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集合1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9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底兩萬裏》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集合13篇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

又急急忙忙的刷牙、洗臉、吃早飯。用漆或是炭黑塗寫的小廣告輕易是去不掉的,管理人員在小廣告塗抹漆或是炭黑,已覆蓋他們,這也叫以毒攻毒吧,過幾天他們又在被塗過的地方出現了,真是大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氣勢,這樣你來我往幾回和,路面就像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一般,像不用化粧的三花臉!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一個怪物,比鯨魚還要大,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並邀請海洋學界知名人土阿龍納斯先生一起參加。同行的還有阿龍納斯的僕人康納爾和加拿大人捕鯨能手尼德蘭。

在追捕過程中,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不幸落入水中,被“獨角鯨”救起,這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海洋中出現的怪物“獨角鯨”是一艘構造精密的潛水艇。“鸚鵡螺號”(潛水艇的名子)的船長尼摩邀請他們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們衝破了重重困難,多次化險為夷,但是,最終還是落入漩渦裏,生死為卜,下落不明。而阿龍納斯、康納爾、尼德蘭乘坐準備逃走的小艇而倖免落難,將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佈於世。

書中人物的刻畫是成功的。阿龍納斯,是一位對知識勇於探索,永不滿足的人;當尼德勸他逃走,他猶豫不決,他不想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發現仔細觀察,並做了筆記。康納爾,一位對主人忠實的小夥子,對動物分類了若之掌。任何動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屬什麼類,哪一科……十分詳細。尼德蘭,他是一位脾氣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過尼摩船長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長,這是一位帶有神祕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氣反常不定,難以捉摸,時好時壞,不知對陸地有什麼仇恨,這完全是個迷。就連他本人也是個迷。

書中想象合理、大膽。許多書中的事物現在我們早已實現。如潛水艇、電、潛水衣、探照燈等。許多設想非常成功。

我讀完這本書後,對裏面的故事情節,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不是吹的,這本書的確不錯,有時間希望大家也讀一讀這本書。它那驚心動魄的故事一定會深深的吸引你的。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2

由凡爾納著作的《海底兩萬裏》深受少年們喜愛,故事中沒有囉嗦的説教,只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使人不知不覺間就融入了進去,彷彿加入了故事,成為了他們當中的一員,時刻為主角們身歷險境而緊張不已。特別是那

艘“鸚鵡螺”號潛艇,它誕生在真正的潛艇誕生之前,不僅讓讀者如痴如迷,事實上也給後來的工程師們在製造真正的實用潛艇時以有益的啟發。

在故事中,主角們看見了許多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抹香鯨、海底森林、托裏斯海峽、印度洋、珍珠、馬尾藻海、黑潮……這些東西是上帝給予這一隊用於冒險的人兒們的.非凡賞賜!

讀者們看到了隊員們勇於探索的精神,不怕困難迎頭而上的勇氣和責任。尼摩船長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他頭腦冷靜、沉着機智,不是那些只會躲在實驗室裏經不起風雨的科學家,他是一個反抗殖民主義的民族誌士。

表面看來,尼摩艇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心如死灰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着世界政治風雲的科學戰士。尼摩艇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

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艇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

以凡爾納原著改編拍成的電影《藍寶石之謎》裏的情節也扣動着人們的心絃:以格蘭蒂斯為首的三人組,在對娜蒂亞的追擊中,他們身旁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也看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娜蒂亞的真實身份到底

是什麼呢?這個問題謎一樣縈繞在讀者心中。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寫出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鼓舞讀者應該勇於冒險,現在,踏着凡爾納和尼摩船長等人的腳步,我們一起出發!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3

有人感恩父母親情,有人感恩師恩浩蕩,而我卻不由得想起書對我的恩情。從書中我學會了許多,就舉以下例子吧。《海底兩萬裏》是假期中老師要求閲讀的一本書。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現了一個怪物,比鯨魚還要大,有人認為它是一個“獨角鯨”。於是,美國的“林肯號”逐洋艦特地去追捕這個“獨角鯨”。並邀請海洋學界知名人士阿龍納斯先生一起參加。同行的還有阿龍納斯的僕人康納爾和加拿大人捕鯨能手尼德蘭。

