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心得集錦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教學心得集錦15篇

教師教學心得1

一、落實三維目標

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目標變得豐富了,它涉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目標,使得數學教學目標更加全面,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三維目標的關係可以形象地表述為:知識與技能既是數學教學目標,又是促進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重要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環節,是認知的槓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附屬品,而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且與其它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認知的根本;錯誤與失敗是認知的綠葉。在教學實踐中,我摸索了落實三維目標的兩條教學策略。

二、重視隱性知識的教學

英國教育家波蘭尼把知識分為隱性知識和顯形知識,他認為:許多技能、方法、交往、態度、體會、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是隱性知識(即只能意會的知識)。隱性知識無法形成像數學課本一樣的格式化知識,只能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或具體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習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體驗、感受、感悟、反思和習得,不僅有助於他們深化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而且能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他們學習數學的態度朝主動、積極方面發展,感受成功探究帶來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習中,學生通過量一量活動,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時學生尚存疑惑;通過拼一拼活動,學生便可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這時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現了;再通過特殊三角形的推導説明,學生更堅定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自信心誕生了……通過他們親身經歷數學的探究活動和與同伴的協作互助,不僅促使他們習得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而且促使他們習得怎樣探究一類數學知識的方法,同時促使他們的數學學習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產生了良性變化。

三、重視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注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實際上是注重獲取數學知識經歷的體驗,它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使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的心智得以運動,並經歷這種心智運動所伴隨的情感體驗。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讓學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於是學生猜測個位上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再引導學生舉實際例子驗證猜測是否正確;當學生髮現猜測不正確後,引導學生在計數器上用“算珠”任意擺數、試除,由學生自主發現算珠個數是3的倍數時,擺出的數能被3整除;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擺出的數與算珠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這樣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實驗、發現的過程,自然能獲得深刻的體驗,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實三維目標中,有的教師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中游離出來,力圖創造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對學生施以説教式的教育,這實質上是對三維目標的曲解;還有的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教學,毫不遺漏地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和感受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這仍然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情境要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調出學生的既有經驗,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要設計好這一情境的程序,讓學生在這一程序中開展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並在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相應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時,上課伊始,老師很神祕地請學生考考自己,讓學生隨意説出一些分數,如 1/2,5/6,7/25,7/15……教師很快判斷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數,並讓兩個學生用計算器驗證,結果全對。正當學生又高興、又驚奇時,教師説:“這不是老師的本領特別大,而是老師掌握了其中的規律,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説:“想”,從而創設了展開教學的情境。教師緊接着問:“這個規律是存在於分數的分子中呢?還是存在於分數的分母中?”當學生觀察7/25與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數,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發現規律存在於分母中。教師追問:“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分母有什麼特徵呢?”學生興趣盎然地討論開了:有的學生説分母是奇數的分數,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數,1/2卻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學生又説分母應是偶數的分數,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數,7/25卻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時教師啟發學生試着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從而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正當學生有大功告成之態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指出8/24與6/24,為什麼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數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學生的認知又激起了新的衝突,從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發現必須是“一個最簡分數”這一重要前提條件。

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激發下,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認知衝突,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中,這樣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參與一種活動,經歷一個過程,獲得一種體驗。

教師教學心得2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説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我以“做”為中心進行X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X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X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X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

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X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小稻秧》、《跟蹤颱風的衞星》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X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聽診器”。學習《海底世界》這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神奇海底世界”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閲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X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二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X年級上冊《長城與運河》這篇課文時,我們由祖國引伸到學校,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閲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象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説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繫生活“做”,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翱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X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我們在X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裏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教師教學心得3

作為xxx區指導團的首批學員,在此次第三屆區級學術節的英語論壇專場中再次領略身邊學員的風采,感受頗多。

一、找感覺,明方向

自xxxx年4月起,我們最初的7所學校14位教師開始了區英語教學指導團專家們面對面的零距離的指導。從校內聽課到課後評析,指導老師耐心細緻地評點,既肯定長處,又對部分教學環節的設計提出真知灼見,這給予了我很多啟迪。由於自己長期在普通公辦初級任教英語,久而久之就有了一些固定的思維,就好似“井底蛙”一樣。然而在聽了指導老師富有新意的建設性教學設計後,彷彿又重新找到了很久都沒有的“感覺”。另外,指導團也提供了很多聽優秀專家的報告講座和市區級優質課的`機會,二期課改中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一次次完美地呈現在眼前。感覺就一個“爽”字。

