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1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教學,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學校來説吧!在這個140多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少年兒童來説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説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2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教學,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學校來説吧!在這個140多人的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問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少年兒童來説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説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3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説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會了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絲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泫潤的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也自然形成,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直面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仔細回味,接觸經典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驚喜的感受到開展經典誦讀後帶給我們的喜悦。

1、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了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後,我欣喜地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進步。

2、道德修養得到完善

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新三字經》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範、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逐漸改變着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兒童最善於模仿學習,久讀經典,最易受到薰陶,他們會以古人為榜樣,學習古代聖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隨着誦讀活動的開展,逐漸培養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舉止文雅,樂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在家裏,她們總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聲説話,和外人接觸,卻像只小綿羊,人家問什麼,就答什麼,甚至不答。自從讀了經典以後,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樣做,真是太沒有禮貌了。《新三字經》中的“明人倫,孝第一,家道昌,門風正。對長輩,忌無禮,凡出言,用敬語”。誦讀經典後的學生的種種變化猶如一股春風,給波瀾不驚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可見,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和教育了我們每一個人。看着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養、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時,必將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4

常言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低年級閲讀教學中讀尤其重要,其中有一種非常湊效的朗讀形式就是分角色讀。在孩子們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特別喜歡走進文中的童話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個角色。第一冊後兩組課文幾乎都是藴涵豐富寓意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對話豐富,非常適合分角色讀,所以在這兩組教學中我常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

分角色朗讀,確實是一種能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徑和形式,教學中每每進行這樣的訓練,課堂氣氛頓時異常活躍起來,同學們紛紛舉手,躍躍一試,就連性格內向、平時寡言少語的同學也不甘示弱。往往在這樣成功的角色朗讀過程中,學生便把課文讀通了讀懂了,語言訓練和情感內容也就落到了實處。但是在這組課文分角色朗讀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

教學《自己去吧》第一課時,沒有精心設計什麼問題,就是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我先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接着在第一層次的讀後,就示範,要學生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這時的分角色讀,我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而是要學生學會合作,利用小組檢查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結果巡視的時候發現各小組的合作角色朗讀幾乎是失敗的,學生不是讀錯句子就是把提示語一起讀了,有的還讀過了地方不知道在哪裏停,這樣的角色朗讀把整篇課文讀得支離破碎。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小組中分角色朗讀,只重視了合作和激發學生對文本的喜愛,在分角色朗讀前,沒讓學生充分熟讀、瞭解課文,學生沒弄清小鴨和鴨媽媽説了什麼話,所以分角色時自然就要亂套了。

於是在第二課時就讓學生多讀,還加上了我的範讀,範讀課文時,小鴨、鴨媽媽,小鷹、鷹媽媽的音色語氣都不太一樣,孩子們笑了,鼓掌了,説老師讀得真好。我們開始討論這些角色該怎麼讀好,學生一遍遍的嘗試,我用生動的朗讀評價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出味道:“你這鴨子,急什麼?”“鴨媽媽,你還不緊不慢的,你就不擔心嗎?”“瞧小鷹在撒嬌呢!”這個時候,我請學生把小鴨、鴨媽媽等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動動筆墨,反覆讀讀。可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對話,讓學生直接畫出小鴨説的話真難,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沒全部畫對。於是,我在課堂上這樣鋪墊:

師:小鴨看見清清的溪水,想做什麼呢?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小鴨和鴨媽媽説些什麼?(生自讀)

師:誰是小鴨子?你對媽媽説什麼?(學生很自然的説“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師:鴨子媽媽在哪呢? (請另一個和小鴨對話: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學生潛能無限,但是在潛能被激發出來之前,必須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懂得了哪句是誰的話以後,再讓他們在下面同桌分角色讀,這時情況就好多了。有了前面的鋪墊,到了後面的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從易到難,先扶後放,學生在以後課文的學習中準確畫出對話的概率就高了。

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分角色朗讀之前,依然讓學生先把各角色的話劃出來,劃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讀讀,然後再分角色朗讀。課後忽然覺得,劃是手段,是為了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又是為了什麼?分角色朗讀不是目的,是手段,如果把分角色朗讀看成是學習的過程,那麼,我們不妨改進一下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小組裏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角色朗讀,請各角色想想自己該讀什麼話,動筆劃出自己説的話。不機械地劃,讓劃和讀聯繫得更緊密,這樣學生更好接受,就不會劃完以後又不知道該讀哪。

其實,成功的分角色朗讀訓練還要求教師的指導要恰當、及時,要融於閲讀之中。引導學生從描寫角色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中體會角色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個性。總之,分角色朗讀,要靈活運用多種策略讓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讀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和內在的思想感情,才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應的表情,伴之以相應的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讀課文或創造性角色朗讀,要求語言準確、生動、富有感情,這是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更高的朗讀訓練。因此,分角色朗讀也只有在學生熟讀課文,正確領會作者意圖、角色的內心情感,能夠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去進行的。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分散學生對文本的注意力,不是閲讀的本質,要適可而止。角色朗讀不是課本劇的表演,也不是課堂教學的作秀,它仍是實在的,嚴肅的,認真的閲讀。學生只有在紮實的閲讀理解基礎上,才能讀出角色的情感、態度,正確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讀、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樣,台下的同學才能觀察出朗讀同學的水平,體驗角色的情感、態度。這樣的分角色朗讀才更有意義,才更有價值。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5

