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五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1W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五年級語文説課稿合集10篇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説明太陽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説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説明文的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説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説教法

這是一篇説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説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一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説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説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説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段為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大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説明,給學生的感覺是一目瞭然。但是為什麼要引用傳説,就是為了增加文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説,太陽很大,會發光,會發熱。為什麼又提到了地球和鋼鐵呢?這就運用了比較的説明方法,使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説明文同記敍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課件,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三、 説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有個別學生可先背誦課文。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閲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説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課件。利用幻燈放影像。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了印象深刻。

四、説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經驗,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二是使學生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即能力目標。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好壞,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45分鐘內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怎樣,學生能不能按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都能合理運用,該講的就講,不該講的少講,甚至不講。在自己預先想好的導學提問的指導下,啟發讓學生思維,用板書直觀地再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始終讓學生手腦並用,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最後的達標測試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得怎麼樣,也就是教學目標達到了沒有。通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可以驗證出教學效果是良好的。

五、説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作用。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長歌行》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10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這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説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同時,由於學習本組課文,仍然要求要獨立閲讀,認真思考,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提高文化素養。本着這個總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掌握“葵”“羹”“煎”三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結合相關的詩句,領悟賞析古詩的方法,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把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優秀的古詩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方法選擇上,我重在“賞析”,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讀,讀中感悟,並結合蒐集與有關春天、時間的詩、名言、格言,製作的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儘量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讓學生始終遊走在詩韻的畫卷中,感受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交流中帶來的美感和愉悦感。

《長歌行》一詩教學採用一課時,首先是激情導入。教師引用《匆匆》及相關的詩句引出課題《長歌行》,釋題。引導學生背誦《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確“行”、“吟”都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這種利用與詩歌主題相關的導語引出課題,不但能在潛意識中引導學生把握本詩的主題,而且一開始能把學生帶入情景學習中。同時,有意識的拓展,增加課容量的同時,體現了大語文觀,明確了積累的重要性。

接着是品讀《長歌行》。分步出示課件,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讀詩,按照標出的節奏讀詩。並在範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加上適當的動作,表達他們對古詩的初步情感體驗和了解。在這一環節中,朗讀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讀技巧的逐層解剖,讓學生明確怎樣讀,才能讀出詩歌的美。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最終的學習目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為理解、感悟詩歌表達的意思奠定基礎。

賞析《長歌行》是本節課堂教學的重點。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詩是圍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寫的,接着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要求結合註釋,理解課件中標出的關鍵字詞,並用自己的`語言説出對詩句的理解。在彙報交流中,相機引導完成以下問題:(l)學習了前兩句,你會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詩句?(2)學習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麼?(時光易逝,一去不返)(3)圍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會想起哪些相關的詩句?作為你們,應該怎樣改動詩句,更好的表達我們的感情?最後明確詩歌的主題思想,結合課件引導學生總結:《長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説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只抒胸臆,勸戒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歎息。最後要求學生給自己寫一兩句話,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學中,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充分給學生展示才華的空間和機會。語文教學,特別是詩歌的教學,立足文本,但必須超越文本,不能僅限於詩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點放在“賞析”二字上,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同時,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幫助理解詩歌主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祖國燦爛的文化產生強烈的吸收慾望,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優化。讓學生始終走進詩歌,引發共鳴,達到深層次的學習目標。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

可以説是寫馬詩裏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後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稜,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緻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惟妙逼真。詩的後四句轉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託付生命。“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着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根據教材編寫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將教學目標鎖定在: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朗讀古詩,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體會詩所表達的詩人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再現形象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説教法學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代詩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教學中應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在誦讀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基於此,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解詩題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關於他的詩,同學們能背多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背誦杜甫的其他詩作。接着引出課題《房兵曹胡馬》,學生利用工具書解題,胡馬:古代稱來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馬,也就是詩中的大宛馬。教師講解和汗血寶馬有關的故事,讓學生在學文之前就先認識杜甫筆下的雄健之馬,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初步感知,明詩意

《語文課程新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因此,我首先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這一步驟來展開學習。自讀時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尤其要注意讀出詩句的節奏,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本詩需要注意的字詞有:鋒稜竹批峻堪驍騰

學生採用讀讀、議議、查查、問問等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初步解決後,反饋信息,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理解詩意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在疏通字意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討論交流這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體會馬的外形,再抓住“風入四蹄輕”“體會馬前進的速度,抓住“真堪託死生”和“萬里可橫行”體會馬的驍勇,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邊讀邊想象這匹馬的`外形和它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的場面,將詩句在學生頭腦中轉化成生動的畫面,有助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三、細讀品味,悟詩情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對這匹馬有了準確的認識,教師又繼續引導,作者的朋友房兵曹騎着這匹馬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報效祖國,假如是你是房兵曹,騎着這匹戰馬你會做些什麼呢?杜甫騎着這樣的好馬又會做什麼呢?教師介紹杜甫寫這首詩時唐朝國力強盛,他正處於青年時期,鋭於進取,胸懷大志。至此,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馬的品格和杜甫的相似之處,詩的意境噴薄而出,在反覆誦讀、感悟中,營造特定的情境,突破了難點,實現學生、詩人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

