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5篇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前後聯繫及作用。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2、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的大目標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地讀、寫幾分之一,能記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培養動手實踐、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數學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數學探索與創造的喜悦

3、學生狀況分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學習整數概念基礎上,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分數,但在生活中有所體驗。

4、課前準備:長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二、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自主學習、猜測探究、發現創造,彰顯學生個性,體現“探究數學”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多次的動手實踐、操作,促使他們主動內化重點,體現動手“做”數學的理念;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舉生活實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方式,體現“生活數學”的理念。通過大量的實物、圖形,並藉助多媒體形象、生動的優勢,豐富學生的表象,運用比賽等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體現“快樂數學”的理念;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路,討論入題。

談話:秋天到了,田野裏一派豐收的景象,學校組織一資助郊外野餐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情境圖:誰來説説他們準備了哪些食品?

學生説,師貼圖:4個蘋果,2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這麼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板書:平均分)

什麼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演示: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2個。

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瓶。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一半”用數怎麼表示?

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數,就是分數。(板書課題)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我們一起分一分。

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也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

學生表達。

二分之一怎麼寫呢?

指導書寫,

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打開書本,自己找一找,讀一讀。(板書: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讀:剛才老師已經讀出了這個分數,你們會讀嗎?誰來讀一讀?

提問:先讀什麼,再讀什麼,最後讀什麼?大家一起再讀一次。

3、怎麼寫,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4、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

5、認識了,現在請同學們拿一張長方形紙,先折一折,把它的塗上顏色。

學生摺紙、塗色,完成之後在小組裏交流。

全班交流。(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6、認識了,想一想,分數王國裏除了,還有哪些分數?(板書)

7、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本第99頁“想想做做”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分數,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三年級上冊的《認識幾分之一》,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介紹。首先來説教材,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不僅是從整數到分數的概念上的一次擴展,更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可以説它的教材地位非常重要,它既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又是單元的“核心課”,為學生從認識整數到分數的飛躍架起橋樑,幫助他們正確建立起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三年級學生,分數對他們來説比較陌生,不容易理解。但學生早已具備了整數分和分數分物體的生活體驗,為初步建立分數的概念奠定了感性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進行正確的讀寫,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幾分之一。

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5、教學準備:課件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張。

二、説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據此本課就採用瞭如下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

2、探究發現法,引導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體驗探究知識的樂趣;

3、多元評價法,通過師評、互評、自評等方式,保證學生快樂的、積極的完成新知的建構。

 三、説教學過程

縱觀本課教學流程以情境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語言為激勵,構建和諧課堂。分為以下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同學們去郊遊需要分食物的生活情景,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以此激起學習的興趣。引發思考:把4個蘋果,2瓶水,一個麪包分給兩個同學,怎麼分比較公平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用平均分的方法,很快説出:每人分得蘋果兩個,水一瓶。但一個麪包怎麼分,每人分多少?這樣與原有的認知產生矛盾,自然產生疑問,激起探究的慾望。這時老師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動手用一個圓形紙片代替麪包分一分,折一折。當學生體會到可以把麪包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得半個,但用什麼數表示呢?在疑惑中老師順勢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構建新知。

心理學研究表明: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才是積極、高效的活動。我針對三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多次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建構比較豐富的分數表象。我將這部分分成四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揭示意義,初步感知。

當學生疑惑這半個麪包怎麼表示時,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閲讀書本自主發現可用12表示,再指導學生清楚地表述它的含義,這樣把抽象的二分之一化為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理解接受,化解了教學的難點。

接着教分數的讀寫法,並注意把這些重難點通過板書突顯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實際操作,促進體驗。

主要通過兩次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比較和辨析,

1、操作一:理解不同的圖形,折出的分數卻相同。

老師先提問:用一個圓形可表示出它的12,用其它的圖形也能表示出它的12嗎?

請學生小組合作,任選一種圖形,折一折,找出它的二分之一。教師隨機收集學生作品貼到黑板上。

老師質疑:瞧,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塗色部分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和圖形形狀沒有關係。

2、辨析練習,考察學生是否能抓住“平均分”這個關鍵點來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裏的塗色部分是12,在()裏畫“√”。

3、操作二:理解相同的圖形,折法不同,塗色部分不同,表示的分數卻相同。

老師再提問:用相同的圖形表示一個分數,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嗎?

請學生再次小組合作,動手用正方形紙片折出它的14,教師隨機收集學生不同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再次質疑:為什麼這些正方形的折法不同,塗色部分也不同,每一份卻都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呢?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明確:這跟折法不同沒關係,關鍵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

通過兩次操作的比較,使學生明晰“折法”和“形狀”都不是分數的本質屬性,而“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才是幾分之一的.本質屬性。這樣學生在比較中對分數的理解才會更為深刻和完善。

(三)主動探索,豐富構建。

請學生用各種圖形通過折、畫、拼等方法表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老師隨機收集學生創造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如果在巡視指導時發現學生折出的分數多數分母是偶數的分數時,及時提示學生可用拼的方法表示出分母是奇數的分數,如把3個相同大小的長方形拼成一個大長方形,那麼每個小長方形就是這個大長方形的13 ……以此填補學生思維的空白,為他們自主創造提供機會。

(四)小結回顧,提高認識。

知識的形成過程需要一個回顧、小結。在此,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所有的分數,再次感悟幾分之一的意義,建構比較清晰的分數表象。

接着再引導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完成整個新知的建構。

整個環節的設計由實物到圖形,由具體到抽象,強調數形結合來建構模型,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發展”的課程新理念。

第三環節:深化知識,拓展應用。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達到理解深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以下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題:

(一)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第一、二題:寫一寫、塗一塗。力求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掌握本課的基本知識。

(二)走進生活,提高能力。

第三題,想一想。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事物理解分數的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應用能力。

想一想,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幾分之一?