有人曾説:“讀經典猶如吃多種維生素片,雖每日一粒,亦可養身。”讓孩子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心靈最清澈的年齡階段誦讀經典美文、唐詩宋詞,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養,又能讓孩子學會做人。古韻聲聲,飄來校園書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園底藴。誦讀經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猶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詠歎着人生的華彩,淨化着學生的靈魂,充實着思想的血脈,更支撐着師生人格的大山。國學經典誦讀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的日常生活,走進他們的家庭,規範着他們的日常行為,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

我校作為重慶兩江新區開發中學校,伴隨着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校園文化愈來愈成為學校發展的靈魂和強大引擎,鮮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為學校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為此,我校大力開展了“誦讀國學經典,滋養陽光人生”的校園文化建設。

一、開發經典誦讀校本教材

20xx年6月,我校組織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學的校長任組長、德育處主任任副組長、年級組組長任組員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領導小組。各年級根據學校編寫的《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綱要,認真編寫了本年級校本教材的初稿,經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領導小組嚴格審稿後,我們編撰了一套“誦讀國學經典、滋養陽光人生”的經典誦讀校本教材。該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級各一本。教材的內容分為五個篇章:山河風光篇——江山多嬌美如畫;愛國情懷篇——赤誠之心耀中華;勤學惜時篇——書山有路勤為徑;心靈悟語篇——大道無形明心智;品德行為篇——德行優良創和諧。配有“小光老師教你讀”、“我和陽陽誦經典”(裏邊又包括“教你讀”、“我來讀”、“我樂背”)、“陽陽伴我行”、“精彩對對碰”等不同板塊,這些板塊增加了誦讀的趣味性,特別是“陽陽伴我行”這個版塊,在學生學會一章節經典詩詞後,結合自己平時的言行給自己一個評價(笑臉或星星),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用所學指導自己的言行,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經典轉化為人文底藴。20xx年,我校二年級校本教材《經典誦讀》在全國和諧德育實驗與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二、營造氛圍,創設環境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學的依據,但這還不夠,如何引導我們的廣大師生走進廣博的古詩天地,這還得在環境建設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們打造了“百米文化牆”和“經典走廊”,將古詩文中的經典詩文、書法作品、學生誦讀經典的活動圖片等雋刻在牆上或掛在畫框中,在綠樹的掩映下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名言警句琳琅滿目,浸潤學生心靈,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每天大課間和中午誦讀時間,全體師生在優美的古典音樂縈繞中大聲整齊誦讀,與經典對話,和聖賢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以寧靜和舒暢。我們還提倡“讓班級的牆壁充滿書香”,讓班級詩意盎然,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經典誦讀樂園”,包括“精彩每一天,誦讀每一天”;“與經典同行”“我來讀經典”等。學生在詩化環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親近經典。

其次,學校還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國旗下講話、親子誦讀等展示師生誦讀成果,交流師生感受,共享誦讀帶來的心靈愉悦,使整個校園充滿濃郁的書香。

再則,號召家長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我們要求學生把在學校學習的經典詩詞背誦給家長聽,家長評出等級(作為學生評“誦讀之星”的條件之一),並教自己的家長讀經典,同時,利用寒暑假開展“我與父母讀經典”活動,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讀經典。在學校舉辦的“童聲詩韻,做陽光少年”經典誦讀活動中,由學生和家長一起演出的親自誦讀節目受到師生的好評,不僅展示了父母與孩子誦讀的成果、收穫,更在家長與孩子心與心的交融中體味生命本質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長的樂趣。有效促進了學校誦讀活動的開展和和諧家庭建設。

三、開展活動整體推進

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開闢經典詩文誦

讀欄目,時間在每天中午13點40分準時播出。或請學生帶領大家朗誦,或播放主持人的朗誦古詩磁帶,或介紹詩人的奇聞逸事,讓學生耳聞目睹古往今來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賞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學期評選一次“誦讀之星”,人人蔘與,不限制名額,只要達到規定要求,均可以成為經典誦讀之星,並根據掌握詩詞的篇數來確定“三誦讀之星”、“四誦讀之星”、“五誦讀之星”。同時評選“書香家庭”以此達到熟讀成誦和擴大誦讀範圍的效果。

