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致橡樹》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7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橡樹》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致橡樹》説課稿

《致橡樹》説課稿1

師:詩歌語言具有凝鍊、形象、跳躍性的特點,所以同學們在賞析詩歌時需要大聲朗讀,細細咀嚼,反覆品味,理清詩歌結構,明確詩人思路,體味詩人感情。《致橡樹》(板書)是一首愛情詩,詩人通過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表達了一種新型的愛情觀。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詩歌,初步把握詩人的思路和感情。學生朗讀詩歌,教師巡視作朗讀指導。(5分鐘)

師:大家在朗讀詩歌時會發現詩中有兩個人稱代詞,是哪兩個,他們在詩中具體指什麼?

生:一個人稱代詞是“你”,另一個是“我”。

師:他們分別指什麼?

生:“你”指“橡樹”,“我”指“木棉”。

師:回答很正確。(板書)

師:大家已讀過原詩,詩人的思路是怎樣的?

生甲:詩人説自己願作對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與對方互相聯繫緊密相依。

生乙:詩人先否定傳統的愛情觀,再抒發自己理想的愛情觀。

師:你能具體指明詩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傳統愛情觀,哪一部分是抒發自己理想的愛情觀嗎?

生乙:詩歌開篇到“不,這些都還不夠”是對傳統愛情觀的否定,從“我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詩結尾是對愛情理想的傾訴。

師:×××(生乙)説得很正確,請同學們記下來。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鑑賞第一部分。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思考在這一部分中詩人用了哪些意象。

師:詩中有幾種意象?

生:有六種: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峯、日光、春雨。

師:這六種意象各有何特點?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鳥兒:為對方營造的綠陰重複單調的歌曲

師:這兩種意象有何共同特點?

生:他們都是單純地依賴橡樹,自己並無真正的自立本領。

師:對,詩人在這裏借這兩種意象指攀附他人的愛情觀。

師:請同學們繼續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長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險峯: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師:這兩個意象有何共同特點?

生:他們都是不計代價地給予。

師:説得很好。他們都充當對方慰藉的對象,為襯托對方而存在。作者在這裏借這兩個意象指犧牲自己、降低自身價格、一味奉獻的愛情觀。最後,我們來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詩人在這裏沒有直接寫出日光和春雨的特點,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鑑賞加以想象,仿照關於泉源、險峯的詩句,將“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寫成四句詩。(教師出示練習)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學生用2分鐘時間改寫詩句,教師巡視指導)師:請同座同學間交流改寫的詩句。

生交流互評(2分鐘)

師:這一部分中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的意象,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彷彿吐盡千百年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掙脱,是戰鬥,詩人以一個勇敢的鬥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奮發、向上的,同學們在朗讀時要讀得剛勁有力,慷慨激昂。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品讀。(3分鐘)

師:請兩個同學給全班作一次朗誦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誦詩歌)

師:讀得很好。在前一部分,詩人用昂揚的激情對傳統的愛情觀作了否定,那麼詩人到底嚮往什麼樣的愛情呢?請同學們齊讀第二部分。生讀第二部分師:詩人在這一部分中用了象徵的手法。象徵是詩歌的重要形式和特點。本詩運用象徵手法,不是從整體上孕含象徵意義,而是在具體的形象上直接表達象徵意義,請同學們在詩中找出描寫橡樹和木棉的詩句,分析木棉和橡樹的形象,並指出其象徵意義。生讀描寫橡樹的詩句。

師:這幾句詩描述了橡樹的什麼形象?

