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關於網絡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網絡學習心得體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網絡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彙編6篇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導致了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一種新的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形成和發展。教師已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教師更需要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的。 我們的學習觀和教學觀是由我們所持知識觀和師生觀決定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而是主動地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學習需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因此,學習不能通過教師的簡單地傳遞給學生,需要學生自己與學習環境進行交互從而完成知識建構,這種建構無法由他人來替代。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學應該由向學生傳遞知識轉變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性、個性和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緊密關注動機的激發與維持以及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性支持。 網絡對教育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基於互聯網絡的學習可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起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使用傳統教學媒體所不能達到的作用,利用網絡有助於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真正對教育教學起到全方位的變革作用。

1、 有利於構建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現代教育理論,其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強調創設真實情景,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而網絡則淡化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與真實世界的接觸與聯繫。學生在互聯網絡上,可以獲得到大量的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與視音頻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慾望,有利於學生的知識與意義的主動建構,同時對於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台,所以基於網絡的學習活動有利於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建構全方位的學習情境。

2、 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意義建構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生由被動接受信息刺激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基於網絡的學習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不能辦到的。在網絡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再給出每個問題的答案,而由學生自主進行查找,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建構、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網絡上非線性方式,不同於傳統課堂上的線性方式,更適合學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學,為學生主動去搜集並分析相關資料與信息提供了條件,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過本次繼續的學習,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第二,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做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的數學教師。沒有想到的是,本以為枯燥、乏味的學習,卻得到很大的收穫,並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繼續教育是我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遠程教育系統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這需要高度的學習自覺性、持續的學習動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我帶着好奇的心來到這裏,天真的認為外面是會很好的。出來之後就才知道社會是那麼的現實的。來這裏我學的'是網絡營銷我認為自己是可以的。

“網絡推廣”這個時代新詞對於我們90後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具體的定義對於我個人來説還是一片茫然。這次難得公司有培訓,我是帶着一份求知加好奇的心情來學習的。雖然就短短的一個月,讓我感受良多。在這裏和大家曬曬我的收穫,同時也希望有興趣的同伴也加入網絡推廣大軍來。

學習這門技術,掌握網絡基礎知識是首要的。像京東、淘寶這些知名網站對於網民來説都是很熟悉的網站,但是有多少人瞭解過這些網站的性質。是屬於BtoB,BtoC,CtoC還是BtoT我想很多人還沒深入瞭解過。

學習網絡推廣其實就是學習一種推廣思路,大體的模式就是:尋找我們的用户羣--尋找他們的活動網站—找到適合的推廣方法。這就需要先收集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會使用推廣工具。這裏我和大家例舉幾種新手學習網絡推廣常用的工具。像QQ羣,郵箱資源,論壇資源,博客,微薄,友情鏈接平台和問答系統,這些都是常用的推廣工具資源。

其中微薄是最新興的網絡推廣方式,也是很有潛力的資源挖掘工具。有些人就會發現有的“草根”微薄收聽的人數也很可觀,這裏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下初期提升收聽人數的祕訣: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先發表“互聽大隊”的話題,主動收聽“互聽大隊”的人,收聽多了,人數很快就會飆升了。當人數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取消收聽未回聽的聽眾,再給自己定位各吸引人的主題,請聽眾比較多的用户進行轉播。這個方式看似簡單但是管用,不到兩天,我的人數就上千了哦。

註冊論壇發帖也是推廣網站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剛開始發帖,親身體驗過的人都會覺得有些枯燥,但是這類似於“扎馬步”,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帖子發多了,也給網站帶來了大量的訪問量,訪問量一高,質量就出來了,量變引起質變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

學習網絡推廣其實也是一種執行力的培養,是一種做事情的態度,這也體現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的分量。

不僅如此,擁有了大量網絡資源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交友圈,增強了我們的社交能力,漸漸發覺,學習網絡推廣不僅僅是學一種技術,也是對我們全身心發展的一種鍛鍊。