然而,在追捕的過程中並沒有那麼的順利,更重要的是,“我們”竟然落水了,落水獲救後又遇到了天大的麻煩,“我們”竟然成了這個怪物的俘虜,更不可思議的是,這竟然是一艘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潛水艇,名“諾第留斯”號。這名“海怪”對他們的'俘虜也夠客氣的。讓生物學家和他的僕人,還有魚叉之手——尼德·蘭都感到了比陸地上的生活都要好。生物學家也在默默行動,就是——觀察這個奇怪的潛水艇。

他們從太平洋出發,途經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後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後,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祕密公之於世。

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打動了。

船長和教授在南極附近的海上航行,不幸被冰山捆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的生命。那是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刻啊!想想他們在性命攸關的危險時刻,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智慧戰勝困難,換作自己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是否真正有勇氣去面對它,克服它、戰勝它。

從《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我應該學習科學家、探險家們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海底兩萬裏》雖然是一本探險小説,但它卻給了我許多感悟,它讓我學會應該勇敢地面對現實,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選擇不在退縮和逃避。

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去探險,一同走進《海底兩萬裏》的精彩世界。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4

我輕輕合上凡爾納的科幻小説《海底兩萬裏》,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使我難以忘懷,尼摩船長他那愛國的心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腦海裏,永遠也抹不去。

文中寫印度王子——尼摩船長因自己的祖國被殖民奴役,他的父母妻子犧牲,他憑着自己的知識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為被壓迫被奴役的.人們奉獻着海底採集的財富,並在航海中撞沉了英國戰船,為祖國人民復了仇。

從書中可見,尼摩船長時時懷着一顆愛國的心,他儘自己所能,為祖國復興努力着。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也要同尼摩船長一樣擁有一顆愛國之心。

愛國精神無所不在,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個愛國志士對國忠誠、為國捐軀,用自己的言行傾訴着對祖國的熱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北京奧運會上,乒壇老將王楠歷經傷病的困擾,用毅力繼續奧運夢,與隊友以其出色的發揮為中國代表團獲得第33金;蔣婷婷和蔣文文為了在奧運會上為國奪冠,每天在訓練中泡上幾個小時;楊威為了五星紅旗在奧運會上高高飄揚,天天冒險練習着體操的各種高難度動作……這不就是愛國嗎?

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不愛國的表現。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象徵,可班上總有幾個人忘記佩戴,難道説是那些人忘記了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一種榮譽、一種象徵?更是一顆顆愛國心在燃燒;當國歌響起,有些同學還在東張西望、交頭接耳,要知道升旗敬禮是對祖國的敬意呀!還有少數人“崇洋媚外”,正如《家有兒女》中劉星説的:冰箱裏有哈根達斯冰淇淋,還吃什麼中國破冰棍!這些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可見,他們與尼摩船長、奧運中國健兒相比,有多大差別啊!

《海底兩萬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國、報效國家,我真希望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從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體現愛國,為國爭輝。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5

在《海底兩萬裏》中的科技,我們知道,有許多都在今天實現了——潛水艇、火箭等。

這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可在作者的那個時代,這些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也側面説明了科學幻想行為的一定的真實性。

那麼,我是否也可以做出一個大膽的幻想——在未來,在人類終於把陸地摧毀時,遷到海里。這個看起來可能會有些瘋狂的想法,實現了,可能真的能挽救人類岌岌可危的命運——依靠抗強壓的玻璃和建材,在海底建造儘可能高的房屋:便於造出的氧氣管道進一步擴大;海洋裏的生物可以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就像小説裏描述的那樣:貝絲製成的衣服、各類海洋生物作我們的食物、牀是柔軟的大葉藻、墨水是烏賊的分泌液······儘管材料可能會和我想的有些出入,但盡力地去研究,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有很大可能可以做到。儘管人類可能會失去汽車般便捷的交通工具,但想想地球的生態系統所遭到的破壞,這可能反而救了人類一命。

想想看,當陸地無法生存,我們轉而進入海洋,當陸地調整過來後,我們又將會回到陸地去。在海洋裏的生活,人類的科技不可能原地踏步,只有不斷地再生可利用的資源才能保證人類的生存。我相信,當科技到達一個層次後,人類的科技將不會有害於自然。到那時,相信人類對可再生資源的重視性已到達頂峯。

