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中庸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1

話説,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裏,有兩種人,一種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麼事學會合度適中,做事有底線。有原則,這種人道德修養高〝君子〞。一種違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麼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穩重最後一事無成〝小人〞。

難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薰陶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通過學習。反思而得到,學習中庸思想,獲得中庸品行。行是實踐,明是認知。中庸之道,聰明的人過頭自以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間萬物都是理開頭,有理當先,無理當後,做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自信,不要太過自卑,對於消極的思想要去除,對於積極的思想要推薦。

善於向人學習,光明正大發揚正能量。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不懂時,向他人請教,經長時間積作文累,知識便加多,這才是成功之人。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往往是勝利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聰明的人不是智慧過高的人,而是做事小心翼翼,懂得保護自我,自己的.利益大於一切,首先守護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説自己很聰明,可是,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做了太多的誤事。 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確的路;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確的方向;一個人,做事以道德原則,往往可以使他心靈開闊。懂得牢牢抓住,這種抓住是有道理的,沒有違背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輕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對。中庸之道,是遙不可及的深遠的

通過讀《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帶着虔誠的心,學習中庸之道吧!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2

從開始接觸《論語》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於是漸漸淺嘗了這個易懂卻又高深的詞彙。〝中〞意為不偏不倚,過猶不及;〝庸〞意為平常,平庸。 《論語》和《中庸》中都講〝中庸之道〞。在拜讀後,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圓,〝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種最恰當。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可以説是一種方與圓的完美結合與運用。 記得不久前,我曾對於〝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晦〞有過一番思考,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中國古往今來,似乎都在提倡着〝韜光養晦〞,這樣正迎合了那句〝滿招損。謙受益〞,人們覺得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本身的.素質與修養。但當人們站在如今這個社會的視角上時,卻又突然發現,這樣的思維方式似乎已不再適用。如今,在我看來,這兩種人生態度都是不能完全採納的,取而代之的,當然是〝中庸〞。

記得一段很經典的話:〝岳飛鋒芒太露,無法躲過風波亭之劫;李太白鋒芒太露,難以見容於官場,蘇東坡盛名之人,屢遭磨難,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見剖,龜因殼而致死,鸚以饒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貴而招殺,金鐸以聲自毀〞。其實,鋒芒太露的結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謂〝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這,正是一種〝中庸之道〞。〝半開〞。〝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這是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的行事之時,靠的只是每個人心中對中庸的理解與堅守,在那些複雜中,我想,〝簡單〞的持守才是最難的

於是,我〝引入〞了〝圓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圓,這是一種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能始終做到這一點的人,就絕非等閒之輩。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對於才華的顯露,當然,在這之外,還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為聖人,便是在於他一生始終處於這中庸圈內吧!他所擁有幾乎全部優良品質,雖不奪目,但始終不乏光耀。他面對弟子的過人或不及之處,能正確的對待,並不一味發揚長處,而正是忠於〝不偏不倚〞。面對才華橫溢,不放棄收斂鋒芒;面對勇敢,不放棄畏懼;面對矜莊,不放棄隨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就在於此。

中庸帶給我更多的 ,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達到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和〞。這樣的一種心態,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對過失,不過分埋怨別人,也不過分自責;面對榮譽,不過分張揚,也不過分低調;面對困難,不過分躊躇,也不過分淡定。萬事適中,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天地萬物會各安其位,正常運行。這是一種大智慧。

《中庸》的深奧讓我無法完全置身於內。我想,如果此生無法精通《中庸》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持中,這是做人的原則與處世的藝術。無論碰到什麼事,拿出〝中庸〞,以不變應萬變,這將是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