(三)開放情景,拓展思維

第四題,找一找。請學生在開放的情景圖中找分數,拓展學生的思維,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整個練習,既面向全體,又照顧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增強了自信,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四、説板書設計

縱觀本課的板書,它不但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而且注意數形結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便於理解,再加上學生的作品展示,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理解,但在真實的課堂中,各種生成資源非常豐富,常常在我們的預想之外,這都需要老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控,才能打造高效精彩的課堂。

點擊下載此文件包含圖片、符號、文本框等。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3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對分數已有所接觸,認識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初步知道了分數的含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幾份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學習分數的意義,不同處是:把一個物體擴展為一些物體,即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這點是學生對分數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也是本單元教學分數的核心與難點。學好本單元知識,對學生今後解決分數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技能目標: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2、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教學難點:能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找出其中的幾分之一。

二、説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這個情景貫穿新課,使學生在強烈的興趣中,激發探索的慾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2、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探索並建構新的數學模型。因此在教學新知前,我先通過小猴分西瓜複習一個物體的1/4。

3、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喚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猴子分桃探索一個整體的1/4。這樣設計,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分數意義的正遷移:幾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份之一。

4、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通過讓學生經歷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1/4,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探索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方法,從而在後面的學習中能夠主動探索。

5、“對比”教學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進行了兩次對比:一次突出了單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練習中也設計了兩次對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第二次讓學生體會到分數相同,由於整體數量不同而每份數量也不同。

三、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複習一個物體的1/4

猴媽媽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強調: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學一個整體的1/4

猴媽媽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可以分到(1個桃),這1個桃是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麼是1/4?

強調: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對比,突出單位“1”不同

兩個1/4有什麼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嗎?(意圖:在突出被分對象數量不同的同時,體會意義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體4份中的1份,就是1/4)

4、遷移到一個整體的1/2

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可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麼?

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意圖:在前面“引”的基礎上“放”,有利於學法遷移)

5、對比,突出分數的意義

為什麼同樣是4個桃,上面每隻小猴得到的是這些桃的1/4,而下面每隻小猴卻得到這些桃的1/2?

小結: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鞏固練習,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對比:下面兩幅圖,為什麼一個是6個蘋果的1/3,而另一個卻是6個蘋果的1/2?(意圖:再次提煉分數的意義。)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體個數設為9個

12個

對比:為什麼同樣是1/3,每份所表示的個數卻不同?(意圖:滲透總體數量不同,那麼同樣的1/3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練習:拿小棒遊戲。

(1)拿出12根棒的幾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還會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2)根據幾分之一是幾根,推算整體有幾根小棒

a、師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這堆小棒有幾根?

b、師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幾根?

(三)總結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及方法)

總之,本課設計通過創設情境,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習設計有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既鞏固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4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例2。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分數的初步認識” 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現行的國小數學教材,分數的教學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才是系統的學習分數知識。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學生的後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以後學習分數、小數等知識以及分數應用題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力發展點:親歷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4.創新開發點:通過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創造幾分之一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思維品質。

三、説教法

1.轉變角色 放手促學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存在着主體性的巨大潛能,他們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為的主人”。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努力創設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親力探究新知的全過程。體會到探究的快樂,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聯繫生活 引探創新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數學課堂”。因此,本節課我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幾分之一,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鼓勵學生創造出幾分之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3.創設情境 昇華認識

國小生思維活躍,但只有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他們的聰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發揮,他們的真情實感才能毫無忌諱的流露。針對這一點,我以學生喜歡的野餐為主線,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大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積極地意義建構。

四、説學法

1.自主學習策略

在本課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創造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和幾分之一,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説一説等實踐活動,自主探究,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2.合作學習策略

建構主義特別提倡合作學習,認為“合作”是建構主義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過摺紙探究幾分之一的含義時,我鼓勵學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增長見識,真正實現“1+1〉2”。與此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辨析能力,傾聽的習慣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合作意識不斷增強,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鋪墊孕伏

通過創設野餐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分食物的過程中,體會怎樣分才能使兩位同學美譽意見,這邊學生會講到每人分“兩個”這樣就比較公平,公平的分我們也叫做“平均分”,為本節課認識幾分之一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節課而言,感悟分數的含義和理解“是誰的”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為此,我設計了有梯度的三層探究活動。

1.認識二分之一

當結合學生的敍述和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確: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 份是這塊蛋糕的一半後,激疑:半個蛋糕用我們學過的1、2、3這樣的`整數還能表示嗎?引出二分之一這個分數,同時教學二分之一的讀寫法。並引導學生理解: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緊接着,教師讓學生分小組任選一個圖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組內交流,進一步深化對二分之一的理解。也為後面對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應有的知識準備。

