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四年級語文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6W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説課稿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四年級語文説課稿三篇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課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詩一般的語言向人們描繪出具有“牧場之國”稱號的荷蘭的美麗的田園風情。你看,碧綠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羣;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的夜,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讀者眼前。作者以描繪荷蘭的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精心選擇一系列意象,營造出寧靜優美的意境,抒發了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詳生活的讚美和嚮往之情。全文彷彿是荷蘭風光片的解説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説教法:

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課文描寫的景美、語言美,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詞語引路”為突破口,採用品讀感悟,口語練説,再現情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品味、感悟課文,體會牧場的美景。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將語言文字轉換成生動形象的圖像,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

三、説學法:

本篇課文雖然描述的是外國的異域風情,但是課文所描寫的田園風光和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接近的,成羣的牛羊、黑色的豬羣、成千上萬的小雞……這些都是我們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所以在這方面的理解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契機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荷蘭王國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不添字漏字,不重複,不破句。瞭解文章脈絡,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課文中優美的語言,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荷蘭美景的讚美與嚮往。品味、感悟課文語言,體會文中的美景和語言美,豐富積累學生的語言。

四、説教學過程:

(一)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整體感知。

本課本課是《田園詩情》的第一課時,一上課,我就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並提出讀書的具體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破句,而沒有先進行字詞教學。其實在試教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詞和課後四字詞語分層出示,引導學生從字詞的音、形、義三個方面進行學習。如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等等。我發現,學生通過朗讀、聯繫上下文理解和查閲工具書等方法進行預習後,大部分字詞都能理解、掌握,無須教師過多地引導,而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如何有效地落實字詞教學呢?薛法根老師曾説過,語文教學中有幾個不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能自己讀懂的不講。所以在字詞教學方面,我沒有對每個生字、新詞逐個分析指導,因為通過預習,學生對字詞已經有了一個認知、理解的過程。我們只要抓住學生容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也可與以前學過的字詞進行聯繫、比較,來加深對生字的理解,還複習了舊知。在教學課後四字詞語時,我重點指導了“驃悍強壯”的“驃”,從這個字的音、形、意三方面進行學習。因為“驃”字容易誤讀為biao,這個詞的意思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馬兒體魄強健,跑得快,所以藉機強調是“馬”字旁。然後用換偏旁的方法複習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強調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並把“驃悍強壯”的“驃”,和肥膘的“膘”作比較,突出讀音的異同,使學生印象深刻。當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時,我對其他同學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邊聽朗讀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田園風光,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讓學生整體感知,進入文本。學習課後四字詞語後,再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説説對荷蘭的印象,這其實也是學生對文本的一個迴歸,一個整體感知。這個教學環節這既讓老師瞭解到學生對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時也為學生的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創設了一個情境,盡最大努力落實課堂教學中字詞教學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如何引領學生品讀文字,感受荷蘭牧場的詩情畫意呢?教學第2自然段時,我以“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為切入點,先讓學生欣賞圖片,從“極目遠眺”感受到什麼?然後想一想“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讓你感受到什麼?腳踩上去有什麼感覺?再親手摸一摸絲絨,感受到碧草的柔軟舒適,最後讓學生讀出感覺。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讀一讀這些方法來引導學生感悟荷蘭草原的大、綠、美和柔軟舒適,最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讀出荷蘭牧場美麗如畫的詩意。

教學“駿馬圖”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草原上的駿馬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然後出示三幅駿馬圖,學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感受到了駿馬的“驃悍強壯、自由馳騁”,感受到了駿馬的強健體魄和颯爽英姿,也看到了馬兒在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即使前方出現了低矮的圍欄,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溝渠、小溪,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即使前方出現了小山丘、泥沼地,它們依然——(引讀:自由馳騁!鬃毛隨風飛揚)此時,學生情緒高漲,充滿了對草原、駿馬的嚮往之情,完全進入了情境。最後想象自己就是這些奔騰在草原上的駿馬!讀出馳騁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圖激情,以讀促悟,有效地引導學生品讀文字。

(三)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

這篇文章是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而“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是全文中的中心句,其中“牧場之國”則是作者重點描寫的。所以教學時,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荷蘭牧場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學結束時再以“到了晚上,荷蘭的牧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你又從哪裏感受到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呢?”引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最後迴歸總結“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一起感受總分總結構的妙處,這就是這篇課文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本堂課重點學習的是荷蘭白天的牧場風光,也就是課文的2、3、4自然段,這三個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學時具體分析指導第2自然段,從具體的詞句中引導感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讀出感情。然後學法遷移,學習3、4自然段,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對文本的解讀除了要知道“寫了什麼”之外,還應瞭解“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這篇課文語言優美,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要引導學生好好體會。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把牛犢比作頑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頑皮可愛;把老牛比作牛羣的家長,寫出了老牛的儀態端莊,這樣寫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因此,在學習描寫奶牛不同姿態的語句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草原上的奶牛還會幹什麼呢?你能像作者一樣用“有的奶牛,彷彿。”來説一兩句話嗎?學生掌握了構句方式和規律,説起來有章可依,就不覺得難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還落實到寫,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的讀寫結合。