四、拓展延伸,曉詩人

出示杜甫的另一首詩《春望》,採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聯繫老師介紹的杜甫的生活背景,自讀感悟詩的意境,鞏固學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以時間為經線,深入認識偉大的詩人杜甫,感悟古詩獨特的魅力。

説教學反思:

1、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教師以學定教,以導順學,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舉一反三,注重知識的遷移。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詩人的情懷。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藴。如何引領學生品悟出詩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顆心、那種味。教學中,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詩句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並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投身於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憤詩人之所憤……於是,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在想象的引領下,噴湧而起,一瀉千里。

3、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意,初步進入詩的情境,通過品析文眼,揣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境中悟情。通過多種誦讀方法,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意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導”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導”在聲情並茂的情境中,“導”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較好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而且很深奧。這篇課文作者用抒情的筆調回憶了一個釣魚的故事: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父親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使“我”從中獲得終身難忘的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課文藴藏的、倡導的道德品質都是現代社會所呼喚、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如規則意識、如誠實守紀、如不為名利所惑等等。

(二)、學習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2、聯繫實際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4、檢驗自己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

(三)、教學重點

1、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二、説教學方法

(一)、我先説一説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所嘗試的一些做法:由於這是第二課時,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已經在第一課時有所瞭解,所以我就讓學生在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直接導入新課。課的開始,我藉助“這一次釣魚給了我什麼啟示?”這一問題讓學生讀出父親曾經告誡我的話“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難點在課的一開始就和學生見面,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對這一啟示有個初步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這一難點,我分兩個層次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體會。首先是站在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我讓學生通過讀父親決定讓“我”放魚這句話明白:在放不放魚這件事上,怎樣才是“是”,怎樣是“非”,然後通過抓重點詞“盯”、“好一會兒”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在決定讓“我”放魚時複雜的心理活動,或者説是曾經猶豫過,通過父親決定放不放魚的矛盾讓學生第一次感受到“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其次是站在文中“我”在角度來體會:在學生已經充分掌握了“我”不願意放魚的三個理由,並與父親幾經爭辯甚至是乞求仍不能使父親改變主意之後,迫於父親的威嚴的“我”只好將鱸魚放回湖中,通過體驗“我”把魚放回湖中的沮喪和無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道德只量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一難點。

2、再談一談感受體驗朗讀方法的指導:釣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是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熟讀積累。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上力求符合文本特點。我所嘗試的:一是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着墨雖然不多,但對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三是想象體驗法。如對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引導想象父親此時是怎麼想的?又如“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麼説? 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 ”,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説些什麼?

3、最後談一談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所進行的一些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我力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身實際,藉助對話還原生活,例如為了引導學生理解“那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我先讓學生思考:對於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來説,可能面對哪些利益的誘惑?學生藉助這一問題的理解自然很快地找到了生活中這“魚”的所指,再讓他們談: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類似誘惑人的“魚”嗎,難度就就減小了。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組最後一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裏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本文共有5個自然段,結構清晰,敍述具體,文字淺顯。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總寫:只有兩句話,總體概括介紹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突出她環境的惡劣及她的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分寫:第2-4自然段,選取了莫高窟中的三個典型代表“彩塑”、“壁畫”、“藏經洞”來記敍,寫得形象、生動、逼真,再現了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喚起讀者對我國藝術珍品的熱愛之情。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總寫:以作者的感受總結全文,突出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引起讀者的共鳴。文中生動、傳神的詞語和優美、靈活多變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生字新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閲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藉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三、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1.教學重點:讀書指導,抓住重點詞句,瞭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2.教學難點: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四、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讓學生的情感與課文共振,和課文一起心跳。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五、説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將採用“情景教學法”、“閲讀感悟法”、“直觀教學法”、“揣摸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説學法

1、用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

2、注重以讀為本,提倡自讀自悟、自主合作、自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閲讀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獲得思想啟迪。

七、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

課前組織教學談話:(讓學生自我介紹,説出自己的興趣愛好)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學生説)老師也很喜歡旅遊。有一個地方令老師非常的嚮往,但是一直都沒機會去。所以,今天我想誠摯地邀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旅途中能有出色的表現,能接受我的邀請嗎?好,現在咱們就馬上出發,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18課,一起走進《莫高窟》,一起走進祖國西北邊陲的莫高窟。(板書課題,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詞語檢查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詞語,要求學生正確認讀。第二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四字詞語。第三部分為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佛”。

