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實用】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1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9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16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

音樂教學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能讓學生從心底激發起對音樂的喜愛,從喜歡唱歌到喜歡上音樂課,這與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大有關係。

一、打破常規傳統的音樂課總是“發聲練習,鞏固舊歌曲,學習新授”,老師的教案一成不變,學生們也心中有數:接下來老師會讓我們作什麼了。長期以往學生的'興趣已被剝奪了。試問:他們還會喜歡上音樂課嗎?

二、轉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多樣性,可以有一個生動的開場白(或是故事,或是律動,或是———)一下子就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中。教學過程也應該設計的連貫,環環相扣,內容新穎,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或是用一個故事貫穿首尾)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這種寓樂於樂的教學過程還怕學生不喜歡嗎?

三、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語言(口頭語或身體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想上好一堂音樂課,教師自己應先進入課堂的角色,才可以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覺教師不是教師,而是我們的大姐姐,她在和我們一同學習交流。這樣的熱情也就有了!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2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教師的教學技能》這本書,在這裏簡單談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1、要掌握某種教學技能,必須領會這種教學技能的基本知識,弄清它的本質意義和適應範圍,瞭解其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領,這是技能形成的基礎。其次,技能總是在練習與應用中形成和發展的。

2、就技能的來源而言,教學技能即表現為個體的經驗,又是人類經驗的結晶。它源於教學經驗,又高於教學經驗,是個體經驗與人類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教學技能需要學。教學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樣,熟練運用要經過選擇活動方式和練習。練習:第一要明確練習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練習的結果;第三要反覆練習。教學技能的形成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經過科學訓練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學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點。要特別提到的是,各種教學技能的難度是不一樣的'。教學中有些影響師生交流互動的技能,如場面控制、活動調節、診斷與評價、及時確認等教學技能,更應當受到重視。

4、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反思被廣泛看作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説謂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的過程。反思具有自覺性、針對性、過程性、廣泛性、創造性、超越性等特點。

5、教師要主動建構經驗的意義。當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者經驗系統的變化。也就是説,學習者經過學習,其經驗系統得到重組,轉化或者改造,這一學習結果是學習者經由主動構建而獲得。

6、教師的教學技能在一定文化脈絡中習得的。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是在學校的組織環境中逐步習得的。學校裏教師之間交往與溝通,工作中的合作與切磋,實踐中的觀摩與互動,都是教師掌握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在教學活動的參與和磨礪中,通過自覺的訓練和經驗的反思而構建起來的。教學技能只有在實踐中綜合地創造性的應用,才能得到發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3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幼兒教學,我對幼兒這一份職業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對長期工作在教學崗位上的幼兒教師充滿了敬佩。下面就這段時間來的教學我談幾點個人的心得體會,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一、教書難,育人更難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這為師之道,除了教授書本知識外,更要傳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雖然在學校學到了許多知識,但是要把他們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實在是有些難。

育人難,難在對幼兒的説服和誘導上。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育人跟上的艱辛和長久的目標。幼兒的心理是一張潔淨的紙張,作為幼兒教師就有責任引導畫好人生的第一筆。可以説幼兒教師肩負着下一代啟蒙的責任,影響着一代人的素質,因此不但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好學生。

二、教師要有紮實功底

經過一短時間的教學,我也發現自己的知識已經逐漸不夠用。以前總以為幼兒教學無外乎加減法,講講故事等,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才發現遠非如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

一桶水”,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顯而易見。教師要想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就不能滿足於已有的學歷和已掌握的知識,不僅要注重積累,而且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為適應全面育人和教育職能能多樣化的需要,教師應擺脱只能教一門學科的局面,應既能教必修課,也能教選修課、活動課,由單一型教師向複合型教師轉變。提倡教師不僅能在本專業領域中貢獻突出,更要多才多藝。這樣,當我們每天站在學生面前時,都能別具一番神韻,別有一番風采。

三、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鋭,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就是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其次是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我們也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的很脆弱或是很隨便,如果老師做的還不如學生,就會對老師不信任,因為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偉大而高尚的,他們甚至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完人,聖人,沒有缺點,從不犯錯誤。因此我們要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一言一行中作出表率和楷模。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由於本人教學時間短、經驗少,因此所説的不夠全面和具體,但是我有決心和信心,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擔負起啟蒙人、教育人、影響人的合格教師。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4

