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本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1

根據教研組的安排,我承擔的課題研究任務是設計七年級校本預習作業,並付諸實施。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近一個半月,共設計了12次預習作業,在實施過程中感觸頗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細節頗多。下面,從以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參與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

一、理論學習和課題組交流

讓我不斷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題研究實施之前,我閲讀了餘霞編著的《中國小生如何做好預習與複習》文中提到:為了實現自我的終身學習和創造活動,重點是必須從“學會”走向“會學”,即培養一種創新性學習能力。書中在數學預習方面提出許多有指導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見。數學預習三步走:

第一步,通讀整冊目錄;

第二步:細讀每個單元目錄;

第三步:研讀例題。如何讓學生將預習落到實處?得在新學習內容上下功夫,設計具體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完成預習目標。

我設計預習作業的思路是:知識的銜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題解決新問題→反思提升。通過這一階段學生解決預習作業問題,反映的情況是他們寫的很不好。課題組的第一次討論讓我意識到,指導學生預習應該更加具體,具體到如何落實每一個細節。課題組的第二次討論讓我意識到,設計預習作業應該給學生創造“踏腳石”和“階梯”—有支撐,有切實可行的落腳點。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恆

讓課題研究價值得以彰顯—“萬事開頭難,只怕有心人”。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的實施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我可以尋找很多理由:學生底子薄;教學時間不夠用;平時事情太多。對於“想盡一切辦法去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有所提高”來説,這些不過是説辭。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將從以下三點做起:優化預習作業設計,使作業內容精煉有效;跟蹤學生預習作業完成情況,不斷完善提高;指導學生預習、學習不斷常態化、精細化。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2

根據教研組的安排,我承擔的課題研究任務是設計七年級校本預習作業,並付諸實施。從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近一個半月,共設計了12次預習作業,在實施過程中感觸頗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細節頗多。下面,從以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參與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

 一、理論學習和課題組交流讓我不斷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課題研究實施之前,我閲讀了餘霞編着的《中國小生如何做好預習與複習》文中提到:為了實現自我的終身學習和創造活動,重點是必須從“學會”走向“會學”,即培養一種創新性學習能力。書中在數學預習方面提出許多有指導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見。數學預習三步走:第一步,通讀整冊目錄;第二步:細讀每個單元目錄;第三步:研讀例題。如何讓學生將預習落到實處?得在新學習內容上下功夫,設計具體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完成預習目標。

我設計預習作業的思路是:知識的銜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題解決新問題→反思提升。通過這一階段學生解決預習作業問題,反映的'情況是他們寫的很不好。課題組的第一次討論讓我意識到,指導學生預習應該更加具體,具體到如何落實每一個細節。課題組的第二次討論讓我意識到,設計預習作業應該給學生創造“踏腳石”和“階梯”—有支撐,有切實可行的落腳點。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恆讓課題研究價值得以彰顯—“萬事開頭難,只怕有心人”。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的實施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我可以尋找很多理由:學生底子薄;教學時間不夠用;平時事情太多。對於“想盡一切辦法去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有所提高”來説,這些不過是説辭。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將從以下三點做起:優化預習作業設計,使作業內容精煉有效;跟蹤學生預習作業完成情況,不斷完善提高;指導學生預習、學習不斷常態化、精細化。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3

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當務之急。在這十分關鍵時刻,教指站、我校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別是全員研教及學校的校本培訓,對我們教師的建設和培養起着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學校的校本培訓通過專家的引領,教學理論的培訓和學

習,説課、上課、評課一條龍活動的開展,發揮了教師個人、教師集體等各方面的作用,給教師形成一種對話機制,營造了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過這種形式的活動,將教師凝聚在一起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研究,不斷拓展了教師發展的空間,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追求發展。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受益匪淺。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課程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説,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要變革人,首先要重視教師的發展。教師的成長和發展,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的教學觀念中產生的。教學改革就是新舊觀念的鬥爭,教學改革的阻力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因此,確立新的觀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

以前,我的頭腦中存在着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着知識點,強求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通過專家講座,瞭解到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學生的生活世界迴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其次,調整和拓寬了我的知識結構

一位教育專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分工是科學化的產物,他們的任務是培養學科的專家。而未來教育將結束單科教師的歷史使命,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會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教學中的`問題。

校本課程的學科整合是課程改期的特點之一。根據校本課程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校本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校本教師要具備與校本教學相關的學科知識,諸如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等;還需要了解校本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其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較完整的基本知識。校本教師還應具有思維科學知識,這有助於教師通過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校本教師還要具有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知識,能以敏鋭的眼光和頭腦,注意觀察、瞭解、蒐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識儲備能否適應這一變化,能否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第一道難題。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4

