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親子共讀的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親子共讀的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親子共讀的心得

親子共讀的心得1

前幾天看了一本叫《格林童話》的書,它的集子《灰姑娘》。

它告訴女孩。我發現她是個很強硬的後媽,但是後媽把女兒帶來了,很惡毒,很兇。可憐的小女孩在背後虐待母親,被可惡的姐姐欺負,每天要幹又髒又累的活,穿得破破爛爛,把自己弄得灰頭土臉。他也有華麗的,但是被她姐姐搶了。她也有一張舒服的牀,但是被姐姐們搶了,睡在灰堆上。她的家人叫她灰姑娘。

是的,宮裏的王子想請全國各地的姑娘跳舞,給王子選個老婆,灰姑娘就去。她可以穿破,她有一棵榛子樹可以把灰姑娘變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王子一進宮就不想和別人跳舞。連續三天只和灰姑娘跳舞,可惜每天晚上12點整就回去了,不然就變回原來的狀態了。王子很聰明。他把瀝青灑在路上,把灰姑娘的水晶鞋粘在樓梯上。

有一天,全國各地的女孩都來試穿這隻鞋,如果她們能穿上它,就可以嫁給他。這隻鞋有魔力,灰姑娘可以穿。灰姑娘嫁給了王子,過着幸福的生活。

在這裏,我最感動的是灰姑娘的堅強。只要她善良誠實,她就會永遠快樂,克服它。她的繼母罵她,妹妹欺負她,但是灰姑娘一點也不討厭他們。她的內心是純潔的。

看了故事,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愛自己的父母,無怨無悔的來。還有,要誠實善良,要天天開心,要像灰姑娘一樣學習,要心胸寬廣,不要像後媽姐姐那樣欺負別人。

親子共讀的心得2

新營國小校園網站讀書樂園欄目,推薦書目中有一本《草房子》,既然是學校推薦的書目,我想肯定有可讀的一面,就立即從網上買來了。真沒想到,我和兒子都愛上了這本書,共讀時一次次的被感動。

《草房子》讓我回想起了快樂的童年生活充滿情趣: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捉蟬、拔茅草、割豬草、躲找找、拾稻穗、對着田野呼喊讓我回到了童年的小鄉村風景秀麗:清凌凌的小河水,成羣遊戲的鴨子,滿眼的鮮綠,清新的空氣讀着讀着,彷彿我也來到了草房子,手機版與桑桑及他的小夥伴們同辛苦,同歡樂。當我讀着禿鶴喜歡自己的禿頭被別人摸時,直覺得小孩子家就是這樣的天真!當我讀到禿鶴開始在乎自己的頭,讓他爸爸買生薑擦,直擦得頭皮冒火,頭皮發紅,可是為了長頭髮,他一聲不吭,直擦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依然未見頭髮生長出來時,還真有點為禿鶴着急;當我讀到禿鶴將父親的帽子戴在頭上遮住自己的禿頭,結果被桑桑他們戲弄時,我又覺得孩子就是孩子,調皮好動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當禿鶴成功得扮演了一個偽軍形象,讓全村的孩子高興不已的時候,他卻跑到小河邊哭了他是多麼想擁有和別的孩子一樣的一頭烏髮呀!我的心也酸了,感動得淚水包裹了眼睛。就這樣,幾天來,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走到哪兒都帶着,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讀起來。我與草房子的孩子們共歡樂,同感動。我甚至一有機會就與正在讀這本書的兒子共同交流。

這是一本既適合大人又適合孩子的好書,我們大人讀過了,面對今天的孩子的生活,會格外的理解與珍惜。

親子共讀的心得3

每當太陽落下,黑幕籠上夜空,那個叫李利的人就會扛着梯子走來,把街燈點亮。於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們,就又看見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朧朧間,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這温暖的情景來自史蒂文森的詩《點燈的人》。在與兒子一起親子閲讀的五年時光中,我深刻體會到我們做父母的,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點燈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尋思的書,帶到孩子們的面前,與他們一起興致勃勃地閲讀,朦朦朧朧間,竟然使他們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們點了很多盞讓孩子長大的燈,讓孩子變得優秀、優雅和完美。