何為固執、何為偏執、何為執着,這三個詞語只有一字之差,其含義卻是天差地別。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其含義,我還專門查了查:固執,本指堅持不懈,後指堅持成見。偏執,指過分地偏重於一邊的執著,容易產生病態嫉妒等。執着在今日多指堅定不移。人生在世,切不可太過固執與偏執,但不能少了執着。

做事不能鑽牛角尖,對於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過於執着,或許會轉變成固執甚至偏執,走向迷途。當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若遇到不可解決的難題時,不妨停下來,歇歇腳,品口茶,再繼續前行,或許就可以跳出當時的.困惑,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為人處世,更不能鑽牛角尖。像文章中所説的那位“朋友”,遇到一件事,怎麼想也想不通,別人都告訴他算了,但是他依舊放不下,這樣不是折磨自己嗎?文章中的他就陷入了一個奇怪的圈子,明明處處是出口,兜兜轉轉,卻尋不到一處。這樣的人,人生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一顆能容納百川的心,浮世間紛紛擾擾眾多,能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不鑽牛角尖的人,或許會更成功。就如文中講到的那個工程師的故事,何必非要修它呢,去掉也可以呀!在發明創造、解決問題時,這都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或許我們認準的道路它本就到不了羅馬,拐個彎去另一條路或許直接就到了!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更要做到凡事不鑽牛角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備的就是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品質。所謂言傳身教,不就是説教師自身要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嗎?雖説不鑽牛角尖算不上道德修養,但它絕對是一種思想品質,因為它關係到我們的人生是豁達開朗,還是井底之蛙!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5

前幾天,上了《秦兵馬俑》的公開課,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繫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着怎樣的鮮明形象?認真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閲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彙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閲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閲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由於多媒體的合理運用這部分內容學生讀的興致很高,為後面仿寫句子奠定了基礎,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分析寫法,先抓住兵馬俑的神態,再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面對眾多的生動形象的兵馬俑,仔細觀察其神態,創作的慾望很濃厚,一氣呵成,寫出的許多生動感人的語句,這是課前沒有想到。也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課前雖然讓學生查閲了大量的資料,因為時間關係,沒有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機會,所以很好的資源沒有及時地運用,這也是感到有點遺憾的地方。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6

最近終於擠了點時間讀了讀《教師的教師技能》這本書,這本書雖算不上是教學指導類書的極品,但我認為還是給我很大的啟發。它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運用到的有關的知識和經驗,以及要採用的教學手段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對於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教學工作任務。增強教學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的教學技能》這本書看似理論重重,實則是一本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書,它用形象具體的實例告訴我們每一個要介紹的概念,便於更好地理解其含義。上。中。下篇,分別對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有詳細的闡述。讓我感到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不再是簡單的技能問題,而是跳出説教的條條框框,常教常新。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

就拿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來説,把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的關係賦予對話。合作的關係。教師也承擔着多重角色是圍繞着促進學生髮展。推動學生而展開的。語言是載體;形象。生動。精闢,幽默的語言向學生傳輸知識,表達思想情感。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等。課內的.措辭要有藝術;注重富有啟發性。開放性,具有激發力,引導學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決問題。

討論是新教育實驗溝通構建所必需。使得個體的知識建構過程,不是個體頭腦中封閉的事件,是通過與他人的互相作用。合作交流才能獲得的。突出探討的重要性。

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領會教育改革精髓,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反覆的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把這些教學技能應用的得心應手。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7

今年中心校確立了我和呂偉忠教師的師徒關係,在一年的互幫互學中,呂教師按幫帶協議書中的要求去做,認真履行自我的權利和義務。一年來,我們是這樣做的: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為了豐富理論知識,更好的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我們首先閲讀了《學校體育》、《中國小體育教學》等書籍。很多理論書籍的閲讀,使我們學到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十分有利於我們的教學。其次,我們一起借看了很多優秀課例的光盤,廣泛吸收借鑑別人的精華,不斷優化自我的課堂教學結構。經過努力,我的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提高。

