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82K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理論學習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

尊重個體差異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種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質比智能更重要,一個人很聰明,但不用這些智能來服務社會,那是無益的。教師不應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論來促進教學。兒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們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間接得到發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擁有的一般能力或潛能,而是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同時,每種智能都必須受到至少一種社會文化的重視。多元智能代表着每個人不同的智力潛能,這些智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和內省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師必須考慮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是什麼。多元智能只有幾種,教學內容卻千千萬萬,多元智能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本身,對學科的理解、公民意識、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藝術修養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大量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如何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個概念,好比讓學生從不同的門進入一個房間,這時你會發現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一是你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學生,二是你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一個概念,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教學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必要創造全新的東西去教給他們,而這些內容卻和他們的知識基礎有很大距離,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即可,別讓理論成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點綴。

數學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着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2

隨着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我校大力開展校本培訓,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了“課題帶教研,以教研促發展”的思路。在校研究課題理念下,美術學科在根據學科與課題的特點下,我組組織教師積極學習其理念和有關理論知識,大膽進行實踐,有針對性地開展課題的教研活動,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給我最大的感觸有,明確了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與課題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開展課題研究中實施的相關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理論的學習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為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於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閲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閲、網上查閲、期刊訂閲、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閲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於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3

為了全面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我國啟動了“陽光體育運動”工程,同時,“陽光體育”也給籃球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籃球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我國高校籃球教學現狀

1.重實踐輕理論。雖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沒有理論作為依託的實踐只能是霧裏看花、水中撈月。籃球作為體育運動中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運動,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理論的教學,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對籃球積累了一定的認知,在籃球學習中,也經常會忽視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常常要求教師減少理論課程,增加實踐課程的學習,而教師在很多時候都會順應學生的要求,對於理論知識的教學就會一帶而過。由於缺乏基礎的理論知識培訓,學生往往很難高效、準確地完成每一個動作,不僅學習效率低,而且經常找不出錯誤的原因。2.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陳舊。目前,我國籃球教學體制中過分強調單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管講理論,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和示範動作,常常忽視了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模仿、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然後再進行下一輪的模仿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使教授的動作不能連貫,使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影響老師和學生的整體發揮,這是導致體育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單一,並且僅僅停留在諸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基礎技能的教學上。3.教學評價手段不合理、不科學。有什麼樣的考評體系,就會有與之相應的圍繞考核體系展開的一系列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要求,也會有相適應的體育運動。目前,籃球教學中的考核評價機制仍然沿用傳統的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這種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忽略了學生的身體差異,也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揮。這種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考核方式,只能單一地對學生作出評價,不僅不能完整地評測出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籃球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籃球運動是一項激烈的對抗運動,團隊精神在組織作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學生的自我組織、協作、控制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平時的`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簡單的實戰對抗,讓學生自由思考戰術的運用,老師作指導,從而讓學生對籃球的規則和技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在練習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啟蒙式的講解,通過一些具體的對抗、教師示範等方式,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在邊學邊練中掌握籃球教學的精髓。

2.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模式上,體育教師應該拋棄傳統體育教學的老模式、舊思維,積極地參與到創新管理機制當中去,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把籃球教學的主要目標放在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上。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籃球鍛鍊,在課間休息時間安排學生一起觀看諸如NBA籃球運動的比賽和籃球題材的電影,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愛和學習籃球的興趣。課堂上除了必要的籃球鍛鍊外,教師可以合理設計一些籃球類遊戲,並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師先把遊戲的規則和要求進行説明,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以此提升籃球教學的效果。

3.改革考評體系。在對學生的考評中,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綜合考慮課內與課外兩個方面,課內主要包括學生的到課率、體育鍛煉參與率以及參與表現;課外包括學生自主參與情況、學習熱情、參與成效等,並對積極參與並學習效果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在評價主體上鼓勵老師、學生共同參與,發揮老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反饋,並提供積極的建議和意見,以促使籃球教學的改革。依據“陽光體育運動”工程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籃球課程教學,必須要突出重點和導向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積極性,形成多元化的考評體系,充分調動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經驗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高校籃球教學事業在“陽光體育運動”的引導下向着更深、更高層次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最終實現“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奮鬥目標。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4