一年多來,學校開展的豐富的大型經典誦讀活動:“童聲詩韻,做陽好少年”、“中華頌書寫經典比賽”、“經典誦讀主題班會”、“經典誦讀pk賽”、“經典誦讀詩畫展”、組織學生參加區裏的經典誦讀精品節目展演等。學生們通過背、唱、演、説、畫等形式,從詩詞裏感悟到了中華詩詞的精粹,感悟到了許多做人的真諦。

四、誦讀經典,收益匪淺

(一)形成了學校的特色文化

如今,經典誦讀已經作為學校一校一品特色項目來打造。在校園裏,每天總能聽到經典詩詞的誦讀聲,一朝一夕,課內課外,校園處處散發着濃郁的書香氣息,到處閃現着一個個天真活潑、“滿腹經綸”的孩子,形成了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學校真正成為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搖籃。

(二)豐盈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千百年來人們似乎已習慣於將讀書作為一種成就未來幸福的手段,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裏有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理想憧憬;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讀書總是與考試聯在一起,這樣的讀書不僅機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經驗告訴我們,讓讀書變成一種享受,才能真正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重要途經。只有讓學生在誦讀中找到了樂趣,體驗到了快樂,讀書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

(三)提升了師生的人文素養

誦讀要成為一種精神享受,要豐厚一個人的人文素養,就必須走出“一切為了分數,一切服務於考試”的怪圈,重構校園誦讀生活。真正意義上的誦讀不僅僅是一個識記認知過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態度的全身心投入的過程,是一種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風聲、雨聲、誦讀聲,聲聲有情,讀出詩情畫意、讀出人文情懷,從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誦讀興趣,讓孩子和教師喜歡古詩,讓誦讀成為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難怪六年級的楊曉莉同學在誦讀經典心得中這樣説:“自從開始經典誦讀以來,我再也不怕朗讀了,以前每次老師請同學們朗讀,我總是乾着急,不敢讀,即使讀了聲音也像蚊子叫。現在不同了,因為古詩詞簡短有味道、有節奏,我很喜歡讀,常常會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誦。雙休日回家後,我經常召集小區裏的小夥伴背給他們聽,讒死他們了。現在有幾個小夥伴居然也在悄悄地背誦呢,還説約定時間要向我挑戰,我可得加油啦!要是輸了,那可倒八輩子黴了。”

“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麼種,就發什麼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學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磚一瓦構建的,需要從現在起日積月累,奠基豐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藴。“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誦讀中華經典之路上,我們相信,一批彬彬有禮,團結友愛、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的“陽光少年”在蔡家場國小這個充滿朝氣的陽光校園中將會不斷湧現!

教師朗讀教學心得體會6

《語文課程標準》在閲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一種複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於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於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於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有助於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再加上篇篇課文都是編委們精心選取的,文質兼美,內容豐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説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所以,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來説真是莫大的財富。

一、朗讀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而朗讀作為一種藝術化的教學方式,除了對課文中原有情境的表達傳遞外,由於融入了朗讀者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使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內涵更加豐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因而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不論是放錄音或是教師範讀,還是學生試讀,只要朗讀得好,創造出情境就會使學生受到感染,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通過語言技巧的運用和語音的多種變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也能使字裏行間潛在的含義溢於言表,還可以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者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出來。

二、朗讀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朗讀是把握教材內容的一種手段,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只有通過認真地讀,才能更好地聯繫個人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讀中受到自然美的薰陶,在讀中想象如詩如畫,豐富多彩的生活,在讀中欣賞優美抒情的語言,感受其中藴含的情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説的就是朗讀與理解的關係。同時,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總是自覺地把個個人思想和情感注入課文,無形中拓展了作者所創造出的意境和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想像力得到極大的豐富和鍛鍊。

三、朗讀有助於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傳授知識與提高審美情趣相統一的特點。一篇文章,不論是事情的記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還是事物的介紹説明、觀點的闡述和議論,都直接或間接、直白或含蓄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學生起到思想導航和激勵作用,從而產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學生從中不斷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這些多是學生通過朗讀來實現的。正確地朗讀不僅能突現作品的思想、立意,而且將遣詞造句、佈局謀篇,乃至藝術風格,都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如果忽視朗讀,將影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學生的審美能能力也就難以得到鍛鍊和提高。正確地朗讀還可以使學生領略到語言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思想之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朗讀有利於學生積累、發展語言,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國小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瞭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能力。實踐證明:愛好朗讀的學生口語發展比較快,且説起話來條理清晰、自然流暢。朗讀還利於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因為“讀”是前提,“讀”是接受信息,而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如如果沒有信息,處理信息就無從談起。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來,呼之欲出。前人所説“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正緣於此,我想孩子為什麼寫文章不能細緻入微,對話描寫不符合人物性格,是不是與朗讀不好有關係呢?

以上是我感悟到的關於朗讀重要性點滴思考,我們的語文閲讀能不能容朗讀指導於閲讀指導之中,牽一髮而動全身,有主題地朗讀,有主題地誦讀,讓朗讀成為吸收美文的最佳方法,讓朗讀成為讀好書的最佳途徑,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也是應該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