那場連接近於現代科技的鸚鵡螺號都未能倖免的風暴又將我的思緒拉回現實。對於未來的準備和預言固然重要,但人類目前最緊急的難題是停止對自然的過度開發和破壞。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人類對科技產物的改進及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更是迫在眉睫,現今新能源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希望它能改善人類的現狀,讓人類不至於像我想的一樣躲入深海。

人類要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便是如何將人類科技和自然相平衡。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6

寒假裏,我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它是法國的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裏》被稱為科幻小説的鼻祖。書中有四個重要人物,帶着我穿梭海底,欣賞到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阿洛納斯教授是個生物學家,是巴黎自然博物館的'教授,被美國海軍邀請去除掉一個海洋怪物,這個怪物就是尼莫船長造的潛水艇----鸚鵡螺號。阿洛納斯教授跟着尼莫船長環遊了海底世界,他有一顆好奇的心。魯莽的尼師傅卻總想着逃跑,被稱為魚叉王;阿洛納斯教授的助手是忠誠的老實人,他對教授忠心不二,教授到哪兒老實人就跟到哪兒。

鸚鵡螺號的尼莫船長本來是位王子,因為妻子和女兒被敵人殺害後,十分悲痛,帶着夥伴們離開了祖國,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海底生活,他聰明、善良、鎮定、堅強、知識淵博、不愛説話。對海底的地理十分地熟悉。他有一顆愛心,樂意助人,幫助了受傷的採珠人,並送給採珠人一袋珍珠。我喜歡這個善良而又聰明的人。

我跟着他們一起乘坐着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去了火山噴發口、西班牙維哥港、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著名的珍珠產地錫蘭島的採珠場等等,看到了企鵝蛋、無雙鳥、珍珠貝、不用見陽光就能生長的植物、可怕的大章魚、長鬚鯨及大頭鯨等等。真是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當他們遇到章魚時,我特別替他們擔心,他們相互幫助,一起努力,化險為夷!尼莫船長和尼師傅面對危險時的冷靜、勇敢讓我佩服不已;當他們被困在南極的冰牆裏,需要鑿穿冰牆,氧氣不夠時,他們呼吸困難,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繼續齊心協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難,即使每個人累得疲憊不堪、氣喘吁吁,也沒有一個人放棄。通過努力,他們終於逃脱了死神的陰影。我要學習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當中。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7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品,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書中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及兩位同伴隨“鸚鵡螺號”的船長尼摩去海底探險的故事。

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途中經歷了擱淺,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讓我讀得驚心動魄,手不釋卷。

書中精緻的環境描寫讓我感覺身臨其境,美輪美奐而又變幻莫測的海底世界讓我感到神奇而為之着迷。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也特別生動,一個個人物個性鮮明,躍然紙上,感覺就像成了我身邊的朋友。

尼莫船長是一個富有同情心,浪漫,帶有神祕色彩的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鬱,智慧淵博,他會講四國語言,包括英語,法語,德語和拉丁語。他逃避人類,蟄居海底,又隱隱約約和陸地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繫,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人。所以在身世不明的他身上,肯定有一段悲傷的往事。我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和學識很欽佩。尼摩船長根據自己的創意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他逃避了人類,實行可怕的報復計劃,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仇恨和不信任感。他讚美海洋,海洋對他來説是他的精神家園。由於他的神祕,讓我對他的來歷和去處充滿了無數種猜測。

書中的其他幾個人物也各有特色。博物學家阿龍納斯知識淵博,性情平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忠心耿耿,理性,冷靜,還有着不同一般的智慧;加拿大捕鯨手尼德·蘭脾氣暴躁、使用魚叉的技藝特別高超,等等。

小説圍繞這幾個人物,描寫了精彩的海底探險故事和神祕的海底世界。這本書的可讀性還表現在它的故事情節緊張,撲朔迷離。作者獨具匠心,巧妙佈局,在漫長的海底旅行中,時而將讀者帶進猝不及防的險惡環境,時而又將讀者引到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境界。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神奇的想象力,令我歎為觀止。

