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幼兒園説課稿【熱門】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9.67K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熱門】

幼兒園説課稿1

一、設計意圖: 《捏麪人》這個活動內容是一個説唱歌曲,含有京劇中的韻味。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其中唸白的內容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歌中加上唸白部分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幼兒可以根據所想到的即興創編歌詞,使他們既有成功感,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麪人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一點熱愛。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特制定以下目標:

1、按歌曲的不同節奏,學習帶京味的説唱歌曲。

2、根據捏麪人捏出的麪人形象創編歌詞。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帶京味的説唱。

難點:有節奏的朗誦唸白部分並進行創編。

四、説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遊戲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

五、説活動過程:

1、首先師生問好,選用歌曲中的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作為發聲練習的素材,使幼兒覺得新鮮有趣,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

2、第二個環節是有節奏的練習歌曲中的唸白部分,這是歌曲中説的部分,也是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後面的整體説唱打下基礎。説的內容就和是唐僧師徒四人通過圖片的指引使幼兒可以很輕鬆的説出來。

3、第三部分是學習新歌。

(1)首先是反覆欣賞第一段,讓幼兒瞭解歌曲內容。同時在這首歌曲中它所包含的京味也是比較有特色,特別最後一句,在此我通過反覆的欣賞和幼兒自己説一説、學一學的練習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2)接着完整欣賞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本首歌曲與其他歌曲的不同特點,從而瞭解這是一首説唱形式的歌曲。

(3)然後變換演唱形式來練習鞏固歌曲。採用了集體演唱、為歌曲編配動作和分角色表演唱等方式,讓幼兒在變化,新鮮有趣的感覺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習。

4、最後一個環節是創編歌曲的唸白部分,給幼兒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幼兒的創編能力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幼兒園説課稿2

説教材

這是幼兒園大班《藝術表現》中的一首2/4拍的歌曲,節奏歡快、活潑,歌詞以詢問的方式表達了幼兒園裏小朋友做好事的行為,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大班的孩子音樂經驗相對豐富,唱歌能力有所增強。能夠唱準附點音符、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但對於間奏的處理還不到位。《綱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一些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因此本次活動中,我將引導孩子在瞭解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自主將歌詞填入旋律中演唱,大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的間奏。

説目標

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綱要》的要求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瞭解歌曲的旋律特點,學習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重點)

2、嘗試將歌詞自主填入旋律中演唱,能夠大膽創編動作表現歌曲的間奏。(難點)

3、體驗自學歌曲的樂趣,懂得幫助別人會使別人快樂的道理。

説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將運用以下教法:

節奏朗誦法: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從節奏入手進行歌唱教學,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圖譜演示法:這是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設計的,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可以把歌曲內容簡單化、形象化,增強直觀效果,可以幫助幼兒迅速準確的掌握歌詞。

説學法

遵循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幼兒將通過多通道參與法、經驗遷移法等,在聽聽、看看、想想、説説、做做的輕鬆氛圍中快快樂樂的學習。

經驗遷移法: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應用。因此,在活動中引導幼兒通過隨意哼唱、有節奏的朗誦,將感知旋律及節奏的經驗自然遷移到唱的環節中。

説準備

為更好地服務與本次活動,我做了一下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

2、經驗準備:提前熟悉雷鋒叔叔,簡單瞭解雷鋒的故事。 説過程

本次活動我將分為四大環節,聽、説、唱、做。

第一環節:聽。

因為聽能夠正確感知音樂的力度速度,熟悉歌曲旋律,可以鍛鍊幼兒的自學能力和音樂鑑賞能力。在這一環節,我先以“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在間奏處學會等待。如:學小貓,喵喵喵,(間奏處做貓的動作) ,解決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然後將歌曲內容編成情境對話,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出主題——幼兒園裏好事多。

1、指導語:“有一段音樂也説了這麼一件事,我們來聽一下

這首曲子有什麼特點?”(感知音樂旋律活潑歡快的特點。)

2、“既然你覺它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曲子,就請你用動作、表情來表現一下這首曲子,可以小聲跟着哼唱,試試看!”

第二環節:説。

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圖譜暗示法引出歌詞,通過節奏朗誦法進一步熟悉歌曲的節奏,為下一環節的唱打下堅實的基礎。

1、小桌子好乾淨呀,讓我們來問問誰擦的好嗎?(小桌子,誰擦的)引導幼兒有節奏的'朗誦這句歌詞,同時彈琴的老師彈出間奏,教師引導幼兒在間奏處做擦桌子的動作。

2、同法引出其他歌詞。

3、教師按節奏朗誦歌詞,引導幼兒按圖譜暗示將歌詞完整朗誦。

第三環節:唱。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經驗遷移法沒有先範唱,而是引導幼兒嘗試將歌詞填入旋律之中來演唱,為的是讓幼兒體驗自學歌曲的樂趣,以此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1、“小朋友,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歡快活潑的曲子,現在咱們再來哼唱哼唱吧?”引導幼兒再次用無意義音節哼唱旋律。

2、“現在我要加大難度了,我想請你們將剛才編的那些話唱到歌裏,行不行?”教師指圖,用口型暗示法幫助幼兒演唱。 “你們唱的不錯哎,我還想聽一遍,你們願意再唱一遍給我聽嗎?”幼兒唱完後問問,還有哪句不會,鼓勵幼兒找出問題,並請其他幼兒當“小老師”教一遍。這樣可以讓幼兒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3、“現在我想和你們一起來唱,聽一聽我是什麼時候唱的?唱了些什麼?”幼兒唱問話部分,教師唱後半部分。

提問:剛才我是在什麼地方接唱的?唱了些什麼?(此處教師將幼兒的回答用唱的形式給與迴應)

