。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互動、交流,讓學生自主的索取知識。並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課堂上要努力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為主,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我會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注意保護學生的個性。我要用我的微笑、目光和語言激勵孩子們有更佳的表現,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學流程

(一)板題置疑,激發求知慾

一上課,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後問: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學生會提出很多想要知道的問題,如: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他為什麼觀察昆蟲?他是怎樣觀察昆蟲的?觀察昆蟲的結果怎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我會及時的鼓勵和評價。這樣既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髮散思維,又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營造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氛圍和學習動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讀課文,通過熟讀感知課文內容。

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接着,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思考置疑時提出的“法布爾是誰?他是幹什麼的?”的問題。之後,隨文識字,出示幻燈片,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這裏出示兩張幻燈片,第一張帶拼音,第二張去掉拼音,這樣由易到難認識生字,並利用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最後,用此句“通過剛才的讀書,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相信同學們對法布爾會有更多的認識。”導入“邊讀邊想課文寫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幾件事?”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1、聯繫學生在在上一個問題的回答,緊接着精讀2自然段,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第一個故事。幻燈片出示課文:

有一次,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隻死蒼蠅,就伏在地上,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汗水濕透了衣服,手腳都麻木了,他一直觀察了4個小時才離去。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討論,説一説,對紅字的詞語和句子的理解。教師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主題圖,圖文結合,加深理解。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接着,指導學生朗讀,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重讀來表現法布爾勤奮的精神。

閲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於其個人經歷與知識閲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生的內心體驗不盡相同。本環節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對課文的詞語和句子有深一層的體會,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並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使學生其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感悟出文字背後的深層意義。並且教會學生閲讀的方法,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法布爾另一件觀察昆蟲的.故事吧!”由此句導入第3自然段的學習。

幻燈片出示課文:

還有一次,法布爾爬到一棵樹上,觀察螳螂的活動。他把周圍的一切都忘了。結果,別人誤把他當成了小偷,要抓他,他才從觀察中驚醒過來。

在學習本自然段之前,教師歸納出剛才學習上一段的方法:“抓住重點的詞句來理解課文。”明確這一方法後提出學習要求:請小組合作學習課文,標出重點的詞句,體會法布爾的精神品質。

閲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導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自學能力,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

3、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理解“堅持不懈”的意思。用“因為……所以……”練習説話,深入理解法布爾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超越昇華

先請同學們談一談學習本文的收穫。意在讓學生總結昇華所得。接着教師推薦學生閲讀《昆蟲記》。培養學生的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

四、板書設計

17 法布爾觀察昆蟲

觀察螞蟻四小時

昆蟲學家 { (勤奮努力) 發現祕密

觀察螳螂被誤解

這樣設計板書體現了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清晰明瞭。

五、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通過充分的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真正地實現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效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知識,思想受到教育,而且學到了技能,學會了學習。所以我相信本節課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教學目的。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守株待兔》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本單元課文都是寓言故事,即通過寓言講述一個道理。《守株待兔》講的是古代宋國有個種田人,因偶然撿到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就守在樹樁旁邊,期待着再撿到兔子,結果不但沒撿到野兔,田裏的莊稼也全完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僥倖,不要指望不勞而獲。

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守、株”等9個生字。

2.理解重點字、詞、句的意思,領會寓言傳達的寓意。

3.背誦課文,能夠熟練地將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能對照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懂得其中藴含的道理。

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我認為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圖文結合,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2)做實驗,體驗“守株”的結果,從而揭示寓意;(3)設計“種田人認識錯誤”,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文言文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拾兔”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種田人拾兔後的心理,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課後佈置讓學生續寫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一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有沒有妄想過不勞而獲的成功,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工具書和課本中的註釋,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嘗試着用自己的話翻譯課文。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課文寫的是誰的故事?(一個宋國種田的人)

2.理解“走”在課文中的意思是“跑”,與我們現在常説的意思不一樣。

3.這個宋國人為什麼要“守株待兔”?(因為他嚐到了不勞而獲的甜頭,就不想再付出勞動了)

4.故事的最後,這個宋國人為什麼會“身為宋國笑”?(因為農夫只想着不勞而獲,守着樹樁等着兔子送上門,這種愚蠢而又貪婪的想法引人發笑,所以會被笑話。)

5.你從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麼道理?(做事不能想着不勞而獲,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要靠勞動和付出獲得最真實的汗水,這樣的果實才是最甜美的。)(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種田人認識錯誤後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六、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板書如下:

兔碰株死

人守株一無所獲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1

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國小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

教學過程:

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國小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國小的`美和課文的美。

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着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b.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教師評點後再指名練習。

d.師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國小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説説你是怎麼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者一隻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課文朗讀得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

反覆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國小留給你什麼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國小,瞭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國小,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説上幾句道別的話。

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奇怪的大石頭》這一課講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本文是通過李四光與老師的對話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中對中年級學生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會認8個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等詞語。

2.讀懂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在自讀自悟、探究學習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體會李四光的好問善思的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瞭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體會李四光的問題很有邏輯性,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

4、教學準備:課前佈置預習,安排蒐集有關“隕石,冰川”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5、教學時間:本課打算兩課時完成。

二、説學情

本篇課文講述的是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難度不大,但要透過內容體會人物的高貴品質,從中受到薰陶,對於剛上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注意加強指導。

三、説教法

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判樂趣。依據課標精神,我主要採用“質疑課題,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層層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自讀自悟,領會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

四、説學法

依據以上教學方法,本節課中我始終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自主式探究性學習為主,鼓勵學生採用“讀——思——練”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五、説教學過程

教學本課計劃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交流資料,識字學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教學任務。第二課時完成深入研讀,感受人物可貴品質的教學任務。

下面我就第二課時重點説説我的教學程序。我的課堂教學分為以下環節:

(一)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巴爾扎克説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同學們,請你仔細的再看看課題,讀讀,在你的腦中產生了怎樣的疑問?”學生交流,師梳理出以下問題:

1、大石頭怪在哪裏?

2、這塊怪石頭和李四光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捨棄以往較為繁瑣複雜的導入方式,而是緊扣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既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使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的興趣所在,找到整體教學的切入點。)

學生帶着疑問走進文本,興趣就更加濃厚了,為下面的探究學習做了鋪墊。

接着進入第二環節:

(二)走進文本,認識怪石

“奇怪的大石頭”到底是一塊怎樣的大石頭呢?請同學們仔細地讀讀課文的有關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並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讀書,小組交流。

針對這部分的學習,我主要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探究學習。如,“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説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獨立的;“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説明這塊巨石的體積龐大。老師説“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説明時間久遠;老師説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並且連父親也不清楚,説明它的由來連大人都弄不清楚。綜合上述幾個方面,都説明了大石頭“真怪”。

(本環節,教師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文中的語言文字來感受巨石的怪異,接着教師出示課件,更是直觀形象地將巨石呈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認識這塊巨石,同時又是一塊怪石,為下文李四光的提問埋下了伏筆。)

(三)抓住重點,感受人物

正是因為大石頭有這樣幾“怪”,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那麼他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呢?本環節的設計,我主要圍繞這一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習的。

1、自讀課文的3—8自然段,找出李四光圍繞巨石提出了哪些疑問?

首先我引導學生正是因為石頭的“大”,才引起了李四光的興趣,“這麼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四光去向老師請教。老師講到了石頭的幾百年的歷史,可是李四光並不知道“是誰把它放在那兒的”,於是老師推測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李四光按照老師的推測進一步思考,這麼的的石頭,要是從天而降,應該砸一個大坑,課時為什麼沒有呢?對此,老師和父親都説不清楚,這也又進一步證明了石頭的怪——來歷不明。

由於這部分主要寫的是李四光與老師的對話,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分角色表演朗讀的方式,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李四光表示疑問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我主要抓住李四光的這一句話,引導學生進行重點朗讀,在讀好的基礎上,出示句子:“這麼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可它?”

(讓學生通過口頭填空的練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增強對人物的感受。)

(本環節,我主要以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相關的句子,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互動對話,重點思考李四光是怎麼提問題的;以問題帶動思考,以讀書促進思維,從而領悟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提問的可貴品質。教師隨機進行板書:勤思、善問)

,《奇怪的大石頭》説課 霍小付芳

2、那麼李四光心中的疑惑到底解開了嗎?又是怎麼解開的呢?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畫出李四光解決疑問的句子。

出示相關句子:“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讓學生再來讀讀這幾句,説説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許多年、直到……才”等,通過朗讀體會,教師引導,李四光沒有因為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決自己的疑問而放棄求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對這個問題研究的時間長,一直沒有放棄,直至找到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於李四光孜孜不倦、執着探索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