二、找差距,知不足

在所觀摩的各級展示課中,上課教師都注意為學生創設語言運用的氛圍,注重學生的語言的交際能力,努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生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必要時也採用直觀教學法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障礙;甚至在某些環節,中英文對比,文化語言結構的對比,用上翻譯法。並不是因為是公開課的需要而絕對的簡而言之,或者只用英語授課而搞得學生一頭霧水。

反思平時自己的日常教學狀況,有不少地方還有待改進。比如:每節課都要建立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理念,並非公開課的時候才注意這個問題。我們經常説上好一節課不難,難的是上好每一節課。因此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漸漸在課堂上形成和諧融洽的氛圍,“向40分鐘課堂要效率”是我追求的目標。差距就一個“大”字。

三、重實踐,求提高

在教學指導團的三年時間裏,我有了更多學習和感悟的機會,期間我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帶回學校與同教研組的老師一起分享,此外我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教學展示活動,重在將所學習的先進課改理念和自己實際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同時我也有幸兩次和區裏其他學校的老師進行“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研究,在不斷的實踐錘鍊中,我知道一名優秀的教師所應該具備的理論底藴和專業水準。

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看着曾經和自己一起“同課異構”的市二初級中學的黃豔老師在論壇上娓娓道來自己的成長曆程,我更清楚了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教學心得4

昊昊是一個比較穩重的女孩子,她為人處事很低調,不過昊昊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

先來説一説昊昊的自理能力,昊昊媽媽也是一名教師,平時工作比較忙,有時昊昊還沒有起牀媽媽就已經去上班了。一天早晨來園,我看到昊昊的'頭髮有些亂,我想肯定是昊昊媽媽上班早,爸爸幫忙梳的,我一問才知道,這是昊昊自己梳的辮子,雖然後來我又幫她重新梳了辮子,但是我還是挺佩服她的。

昊昊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非常讓我佩服,一次班裏的兩個女孩子因為比誰的裙子漂亮發生爭吵,還沒等我去解決,昊昊一本正經的説:”你們沒學《弟子規》啊?《弟子規》裏不是説不要比美,衣服要注重乾淨。”就這樣,昊昊運用經句把這個矛盾解決了。

昊昊真的很了不起,她的能力很強,看來以後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

教師教學心得5

完成了本週的教學活動,下面就來反思一下這周自己的教學能力。首先是發現的閃光點,第一點就是認識到了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教學活動上的調整和改造;

第一點就是活動的連貫程度上,一開始講課的時候發現自己所準備的活動跳躍性太大,學生很難跟上課堂的節奏;

到現在可以根據上課期間學生的反應和回答問題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進度;第三點就是教學活動的生動性,我發現一些優秀的教學案例的老師教學過程整個班級的氛圍都很和諧,並且活動都很生動、接近實際、並且可以成功的吸引學生的興趣,但是在自己的課堂上,課堂氛圍就很沉悶,幾乎沒有學生主動的回答問題,在最近的課件設計以及課堂的安排中,我也嘗試加入了一些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發現學生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主動發言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這一點也有了進步,當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嘗試與改進。

其次是不足之處,第一點對於課堂上時間的把握程度,在認識學生水平的基礎上,這個問題會有一些進步,但是在講解習題以及語法點的時候,由於學生的水平不同,時間就控制的不好,有時候還會導致拖堂。

第二點就是分層次教學,這個問題是短時間內很需要提高的一個能力,學生的水平有高有低,對於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不相同,如果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所有同學都教一樣的'知識,可能會導致好的學生學的知識太簡單,基礎知識薄弱的同學理解不了的情況,所以我要加緊對自己這一方面的訓練,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分層次的進行教學。最後就是獨立自主性,由於有指導老師的原因,再做完課件後,會有老師進行檢查,有的地方就做的馬馬虎虎,經常發現一些小錯誤。雖然這周有很大的進步,在下面的時間我要爭取自己完成課件,可以直接用於教學活動。

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每一天都有一定的收穫,相信在結束的那一天,我也可以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教師教學心得6

美國著名哲學家杜威認為:知識與活動不可分離,知行統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學”,主張通過兒童充沛自主的活動豐富經驗,通過真經驗促進發展。我在教學時注重了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課。