生:堅毅、剛強、敏鋭、有力。(板書)

師:它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生:象徵男性的陽剛之氣。

師:對,象徵着男性陽剛之美。(板書)

師:那麼描寫木棉的詩句呢?生讀描寫木棉的詩句。

師:通過這幾句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麼形象?生:美麗、熱烈、真摯、柔韌。(板書)

師:它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生:象徵女性的陰柔之美。(板書)

師:説得很好。

師:詩人在詩中傾訴了怎樣的愛情嚮往?請分別找出相對應的詩句。

生:相互依存,緊密結合(對應詩句: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板書)

生:雙方默契,互相尊重(對應詩句: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板書)

生:同甘共苦 獨立相依(對應詩句: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板書)

師:這幾句詩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生: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使詩句整齊,節奏明快。

師:對,用對偶句,既有端莊整飭的古典美,又表現出靈動奔放的現代風格。

師:詩人抒發的是一種新時代的愛情理想,但偉大的愛情不僅只愛對方,更要愛對方的事業,愛對方生活的土地,這才是愛情的昇華,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請同學們帶着上述感情品讀詩歌的最後幾句。(學生讀詩)。

師:這一部分中詩人的感情抒發是平緩的,從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來,詩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自己內心的夢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風中搖曳。請大家仔細品讀,體味。(2分鐘)

師: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誦。男生讀第一部分,注意讀出你們堅毅、剛強的陽剛之美,女生讀第二部分,注意讀出你們温柔、真摯的陰柔之美。

師: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教師讀詩題及作者男生讀第一部分,女生讀第二部分師:讀得很好。(下課)

《致橡樹》説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致橡樹》。我將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6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致橡樹》選自北師大版中職語文拓展模塊。拓展模塊“選文突出經典性,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和精神成長的範本”(見拓展模塊前言“編寫指導思想”)

《致橡樹》是第二單元第三課,是教材中唯一一首現代愛情詩,意象生動,語言優美,立意鮮明,像一把鑰匙,為學生開啟了鑑賞詩美的大門(工具性);如一座閃耀着理性光輝的燈塔,為在愛情中迷茫的人們指明瞭方向(人文性)。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前面的詩歌學習,他們有了一定的鑑賞能力,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他們正處於青春期,對愛情充滿嚮往,卻又價值觀模糊,需要正確的引導。這節課,我將針對學生的特點展開有效教學。

教學目標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審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根據以上要求和學情特點,確定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繼續培養學生解讀意象,品味語言的能力

2、增強學生表達能力,為將來職業發展和繼續學習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體會詩歌之美

2、通過分析意象、品味語言、自主合作,探究詩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樹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明確詩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依據:意象生動鮮明是本課的特點,準確把握意象的內涵才能理解詩歌的主旨)

難點:理解詩人的愛情觀,樹立積極健康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依據:由於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限制,如何引導就成了難點)

教法和學法

(依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和本人的教學特點高一《致橡樹》説課稿高一《致橡樹》説課稿。確定以下方法。)

教法

1、誦讀法:教師聲情並茂範讀詩歌,指導學生準確誦讀。

2、問題引導法: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逐步解決,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情景創設法:運用多媒體視頻、圖片、音樂,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學法

1、誦讀法: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交替進行。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完成詩歌的鑑賞

(教法與學法在教學過程具體闡述)

教學過程(一課時,40分鐘)

(依據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激情導入 ―― 品析詩歌 ―― 拓展提升 ―― 課後延伸

(4分鐘) (18分鐘) (17分鐘) (1分鐘)

● 環節一:激情導入(4分鐘)

創設情境(1分鐘)

播放愛情為主題的背景音樂和圖片,師生吟誦關於愛情的詩句。

(設計意圖)旨在調動學生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部分,喚起學生的美感,為欣賞詩歌營造良好的氛圍。

知人論世(3分鐘)

國中已經學過舒婷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老師補充。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是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便於理解詩歌的主旨。

● 環節二:品析詩歌(突出重點)(18分鐘)

☆通過三個步驟突出重點的學習

(一)激情誦讀,感知音樂美(7分鐘)

1、深情範讀――配柔和的背景音樂和圖片,教師聲情並茂範讀詩歌

3、學生朗讀――學生朗讀詩歌,教師指導節奏,語調,重音等

(二)探究閲讀,鑑賞意象美(7分鐘)

學生分組閲讀,回答問題

第一組讀1-13行,回答――

1、詩人選取了哪幾個意象?

2、這些意象分別有什麼特點?