20xx年10月21日,我有幸前往廣州省河源市參加了由教育部語文出版社主辦河源市教育局協辦的全國國小語文(語文出版社)教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在河源城區政府會議中心舉行。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共聽了3場專家講堂,看了2節名師示範課和4節真語文精品課堂展示。研討會邀請了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忠豪教授,全國特級教師賈智敏、張賽琴及4名真語文之星。以王旭明社長為代表的語文出版社代表團隊誠摯的態度、中肯的話語、專業的評價和對於會代表們殷切的希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説説我在這兩天的研討會中的收穫與體會。

在研討會的開幕式上,從社長王旭明的開幕詞中我第一次聽到了‘真語文’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接着我便帶着好奇和敬仰傾聽了吳忠豪教授的《語文課程改革的走向――兼論真語文教學》。從吳教授所講的什麼是真語文,真語文的現實意義,真語文的基本特徵,語文教學內容分類及探索科學的語文知識與方法中使我初步認識並瞭解了什麼是‘真語文’。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真語文迴歸語文的本質屬性。在吳教授的講座中我還知道了:國小生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課堂上老師要關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學生的語文能力應在實踐中獲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要加以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我折服於吳教授對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引領和指導。他倡導的實實在在教語文的真語文理念,我想應該是作為國小語文老師的我 要努力的方向吧。

第一天下午賈志敏老師的一節簡單、樸實、紮實、靈動,不裝,不演、不做作,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的觀摩課,更深的詮釋了真語文的教學理念。賈老師的課讓我感動,讓我温暖,使我對真語文有了深一層的瞭解。

《我的發現》是賈老師俢改了一百多遍即將入選語文S版三年級教材的一篇文章。開課伊始,賈老師以繁體字‘發’字激趣,同時訓練學生的組詞基本功,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參與到課程中來。接下來是字詞學習,首先是讀準字音,接着是理解詞意,賈老師紮紮實實的完成了這個常規環節。接着賈老師巧妙地引題、解題,並加以朗讀指導,雖剛得了中風,口齒不很伶俐但還是一遍遍的範讀指導。接着是讀書――朗讀指導――概括內容,內化遷移,沒有煩瑣的內容分析,沒有滿堂的提問,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賈老師又巧妙的拋出三個問題:課文裏‘我’發現了什麼?你發現課文裏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你有什麼發現?在賈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進行了大量,有效的説話訓練,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旨也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浮出水面。聽了這麼紮實的一節課,我感慨很多。聽説讀寫時語文教學的根,賈老師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他幾乎都在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單看朗讀這個環節,他花大量時間讓學生輪流讀課文,每時每刻都在提醒並糾正學生的朗讀,直至學生有明顯改變才罷休。反思自己的課堂,有時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讀得少,説得少,練得更少。唯恐學生理解不透,面面具到,牽着學生走,沒有把自主時間交給學生,結果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不輕鬆,語文素養沒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而在賈老師的課堂上,孩子們通過他的引導,發現了文本內容,發現了自己在朗讀和説話方面的進步。

在接下來的幾節真語文之星的觀摩課,雖然沒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但他們樸實的教學風格以及引導學生的聽説讀寫的巧妙自然都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通過他們的課堂也使我對真語文有了更多的瞭解、啟發和思考。

總之,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收穫很多,使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有了一個方向。吳忠豪教授提出的“聽説讀寫同步推進,構建和諧課堂”是我努力的目標。但在語文課上,如如讓教師所教內化成學生所得,從而達到聽説讀寫逐步提高,教材又該如何運用,是我當下思考和要研究的問題。我想通過我的努力學習和的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優秀同事們的幫助下,這一問題一定將會很好很快的解決的!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5

隨着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人生觀、價值觀、認識觀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圍欄,努力去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出適合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認識觀不斷變化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綻放出新光芒。

一、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對一切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的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成,是“以人為本”這一教學理念的具體要求。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常常不知所措,只有唉聲歎氣,認為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太大,無法實施。其實,這只是因為探索與實踐還不夠深入。

二、轉換教育觀念,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全面發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首先,教師要處理好“平等交往”的師生關係,即教師要主動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多與學生交流,多表揚和激勵學生,多關心和照顧“弱勢羣體”,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主體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揚和發展。在組織學生活動時,教師要儘量地深入到學生中參與活動,從中不僅可以多幫助和指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可從中物色物理“人才”,同時增進師生感情。其次,教師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職能,既堅決改變過去那種“獨霸課堂”的陋習,又要反對過分放任學生,談“講”色變。我們應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實實在在地構建嶄新的課堂,讓學生各抒已見,教師精心點評,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時引導,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創設情境,精彩導入。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着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將座位排成若干U形單元,採用六人學習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在教學《運動與靜止》時,教師用電腦多媒體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烏雲,小溪的流水等畫面,讓學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運動。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

