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9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温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範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並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温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温度計上的温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温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温度。記錄完成後,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瞭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温度計並通過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温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通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通過彙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温度計分別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温度計的變化情況,並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温度的差異,體驗温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係。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温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並比較兩個温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温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温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温,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繫生活説出見到的負數。通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為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麼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麼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説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

1.正確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並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鉛筆、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體課件是本節的教具和學具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激趣法、設疑誘導法以及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主動與我同行,我準備從學生身邊尋找數學,創設了一個我們班中各小組分別有多少人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條形統計圖,並藉助投影儀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我準備設計一個矛盾衝突,告訴學生這樣的單式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看出各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怎麼辦?從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複習了舊知識,檢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準備。)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第1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範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的教學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數據,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説,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武術隊的服裝。圍繞購買服裝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用畫“正”字法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4.結合統計,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難點是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比較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畫“正”字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統計數據的全過程。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經驗通過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悦體驗。

四、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需求:

以學校準備為武術隊隊員購買新的服裝引入全課。在師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數,從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學會整理:

(1)初次嘗試:同桌合作,嘗試分段整理。此時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在交流中進行方法的最優化,提出畫“正”字法整理。

(2)再次嘗試:同桌繼續合作,但規定整理的方法,用畫“正”字的方法整理。學生操作中教師巡視,收集資源。在資源的對比中,體會畫“正”字分段整理時的注意點,如:合計的意義,統計表中日期的填寫等,讓學生初步學會畫“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顧總結:分段整理數據-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3.聯繫實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活動要求,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分析統計結果,説説知道了什麼

4.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1)第2題採用4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統計,第3題是獨立完成統計。過程與第1題一樣。

(2)介紹:你知道嗎?

(3)出示2、3題的兩張統計表,談談自己的看法。

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數據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數據(畫“正”字)——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6頁例2。

教材分析:《垂線的畫法》位於國小數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是畫規則平面圖形的起源。它將直接影響到對規則平面圖形的畫圖和計算。因此,它在整個國小數學平面圖形的數學中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也將影響到學生對平面幾何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1、掌握垂線的畫法,能靈活運用繪圖方法能力。

2、認識垂線的性質。

3、注重發散思維訓練,激發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垂線的畫法。

教學難點:垂線性質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1、教具:,數學用三角尺一套,題單。

2、學具:學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學宗旨:突出重點,深化難點,拓綱務本,忠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教法和學法:1、教法:講解法、提問法、演示法、問卷法。

2、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總體上安排有:

1、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2、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3、強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4、暢談收穫與感受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創設情景、導入新知部分。

首先複習舊知組織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中來;接着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你們會畫垂線嗎?從而激勵學生去嘗試畫垂線。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通過“自己嘗試畫垂線——比較畫法——演示”三個環節引導學生總結畫垂線的方法。那就是:

① 手握斜邊,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② 兩手配合,沿直線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條直角邊靠近指定點。

③ 沿着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學生掌握了垂線的畫法後,再次讓學生過直線上的點畫垂線,鞏固正確作圖方法。同時老師重點強調“重合、平移靠點、畫線”這畫法三步曲

二、難點的處理:

也就是探究垂線的性質。

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此處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通過“畫一畫、量一量”,而後發現:點到直線的線段有無數條,有一條最短的。這時老師演示且揭示垂線的性質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概念。

通過質疑“你是怎樣畫出這條垂線段的?”抽象概括與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是一致的。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在強化新知、提高能力。

先獨立完成分層練習題,寫在題單上,及時反饋垂線的畫法。

後運用垂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二人小組討論完成教材第69頁5、6題,並説説理由。

5、最後談收穫與感受,總結本課。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什麼?有什麼新發現?有何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由“學習享受”轉變為“享受學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説課的題目是《你寄過賀卡嗎?》。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10,111頁,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對這節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安排在第六單元統計的最後一節課,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的收集、整理之後,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安排了你寄過賀卡嗎? 這一實踐活動課。這節課要求學生通過閲讀資料、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付諸實施,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另一方面,通過整個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後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鋭眼光,增強學生環保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整個這節實踐活動課,我把它大體分為三部分,在這三個部分中,通過課本中的閲讀材料,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寄賀卡與環保之間的聯繫,即發現問題;通過小組學生調查,利用身邊的數據,運用統計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結論,即分析問題;最後一部分是解決問題,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髮現了問題,分析問題之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據此,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通過閲讀材料和進行調查,使學生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2、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發現它背後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敏鋭眼光。