4、請幼兒跟琴唱後半部分,師依然以口型提示。

5、再次師幼合作接唱,互換角色演唱,男女分角色演唱。 小結:“今天你又不用老師教就學會唱歌了,是誰幫助你了?”(師指圖譜和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老師教的策略轉化為幼兒學的策略。

第四環節:做。

兒童藝術教育既要關注其作為手段的“輔德與益智”等價值,更要關注其本體性的審美感受與藝術創造價值。因此在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編動作,將對歌曲的理解、情感體驗,用動作、表情來體現,以賦予作品豐富的內涵。

一節課的結束,不代表學習的結束,我將引導孩子在區域活動時再次創編歌詞,唱上不同的好事。在喝水喝奶的環節播放歌曲的音樂,因為通過一兩次課來教一首歌,其效果遠不如經常反覆聽一首歌,這就是過程帶來的結果。

幼兒園説課稿3

中心園李建鶯

一、説活動教材

本節課選自《幼兒園和諧發展課程》中班上數學《有趣的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衞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幼兒學習排序能夠為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新《綱要》提出“在幼兒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遊戲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

認知目標:學習自選某種規律排列物體。

能力和情感目標:願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分析:目標1: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目標2: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重難點:引導幼兒自選某種規律排列物體。

三、説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小班時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大小規律、長短規律、高矮規律、顏色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智能數學操作盒,空白頭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鏡框(紅、黃、藍、綠),項鍊(串珠)。

四、説教法和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

為幼兒供給了他們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學中,我以過新年去天天遊樂園玩為引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互動法: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幼兒和材料之間的互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

我為幼兒供給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過程。

4.遊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化教學也必不可少,他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悦的活動,是學習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説活動過程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情景引入法引起幼兒興趣。

師:新年快到了,我要帶你們到“天天遊樂園”去玩!隨音樂打節奏ABB進入活動室。想進“天天遊樂園”要完成一個任務,我們剛才打的節奏有什麼規律,請你用棋子寶寶按顏色來表示?

教師小結:三組或三組以上的物體按一定的規律排排隊就叫做排序。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時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習對象。” 因此為了把數學內容變成幼兒主動嘗試的對象,在進行授課中,我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讓孩子聽一聽、拍一拍、擺一擺等方法,讓幼兒初步感知排序。

2.遊戲:排排隊。

教師:孩子們都完成了任務,“天天遊樂園”的大門打開了,“天天遊樂園”裏的所有東西都是有規律的,他要求小朋友按兩個女孩一個男孩的規律來排成一隊才能進去。

遊戲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悦的活動,是學習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3.自選某種規律裝飾新年禮物。

教師:遊樂園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但是要你們自己裝飾。出示活動材料,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第一組:空白頭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

第二組:鏡框(紅、黃、藍、綠)

第三組:項鍊(串珠)

教師注重在引發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新的知識點。創設開展多種排序活動,幫助幼兒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了顏色規律的排序、圖形規律的排序等,幫助幼兒從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舉一反三的教學作用。

4.交流討論。

教師:你的是什麼禮物,你是怎麼裝飾的?提問個別幼兒後,孩子們互相欣賞討論,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幼兒園説課稿4

一、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聯繫兒童的實際生活,在兒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對象,引導兒童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為兒童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讓兒童在以前學的數字的基礎上,能夠把圖形與數字聯繫起來,學會尋找圖形中的數字,同時達到了鞏固的效果,所以這篇教材適合中班小朋友學習。

二、重點、難點

這篇教案主要是讓兒童學會看圖數數尋找號碼,並且能夠比較每組數字間的不同處與相同處,按老師要求編號碼,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圖形與數字匹配,鞏固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

2.引導兒童感受數字的豐富變化,從中發現數字的排列規律,提高兒童

的觀察能力。

3.通過遊戲的形式,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四、教學準備

1.幾何圖形組合若干,小動物圖片。

2.數字卡片。白色紙條、糨糊。

3.12只電話機。

活動過程

一、看圖找電話號碼

1.“冬季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老師想邀請小動物也參加,那用什麼方法通知它們呢?”

2.“打電話需要電話號碼,你們知道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嗎?”老師這裏有

不過和我們見過的號碼不一樣,需要你們在圖形中來找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

3.幼師分別出示圖形卡,引導兒童看圖形,通過圖形尋找電話號碼。

(這部分主要是根據兒童平時的一些生活經驗,知道需要用電話來通知,由

於兒童對圖形已經非常熟悉,所以我又通過圖形,以小動物為名讓兒童從中找出數字,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兒童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些)

二、觀察數字,感知數字的豐富變化

1.你們在這些號碼中發現了什麼祕密?

2.這些電話這些號碼有什麼不一樣?(數字排列順序不一樣)

(讓兒童知道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排出來的號碼也是不同的。這裏我讓兒童自己觀察,自己發現,充分體現了兒童的自主性。)

3.“數數電話號碼有幾位數字呢?”(都是7位數的號碼)

(這部分主要是根據兒童在認識數字的基礎上,幼師從旁引導,讓兒童觀察比較這三組數字的變化,激發了兒童的探究慾望。這裏我就採用了集體教學,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

三、創編號碼

1.“有許多小動物家都沒有電話號碼,我們用數字來幫它們編個電話號碼吧!”

(這環節主要是讓兒童已經感知到數字豐富變化的基礎上,讓他們動手嘗試

排號碼)。

2.幼師交代要求:用7個不同的數字編電話號碼。

3.幼師巡視、指導,並請兒童上來念一念編的號碼。(我請兒童個別講述,可以讓其他兒童幫助檢驗,同時也鞏固了兒童對數字的'認知)

四、遊戲打電話

1.有了這些電話號碼我們可以幹什麼呢?