四、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

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首先,探究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一樣,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是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與提高。啟發式教學是相對注入式教學提出來的,探究式教學是對啟發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探究式教學從形式到內容比啟發式教學更開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他們也是兩種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

啟發式教學是對注入式教學的變革,整個教學活動呈現出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以教師的主導為輔線的動態構成,強調教師的啟發與點撥作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但從本質上屬於“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是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使他們自己去獲得知識、敞開探究思路,提出不同的意見,得出不同的結論。學生學習的形式不拘一格。這種帶有研究性質的教學形式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機械式學習向主動探索的發現式學習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6

在閒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聚焦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等幾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讀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另外,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説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7

作為一個能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幸運的教師,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感。

世紀,原有泱泱中華文明的發展源遠流長,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當時間老人的腳步邁入21的傳統理論與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全面更新。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點;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特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T”型人才。經過對中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華。既要肯定原有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運用“拿來主義”。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21世紀的未來的強者,使我們的民族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

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僅包括要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多層複合最基礎的層面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層面是具備條件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第三層面屬教育學科類,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這三層面還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的教育、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發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以先進的、代表我們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8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我嚴格遵循教學中的五個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積極探索國小英語快樂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因此在教學中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創設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把握良機,運用肢體語言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國小英語課程中,創造濃郁的英語氛圍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氣氛,才會讓其不自覺地説英語。因此母語在英語課堂上儘量不見光。

國小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説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機械地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國小英語教學質量不佳,恐怕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點。

二、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易理解,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在教學中,要認真授課,用情景對話,手勢語言等方法來啟發、教育學生,以教學生做遊戲、唱歌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有趣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國小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在上課鈴聲響後,也不能立刻就坐好,這時候,教師需要提示:“sit down.”單説英語,學生肯定一頭霧水,教師需要在説的同時配上坐好的姿勢,學生馬上知道老師是讓我們坐好了。“Listen carefully”教師也無須用母語翻譯,在耳邊用一根手指打下圈圈即可,“look carefully”,在眼睛前做下示意,學生也馬上便能明白。請學生上台表演時,用“come here”,並用手向學生招手示意。對於上課的評價用語“great,cool,super,excellent,wonderful”等可簡單地豎起拇指......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三、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信息傳遞。

教學中教師應把國小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於開發學生的潛力。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我們該教些什麼”,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四、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培養興趣。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教誨才能啟迪良知,那麼權威型的師生關係應該是最為有效的。傳統的師道尊嚴,便是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的體現。現代教育觀則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的、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而權威型的師生關係無疑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與稟賦。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有時候從孩子的眼神就能看出他們有沒有認真聽講,是否對老師所講內容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同學們一起玩、唱、跳和做動作,課堂氣氛馬上會活躍起來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不僅引導了學生主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溝通了師生的情感。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伴隨肢體語言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一旦理解,學生才會有學下去的衝動,他們才會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能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教學效果明顯。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9

為了全面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更好地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我國啟動了“陽光體育運動”工程,同時,“陽光體育”也給籃球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籃球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進行改革。