2、備課、上課、互相評課。

學期初,我們就制定了多在一起備課,互相多聽課,聽後多提意見的計劃。工作中,我們也是這麼做的`。一年來,我一共聽了張教師30節課左右,跟他學到了有關組織教學、課堂評價等方面的許多經驗。呂教師也經常聽我的課。每次聽完,他都會提出很多的寶貴意見,幫忙我不斷提高。在呂教師的幫忙下,我上的教改引路課十分成功,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我還上了鄉體育教研課一節,效果也很好。

3、參賽

一年來,我撰寫了多篇論文,經過呂教師的修改再修改,參與各級各類比賽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我們共同研究的課題《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的研究》順利結題。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8

本學期已經結束,現將職高一年級政治如下:

一、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學情

本學期職高一所開政治課程為《職業生涯設計》,內容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價值取向、就業創業認識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相當於高一、課的內容,同樣的內容,高中要用兩年時間學習,而高職一隻要一學期學完,在這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有關基礎知識,初步形成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有極強的駕馭教材的能力,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決不能平均分配教學時間,抓不住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我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主要放在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這一塊上,其他內容安排少量的課時,以略講提示、自學的形式給學生講授一些與職業生活有關的、重點知識,開闊學生視野,學會辯證、科學地分析一些職業現象。

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的同時,準確把握學情是關鍵。通過調查瞭解,職高班的學生對思想政治不是很感興趣,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課程原因,學生認為這是一門課比較乏味,學好學壞無關緊要,最後考查背背就行了,所以思想上就放鬆了要求,馬虎,應付差事。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政治基礎差,缺乏一些基本的政治方面的知識,因此政治學習興趣不高;三是學生認為就業還是一個遙遠的問題,所以學習缺乏自覺性和自主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我做到認真備課,選擇恰當的,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理清教學思路,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在課堂上,我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充分發揮政治課的德育導向功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課堂上,我能夠做到引用鮮活的材料,結合,分析重大的現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目前大學生就難的熱點問題,分析我國目前的.人力資源結構,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滯後;通過分析,學生就找到了學習專業、加強專業實踐重要性的深層原因,使教學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找到了學習的興奮點。

三、關心尊重學生,優化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高職學生已能獨立地觀察、思考問題,他們自尊、自信、自強,有獨立的人格,需要關心、認同、尊重和幫助。在教學中,我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到關愛學生,深入到學生當中去,經常找學生聊天、談心,交流思想、聯絡感情,這樣在感情上就得到了學生的認可,真正做到了和學生打成了一片,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優化了師生關係,學生也得到了人文關懷和尊重。

四、精心設計作業,認真組織考查

教學中,我能按學校教學工作要求,有創造性地設計作業,如:針對專業特點和對於的職業羣,我要求學生走近企業、進行職業調查,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很願意完成這樣的作業。此外,我能按照教務處的要求,認真命題,精心制卷,組織考試,認真閲卷,做好成績的分析工作。

總之,本人在教學中,能做到教學“五認真”,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學有所得,教師教有所獲,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9

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是我最為關注的事情。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積累了不少經驗和心得。下面,我將分享一些我在教學中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我認為教學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我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和解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並且對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

其次,我認為教學要注重實踐。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因此,我會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並且對知識有更深入的印象。

另外,我認為教學要注重個性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都不一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個性化的教學。例如,對於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我會提供更深入的知識,讓他們更好地拓展知識面;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我會採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

最後,我認為教學要注重反思。教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和改進,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採取措施進行改進。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改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受益。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0

一、新教材的優勢。

緊扣時代脈搏,增加經濟文化比重,介紹了不同的學術觀點,設置了“學習探究課程”,“課前提示”,“學習思考”,“資料卡片”,“知識鏈接”,圖片資料增多;內容豐富多彩,引導方式多樣。既可使學生緊跟時代步伐,又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還能夠讓他們適當接觸不同的史學觀點,多角度地認識問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沒有體系,史實不清,學生很難把握。目前高一歷史課本分必修一。二。三,分別講授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但是由於分專題展開,且不少內容沒有講清基本的歷史史實,使學生無從掌握。教師如果加以補充説明,時間不允許;如果不補充,學生疑問多,很難真正理解教材,提升能力就更難了。

2、課文中的標題企圖體現文學色彩,淡化甚至消除了歷史學科特色。如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中“從‘刀耕火種’到以‘以牛耕’”,不如直接改為“古代中國農耕技術的演進”;再如“大禹和他的繼承人”改為“中國古代水利事業”等等。這樣既簡單明瞭,使學生能很快抓住中心,無需教師再重新“翻譯”,又具有鮮明的歷史學科特色。