3、他們與橡樹之間分別是什麼樣的關係?

4、作者的態度是什麼?

第二組讀14-36行,回答――

1、詩人選取了哪兩個意象?

2、他們分別象徵什麼?

3、表明他們之間關係的語句有哪些?

4、詩人主張的愛情觀是什麼?

(設計意圖)按照“分析意象――品味語言――明確愛情觀”的鑑賞方法,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通過合作探究,逐步明確詩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三)角色朗讀,體驗情感美(4分鐘)

男女生分讀、合讀

(設計意圖)喚醒學生的性別意識,體驗男性或女性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形象,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 環節三:拓展提升(突破難點)(17分鐘)

☆通過以下三個步驟來突破難點

(一)比較閲讀(5分鐘)

比較《致橡樹》與《我願意是急流》在意象運用和愛情觀上的不同

(設計意圖:同類詩歌比較,檢驗了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引出討論話題)

(二)自主探討 (6分鐘)

對兩種愛情觀(《我》犧牲自我,無私奉獻的愛情觀和本詩的愛情觀)的看法

1、針對學生喜歡娛樂八卦又缺乏辨別力的特點,討論“王寶強離婚事件”(反面)

2、播放《簡愛》電影片段,誦讀簡愛經典語句。(正面)

學生在對比討論中,明白愛的真諦,總結出愛情的密碼:自尊、平等、獨立、奉獻、包容、堅貞等,完成對本詩愛情觀的理解和提升。

(三)延伸思考(6分鐘)

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待早戀?

(設計意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結合個人體驗,大膽説出自己的看法。老師不做錯或對的評價,只做巧妙引導,講《蝌蚪與毛毛蟲》的愛情故事,讓學生討論後明白:對愛情的嚮往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但現在的他們,就像蝌蚪與毛毛蟲,會有很大的變數,如果過早的戀愛,帶來更多的將會是苦澀與傷害,只有在身心都成熟之後,才能收穫到甘甜的愛情之果。

● 環節四:課後延伸(1分鐘)

鞏固作業(二選一)

1、假如你正上國中的表妹早戀了,請你給她寫一封信,表達你的看法。

2、模仿本詩,寫一首《致木棉》

拓展作業:

課外閲讀名著《簡愛》

(設計意圖)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作業,調動積極性,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閲讀高一《致橡樹》説課稿教案

◆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提綱式設計,重點突出,思路清楚。

教學反思

教學亮點:

教學過程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並體現出一定的時代感和針對性。

(1)時代感:討論話題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社會熱點展開

(2)針對性:針對學情特點展開教學

不足及改進措施:

1、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我的語言比較生硬,有明顯説教痕跡。以後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與學生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提升自己語言藝術,使教學更有效。

2、學生的表達、思辯能力還不夠強,除了上課多指導外,要鼓勵學生參加演講、辯論等活動,將課堂教育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致橡樹》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 知識內容

本課包括的主要內容有《致橡樹》內涵的把握,象徵手法的運用。

2、 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一冊的必修內容,是大學聯考考查的內容範圍;通過對這一節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了解關於舒婷關於朦朧詩的知識,又可以加深對意象概念、象徵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

3、 教學目標

根據《致橡樹》一課的教學大綱及它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個維度設計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作家作品,加深對當代詩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認識。

(2)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品味意境與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4、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詩歌中藴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難點:

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色。

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與主題。

5、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誦讀感悟法、探究式閲讀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方法。

這一節屬於意象比較強的一節課,因此首先我佈置學生預習,對有疑問的地方劃上着重號,在上課開始時通過放配樂朗誦、學生齊讀、個別同學單獨讀等方式使學生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的瞭解。

然後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師生共同討論的學習方法;運用設問、反問、疑問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緊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主導”。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充分調動起來,對問題產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時教師再稍作一點點啟發、點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能力的培養。

多媒體投影可以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鮮明地得到展示。

三、學習方法

詩歌可以點燃生命的激情,昇華人的的情感價值和理想境界。基於此,中學階段必須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鑑賞新詩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意象解讀新詩的能力。

