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3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1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發佈,對中國教育來説,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説,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係到國家的總體發展,也關係到千家萬户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②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③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④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後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於每個課堂。那麼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着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

這是學生學習素養和關係素養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包括學習的願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於中國小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係素養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能認識自己、悦納自己,能自己規劃、自己約束和自己調節,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後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自覺關心生態與保護環境等。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繫。情境化教學是啟發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繫起來,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採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己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2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幹教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

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

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

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

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於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每門學科都藴藏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着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説:“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説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3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師不但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藴,還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素養和知識有什麼區別呢?素養來自於知識技能,又高於知識技能,素養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學科素養和教育素養。

有學科素養的教師一定痴迷和深愛所教學科。有了這種痴迷與深愛,他會主動學習學科知識,鑽研教材,博覽羣書,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不斷把知識擴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華,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並且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積累智慧,迸發教育學靈感,形成教育素養。

我最開始從教時,覺得編寫教案的人很優秀,他們往往能夠抓住文本的核心問題,巧妙設問,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去解讀、探究文本,而我竟什麼也看出來。隨着工作時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積累了經驗,當然這也得益於對教材反覆研讀,積極吸取他人經驗,再結合自己的體悟日積月累而成。

譬如這學期我們學習選修教材《外國文學》這本書,這本書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這些主題都是小説的基本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文學類文本閲讀中經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敍述”,包括敍述角度,敍述人稱,敍述腔調和速度控制幾個概念。如果在以前我總是着重講解本單元的第一課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而讓學生自己讀讀《牆上的斑點》和有關話題“敍述”的'理論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這單元時,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題“敍述”上,而把《橋邊的老人》《牆上的斑點》作為例子去解讀,這也符合編寫者的意圖。除此之外,我還選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讓學生分別從狐狸和烏鴉的角度採用第一人稱去敍述。學生對這個拓展的問題興致很高,演繹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烏鴉》,有的甚至改變了敍述腔調,加入了網絡文學中“快穿”的手法,還讓烏鴉角色崩塌。學生們的表現令我驚異,而我也相信,通過這次訓練他們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麼是敍述角度,敍述角度的改變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之所以前後教學的理念發生變化,我想這得益於這幾年不斷地學習新知識,聽教學名家的講座,知識視野開闊,對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讀教材也就更深入。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説:“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博覽羣書,廣泛吸取營養,才能厚積薄發,收到讓學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4

數學閲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閲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信息,實現以人為本的對話。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閲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閲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如何採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質閲讀”,提高閲讀質量?以《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為例,探討了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閲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閲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閲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閲讀時,要引導學生髮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為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閲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閲讀材料包括圖像、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麼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麼?”“排水法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等等。”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引擎進行閲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信息,有助於加深對閲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為規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侷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閲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於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裏行間獲得啟發,不要侷限於題材的侷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後—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閲讀僅到此為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閲讀”,打開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①“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轉化為規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②“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料泡沫的體積?”。通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於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於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通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①“排沙法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閲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在數學閲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係,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繫,實現知識的系統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閲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繫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係是“V後—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後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出=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稜長為4dm的正方體鐵塊,缸裏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後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閲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於學生髮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係。

四、體悟思想,昇華閲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國小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着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閲讀時,不僅要掌握文本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信息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閲讀的認識,昇華閲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形態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麼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上看,是把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②課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不變、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出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出。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閲讀,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啟發,感悟到其中藴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閲讀,一個閲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5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閲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係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説,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於三維目標又高於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着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麼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薰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可從以下方面在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儘量給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己、體驗成功的平台。讓學生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儘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能力的發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閲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閲讀,積累優美、新鮮的語言材料,並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闢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着學生的心靈,並啟迪學生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於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閲,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6

本次參加江西金太陽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師的我培訓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要注重學生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着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本人現詳細的把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確具體目標

首先,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其次,課程設置——學科權重變化,課時再分配;

課程開發——課程多樣化、個性化、考驗課程開發能力;

走班選課——走班或成為必然,滿足多樣化成才升學需求;

發展規劃——教會選擇,學生職業和生涯發展指導成為必須;

師資提升——課程開發能力和對學生指導能力是否具備。

再次,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讚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審慎思考信息技術背景下本學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新特點、新變化。不崇拜、不跟風、不過分追求時尚。讓我們的學生跟上時代步伐。藉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對常規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可以豐富現有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之一。藉助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改變評價方式,使個性化、交互式學習成為可能,使學習過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7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藴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8

xx區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國小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題,意在提高全區國小英語教學質量。

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平台中結構升級後的板塊設計、基於藍思分級閲讀測評系統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台,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台。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台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吧,對於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教育精英公園道國小的劉老師分享了“國小英語複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後隨堂練習、單元複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複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度和背後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鑑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閲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後,對於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侷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於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後,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台,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於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9

在本輪國小語文教師網絡學習中,我學習了幾門有關核心素養的必修課,如《核心素養的定義與願景》、《聚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改革》、《關注核心素養》等。學習中,認真觀看了相關專家的精彩視頻,受益良多。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下面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沒有文化基礎就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所謂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藴和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科學精神。所以要求教師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便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藴。

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髮展性,也具有階段性。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髮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髮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髮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着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國小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師落實不同學科的素養,那麼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分認識自己價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標;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夠認識自己,規劃人生目標,在這些長遠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才是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通過本輪國小語文教師網絡學習,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在以後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此次的理論學習作為基點,努力去研究在本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重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10

xx月xx日我在大慶路國小參加了“基於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培訓,聽了@@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和@老師的“數與形”,使我受益匪淺。@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先是要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再小組合作交流怎樣來求小房子的側面積。同學們將圖形化整為零,把圖形進行分割,通過合作交流共有6種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師在同學們都彙報了分割方法後,鼓勵同學們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側面和麪積。整個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起的只是穿針引線的作用,多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張老師的數與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課結束後的微課,帶着音樂展示了國小階段學習中遇到的數形結合,從一年級的小棒,到高年級的植樹、相遇問題、勾股定理,最後由華羅庚的詩結束全節課,真是太精彩了。

通過本次培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着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11

通過專題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瞭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瞭解,即使有精緻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於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瞭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並且取得實效的起點。瞭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瞭解學生只能是霧裏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鍊,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於老師明確怎麼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麼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於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瞭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基於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心得12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改革,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緻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於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

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並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我也結合了自己英語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於用英語大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二、領悟有效教學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閲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幫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並思考着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着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三、學會終身學習

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的教育規律,做反思型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