2.交代遊戲要求:那我們來玩一個打電話的遊戲,兩個小朋友一部電話機,一個小朋友撥電話,一個小朋友看看他撥的號碼對不對,也可以交換號碼來撥。

(這部分是以遊戲為主,利用兒童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特點進行教學,並讓兒童來玩打電話的遊戲,在認識數字的基礎上,正確撥打電話號碼,這樣的環節增加了趣味性,孩子就不會感到枯燥,同時我又提出打電話的要求,兩個小朋友一部電話機,相互撥打對方編的號碼,主要是為了讓兒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與操作,也能讓孩子感到生活的有趣。)

五、延伸活動

“電話號碼上的數字非常有趣,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數字,請小朋友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

幼兒園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

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人是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敍述教學中既有方向性的序數,也有初步的二維空間序數的認知,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

2..活動目標定位

數學教育目標是數學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規定數學教育發展的方向,是教育評價的依據。《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具體如下:

1).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並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學習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位置。

3).發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重點與難點

中班幼兒在認識事物方面,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嘗試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動的重點

重點: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難點: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4.活動準備

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 學習情景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我準備了以下材料:大森林片,.樓房圖.各種小動物教具若干.寫有1—5序數的“鑰匙”一套.幼兒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隻黑色筆.一張照片供遊戲使用。

三幅色彩鮮豔的背景大圖,採用了磁性教具,一方面方便幼兒操作,節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具的使用率和使用次數。

二、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數概念教學,對於幼兒來説比較難理解,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口難點,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利用直觀、精美的教具為幼兒展現一環環的活動過程,引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兒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

2、鼓勵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現在的的教學需要轉變幼兒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為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由於幼兒的生活背景和知識水平不同,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進行加強指導。

.説學法

根據《指南》要求必須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中幼兒的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幼兒親自學會解決問題,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動,通過互助,讓幼兒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觀察直觀的表格,進行歸納和推理,發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説教學過程

本活動共分三個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學習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數,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通過幫小動物搬房子,給5座小房子釘門牌號碼,學習序數詞第一至第五,並讓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及時地肯定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還讓孩子們表達了幫助他人以及成功所帶來的喜悦心情。

第二個環節通過給5個小動物分5座小房子的遊戲,請 幼兒按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掛相應的數字鑰匙。立即對第一個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這個活動結束時採用了一小段歌表演的形式,既讓幼兒體驗成功又一次強調了助人為樂的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個環節我給孩子們加深了難度,進一步啟發幼兒探索,通過再幫小動物找房子這一活動,讓幼兒學習能夠按指定的序數詞來找到相應的位置。幼兒在説説做做這樣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中,孩子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第四個環節是對前面三個環節的鞏固,我又適當提高了難度,讓幼兒學習用第幾層第幾間形式表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説説自己是第幾層第幾間,使幼兒把體驗結果上升到理性認識。幼兒在這一環節中參與願望和積極性都很高。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是根據《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根據幼兒喜愛遊戲的天性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幫小動物找房子的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達到認識5以內序數的目標,並且能進一步學鞏固它。

.説評價

本節課利用遊戲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動手動腦,有利於幼兒熟練地掌握5以內的序數,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可充滿情景化、簡潔化的語言,將會給幼兒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而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過程,也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可以説本課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幼兒園説課稿6

一、説教材

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體的確定,我選擇了《美麗的春天》這個內容,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有關春天的知識,對春天有着豐富的認識,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的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

二、説目標

根據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根據主題在氣球上進行創作性繪畫;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熱愛春天的情趣。

三、説重難點:

由於幼兒接觸這樣的作畫不是很多,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確定為: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春天和在氣球上繪畫的力度和方法。

根據這一重難點,我準備了春天景象照片、彩筆、氣球、音樂《春天在哪裏》等教學具。

四、説教法、學法本次活動中,我用到了這些學習方法:

1、通過觀察、欣賞、講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講出春天到了,大自然勁舞的變化,豐富幼兒關於春天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渴望,通過觀察、啟發、想象、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2、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作。

五、説活動流程設計:

1、開始部分:歌曲引入

2、基礎部分:首先出示照片,幼兒通過觀察瞭解春天,尋找春天,從而講述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後教師範畫,講解作畫的要求。

3、幼兒創作部分:幼兒根據課堂上的觀察以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性地進行主題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最後讓幼兒根據自己講述自己的作品內容,將語言表達能力滲透其中。

4、結束部分:幼兒用畫好的氣球裝飾走廊。

幼兒園説課稿7

設計意圖:

喜歡動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這首根據小蝸牛的特點寫的幽默詼諧、好聽的歌曲吸引着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通過讓孩子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的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自然角飼養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特徵和習性,並與小蝸牛交朋友。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課件、小蝸牛圖片和頭飾。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謎語,聽一聽它是那種小動物?謎語:説它是牛不是牛,揹着房子去旅遊。伸出兩隻小犄角,一別看來一邊走。

小朋友動動腦筋想想,你一定會猜出迷底是什麼。

2、出示實蝸牛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1)小蝸牛長得什麼樣子?

(2)小蝸牛平時都在幹什麼?