“重美讀”是新詩的重要學習方法。詩歌的美感是自己體會出來的。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通過閲讀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來不斷加深、強化,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詩通過意象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解讀詩歌的關鍵在於意象的準確把握與深刻理解。意象即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同一種事物在不同詩人眼裏有着截然不同的含義。“凌霄花”在舒婷的詩中是攀附權貴的象徵,是被完全否定的,但其有向上攀緣的特徵,完全可以作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象徵。意象掌握了,詩歌的大意就可以把握了。

詩歌往往運用象徵手法,通過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含義,挖掘出意象的象徵意義,詩歌就完全解讀了。要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類比式聯想,領悟詩歌的情感與主旨。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分四個階段即新課導入、新課講解、拓展閲讀及結束階段。在每一階段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啟發、引導為教師的責任。

(一)導入階段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説:親情是根,讓生命延續;友情是葉,讓生命舒展;愛情是花,讓生命絢麗。他把人生最絢麗的部分歸結於愛情的美好。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它的美好或抒發失意的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與煎熬,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幾筆。那麼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傾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吧。

(二)新課講解階段

1、詩人否定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通過六個意象分成三組,通過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愛情,通過鳥兒否定了痴戀式愛情。不滿足於泉源、險峯、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獻,為下文提出嶄新的愛情觀做鋪墊。

2、詩人提出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詩人通過橡樹與木棉兩個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嶄新的愛情觀。她認為精神上的獨立與平等是雙方相愛的基礎,雙方應該心靈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靈犀,雙方要以獨立鮮明的個性出現,要能夠命運與共。同時提出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對方堅定的信念、執著 的追求與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3、通過比較閲讀《致橡樹》與《我願意是急流》,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致橡樹》以女性視角否定了攀附、依戀式愛情,不滿足於一味奉獻式愛情,她所追求的愛,是雙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認為只有在人格價值各自獨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礎上的.互相理解。

《我願意是急流》有比較明顯的男性視角,在兩個系列的意象羣中,他始終把男性作為時代的挑戰者、社會的主宰者,為了心愛的人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三)拓展階段

1、指導學生閲讀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雙桅船》

本詩同樣運用了象徵手法,以“雙桅船”與“岸”象徵相愛的雙方,認為人在追求堅貞愛情的同時,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棄。

2、指導學生閲讀中國傳統文學中關於愛情觀的描寫。

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李商隱的《無題》為例,加深對本詩和傳統詩歌的瞭解。

(四)結束階段

讓學生做課本P14第二題。通過作業反饋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效果,以便課後解決學生尚有疑難的地方。

總之,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抓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是“主導”,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優化整個教學。

附:板書設計:

攀附式愛情

否定 痴戀式愛情

一味奉獻式愛情

致 精神獨立、人格平等 嶄

橡 心靈相依、互相扶持 新

樹 肯定 共同語言、心有靈犀 的

各具特色、形象鮮明 愛

同甘共苦、命運與共 情

堅定信念、執著追

《致橡樹》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致橡樹》是職高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安排的是詩歌的誦讀與欣賞,選編了一些中國現當代詩歌。這些詩歌的作者、時代、題材各不相同,風格差異也比較明顯,但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致橡樹》是一首當代朦朧詩,與學生的時代比較貼近,鑑賞它,有助於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共性,感受詩歌的魅力。

二、學情分析:

職中的學生基礎較差,課外閲讀量少,閲讀鑑賞詩歌的基礎極為薄弱。但這首詩的內容與愛情相關,跟生活貼近,學生會比較感興趣。所以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進而提高理解能力。同時十六七歲的中學生正處在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並逐步確立的階段,怎樣生動形象地啟發、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是我們職教語文“合格”“夠用”的一種詮釋,這個“合格”,關乎做人的合格;這個“夠用”,需要為學生的一輩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關於朦朧詩派和舒婷的文學常識;通過熟讀背誦積累優美詩句。

(説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學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閲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通過吸收內化而學以致用。)