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通過學生對課本閲讀材料中內容的閲讀,和對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1、以學生的觀察、調查、討論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2、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提高學生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識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鑽研新知識的慾望。

三、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身邊事物的觀察以及學生的動手、動腦等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 發現問題

1、問題引入,你寄過賀卡嗎?、你知道你們平時寄賀卡與環保有什麼聯繫嗎?(演示)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慾。

2、然後播放一段造紙動畫片(演示)。這個動畫直觀、形象,學生一看便知道紙是用什麼造出來的,這主要是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後面閲讀材料中的數據打下基礎,減輕學生的理解。因為我懷疑,如果沒有此動畫片,學生對紙是由樹木造出來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動畫片能直接打消學生的疑慮,進入樂學狀態。

3、繼續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閲讀材料,通過學生的閲讀、思考和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理解平時寄賀卡的行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對廢紙的有效回收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分析問題 感知教材

分析問題的過程就是根據閲讀材料中的內容,以及對調查統計結果數據分析的過程。這部分內容,貫穿了對統計結果和估算等數學知識的運用,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對這部分的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1、將我個人的調查結果公佈(演示),再根據學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導學生分別求出它們的總數和平均數。

2、全班同學每五人為一小組討論五個問題(演示),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蔘與的效果。每個小組還可以把討論的結果拿到全班交流,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現有的統計數據進行思考,合作探索解決問題。我相信,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們能得到樣一個結論:為保護森林,應該少寄賀卡。在這些討論問題中,第五個問題,誰能説説少寄賀卡,除了能保護森林之外,還有什麼好處嗎?這一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達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決問題 昇華提高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分析問題之後的又一討論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我再次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每組討論出節約用紙、拯救森林的具體措施。對討論中出現的情況可採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我採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為此我選擇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結論做成動畫(演示),充分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另外,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還特意製作了一個調皮學生,他説他知道,就是不説。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根據這部分的教學特點,我製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樂放在裏面,可根據教學的需要適當播放。這首音樂聽上去本身就有一種讓人迴歸大自然的感受。

(四)歸納總結 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演示)。並佈置學生課後練習:仿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一張你喜歡的賀卡送給同學。(如生日賀卡、新年賀卡等)

本節課意在創設愉悦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藉助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敢説、敢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説課。

一、説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國小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台階,要走多少級台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國小數學四年級第一學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是在第五單元學生就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以及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只是因為剛學,學生對於推理的書寫過程還頗為陌生。

因此,通過本節課探究相等的角,進一步加深對有關角的知識的理解,並使學生對推理的過程更趨於熟練化、合理化,讓其在複習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使所學知識得到提高與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因此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同角的補角相等,同角的餘角相等這兩個簡單的幾何命題,加深體驗幾何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數學結論的明確性,為後繼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1、引入部分。

因為本節課所執教的內容需要學生能夠根據角的關係熟練的計算出角的大小。從而推理説明出各角之間的關係。因此,在引入時安排了兩題角的計算幫助同學們進行復習,目的是複習角的計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數。

2、新知探究部分。

因為兩條直線相交後得到角有很多,而小於平角的只有4 個,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根據以前的知識説出它們之間互補的關係,而對與兩條直線相交後,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學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許會説到。所以我採用的是猜想- 驗證的策略。而經過總結驗證的策略可能會有如下三種;

(1)學生會想到把四個角都測量一下

(2)舉例法,假設測量出其中一個角,通過計算得出其餘的角。

(3)通過推理説明,根據同角的補角是相等的關係證明出結論。但是在課上不出現同角的補角是相等這樣的話。目的是滲透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練習部分:這要分為二個層次。其一,找一找,動一動。通過身邊找一找或動一動創造一組的相等的角,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好習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二,想一想,説一説。本節課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夠找出各角之間的互補或互餘的關係,在解題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言語表達的條理性。

而對於書寫過程可能學生做起的難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沒要求書寫計算過程的部分。

4、總結部分。其一,本節課的內容涉及到今後要學習的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的知識,但是在國小階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為了今後的學習做好鋪墊,通過引入數學文化的方法,介紹最早證明出對頂角相等的科學家是古希臘的泰勒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熱愛科學的爭當數學家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二,知識的總結,談一談你的收穫或感受。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8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畫一個角。在學之前請同學們先拿出複習資料。

1.把下面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鋭角( ) 鈍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

師: 第一題是複習什麼?生:角的度數!