(3)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引導幼兒用肢體或語言表達),前一段時間就有一隻小蝸牛在我們班做客,可是後來就爬走了,小朋友們知道它去那兒了嗎?小蝸牛到底去那裏了呢?它給我們帶來了一首歌,聽完你們就知道它去哪了。

3、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欣賞第二遍歌曲,幼兒隨音樂節奏學説歌詞。提問:聽完歌曲,你們知道蝸牛去哪了?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説説自己感覺哪句歌詞最有趣?自己喜歡哪句歌詞?並嘗試唱一下或用動作來表現。

(2)教師將幼兒根據喜歡的歌詞進行分組,教師彈唱,幼兒隨音樂嘗試大聲跟唱。(教師給予表揚,糾正唱錯的地方。)(1)剛才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出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4、再次欣賞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節奏特點。播放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5、採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現歌曲。

(1)引導幼兒用男女對唱的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2)鼓勵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性的動作演唱。

(3)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表演的動作並進行練習。

6、每個幼兒分發一個空白頭飾,教師邊唱歌詞邊畫蝸牛,然後幼兒在自己的頭飾上畫出小蝸牛,請幼兒戴上蝸牛頭飾,隨音樂集體表演歌曲。

7、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外面的景色真美呀,我們一起去旅遊吧。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自然角中觀察小蝸牛,進一步瞭解小蝸牛的特徵及習性

幼兒園説課稿8

小班歌唱活動《打電話》説課稿一、説教材今天我選的這個活動是小班歌唱活動-《打電話》,打電話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易於幼兒接受,也有利於小班幼兒學習打電話的禮貌用語,並且歌唱較短,幼兒容易接受理解和記憶。活動的教育內容主要是歌曲本身,教學過程主要有熟悉教材、教唱新歌。採用了增添歌詞的創造性的幼兒歌唱活動,發展幼兒的歌唱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進行簡單歌唱《打電話》,並根據圖片和教師的指導,替換部分歌詞。這是動作技能目標。

2.主要是認知目標,能夠記憶歌詞,並感受歌曲節奏。

3.第三涉及情歌領域,能夠大膽地歌唱,享受並樂於參加集體歌唱活動。

二、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打電話的音頻,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課堂歌唱活動的興趣。還有幼兒喜歡並常去地方的圖片,例如動物園、遊樂園,進一步吸引幼兒。教師自身的準備對課堂效果也很重要,要求教師熟練地唱好歌曲《打電話》。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播放音頻, 吸引了幼兒,然後教師提問,"你們平時經常大電話嗎?,你們喜歡打電話嗎?,你們打電話時都是怎麼打招呼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其他小朋友是怎麼打電話的好嗎?"讓幼兒慢慢進入到主題活動中去。

2、熟悉歌曲並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地配合動作表演泛唱歌曲《打電話》一遍,提問幼兒他們在哪裏。

教師範唱,請幼兒回答小娃娃在哪裏,讓幼兒集中精神聽,幫助幼兒熟悉歌曲。

(2)驗證幼兒的答案,再唱一遍,並出示幼兒園PPT圖片。給予幼兒的回答作出迴應和肯定。

(3)教師領唱,幼兒跟唱一遍後,教師帶領幼兒加上動作表演,一起歌唱一遍。動作表演,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

(4)把幼兒分成兩個部分,"兩個小娃娃呀,正在打電話呀"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後面一個部分部分幼兒分別唱"喂,喂,喂,你在哪裏呀",後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兒園",然後交換進行。把幼兒分成兩個部分交替進行歌唱,通過一問一答,增加情境性,更具有童趣。也增深他們對歌唱活動的體驗。

3.改編歌詞

(1)改編歌詞部分,放映動物園PPT圖片,提問幼兒,"這是哪裏呀?","如果小娃娃在動物園,那他們會怎麼打電話呢?"在教師示範前,先給幼兒一定的思考時間,因為幼兒的發展也具有差異性,雖然都是小班幼兒,但是難免會有個別兒童思維發展水平較高,所以在觀察幼兒的回答及反應後,適當地給予示範。通過PPT圖片的提示,引導幼兒參與改編並歌唱,教師的`示範是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接受能力遠小於大班和中班幼兒,所以通過教師示範,再讓他們進行自主改編。

(2)出示遊樂園和家的PPT圖片,請幼兒根據圖片自己改編歌詞,並大聲歌唱。鍛鍊幼兒的看圖能力,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歌唱記憶。

4.延伸部分提問幼兒,"小娃娃還有可能在哪裏呢?"有利於發揮幼兒的想象空間,讓幼兒説出他們的想法,再進行改編,有利於幼兒參與歌唱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最後,鼓勵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歌唱表演,不僅有利於鞏固剛學的歌曲,也有益於親子關係發展。

幼兒園説課稿9

我今天説課的活動是中班音樂活動:《有節奏的聲音》

一、教材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讓兒童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培養兒童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變化,為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和表現慾望,增強兒童的對節奏樂的興趣。因此我將本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分辨聲音的長短,用線條畫出來。2、分辨聲音的高低,用圖畫出來。3、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辨三種不同的音型。

(一)延長音:彈延長音時,要稍微放慢,延長音的音是很長,兒童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對來説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兒童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視覺形象就很容易理解,當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相聯繫時,抽象的東西也變的形象了,兒童很容易就能運用動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現出來。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動的難點,利用情境啟發的教學方法由休止符聯想到陷阱或障礙,需要停一拍,從而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記憶節奏型。

難點: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傾聽是感知音樂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傾聽處於他身邊的聲音,比如兒童所熟悉的動物,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和人們活動多發出的聲音等,如果能從小培養兒童對周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傾聽興趣和傾聽能力,將會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豐富他們對聲音的各種感性經驗。

(二)認識音樂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樂作品獲得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進一步深入引導他們認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結合切身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鞏固、發展和深化兒童的音樂感受能力。

(三)能區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各種不同的樂器因其構造不同而讓其有不同的音色特點,三歲之前的兒童對樂器和人聲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歲的兒童不但能區分人聲和樂器還能學會用各種不同的音色來表現音樂。

(四)通過視覺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受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我們可以藉助於一些圖畫、動畫、教具、情景佈置等來簡單地演示音樂的意境,從而觸發兒童的創造性想象來了解明白樂曲的性質、情節、情緒,所以適當地調動視覺對幫助兒童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動準備:

每位兒童一支筆、一張紙、鋼琴。

四、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幼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讓兒童在學習中能愉快輕鬆,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觀察讓兒童很容易分辨長與短的關係,引起兒童更好的思考與理解.