我認為李強老師有一句話是説的非常的好,他是這樣説的,“如果你不學習,你的競爭對手正在學習。所以我們就用心的去學習吧。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我們全校第一天上網課,或許也是全國的國中生第一天上網課吧!沒辦法,因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影響,我們哪的學校都不敢讓我們所有學生冒生命危險去學校上課,只能開啟全國中國小生在家上網課的模式了。

嗯,怎麼説呢?今天第一天上網課的感受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具體的感受,我好像也説不上來,就覺得老師還是講台上的好,同學還是坐在一起的好。我知道現在這樣通過大屏幕來進行線上教學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但我還是發自內心的希望這次的疫情快快結束。我想回到我的學校去,我想看着講台上的老師講得吐沫星子直飛,我想和我的同學一起討論題目,也想下課了和我的同桌一起去吃零食或者吃午飯,現在這樣上網課,已經沒有了上學的樂趣了,讓我沒幾天就會喪失學習的熱情了。嗚嗚嗚……

今天上網課的時候,也還是有一節班會課,我們所有人看着班主任在視頻裏講得眉飛色舞,可是卻只覺得是在看網紅直播一樣,沒有一點上學的氣氛了,特別是我們班主任還化了一個主播的粧容,惹得班上的男同學不停地給班主任點贊打賞,讓我這個本就不喜歡網絡直播的人,更加不喜歡網絡直播了,而我們班的班主任就成了這次直播的“受害者”了。

不過要説上網課沒有一點好,也不是的。在家上網課,我可以起得比以前上學要晚一點,因為不用花時間在上學的路上。上網課對於一個喜歡睡懶覺的人來説,或許還是能算得上一個優點吧!但也很擔心天天這樣起晚一點,等以後疫情結束,回到學校去上課,我又能不能起牀來了。這可真是愁人吶!疫情快快結束吧!我想恢復正常的生活啊!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不知不覺,為期一個月的網絡學習已經結束,回顧這一個月來的學習,感到既緊張又充實,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收穫了許多。

整個網絡學習設置了八個學習模塊,每個模塊又分為閲讀、閲讀測驗、討論、作業幾個小的學習版塊。既有邏輯嚴謹的理論知識,又有貼近生活的教學範例,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實際的操作。讓我們在學習當中不知不覺提高了自己的網絡教育技術水平。下面是我這一個月以來的學習體會。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術水平。通過這一個月的學習,我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設計,教學媒體選擇,教學評價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上我們要能夠從多個角度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加強了同事之間的交流。每個模塊都設置了討論版塊,向我們提供了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平時我們工作都非常的緊張,同事之間沒有多少時間進行交流,這次學習無疑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在這個版塊,你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供大家交流。你可以瀏覽小組其他成員的帖子,學習他們好的地方,取長補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向老師和同時請教。這次學習加強了同事之間的交流,增強了我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三,網絡學習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這次學習沒有教師的當面講授,是學員自己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就給自學提供了空間。我每次都利用閒暇時間到機房進行學習,閲讀每個模塊給出的理論知識,然後根據要求進行發帖和做作業,力求比較好的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通過這次學習,極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我在今後工作中進行繼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四,網絡學習更新了我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次網絡學習,比較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不僅對學員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另外也注重對學員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的評價,這對我在教學評價方面提供了幫助,我改變了以往只注重作業成績方面評價的教學理念,加入了對學生平時學習態度與課堂表現方面的評價,它打破了傳統考試和測驗的“唯分數論”,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較為濃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雖然這次學習收穫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由於平時的工作比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時間來進行學習,而且時間安排比較緊,四天一個模塊,所以就沒有很多時間來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另外感覺有些知識理論性較強,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有些知識理解不夠透徹。其次,由於學習時間有限,只閲讀了本組學員的帖子,沒有更多時間來閲讀其他組的帖子,失去了與他們學習交流的機會。