2.檢查書寫生字,讓學生從紅色字體裏面選一個容易寫錯的字,上台描紅。做到以學定教。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讓學生提煉出關鍵詞板書到黑板上)。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同學們對課文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研讀交流

1、品味“彩塑”

讓學生自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讀自悟。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脱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特別是卧佛的畫面,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後,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閲讀體會彩塑的惟妙惟肖,學生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昇華。然後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遊人們無不嘖嘖稱讚。如果你是遊客,會怎樣嘖嘖稱讚?如果你是外國遊客,又會怎樣讚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裏充分體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合。通過這樣的美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感悟、薰陶,在語言的海洋裏領會情感。

2、回味“壁畫”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段。讓學生帶着問題“你讀懂了什麼?是怎麼讀懂的?你想到了什麼?”在組內合作學習,然後以組為單位彙報學習成果。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後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羣,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描寫飛天的句子,一步步引導學生讀出層次感。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

3、體味“藏經洞”

“説説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並結合着出示珍貴文物和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麼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並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四、整體感悟

同學們,莫高窟的文物已經所剩不多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投身於保護敦煌,研究敦煌的歷史使命中去,因為——

(出示最後一自然段)齊讀。

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

五、課外拓展

1.引導學生課後蒐集一些有關莫高窟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引導學生進一步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構建開放的課堂結構,為開拓學生思維留下空間,也自然地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2.讓學生把課堂上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後寫下來,以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 説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説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於國小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有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兩個黃鸝鳴脆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等;有寫借明月而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等等;通過“國小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好課件;反覆朗讀並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2、學生:字典;蒐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蒐集王安石的詩句;蒐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説教學策略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閲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國小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師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

之後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 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範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

最後一步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四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地名詞的比較模糊,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藉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瞭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 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覆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着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着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説一説,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於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 書寫親情 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覆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藉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餘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並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餘詩句,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

二、 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文包詩”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深遠意境。

難點是:理解詩意,用現代語言來講説古詩的意思。

四、 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從而真正掌握學習此類文章的基本學法。

五、 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這裏,我着重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説説你對李白和孟浩然的瞭解,背一揹他們的詩。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詩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2、課件出示詩句,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句子,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和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詩句意思,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説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讀通順並能説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課文一、二兩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依依惜別”。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王勃説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友誼永不絕,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在學生細讀兩人對話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並分角色表演,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兩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

四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撥學生品讀。

4、師生共同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這一部分教學先以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引導學生相互挑戰朗讀,並根據自願配上音樂激勵,在稍作準備後讓學生嘗試背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蒐集送別的詩。

2.蒐集和朋友有關的名言。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愛心國小的趙秀華,今天由我完成説課任務。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旅居國外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采用回憶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即:教“我”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帕。最後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學情分析】

1、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外祖父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對比閲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託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

3、通過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五年級學生應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識字不應成為教學的重點,在本課教學時,應將重點放在對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語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設計理念】

以教材為依託,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閲讀,充分開展師生對話,在對話中交流,在對話中成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的內容,品詞析句,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

3、拓展閲讀思鄉詩,積累語言,積澱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梅花魂”的`含義和華僑眷戀祖國的情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流程】

本課時的教學分以下四個環節完成:

第一環節:瞭解內容,初悟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圍繞“想象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幾件事?魂在課文裏指什麼?”來認真讀課文,在充分閲讀整體感知。

第二環節:品讀言語,體會情感:

此環節重點抓住課文中圍繞梅花來寫得的三件事,展開學習,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學生彙報,教師點撥。重點讀1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託的愛國之情,結合所學,舉例説説中華民族有骨氣的人,讓學生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是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愛祖國的這種感情。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三環節:激情結課,昇華感情:

為了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課末以誦讀《我的中國心》來激起情感的高潮,激發學生深刻領會外祖父的愛國情和思鄉心。

第四環節:讀讀寫寫,積澱情感:

通過背誦思鄉詩來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感受。

【説板書設計】

板書將圍繞梅花回憶的幾件事一一列出,並在其中體現單元的訓練重點,即首尾呼應,同時再現結構,清晰、明確。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分析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描寫了我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黃山奇鬆》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鬆的讚歎和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的表達很有特色,採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黃山鬆的奇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悦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如身臨其境。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訓練的美文。

二、説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語言評價能力,但是受年齡限制,閲歷淺,認知水平差,對黃山鬆比較陌生,對它的姿態缺乏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以及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黃山鬆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針對新課標對五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及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指導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黃山鬆的美和奇。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樣的理念,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和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1、創設情境法2、朗讀法3、討論交流法4、勾畫圈點法