一、教學體現活動化活動化教學體現在充沛瞭解兒童。課的一開始,我讓他們充沛交流平時的早、中、晚三餐都吃了些什麼?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只充沛的瞭解了每個同學,而且所有的兒童覺得我們每天所吃的三餐是不一樣的,並且都有着不同的學問呢,激發了他們對學習的慾望。也為下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活動化教學體現在課上的出現形式的多樣。課前根據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內容,我選擇與教材相關的一些可研究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探究實踐活動。根據低年級年齡特點還不具備獨立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就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我的教學中實施,讓他們真正地學到一些有用東西,並在以後的'生活中運用,從而來提高同學實踐能力。比方:早、中、晚三餐的學問的滲透。早餐是他們在“自助餐廳”吃自助餐的過程中知道了早餐的學問是“吃得好。”中餐是他們在“奇奇餐廳”這個童話故事中瞭解到中餐要“吃得飽。”讓同學到時代超市買菜,並通過為家人準備一頓晚餐這個活動來了解晚餐要“吃得少”。

二、教學體現生活化讓同學在活動中發展,在發展中學會生活。新課程提出,教師主要不是知識的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和深化兒童生活的人。我在組織這次活動時,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讓活動深入、延續,通過活動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創設情景,讓同學一起去超市買一買自身晚上需要的菜,並寫一寫你為家人準備的晚餐,在交流中我們可以知道晚餐要吃的少,還可適當吃些水果來補充維生素。從而能科學地指導自身在生活中的行為。假如教師還是象以往那樣死板地空頭説教,同學不只興趣全無,而且根本達不到效果。我認為只有讓同學在各種活動中獲得自然、自我和各種社會的經驗,才幹有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更好地做生活的主人。

三、教學體現開放性 “品德與生活”課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教學時間、教學地點、教學評價、教學資源等都是開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導兒童感受生活、親自體驗、主動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開放的教學形式 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在教學內容上有選擇地,發明性地使用教材,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獲有教育意義的內容,聯繫當地兒童的實際,和時把社會上新的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時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使活動真正成為教和學的中介。在這堂課中體現了開放性,向兒童自身開放,向兒童身邊的大自然開放,向兒童生活的社會開放。比方:最後的課外延伸,我設計了讓同學做一做“小小宣傳員”,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講給身邊人聽,讓他們也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讓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親身體驗。

總之,要想關注每一個小朋友的生長,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快樂,需要教師不時去實踐,反思自身的教學,使教學過程從形式走向生成,從粗糙走向細膩。從而使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堂充溢生機,為同學的終身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學心得7

這學期我擔任高一兩個班的數學課。上課才不到一個月,學生對我還不夠了解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上午第四節是數學課,我提前等在教室外。那天第三節是化學課,因有許多學生沒交作業,化學老師正在生氣,沒聽到下課鈴聲。學生儘管聽見了,也不敢吭聲。直到上課鈴響,化學老師聽到了,又講了幾分鐘才下課。

學生蜂擁而出,突然看到了我,馬上停下來退回教室。我趕緊走進教室説:“休息5分鐘,把握時間,但不要影響到別班上課。”

開始講課了,有3名學生推開教室門喊:“報告”,我隨口説了一句“請進”就繼續講課。講了一段後,發現學生還站在門口,我以為他們沒聽清楚,又説:“進來呀!”只見一名學生向前跨了半步,發現另兩位都沒動,又把腳縮了回去。這下倒把我給弄糊塗了,彎下身請教坐在講台邊上的一名學生:“他們為什麼不進來?”學生忍着笑解釋説:“化學老師剛發了一頓脾氣,您又説個‘請進’,他們以為您是在譏諷他們,所以不敢進來。”全班學生都笑了起來,我趕緊説:“那我就不‘請’了,你們自己進來吧!”3名學生終於放心地回到了座位上。

從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儘量按照“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比如數學問題答錯了,我先表揚他不怕錯的精神,再對他説:“下次還請你來回答問題,老師相信你能成功。”這樣,老師為他創造成功的條件,相信他“下次”總會有進步。