所以,《海底兩萬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8

以前媽媽就給我買了這本《海底兩萬裏》,但是我讀了一遍,覺得沒意思就不讀了。就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又重新讀了一遍,發現《海底兩萬裏》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地方,當時我太小沒有讀出來。它講的是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僕人康塞爾與捕鯨大王尼德?蘭一起隨着尼摩艇長一起開啟了一段十分神祕的海底旅行。其中我最喜歡的.情節是與大黑鯊搏鬥。

尼摩艇長邀請阿龍納斯先生與他的同伴們一起去參觀採珠場。那時候還不到採珠期,但是有一個印度人因為要養家餬口,還是來採珠了。但是糟糕的是,就在採珠人採珠時,一頭可怕的大黑鯊衝過來了,想要一口把採珠人吞掉。大黑鯊可是海洋裏最厲害的鯊魚!就在這危急時刻,尼摩艇長看到這驚險的一幕,便挺身而出與鯊魚開始了搏鬥。尼德?蘭這位捕鯨大王按耐不住也去參加了搏鬥。最後,在他們兩個的同心協力之下,大黑鯊終於被打死。而採珠人也被他們救了上來。

這本書裏面還有與大章魚搏鬥、穿越把紅海和地中海連起來的海底隧道、海底狩獵……許多有趣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裏,我感覺到尼摩艇長雖然脱離人類社會,但是他還是非常關心那些受壓迫的民族或人。但是要是他開始復仇的話,那結果會非常可怕,他的國家是被戰爭摧毀的,所以一遇到他的敵人,他會開始復仇,最終的結果總是敵人的船沉了。他又很神祕,他有數不盡的財富,而他又不説財富是從哪來的;他還説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他的真實姓名誰也不知道。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要學習尼摩艇長多多幫助別人的精神,但不能像尼摩艇長那樣讓敵人死無葬身之地。總之,尼摩艇長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哪個人不是有優點也有缺點呢?只要他不再進行瘋狂的復仇了,那他基本上就可以稱為一個“完美”的人了。

尼摩艇長這個神祕的人,其實懷有很大的悲痛。他的妻兒、家人、國家都沒有了。但他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是他強大的一面。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9

這個寒假,我讀了《海底兩萬裏》這本書。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十九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他所寫的內容很誇張,動人又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説,更驚奇的是,這本書中所寫的故事,在我們現在的時代已是不足為奇,但在他那個時代裏,還沒有潛水艇呢!但凡爾納以他驚人的想象力與豐富的知識底藴在《海底兩萬裏》這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還有蘭可夫探照燈。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閃現着永恆的魅力。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説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書中的主人公探險者、教授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兩個同伴康塞爾與尼德·蘭,一起乘坐“鸚鵡螺號”開始了海底之旅。鸚鵡螺號的主人是尼摩船長,他是個性格古怪,性情憂鬱,知識淵博的人,船上的.人都以一種阿龍納斯先生和他的兩個同伴聽不懂的語言交流,阿龍納斯先生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只有尼摩船長聽得懂三個人的語言。尼摩船長邀請他們一道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極與北極。遇見了許多見也沒見過的海底動植物、海底洞穴、暗道與人們至今沒發現的遺址。

書中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地理、文化、地質學,這麼多的知識,這本書裏都有,作者通過阿龍納斯先生的僕人,知識面很廣的,愛給動物分類的康塞爾,告訴我們海洋的知識,與海洋裏的奧妙。如紅海一種名叫三稜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

出的黏液是造成紅海的顏色像血一樣的紅的原因。還有許多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通過這本書我都知道了。阿龍納斯先生對尼摩船長的無可倫比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欽佩,我也同樣對尼摩船長的才華與學識產生了敬佩,並且我下定決心多看海洋知識的書,體會海洋的奧妙與神奇,探索深海的寶藏與財富。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搭上這艘奇妙的潛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國、神祕的寶藏和沉船,並且勇敢地和大章魚作戰,設法從南極冰壁間脱險。還有很多很多新鮮、刺激的遭遇等着我們去領略。來吧!我們一起去探索!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0

1866年,一艘神祕的潛水艇出現在太平洋海域上,一位勇敢的教授帶領着他忠誠的僕人踏上了神祕的旅途。茫茫大海之中,究竟有多少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在這裏,在大洋的底部,一切都有了答案。