第一盞燈:點亮閲讀的興趣

我永遠不會忘記,小時候外婆的童謠、媽媽的謎語是激發我愛好閲讀的關鍵。於是,在兒子上幼兒大班的時候,為了激發他閲讀的興趣,提高他的欣賞能力,我會每晚給他講繪本故事,一些獲獎的繪本故事。比如獲得凱迪克大獎的《雪花人》、《凱恩的祕密花園》、《月亮男孩》、《花婆婆》等。一段段精彩的文字,一幅幅唯美的圖畫,一個個精靈般人物,使孩子平凡的童年生活變得閃亮。孩子從繪本故事中學會了最初的快樂、感動、欣賞。同時,想象的翅膀也在那一刻展翅飛翔。漸漸地,他不再滿足我每晚一個的故事,他渴望增加閲讀量,於是,我開始教他識字閲讀。在不要求字字過關的閲讀中,他開始接觸更多繪本故事:《爺爺總會有辦法》教會他如何變廢為寶;《奶奶來了》讓他學會關心長輩;《棉花糖》使他的妙想開始翱翔;特別是《神祕的石格格島》激發了他小男子漢的勇氣。同時,他的閲讀開始進入萌芽狀態——渴望閲讀。

第二盞燈:培養閲讀的獨立性

閲讀猶如走路,孩子需要父母的陪同和鼓勵,但到一定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更需要學會放手,如同教他們走路一般。在兒子進入國小後,我送了兩套分級閲讀給他。一套來自法國的分級讀本,講述一羣國小生的校園和社區生活,使孩子感受到了國外孩子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態度。在一起閲讀的過程中,我看着兒子慢慢在讀書中長大:學會獨自入睡,能獨自買早餐、學會與朋友分享、能參加社區活動、明白父母的苦心……親子閲讀更好地讓我關注到了孩子的點滴進步與變變化。而另一套鸝聲分級閲讀(中國第一套國小生分級讀物),這套書的內容涵蓋認知、教養、行為、文學、藝術、哲學、科學、美育等方面,體裁也相當豐富,包括圖畫書、童話、小説、散文、詩歌、紀實文學等等,可謂營養均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圖畫遞減,文字量遞增,一年級文字還配有拼音,能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閲讀需求。閲讀這套書時,我看着孩子開始從依賴性閲讀過渡到獨立性閲讀,並時時會與我分享閲讀的趣聞、心得,並詢問我的見解。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親子閲讀的長葉境界——平等對話。

第三盞燈:鼓勵閲讀的個性

孩子在閲讀中成長地特別快,他已經具備選擇的能力。進入四年級後,他對文學類的書特別偏好:《藍色的海豚島》、《塔克的郊外》、《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時代廣場的蟋蟀》、《夏洛的網》、《柳林風聲》等,閲讀那些經典和傑作,我再次感受到他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的不一樣的氣息,優雅的心情和感覺也同時滋生,還有很多的智慧和見解,是他在受教育的課堂上和別的書裏難以看見的。同時,我也在親子閲讀中感受到有文學的生活,可以讓辛勞、瑣碎、困頓的生活充滿輕盈的心情,美麗的念想,明亮的映照,會有很多快樂掠過。慢慢地,慢慢地,孩子的閲讀就有了自己的格調,有了不平庸的眼睛,更有了閲讀最寶貴的花朵——個性思維。

第四盞燈:激發閲讀的表達

閲讀有了一定的積澱,孩子會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敏鋭,一片落葉、一聲鳥鳴、一隻昆蟲……什麼都能成為他傾聽訴説的對象,這時,我就激發孩子表達他的想法。讀後感就是一種最好的方式。每週一次的閲讀摘記,摘好詞佳句,寫感受體會。每月一次的閲讀心得展示,孩子的閲讀有了更深的層次。漸漸地,他能整理成篇了,敢於投稿了,於是,就有了一系列的美文:《我的課餘生活》、《超市失蹤記》、《温暖的車站》、《魔法師趙伯伯》、《外公種菜記》、《外婆的家》、《蠶寶寶催生記》、《小管家》等發表在《慈溪日報》、《螢火蟲》、《全國優秀作文選》、《快樂日記》中。今年暑假,他寫的“三讀《雪花人》有感”獲得慈溪市“書香伴我行”中國小徵文比賽一等獎;市“閲讀與夢想“徵文比賽二等獎。當表達成為一種快樂,閲讀就成為一顆種子——心情寫照。

現在,閲讀已經是我和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在四季不斷變換中,不變的是我們的閲讀的愛好,分享的是我們閲讀的心情,相信這也會成為孩子一生的習慣——燈光下的詩意人生。

親子共讀的心得4

蘇東坡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作為家長,我常常在想,我們最該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是知識、思想、還是能力?我想,無論想要給孩子的是什麼,書裏面都有答案。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似乎越來越難安安靜靜地坐下來,品茗、閲讀,讓身與心都放鬆下來。還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我似乎總要像模像樣地捧一本書來讀,一來二去,與孩子一起讀書成了習慣。

自從進入國小,在學校老師的倡導下,我們愈來愈將親子閲讀當做一件家庭的樂事。一般的情況下,都是我在讀,孩子在聽。起初,我們讀得多是圖文並茂的繪本,後來,看了老師推薦的書目,我們閲讀的範圍也廣了起來。特別是靳老師倡導我們讀《安徒生童話》,孩子特別喜歡《白雪王后》《海的女兒》《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

一個個或短小或幽默的故事,孩子總是要求聽了再聽。有時工作忙,我也會用手機APP聽書來打發孩子,可總覺得,用手機聽跟親子閲讀比起來,總少了些意趣。於是,也常常給自己加油打氣,堅持堅持再堅持!