第二個環節是可以加深兒童對三種音型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讓兒童在活動中以遊戲為主,深入活動幫助瞭解.

五、活動過程:

1、讓兒童分辨三種不用的節奏型。

(1)延長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幾個音反覆出現。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請兒童邊聽邊唱感知這三種聲音的長短、高低,然後用線條或圖畫出來。兒童繪畫結果不做統一要求,只要兒童能講出道理並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對於能力差一點的兒童要求他只畫音的長短,如幼師唱5———和5555啟發他們畫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複幾遍。

請兒童玩排排隊的遊戲。將兒童分組,聽到5————的聲音站成一直線,聽到1234543212345432兒童手拉手分開站成彎曲的對形,聽到50505050兒童站成一高一低(蹲)對形。反覆幾遍鍛鍊兒童的靈敏性。

六、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內,聽錄音做畫聲音的遊戲。

估量:基本上能用線條表示出音的長短。

評析:

通過畫聲音,能反映出兒童對音長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兒童能將5050畫成■□■□,而有的兒童畫成╳〇╳〇,還有的兒童畫成,有個鉛筆有頭,有個鉛筆沒頭。畫聲音對兒童在音樂的感受力的表現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動結束:

兒童一起探討。

幼兒園説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同仁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綜合活動《香蕉香蕉變變變》,這個活動是我根據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小班上冊中“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自己創設的與主題緊緊相扣的、與幼兒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與環保意識的一個綜合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種--香蕉為主體,之所以選它,因為它是水果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孩子們又比較熟悉的,實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且融入遊戲,又有幼兒親身體驗,讓幼兒在活動中能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香蕉的獨特外型、與眾不同的吃法及與眾不同的口味,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為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藴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社會、健康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語言領域的想象和表達為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交流、感知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5、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1)香蕉若干(多於幼兒人數);

2)方紙盒一隻,濕毛巾若干;

3)幼兒分組呈半圓形分佈做。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直觀法這裏使用的是演示法,通過演示變換實物,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香蕉有它獨特的外型特徵,又好吃,又易剝,對小班幼兒來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給孩子們不斷想象的空間;結合教師的變換操作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動靜結合,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從而是孩子們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2、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以一根遊戲主線--”香蕉香蕉變變變“貫穿始終,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4、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主要是讓幼兒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徵,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想象結果;第二次是讓幼兒吃香蕉,幼兒在剝一剝、嘗一嘗、看一看,説一説中獲得感知,初步瞭解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啟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注意傾聽,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為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後半部分我鼓勵幼兒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在分享活動中,我又充分給予幼兒嘗試自己剝香蕉的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説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這一部分是為了引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一開始,我就出示一個方紙盒,用神祕的語氣提出問題:“小朋友,這個盒子裏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你們猜猜是什麼?”問題中表示香蕉特徵的語句,如: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後才能吃。教師在表述時語速要慢,咬字要清晰,這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並結合以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有意識地猜出老師問題的答案。然後,我再從盒子裏把香蕉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肯定他們,給予他們自信和鼓勵,既吸引了他們的視線,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基本部分這一部分我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大膽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一開始,我就抓住幼兒喜歡遊戲的特點開始提問:“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這樣一説,孩子們肯定會覺得很新奇,不管他們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經開始變了,很自然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你們看!香蕉開始變了,變變變--(教師輕輕地把香蕉往下彎),你們看它這樣像什麼?”孩子們結合以又經驗發揮想象並大膽表達,也許有的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教師可以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及時鼓勵和肯定,並允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香蕉在這一環節當中有三種變化,教師在每種變化後,都要給孩子們充分的想象和表達時間。在最後一種變化後(即香蕉豎起來時),教師加入了師生互動:“請你們跟老師一起打電話吧!”。最後,還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作什麼?請你們每人拿一隻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這樣,孩子們就全都動起來了,他們自己想,自己做,還可以學別人説,學別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

結束部分這一環節是一個分享過程。首先我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讓我們剝開香蕉,看看剝開後的香蕉像什麼?”這裏幼兒嘗試自己剝開香蕉皮,對動手能力較差的,不會剝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幫助。然後讓幼兒觀察、想象剝開的香蕉像什麼?最後和幼兒一起分享:“下面請你們一邊吃,一邊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從“整體-->部分-->沒有”的漸變過程。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廢紙簍。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接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

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的原理,始終以動靜結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

幼兒園説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面試。我是03號考生,今天抽到的説課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猜蓮子》。下面我將從説教材,學情,活動方法,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6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 説活動教材

《猜蓮子》選自省編教材《幼兒園探究式活動課程》中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活動。綱要中曾提出:幼兒園的聽説遊戲是用遊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的是學習快速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這個猜蓮子的聽説遊戲就貫徹了綱要中的這個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學習使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2、能力目標: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3、情感目標:能夠遵守遊戲規則,愉快地進行遊戲。

結合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我制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我設立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本次學習,可以學習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髮式、衣着等外部特徵。

難點:在活動過程中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並能夠很好地遵守遊戲規則。

二、説幼兒情況

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更要對幼兒情況有明晰的'把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中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一定要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作品作為活動的內容,這樣便於孩子們能更好地聯繫實際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而《種蓮子》就符合這一特點,蓮子作為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很多小朋友都看到過,有過具體的形象感知,並且在遊戲開始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了這首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 這首兒歌很簡短很容易記憶,而且有節奏,孩子們一定非常喜歡。這樣,就容易為進行聽説遊戲打好基礎。

三、説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教學的活動中,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因此,在這次活動中我採用提問法、遊戲法、表演法和電化教學法,讓幼兒在視、聽、講、做的練習中感受聽説遊戲的有趣,並在遊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