3、有些課容量太大,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仍以必修二第一單元第一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為例,該課正文含5目,此外還有“課前

提示”1則,“學習思考”3題,“資料卡片”2則,“知識鏈接”1則。這樣,一堂課不可能完成基本任務;至於“自我測評”。“材料閲讀與思考”以及“常規訓練”根本無法在課堂上涉及,而目前高一學生又沒有能力獨立完成。為了給學生講解一些必需講解的.知識和試題,不得不多用課時,而學校只能按教學大綱給我們分配課時,最終就實現不了教學計劃。

三、相應對策

雖然新教材存在一定問題,但我們無法迴避,更不可能開“歷史倒車”。為此必須有相應對策,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1、緊扣“會考標準”。教師應熟悉會考標準中的“知識條目。考試要求”,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依據大綱精心備課,對教材進行重組,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

3、動員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比如,“常規訓練”“知識整理”欄中的填空題就可以要求學生提前完成,教師正式上課前進行檢查督促。這一過程可使學生了解課文梗概,有助於提升教學進度。

4、在預習基礎上,一些簡單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敢於“下放權力”,指導學生自己閲讀課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既可節約時間,又可培養學生能力,還可養成不依賴老師的良好習慣。

雖然採取一些措施,但效果並不理想,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1

這學期我擔任了1、3、6三個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經過快一期的教學,我深深的感覺到:孩子對音樂的情感體會,對音樂的樂感,對音樂的節奏感,特別是對譜的認識及視唱能力的培養是越早越好。

在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光讓孩子用歌聲來表達對歌曲理解和感受,還用自己的動作、表情、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這樣更能體會音樂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孩子的能動性,支持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説,我在教學《小動物説話》一課中,有的孩子能唱的很好,表演的淋漓盡致。而有得孩子不能準確的唱出歌曲但能很好的表演歌曲,難道你能説這孩子不好嗎?在這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我穿插了譜的教學,雖然國小一年級不要求孩子能識、唱譜,但我個人認為:在國小孩子剛接觸音樂時就能進行譜的教學,並且能視唱簡單的曲譜大有利於以後的音樂教學。不光能加強識譜的能力,還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對音樂的理解。比如,教學《閃爍的.小星》一課中,我就要求孩子能視唱曲譜,在整個過程中採用了聽唱、接唱、視唱三個環節,孩子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無形中教給了孩子識譜的能力,並不覺得乏味。

在三年級的教學中,我加強了培養孩子識譜的能力。根據本冊的要求,孩子能基本能完成八個基本音的識、唱。在琴的反覆視奏過程中能比較好的掌握節奏,視唱節奏比較簡單的旋律。

譜的識、唱對1、3年級的孩子來説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了,但是我的六年級的孩子問題就比較大了,他們不喜歡唱譜覺得很是乏味。我想他們的反應是正常的,因為他們以前沒有譜的認識,沒有譜的正音工具,沒有真正的調動他們學譜的積極性。現在,我在音樂教學中不光要對孩子理解音樂的能力進行培養還要給孩子們補充基本的音樂知識,還要儘可能的提高孩子們的音準,這樣才能比較全面的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

所以説,越小培養越能比較好的掌握。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2

為改變課堂上一言堂現象,改變重獎不重教現象,改變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現象,我校走出一條適合我校教學之路,學習和借鑑洋思中學,x中學教學改革經驗,學習實踐中,我們全體教師表現腳踏實地,明確目的和意義,通力合作,效果十分可觀,下面談一下本人半年來學習洋思和x教學經驗的實施和體會,以便更好促進教學工作。

教學中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強化學生自學習的內驅力,促成學生在課堂上三動:動腦,動口,動手。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揚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各種本領,讓學生主動投入緊張的學習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課堂上讓學生劃分學習小組,選出組長,便於展開兵教兵,合作學習策略,課前教師集體備課,確定知道學生自學綱領,首先提出本課學習目標,提出自學綱領內容,首先將本課基本知識點以填空題等方式表現出來,難度設置要小一點,便於學生自學掌握,題目表現形式,與期中期末試題型接軌,還要有自學效果自饋,預計到學生通過自學將基本知識點掌握之後,適時設置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通過自學與交流合作的形式來解決,即"兵教兵"把這些重要問題在課堂上分給各學習小組解決,之後教師點撥,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展示狀況進行調空,針對學生展示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及時機智處理,學生對自學的回顧,對內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問題,以各種形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最後有當堂訓練,擬檢測題,檢測已學知識是否已經瞭解並掌握,拓展知識面,提高能力。