五、説教學得失:

(一)“讀”領風騷,“讀”中生情。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應該重視朗讀的訓練”。在課堂上,當學生通過默讀,自主學習,充分自讀體會後,我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讓他們讀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説説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麼,然後我順勢引導“能把你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嗎?”學生再讀時已經有了些許進步。接着其他同學可以再補充自己的體會,再讀,這樣,學生們讀得越來越好,而且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體會進行個性化的朗讀。這樣,一節課就在美妙的朗讀聲中度過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蘭的田園美景。

(二)抓住關鍵詞語悟情。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在教學中,老師如果抓住重點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摒棄繁瑣的分析,取得的教學效果相當好。因為讓學生面對課文一遍一遍地讀書,自感自悟,這種教學手段既簡單,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造精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本課時,當讓學生讀詞語“剽悍強壯”時,剛開始孩子們不理解詞語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駿馬奔馳的圖片,接着我繼續問:“你體會到了什麼叫剽悍強壯?”學生説駿馬有力、強壯等,然後我引導他們把自己的這些體會讀出來,他們一下子就讀好了……一節課下來,學生從讀中感悟到了荷蘭這個國家的美,連動物都生活得如此愜意,真好!

(三)課件費時,準備不足。

開始的課件播放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但是對學生學習的幫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課時的時間更加緊張,以至於到最後有部分環節在下課鈴聲響了以後才完成。板書時也出現了問題,“田園”寫成了“田原”,這些都説明我在做課件和整個教學過程中還不夠仔細,對教學設計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做到熟記在心。特別是過渡語和評價語言還比較欠缺,需要向大家學習。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課講述的是:作者深夜驅車回來,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上的反光鏡;作者在無人的情況下留下了有姓名和電話的紙條;事後,車主打電話向作者表示感謝,感謝作者留下了比金錢還重要的——誠實和信任;車主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裏。作者通過這件事向學生提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誠實和信任無價。

文選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誠實和信任”貫穿全文,全文語言樸實、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人物“誠實、信任”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感人至深。故“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點睛之筆。

本文是以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相結合記敍的,結構類型屬於縱橫結合結構,文章脈絡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驅車→不小心碰壞反光鏡→留紙條)→事隔三天(電話感謝→印在腦海裏)

本課的類型屬於閲讀課文,根據現行的小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四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要藉助學生在以前學習閲讀課文中所學的把握關鍵、推測前因、想象情境等學習方法學好本課,且進一步地領會和運用這些方法,為今後學生會學習閲讀課文、提前預習、課外閲讀打下基礎,掃除障礙。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用這些字組成的新詞,理解“能見度”、“環顧”、“歉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受到“誠實、信任”的傳統美德教育。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的語感能力。

4、學會抓住閲讀重點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全篇課文教學活動預計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以檢查預習情況來解決生字詞、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和正確朗讀這三項學生學習本課的障礙;以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讀寫説結合、TT指導體制的方式完成1—3小節的教學,在“第一時間”第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優秀的“誠實和信任”品 質,為第二課時作好鋪墊。

本次説課的內容為第二課時,基本重點和難點是:

1、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閲讀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2、理解車主的話: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3、感情朗讀“打電話”部分。

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傳統美德的事蹟,特別是在現在高揚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許多實例。在教學中以列舉實例、以讀代講、推測前因、續寫下文、想象情境、填補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學生對本文中心的理解。這樣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使文道結合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三、教學過程(含教學手段和學法指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讀寫實踐的經驗結晶。讀是語感訓練的主要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尋找讀寫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指導學生閲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讀中探寫,寫中求讀,聽、説、讀、寫擰為一體,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所以,在本課我採用的基本方式是“讀寫結合”,根據現代教學理念,我把這一課時分為四個教學環節:

即:引導→自學→反饋→整體昇華

1、從整體朗讀“打電話”部分入手,讓學生整體感知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推測想象填補空缺。培養學生讀説寫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的課題是“誠實和信任”,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關鍵之處。在教學時,我緊扣“誠實和信任”,引導學生自己感知發現課文的重點(即課文的點睛之筆)。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條,會發生什麼新情況呢?”設下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很積極、自覺地去朗讀“打電話”部分。並提出朗讀建議(投影儀打出):“請找出這段話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使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直奔主題——第10小節。接着,我又設計“假如你是車主,你怎麼來説這句話?”讓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並提出學習建議(投影儀打出):