四、説活動準備

中班的幼兒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只有藉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並在做中學,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開展本次聽説遊戲。本次活動準備了蓮蓬一隻,通過教師示範,幼兒模仿,並藉助遊戲規則的幫助來激發幼兒對聽説遊戲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猜蓮子》這首兒歌的內容,並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 説活動過程

在《綱要》中指出要給幼兒創設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環境,而聽説遊戲就是一種讓幼兒學習傾聽與表達的語言教學遊戲。接下來我將説説我的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老師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這樣就自然地縮短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覺得老師很親近自己,為遊戲情景的設置打好了情感基礎。

接着,老師出示蓮蓬剝出蓮子“這是什麼呢?對,蓮子。我們要在池塘裏種上蓮子,明年才能結出蓮蓬。今天,請小朋友扮演池塘裏的泥,老師把這顆蓮子種到池塘裏,大家一起玩一個種蓮子的遊戲。”良好的遊戲情景自然的設置好了,這也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集中孩子們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二)交代遊戲規則及玩法

遊戲規則有以下幾點:

1、扮泥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等兒歌唸完後才能睜開。

2、種蓮子的小朋友會在兒歌結束前將蓮子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裏,並且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小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大家來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須重複説出自己的外貌特徵。

由於遊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老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規則,老師解釋的同時可以示範舉例,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規則的印象。

(三)教師引導幼兒遊戲

在大家一起念“種蓮子”兒歌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糾正個別不正確的發音,鼓勵孩子們聲音宏亮的念兒歌,提醒孩子種蓮子和拿到蓮子以後都要注意保密,為孩子們自主遊戲做好鋪墊。這一步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孩子在下一步按規則玩遊戲,在孩子感知理解遊戲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帶領着多玩幾遍這個遊戲。

(四)幼兒自主遊戲

在孩子們對遊戲內容和規則非常熟悉後,這時就可以請第一個猜對的孩子來種蓮子,這樣會提高孩子傾聽別人發言並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積極性。

孩子的自主遊戲,是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老師要放手讓孩子們愉快地玩,在必要時再指導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們猜不出來,可以鼓勵種蓮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遊戲順利開展。

當孩子們比較疲憊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分享活動也可以説是放鬆活動:品嚐蓮子。這樣,圍繞着種蓮子、猜蓮子到品嚐蓮子,孩子們始終投入的玩遊戲,活動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

幼兒園説課稿12

導讀:美術評價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綱要》中也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着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因此,在該環節為了促進幼兒創作及幼手能力,評價時時出現,並運用幼兒熟悉喜愛的語言“找到了一隻蝸牛”,“雨下得太大了蝸牛會出來嗎?”

一、設計意圖

曾看到國外一位教授對他的學生講過:“你們將來教美術,目的不應該是造就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造美;更使他們感受美。”我覺得,藝術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態存在於時空中,她能激發人們的情緒情感,與學前兒童的認識心理特徵和情緒特徵完全吻合。在《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情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據季節特徵及孩子們生活的經驗選擇設計了《雨天的蝸牛》。該活動是融渲染、剪、粘於一體的美術綜合活動,在塑造和製作過程中引導幼兒認識蝸牛,從而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幫助。並在此過程中使幼兒認識鞏固了空間方位,建立幾何形體的概念,發展小肌肉動作進一步培養了對手工製作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從幼兒發展水平及認識能力出發,我為本活動制訂了兩條目標:

1、學習用渲染、剪紙、粘貼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強動手能力。

由於在日常美術活動中較多地是進行一種技能或方法的學習,而在本活動中,巧妙地綜合了各種美工手段,所以將本活動的重點定於“學習用渲染、剪紙、粘貼的方法來表現雨天的蝸牛”.活動中我主要採用潛移默化與暗語引導的教學方式,在教師講述、示範引導中使幼兒主動地感受、感覺各手段的運用,使之表現在自己的創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幼兒的自主性。雖説日常活動中也時常滲透着剪,但這一材料的提供都畫有實線或虛線,而在本活動對幼兒的要求更上一層(空白色紙上剪出大、小圓及長方形)。對幼兒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戰,因此將“學習在正方形的紙上剪大小不同的圓”定為難點。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眼神、動作、手勢的提示使幼兒瞭解剪圓的方便方法,並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尋求更佳的方法,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流程

本活動主要分二個環節,第一環節以教師示範為主,第二環節在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創作中展開。

第一環節的展開與進行,在本活動中起着導向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運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明顯、誇張的動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導幼兒感受制作的整一過程,為目標及重難點達成起了奠基的作用。(這其實也是本活動進行的特點)

活動中沒有出現一句特指性的語言,都是在教師帶有提示的'動作中進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從天上慢慢落了下來……”(既使幼兒感受語言的優美又使幼兒感受到雨是從上到下落下來的。)

第二環節(目標達成並檢驗目標的過程)是幼兒探索、創作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站到了合作者、欣賞者的位置上,鼓勵引導幼兒自主去發現,主動去創造,並在此過程中建立形體概念(剪圓),鞏固空間方位(擺放蝸牛身體)並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從而達成重點與難點。

美術評價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綱要》中也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着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因此,在該環節為了促進幼兒創作及幼手能力,評價時時出現,並運用幼兒熟悉喜愛的語言“找到了一隻蝸牛”,“雨下得太大了蝸牛會出來嗎?”(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畫面的濕度)一看到有進步的孩子馬上予以鼓勵、表揚,在評價中既使幼兒體驗成功感,又為能力弱的幼兒起到典範作用。