2.認識四分之一

由於有對二分之一的理解作為基礎,在對四分之一教學的處理時,我主要採用遷移的策略,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兩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並鼓勵學生創造出多種方法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折法不同卻都能表示這張正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使學生認識到:不論一個圖形形狀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過剛才的學習,讓學再説説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幾分之幾,通過分同一個物體比較每份的大小,我們可以得到:當物體相同時,分的分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規律後緊接着進行練習,加深認識。

(三)應用辨析 深化認識

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和幫助張大伯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運用於生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歸納總結 拓展延伸

課的最後,讓學生自己談感受和收穫,引導學生自覺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並利用課外拓展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的,在這之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還沒有接觸過分數,從整數到現在的分數,對學生來説不僅是知識面的擴展,更是數概念的一次拓展。同時,它有着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知識打下初步的基礎,也為今後學習小數提供必要的條件。如何讓學生能儘快地建立分數初步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裏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練習,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並讓學生在經歷數學的過程中,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法、學法

1、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做到使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

2、以活動為主線,以動促思。

針對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學中讓學生折一折、看一看、塗一塗、議一議,使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多做、多想、多説,同時努力使整堂課順着學生的思路不斷地進行調整,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體驗樂趣,發展創造性。,

3、從生活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並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空上都得到保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盡情地表現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

五、教學具準備

蘋果,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紙片,彩筆、繩子、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把4個蘋果分給2人,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較公平,每人分幾個?(老師要強調平均分),接着再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幾個?最後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幾個?教師演示後,提問那半個蘋果怎樣表示呢?這樣自然而然的引入課題認識幾分之一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二分之一

(1)找生活中物體的一半,用自己準備的圓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繩子、長方形紙片找一找,説説是怎麼找的。(小組合作交流)

(2)演示彙報,並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和含義。

(3)在自己折的圖形中找到二分之一,寫一寫,再説一説它表示什麼?

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物體的一半出發,溝通一半與新知1/2的聯繫,有助於學生初步理解分數,從而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認識四分之一。

(1)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4人,每人又分到幾分之一呢?用小組裏的圓形平均分給本組4個同學,並將名字寫在自己的一份上。(動手操作)

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己動手分圓形,體驗自己分到了多少,在相互合作中去感悟、去比較、去解決新問題。將學生提升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學生的思維。

(2)實踐活動。拿出準備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並塗上顏色,看誰的折法多。(展示成果)

展示小組合作的作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體現個性的良好時機,使學生的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得以發展。

(3)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遊樂園的小朋友們都在幹什麼?你發現哪裏有幾分之一?(指明回答)

3、比較分數的大小

(1)老師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觀圖,製成課件,引導學生説出比較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準備兩個大小相同的圓片,先用一個圓表示出二分之一,再用另一個圓表示出四分之一,隨後進行比較。

(2)在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直觀觀察,體會到:同樣大的圖形分的分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到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三)綜合實踐,鞏固運用

1、做一做第一題,可讓學生獨立完成,在進行交流。

2、做一做第二題,共安排了兩組幾分之一的分數進行大小比較,鞏固了例3的知識。

3、用長方形或繩子折一個喜歡的分數,介紹給本組同學。

這一環節我緊緊圍繞本課重點,分層練習,這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既有知識性,有趣味性,又有創造性,還呼應前面的看圖寫數預賽,達到了理解教學內容,真正認識幾分之一的目的。特別是開放練習,思維空間大,為學有餘力的國小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四)總結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

這一環節既是對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讓學生進行了反思與評價,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6

尊敬的評委老師和在座的同仁們,大家好!我説的這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

這節課我藉助了電子白板等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前提下設計了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擴展,孩子們在生活中已有平均分的經驗。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會正確的讀寫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組成,會比較簡單的分數大小。)、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培養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思維;並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使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情感目標(感受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落實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通過電子白板的視頻播放功能,創設動畫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發展學生創造性。同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們更積極的參與這節課。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對於“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作為第一個整合切入點。通過播放動畫,以小猴子的口吻提問,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利用白板的直線工具讓學生自己操作分蛋糕,體會平均分的必要性。通過聚焦放大“平均分”,從而強化平均分,體會其重要性。在教學分數組成及其含義時,通過藉助白板裏的工具尺子及書寫批註等功能,並利用遮擋拉幕聚焦等功能,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

在同學們動手摺一折等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巧妙的遷移,由平面的圖形到生活中的'鐘面上的分數。直接通過白板的資源庫調出鐘面,讓孩子們“撥動鐘面上的分針和時針,表示鐘面的1/2,1/4等。”學生通過先思考再操作,這樣可以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學生在操作的同時提升信息素養。另外,分數大小的比較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我沒有直接讓孩子們比較分母是一的分數的大小,而是,採用讓學生先把圓的其中一份畫上斜線,然後通過在白板上進行操作、觀察、討論並總結出比較的方法。緊接着出示分層練習題,加強鞏固應用。

整節課是在引發學生認知衝突的基礎上,利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通過學生的操作探究獲取知識,在靈活應用中發掘創新能力。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7

尊敬的各位領導:

上午好!