一、我國高校籃球教學現狀

1.重實踐輕理論。雖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沒有理論作為依託的實踐只能是霧裏看花、水中撈月。籃球作為體育運動中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運動,教師在傳授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理論的教學,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對籃球積累了一定的認知,在籃球學習中,也經常會忽視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常常要求教師減少理論課程,增加實踐課程的學習,而教師在很多時候都會順應學生的要求,對於理論知識的教學就會一帶而過。由於缺乏基礎的理論知識培訓,學生往往很難高效、準確地完成每一個動作,不僅學習效率低,而且經常找不出錯誤的原因。2.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陳舊。目前,我國籃球教學體制中過分強調單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管講理論,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和示範動作,常常忽視了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模仿、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糾正,然後再進行下一輪的模仿學習。這種教學方法使教授的動作不能連貫,使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影響老師和學生的整體發揮,這是導致體育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單一,並且僅僅停留在諸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基礎技能的教學上。3.教學評價手段不合理、不科學。有什麼樣的考評體系,就會有與之相應的圍繞考核體系展開的一系列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要求,也會有相適應的體育運動。目前,籃球教學中的考核評價機制仍然沿用傳統的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這種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忽略了學生的身體差異,也抑制了學生潛能的發揮。這種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考核方式,只能單一地對學生作出評價,不僅不能完整地評測出學生的整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還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籃球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籃球運動是一項激烈的對抗運動,團隊精神在組織作戰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學生的自我組織、協作、控制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平時的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一些簡單的實戰對抗,讓學生自由思考戰術的運用,老師作指導,從而讓學生對籃球的規則和技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在練習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啟蒙式的講解,通過一些具體的對抗、教師示範等方式,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在邊學邊練中掌握籃球教學的精髓。2.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模式上,體育教師應該拋棄傳統體育教學的老模式、舊思維,積極地參與到創新管理機制當中去,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把籃球教學的主要目標放在提高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上。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籃球鍛鍊,在課間休息時間安排學生一起觀看諸如NBA籃球運動的比賽和籃球題材的電影,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愛和學習籃球的興趣。課堂上除了必要的籃球鍛鍊外,教師可以合理設計一些籃球類遊戲,並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師先把遊戲的規則和要求進行説明,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以此提升籃球教學的效果。3.改革考評體系。在對學生的考評中,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綜合考慮課內與課外兩個方面,課內主要包括學生的到課率、體育鍛煉參與率以及參與表現;課外包括學生自主參與情況、學習熱情、參與成效等,並對積極參與並學習效果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在評價主體上鼓勵老師、學生共同參與,發揮老師在評價中的主導作用,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反饋,並提供積極的建議和意見,以促使籃球教學的改革。依據“陽光體育運動”工程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的籃球課程教學,必須要突出重點和導向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積極性,形成多元化的考評體系,充分調動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經驗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高校籃球教學事業在“陽光體育運動”的引導下向着更深、更高層次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最終實現“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奮鬥目標。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0

今天桂嶺國小組織了教師們進行了課堂教學藝術的本質的理論學習考試。教師經過一個月對課堂教學藝術的本質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常言説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認識。教學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實實在在地讓學生進步提高、發展、靈活。作為老師應當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課文巧妙地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着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我個人覺得課堂教學藝術的`本質還可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尊重理解學生,發展學生個性。

比如我,語文教學時既要教學生學語文,又教學生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薰陶、感染作用。好的教師的課上就可以看到,他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特別珍視孩子獨特的思維體驗。老師尊重了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孩子的自信與勇氣就提升了。

二、教學過程教孩子學習方法。

如今日新月異的年代,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分析、選擇、更新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就要在教學中把結果變成過程,把知識變成智慧,讓學生多實踐,盡力使學生能將知識與生活結合。

三、教師注意語言魅力。

當老師的課上,滲透着濃厚的中華底韻,就會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因為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在教師長期的“潤物細無聲”中定能豐富和積累自身的文學底藴。

四、課堂要樸實、有效。

課堂上,一個都不能少,把每個學生都看作是一個生命。自主探究與接受學習要適當融合,課堂既要有綜合性又要有獨特性,注意上出語文味。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1

在世界體育領域裏,無論是象徵競技體育最高殿堂的奧運會,還是學校體育運動開展的班級比賽,籃球當屬必不可少的集體性項目甚或首選項目。學校體育課也把籃球教學作為重要的體育教學內容,籃球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探討提高籃球教學的有效性對於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整個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重大意義。本文結合高中體育教學的實踐與體會,試對高中籃球教學做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高中體育開展籃球教學的意義

高中籃球教學作為高中體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對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高中進行籃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競爭優勢、成就感等;其次,可以讓學生掌握一門基本的運動技能,掌握到一種科學的鍛鍊身體的方法;第三,進行籃球教學能夠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放鬆心情,環節壓力,克服考前焦慮等,適當的進行籃球訓練,能夠提高學生應考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來説籃球運動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加強高中籃球教學,對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關於高中籃球教學的幾點體會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學校一定要對高中學生的各種需求給予最大的尊重,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的選取恰當的運動項目展開系統的訓練,加快高中生培養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提升運動水平,增強體育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中籃球教學必須按照課程標準,利用課程教學體系,逐漸提升籃球教學效果,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根本目標。