師:角的分類!好下面做一下第一題。

師巡視、指導。發現有的同學沒有填全。

師: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鋭角,有的可是有兩個三個吶!

訂正

師:鋭角。生:4°、40°

師:有填一個的嗎?

生:我填的是4°。注意,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鋭角。

師:鈍角。生:91°、127°。

師:什麼叫鈍角?生:大於九十度小於一百八十度的角。

師:剛才那個鋭角,什麼叫做鋭角?生:小於九十度的角...師:叫做...生:鋭角。

師:直角。生:90°

師:平角。生:180°

師:周角。生:360°

師:下面看第二題。量出下面的角。

生量。師巡視指導。

師訂正角1多少度?;角2多少度?角三呢?學生一一説出。 這裏一邊説開口方向一邊説度數多好!

師:量一個角我們要遵循哪些步驟?

生説師板書:1、找準開口方向 (開口向左用外刻度,開口向右用內刻度。)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看另一條射線經過哪一刻度。

師:量一個角我們會了,如果我們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麼畫出這個角呢?好!現在看老師給大家作示範。

師邊説邊作示範: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看明白了嗎?好下面打開書在看一下書上是怎麼畫的。 這一環節沒有必要。

師:看完了嗎?剛才咱們畫的是開口向哪一方的?生:右!師:好,能不能畫一個開口向左的?生:能!師:好,現在你們畫一個開口向左的55°角。

生畫師巡視。

師:畫完後,同桌交換檢查一下。

生交換檢查。

師:畫完了嗎?再畫兩個怎麼樣?生:好!

師:畫65°、110°的角,開口方向隨意!

生畫。

師:我們畫了4個角了,那你能不能總結一下畫一個角應有哪些步驟呢?

生回憶剛才老師畫角的步驟。舉手。

師根據學生的總結,邊説邊板書: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好,再畫一個角怎麼樣?生:好。師:用量角器畫一個45°角。生畫。

師:畫完了嗎?生座正以示畫完。能不能不用量角器畫?生:能!用三角板!

師:好,拿出你的兩個三角板。兩個三角板中六個角各是多少度?指兩名學生回答。

師:好,現在用三角板畫出45°角。

師:用三角板還能畫多少度的角?(30°、60°、90°)

師:好了,我們學會了用量角器,三角板畫角了,下面我們拿出一張紙來,用紙來折出角來。

師:用紙折出45°角。生折然後訂正。

師:再折出各135°角來,折完就下課。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都將直接遷徙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明白和探索關不會感觸困難。但是,由於因數數位的增長,盤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長,盤算中就會出現種種差別和環境。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説也黑白常須要的。課本在擺設這一部門內容時,有如許一些特點:(1)建立與教學內容相融的學習情境,在辦理題目標歷程中教學盤算,並在生存中找到它的原型。(2)注意學生的自主探索,造就學生遷徙類推能力。(3)適當加大練習量,同時體現彈性要求。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過程,掌握筆算的方法。

2)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經歷與他人交流筆算的過程,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乘數是兩位數乘法的積的定位。

二、説教法、學法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説教學設想

我這節課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學習,探究方法、實踐與應用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同學們,你們愛不愛旅遊”問題出發,引入本課例題教學。出示例題,讓學生尋找數學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後引出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進行以下四個層次的教學: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145×12

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並且允許小組間可以互相討論。

2、交流算法,讓學生自己説説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充分讓學生説,只要學生説的是對的,不管是複雜還是簡單,教師到給予肯定,這也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

3、師生共同探究筆算方法

重點讓學生明白: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怎樣寫積?最後算什麼?

4、師生共同總結計算方法。

(三)實踐與應用

1、計算:124×35

改錯關鍵:這個關鍵計同等個數學醫院的改錯訓練,通過改錯又一次的誇大了細緻點,而這細緻點正是本課的難點。

2、改錯關鍵:這個關鍵計同等個數學醫院的改錯訓練,通過改錯又一次的誇大了細緻點,而這細緻點正是本課的難點。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本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三位數呈兩位數的算法是怎樣的?。

教學無定法,還請老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使學生的成績早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