對於孩子而言,閲讀帶來的好處並沒有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當下,我相信,所謂的好處一定是潛移默化的,我們期待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更期待她文明有禮、樂觀向上、博學多聞……

我們願意以每天一點一滴的閲讀時光,陪伴孩子一天一天地長大!

親子共讀的心得5

今年寒假期間我和孩子閲讀了《大紅母雞和撿來的蛋》這本兒童繪本,繪本主要講述一隻有愛心大紅母雞,她像媽媽一樣一直幫大家照顧孩子,她幫忙照顧鵝寶寶、照顧黑水雞寶寶、照顧鴨寶寶以及十個火雞寶寶,可是她最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來愛——小雞寶寶,後來她在灌木叢中撿到了一個不知名的蛋,她用了二十天的時間來孵蛋,在孵蛋的過程當中,她不知道蛋裏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寶寶:是鸛鳥嗎?是天鵝嗎?是海鷗嗎?亦或是貓頭鷹嗎?但不管是什麼動物的寶寶,大紅母雞都愛他(她),當所有的朋友都來陪伴她孵蛋看到底是什麼動物寶寶時,蛋破殼了,孵出了一隻小母雞寶寶,大紅母雞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完美的結局。

其實這個這個故事去年就給孩子講過,但這個假期再次親子共讀的時候,我又有了新的體會,故事中所反映的一些思想可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比如:大紅母雞的愛是沒有偏見的愛,是作為母親最純粹的愛,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愛,哪怕是不知其類的鸛鳥、天鵝或是貓頭鷹,她都愛,想想我們現代社會,有時這樣的愛在我們人類當中都是缺失的,孩子在母親肚子裏還沒出生的時候,母親可能會擔心會不會殘疾不健康,或是父母離異,或是未婚媽媽等等,孩子留下來會不會對自己將來的幸福造成影響,於是最終選擇——不要,這樣的愛是有選擇的,由條件的,但大紅母雞不是。作為孩子,他並不理解這些道理,當然也沒必要讓他

理解這些道理,通過閲讀,孩子收穫了開心、快樂和習慣,這就足夠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陪伴孩子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就像這個大紅母雞和撿來的蛋的故事一樣,講一百遍或是半年,沒關係,每天晚上睡覺前躺着牀上陪伴孩子講一遍兩遍,只要你願意,孩子都覺得是新鮮的。

所以,在假期的親子閲讀中,為了達到我作為家長的“目的”——讓孩子愛上閲讀和在閲讀中認識簡單的字。我着重做了兩件事,一是讓孩子把閲讀當作玩,閲讀其實也是一項遊戲,在遊戲當中培養孩子的閲讀,二是陪着孩子一起閲讀,這一點,我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當自己投入多少精力陪孩子一起閲讀時,孩子就有多大程度愛好閲讀,家長和寶寶的感情就有多深。孩子喜歡玩,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讀書也是一種玩,是不帶任何負擔,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性的閲讀,書本在孩子看來也是玩具,男孩子可能喜歡棍棒、喜歡槍、喜歡車??所有的興趣愛好其實都是父母及家庭的影響,關鍵看孩子家裏是一個什麼樣氛圍,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昆明,辦完事後,我對孩子説帶他到新華書店逛逛,想給他一種薰陶,因為平時都會跟他講要愛讀書,要把知識裝進腦袋裏,於是那天孩子在路上就對我説,爸爸,我們要去書店看書,要把知識裝進我們的腦袋,對不對?驚得路人目瞪口呆,這件事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孩子愛不愛閲讀,怎麼閲讀,這一切都取決於家庭,一個愛閲讀的家庭,孩子無疑是喜歡閲讀的,反之亦然。

孩子承載着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幸福,閲讀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活動,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做什麼,想想在孩子一生的閲讀中我們能做什麼,給孩子多少精神食糧,孩子將長得多結實。

親子共讀的心得6

人要從矇昧走向智慧,惟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考,而閲讀是學習思考的重要手段,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冰心老人也曾告誡大家“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所以,自從兒子呱呱落地,初為父母的我們,就把教育和引導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作為自己的人生大事來抓。尤其是我這個做教師的母親,更加明白閲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所以,從兒子開始咿呀學語,我就擔負起培養孩子閲讀習慣的責任。