強化研究穩步提高

在校本研究中,我們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教育教學現象,從而揭示規律,指導實踐,其研究戰略是:功在教研,重在創新,效在課堂,惠在同學。學校以校本研究為載體,實現年級組有總課題,有研究具體方向,組內人人有子課題的羣眾性校本研究活動目標,做到學校有校本研究實施方案,教研組有校本研究實施計劃,人人有校本研究打算,做到每次校本研究有主題、有計劃、有首席發言人、有活動記載、有活動情況反饋;要求一次活動就是一次反思、一次收穫、一次提高,學校堅持每週三校本專題研究日、每月舉行一次教學開放日,每位教師每月4篇教學反思,定期開展校本研究交流互動,通過這些活動,交流經驗,解決問題,提高教書育人技巧。在活動中,學校行政領導進組分科包乾,積極參與教研組活動,每個行政人員既是校本研究的參與者,又是校本研究的指導者,在活動中既要充沛尊重老師們的主體地位,又要掌握正確導向,挖掘師生潛力,有效地促進校本研究的順利開展。

為促進校本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我們採取多種形式,為教師搭建施展才氣的廣闊舞台,讓每位教師在校本研究中得到提升,我們先後舉辦了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老教師教學一得經驗交流、教師博客競賽、基本功競賽、讀書經驗交流會、青年教師社團活動展示會等系列活動,一大批青年教師在活動中脱穎而出,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學研究風格,成為市、區、校教學骨幹,同時我們積極構建區教研室、學校、年級組、個人四級校本教研網絡,定期檢查活動情況,定期考核研究效果,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不時提高。

大力推廣,全面提升

校本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科教學的'不時發展。為此,我們在校本教研效果的推廣上下功夫,使校本教師效果轉化為生產力。學校確定了校本研究優秀效果推廣方法,通過大會經驗介紹,結集出版教研小冊,優秀課例、案例集、優秀教學反思評比、優秀論文評比、學習型教研組先進組評比展示等多種形式推廣校本研究效果,既有利於老師們的學習借鑑,又培養了教師進一步反思的優質品質,還方便了教師應用,受到老師們的歡迎。

校本教研的深入化是促進教育教學研究的生命力所在,是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將學校工作引向更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在xxxx年度,學校數學校本研究課在伍家崗區校本研究展示會上獲得一等獎,數學教研組被評為校本研究先進教研組,低語組被評為伍家區巾幗示範,10多名教師在全國,省、市、區優質課競賽中獲一、二、三等獎,教師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100多篇,在湖北省校本研究網發表文章300多篇。正是通過校本研究,有力地推進了我校的素質教育,推動了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走出了一條校本研究興教,校本研究強校的現代教育之路。

校本研究心得體會5

一名優秀的教師既是好的教書匠也是好的學習者。他只有不斷地學習、吸收養料,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和學習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動新課改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謂功不可沒。我在校本研修學習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學習過程,談點體會:

首先,教研從課堂上來。在我看來,教學即教研,讓教研的時間從課堂上來。解決教研時間問題,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操作,而是運用藝術,充滿智慧的過程。而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智慧要靠教師即時的觀察、分析、判斷、思考。換句話説,也就是要靠教研來獲得。所以,教學過程本身也是教研過程。我就是在課堂上採取邊教邊研的形式,這樣更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教研更具實效。我體會到:學會教學即教研,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在不增加自己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機會和時間,讓課堂教學更具實效。

其次,教研從生活中來。事實上,教研的資源在教師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我們做有心人,善於發現,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終不肯起來,非得要母親或父親去扶她起來時,我們就該想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是過多表揚,一味賞識學生,正是當前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導致學生經常處在一片“好好好”的讚揚聲中,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特別是留守學生,助長了他們驕傲自滿的情緒。

第三,教師要勤於動筆。有人説得好,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至少是一個蹩腳的作家。這句話説得好,是啊!教師口口聲聲要求學生認真寫作文,寫出好作文,然而教師都不以身作則,帶頭寫出優美的文字,那又怎麼能讓學生信服呢?認識到這一點,現在通過研修學習,我又開始愛上看書寫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隨筆或是教學淺見,我都在盡力地書寫,書寫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還有自己學生的喜怒哀樂。

第四,聽、評課。每週堅持至少聽1——2節課,同時作好聽評課記錄,課後及時與授課老師進行反饋。每聽到一節課都能令自己收穫非淺,吸取別人課堂的精彩,彌補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精彩或不足,總是假設着自己如果在上這堂課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處理,自己總是設身處地的想着,學習着有經驗老師在上課堂的把握,而當自己站在講台上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些什麼細節。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長。校本研修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是學校發展的不竭源泉。教師的成長是學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從中感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