1、培養學生籃球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籃球興趣能促進學生積極加入到籃球運動。體育老師應積極瞭解學生,把握學生學習籃球課程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想要“保持健康、獲得快樂”的意識,在籃球運動中提高“健康與快樂的意識”,通過給學生講解籃球的一般戰術,體驗快樂籃球。比如,在有關籃球戰術教學時,我抽出一節體育課作為室內課程給同學們播放一場大家都很關注的NBA籃球賽。每到關鍵之處,我會放慢播放速度,將整個投籃過程進行慢動作講解,並詳細分析了好幾個球員的投籃過程。在下次體育課的時候,我告訴同學們,“把自己當成科比”,“你就是籃球巨星詹姆斯”,隨着不斷的暗示,學生們好像獲得了一種魔力,舉手投足之間都透着一種籃球巨星的範兒,激發了學生興趣,教學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2、注重語言講解和動作示範

講解和示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初步瞭解技術動作和戰略戰術上的協作和配合,並從初步認識逐步上升到理論認識。因此,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應強化講解和動作示範的作用,突出重點,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朗朗上口的口訣,簡單明瞭的傳授動作技巧。例如,雙手胸前傳球等動作,可以採用現有的口訣,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動作示範中,教師動作應熟練、靈活,反覆多次,並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積極發揮示範作用,幫助學生直接感知籃球運動的動作要領,理解動作的結構,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加深學生的印象。

3、教學中重視分層教學的實施

高中籃球課學生對籃球技術的掌握程度和知識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分層教學就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在學習中獲成功與自信。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質狀況和個性特徵進行教師指令分層,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質能力和技術水平自己選擇練習項目和難度進行學生自選分層,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層次,層次一:以技術教學為主,簡單戰術配合為輔;層次二:以戰術配合為主,提高技術水平為輔;層次三:以規則裁判為主,糾正技術熟練戰術為輔;層次四:以街頭籃球為主,花樣籃球三人制籃球為輔。這樣就會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習的在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在分層教學一段時間後,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技術水平和提高幅度進行重新調整,不斷地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不斷體會運動的快感。

4、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籃球意識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意識屬於內力驅動系統,對行為實踐具有一定的能動性,往往能夠發揮維持、指向、強化和穩定的功效。一是要在非常有限的籃球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籃球意識培養,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能夠把“勤學、多練、深思、善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反覆強化中不斷提高動作技能,有效增進相互配合的默契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反射性行動,為籃球意識奠定物質基礎。二是多向學生介紹籃球運動的歷史來源、發展過程、輝煌事蹟及其典型人物,不斷激活和增強他們的籃球運動情趣。三是在日常教學和課外業餘期間,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見縫插針地向學生近距離地演示一些精彩的籃球賽事,從而有效地刺激他們的視覺和心理。

三、總結

總之,身為一名高中體育老師必須始終分析與革新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在籃球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籃球的趣味性,通過系統的訓練讓全體學生獲得應有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讓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康的發展。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2

“以學為主,當堂達標”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旨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追求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的理想化課堂教學境界,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效益的最終目的。“以學為主”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充分了解掌握學生“學情”後,開展的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教學活動;“當堂達標”是指:教師依據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科學制定學習目標,教師和學生圍繞制定學習目標,在單位時間內,為完成學習目標而組織的“教”與“學”的活動。如何能深入理解這一教學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落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呢?抱着這一目的,假期里加強了對這方面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一、“以學定教”對學生的要求,即學生怎樣學。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確確實實地相信每個學生,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要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學好。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但是卻堅信這種差異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資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和基本的學習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好。

首先: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學的教學內容進行閲讀,瞭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一環。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温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其次:應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預習,除了回憶或温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瞭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裏,等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閲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繫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複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二、教師怎樣引導和督促學生先學

由於國小生學習自覺性不強,自學能力有限,要想讓學生的課前預習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課堂提問,課堂小測驗,課前隨機抽同學做題目等方法。為促進學生自覺主動而有效地完成自學任務,教師還應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從確立學生學習動機着眼,提出具體明確的自學要求,如具體的看書範圍、思考內容或實驗內容,要用多少時間,要達到什麼目標,自學後教師如何檢測等等。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怎麼看書,怎樣練習,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思考必須是獨立進行等等,並根據具體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嘗試,宜動口則動口,宜動手則動手。