這次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習的過程中,在強調理論和實踐並重的同時,學習活動始終貫穿着一些真實的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組織學習,學員對該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學習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評估依據。活動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我學到很多東西。就我個人認為,以真實任務來組織學習過程,能夠貼近教師的真實教學背景,從而極大地激發我們的學習動力,提高我們的參與意識。在學習過程中,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我感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希望今後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學習,因為教育信息技術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在學習了我校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的事蹟後,我深深被他們的愛國愛校精神,艱苦奮鬥精神打動,他們用實踐詮釋了對西遷精神的傳承,值得我們去學習。西遷精神學習了很多,這一次,對於管曉宏老師的個人經歷,我有着不一樣的感受,管老師的身上,體現出傳承的精神。

師生之間的相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管老師傳承了西遷老教授的精神,又將這種精神傳承給他的團隊,讓這種為國貢獻,自強不息的精神得以傳承。“不能辜負西遷老前輩的期望。”帶着這份信任與重託,管曉宏投身實驗室建設,將這份精神繼續傳承。

我們常説教育是很神聖的,老師是園丁,是火炬。在多年的磨練過後,也許知識會遺忘,會生疏,但老師所教給學生的精神確是難以忘懷的。作為新時代西遷精神的傳承者,希望我們能不忘初心,將這份寶貴的精神傳承,砥礪前行。

網絡學習心得體會 篇6

當今社會充滿了機會與挑戰,而知識則是我們面對這一切的籌碼,我們這些參加網絡遠程教育的同學們對這一觀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體會,也是我們參加網絡遠程教育的學習目的。如何在網絡教育這種模式下來學好知識,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

自20xx年1月,我參加重大遠程教育已有2個月了,通過這段時間地學習,讓我有了一點體會,在此與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能拋磚引玉。

一、抓住一切可利用的空閒時間來學習

我們許多人都是上班族,工作都很繁忙,能專門用於學習的時間很少。所以,我們要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否則,本來就不充分的時間可能學習到的東西更少。學習就是要學習課程中的重點,抓住重點用心體會,思想上不要開小差。有時候一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小問題來學習,每次根據時間的長短只學習其中的一到兩個小問題,不要貪多,貴在堅持。

二、經常和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

與同層次同專業的同學加強聯繫與溝通,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討論學習問題、體會、經驗,並由學習好的同學帶領大家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在平時寫作業時,遇到問題和同學們交流也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識點,而幫助解答問題的同學也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網院為我們互動還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平台就是討論答疑模塊,在這裏我們可以和全國各地同層次同專業的同學進行學習交流,使用起來感覺也是相當不錯的。最後,要充分利用網上答疑時間,在答疑前做好準備工作,對學習中的疑問事先有個總結,以便在答疑時能有的放矢。

三、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

我們對一些很難理解的問題,實在沒有興趣去學,而學習提綱中這問題卻偏偏是重點,所以,如何培養學習興趣這一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本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我的專業是會計學,在本人工作中所面臨的會計實務很多,在工作中,我利用所學到的專業會計知識,發現了一些曾經沒注意的問題,也解決一些曾經認為很難的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同時也提高了我對學習的興趣。希望我的這一點提高學習興趣的小經驗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四、學習中的一些技巧

拿到課本後,要先通讀一遍,瞭解這門課程有多少內容和學習的重點,之後再聽老師的講課和看網絡課件時,就不會產生迷惑,能很快的跟上老師的講課進度。

平時的作業我是每次在聽完一章或者以小節的內容後,就立刻做。遇到作業中不理解的知識點,翻過頭再繼續聽老師講。這樣幾次也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點。

到考試前,老師的複習串講一定要聽,在串講中老師把每個知識點都作了詳細的講解和總結。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老師帶領下複習一遍,並可以在老師總結的基礎上對重點的知識點加深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