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59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説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語文説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我説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北師大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字歌》。

教材簡析: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適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餓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而本課的語文學習活動即為“欣賞、表現”、“學習、應用”、“遊戲、識記”、“延伸、探索”。主要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的觀感,初步感知小動物的名稱和數量;通過師生、生生的交互學習,達到識記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的目的,在交互學習活動中將學生自己的觀念、情感和意義即對生活的感受表達出來。並且,本課教材設計旨在通過學生間、師生間在網絡條件下創設情景的設計活動,激發起學生的識字熱情和潛能,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生要掌握本課所要求的11個生字。

2.通過對動物名稱和數量的識記,培養學生積極識字的熱情和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識記本課要求掌握的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生字,培養學生的識字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電腦、課件、

二、説教法。

新課程改革的制訂與實施,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語文教學領域的劃分,不但加強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與探索性,而且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繫,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識字能力。

本着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我在《數字歌》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激情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討論法、研究法等等。簡單來説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看、學、玩、用。

1.看。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求知的內驅力,可以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並推動學生積極探究、敏鋭觀察、豐富想象、深刻思維、鍛鍊意志、集中力量去獲取知識,創造性的完成學習任務。現代教育媒體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強化感知刺激,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新的課程理念也特別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要擯棄那種無視學生的興趣、一味追求認知的作法,要將認知與情意相結合,以輕鬆活潑多樣的方式呈現課程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之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在教學導入欣賞時。我運用課件創設情景,製作了精美的動物聚會的場面,再配以動聽逼真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動物王國中,融入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想要去弄明白聚會時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動手操作去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體交流並找會讀的同學教讀數量詞。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一個原本由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輕鬆活潑的完成了。

2、學。.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包括談話、討論、交流、自學等具體形式。這種“學”的方法起到了溝通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橋樑。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説、多説,從中老師能瞭解到學生的想法、意圖,便於老師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的方向,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的內容。我主要分這幾步進行:

1)找會讀的學生一句一句的領讀,其他學生跟讀然後當小老師的學生可以抽查一下其他同學的跟讀情況。就以這種形式在學生之間的教學,初步朗讀兒歌,認識生字。

2)學生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在小組內合作再完整地朗讀兒歌。在這裏學生可以鞏固對生字的學習,記住已經變紅了的字。

3)教師檢查全班學生的朗讀兒歌和識記生字地情況。教師用鼠標點變紅的字,誰認識誰就站起來大聲地讀,師生互動過後,讓生生互動。兩個學生坐在一台電腦前,互相指讀變紅的生字。

3、玩。

我們知道國小生喜歡做遊戲,同時遊戲也是孩子們的天生本性。我們教師需要去發揮遊戲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我設計了兩個遊戲。(1)是“我説我對”在這個遊戲中,我先找一個學生上台來和我合作完成。我説生字,學生用鼠標點這個生字,如果學生讀對了,這個生字下面的小樹葉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一次獎勵學生讀得好。師生互動後,再生生互動,合作完“我説我對”的遊戲。(2)、這個遊戲的名稱是“神祕口袋”。

多媒體出示同學們的好朋友丁丁,丁丁對大家説:“大家還認識我嗎?我給大家帶來了神祕的禮物,你想知道是什麼嗎?那就快來摸摸看。”丁丁的話説完後,老師舉起神祕口袋,請兩組學生上來摸。學生摸到的是鉛筆形狀的書籤,上面寫有本課要人是的生字,學生想要得到這個禮物,就要讀準這個生字的字音。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裏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4、用。

“培養創造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天能得到這樣廣泛的重視,與創造性意義的拓展和崇尚有密切聯繫。創造性可以表現在人所從事的任何活動之中,人無論做什麼,都應以創造性的態度或精神去做,這種態度和精神是根植於人的本性特性中,創造能力不但包括創新的精神與意識,還包括將新的觀念轉成為具體的事物的能力,所以新的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精神的培養,應多方面、多維度、多層次地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要培養學生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綜合性、探索性學習,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在教學這個環節時,學生對來參加聚會的小動物都很喜歡。有的學生説:“老師,我麼們還喜歡別的小動物,它們為什麼不來參加聚會。”我就趕緊説:“是呀,還有好多的小動物想來參加聚會,同學們我們怎樣請這些小動物來呢?”學生紛紛討論,最後選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我們自己來編寫一首新的“數字歌”,把同學們喜歡的小動物都請來。然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模板進行創編。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提高了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三、學法。

學生主要運用的學習方法有:自主探究法、觀察法、遊戲法、談話法等。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一一進行。