①分角色朗讀討論完成填空: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________,説完他擱下了電話。

②完成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學生,先充分説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讀。

傳統的教學方法僅侷限於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而我認為: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讀→研→寫→説→評,更能準確地把握這一小節的語感基調,進而以“誠實、信任”的情感來朗讀這一小節。

然後,我設計:“假如你是作者,在車主擱下電話後,心情怎樣、心裏怎麼想的?”讓學生依據全文推測想象情境,激發靈感,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通過小組和全班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誠實和信任”以及車主説的這句話的理解。

最後,授之以漁,小組學法。我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機動):

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説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

2、放手自主學習,培養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篇課文語言平實,脈絡清楚,貼近生活。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讀3—9小節。並提出學習建議:能找出3—9小節中可以讓我們填補的空隙嗎?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閲讀。

接着,我順着學生找出的“填補空隙”,建議學生依據學習第10小節的體會,自學第3—9小節,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教師巡迴指導、觀察、調控各小組自學的進度。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僅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還進一步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更深一步對“誠實和信任”切身體驗,從而更好地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信息反饋,加強讀寫能力培養的'內化。

在充分自學3—9小節的基礎上,我讓各小組推選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各自“打電話”部分的學習成果,其它小組學生和老師一起品評、提出合理的建議,學生再次進行自省修改,使之進一步鞏固、強化、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4、多樣化設計課後練習,適應多元化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認知結構,讓“誠實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我設計了“課後練習超市”(投影儀打出),留給學生課後任選一題思考:

①這件事過後,你認為作者有沒有偶然再次與小紅車主人相遇的可能?如果有,你有興趣寫一寫他們相遇的情況嗎?

②這篇課文除了作者給小紅車主人留下了“誠實和信任”,小紅車主人有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如果你認為有,請寫下來,建議:理由要充分。

③請你從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搜集真實的“誠實和信任”的事例,選擇其中一件事情的過程寫下來。

④作者撞碎小紅車的反光鏡後,如果不留紙條,會發生什麼情況?

⑤生活中也有不誠實的表現,你遇到過嗎?也可以寫出來?

⑥學後感受。

“課後練習超市”不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激發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訓練和教育,讓“誠實、信任”的美德在學生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

5、頒發雛鷹獎章,給學生以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結束前,全班推選出這節課學習過程中“閲讀雛鷹獎章”的獲得者(含學生個人和小組),獎章由中隊長頒發,進一步激發學生閲讀寫作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驅動力。

四、闡述本課的“教學手段”

本課屬於敍事性文章,內容貼近生活。國小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的方式為主。根據這一特點,我除了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所講的教學手段外,在學本課之前,公佈了學習本課過程中開展“爭雛鷹獎章”的活動,給學生以激勵,對學生的學習以中肯的評價;在教第1—2小節時,將作者驅車行駛碰壞小紅車反光鏡的過程製成模擬圖像軟件進行教學,讓學生更易於把握課文內容;進行“電話感謝”部分教學時,採用電話實物演習,創設出模擬情境,使教學活動更貼近真實生活等。運用這些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五、闡述本課時的“學法指導”

閲讀教學的任務不但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其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學法指導,在教學方法,重點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品評性學習。全教學過程一切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學習過程的知情意發展趨勢為導向,加以疏導。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進一步熟練掌握閲讀的方法,生動活潑地去獲取知識。

六、板書設計(機動)

誠實和信任

學習體會: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説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一)《但願人長久》是蘇教版語文課本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詞意,講述了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中秋節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蘇軾對弟弟的無比思念之情,寄託了祝願人們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感。蘇軾的《但願人長久》這首詞,極富人情味,雖沒有直接描寫月色,卻使人感覺到它的皎潔,它的高貴、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複雜心理活動——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基調是歡樂的,高昂的,充滿對未來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

(二)根據語文新課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10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3 .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瞭解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所藴含的深意。

通過四年的集中識字,四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但是,在四年級對學生進行字詞教學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一些形近、音近字,更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區分。在學生自學生字詞的基礎上,我也在課文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有難度的詞,如嬋娟,人長久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流傳千古的詞句,要想幫助學生理解詞的意思,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課文,所以我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目標之一,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是重點段落,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詞,所以要求會背。

這篇課文中的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當然也需要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

中秋節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有自己的淵源和獨特的風俗習慣。讓學生了解這個節日,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根據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藉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2. 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結合創作背景體會詞作豐富深刻的`意藴,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二、説教法

(一)語文學科是人文性工具行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要着力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蘇軾的這首詩,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複雜心理活動——衝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藴深遠。在課堂中,我和學生一起讀讀、背背,感受着他的獨特魅力,課後,讓大家課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詞,延伸至堂內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二)教學時,要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在這堂課中,學生圍繞一個填空,抓住“思念”一詞自主地進行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藉助各種方法理解了詩的意思後,老師又給予了歸納總結,為學生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我引導學生採用聯繫寫作背景理解重點詞、句。例如:“思念”、“埋怨”、“寬慰”等,並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閲讀教學的效果。