2、能力和情感目標:探究《致橡樹》中主要意象的象徵意義,理解詩人的愛情觀;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説明:語文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3、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依據:本詩的創作具有特定的時代背景,但詩人追求的愛情觀對當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只有瞭解了詩人的愛情觀,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與拓展。)

2.教學難點:象徵的表現手法。

(依據:本詩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烈的感染力,正是詩人不滿足於對現實世界的簡單的自我觀照,而通過感情化的具體意象,使感情的積澱與理智的滲透相結合,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但對學生來説,這就是一個難點了。)

四、教法、學法:

我所教的是幼師專業的學生,學生思維活躍,敢於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據此以及本詩的特點,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採用多媒體環境下激情誦讀——討論交流——理解領悟——拓展創新的自主探索學習方式,運用反饋法教學。

六、教學過程:

教學本文的關鍵是閲讀、欣賞、討論,即在反覆誦讀的同時,以討論探究比較的方式感悟、理解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又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因此,我把教學步驟設置為情景導入——以疑促學——自主探索——拓展創新——鞏固練習。

1、情景導入:好的導語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從而有助於教師教學。因此,在教學準備階段,讓學生欣賞畫面,同時齊背詩詞,在學生感受美的同時,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

2、以疑促學:學生通過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後,引導他們從課題、作者等進行多角度質疑,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3、自主探索: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在自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研究,充分藉助多媒體課件,邊操作,邊學習,邊思考,在總結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1)聽讀:讓學生在配樂範讀中接受語感的薰陶,引起情感的共鳴。

(2)品讀:讓學生初步品味全詩的情感,逐步明確意象的內涵和詩人的態度。

(3)交流:學生自學後,相互傳遞信息。教師捕捉反饋信息及時調控,並抓住最佳契機,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個別點撥,再在眾多的反饋信息中,提取有爭議的或帶有共性的問題,做集體指導,以突破重難點。如本文着重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作者否定的愛情是什麼?這樣的愛情,你能從生活中找到例子嗎?對此,你怎樣看?

橡樹、木棉分別象徵什麼?

詩人嚮往的愛情是什麼?你最認同哪一點?

(4)激情誦讀: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進行創造性朗讀。至此,學生必能表達出詩的節奏、音韻、情感,達到旁若無人、如痴如醉的忘我境界。

5、拓展創新:

(1)欣賞裴多菲的配樂朗誦《我願意是急流》,比較閲讀,這兩首愛情詩在思想感情的表達和藝術技巧的運用上有何異同?

(2)花季雨季,當愛情提前到來的時候,對照《致橡樹》中提到的愛的條件,你會怎麼辦?

這一環節最具創新,在學生熱烈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並以兩首精心準備的詩《妙?不妙》、《十七歲的愛情》送給學生,在師生齊誦聲中結束。

6、鞏固練習:

學生以詩的形式寫並交流:凌霄花,我想對你説

或:綠陰下的小鳥,我想對你説

媽媽(外婆),我想對你説

舒婷,我想對你説

《致橡樹》説課稿5

一、説教材和學情

(一)教材分析

文革結束後,我國文壇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朦朧派”詩歌作品和詩人羣體的出現以及圍繞“朦朧詩”展開的論戰,是當年極具轟動效應的文壇大事。舒婷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致橡樹》,正是當年“朦朧詩”的代表作。

《致橡樹》是一首愛情詩。作為“朦朧派”的詩作,它不象常見的愛情詩那樣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愛情詩的窠臼,擺脱情網中人的意亂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照愛情,對愛情的本質進行了一番理性的拷問與判斷。

詩人以“不,這些都還不夠”為轉折點,把這首詩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前一部分表達了詩人對傳統認可的愛情模式的批判、擯斥,後一部分抒發了作者對心目中理想愛情的渴望、憧憬。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與鑑賞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養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學會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藴含的民族心理、時代精神,藉以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閲讀與鑑賞活動中,不斷地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社會、自然、國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編者正是按照課標的要求把詩歌的閲讀與鑑賞安排在高中一年級的開始階段,作為必修課。本節課應當緊緊抓住審美這個中心展開加教學。不宜繁瑣地條分縷析,而應當整體地將朦朧詩的美感方式和美感作用通過審美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情感上和心靈上的陶冶,養成高尚的審美理想和高雅的藝術趣味。

