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于丹講座觀後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于丹講座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于丹講座觀後感

于丹講座觀後感1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牀,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父親對他説:“你以後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於是,他每天都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後,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後來,父親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於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後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髮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説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聽從爸爸媽媽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 見人誇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後我們應多聽於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講座觀後感2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

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四、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説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歎為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温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

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裏!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今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于丹講座觀後感3

今天,我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如何培養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于丹老師舉了一個生活的事例: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女兒過於寵愛,導致女兒從小缺少自理能力。有一次,母親不在家,女兒口渴了,去打水,卻不小心把手弄傷了。

聽到這裏,女兒連打杯水都能燙傷手的原因了嗎?就是因為媽媽對她過於寵愛,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有過這種經歷。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是媽媽幫我收拾書包,我從來沒有自己收拾過。有一次,媽媽回老家了,是爸爸送我去學校,而爸爸又是個大手大腳的`人,沒怎麼幫我收拾。結果,去學校後,才發現很多東西都沒帶,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從那次以後,我開始學會讓媽媽放手,儘量讓我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上一年級之後,我都會自己扎頭髮了。現在更不用説了。

同學們,相信你們的爸爸媽媽也會對你們有過度的寵愛,你們也應該請他們放手,讓我們從國小會自理!

于丹講座觀後感4

今天早上的七點十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問題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個有孝心,孝敬長輩,尊重老師,關愛他人,對學習對社會有責任心。然後才是學會學習。

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表現,而且是其終身學習品質的不可或缺的組成。所以,從今天起,我會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恆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講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時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關係,那麼他便容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反之則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心裏留下陰影。”,這讓我意識到和父母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希望從現在開始,多和父母溝通,注意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進之間的瞭解,增進感情。

觀看完于丹老師《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後成為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責任心,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人!

于丹講座觀後感5

今天上午八點,我看了于丹博士導師主講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孩兒,能有什麼感受呢?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為四講,我總結起來就是四點:樹立目標;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講和第四講。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説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蜕變的開端。蜕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于丹老師指出的現代兒童的主要病症,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于丹講座觀後感6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國小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爸爸媽媽,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箇中國小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爸爸媽媽,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裏説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説,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

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于丹講座觀後感7

今天,在學校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黑龍江衞視少兒頻道播放的《于丹講座》,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聽了之後想到了許多……

于丹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她的講座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很親切、舒服的感覺。她向我們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還舉了好多生動的例子:如胡蘿蔔、生雞蛋、和幹茶葉的實驗,孔融讓梨等小故事,讓我們更容易地領會其中的`道理。聽過講座之後,我突然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美滿、安逸!因為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心裏的一塊寶,要什麼,家長就給什麼,從沒説過一個“不”字。可是我們卻不懂得感恩,甚至認為這是天經地儀的事,更別説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數時候還任性地惹父母生氣!

這個講座讓我突然間長大了,懂得了很多。看着父母每天為我們操心,白髮漸漸出現頭頂,皺紋也刻上面容,心裏感覺一陣酸楚,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回報父母,讓他們天天開心。現在我要對我他們説:“爸、媽,我長大了,可以體會你們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現在起我決定要好好孝敬你們,讓你們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于丹講座觀後感8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牀,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説:“你以後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於是,他每天都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後,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後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於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後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髮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説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見人誇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後我們應多聽於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于丹講座觀後感9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國小《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是我完美了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自己的人生!

于丹教授是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説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煉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是人歎為觀止。

孝是什麼?于丹教授用一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孝就是當父母老了是去陪他們。那個寓言中的樹就如同我們的父母,用他的全部來成就我們的一生。但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在他們老時我們能陪在他們身邊。

人一定要有人際關係。在300個國小生中,有百分之五十點七的同學因缺玩伴而獨自一人在家玩電腦、看電視;百分之十三點三的同學喜歡喝保姆、家長等長輩玩;百分之三十六的同學沒有固定的朋友。在生活中,人一定要有朋友,不能在別人心中扮演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感恩,其實並不是那麼難做到,我們只要學習好,晚上在家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對大自然的感恩你只要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植樹節那天抽點時間和家人一起去植樹,這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回報。

通過看于丹教授的講座,我明白了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大點:孝,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感恩。