首先感謝領導為我們教師搭建了這麼一個平台,讓我們充分展示自己,鍛鍊自己。下面我簡要説説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意圖。

一、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也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簡單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一的分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猜想、驗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

3、教具、學具:

課件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等。

二、教法、學法:

教法:

1、創境激趣,直觀形象法。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4、鼓勵猜測,遷移類比法。

5、啟發誘導,探究發現法。穿插講授法、自學法、練習法。

學法:

1、自主探究,感悟遷移。

2、實踐操作,合作交流。

3、自學嘗試,梳理歸納。

4、聯想創造,猜測驗證。

三、教學流程:

(一)動畫引入、設疑激趣

教學伊始,播放音樂出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圖(課件),途中老豬和孫猴餓了,化到2個點心。

師:請大家猜猜他們化到兩個什麼點心呢?(課件示謎語:“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園,甜甜蜜蜜。”)

師:現在老豬和孫猴兩人要分吃一個月餅,請你當一個公正的小法官看怎樣給他們分這個月餅最公平?(從月餅的正中間分開,每人半塊。)學生説出想法後,教師及時表揚、鼓勵。(板書:平均分。)

師:半塊月餅還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來表示嗎?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下數學王國裏的一個新朋友——分數,引入新課。(板書:分數。)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引入,在學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了“一半”,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學過的數字來表示,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第一步:課件演示,初步感知。(例1:認識1/2。)

1、課件演示平均分一個月餅的動畫:使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1/2。)

2、指導學生讀、寫1/2。

3、學生活動:在學具袋裏選擇你喜歡的圖形折出它的1/2,並標明1/2。進行比較交流,説一説:你用的是什麼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的?(對摺、重合)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只有把這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才是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4、展示折法:

【設計意圖: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為以後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同時讓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折出它的`1/2,則體現了尊重學生,教學民主思想。】

第二步:順勢引路,巧妙遷移。(例1:認識1/4。)

師:剛才我們把其中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了老豬、孫猴兩人,他們每人分得了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如果這個月餅由唐僧師徒四人來分,每人能分得這個蛋糕的1/()?

1、自主探究:(1/4)。

温馨提示:如果這個月餅由唐僧師徒四人來分,那麼就要把這個月餅()分成()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寫作1/(),即每人能分得這個蛋糕的1/()。

2、遷移類推:(1/5)。

師:如果老師也加入,也就是説我們五人來分這個月餅,那麼該怎樣分呢?每人能分到這個月餅的幾分之一呢?(板書:1/5)

3、聯想創造: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如何得到?如:1/81/10…

4、揭示概念: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5、觀察發現:上面的分數。

6、總結生成: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板書:認識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認識1/2的基礎上,自主探究類推出1/4,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接着聯想、創造分數,順應學生好表現的特點,彰顯了學生的個性。】

第三步:動手操作,促進內化(例2: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我們已經認識了1/4,那麼你會用圖形折出它的1/4嗎?

1、自主嘗試。(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合作交流。

3、彙報展示。

對不同的折法,教師要給予鼓勵,與眾不同的還可以用學生的名字命名為“××折法”。

4、總結認識:他們的折法雖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

第四步:猜測驗證,突破難點(例3:比一比)

1、創設情境:唐僧師徒經過一路的顛簸,全都飢寒交迫,這時老豬謙讓地説:我們只剩一個月餅了讓師傅多吃點:讓師傅吃這個月餅的1/4,沙和尚吃這個月餅的1/2吧,孫猴一聽笑了。小朋友,孫猴為什麼笑了呢?(沙和尚的多,因為1/2大於1/4)

2、驗證假想:引導學生把相同的兩個圖形折出它的1/2和1/4,看誰的每一份大。1/2大於1/4

3、發現規律:分子是1的分數,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同桌互説規律:

5、根據規律比較1/4和1/3的大小。

【設計意圖:學源於疑,一句“孫猴為什麼笑了”,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激發學生強烈的探尋奧祕的求知慾。圖文並茂的生動故事,使學生在直觀圖形的引導下,感到分數也有大小。】

(三)分層練習,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寫、塗、判、説、看五種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提高能力。

1、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1)寫,用分數表示下列各圖的塗色部分。

(2)塗:看分數,塗顏色。

(3)判:

2、應用練習、提高能力。

(3)放飛想象: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哪些分數?

美麗花朵田字格比利時國旗

(4)好眼力:塗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一?

(四)知識梳理,拓展留疑

你有什麼收穫?唐僧和沙和尚分吃完這個月餅了嗎?這是我們以後要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對整堂課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概括,對重點知識畫龍點睛,有利於學生將新知識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再次讓學生感悟到分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

(五)板書:

認識幾分之一

平均分-→分數

例1:1/21/4

例2:折出1/4

例3:比一比。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8

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從上學期學習的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這是分數含義的一次主要拓展。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知水平,結合我們這次研討的主題是“以學定教,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我主要就從“課前自學”和“小組合作”這兩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首先:微課引導自學

課前我採用了微課形式進行主要例題的教學,從盤裏有一個桃這個情節引入,將一個桃平均分成兩份,每隻小猴分得這個桃的幾分之一。過渡到盤裏有2個桃、4個桃,平均分兩份的過程。一方面從一個物體逐漸過渡到一個整體,另一反面數量較小的整體,學生憑藉已有知識都能進行平均分,所以這裏其實只是平均分這一單一概念的遷移。接着增加了桃的數量,擴大到20個、100個,甚至抽象成一筐桃,利用這個過程來幫助學生理解無論數量變多大,我們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是將這個整體進行平均分。幫助學生建立起幾個物體可以看作一個整體的概念。