那時,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忙,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兒子一起睡覺,入睡前的故事時間,是我們母子最快樂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我給孩子講古老的傳説故事,講經典的成語故事,講有意思的動物預言,講我們都曾經喜歡過的童話故事。當孩子用小手摸着我的臉,一本正經地和我討論故事裏主人公的命運時;當孩子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告訴我他認為媽媽的大肚子裏全是故事時;當孩子慢慢問出一個又一個“為什麼”時,一天的疲憊全被閲讀的快樂衝散了,被看到孩子不斷成長後的喜悦代替了,久而久之,每天晚上臨睡前的閲讀時光成了我們母子最快樂的時光,孩子也習慣了不斷的閲讀。

後來,孩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了,我就動起了讓孩子自己閲讀的腦筋。記得當時我買了一本《窗邊的小豆豆》,仍然每天晚上給孩子讀一段,讀小豆豆的學校生活,正好和孩子剛剛上學的生活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兒子非常喜歡小豆豆的“巴學園”,也很喜歡裏面那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所以,每天晚上總是早早地纏着我講給他聽。而我呢,就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今天媽媽太忙了,沒時間給你讀文章了,明天吧,明天一定讀。兒子總是嘟着小嘴,一臉的不高興,我就提醒他,寶寶可以自己先看呀,媽媽有空時再給你講,好嗎?就這樣,幾次下來,孩子不再找我讀書了,學會了自己看書。為了檢查孩子看書的情況,我反過來央求兒子,媽媽今天真的太累了,寶寶給媽媽講講小豆豆的故事吧,給媽媽講故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就這樣,孩子學會了自己閲讀,同時,我也非常注意和孩子同讀一本書,這樣方便我們母子的交流。

孩子嘛,總有小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讀圖文並茂的圖書,《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孩子喜歡講科學知識的書,《十萬個為什麼》、《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可怕的科學》經常出現在他的牀頭;孩子還喜歡看故事書,《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讓他如醉如痴,沈石溪的動物小説也讓他愛不釋手。通過閲讀,我發現自己的兒子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學會了很多東西。

閲讀讓孩子懂得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有時我在家看電視連續劇,孩子總是不屑地説我,又在看女人看的東西了,但當我偶爾看到《動物世界》、《原來如此》、《探索發現》、《軍事天地》等欄目時,兒子卻又總是湊過來,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有時還要發表意見,例如,動物世界中説螞蟻發現食物時散發出特殊的味道,告訴自己的同伴這裏有食物,兒子會説:“是信息素通知了其他螞蟻。”閲讀讓孩子懂得了尊重他人,每當看到街邊的乞丐,他總要拿些錢給他們才安心;有時候爸爸吐一口痰,他總會進行批評教育;有時媽媽創一次紅燈,他會很長時間不離我,直到我保證不再創紅燈為止;每次到超市買東西,他總會主動排隊付錢;每次在學校值日,他總是最髒的一個......閲讀讓孩子學會了思考。記得有一次我對一個學生説話很不客氣,沒想到人家沒有説什麼,孩子卻告訴我:“媽媽,弟子規上説,道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你不能這麼過分。”現在的兒子是一個快樂、健康的孩子,在同齡孩子中是口頭和書面表達都比較突出的孩子,這都歸功於孩子閲讀習慣的養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書,是指路明燈,永不熄滅。讀書能陶冶人的心靈,就如同鍛鍊身體一般。有人説:閲讀、音樂和數學是開啟智慧的三把鑰匙,但願這把智慧的鑰匙能伴隨我的孩子健康成長。

親子共讀的心得7

不知不覺兒子現在已經是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了,他特別喜歡讀書。我經常跟別人調侃説“sunny只有兩件事能讓他立馬變安靜,那就是讓他吃飯和陪他讀書”,語氣雖然調侃,但心底裏滿滿的欣慰和感動,不禁要感歎書籍的魅力真的是巨大的,他可以讓一個天生調皮好動的小男孩一秒變安靜,自從我意識到這一點後,屢試不爽。各類書籍、報紙、繪本、甚至是教科書或者一頁廣告宣傳紙,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他都會捧起來讀一讀、津津有味的研究一番。我很慶幸,讀書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時間允許我們就會陪他讀書,書籍類型和讀書方式由他自己決定,是邊讀邊分角色演繹、還是安靜的慢慢品味…….不管哪種方式每次讀書都能在他臉上看到大寫的滿足。回顧這幾年兒子的讀書歷程,心裏真的是滿滿的感觸。