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不應該只是打勾或打叉,同時還要註明問題出在哪裏,“請”他注意這些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做作業審題不求細、只求快,粗枝大葉,馬虎草率,結果對題意似懂非懂,解題時思路不清,走了彎路,甚至答非所問。我在他的作業上寫道:“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請注意審題。”“請注意挖掘隱含條件,衝出題目設置的.陷阱。” 當學生看到批語後備感親切,經過重新認真地審題之後,迅速找到正確的解法。

一個“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對學生也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因此,我們做老師的就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朝着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努力,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教學心得8

經過積極緊張地準備,我的公開課終於順利開展。但上完課後,心裏卻沒有完全鬆懈下來的舒服感,總覺得一堂精心設計的課怎能出現這樣的效果。現將此刻的感受表達出來,希望對以後的課堂能有幫助。

1、課堂氣氛總是無法調動起來。

我是以身邊常見的尿毒症引入的,本以為學生應該非常熟悉,當我提問時,同學們應該七嘴八舌,課堂應該很熱鬧;但事實是隻有個別同學説話,其他同學無動於衷,從而讓該節課出師不利,沒開好頭,自己的信心也瞬間減半。課堂中,我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回答,但學生卻自行其是,沒有人舉手回答,當我點名提問時,卻又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搞得我很尷尬。總結時也不盡人意。今後,我要在調動課堂氣氛上下功夫,找出學生動不起來的.原因,對症下藥,雖然我知道困難重重,但我想試試。

2、課堂教學環節的處理還需調整。

生物學科的特點是要讓學生學會識圖填空,因此當學生自學完課本後,要能出示圖形讓學生填寫,從而鞏固知識。比如,不要讓學生直接説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器官,而是出示圖讓學生説出名稱以便鞏固泌尿系統的組成,效果會更好。再比如腎單位組成部分知識也可以這樣處理。

3、要講清關係,讓學生更好理解。

比如,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球————腎小球,再彙總成出球小動脈;先畫出腎小管再畫出盲端膨大成腎小囊;出球小動脈逐漸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纏繞在腎小管外。再比如,講腎臟、腎單位的關係時可用模型。

4、要學會把簡單知識點變成問題讓學生探討,複雜知識點降低難度讓學生掌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但願自己能在不斷地反思中獲得進步!

教師教學心得9

通過一個學期的小班教學,對小班主題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小班幼兒有意注意已經開始萌發,他們從家庭走進學校,對外界新鮮的刺激能產生興趣,容易進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開展主題活動關鍵在於組織引導和把握主題探究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而這個引導者就是教師。除了教師的作用,家長的作用也很大。因為小班幼兒是剛剛進入幼兒園,他並不知道該怎樣去參與活動,只是有興趣,而家長就是配合教師,去引導幼兒參與活動。

教師是課程的執行者,要吃透主題精神,理解目標、框架,設計預設活動。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要觀察幼兒興趣、積極迴應幼兒,師生共同生成主題。教師捕捉本班幼兒的熱點、需要和經驗生成各班特有的主題,在實施共同的主題時,各班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和經驗生成不同的小主題。

每天自由活動時,幼兒總拿出不少玩具車玩,邊玩邊説“這是我吃麥當勞換來的,這是米老鼠車”;有的`説“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坦克車”;還有一個小朋友對汽車特別感興趣,每天説“這是寶馬車,那是別克”。這時我發現孩子對車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加上孩子對車有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建構初步小汽車的主題網絡,網絡的建構依據是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比較關注外形特徵等表面的問題,如馬路上常見車的名字、幾種特殊車的用途等,後來又根據實施情況對主題網絡進行修改,增設了坐車要用的“一卡通”,不同顏色的出租車名等。

教師教學心得10

一學期來,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及體會: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3、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教學心得11

學期結束了,作為高二的一名數學老師,對於教學,我也是有挺多的一個收穫,自己也是在崗位上做出了一番成績,而今來到學校教書也是有了一些年頭了,對於數學的教學也是有一些心得來分享。

做好引導工作,對於學生來説,其實數學的學習,知識是一方面,同時興趣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對於數學沒有太多的興趣,那麼想要去學好,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簡單。而我在教學之中,不僅僅只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多也是會引導他們去思考,去主動的學習數學,瞭解數學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把這一門課學好,而高二的數學學習也是非常的重要,不但是要把這一年的數學學好,同時為了進入高三的複習,也是需要去學好高三的一個知識,可以説任務是很重的,而這更是需要學生們去積極一些面對,而不是被動的學習,那樣的效果也是比較的差,在教學的過程裏面,我也是積極的去做好引導,雖然達不到全員都是非常主動的來學習,但是隻要多一些,那麼也是可以讓班級的數學學習氛圍更好,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去重視,去認真學好,提升成績。