接着出現6個桃平均分成3份和6份的情況,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整體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以表示每一份的分數也不同。

最後,進行了小結,希望通過這個小結,讓學生能將剛才的分桃過程提升到對分數本質含義的理解,以及初步體會到今天學習的內容與以前所學內容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課後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完成書上的試一試。這個獨立完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在運用和展示自學中所已經掌握或理解的部分。其實也是讓學生對自學狀態的一種自我反饋和認識。

其次,小組展示自學

課堂上利用多次的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學的成果,也在小組的'互相交流中彌補、糾正一些自學中出現的問題。同時也是讓學生將自學的狀況向老師做一個反饋,根據學生的反饋,老師適時的調整教學的側重點和節奏。

課上主要設計了三次小組活動:第一次是在同桌交流了平均分12個桃子的幾種分法後,讓學生討論:都是把什麼看成一個整體,為什麼整體相同分數卻不同。這是幫助學生在通過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分數意義的建立。

第二次是讓學生在經歷了自己畫一個分數的過程後,小組交流:介紹自己畫出的分數,並概括分數中分母和分子所表示的含義。課標中提出學生要有一定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而畫分數這個環節恰恰能夠綜合性的反映學生之前學習狀況。而且在這個環節中還設計了,利用學生自己做畫出的分數進行比較,以及糾錯的過程。學生理解自己畫出的分數更加容易,從而便於凸顯出分數的本質屬性。

第三次是讓學生自己先想想拿出18根小棒的幾分之一,是幾根,在組內交流。這個從18根小棒中拿出幾分之一,其實是進一步考察學生對於分數意義的理解:也就是我能拿出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這個整體能平均分成幾份?或者有些孩子直接考慮18能被哪些數整除,而有些孩子可能要藉助先分一分的過程,然後才能知道拿出幾分之一,是幾根。這時可以在組內就完成幫助、指導和糾錯的過程。

我的整體設計思路就是這樣,謝謝各位的聆聽,還有不到之處希望能不吝賜教。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9

一、説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一次質的跳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時只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

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

我認為“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教具學具:

長方形、圓形等紙片。

二、説教法學法

分層遞進,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是我設計這節課基本理念。

三、説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從四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三)分層練習,寓學於樂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把4個蘋果、2瓶水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讓學生説出自己想到的分法,接着問:“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呢?”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然後問:“剛才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現在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黑板演示), 這每一份能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嗎?怎樣表示呢?”教師在總結學生表示的各種方法後,介紹更簡單更科學的表示方法,從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原動力。)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第一步: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教師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使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接着問: “你想進一步瞭解分數這位新朋友嗎?” 讓學生獨立看書,初步認識分數的讀寫及其各部分的名稱。

第二步: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讓學生小組活動,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片,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分別得出這幾種圖形的二分之一,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比較交流,説一説:你拿的是什麼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兩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説一説的辦法,能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為以後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第三步:情感引路,巧妙遷移

剛才我們把一個餅平均分給了兩個小朋友,他們每人分得了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現在老師也想加入,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能分得這個餅的幾分之一呢?引導學生理解三分之一的意義。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

第四步: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讓學生拿出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片,任意折出一張圓形紙片的幾分之一,塗上顏色,並寫出這個分數。讓學生把摺好的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在黑板上找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併進行比較,哪個大?如果把八分之一放進去,應排在哪?十分之一呢?(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老師更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如讓學生折自己喜歡的分數,讓學生塗自己喜歡的顏色等。)

(三)分層練習,寓學於樂

本環節,我將更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把練習設計在猜謎語的遊戲中,練習設計如下:

(第1、2、3題主要是加深鞏固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和理解;第4、5題的目的是鞏固分數大小的比較;第6題的設計是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先讓學生自我評價:認為自己這節課表現好的請舉手。然後讓學生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類似的分數説一句話,這樣做,再次讓學生感悟到分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0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公開課《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數學網説課稿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76-78頁的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已經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於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教材首先創設小猴分桃的現實情境,根據2只小猴平均分6個桃,提出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是幾分之一的問題。讓學生從分數的角度來研究和認識每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經驗,理解把6個桃看做一個整體,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1/2”來表示。“想一想”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在集合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説出每隻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初步體會到把一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想想做做着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剛才學習的幾分之一的認識,進一步體會、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

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進一步認識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和認識用分數表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體悟和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和發現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思想方法,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表示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二、説教法

國小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法的選擇和運用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這樣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歸納法等進行教學。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製作課件進行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的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直觀形象體會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意義,突破重點,化解難點,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利用多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創設小猴分桃的情境貫穿整個新課的教學,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三、説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通過上網查閲,瀏覽網上資源,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的案例資源吸收別人好的教學方法,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整合出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

第一環節:複習鋪墊,導入新課

情境:猴媽媽帶小猴到桃園摘桃子,摘了一個桃子,要分給2個小猴,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並適時複習分數各部份的名稱及各部份表示的意義。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揭示課題)

(複習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對已學過的分數勾起回憶,感知平均分在分數中的意義,為下面學習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埋下伏筆,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

第二環節: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的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新知的學習找到相關的理論基礎。讓學生學會遷移。我主要創設三個情境,分三步進行教學:

1、初步體會(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情境:猴媽媽覺得一個桃子不夠吃的,又繼續摘桃,她摘了一盤桃子,要分給2只小猴,你知道每隻小猴應分得一盤桃子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先討論,再用課件演示: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是要把這盤桃平均分成2份,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1/2.