兒子一歲半左右,他安靜地玩玩具,我會在他旁邊讀簡單、上口的兒歌、古詩句給他聽,孩子爸爸經常開玩笑説我“唸經”給他兒子聽。但是我念的“經”忽然有一天就奏效了,不小心讀錯一個字,小傢伙就能停下手裏的玩具看着我説:“媽媽不對--不對--”,慢慢的孩子喜歡上了媽媽給他讀書的感覺,只要周圍伸手能拿到的跟書有關的東西,都要拿過來讓我給他讀一讀。

三歲兒子上幼兒園了,開始接觸畫面精美文字又少的繪本,這些繪本特別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更加瘋狂地愛上了閲讀。他看圖畫,我們給他讀文字,通常一個故事會被要求讀一遍再讀一遍,甚至可能十幾遍他才過癮,如果故事特別搞笑每次都能笑得合不攏嘴,有時候我們剛讀完上句,下一句他自己就能説出來。週末孩子跟奶奶單獨在家的時候,奶奶經常跟我們説:“小傢伙今天讀繪本給我聽了,你説他一個字不認識,還像模像樣的用手指着字,讀的一點都不差。”從此當媽的瘋狂購買了自己覺得好的、別人認為好的囊括了安徒生大獎、凱迪克獎、曹文軒精美繪本等各大獎項的精裝或簡易繪本,直到後來依然覺得家裏的書還不夠讀,我們乾脆直接辦了繪本館的借閲年卡,孩子開始了三年幼兒園的繪本借閲閲讀,一次6本每週至少更換1次,再加上家裏已有的、時不時又購買的各類繪本、名著、科普小百科等,三年幼兒園時期的睡前時光多數是在親子共度中度過的。

通過各類書籍的閲讀,兒子知道從書本里可以找到自己關於好多“為什麼”的答案,環環相扣的吸引他閲讀的專注力,激發他的想象力、觀察力,擴大了他的認知視角以及理解能力,他會表述屬於自己的認知以及想法,促進親子間的討論,這也在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吃驚有些既文雅又貼切的話是從這麼小的孩子口中表述出來的。他還經常讀着某一本關於哪座城市哪個標誌性建築物方面的書就會興奮的跟我説:“媽媽這裏是不是就是我們去過的?這個是不是就是我們參觀過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本和現實感受的到事物都能很好地被他聯繫在了一起。

特別是通過繪本的閲讀,兒子不單單瞭解了繪本的故事內容,還激發了他的創作意願,經常讀着繪本忽然着急的跟我説:“媽媽能幫我拿些紙和筆嗎,我的想法快從腦子裏出來了……”,一開始我一頭霧水,慢慢明白原來是他有了自己創作繪本故事的靈感,他先在裝訂好的幾頁A4紙上畫完故事情節,然後會讓我把每頁圖畫的內容根據他的口述一字不差的寫上去,最後我們一起在書的封面寫上書名、圖畫作者、文字記錄者,他甚至還會細心地編一些出版社的名稱讓我寫在書上,這樣一本親子共創的繪本就完成了。幾年下來,兒子創作了三四十本繪本故事,有好多繪本還是連載,內容雖然簡單,但是想象力不可小覷。不得不感歎是閲讀給孩子裝上了一對充滿想象力的翅膀,讓孩子可以在知識的天空裏盡情的翱翔。

慢慢到了國小時代,兒子認的字越來越多,他慢慢的可以進行自主閲讀。除了個別字需要查字典或者諮詢我們,基本可以順利的讀完一篇很長的文章。我想任何事情都是積少成多,孩子在讀書、認字方面有現在的進步應該是跟堅持了這麼多年的親子共讀分不開的,從親子共讀到孩子可以自主閲讀,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水到渠成吧。

親子共度、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不急不慢、剛剛好。讀書不但滋潤了孩子的心靈也成就了作為家長的我們。今天你讀書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行動起來吧!

親子共讀的心得8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最誠摯的朋友。從孩子幼兒園起我們就買了許多圖畫書,有《奧特曼》《葫蘆娃》《白雪公主》這樣的童話故事圖畫書,也有《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經典讀本,剛開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識字,沒有過多的去讓孩子理解書中的含義。

現在女兒上一年級了,女兒的班主任老師非常提倡親子共讀,在樑老師的提醒下我們都認為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就更為重要了。為了能積累和豐富詞彙,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豐富課餘生活,我們每天在睡覺前抽出20分鐘作為閲讀時間。我和孩子要麼靠在牀上,要麼坐在沙發上依偎在一起讀書,這樣就營造了一個有親情的讀書氛圍,也能拉近家長和孩子的距離。在和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一起討論故事的情節,分析人物的性格,探索故事所隱含的道理。我發現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往往和大人很不一樣,她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候我就做個耐心的聽眾,聽取她的意見,糾正她的不足,稱讚她“獨到”的見解。這樣孩子現在更喜歡讀書,一有空就拿童話故事開始有模有樣的'讀起來。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不但認識了很多的字,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同時也增加了她的自信心。對於家長而言,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自己學到了知識,也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讀書學習的好環境和好氛圍,更重要的是親子共讀築起了一道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樑,讓我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在這裏我非常感謝孩子的班主任開展的親子共讀活動,讓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共讀的心得9