在《海底兩萬裏》中,凡爾納以驚人的想象力向我們描述了那迷人的海底世界——印度洋中美麗的T字貝殼,豐富多彩的海蔘,從雌鯨身上提取的奶油……在這裏,一切都用電,一切都是水產品,一切都與世隔絕。這彷彿就是一個深海桃花源。

艇長尼摩稱得上是這個深海桃花源的主人。他了解大海中的一切,他睿智,機敏,讓教授為之折服。行星被他一個個“抓捕歸案”,千分之一的密度變化逃脱不了他的眼球,氣壓當作槍,電做成子彈。他似乎擁有這個桃花源所有的美好:水草在水中舞蹈,珊瑚定格在人們的眼中,各種各樣的`小魚穿梭相間,與世隔絕,帶來種種奇蹟——貝殼絲做的柔軟衣服,香藻中提煉的香水……

其實我認為,對自由的嚮往才是桃花源的核心要義。尼摩艇長其實是印度的達卡王子。他嚮往自由,他從一個壓迫的民族走來,他為了人民而起義,卻慘遭不幸,革命被鎮壓,妻子兒女雙亡。他最後選擇了歸隱大海,打撈金銀珠寶去資助人民的解放鬥爭。他曾經説過:“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於暴君。在海面上暴君還能行使自己的權力,但在海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他們的權力就不起作用了。”在他的心裏,海洋是個奇妙的地方,是個奇妙的只有自由的海底桃花源。這裏平和,就連天敵之間都可以“和平”相處。但人間現實呢?恰恰相反。作者生活在一個國王室專權,花天酒地,而人民卻倍受剝削,連塊麪包也沒有的年代呢!或許,兩萬裏的海底就是凡爾納的桃花源。

的確,海底世界的美妙景緻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讓人為之驚歎,為之折服。但更美的應該是深海桃花源的自由之美。書末聖經中所提的問題:“誰得以測出大洋深處的深度?”在我看來,世上只有教授和艇長兩個人,才有回答的殊榮。

邂逅深海中的桃花源,又何常不是件愉快的事?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1

對於《海底兩萬裏》這本書,我們應該關注的,到底是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還是科幻在現實中的反映?

不得不説,無論是在情節還是人物塑造上,《海底兩萬裏》都極為成功的。野人圍攻、冰山封路、鬥巨章魚……情節無不吸引人心。尼摩的沉着冷靜,阿龍納斯的博古通今,康塞爾的老實本分,尼德·蘭的性情火爆,人物無不恰倒好處淋漓盡致。

但是,這一切都不是凡爾納所要描述的重點。只關注於這兩點,就會被書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神祕迷惑,就會忽略掉迷離科幻後最重要的現實價值。

因為諸多政治原因,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海底兩萬裏》與凡爾納的初稿相去甚遠。凡爾納的寫作的初衷,是想借尼摩船長表達對當時殘酷的殖民統治的憤恨,和對在壓迫之下的人民的`同情。這顯然與當時的政治局面不相容。所以,出版商與凡爾納多次協商,凡爾納因此把原稿一改再改,才有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海底兩萬裏》,才有了尼摩船長身世的神祕,才有了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的國籍不明。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海底兩萬裏》的真正主旨。

征服與擴張,是殖民統治的目的。而尼摩船長之所以“逃”向海洋,也許就是因為他對充斥着人類貪婪的陸地的一種絕望。在海洋中,尼摩船長有取之不盡的錢財,但這對他來説毫無用處。他無法親自為反殖民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把鉅額財產無償捐贈給反殖民事業。也許那艘被諾第留斯號擊沉的戰艦,曾是侵略者中的一員,尼摩船長對它才會有如此的怒火。在託雷斯海峽,當阿龍納斯習慣性的把當地土著人叫做“野蠻人”時,尼摩船長就問他這樣叫的原因。雖然知道那只是一個習慣性的稱呼,但尼摩船長的疑問無疑體現了他對人權的重視和對殖民現實深深的厭惡。

不要以為科幻小説只有幻想,透過科幻的迷霧直擊其背後的現實,才能明白凡爾納心底的沉重。這無論是對於凡爾納來説,還是對於我們今天的讀者來説,都極為重要。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2