小結:把一盤桃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分,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

2、接着趁熱打鐵:

你會表示下面圖中每盤桃的1/2嗎?

讓學生完整的説出分法的過程。

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把4個桃子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塗其中的一份。

3、加深體會:

上面每份的`個數不同,為什麼都用1/2來表示呢?

讓學生先討論,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學生嘗試起來説説。

小結:每盤桃的個數的多少無關緊要,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盤桃的1/2。

4、深入學習:(課件出示情境圖)

提問:如果把6個桃平均分給3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師演示)

5、比較:

為什麼都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分得的結果卻用不同的分數表示呢?

學生討論總結。

小結:把6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其中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利用課件生動形象的演示:把一盤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個都佔整體的整體的幾分之一。“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説,是一個知識點上的跨越,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實現這個跨越,我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台階,讓他們通過觀察演示,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來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並且通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從而抽象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第三環節: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個問題,如此來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疑點並及時給予解答,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試一試:

學生嘗試練習,並和同學交流。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的知識,我設計了以下幾組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完成填空,然後説説自己的想法。

2、比較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自己觀察填寫,填完後再交流,指名回答。

3、操作練習

(1)塗色練習: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圖

教師指導學生先根據分數的含義確定平均分成幾份,説説是怎麼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塗色,塗好後看看這一份有幾個,然後課件演示訂正。

4、小棒遊戲

拿出18根小棒的1/2和1/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之間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説一説。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5、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呢?

發散學生的思維。

第五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總結: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知道不僅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也能看作一個整體,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2、拓展延伸:你還能用分數來説説我們身邊的一些生活現象嗎?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五、説板書設計

以下是我的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便於學生歸納小結,突出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1

一、 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數學上冊第十單元認識分數第一課時的內容。在對平均分概念理解的基礎上,從整數過渡到分數,對於學生來説不僅擴展了知識面,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分數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三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它們互相依存,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2、使學生初步學會聯繫分數的含義,並藉助直觀的手段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分數的活動中,進一步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觀察、操作、思考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在平均分的活動中,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學具準備:每人一張長方形紙和兩張圓紙片,水彩筆,小黑板。

五、教法學法

1、圍繞教材內容,要求準備好必要的教學具,根據知識點呈現的特點,採取直觀教學。

2、以活動為主線,以動促思。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教學中讓學生分一分,折一折,看一看,塗一塗,説一説,使學生多方位參與活動,努力做到一切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3、鼓勵學生多做,多想,多説,發展學生合作意識和創造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結合教材的場景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為出發點,讓學生經歷分一分等活動,在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拓展到分數概念。

〈二)學習新知

1、學生在經歷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等活動,初步感知了二分之一。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我沒有直接告知,我以填空的形式展現,激發了學生求知慾望。

2、學生在認識二分之一後,進一步探究如何認識幾分之一的知識,強化了寫法和讀法。明確分母表示什麼,分子表示什麼,更加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3、比較分數的大小。

我用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教學,讓學生髮現,明確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三〉課題練習

以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為原則,突出題目難度的層次性,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應有的發展。題型展示靈活多變,使每個學生都會想學樂學。

〈1)搶答,激活學生思維。

〈2)利用分數説一句話,突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3)知識拓展,通過不平均分,轉化等圖形,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四)總結提高

結合板書進行質疑,明確本節課的應知應會,並補寫課題,進一步點明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2

一、説教材:

《認識幾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學好。“認識幾分之一”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學時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學生的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化抽象為具體、寓枯燥於趣味,使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的基礎。

二、説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情感教育三者的統一以及數學知識掌握的要求,加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瞭解,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方面。

1、知識目標:知道分數的產生,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得到發展。

3、情感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和難點的確定 :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難點:認識幾分之一。

三、説教法與學法:

1、説教法。

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根據學生認知的特點,本課教學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採用啟發誘導式的教學法,穿插講授、自學、練習等方法,通過動手操作、課件演示、觀察、估計、比較、歸納、鞏固的程序,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把知識的形成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自動手、觀察、發現、探索、應用的過程,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學生是初次接觸分數,根據直觀性原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練習內容,自制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通過電腦媒體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增強學生的感知力,充分認識幾分之一。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完成教學任務和練習,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説學法。

(1)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獨立探索知識的方法。先是實物演示分的過程,接着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表示出長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學生通過對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義。然後讓學生自由摺紙、塗色,交流結果,自己用分數表示出來,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本節課精心選擇的合作學習的內容,都是對個體而言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合作成為了學生自發的要求。此外,合作前注意講清楚合作的方法及要求,讓學生人人都有事可做,使合作學習不至於流於形式。

(3)有意識地設置由易到難的聯繫使學生逐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練習涵蓋了塗一塗、畫一畫、比一比,折一折,猜一猜多種不同的層次,引導學生在愉悦的心境、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分數。