三、教師應以學定教,因勢利導。

每個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去認識事物,每個學生都會有他特定的學習方法。即使從以學含義來界定,有些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這些不成熟的學習方法作為學習的一個起點,通過不斷加強指導,就能錘鍊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情,瞭解和掌握課堂學習的動態,並面向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當前,加強學法指導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但是如何掌握學法指導的力度和增強學法指導的藝術性,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應該説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式教學等都是有效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非常靈活,不拘泥於固定的程式;對學生能做到適時啟發、適度啟發,因人而異,因材而異。

四、先學後教,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布魯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才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第二要備重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第三要備難點。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第四要備交點。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繫,形成知識網絡,教師通過習題的變式講解,使學生在做題時也能做到舉一反三,從而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第五要備疑點。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準疑點,充分準備。

總之,“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認真思考,不斷探索,怎樣做,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怎樣做,才能把“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課堂上,讓學生演繹課堂教學的精彩。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3

數學是關於思維的學科,學生學習數學是從小就開始的。然而學好數學是很多學生頭疼的問題。因此市場上出現的如何學好數學,如何教好數學的叢書很受眾多師生的青睞。但效果不佳。那麼怎樣才能把數學學好呢?現對我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在大學聯考的壓力下,他們在課堂上是認真聽了,也做了一定量的習題,然而在考試中依然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面對眾多的考題不知如何做起。”究其原因還是出現在課堂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只重知識的結果,而忽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過程。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在於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不利於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結構,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數學基本定理、法則、公式的機械記憶,獲取的知識不能產生廣泛的遷移,缺乏遷移的知識則無法轉換成能力。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

隨着素質教育的興起,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探索這樣的一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新”為理念來實施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眾多的教學設想中正越來越多地被提倡運用探究性教學。所謂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教學,獲取知識,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體驗,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學的積極的態度,掌握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學所必須的探究能力。進行探究性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態度。

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其具體表現為: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西方近年來更強調研究性學習,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導致中西方培養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異。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現象,缺乏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不能接受時代的挑戰;也很難出現一些有成就的數學研究者,更不用説重大的數學發現了。因此我們的教育須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迫在眉急。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改革當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應結合我國的國情,努力發揮一線教師的潛能,力爭創設一種“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適應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性課堂教學。

事實上,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倡導“以人為本,突出創新”,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於實踐,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一點也不遠,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善於用數學的眼光,頭腦去觀察紛繁複雜的世界,並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時下的課堂教學要尊敬學生的個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形成,體會數學家發現定理的歷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學倍受歡迎。

如何進行數學探究性教學?

數學學科從本質而言,不能理解為眾多學科中並列的一門學科,因此數學探究性教學也應當區別於物理、化學等以實驗為主而更為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及再現規律的發現過程的探究。讓學生在對這兩種過程的認同與體驗中建構知識。

1、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好的課堂教學不再是結果的教學,而是動態的思維活動的教學。應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常言道:“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往往能激活課堂,喚醒學生的探究意識,其實,以情境創設契機,以問題為紐帶,以師生互動為特點,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探究。作為一線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應精心設計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慾望。

總之,我們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千百萬青少年學生,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個體,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課中有境”,讓學生帶着激情,帶關懸念走進課堂內外,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調動他們的求知識慾望,我們的教學目標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識間的聯繫及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設計仍是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邏輯順序為中心而組織的,結構比較嚴謹。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教材整體與每章之間,章與章之間,章與節之間,節與節之間的知識聯繫,才能打通思維的通道,現行高中教學內容,雖然早已被數學家們所論證和應用,但對學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內容。而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則是把各類具體,明確的技能或知識點教給學生,學生得到的僅是僵死的法則與概念,提高的僅是一種機械操作能力,所以你無論怎麼講和練,都無法改變學生低能力、低素質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學則是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歸納、分析等方法獨立完成,讓學生嘗試用數學家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課堂教學更強調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法則、公式的提出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數學家們探究問題的歷程。在探究過程中既進行思維訓練,又進行了數學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設計例題,對知識及規律的應用進行探究

對知識及規律的應用既是知識的温習和鞏固過程,又是知識的創新過程和認識的飛躍過程,是思維中最積極活躍的過程。因此對這一過程的探究在教學中佔有不少的比例,傳統的教學方法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對例題進行分析講解並歸類,學生在課後做適量同類習題即可,然而效果不明顯,教過的習題仍然不會做,上課聽得頭頭是道,下課後碰到具體問題仍然糊里糊塗,因此教學中一定要改變這種被動式的學習”。