閲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閲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課外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我們的生活中,讀書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説起來其實挺瑣碎的,我就簡單總結一下吧。

對於學校舉辦的“誦讀新經典”,個人覺得非常棒。中華五千年,民族瑰寶不勝枚舉,讓現在的小孩從小了解自己民族這些燦爛輝煌的遺產,可以從小培養他們知書達理,明辨是非。

還記得我們家孩子剛剛背誦《弟子規》時,很多典故她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也是模模糊糊的印象,於是馬上和孩子一起在家翻書上網查詢。通過這樣的學習,我覺得自己也受益匪淺,真的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平時除了學校要求的課外閲讀外,在不影響孩子娛樂健康的前提下,我還跟她訂閲了《唐詩.宋詞》,這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最璀璨奪目的瑰寶。只要孩子有空閒,我就和她常常在一起討論分析。

已經很多年沒這樣寫文章了,孩子,我們一起努力吧!

親子共讀的心得10

這天女兒把已看了四遍的《窗邊的小豆豆》又拿了出來,邀請我們一齊閲讀。

女兒對小豆豆在“巴學園”的學習經歷十分感興趣,因為在那裏原先在一般人眼裏顯得“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轉變成了大家都能理解的好孩子。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小林校長深深的愛,女兒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能靜靜地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的話,把教室安排在改裝後的電車裏,把午飯稱為“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上課能夠從自己喜愛的科目開始,這一切的一切的確十分適合孩子的健康成長。

然而聯想目前我國的教育,總體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應試教育的傾向較嚴重,家長也因此受到影響,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對孩子各方面興趣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有所忽視。

讀完這本書後,透過和女兒的交談,我們感受到了她對“巴學園”的神往,這也讓我們反思了對女兒的教育,值得慶幸的是女兒在實驗國小學習的三年多時間裏,我們時時能感受到學校教學改革的步伐,素質教育的展開、新課程的推進、孩子人文素養的提高等。學校開展了各種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活動。如藝術節、閲讀節、英語節、體育節等等,既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孩子的綜合素養。遇到的各個老師也十分敬業,個性是此刻的班主任殷櫻老師,深受小朋友愛戴,工作中很有創新。

儘管目前中國的學校,不可能也沒有條件真正象“巴學園”那樣,任由孩子的個性自由發展,但我們堅信象小林校長那樣優秀的老師將會越來越多。

親子共讀的心得11

翻開《小王子》這本書,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小王子一起旅行。故事中的小王子對日常生活抱着嚴肅的態度。他勤勤懇懇地挖好坑,拔出猴子包着的樹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獨的。心情低落的時候,他會拿着凳子追着太陽看日出。只享受夕陽下深情的餘暉是他唯一的享受。幸運的是,一朵玫瑰進入了他的日常生活。玫瑰有安靜的温柔。謊言被揭穿後,她反覆咳嗽。她是一朵非常美麗驕傲的花。她愛着傷心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心的愛着玫瑰,但是一件小事最終還是分開了他們。敏感的小王子因為玫瑰的憤怒而對愛情又氣又疑。他離開了自己的星球,離開了玫瑰,開始了他孤獨的旅程。

小王子在旅途中接觸了新的人和事。小王子看到了世間的種種,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各種各樣的人都失去了本性。權利,虛榮,貪婪,懦弱,都是在羣眾心中產生的。我們向慾望屈服,向事物致敬;因為墮落而痛苦,因為痛苦而越來越墮落;揹負着知識的包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羣眾根本沒有想象力。他們只是重複別人對他們説的話……”,“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我們努力追求幸福,卻常常粗暴地把幸福從身邊趕走。雖然感覺像做夢,但是感覺很盲目。"羣眾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的現狀。"“這裏的人在同一個花園裏種了5000朵玫瑰。然而,他們找不到他們要找的東西……”但是他們要找的東西可以在一朵玫瑰或一點水中找到……”。

直到來到地球,他遇到了狐狸,在狐狸的倡議下馴養了它。小王子終究會離開它,但它滿足了。它擁有的小麥變成金黃色。看到麥子就會想到小王子的金毛,孤獨的心有了一絲希望。在和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裏,小王子學會了愛玫瑰,學會了對玫瑰負責,因為他馴養了玫瑰,他會一直負責。狐狸把小王子打發走了,並告訴他用眼睛是看不到真東西的。