四、説教學過程:

考慮到學生年齡小的原因,設計本課時,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訓練運用技能的基礎上,着重考慮了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在生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完成任務,掌握新知。

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1、由於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開始學習分數時,掌握分數的意義是很困難的,利用實物演示,直觀、清晰,提高了學習效率。

2、在這堂課中,由於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發現分數的產生,瞭解分數的意義,這就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將枯燥的知識藏於生動有趣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領悟新知識,輕鬆地學習。

3、充分考慮到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使學生樂意學習數學,培養學生的興趣。

本節課教學設計三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 :

運用電腦動畫,以舊引新。一節新課,往往是從舊知識引入,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回答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動物,每隻分得多少?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蘋果分成兩份(實物演示),觀察1個蘋果切成2份後,重疊比較大小兩份一樣大。 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個”,“半個”蛋糕能用整數表示嗎?由此引入新課。

(二)指導探索 :

(1)實際操作,促進內化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想認識的幾分之一。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折法,這時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麼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學生按老師設計的目的説出:因為把這幾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通過延伸總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

(2)創設情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想想做做”第3題時,學生先自行估計是整張紙條的幾分之一,再通過觀察電腦動畫,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隨即提出問題,再在小組裏交流認識,主動發現問題的答案。

(3)合作學習,幫助認識

“認識幾分之一”為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幾分之一”時,讓學生在小組裏合作交流,輪流説一説怎樣表示出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

(三)反饋練習

在練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課內練習起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在組織練習活動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練習的形式要有變化,使學生在練習中保持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提高,讓學生做題時都要動腦想一想。三是面向全體學生,練習要有“彈性”,保證全班每個同學都有較多的參與機會,最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了全課小結。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3

一、説教材

1、“認識幾分之一”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於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基礎。

2、從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到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是認識分數的一次發展。理解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併不難,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教材中的例題和“想一想”,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感悟把一盤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來表示,從而發展對分數的認識。

3、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①通過藉助把一個東西“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分數認識學習經驗,使學生經歷、體悟和感受把一些東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思想方法,並能根據具體的問題情景,用幾分之一表示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進一步構建分數“幾分之一”的實際概念,從而進一步認識分數。

②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和認識用分數表示一些東西的幾分之一的知識獲取過程,從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通過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發開放練習,使學生感受“認識分數”的生活價值和數學價值,體悟和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4、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和發現把一些東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的思想方法,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表示出一些東西的幾分之一。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認識和建構幾分之一過程中,正確區分用分數幾分之一表示一些東西平均分後一份的實際意義與一份所對應的`具體數量,能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述幾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5、教具(學具)準備:六個蘋果,一把小刀,若干圍棋子,若干小棒、多媒體課件一套。

二、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內容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預設如下三個部分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知:

分兩個層次引導學生學習。

1、教師組織學生説説所認識的分數,並進行板書:如1/2,3/5等,然後教師出示一個蘋果,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由學生説説每個同學分得這個蘋果的幾分之幾。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將蘋果隨意切成大小不等的兩部分,由學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為一個蘋果的1/2?從而感受和體悟分數的含義,感受分數的關鍵“平均分”。教師結合學生的分析,板書:“平均分”。

2、教師再出示一個蘋果,把它平均分給4個同學,由學生説説每個同學能分得這個蘋果的幾分之幾?從而感受和體悟1/4。

這兩個層次的設計,主要是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學過的把一個東西平均分成幾份,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這個舊知,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探索交流,發展思維:

考慮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虛構性,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學生的知識背景,我準備採用學生分蘋果的現實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體會分數的產生過程。這一部分分三個環節進行:

1、教師出示一盤(4個)蘋果,組織學生探索“如果把一盤蘋果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這盤蘋果的幾分之幾?”學生獨立思考後教師組織交流,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師再出示剛才的一盤(4個)蘋果,組織學生探索“如果把一盤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得這盤蘋果的幾分之幾?學生小組討論後教師組織反饋,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1/2,2/4等信息,組織學生小組交流並全班反饋,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研究:應該把這盤蘋果平均分成幾份?每人分得幾份?幾份中的幾份?一份是幾個?是這盤蘋果的幾份之幾?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比較1/2與2/4的關係,從而説明1/2的簡易性,認定和建構1/2的含義。

3、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和思考上面把蘋果分的情況,發現分數表示數的規律,即:把一個或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幾份之一來表示。

通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悟,從而獲取了數學活動的經驗,初步體會到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從而加深了對幾分之一的認識;並通過小組討論、辨析,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主動建構分數的意義做好了孕伏。

(三)實踐應用,深化提高。

我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1、基本練習:

我準備安排如書本“想想做做”第l、2、3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經歷從實物組成的整體到幾何體組成的整體,再到用圖或實物表達自己認識的幾分之一的過程。從而認定1個物體是整體的幾分之一,若干個物體也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具體説説第3題的教學,教師先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全班交流,然後補充出示“把10個蘿蔔中有4個塗色6個不塗色的圖片”,組織學生判斷塗色部分是否為蘿蔔總數的1/2,並進行交流,糾錯。從而深化對分數的認識。

2、綜合練習:

我準備安排小組拿棋的實踐活動,先組織學生小組中拿棋(各組數量不等),由學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討論其中一份的個數,並組織學生針對不同反對結論進行討論,思考“為什麼同是1/2所對應的個數會有不同?