新課改倡導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覺、主動深層次地參與。因此例題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解題,而要在解題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探究新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線教師應精心設計典型例題,指出探究的方向,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探究出例題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的例題,作為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截體,不能只是讓學生間接地從教師那裏學習解題的經驗,應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體驗,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瞭解數學思想方法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總而言之,數學探究性教學,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鬆和諧的研究氣氛和環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去探究,去“發現”知識,感悟獲取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對探究性數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望同行們多多批評指正。我會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突出創新”的新課改精神,努力實現課堂教學高質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4

本學期我擔任三,四,五,六年級四個班英語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嚴格遵循教學中的五個環節,課前認真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因材施教,努力實施課堂改革,積極探索國小英語快樂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同時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

圍、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搞好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我就三年級英語教學總結一下自己的體會:

三年級是學生開始真正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在英語中有這麼一句諺語: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始終讓學生在寬鬆,莊重,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言的學習,表演,競爭和相互評價,為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現象而努力。

在教學中,第一,要認真授課,用情景對話,手勢語言等方法來啟發、教育學生,以教學生做遊戲、唱歌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有疑難和不懂的地方,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帶讀。力爭讓他們學了就懂,懂了會用。第二、在批改作業上,針對個別學生的.作業還採取面批方法一一分析講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習題,其他學生的作業也總是按時及時地批改,並詳細地做好批註,對普遍性錯誤,在全班重複講解、分析,這樣也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幫助。第三、在聽力方面。為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常讓學生聽英語歌曲及英語會話的錄音磁帶,還讓學生表演對話,及故事內容等。

許多英語老師或許都有此感歎: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似乎總有那麼一段距離,好像很難做到“言行一致” !其實在不少英語課上,只要教師用一些心思,想一些點子,找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相似的切入口,完全可以體現任務型教學的真實性,實用性和功能性。例如在教學Unit2 My Family的第三課時中,我讓學生準備了家庭成員的圖片,並把全班學生分為6兩人小組,每組一個學生扮演一個外賓,我提問:如果這位學生是英國人,聽不懂中文,那麼怎麼用英語來介紹自己的家人?隨即學生運用上節課學習的句子This is.....來進行回答,緊接着我又問:除了上面説的,還可以怎麼介紹呢?隨即我教學了用語:Hello! That is ..... She’s… He’s… 等句型讓他們練習。然後自己扮演外賓詢問引出用語:Is this…? Who’s he/she?等,學生學習並分組練習,表演。當然,此時,我要求其餘學生認真聽,聽這一組學生的對話中是否有誤。如此學生在課堂表演中正確掌握了有關“人”的問答用語。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對學生有切合實際的評價和鼓勵。比如在課堂上我創設了情景,因此學生很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幾個個小組的學生都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我根據各小組表演的情況分別給予表揚 “Well done ” “Very good” 等等,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了一種成功感和被認可的感覺。“學中用,用中學”是我們教師一直提倡的觀點。課上涉及的知識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並讓學生體驗到被認同感和使用英語所能獲得的成功感,獲得了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在本節課中,教師實際上是“導演”,對學生提出角色體驗的要求,並通過示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學生始終帶着一種新鮮感和好奇心去學習、理解所學的英語,由此也達到了這一堂課的教學目標。

還有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差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課改給了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的壓力,唯有不斷總結、創新和反思,才會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15

利用業餘時間我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通過學習使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一、對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有了新的定位

新課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評價成為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對師生角色有了新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十分複雜,兩者都不僅僅侷限於單一的角色,而是各種不同角色的統一體。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兩個動態因素,都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兩者本無誰重誰輕之分。至於各自擔當何種角色,則因教學情境與方式的變化而不同。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地教學過程中都絕不會只擔當一種角色,他們擔當的角色是可以轉換的。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常常是集多重角色於一身,學生地學習過程中也地不斷變化着角色。教師地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能適切地把握這些角色,從而有效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要地科學師生觀的指導下,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靈活地選擇和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努力實現師生角色的互動,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

三、教師必須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研究與應用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育教學手段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是現代及未來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事到臨頭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事教學,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研究,並靈活地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才能不斷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