在和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裏,小王子學會了愛玫瑰,學會了對玫瑰負責,因為他馴養了玫瑰,他會一直負責。

但最終,小王子知道自己回不去了。他徘徊着,錯過了玫瑰。在他滿腦子想法卻回不去的日子裏,小王子是脆弱的,他受不了思想的孤獨。他不得不回去,卻用毒液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他才能放下自己笨拙的身體,迅速回到羅絲身邊。最後,小王子放開了自己笨拙的身體,卻永遠失去了看玫瑰的機會。小王子像樹一樣輕輕的倒了下去,軟軟的沙地上沒有一點聲音。

小王子是否活着,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是否過着幸福的日常生活。我們不懂,但我們會在心底祝福,就像福克斯説的:眼睛裏什麼都看不到,要專心找。

親子共讀的心得12

這本書《格林童話》我看了好幾遍,但是每次看都能給我一種新的感覺。

《格林童話》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遊樂園。有美麗的公主,善良的小紅小紅帽,英俊的王子,可惡的狼,可愛的兔子,温柔的羔羊……還有許多精靈。

這是一片奇妙的想象的天空。在這裏,也許螞蟻有冒險,樹葉有魔法,石頭有祕密。這是一片純粹的綠地。這裏的天永遠是藍的,樹林永遠是遠的,流水永遠是無辜的,太陽永遠是温暖的…

《格林童話》處處體現着善良的道德。《灰姑娘》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灰姑娘,被繼母和妹妹們欺負侮辱,但她依然心地善良,終於得到了幸福。《青蛙王子》中的國王是對的。當你遇到困難,別人幫助你的時候,你要感謝他,尊重他,哪怕他是隻青蛙。知道你的好,報答你,這是我們的規矩。只有做人要守信,要誠實;被尊重。好人終有善報,好人有好報。這是事實。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惡毒的人總會受到懲罰。《白雪公主》中的女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想盡一切辦法傷害白雪公主,但最終她還是因為嫉妒而死。在《小紅帽》的故事中,雖然狼吃了小紅小紅帽和她的祖母,但它被獵人剖開,最後死了。小紅小紅帽和她的祖母得救了。在《漁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中,因為漁夫妻子無盡的貪婪,她最終失去了一切。是老話“周而復始,周而復始”的實現。

《格林童話》這些精彩的童話真的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願每個人都成為善良的人,世界將真正成為人類愛的家園!

親子共讀的心得13

熱熱鬧鬧的春節漸漸進入了尾聲,大人們都進入了工作狀態,孩子們的寒假也要結束了。回顧整個寒假忙碌又充實,在走親訪友之餘,每天能靜下心來陪孩子讀會書,也別是一番幸福。寒假伊始便應瀟桐要求,把老師和學校推薦的書目搬入了家中,作為整個假期的精神食糧。我們先後共讀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尋找快活林》、《人》、《一粒種子的旅行》、《百歲童謠》等書目,在我們共讀過的這些書籍中,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最深是讀《尋找快活林》一書的場景。

因為《尋找快活林》書店中遲遲沒有來貨,我們在一直的等待中終於把它盼來了。這本書不僅畫面唯美而且內容深刻,的確值得一讀

《尋找快活林》是楊紅櫻寫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主要寫了狐狸一家騙吃騙喝,專門佔別人的便宜,雖然不缺吃不缺喝,但總是不快樂,於是想去尋找夢中的快活林。在尋找快活林的路上又因為貪心,先搶佔了毛猴的房子,又搶採了白兔即將到手的大蘑菇。還不聽別的動物的勸阻吃了毒蘑菇中了毒,差點送上了性命。毛猴、白兔媽媽不記仇恨,給他們解毒。狐狸一家見毛猴和白兔媽媽那麼好心,就把房子還給毛猴,還採了一大籃又白又嫩的蘑菇送給白兔們。這時,他們似乎找到快活林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自私,要寬容、樂於助人。這樣,我們都會永遠生活在自己的快活林裏!

讀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因為適逢春節,朋友聚會較多。感覺瀟桐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比平日裏多了幾份謙讓和大度。閒聊時問她原因,她竟然説我要向《尋找快活林》的毛猴和小兔學習,那樣我永遠會快樂的。沒想到小小書中藴含的大道理,會讓孩子受益這麼多。

書是人類知識的寶庫,書是人類精神的殿堂。適時地為孩子選一本好書,抽空陪孩子讀讀書,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我們都將是受益無窮的。我將繼續堅持下去,陪着孩子,與書成為永遠的好朋友。孩子的生活很簡單,孩子們的內心最單純,也最容易滿足和快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把過年的感覺給丟失了!讀了瀟桐的文字,感覺過年真得不錯!