知識點的'講解,要詳細同時也是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其實也是讓他們更主動一些的方法,如果只是把知識教給學生,其實這樣被動學習,自己的工作可能也是輕鬆一些,甚至可以説沒有太多的難度,但是學生不一定能學好,寧願多花時間去設計課程,去讓課堂學生參與的更多一些,這些是需要自己耗費更多的時間去準備的,但是效果也是不錯的,學生們這一年來,也是積極的學好,看到他們期末的成績我也是感到高興,自己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並且也是清楚,數學的學習的確是不容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理解也是特別的重要,我也是會在課堂上多一些講解更細一些,更加的生動,貼合實際。讓學生理解更好才行。

教學裏我也是多去了解學生,清楚他們學習的一個狀態,才能更好的去在課堂上做好講解的工作,而不是僅僅按部就班參照課程去工作,側重點也是會更有針對性一些,教學上不能死板枯燥,特別是數學這種需要邏輯,需要理解的科目更是如此,不是光靠記憶就好,而是需要真的理解,靈活的去運用好。以後也是要繼續的努力,去讓自己能把教學做的更好來讓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教師教學心得12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避風港,是烈日下的遮陽傘,是冬季的暖爐。但是這對父女已經3個月沒有説話了,彷彿在對方眼裏力互為空氣。

3個月前的一個深夜,瑾兒房間的燈還亮着,此時已經是星期二臨晨1:00。父親忍無可忍地衝進女兒的房間,將女兒的電腦砸了個粉碎,扔下一句“你休想再有自己的電腦!”便摔門而去。一週後,瑾兒從媽媽那裏得到了自己的新電腦,繼續過着自己的“熬夜生活”,令瑾兒媽苦惱不堪,還被瑾兒爸多次責備,發生爭吵。

原來,瑾兒這個12歲的國中女生,總是以作業多,白天沒時間做等等理由熬夜上網。通過瑾兒媽媽的觀察,其實也就是在網上聽聽mP3,擺弄自己的個人空間,也沒有做不健康的事,網友也就班上的那幾個同學,成績和瑾兒差不多,不很拔尖,但品德不壞的幾個乖孩子(但這些孩子在晚上10:00也全部下線睡覺了)。瑾兒難道精力過勝到可以天天熬夜嗎?當然不是,其實瑾兒經常説白天頭昏。為此,瑾兒媽媽多次帶她到醫院檢查,醫生的忠告是:不能熬夜!要保證每天10小時的睡眠!為此,媽媽曾多次試圖向瑾兒班主任求助,但都被聰明又極其要面子的瑾兒阻止了。瑾兒給了爸爸媽媽很多次的承諾,但都以沒有兑現到3天收場。

這次,我這個瑾兒的.老師出馬了,我要和瑾兒爸媽一起,真正的走進她,瞭解她,幫助她。

這天,我約瑾兒全家出來打羽毛球。中途,瑾兒爸媽藉故先回家了,好讓我和瑾兒單獨交心。打球之後我們去逛了街,來到一處環境安靜的水吧,點了我們都最愛的飲料,終於放鬆下來,開始了交談。

原來,瑾兒覺得自己在家常常會很煩,煩得要讓自己呆在家裏就必須得上網,父母永遠不能理解自己,不好溝通,還要時常為了如何管教自己爭吵。“這一切,讓我覺得:沒有電腦打發時間,我就不能在家活!”瑾兒説。

原來,瑾兒爸媽的家教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父親“唱黑臉”,母親“唱紅臉”,孩子永遠有自己的“避風港”。

教育孩子時,父親經常 “唱黑臉”,母親就“唱紅臉”。讓瑾兒變得遇事就依賴母親,喜歡逃避。

其實,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中一方責罰他們時,孩子會本能地尋找庇護。如果此時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台戲”,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總會有人來幫我,即便我做錯了。

二、孩子的父母相互埋怨,孩子覺得自卑。

在孩子犯錯後,孩子的家長就開始相互埋怨,把責任都推到對方的身上。當孩子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產生“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責下去,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放大了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羞恥感和無助感也油然而生。長期這樣,孩子就會變得壓抑而自卑,甚至催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從而“破罐子破摔”,有些孩子甚至真成了不良少年。後果不堪設想!