幼兒園説課稿13

一、 説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1)、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捉迷藏”是小孩們喜歡的遊戲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小孩,他們活潑好動,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2)、3—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且是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方位詞的理解、掌握、運用對他們來説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請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盤子放到小桶裏面”等等,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愛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地學會運用方位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表達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最後一個環節),讓小孩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4個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遊戲的快樂。

4)、通過遊戲讓幼兒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小孩。

3、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此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正確地運用方位詞表述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找朋友”的遊戲,初步感受方位詞;再通過“找小貓”的遊戲,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尋找小貓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詞,從中建構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2)、難點:是能在創造性的遊戲中靈活的使用方位詞並能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是: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二、説教具、學具:

1、 知識經驗的準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幼兒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幼兒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幼兒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遊戲的環境: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為幼兒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

1)、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小孩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在教學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活動中滲透“識字”教學;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數的概念;在最後的一個環節中,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等。

3)、另外,此活動是老課新上,活動的結構是遞進的關係:興趣—遊戲—創造,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學習方位詞,解決重點;最後在創造性的遊戲中讓幼兒的.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與提高。

2、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嘴説、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以及與同伴合作表現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四、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3分鐘)

遊戲“找朋友”: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4位)咦?他們到哪去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看看他們藏在什麼地方?”

此環節中,幼兒在課前已經認識了毛絨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交流中初步學習使用方位詞,如在……上面、在……下面、在……裏面、在……後面等,此遊戲可進行兩遍。另外在這其中將數學知識滲透在活動中,通過找一找、數一數,讓幼兒感知數的概念。

2、欣賞課件,以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學會正確使用方位詞。(5分鐘)

教師:“聽,誰來了?(貓媽媽)引導幼兒聽錄音,教師提問:“貓媽媽為什麼那麼着急呀?它的小寶寶到哪裏去了呢?”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的內容,並用啟發式的語言進行提問,以引導幼兒掌握、理解方位詞。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的展示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找小貓,讓幼兒理解、掌握了方位詞,而且在這其中,讓幼兒的情感得到發展,懂得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知道不應該到處亂跑,在家中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小孩。另外,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貓寶寶的名字藏在其中,滲透了識字教育。

3、 遊戲活動:(7分鐘)

1)、遊戲:捉迷藏

教師:“現在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讓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聽音樂進行遊戲)

教師將角色轉變,以媽媽的角色貫穿遊戲始終,與小孩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並提出遊戲的規則(聽音樂開展遊戲,利用道具讓寶寶藏起來,當媽媽找到後寶寶要迅速的告訴媽媽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遊戲中教師注意聽幼兒使用的方位詞是否正確,及時引導、糾正。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靈活的運用方位詞,通過與老師遊戲,幼兒的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創造性遊戲:

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示出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還可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表現,要求幼兒不光用動作、表情來表示,而且還要用準確、恰當的方位詞進行表述。

在此環節活動中,幼兒有模仿、有創新,不僅鞏固了幼兒對方位詞理解、靈活運用,而且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讓幼兒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充分體現了自主、創造、合作的現代兒童的學習方式。

4、結束部分:

小孩們,玩了這麼長的時間天都快黑了!咱們該回家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可千萬不要走丟了,否則媽媽會很擔心、很着急的!(聽音樂離開)

5、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物體所在的方位,讓幼兒對方位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五、活動評價:

此活動的設計完全是從幼兒的實際出發,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説課稿14

在這一天,我説我演講的材料是“談論我的家庭”。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一.教科書

這次活動來自於明天出版的山東幼兒園活動教材的第二主題和第一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温暖和親屬關係將影響兒童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兒童對家庭的感情也將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家庭中的孩子對他們來説並不陌生,但他們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並不十分熟悉。“談談我的家庭”是通過熟悉的人物激發孩子對調查的興趣,通過調查和記錄來提高孩子對家庭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孩子建立對家庭和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説,"它不僅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而且有利於他們的長期發展;它不僅貼近他們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但也有助於擴大他們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這項活動源於兒童的生活,為兒童的生活服務。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根據對上述資料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增進他們對家庭的瞭解。

2.技能目標:指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以有組織的方式敍述這些結果。

3.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愛。

根據教育目標和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提綱中,激發兒童的興趣調查,提高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系統地敍述困難。

為了使活動更加全面,並將教育納入生活狀況,特別作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讓孩子提前調查家庭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在活動前與孩子討論調查結果。

2.教具準備:

(1)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二)照片佈局

(三)孩子手裏有畫筆和紙。

2.教學法

在新的大綱中指出,"教師應當是學齡前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有目標在心中,孩子在眼中,教育不時,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互動和開放的研究理念。因此,這項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啟發式提問:這種方法在所有活動中最常見。通過啟發和提問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

(二)討論方法:通過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的討論,使兒童對自己的家庭有一定的瞭解,也讓兒童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亦有繪畫方法,透過製作小冊子,增進兒童對家庭的瞭解及愛他們的感情。

3.理論和方法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兒童能夠積極和有意地參與活動,根據其年齡特點和目標,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調查方法:通過調查家庭成員,激勵兒童瞭解家庭成員的意圖。

(二)記錄方法:通過手和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加直觀生動地加深印象。此外,亦有動手的方法,使用毛刷記錄家庭成員及製作小冊子,可進一步鞏固家庭成員的理解。

4.談論活動過程

1.進口。老師有我家人的照片。有我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和我的照片。孩子們有這樣的照片嗎?老師們給孩子們介紹一張他們自己的家庭照片,這樣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家庭照片,讓孩子們可以一起交流。孩子們的思維是直觀而生動的。通過對人們對圖片的瞭解,可以激發孩子們對積極調查的興趣,使孩子們迅速進入主題。