五、教學過程

本課時主要通過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檢查預習;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上課開始,為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播放黃山風景區視頻。學生的思維來自對世界的好奇與驚詫,播放黃山風景錄像生動直觀,使學生入情入境,對黃山產生直觀感知以及各自的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因此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欣賞了黃山風景區的視頻,大家都有什麼感受?”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調動,很想去揭開黃山奇鬆那一層神祕的面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過渡語: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温泉”四絕聞名於世。(課件出示黃山四絕)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鬆特別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説,“更是情有獨鍾”。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鬆,今天,我們一起盡情飽覽一下“四絕”之首的黃山奇鬆。齊讀課題,讀出“奇”,學生質疑問難,問題集中在“奇”上,在旁邊板書“奇?”。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難讀的詞語,句子。預習是為培養自學能力服務的。檢查預習還可以瞭解學生學情,解決了字音,會讀課文了,課文的解讀、感悟才可以開始。

2、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松樹?(板書: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學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學中的重點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畫出描寫不同松樹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寫了哪幾種松樹?把描寫自己喜歡的那種松樹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這樣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後逐句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悟,讀出黃山鬆的奇和美,讀出作者對黃山奇鬆的喜愛和讚歎之情。指生讀寫迎客鬆的`句子。(課件出示迎客鬆圖和句子)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名鬆迎客鬆。讓我們細細地品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迎客鬆的“奇”。迎客鬆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迎客鬆被稱為什麼?(板書:好客的主人。)

引導學生學習迎客鬆,總結學習方法,再運用學到的方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其他兩大名鬆。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課件出示陪客鬆、送客鬆圖片,指生上前面説哪幅圖是陪客鬆,哪幅圖是送客鬆,主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談理由,説出陪客鬆、送客鬆的“奇”。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仿寫小片段

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探究寫作方法,把閲讀與寫作有機的聯繫起來,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才能較快的提高寫作水平。讀第三自然段,看看黃山鬆還“奇”在哪兒?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千姿百態)再次提問黃山鬆到底有哪些姿態?(引讀第二句)讓同學根據第三自然段發揮想象説話。根據第三段總分總的結構寫一寫黃山的其他鬆,也可以寫寫我們美麗的校園,更可以寫寫黃山其他三絕:怪石、雲海、温泉。之後出示黃山怪石圖後指導仿寫“怪石”。

六、説作業設計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因此,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摒棄枯燥機械的重複式作業,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出個性化的特徵,課內與課外交相互應,在實踐中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的作業設計是這樣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並用“屹立”和“飽經風霜”造句。

2、當小導遊,向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鬆,説出“奇”,也許明年暑假你就能來一次黃山之旅。

3、推薦文章:《黃山奇石》,徐霞客的《遊黃山日記》,袁牧的《遊黃山記》,葉聖陶的《黃山三天》,豐子愷的《上天都》等都體現了黃山的絕美秀麗的風姿,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相關的書籍讀一讀。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的思路,簡潔明瞭有助於學生學習本課的學習任務。在板書設計方面,我以簡單明瞭的方式把本課內容表現出來。我的板書如下:

迎客鬆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鬆陪客鬆綠色的巨人千姿百態

送客鬆天然盆景

五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根據這篇課文的具體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我想在課堂中有機融入如下的教育理念:

一、紮實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

1、“聽”:的題目就是《鼎湖山聽泉》,因而“聽”既是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的確,只有用耳去聽,用心去想,才是真正的聽。我試圖通過讓學生聽歌、聽樂曲、聽泉聲、聽他人的建議、聽老師的朗讀等方式,來叫醒自己的耳朵,從而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2、“説”:説出自己聽到的泉聲,説出自己聽後的感受,説出泉聲究竟美在何處?

3、“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在課的各個環節我都安排了學生的朗“讀”,從開始的讀課題到最後的讀作者的`感受。我採用的讀的方式有:自由讀、默讀、快速瀏覽、個別讀、互相讀、男女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全班齊讀等。

4、“寫”:讓學生自己寫讀後的感受。

二、努力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課前備課時、在實際教學時,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讓學生自己從文中尋找描寫泉聲的詞語,自己給詞語分類,自己感受泉聲的特點,自己發現泉聲的美,以及到第4句讓學生自讀自悟。再説合作,除了師生合作之外,我特意安排兩個鄰座交流的環節:一是把自己聽到的泉聲告訴你的鄰座,二是同座相互説説其他句子又是把什麼比作什麼。還有一處朗讀時的學生互幫互評。至於探究就是從語言文字中品味發現其中的美。

三、積極追求“美的課堂”“和諧課堂”

這篇課文本身就具有許多美的元素:泉聲的美輪美奐,泉水的清亮豐盈等等。教學時我力圖通過美麗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優美的導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讓學生感受“美”,品味“美”:泉聲美妙豐富、千變萬化、多姿多彩,那是內容美;作者比喻確切,與各種樂器的演奏聲聯繫,很具有藝術美感,句式工整,朗朗上口,氣勢非凡。這是表現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