四、教學活動過程。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語文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本着這個基本理念,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環節:欣賞導入。

《數字歌》説課設計 説課稿專題,本站有更多關於説課稿,説課稿方面的作文。

我運用課件創設情景,製作了精美的動物聚會的場面,再配以動聽逼真的音樂,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動物王國中,融入到課件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想要去弄明白聚會時到底來了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利用自己的計算機動手操作去數一數,把數出的結果和同位相互交流交流,再在全班集體交流並找會讀的同學教讀數量詞。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注意力格外集中。這樣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同時使學生的認識水平得到了提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一個原本由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輕鬆活潑的完成了。

第二環節:課文學習。

識字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識字量要求很高。一年級學生要掌握漢字900個。而漢字由於音、形脱節、字型多,結構複雜,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多,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與國小語文的整合,尤其是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識字教學課件,學生可以通過課件自由選擇學習生字的筆畫、筆順、部首、間架結構、正確讀音,同時跟隨教學軟件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通過人機交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檢查和自我提高。

《數字歌》要求學生認識的生字有11個,量多字難記。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了階梯式識字環節。

1、學生自己藉助計算機朗讀課文,特別是課文中變紅的字,多讀幾遍,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只要用鼠標點擊一下,電腦就會教給學生正確的讀音。

2、同學間教學跟讀課文,繼續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3、出現單獨變紅的字,讓學生認讀。

4、師生合作指讀變紅的字。

5、生生互動檢查變紅的字掌握了沒有。

這樣幾步下來,學生對本節課要求認識的生字基本上都掌握了,輕鬆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三環節:識字遊戲。

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所學的生字。

1、我説我對。

2、神祕口袋。

第四環節:拓展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體現自主學習的平台。

如果你喜歡把更多的小動物請到兒歌中來,你可以續編兒歌。如果你想和更多的生字交朋友,你可以讀老師為你提供的新兒歌。在新兒歌重你可以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

於是整節課在激情起伏的情景下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作的美好感受和遊戲學習的樂趣,並在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創造能力。

語文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將分三大塊來展開我的説課:

1、説教材;

2、説設計理念;

3、説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部分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是一首詩歌,共四句話。第一、二句採用數數歌的形式,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的可喜變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寬敞,房前屋後還有花草樹木。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國小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其中疊詞和數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奏感,整首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

鑑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橫撇”、“彎鈎”兩個筆畫和“廣字頭”、“穴字頭”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村的新變化。

其中第1、2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第3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設計理念:

在這堂課中,我想着力體現:以讀為本,培養語言這一教學理念。語感訓練是語文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中,把“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形成良好的語感”等納入了“語文素養”的範疇,並且有計劃地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中。語文是母語課程,重在實踐與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對語言有一種特殊的敏鋭的感受力,能根據漢語言的特點,準確把握語言的形象、意藴、情趣,這樣才能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一總體目標。培養和發展語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閲讀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閲讀實踐中,感觸、感受語言材料,準確地理解和體味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説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將通過“啟讀引趣——初讀入境——品讀感悟——熟讀積累——借讀促寫”這五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與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環節:啟讀引趣

第一步:讓學生看關於駱駝風景的短片

第二步:讓學生自由説説你看到的家鄉是個什麼樣

第三步:適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我這樣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小詩,讓我們去看看詩中的小朋友的家鄉有什麼新變化,好不好?出示課題。

第四步:讀課題。指導讀準字音“哪、座、房”,以及輕聲詞“漂亮”

【意圖】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旨在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使閲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單純的任務。這樣有助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藉助生活經驗來理解、領悟課文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入境

第一步: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1、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藉助拼音讀通課文。2、讀完以後想一想,你從課文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第二步:請學生把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詞語,句子讀給大家聽,請小朋友來評一評。相機指導讀準拼音。其中三拼音節:9個,輕聲音節:4個。

第三步:生字檢查。步驟一,開火車讀帶拼音的詞語。步驟二,以小組擂台的方式讀去拼音的詞語。步驟三,課件出示“我為家鄉添美麗”的遊戲,檢查生字的讀音,讀正確的.可以為家鄉加上一處美麗的風景。步驟四,交流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並用比較法等方法記住新認識的偏旁。

第四步:請學生説説剛才你在讀課文時候的發現。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説出自己的感受、體會發現,讓學生相互描述、補充,從而進入文章的情景中。

【意圖】初讀重在感知,重在入境。在這一環節中,我想把閲讀體驗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自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地進入語言情境,獲得初步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為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品讀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細讀自悟”和“品讀體情”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細讀自悟。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還應考察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由此可見,對內容的理解和探究也是“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因此,這一層次我打算主要解決學生對語言是否能夠準確理解的問題,提高學生對詞語的準確理解和體悟能力。

第一步:請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小詩中的房子都有什麼特點?