三、説學法

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自學,通過聯繫上下文朗讀、理解,來思考一下當時蘇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們反覆地朗讀了文本,並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古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把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文本和現有資源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説的方法學習。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詞意,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同時,讓學生抓住詞人的感情變化,“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領略古典詞的意藴,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説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讓生齊背李白的《靜夜思》。這是一首表現作者思念家鄉的詩,從而過度到節日裏思念親人。再大家回憶每年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激起學生興趣,引出課文——《但願人長久》。

2.學生齊讀課題。

3.出示讀書要求

(二)學習生字詞(課件)

做官、品嚐、觀賞、心緒不寧、眼睜睜、悲歡離合、隱現、圓缺、雖然、寬慰

形影不離、屈指、但願、十全十美

蘇轍、埋怨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誰能把這些字詞準確讀出來?(指名讀)

2.這些放大的字,你記住了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舉手答)

3.有哪些詞是你不理解的,誰能幫幫他?(生生互動,師指點)

4.再齊讀一遍。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説説對蘇軾的瞭解。

2.我展示一些關於他的資料,讓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課件)

3.過渡:文學家蘇軾有一年被貶職,派往密州做官,長年漂泊他鄉不能與親人團聚,望着一輪皎潔的明月,他大筆一揮,作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詞。(課件)

(師範讀) (四)深讀課文,讀中感悟品讀2—3小節1.指名讀課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時,蘇軾的心情怎樣呢?(心緒不寧)師板書。

2.他為什麼心緒不寧呢?(思念弟弟)3.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課文中哪兩個詞語寫出了蘇軾和弟弟的感情深厚。(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出示課件)

4.蘇軾如此思念弟弟除了和弟弟的感情深厚外,還有什麼原因?(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分別的時間太長了,有七個年頭了)

5.和如此情深的弟弟分別了七年之久,在中秋團圓之夜,也不能與弟弟相見,讀讀這句話,讓老師感受到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指名讀,齊讀)

品讀第4小節

過渡:(演示課件:課文插圖)

1.瞧,月亮漸漸西沉,抬頭望月,月光如水,它還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牀前,這是多麼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這麼美麗的中秋節晚上,蘇軾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他在想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展開想象,師點評)

2.(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3.是啊,對着皎潔的月亮,蘇軾想的太多太多,他身在異鄉,與親人朋友已分別多年,卻見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裏是多麼不好受呀,所以他才有所埋怨。(突出埋怨,並解釋)

4.過渡:那蘇軾是否就這麼一直埋怨了呢?請同學們默讀第5、6小節,找找答案。

品讀5、6小節

1.(出示課件)寬慰是什麼意思?(豁達開朗,積極樂觀)(板書:寬慰)蘇軾為什麼會寬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麼?(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讀)

交流討論:

⑴用自己的話再來説説第一句的意思

(重點理解“悲”“歡”“離”“合”,“隱”“現”“圓”“缺”的意思)

⑵“哪裏會十全十美呢!”你是怎麼理解的?

⑶他還想到了什麼呢?指名讀第二句

3.是啊。人有痛苦悲哀,也有幸福快樂,豈能盡如人願,就像月亮也不可能一直是圓的,這正如他之後所寫的一首詞:——(課件出示)(指名讀)

⑴這裏蘇軾僅用“悲歡離合”四個字概括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請同學們再來讀讀感受感受。(指名讀)

⑵問:你們想了解這五行詞的意思嗎?課文已經告訴我們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聰明的同學最先找到,用波浪線劃出來。

(出示課件)

⑶你能聯繫上文説説你的理解,體會嗎?

4.是啊,事實既是如此,與其一味埋怨,讓自己心裏不舒服,還不如將思念放在心裏,真心的祈福,這也就是所謂:——(引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讓我們再次欣賞這首詞,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吧。(齊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完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師範讀,學生誦讀,配樂朗讀。

2.説一説:(出示課件)

①.你覺得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熱愛生活 、積極樂觀、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②.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 別人分離 )的時候變得這麼( 圓、這麼亮 );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 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牙兒( 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 )一樣,他祝願( 美好的感情 )長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 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 這一輪明月 )!

(六)課後作業(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月亮一直是美好、團圓的象徵,也是人們相思的寄託。蒐集一些描寫月亮的詩詞,準備舉行一次朗誦會。

(七)總結全文

自古多情傷離別,無數詩人墨客都表達這種情緒。蘇軾也寫了自己的離愁別緒,但最終得以解脱,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讓我們將這膾炙人口的詩句藏在我們的記憶中,齊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