親子共讀的心得14

孩子的第一個寒假,愉快的寒假就要結束了。回顧這個假期,是非常充實的:讀書,户外活動,描字,口算,當然也少不了看電視了。

她最喜歡的就是讀書和户外活動了。這首先,要感謝牛老師!從進入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牛老師就提出了每天進行親子共同讀書的建議。而牛老師的一封封致家長的信,給予了我們—————一年級的上學期緊張而又不知所措的家長們,就像引航燈一樣,絕對是給力的指導!

在牛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孩子每天都會要求媽媽和她一起讀書,慢慢得自己認識的字多了,她也能自己讀書了,每天晚上8:00到8:45是我們的讀書時間,從剛開始的繪本到現在的拼音讀本,孩子的讀書興趣越來越濃了。對於孩子這些悄然間的變化,作為母親,我真的很欣喜,同時也非常感激老師的辛勤教導。

假期裏她能夠依然堅持讀書的習慣,我覺得對於不到七歲的孩子來説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我們第一本一起讀完的書是《電話裏的童年》。讀這本書時,我們為那些奇思妙想拍手叫好,為那些風趣幽默的語言捧腹大笑!為裏面深藏的寓意喝彩!是啊,孩子做錯事了,我們就會想起哪本書裏曾經如何描述過的,在輕鬆的心態中改正錯誤。

和孩子一起讀書就是和孩子共同經歷着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一起笑,一起鬧,在玩耍中讓我和孩子心貼的更近,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更好的為孩子創造成長環境。

剛開始在閲讀的過程中,會為孩子提問題打斷我讀書而氣惱,可是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學會了如何去應對孩子的問題的方式方法:可以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問題要她們回答,啟發她們主動思考,引導她們説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哪怕她們的想法是粗淺的,偏頗的,甚至是異想天開的,或是胡思亂想的,也不要粗暴而簡單的否定,有許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

我深知,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家長的考驗,我會一直陪孩子把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堅持下去,讓孩子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乃至以後的人生成長中。讓孩子通過讀書對將來要面對的這個複雜的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熱情、樂觀、堅韌、坦然的態度來走好她們人生中的每一步!

親子共讀的心得15

歲月如梭,彈指一揮間,似乎昨日的我還是個孩子,今日卻已為人父母!我們深知,父母是既是孩子啟蒙老師,亦是孩子最關鍵的老師。如何讓孩子在家庭這個教室中吸取充分營養,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生命成長至關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少走彎路,於是乎總希望自己的經驗值可以為孩子加分,希望孩子可以勝在起跑線上。每個父母在學習成長經歷中,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些許遺憾,當然也會從中吸取更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總結,也慢慢成為我們教育孩子的寶貴財富。

我的親子教育理念,來源於我看的第一本教育書籍,作家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強調最多的即是,閲讀習慣的養成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這個觀點首先對我觸動極深,由於傳統教育理念以應試為主,小時候出身農村的我,不懂得閲讀的重要性,沒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以至於吸收的知識廣度跟深度都非常有限。莎士比亞曾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所謂言傳不如身教,但對於不愛閲讀的父母,要如何做到讓自己的孩子愛上書籍,熱愛閲讀,便成為我最重要的功課。經過多年的親子閲讀陪伴,小妞深深地愛上了閲讀,成了名副其實的小書蟲。每每我問小妞,你最想去哪玩?她回答總是:去書城看書。最想要什麼禮物?她的回答:永遠都是買書。這裏,我簡單地分享下我的陪伴經驗。

這裏我必須向大家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書中很多實例很接地氣,很實用。因為育兒書看得少,所以一下子就接受了書中的觀點,並能一以貫之(這也許是看書少的唯一好處)。每個孩子都是種子,你播種什麼,她便開放什麼。自打小妞出生,我便經常有意識地循環播放一些諸如《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詩歌,因為我深知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待到1週歲,她會説話時,每天給她講繪本故事,她總是很開心,漸漸地她開始自己,懂得重複閲讀,開始認識簡單的文字。待到2週歲時,只要週末一有空,我們便會去不同書店看書,一呆就是一個下午。

閲讀初期,從選書到閲讀都是由我一手包辦。直至某一天,我無意間走開了下,回來時,發現孩子竟然自己懂得接着閲讀,我很不可思意地問她説,你看得懂嗎?她點點頭,説看得懂,至此我明白,不可小看孩子。小妞在書中找到了無窮樂趣,也滿足了她的不斷增長的好奇心。

毋庸置疑,書店是閲讀最好的環境,而人是羣居性動物,總是不自覺地受周邊環境地影響,這樣周而復始,習慣就自然而然了。隨着閲讀習慣地養成,小妞從幼兒園到國小,一切都很順利,沒有過渡期。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可以驕傲地説,我做到了,我培養了女兒愛閲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