第二步:請學生自由交流。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兩處:

A處: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此處先請學生自己説説對瓦、牆、門、窗的理解,我趁機演示課件讓詞組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與事物相聯繫,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再換詞讀詩句,請學生通過讀來體味,青的和青青的,白的和白白的等的區別通過比較初步體會疊詞的用法。(如果不重疊,你讀了有什麼感覺?)。最後指導朗讀,我這樣引導:這麼美麗寬敞的房子,誰能用朗讀來誇誇他?指導顏色的詞讀得美,形狀的詞讀得大、讀得寬。

B處:房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

此處我先請學生在插圖上指出房前、屋後的位置。再請學生説説房子周圍的環境美嗎?美在哪裏?,學生可以課文裏的話説,也可以將課文裏的話化成自己的語言説,我趁機用課件將花果香、樹成行圖詞對應連線。接着請學生想象一年四季這“房前、屋後”會有什麼美麗的變化。最後師生結合想象進行朗讀。

第三步:請學生理解在小朋友的眼中是哪座房子最漂亮呢?我這樣引導:那麼你覺得在小朋友的眼裏哪座房子最漂亮呢?能説説為什麼嗎?

第四步:指導朗讀第三四句。通過指名分別讀三四句,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領悟問句和答句的讀法。

第二個層次:品讀體情。語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讀”才能準確體味和把握。因此,在這個層次,我打算進一步讓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欣賞,在讀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第一步:播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情境演示,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新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二步:我提出問題:看了畫面,你最想説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第三步:我引導:是啊,新農村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它變得這麼的美麗,這麼的具有生命力,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小詩吧,表達我們對它的讚美之情。學生聲情並茂地讀課文。

第四步:我進一步啟發:你覺得那些話寫得特別美?誰用你的表情,你的動作來告訴我們?讓學生運用體態語言表達情感,閲讀與表演結合,生動地表現語言的情趣和美感。

【意圖】相信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一定能紮實有效地完成第2.3兩個教學目標。

第四環節:熟讀積累

第一步:用填空的方式,請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試着背背課文

第二步:在學生能夠背下來之後,可以請學生伴着歌曲《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旋律,把自己當作是寫這首小詩的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一段。

【意圖】在這一環節,我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把語言的習得和積累落實在了閲讀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為學生語感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五環節:借讀促寫

第一步:轉換學生的思維,從讀過渡到寫。我這樣引導:我們已經會讀而且讀懂了這首小詩,要是會寫小詩裏面的字就更好了,那就是既能吟又能寫的小小文學家了,你們想試試寫這幾個字嗎?

第二步:認讀生字“了、子、門、月”請學生説説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生字?

第三步:分析字形,記住新筆畫:“橫鈎、豎鈎”,並用比較法區別“了、子”;用説筆順法記憶“門、月”。

第四步:指導書寫。先請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我範寫,接着請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練寫,最後採用師評、生生互評、自評等方式展評。

【意圖】寫字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希望能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中靜下心來認真書寫,感受到不但讀書很快樂,寫字也是一種樂趣,努力為以後的寫字打下紮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與前後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繫

是國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九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這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説,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説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併為下一篇反映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打下基礎。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孤獨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一篇小説,講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輟學後隨父親一起到荒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子,經歷了從開始的恐懼、孤獨到暴風雨之夜找鴨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的故事。學習這篇小説,重點是使學生從陌生空曠的自然環境和恐懼孤獨的心理活動等細節描寫中理解“孤獨”的涵義,教給學生一種勇敢,豁達的人生態度。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強調對課文的自主探究,學生就不能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的講解,被動的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我想通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有興趣去自主探究,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的涵義。本課的閲讀教學,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A、知識能力:能在快速閲讀課文過程中,學習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寫對渲染氣氛、抒發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理解文章主旨。

B、過程方法:引導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快速閲讀、梳理要點的能力和質疑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教學難點:對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的理解。

【理論依據】:

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學生作為文本閲讀的主體,因其閲讀期待,閲讀心境,閲讀目的的不同,他們的閲讀感受也是不一樣的,而教師作為引導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在實現師生的平等對話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語言感受能力。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數的閲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對學生的薰陶感染,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中藴藏着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説出自己的感受。

二、説教法: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 感知,情節領悟,細節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閲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説學法: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解決問題。