第二步引導學生找出1/3比較,研究每份的數量差別。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境中,鞏固對幾分之一的理解。

這個設計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實踐,合作學習,讓學生運用本科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體會解決問題的樂趣。

3、開放練習:

我準備安排兩個遊戲,第一個遊戲是學生排隊,其中女同學人數是總人數的1/3:教師先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思考過程,尋求解決方案;然後組織反饋後請3名女生排隊,由學生邀請男生排隊。第3步,組織9名學生排隊,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當1人下去,下去了,2個學生下去,下去了現有學生數的等等。

第二遊戲是組織學生獨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幾分之一。並全班進行反饋交流。在開放的情景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幾分之一。這個開放性練習,目的是全面鞏固本課知識,合作學習中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理念與教法、學法。

以上只是我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做數學的樂趣”。

板書設計:

一個1/2

分數平均分1/4

幾個1/3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4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前後聯繫及作用。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2、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的大目標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物、圖形和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幾分之一,並能藉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能借助圖形學生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

3、本課知識的重難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含義。

二、教學過程分析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運用《西遊記》中的人物,編輯了唐僧給徒弟分桃的故事,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境中,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新知的動機,通過3次分桃,引出了“一個桃子2人平均分,結果應如何表示”的矛盾,在問題與舊知的衝突中,學生激起了對新知濃厚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為新授部分作好了輔墊作用。

2、從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建立概念。

例1~例5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通過均分一塊餅、折一折紙、折一折繩子、均分線段等大量的實物及圖形的操作實踐活動,在積累大量感性材料基礎上,逐步形成有關分數的正確表象,初步認識到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注重合作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中,設計了一組塗色部分都是圖形面積的練習,引出一道思考題“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然後老師放手讓學生用一個圓自己動手去驗證一下自己的觀點,並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不僅達到了強調“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教會了學生通過實踐尋找例證的學習方法,另外,通過同桌兩人互相合作折出一根繩子的等合作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合作中發現問題,並通過合作實踐自己解決問題。

4、聯繫生活實際,促進認識的發展和評比。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説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 “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繫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第一注重呈現矛盾、巧設懸念,以激趣為基點,層層深入;第二注重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鼓勵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力求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第三注重直觀、形象的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促進了學生思維的不斷突破和發展。

《認識幾分之一》説課稿 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五冊第92~93頁的內容。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分數知識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來認識分數的。分數和整數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異。認識分數是學生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為後續學習小數和進一步系統學習分數作鋪墊。認識幾分之一是國小數學概念學習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學生開始掌握分數的意義是比較困難的。

 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生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學生在生活中聽説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並不理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裏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這節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和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我的想法:

1、起點低,目標定位低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個教學內容本來是安排在四年級第八冊,而新教材安排在第五冊,因此我教學的起點和目標的定位都比較低。本節課就是讓學生經歷分數的產生過程,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分數的讀寫也不涉及,安排在第二課時。

2、動手實踐,主動獲取新知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説一説等實踐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活動中,學生不單單是在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的是通過“動的過程”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在“動”的形式,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感悟更為深刻和完善。

 説教學流程

遊戲引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以遊戲直接出示1/2。接着讓學生讀一讀,説説1/2可以表示什麼?可以讓學生展示已有的知識基礎。最後通過找餅乾的1/2,讓學生初步感知1/2。

雖然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但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這方面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我讓學生説説1/2可以表示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對1/2的理解。

探究新知:

1、深入認識1/2。

組織學生利用長方形動手摺一折、塗一塗、説一説,形成1/2的表象。

體驗不同折法,都可以用1/2來表示,那是為什麼呢?

判斷通過反例(沒有平均分的情況)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溝通一半與1/2的聯繫,加深學生對1/2的認識。

2、認識幾分之一。

過渡: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隨機板書:1/3、1/4、1/5……

讓學生利用各種紙片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形狀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它的1/4?

不同的圖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數嗎?

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請圓形操作的學生舉起)

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拓寬知識,認識新的分數。

3、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觀察討論1/4和1/8誰大?1/16和1/4、1/8比呢?接着小組內比一比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

這樣一方面豐富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三)、鞏固新知:

1、書本93頁做一做1和2。

2、從圖形中你聯想到哪個分數。

從圖形中你聯想到哪個分數,難度較大。如果要安排這個練習,最好用課件突出分的份數。

(四)、總結拓展。

1、 全課總結。

2、 同學們猜猜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數呢?

瞭解學生掌握情況,有的同學已經由幾分之一類推到幾分之幾,知道幾分之幾表示什麼了。

我的反思:

參加新課程已經兩年多了,也已經習慣了嘗試後,那種遺憾的感覺。課前看了好多教案,大多是以平均分引入,由一半引出1/2。我知道那麼多的老師採用這種方法,説明這種方法肯定是有效的。可是我想學生是不是已經對1/2有所瞭解呢?可不可以先讓學生説説1/2可以表示什麼,在學生各自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生活中常説的一半在數學上用1/2來表示。可惜由於餅乾易碎,演示不成功。不然這樣的導入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學生的表述不是很理想。一方面是教師引導的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實在是第一次接觸,學生表述起來困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