教學中使我們意識到,學生比以前樂意學了,教師比以前樂意教了,師生的思想得到了統一,得到理解學習洋思和x中學教改經驗的目的所在,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理解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給學生帶來的好處,樂意接受改革,樂意改變自己,使自己的成長得到發展,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學習動機得到了激發,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得到了衝破,拋棄了課堂上的滿堂灌和教師講學生聽,運用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壓抑的狀態中解放出來,獲得了主體地位,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中,變成了學成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過程,變成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過程,以競賽,檢查,試題,評比等方式嚴格訓練,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頑強意識,高度負責的精神。

教學模式的效果和成效非一日之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需好長一段路可走,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是我們的宗旨,引導學生大膽思考想象,激活思維,開啟心智,提高實踐能力,使我校的教育工作再創輝煌。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3

經張希龍校長的推薦,在反覆拜讀葉瀾先生的《不能把基礎教育改革的希望,全部寄託到大學聯考改革上》一文後,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切切實實地體會到,教書育人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職責,更是一個關乎社會,家庭,人生的命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名教師用一生去探索的領域,只有不斷探索,思考,前行,才會有我們教育生命的成長。葉瀾先生在文中提出一些關於教師成長和認知的觀點,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唐建新老師曾説:“不要只是不停地奔跑,還應該適當地停下來沉思,通過寫作、整理和反思,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

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只滿足於陀螺似地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一刻不停地工作,機械般的“奉獻”,而不進行思考,那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他的教育教學水平就不會得到提升,他的數育就是蒼白的'。對教師來説,“教而不思則滯”,因此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發達國家,就己開始把教學反思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通過對一節課進行總結,分析,不斷糾正餅誤,對自身的故學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清醒的認識,形成有己的教學風格。

思後方知教之法。教師從事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機與思想的學生,教師的工作不是把知識從個人或書本中複製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動的消化與吸收,因此,教師不但要“思考教材如何教”,還要思考“學生如何學”,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方法,用不同的鑰匙開不同的鎖。

思後方知教不足。俗話説“全無足赤”。儘管我們對每一節課都做了精心的設計,但教學不是演戲,我們的學生也不是演員,教師不可能預設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因此,我們只有對自身的教學實踐不斷思考,才能從中發現教學設計中的不足,揚長避短,不斷進步。

思後方知教之本。教師只有善於思考,才能在紛繁複雜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探觸教育的真諦,才不至於在實踐中似盲人摸象。

思後方知教之變。教師只有善於思考,才會發現實踐中的不合理、不科學之處,才會不滿足於現狀,激起教育的詩情,不斷開拓創新。

思後方有教之魂。只有不斷思考,才會釐清教學的靈魂,形成獨有的教育思想,才會把呆板的知識變成點燃思維的火炬,而不是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的跑馬場,才不會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鸚鵡學舌,跪着數書。

只有會思考的教師,才會教出會思考的學生。一個教師的思考不應只是簡單地分析過去,總結得失,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態度探求教育的規律,思索教育的真諦,然後在實踐中改變自我、指導未來,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4

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豐富的信息處理活動,拓寬了學習世界,讓學生感受到信息社會、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強了學生對信息活動多樣性和信息處理創造性的理解。每節課以信息活動為重點,創設情境,引出任務,提出設計思路,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信息資源,在完成作品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幫助,完成作品後設計交流活動。每一項信息活動都包括信息收集、獲取、處理、表達和傳播等環節

首先,在對信息技術的理解上,把握信息技術的工具性。

信息技術是學生認知和信息處理的'工具,必須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結果。從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計算機是我的新工具,下面的內容都體現了這種認識,讓學生知道計算機是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信息技術的學習也融入到綜合活動中,涉及多學科的知識,設置多種課題,讓學生在綜合活動中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形成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在學習活動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體現人類文明成果。