(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中,我力求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讓學生在讀、議中感受李四光那執著追求的科學鑽研精神。教師板書:執着)

(四)交流感想,內化認識

1、李四光從一塊巨石質疑,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震驚了全世界,讓我們再次迴歸課文整體,再次通過朗讀感受李四光

的優秀品質。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以“李四光爺爺,我想對你説——”為題,交流感想。

(本環節,我引導學生迴歸課文整體,通過對文本的閲讀,將作者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認識,提升了對李四光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設計作業

語文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鞏固和內化所學內容,使之轉化為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提倡多閲讀,少做題的前提下,我依據課標精神,設計以下作業:

1、閲讀有關李四光的故事。

2、辦一份《走近李四光》的手抄報。

這樣的設計實現了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不僅使學生在課外閲讀中鞏固了課內所學,同時也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説板書

本課的板書簡明扼要,條理清晰,便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系統記憶。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體現

“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理念,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以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中用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啟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二、説學生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三、説教學目標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四、説教法學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閲讀教學開始時,我通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再現爬山虎的葉子,欣賞完了爬山虎如此美麗的葉子,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課題並進行板書。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讀,從“爬山虎的葉子”入手,直奔重點段“仔細觀察爬山虎的葉子”。【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閲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本着這個原則。

第三步:欣賞爬山虎是葉子的美。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爬山虎是葉子關鍵句子。

第四步:學習爬山虎葉子的變化。通過學生的默讀、細讀,運用對比的方法自己進行學習,從而更清楚地瞭解了爬山虎的葉子的美。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並背誦第2、3、4自然段。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們奇妙的世界》是部編版三年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天地間隱藏着無窮無盡的奧祕,等待着我們去尋找”,是一組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意在通過描繪大自然壯觀的景象,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本課講述的是“天空”和“大地”,介紹了天空一天四時景象、晴雨雲彩的變化,大地四季景象與色彩的變化。給我們展現了天空和大地奇妙無窮,多姿多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7個會認的字,11個會寫的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和藴藏的情感。

3.學習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和恰到好處的比喻手法,掌握對於顏色的描寫。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時間順序)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

二、説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國小生要培養對課文內容與實際的聯想,主要是通過誦讀來培養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採用錄音範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課文中大量都是描寫,有些比較形象,要適時給予點撥。

3.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採用仿寫句子、詞語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生對天空和大地的觀察可能不夠深刻,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制作CAI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創設一個優美的畫面,輕鬆活潑的學習課文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説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誦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結構嚴謹,語言優美。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誦讀過程中體會到所描繪事物的美,加強對這些事物的感覺,最後能在生活中自己發現世界的美。

四、説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天空、大地、雲彩相關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由五大塊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塊:導入新課。出示關於天空的謎語,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並適當展開聯想,讓學生回答自己關於天空和大地的印象。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上來。

第二塊:整體誦讀,感知結構。1、錄音範讀。根據錄音的朗讀特點,思考該怎樣讀,為什麼要這樣讀,同時體會文中句子的表達方式。2、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理出形象,並思考:作者對天空和大地做了哪些描寫?然後分析問題,小組討論。在朗讀過程找出課文中的生字以及優美的詞語。

第二課時:

第三塊:學習文段,瞭解課文主要內容。1、要求學生回答課文分別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再提問:結合生活經驗,説説你對“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讓學生通過朗讀,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第四塊:拓展延伸,總結歸納。這一部分主要是對課後問題的解答。

第五塊:迴歸整體,激發情感。再次結合課文,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課文主旨,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瞭解。

五、説課小結

本課內容簡潔,難點在於對課文開頭“這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要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結構,從而理解這句話。本課的重點是要讓學生品味精彩的語句、詞語,領悟課文的主旨。這篇課文總體難度不大,學生可以在朗讀過程中自己總結文章的主旨。同時,作為一篇描繪大自然的文章,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生活中的觀察和發現,加深對文章主旨的認識。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5

[説教材]

《石榴》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我”的家鄉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第二自然段寫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的景象,重點寫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態;第三自然段寫在秋天石榴成熟的過程,重點寫了石榴熟透後的形態;第四自然段寫石榴子兒的形狀與味道,表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範例。

[説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

4感知課文內容,瞭解石榴生長過程

[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二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課件,要求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葱葱)

2、要求學生説説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説説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説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擬人的修辭手法。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聽讀想象,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説説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四、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