【二·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請同學談談對“孤獨”二字的理解,我們總會感到淒涼,酸苦,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該多好。可是小小少年總要長高,煩惱和孤獨總會尾隨我們而來。可以説孤獨隨時間而來,孤獨使生命更加燦爛更加豐富多彩。同學們,讓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説《孤獨之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朗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主要信息。

2、重點朗讀以下段落,學生朗讀時,注意體會人物心中的孤獨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1)從“小木船趕着鴨子……杜雍和這才將船停下來”。剛開始,杜小康想回家,父親則不肯,怕自己也會像兒子一樣突然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

(2)從“這才是真正的蘆蕩……並且遲遲不能人睡”。到達蘆葦蕩後,父子感受不同,兒子“害怕”,父親也有些“慌張”,卻安慰自己的兒子。

(3)從“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父子倆感到孤獨。

(4)。從“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天氣……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那羣鴨的羽毛上……”最惡劣的天氣中,杜小康經受了考驗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和主旨。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的主題?學生只要説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雖是長篇小説的節選,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要求學生閲讀課文,理清小説的故事情節。

經濟困難而不得不輟學跟着父親去放鴨。

發展:寫杜小康與父親撐船趕鴨去蘆葦蕩的經過和感受。

高潮:寫杜小康與父親在蘆葦蕩中遇到暴風雨的情景。

結局:寫鴨子長大了,杜小康也“長大”了。

【設計意圖】:遵循敍述類文體閲讀規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的課文,並能加以概括全文內容,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三)、精讀課文,揣摩課文的語言

1、首先我們怎樣理解課文標題的含義。(概括杜小康的孤獨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1)失去交流環境。對於一個離開學校和同學的少年來説,是無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幫助,沒有同學間的交流,:等於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環境。杜小康隨父親去放鴨,離開了村莊,離開了人羣,父子缺少交流,“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這種空虛、貧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種折磨。

(3)恐懼自然環境。大自然的空闊與未可知,對一個幼小的心靈,具有強大的壓迫力,由此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慌讓他“遲遲不能人睡”。

(4)恐懼未來環境。在放鴨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還要走多遠?前方是什麼樣子?這不僅是對放鴨而言,更代表了他對前途的迷茫與無奈。

2、課文有關自然環境的描寫很出色,請找出幾處,並説説這樣的環境描寫對錶現杜小康的成長起什麼作用。(小組合作完成)

(1)P70、寫杜小康對遠逝的家的眺望和鴨羣扇形水流的描寫,表現杜小康的幼稚、軟弱和戀家。鴨羣流水雖然美,但畢竟單調、永恆,並不好玩。這些更增添了對在家鄉生活的留戀。

(2)P71、寫黃昏時炊煙和河面的熱氣,是那麼的單調、虛無,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71有關鴨羣的描寫:鴨羣向蘆葦蕩行進,偶爾“朝着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鴨羣“將主人的小船團團圍住”,時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覺,鴨子的恐懼感襯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4)P72。有關蘆葦蕩的描寫:蘆葦蕩“如綠色的浪潮直湧到天邊”,無邊無際,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和“膽怯”。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浩浩蕩蕩的蘆葦”時,就不再“恐慌”了,恐懼只是心理的折射。

(5)P75。有關風雨的描寫:蘆葦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暴風雨沖垮了鴨欄,驚散了鴨羣。杜小康表現了大人似的勇氣與堅強,在暴風雨中搏鬥,暴風雨給了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和舞台。

3、文中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對杜小康成長過程作了細緻的描寫,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變化的?提示:出發時:P69茫然,恐懼到達蘆葦蕩時:P72害怕,膽怯安頓之後:P73感到孤獨時間久了:P74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後天晴:P76堅強。

4、如何理解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呢?杜小康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的男子漢的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閲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閲讀的體驗,以學生閲讀心理為切口,通過與同學老師對話,合作探究,激發閲讀思維。並通過小説中對環境描寫,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難點得以解決。

(四)、研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驗談感受。(各抒己見,暢談自己的感受)

1、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的收穫。

2、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請你就杜小康父親的教子方式,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設計意圖】: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大自然對話,與小説中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理解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在探究中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五)、課外作業學習後,讓學生明白,人物和環境總是互相依存的。離開了環境,人物便沒有活動的天地,人物性格的發展便失去了依據。請結合自己的成長曆程,寫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環境描寫。

【設計意圖】:我們常説:“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人生態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能力形成的內涵。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