三、過分溺愛,放縱孩子。

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裏想什麼就會做什麼,他們往往只顧滿足自我慾望,而不懂得遵守規則,如不加以約束,就會讓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後,體會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今後就極可能變得橫行霸道、肆無忌憚。

四、家長“隨心所欲”,孩子極端發展,沒有原則。

瑾兒爸爸心情好,就對孩子溺愛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見孩子就覺得不順眼,少不了訓斥。很多人都認為嚴厲教育不好,其實,“隨心所欲”的方式更不好。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對孩子嚴加管教是會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夠幫助他們學會遵守規則,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隨心所欲”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人格缺陷。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隨心所欲”會使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成人之後,情緒也會起伏不定,忽冷忽熱。輕則影響人際關係,重則可能會影響人格發展,容易走極端。

我給瑾兒父母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徹底反省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換個角度看問題。不要急着從對方身上找原因,應該把焦點對準孩子,仔細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為,分析他們為什麼這樣做。然後,跟孩子好好談談,旁敲側擊地問出他們的真實想法。

二、和愛人交換一下想法,但千萬不要過分埋怨對方或自己。

三、家長尤其是瑾兒媽媽要試着“狠”下心,拒絕幾次孩子的過分要求,對女兒的不當行為及時進行制止,必要時加以責罰,讓孩子和家長都形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四、瑾兒爸爸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自己心情正不好,孩子還在惹是生非,那麼教育時要對事不對人,別傷了孩子的自尊,而應正確地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兩週後,當我再次與到瑾兒全家打球,他們已經沉醉在家庭的温暖和諧中了。瑾兒比以往更水靈了,可能是睡眠充足,身心愉快吧!

教師教學心得13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悦。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羣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

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佔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鍼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

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課堂教師教學心得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閲讀課來説,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裏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高校課堂教師教學心得

我區實行了高效課堂教育,從根本上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帶來了教育的春天。隨着上課時間的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的內涵是豐富的,它關涉了生命的交融、心靈的對接、情感的溝通、思維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賞識、價值的共建、品質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是積極存在還是消極存在,學習效率高還是低,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做為一名教師,如何把上述精神貫徹落實,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在理論上充實自己,深刻領會上級精神,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並親自體驗實踐,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二、狠抓備課這一環節,把時間還給學生。學校要求教師講課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鞏固練習。同時應該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實可行、和諧高效的教案。

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給學生展示的舞台;把實踐帶進課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瞭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把鼓勵帶進課堂,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想、敢説、敢於創新,提倡民主和諧,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把競爭帶進課堂,提倡互助、合作學習,使課堂更加和諧。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學生真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同時我們教師要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並注重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深化素質教育的內涵,正確認識,全面實現“高效課堂,”型課堂。

教師教學心得14

隨着區域活動在幼兒園一日教學活動中重要位置的凸顯,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是容易的,而從多到精確是值得好好推敲和琢磨的,也是不容易實施的一步。

那麼區域材料如何從多到精呢?通過學習,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區域材料必須是適宜的。所謂適宜就是符合孩子興趣的,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對幼兒的發展有引領和促進價值的。如果在小班投放棋類遊戲,則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肯定是不適宜的。若在中大班投放棋類遊戲則會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競爭精神、對數的認知和運算的能力,則是適宜的。

其次,區域材料必須是有層次性的。如教師自制的登山棋,只是通過骰子的不同玩法,便達到了促進中班至大班孩子學習發展的需要。中班初期可以兩人擲骰子(數字1——6)比大小,後期通過自制的骰子把數字更換為5——10。大班則可以通過兩骰子上數字的運算,我比你大幾就走幾步,遊戲中練習了10以內的加減運算。

再次,區域材料必須擺放整齊,種類少數量多。區域活動是孩子自主操作的遊戲活動,材料的擺放必須一目瞭然、整齊有序,才能引發和支持幼兒的學習。若是種類繁多,雜亂無章,必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干擾幼兒的選擇,使幼兒毫無目的性,也不能夠引發幼兒的自主學習。如科學區的材料,探索電的乾電池、燈泡、電線,一個框子裏這三樣材料,孩子則很容易操作,但這個框子裏若有其他材料,孩子則不知道如何做。