(二)説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十四歲左右年齡的優勢在於,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進行形象思維,對於文藝作品尤其是詩歌的形象化表達方式和強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齡較大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領悟。因此,我打算調動一切可能的藝術手法,讓學生在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學到相關知識,陶冶情操,涵養心靈。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理解作者在詩中表達的爭取女性尊嚴和獨立地位的抗爭決心和新型的愛情觀、自由平等、人的價值等深層理念,

2、知識與能力目標:欣賞作者描繪的各種形象,學習運用象徵、對比、對偶、對仗、類比、比擬、擬人、遞進等手法,培養自己豐富而瑰麗的藝術想象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從聽覺上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通過朗誦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和美感,練習放飛並駕馭自己的想象力;進而練習用優美的語言把自己的想象表達出來,記錄下來。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從“不,這些都還不夠”開始,詩人對自己理想中的愛情的想象。如何鑑賞這一段?

2、難點:“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兩處,作為沒有過真正的愛情體驗、涉世未深的高一學生來説,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對此可以略作講解,但不宜過分理性化,仍應把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整體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今後的實踐和成長過程中思考。

二、説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畫面、音樂和教師的示範朗誦,採用“激發興趣——感知形象——品咂鑑賞——朗誦比賽——創作審稿”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熟讀,課後讓學生創作。貫徹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教師作引導,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詮釋。既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鑑賞,又不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理解,儘可能讓學生髮揮學習主體的作用,自己建構關於現代白話自由詩的知識體系.

三、説學習方法

我打算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朗誦法、欣賞法、比賽法、寫作審稿法等方法讓學生用審美的方式接受教學內容(這是一首議論性的詩歌)。

四、説教具的使用

儘量利用電子課件,錄音機、幻燈片或者mp4等,製造音畫效果。

五、説教學設計(課時)

本課(中國當代詩三首)計劃兩個課時,《致橡樹》計劃使用一個課時,課後組織同學賞析課外拓展閲讀材料,練習詩歌創作、出牆報,實現“創作、審稿”過程。

六、説教學內

容與步驟

(一)激發興趣(共5分鐘)

1、創設情境,教師為學生作配樂示範朗誦(有條件時,同時顯示相應的畫面)。

2、簡介作者和“朦朧詩”,文.革以及文.革結束後的轉型時期,思想解放,“雙百方針”,以及當年對“朦朧詩”的批評。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鐘)

1、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教師配以適當的音樂,整體感知詩歌創造的藝術的形象。要求:

標出自己讀得不準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齊齒呼後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讀成第二聲,“峯”是否讀成“fōng”,“霧靄”的讀音等。(5分鐘)

2、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將思考題板書或者用課件展示):

(1)詩中描寫了那些形象?

(2)詩中提到了幾種愛情觀?

(3)詩歌分幾個層次?

(4)詩人贊成的愛情觀是什麼樣的?

(5)你最喜歡哪一句或者哪幾句?

讀完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上問題。教師儘可能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鐘)

(三)品咂—鑑賞(課堂練習)(共25分鐘)

1、教師稍作講解,進行局部研討。對比詩中表現的各種愛情觀,以及本文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重點分析“不,這些都還不夠”以後的詩句。(10分鐘)

2、點名請朗讀較好的學生朗讀“不,這些都還不夠”以後的詩句。(1分鐘)

3、全班齊聲朗讀這段詩句。(1分鐘)

4、趁熱打鐵,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傾聽、點撥:(13分鐘)(以下問題板書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1)凌霄花和鳥兒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2)泉源、險峯、日光、春雨所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3)木棉和橡樹——樹的形象所象徵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為什麼用它們來象徵?

(4)作者怎樣描寫橡樹與木棉的關係的?