語文説課稿 篇4

今天我執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冊第31課《恐龍的滅絕》,這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中列舉了幾種有關恐龍滅絕的説法。像這一類的科普説明文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着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瞭解説明方法,提高學生閲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於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敍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稍不留心還很容易上成了科學課或常識課。那麼這類課文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它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着這麼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穫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字詞教學,落實初讀目標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説:閲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這對於低段的閲讀教學更是重要。為此在這個板塊中,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讀:先請學生感知文本嘗試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隨後以檢查詞語和難句朗讀的形式進行檢查反饋。

在這裏,詞語的呈現是精心預設過的。第一組的六個詞語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組成的`,這樣的構詞結構可以引導學生髮現;第二組其實是動賓結構的詞組,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出示這樣長長的詞語不是讓他們認識結構,而是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停頓記號的出現就是給學生一種意識,以後碰上這樣的長詞語也能學着停頓。講到停頓,這裏還有就是一個長句的停頓,特別是低段的學生,讀長句對他們來説是一個難點,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給予幫助,經常性地給予指導,相信對他們閲讀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見效的。

同時還運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意。課題中的“滅絕”讓學生猜意思,隨後一個追問“一隻恐龍死了可以叫滅絕嗎?”從而讓學生對滅絕的意思有了準確的理解;“孵”字通過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説説母雞怎樣孵小雞,再告訴學生“孵”左邊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過理解構字特點理解字意;“哺乳動物”這一專有名詞的解釋,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樣一生下來就是小狗,小時候還要喝媽媽的奶水這樣的動物叫哺乳動物,隨後讓學生用一句話説什麼也是哺乳動物。相信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自然就能多夯實一些基礎。

二、巧釋説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標指出:在學習説明文時能抓住要點,瞭解説明方法。但對於低段學生來説,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閲讀文本時有所領會即可。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釋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用了統計圖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後小結“把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麼一比較,怪不得説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説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時就採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來品讀。

“加上恐龍身上沒有皮毛來保暖,它們耐不住嚴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這個詞語去掉,你再讀一讀,意思有什麼不一樣?學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從句子中刪去,就會與實際相悖。而且學生在對語言的比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本中用詞的準確性,長期以往,將會對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語言訓練,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提高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語文實踐,即在閲讀中學習閲讀,在寫作中學習寫作,在聽説中學習聽説。可見,語文基本功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科普文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瞭解某些科學常識,更要學習作者怎樣表達説明這種常識,即説明的語言、説明的方法和説明的順序。而説明文的説明順序一般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託。

課文第3自然段關於星球相撞引起恐龍滅絕的這一説法在表達時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因此我抓住這個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語文化的訓練。

先標一標有幾個句子,想一想每句話在講什麼;再師生進行對一對的遊戲,知道每句話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個句子的順序,理清順序;最後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説一説,理清其因果關係。就在這一步步精心的預設下,學生不僅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對他們以後如何讀懂一段話做了方法指導,授他們以“漁”。

以上三點僅是我針對這個文本的特點力圖體現科普文教學時濃濃的語文味,設想總是美好的,也帶有很多個人的主觀意願,很願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評指正。如何讓我們的科普文教學不再死氣沉沉,不再單調枯燥,我想方法肯定還有很多,那就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索吧!

語文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為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比喻、擬人的運用及其作用。

2、領會文章的所寫景物的特徵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培養學生朗讀技巧,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細緻的觀察景物,並抓住景物特徵進行具體生動描繪的能力 。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難點

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我會採取播放錄音、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春的圖片、全文脈絡圖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可採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

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閲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閲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繫自己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閲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分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係。

3、重視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發現春天的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裏》

(二)、導入課題:《春》

(三)、瞭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綠》,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閲讀全文、牢記字詞

1、字音。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設題意圖:七年級新生仍然有識

記字詞的任務,此題加強記憶鞏固字詞。)

(五)、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宏觀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具體描繪(第3―7段):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1、比喻、擬人、引用。2、 觸覺、嗅覺、視覺、聽覺。

3、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吹動楊柳的春風”引用和借代)。

春雨圖(1、比喻、排比。2、寫了雨中的樹、草、燈、人的活動。從靜寫到了動,從近寫到了遠。寫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從正面寫春雨的特點,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從側面來襯托春雨的可愛。例:像牛毛(密)、像花針(亮)、像細絲(細)、像薄煙(輕))。 春迎圖

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娃娃、姑娘、青年)

設題意圖:着眼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並學習簡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討論,具體分析

1、再讀課文,尋找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2、簡單談談某個句子為什麼生動形象。

3、小結:排比的作用: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

果、反覆的作用

設題意圖: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修辭及其用法,並學習品味語言從而深入領會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七)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鑑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七、板書設計

以情為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繪春

①春草圖

②春花圖

③春風圖

④春雨圖

⑤春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