于丹講座觀後感10

《感恩教育》的內容很貼近我們的生活,于丹老師講解的也很透徹,不僅教育了孩子,也給我們家長帶來了許多啟示。

節目中講到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孝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現在每個家庭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餓着了,凍着了。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辦,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又哭又鬧,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更別説弄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些小典故了。我覺得做為父母除了要對孩子進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應該言傳身教。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裏對家長有一句話: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你什麼都不用説,就是做出樣子來。當別人幫助你時,你微笑地説聲“謝謝”;當別人困難時,你主動伸出你的雙手;要讓孩子知道孝順,光説沒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當着孩子的.面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孟子説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這個道理。

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們得到很多物質上的東西,但在精神上卻缺失了最根本的東西,為什麼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國學誦讀”,這是一個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于丹講座觀後感11

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我們孝心的故事。現在的我們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説:““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説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仁的含義。所以説我們要多交朋友,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我們的自信、自立、自強。我們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出來。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爸爸媽媽的事情還可以問問我們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

只要我們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都是最棒的。

于丹講座觀後感12

今天有幸和兒子一起觀看了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的關於《中國小人格教育》的講座,看後感觸頗深。

講座中我認真學習了于丹剖析的《論語》中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她讓我從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的,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我們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解惑的,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着想,在自己的課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讓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説:“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是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掃個地家長都要找老師論論理,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但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孩子禮儀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

于丹講座觀後感13

細細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能感受到師友的愛;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社會上處處都是愛,生活中處處都有感恩。愛是親情,愛是友情,愛是真情,感恩是人類永恆的美。

迎着清晨的微風,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講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看完這場振奮人心的感恩講座,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規範了自己的行為,提升了自己的修養!

當你,放學回家,一進門,發現媽媽已經為你準備好一桌可口的飯菜;當你為一個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師精妙的啟發點播,;當你跑得氣喘吁吁追上一輛公交車,司機把已經關上的車門重新為你打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你在意嗎?你動心過嗎?

事雖小,但體現了人心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愛,我們被感動,我們陷入沉思,但僅僅是這樣就足夠了嗎?我們被感動,就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關愛他人,孝順父母,而這,通過行動展現。要時刻把他人當成天使,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在學習的同時,也應顧慮生活,多學、多做些家務,多為父母、老師、長輩着想。

自立、自信、自強、挫而不折,勇往直前。這些優秀品質是我們不可沒有的,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決定着我們的成敗,我們只有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這些品質的人,自己才能更優秀,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鑄就一生的輝煌。

腳踏實地,把握機遇,這是勇者的選擇。

常懷感恩之心,這是,更是一種境界。

于丹講座觀後感14

看了于丹教授演講的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視頻,我受益匪淺。

作為孩子的.家長,平常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我對她挺嚴格的每次她一放學回到家,我總是先問他做業有沒有寫完,寫完了有沒有檢查。而在生活中,也總是將她捧在手心裏,把她當作掌上明珠。但,今天看了于丹教授的演講,舉了外國家長的例子,我很慚愧。她説,外國家長在孩子成人禮後就對他實施獨立計劃,而中國家長呢?我們總是害怕孩子累着了,傷着了,一點家務都不讓她做,導致他現在什麼家務都不會,這讓我們很是煩心。“放手才是愛”,這句話沒錯,中國家長從此都要與外國家長看齊,學會放手,學會信任孩子。

另外,教授説過,我們不能逼迫孩子幹某件事,要挑孩子喜歡的事讓他去做,這樣,他才有信心做好,做美觀。

最後一點,中國家長仍然做的不合格,做的不如外國家長。這件事是什麼呢?就是外國孩子在比賽時,他們的家長都會去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氣。這些看似很普通的舉動,我們卻沒有。而且,為孩子加油打氣的這些舉動,最能讓孩子在比賽中發揮到極致,這會讓孩子對比賽更有信心,更積極。即使最後比賽失敗了,他們也能從與父母的互動中得到快樂。會增強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所以,從今天起,我將會多抽空陪她,不會讓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在生活中,我也會讓他獨立,不再溺愛她。我相信,在我的悉心陪伴與鼓勵中,他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于丹講座觀後感15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國小生感恩教育》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可我們是怎樣對待我們的父母的呢我們只明白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我們不僅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個性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着,為班裏的事情操心着,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