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1

8月28日,有幸參加了中可成功人士陳佔江總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課程,陳總的一言一句讓我耳目一新,心潮澎湃、受益匪淺。

所謂七個習慣: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不斷更新。從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三個階段實現了由個人成功發展到團隊成功,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習慣是:要事第一。在日常工作或部門管理中,我總喜歡先將一些急事、雜事清理,再處理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雖不知道每一天的雜事、急事越來越多,已經騰不出時間再去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了。也就只能每天周而復始地緊張、雜亂到處"救火",結果工作效率低,心身也覺得疲憊,壓力山大。

在培訓中,陳總通過四個象限來告訴我們如何區分哪些事情緊急而重要?哪些事情重要卻不緊急?哪些事情緊急卻不重要?哪些事情不緊急也不重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到底該怎麼做?要事第一提供了一個模型:在從容與救火之間,要做一個選擇:更多去關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從此入手,消除干擾,啟動一個良性循環系統。

是的呀!如果將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處理好了,雜事、急事不也消除了嗎?在公司運作中,如果將流程梳理清楚,明確責任,每個部門或崗位按流程辦事,不也減輕工作壓力,減少重複環節了嗎?

採購部作為公司資金輸出量最大的部門,工作既重要又繁瑣,每天面臨的是大至原材料批量、小到辦公用品、備品備件的零散採購。那如何才能在保質保量地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呢?假如一天24小時是一個桶,第一類事情相當於:碎石(無計劃的緊急採購),第二類事情相當於:石塊(規範的採購/審批流程、計劃性採購、部門溝通),第三類事情相當於:細紗(會議、報告、總結),第四類事情相當於:水(無關緊要的郵件、瑣事)。然而第一類事情確實很急(救火一般緊急!),但是想想,碎石就是由石塊破裂產生的,也就是説沒有提前制定好流程,沒有規劃性採購,當然整天處於救火的場景中。所以,必須一步步要做好完善採購流程,規劃好採購計劃,這樣碎石會漸漸減少,我們可以從容的做更多的.事情。

感謝公司提供了一次這麼好的培訓機會,學海無涯,學以致用,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

後記

人活在世上為何要學習?公司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舉辦這一場培訓,意義何在?一個懂得隨時隨地學習的人和一個從未學習的人的差距何在?在這裏可以用黃正美經理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回答這一系列問題:"學海無涯,學以致用,改變自己"。一切只有通過培訓學習,你才能做到"從現在開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培訓心得2

7月24日,商學院組織中層管理人員進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分享。培訓現場有序、活躍,學員學習熱情高漲,在此感謝商學院的同事辛苦付出。通過此次讀書分享,我有以下收穫:

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工作的一種心態,也是做成事的基礎。在日常工作中的例子很多,同樣的一件事交給一個心態積極人去做和一個消極心態的人去做,完成的結果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積極主動的人接到任務後,首先做的是想怎麼把任務出色完成;而心態消極的人接到任務後,首先抱怨完成任務不具備的'條件,採取躲避的方式儘量少做;可想而知任務完成後的差異,即便同時都完成了,也有可能因為消極心態的抱怨導致有果無功。消極的人更消極從此惡性循環。積極心態的人完成後,會從中獲得收穫和滿足感,轉化成持續的動力。最終兩個不同心態的人生髮展就會出現巨大變化。

有了積極主動地心態下面就要開始做事了。做事方法不得當,即使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寫作也不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好,反而會造成資源浪費,企業是要控制做事成本的。科學嚴謹的做事方法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終為始,做事要先構思在行動,重大事項要先制定行動方案,在付諸於實踐就會降低風險,提高做事的成功率。要事第一,將工作分類根據緊急程度,逐個解決。完成工作需要團隊協作,團隊協作就要和人打交道,良好的協作氛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是就要體現情感賬户是否充足,儲蓄不足團隊關係緊張就會影響完成效率,因此情感賬户的投入就是個人誠信的體現。怎樣更好地協作就要做到知彼解己,並做到移情聆聽,誠懇的接收異議,統一目標,最後達到雙贏的效果。前面的環節打通,最後就要統合綜效求同存異,共謀大局。一件事的完成,就是另一件事的開始,不斷更新提升,做到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