假期裏,我最喜歡讀的書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裏》。這是一部科幻冒險小説,讀這本書不僅能同主人公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許多的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科學知識和地理地質知識。

書裏面講了在1866年在美國的某片海域出現了一隻海怪,於是,美國政府派了戰艦“林肯”號、捕鯨大王尼德·蘭、生物學家阿龍納斯、阿龍納斯的僕人康塞爾以及“林肯”號的所有船員一起去捉海怪。但是,他們在海面上一直行駛着,連海怪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在一天早上他們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尼德·蘭發現了那隻海怪!

於是機械師丟下機器,伙伕丟下鍋爐,廚師丟下湯勺,大家全部都聚集到甲板上去觀看。隨後,艦長下令全速追擊,必須追上海怪!可最後,他們被海怪掀起的兩股巨浪打翻了,“林肯”號隨着海浪漂到了別的'地方。阿龍納斯、尼德·蘭、康塞爾落到了潛艇“鸚鵡螺”號的甲板上。被六個蒙面大漢拖進了艙裏。

在“鸚鵡螺”號上,他們認識了艇長尼摩,參觀了“鸚鵡螺”號和奇妙的海底世界,還參加了海底葬禮,與章魚、鯊魚、土著人展開了搏鬥、在此期間,尼德·蘭一直在籌劃怎樣逃跑。更瘋狂的是,尼摩艇長竟然還駕駛潛艇撞向一艘戰艦!最後,尼德·蘭一行人成功逃出了鸚鵡螺號,回到了陸地上。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了康塞爾的忠誠、沉穩、執着、隨從,讀到了尼德·蘭崇尚自由的願望,還讀到了尼摩艇長的才華過人、機智勇敢,以及阿龍納斯的勇於探索和知識淵博。我很佩服尼摩艇長,但是在他身上有值得我學習的優點,也有我應該掘棄的缺點。優點是他學識淵博,才智過人,能在危急情況下做出正確而機智的措施,並且用自己的知識打造了“鸚鵡螺”號,能和船員們平起平坐,以身作則,勇敢果斷。缺點是他內心充滿了仇恨,有些冷酷和固執,不過在故事中,也展現了他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一面,所以我很敬佩他。

這是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説,大家有興趣也讀一讀吧。

《海底兩萬裏》讀後感 篇13

假期裏我共讀了3本書,《駱駝祥子》中舊社會下祥子的悲慘命運令我唏噓不已;《巴黎聖母院》中那悽美的愛情故事和那美與醜、善與惡的強烈對比又使人感歎、惋惜。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海底兩萬裏》這本書,因為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海底兩萬裏?中,描繪了許許多多的海中美景: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深海魚;海底的花、巖石、貝殼、華麗的珊瑚羣,甚至是陽光照在海水上映出的一塊兒一塊兒斑斕的'顏色……還有各種各樣的奇特現象。令我不禁感歎,大海真是個奇妙的地方呀!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在第十五章中,主角們遇到了困難,諾第留斯號不幸在海中觸礁了。事情是這樣的:這一天,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來到了南極點上,他是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船上所有的人都無比興奮,可就在這時,諾第留斯號竟然觸礁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呀!所有人的心從山頂一下子跌到谷底。這次觸礁,並不是行駛中出現了疏漏,而是因為一座冰山翻倒在他們的航道上,它又受到了水流的衝擊,翻了個大跟頭,碰上了諾斯留底號,導致其觸礁。面對如此境況,船長卻説:這是大自然與他們開了個玩笑,多麼樂觀的生活態度!船長很快想到了辦法。他不慌不忙地指揮水手們,將儲水池裏的水排幹,這樣船便可以浮起來,也就可以脱險了。果然,沒過多久,船就浮起來了。這件事説明,當遇到困難時,要沉着冷靜,不能慌張,辦法一定會想出來的,困難也一定會解決的。

本來,我是有些懼怕大海的,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又對大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比例是三比七,地球大部分是海洋。跟海洋比起來,我們實在是太渺小了,而在宇宙中,地球卻只能算是一粒塵埃。不得不承認,世界是多麼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