最後,區域材料必須根據主題活動和幼兒的興趣定期更換。若一學期中從始至終材料都未曾更換,那麼幼兒肯定就失去了遊戲的積極主動性,更如何去求遊戲中的發展呢。如果區域中的材料是與正在進行中的`主題活動相關,則會促進孩子的發展,更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自由練習、加深理解的機會。如中班主題《我發現的祕密》中,把集體活動中用到的氣球、蠟燭、玻璃杯等材料投放到科學區,你會發現在自由的氛圍中孩子饒有興趣的進行着操作,驚喜的訴説着發現。

總之,越自由越創造,自由不是一定能激發創造,但產生創造的土壤一定是自由。相信通過對區域活動的不斷實踐,教師的不斷跟進與反思,區域這塊自由的土壤一定能夠綻放幼兒創造的美好。

教師教學心得15

20xx年我畢業於大荔師範學校,20xx年從事教學工作至今,我感謝韓城深厚的文化積澱對我的影響,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為我提供了發展的機遇,韓城教師的敬業精神和一絲不苟的品質極大影響了我,使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教學中有得有失,成績永遠屬於過去,在新的形勢下,我應該為韓城教育發展做些什麼呢?

過去由於會考的壓力,逼迫學生為了升學必須去死背枯燥的知識。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至於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往往考慮甚少。我們的教學過程往往是封閉型的,相當一部分老師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手段落後,習慣於“師講生聽”得到教師的表揚。作為老師應該理解學生這一純真的願望,抓住這一“閃注入式的“滿堂灌”,學生成了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今天,學生不再有會考的壓力,這種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甚至看別科書做別科作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要完成素質教育這一艱鉅任務,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採用新穎靈活的教法,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由“強迫型”學習變為“需要型”學習;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由厭學變為愛學。

學生只有敬愛老師,才願意自覺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在中心工作的過程,讓我感受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真心的愛學生,做學生的好朋友。這是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的前提。學生信任你,你講的話才在感召力,才能得以落實。同時,學生也會向你敞開心扉,經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真正瞭解學生,有的放矢進行教育,在這一方面我認為應注意從以下幾點去做: 1、盡力去了解學生。採取多種形式,有意識和學生接觸以及側面瞭解,掌握學生生活環境,學習條件,思想情況,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點,心理特點,瞭解他們所做、所急、所需,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2、理解、尊重學生。教師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每個學生(哪怕雙差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師喜歡的學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師“討厭的人”,希望光點”。不論學生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教師都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決不能挖苦、諷刺、體罰學生,應該耐心的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克服缺點,鼓勵學生勇於戰勝困難,激勵學生努力進取。

3、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全體學生。特別注意不要袒護優生,冷落差生。常有成績好的學生老師喜歡,看不見他們的弱點或者遷就他們的缺點,成績差的學生老師卻看不見他們的長處,對缺點有時會小題大做,造成差生逆

反心理和抵抗情緒,同時使他們自暴自棄失去信心,對老師產生厭惡心理。

二、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生的眼裏,教師是道德的典範,智慧的化身,行為的標準。因此,教師本人就應以豐富的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認真的工作態度,文明的舉止,端莊的儀表,不凡的氣質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言傳同時進行身教,使之潛移默化地給學生良好的.情感鼓勵,學生在敬重你的同時就會自覺接受你的教育或批評。

三、注意因材施教,切忌簡單粗暴。不同學生有着不同的性格、脾氣,不同的思想素質。有的學生善於接受教育只需點到為止,有的學生不大樂意接受教育,十分固執。這就需要我們採取不同的辦法,不同的態度,有時要柔中帶剛,有時要剛中帶柔,把握好“度”,運用好“法”,合理、巧妙的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感到教師嚴而不兇,畏而可敬;使學生感到言詞誠懇,擊中要害,又充滿愛意。他們就會從內心深處願意改正缺點。反之用發脾氣、簡單、粗暴,千篇一律的説教會使學生反感,習以為常,甚至產生敵意和你對着幹。沒有愛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只要我信對學生充滿愛心,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表揚和鼓勵,多一點温暖和體貼,注重自身修養,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那

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這是我在中心所感受到的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