(5)作者怎樣深化了主題?

(四)朗誦比賽(拓展練習)(課外)

利用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方式,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詩歌朗誦愛好者進行。

(五)詩歌專欄(拓展練習)(課外)

利用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的方式,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詩歌朗誦愛好者進行,組織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審稿。

《致橡樹》説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篇目是《致橡樹》。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致橡樹》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這些詩歌的題材和風格儘管各不相同,但都是有代表性的經典之作。《致橡樹》是我國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我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作。詩人用象徵手法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新型的愛情觀。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關於朦朧詩的一些知識,加深對意象和象徵手法的理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2、教學目標

經過國中階段的學習,高一的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又經過第一單元前六首詩歌的學習,對詩歌的意象有了較為具體的印象,初步具備了理解鑑賞詩歌的能力。因此,根據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瞭解作家和朦朧詩的特點等文學常識;

②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誦全文。

(2)能力目標

①繼續培養學生理解詩歌意象的能力;

②初步培養學生深入品味詩歌意境與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領會作者新型的愛情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②提高審美情趣。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①本文主要通過多組意象來表達思想情感,因此對各種意象的理解是進一步理解全文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我把對意象的理解作為教學重點的第一條。

②理解、概括作者抒發的新型愛情觀。

(2)教學難點:

本事是朦朧詩的代表作,意象多,並且有些意象較為含蓄,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懂,因此我把對意象的理解作為本事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水平,我採用誦讀感悟法、探究閲讀法、討論法以及多媒體進行教學。

本文意象較多,我在上課開始通過配樂朗誦、學生齊讀、個人品讀等方式,讓學生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瞭解;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明確各種意象的意思和作者抒發的愛情觀。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討論,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鑑賞,發揮學習主體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能力。

2、學法

(1)詩歌的學習離不開朗讀,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來感悟詩情;

(2)詩歌意象較多,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圈點勾勒重點詞語理解詩意;

(3)引導學生通過問題探究法和討論法對詩歌的內容進行解讀。針對相應的內容,可以提出三兩個提綱挈領式的問題,讓學生閲讀相關章節,並與同學討論,形成自己的理解。

三、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①用一句話“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歌頌美好的愛情或抒發失意的愛情的詩句”,然後讓學生回憶三、五句關於愛情的詩句,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愛情詩的興趣,導入新課的學習。

②投影作者簡介和“朦朧詩”的有關知識,為文本的學習作鋪墊,也讓學生積累一些文學常識。

2、感知意象

(1)朗讀欣賞,初步瞭解課文。

多媒體示範朗讀讓學生初步瞭解詩歌,感悟詩情。

(2)學生自己品讀,思考,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課件展示兩個問題:

①詩中描寫了那些意象?

②詩歌分幾個層次?找出表示層次的句子。(兩處:13、32句)

學生讀完並簡單思考後,提問並訂正、明確。

3、學生分組討論,把握課文具體內容。

多媒體展示四個問題,讓學生看書、圈出關鍵詞,並和前後左右同學討論;然後提問並訂正、明確(能説出主要意思即可)。

(1)凌霄花和鳥兒各象徵什麼樣的愛情觀?(抓住關鍵詞:攀援、炫耀)

(2)泉源、險峯、日光、春雨象徵什麼樣的愛情觀?(抓住關鍵詞:痴情、為……重複)

(3)木棉和橡樹,兩棵樹的形象分別象徵什麼?(抓住關鍵詞:送來、慰藉)

(4)橡樹與木棉是怎樣的關係?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並概括。

①解題:“致”是什麼意思?誰致橡樹?致橡樹什麼內容?