教材注重人文與自然,選擇適合中國小生成長、體現時代精神、傳承人類文明的論文作為綜合信息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涵蓋了社會探究、科學探究、人與自然、自我意識。都是發生或正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或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增加教材的親和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方便學生順利進入課程。

三、在學習和教學方式上,倡導自主學習、自主創造,引導和鼓勵學生體驗信息技術知識的發生和發展。

提倡實行多元開放的評價,摒棄傳統的固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拒絕教師的單一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和創造,發現他們的進步,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感到成功,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努力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和不同的發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5

一、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學生勤於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動耳,為他們設置種種參與實踐鍛鍊的情境,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只有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身體驗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才會不斷得到提高。另外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對摸得着、看得到、聞得出、覺得到的極易掌握。針對此特點,在《空氣》這個模塊的教學中,為了扭轉學生總認為空間是什麼也沒有這一思維定勢,我設計了看、摸、聽、稱等幾個環節。首先是感受空氣的蹤跡,我讓學生每人拿一個塑料袋來回甩動,一會兒工夫,袋裏就裝滿了氣。再讓學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開一點,靠近耳邊,擠壓袋內空氣,聽聲音。再裝氣,用牙籤扎一個小孔,壓入水中觀察。就這樣,依靠視覺、觸覺和聽覺,學生就樂意接受空間存在着空氣,空氣會流動這一事實。在課外延伸活動中,我又給學生布置了個小任務,讓學生回家用鐵絲做個平衡器,兩端分別掛上空塑料袋並使其平衡,接着取一端的`袋子裝上空氣再稱,這時你會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帶到學校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帶着問題回家去做實驗了。第二天來校,興奮的告訴大家平衡被破壞了。原來是空氣在搗鬼。這一實驗,使學生又明白了原來空氣是有重量的。這一教學設計,既降低了知識難度,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新知的探究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實驗中要讓學生享受快樂,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具體、形象、生動、有趣是科學實驗課的主題及生命。只有科學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並投入其中,達到寓教於樂、啟智於動的目的。五彩繽紛的科學實驗要讓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倍增,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科學實驗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不斷的享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一個個小實驗中,不斷的探索,解決了一個問題,又會碰到一個問題,推動着學生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三、在實驗中要注意發揮個性,讓學生有創造的機會

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動夠。即動手做夠,動口説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才會有進步”,注重讓學生自由發揮,觀察到什麼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願意,因為這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因此作為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學生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説夠。另外,還要注意在實驗中讓學生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學生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實驗,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為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學生不斷髮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實驗的過程。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16

實習生活已經度過了兩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裏,對於教學,我有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是在講課時將是本身要注意講課的細節,這既包括了教師自身對專業知識講解時的用詞。老實説的話有時候只是一帶而過,可是你不知道哪一個同學會注意你的那一句話。就可能給學生帶來理解的偏差。如果我們備課講課時注意了自己説話的方式和用詞,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書寫板書時既要注意板書的工整,又要達到板書的作用。讓學生一抬眼就能夠清楚地知道本節課的重點,看着板書就可以把本節課整體思路理順。

然後是提問的技巧,在課堂上提問時,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在書中很明瞭的問題,但是不能所有問題都是那麼簡單明瞭的。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讓他們自己動腦子去思考,或者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説出答案。這樣的提問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最後,這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老師備課時的角度問題。以往老師在備課時總是想着自己如何上好這一節課,可是卻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與接受能力。我們也都當過學生,想一想自己做學生時上課的感受。所以備課時多想一想學生他們想怎樣接受這節課。如果能與學生的想法相融合那麼課哪有不成功的呢。

怎樣上好每一節課,是整個實習過程的重點。在聽課前,認真閲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如果是習題課,則事前認真做完題目,把做題的思路簡單記下,並內心盤算自己講的話會怎樣講。聽課時,認真記好筆記,重點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思想及與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時注意學生的反應,吸收老師的優點。同時簡單記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師為什麼這樣講。

作為教師坐在班級中聽課的時候,感覺真的不一樣,45分鐘都過得特別快,轉眼間的事,我覺得特別神奇,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在作為學生的時候就覺得45分鐘真的好漫長,其實也就是用沒用心的事,所以,在學生時代沒認真的在現在這段時間裏我都要聽回來,也算是彌補一下遺憾吧,努力跟着老教師學習,也會跟着新老師交流思想,會成長的,只要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