幼兒園説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教師:大家好!我是幼兒園教師的__。今日,我今日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小貓釣魚》。下頭我將從説教材、説幼兒情景、説活動方法、説活動準備、説活動過程、説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説課。下頭開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小貓釣魚》是中班語言領域的活動,是一個關於做事情要一心一意的故事,經過小貓兩次分心釣不到魚和一次專心而釣到大魚的比較,能讓幼兒感受到三心二意的壞處和一心一意的重要。《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教育應在各種活動中進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採用讓幼兒進行續編故事、表演故事等形式,既能夠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和與同伴交流的本事,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明白了本次課程的重要性,根據對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的指導下,特制定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故事資料,明白做事情需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2)本事目標:經過表演故事,能夠大膽地在團體面前講述故事,初步發展語言表達本事;

(3)情感目標:感受小貓釣魚的人物形象,養成一心一意做事的習慣。

針對以上對教材及活動目標的分析和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的水平,在本次活動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指南》中強調的:給幼兒創設想説敢説的環境,讓幼兒在簡便的環境中勇敢的表達自我的想法,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能大膽流暢地在團體面前講述和表演故事。同時幼兒情感態度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培養一心一意做事情的習慣。

二、説幼兒情景

幼兒園教師在進行一次活動的時候不僅僅要熟悉教材還要了解幼兒,接下來我來分析一下幼兒情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更加的活潑好動,思維為具體形象思維,正如蒙台梭利所説:“我聽過的我就忘記了,我看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我就理解了。”所以在設計活動的時候我運用了小貓釣魚的直觀教具,幫忙幼兒理解主角形象和活動資料;中班幼兒開始有了理解任務的意識,對事物的理解本事逐漸增強,能獨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所以講述故事後安排進行主角扮演的遊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充分理解三心二意和一心一意的內涵,在遊戲中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講述本事。

三、説活動方法

在充分了解了教材和幼兒情景的基礎上,教師在活動中需要運用貼合幼兒特點的活動方法,下頭我將説一下活動方法的運用,孟子説過,教亦多術,在活動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此次活動我將採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最貼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運用遊戲法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詞和鍛鍊表達、交流本事;同時,配以視聽講結合和談話法,在看圖、聽故事和説想法的過程中讓幼兒理解故事,並能大膽的講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和交流本事。

四、説活動準備

講過了活動方法之後,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相應的教具和學具,下頭我將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來説一下我的活動準備,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能夠更好的幫忙幼兒理解故事的人物和情節,所以我準備了小貓釣魚的故事掛圖,更好的幫忙幼兒理解故事人物和資料;眾所周知遊戲是幼兒園活動的基本形式,根據這一特點,我準備了小貓、貓媽媽、蜻蜓、蝴蝶等的頭飾和背景音樂,方便幼兒進行遊戲時更好的代入主角。除了物質準備,我還有相應的經驗上的準備,中班的孩子已經學過一些小動物的習性,所以在上這次活動前我會讓幼兒學習小貓喜歡吃魚這樣習性,豐富幼兒的感知和更好的理解故事。

五、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幼兒園活動最重要的一環,以上的熟悉教材資料、瞭解幼兒情景、相關活動準備都是為活動過程做鋪墊,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進取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所以我設計瞭如下活動過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開始的時候必須要引起孩子的興趣,我會用魔術導入,激發興趣“小朋友們,教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朋友,可是它十分的害羞,藏在了我的小盒子裏,到底他是誰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看看,千萬別説哦,它是誰呢?噹噹噹當!它就是我們的好朋友,小貓咪,你們明白小貓咪喜歡吃什麼嗎?對,是魚,今日貓媽媽和小貓咪一齊去釣魚,在釣魚的過程中發生了好多趣味事情?你們想明白麼?我們一齊來看一看吧。

對於基本環節方面,我將進行故事課程講述的四步走:

1、初步感知作品資料2、理解體驗作品經驗3、遷移內化作品經驗4、想象創編故事作品。

(1)初步感知故事資料。我會一邊播放伴奏音樂,一邊生動有感情地講述故事。故事第一遍講完後,我會提出問題:故事中有哪些小動物?都有誰飛來了?小貓咪的表現是什麼?幫忙幼兒掌握故事大意。

(2)理解體驗故事經驗。經過幻燈片和錄音,第二遍講述故事,要求幼兒體驗並模仿故事中出現的'聲音。經過提出思考性問題,幫忙幼兒理解故事主題。如:小貓為什麼一開始沒有釣到魚?之後怎樣釣到魚的?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本事是在表達和交流中發展起來的,經過提問能夠幫忙幼兒更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

(3)遷移故事經驗,在假設性提問的引導下遷移作品經驗,“小朋友們,你們做事情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和開始時候的小貓一樣,還是和之後的小貓一樣?”引導幼兒大膽發言,敢在團體面前表達自我,這一環節也會更好的突出活動的重點。

(4)想象創編故事。為了更好的突出我的活動重點,我會讓幼兒表演或講述故事,進行大膽的藝術想象和創造。我會這樣提問引導幼兒續編故事:“小朋友想一想,蝴蝶飛來後,誰又來了?”“小貓又是怎樣做的?”等,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大膽的續編或創編故事。

為了使幼兒在簡便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自然結束的方法進行結束部分,有利於幼兒鞏固所學知識,在遊戲的狀態下結束本次活動。那小朋友們表演的都很棒,我們下次再來表演區進行表演吧。

六、説活動延伸

活動基本過程結束了,可是每次活動不是孤立存在的,雖然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不強調教授系統的知識和技能,但強調幼兒發展的整合性、延續性,強調培養完整的兒童。從這個角度來講,幼兒園教育教學是一個整體,一日活動的各個部分應相互聯繫,更好地把前一個活動和後續活動連接起來。所以此次活動後,我會引導幼兒進行小貓釣魚的繪畫活動,更好的幫忙幼兒進行理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