②14-15句:平等、獨立

③16-17句:相互依存

④18-21句:關心、理解

⑤22-27句:各自獨立

⑥28-29句:同甘共苦

⑦30-31句:相依不離

(5)32-36句總結:愛,就愛對方的一切。

4、課堂小結

(1)本文行文思路

先破後立。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着提出理想的愛情觀。

(2)結合背景,理解作者提出新型愛情觀的緣由。

本詩寫於1977年,“文革”剛剛結束。女詩人對“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會現象進行了反思,並結合幾千年來中國婦女在愛情上總處在男尊女卑的狀態,以飽含情感的筆觸,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獨立的,與男性是平等的,應該與男性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本詩可以理解為女性的愛情獨立宣言。

五、説板書設計

凌霄花攀附、炫耀

鳥兒痴戀傳統愛情觀否定

泉源奉獻

險峯

日光、春雨

橡木棉平等、獨立新型愛情觀提倡

樹相互依存

關心、理解

各自獨立

同甘共苦

相依不離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課外閲讀舒婷另一首朦朧詩代表作《雙桅船》。

韋首建

《致橡樹》説課稿7

一、説教材

《致橡樹》是我國當代女詩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愛情詩的代表作。 作者以新的視角,否定傳統的女性對男性的温順依附關係,代之以平等、獨立、相互尊重的新型愛情關係。以橡樹象徵男性的陽剛,以木棉象徵女性陰柔。

二、説學情

大一新生,數控、汽修、物流等專業的學生。為學生的一輩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的象徵意義。

②培養、提高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展開”為平台,通過活動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和個性發展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正確領會作者的愛情觀;引導學生初步領悟“愛”的真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四、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渴求、提倡的獨立平等、互相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

2、教學難點:意象的表現手法。

五、説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2、情景創設法

3、交互式教學法

(因此將教學步驟設置為導入——誦讀——討論——欣賞四個環節。)

六、 説學法

主要採用自主式學習法、討論式學習法、表演試學習法。詩歌可以點燃生命的激情,昇華人的的情感價值和理想境界。建立在互動、對話、共享基礎之上的共同賞鑑,師生共同成為學習者,以朗讀、探究、品味、抒發為主要方式。

七、 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分四個階段即新課導入、新課講解、擴展閲讀及結束階段。在每一階段教學中,我力求發揮學生主動作用,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啟發、引導為教師的責任。

(一)導入階段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説:親情是根,讓生命延續;友情是葉,讓生命舒展;愛情是花,讓生命絢麗。他把人生最絢麗的部分歸結於愛情的美好。古

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盡才情歌頌它的美好或抒發失意的愛情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與煎熬,表達自己的愛情觀。“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幾筆。那麼當代詩人舒婷又是怎樣看待愛情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傾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發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吧。

(二)新課講解階段

1、詩人否定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通過六個意象分成三組,通過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愛情,通過鳥兒否定了痴戀式愛情。不滿足於泉源、險峯、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獻,為下文提出嶄新的愛情觀做鋪墊。

2、詩人提出了什麼樣的愛情觀?

詩人通過橡樹與木棉兩個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嶄新的愛情觀。她認為精神上的獨立與平等是雙方相愛的基礎,雙方應該心靈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靈犀,雙方要以獨立鮮明的個性出現,要能夠命運與共。同時提出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對方堅定的信念、執著 的追求與靈魂深處動人的美麗。

(三)拓展階段

1、指導學生閲讀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雙桅船》

本詩同樣運用了象徵手法,以“雙桅船”與“岸”象徵相愛的雙方,認為人在追求堅貞愛情的同時,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棄。

2、指導學生閲讀中國傳統文學中關於愛情觀的描寫。

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李商隱的《無題》為例,加深對本詩和傳統詩歌的瞭解。

(四)結束階段

教師寄語:愛是無私、愛是奉獻,但愛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對中職生而言,愛還有等待。“面對心儀的那一棵橡樹或木棉,我們應該思考,這棵樹是否已長成大樹,是否已擁有銅枝鐵幹或紅碩的花朵,是否能夠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是否已深深紮根於足下的土地?”

(五)作業佈置:

1、背誦全詩

2、以《致木棉》為題,寫一首詩。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十五分鐘)

附:板書設計: 痴戀式愛情

一味奉獻式愛情

致 嶄

橡 新

樹共同語言、心有靈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鮮明愛

同甘共苦、命運與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