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彙總6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彙總6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這個季節不會春暖花開,但我卻想面向大海,因為記者夢我做得太長久了,腳下堅實的土地已給了我力量。

曾經我是一名教師,想着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為友,但夜深之時,總感覺有種未曾有過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變、去嘗試。正是這種力量支撐着我在繁重的教學之後,每晚與孤燈相伴,在本科畢業多年之後,我坐進了嚮往已久的復旦課堂裏。早已不再年輕的我為了練好口語,將小石子放進嘴裏,所以當我在烏鎮用流利的英語採訪外國遊客時,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當初很多人不解地問我:當一名教師不是很好嗎?放棄一切重頭開始值得嗎?如今依舊有很多人問我:放棄上海的一切,回到這裏,會後悔嗎?我只想説,對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補償;對事業,我有足夠的信心,在xx晚報這個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紮實的立足點。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對於記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嶄新的。每天一睜開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個未知的一天,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樣出門,找選題、想角度、做採訪、寫文章,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中斷、都有不可預料的情況出現,我必須時時打起精神來應對、解決,也許辛苦就在這裏,挑戰、誘惑也在這裏。當一天結束時,我會回想着對自己説:還行,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採訪完成了,我為報道找了一個很好的角度。發現自己對苦難還會感動,對不平還會憤慨,對英雄還會敬佩。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出現,每天出門都有無數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記者,才會讓我永遠與麻木無關,永遠與年輕相鄰。我希望當一切結束時,我也能對自己説:還行,我在記者這個行當裏幹得不錯,我寫過的幾篇報道至今還有人記起。

喜歡做一名記者,只因為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媒體年代裏,信息已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已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採集者,這早已不是我們的第一要責,我們都應該是理想主義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這個媒體年代裏,地球村早已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關注着巴以衝突,談論着禽流感,比較着卡米拉與戴安娜的風度,卻常常忽視腳下的土地、身邊的民眾,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只有藉助於媒體的力量,才能將他們的聲音放大,用我們手中的話語權傳遞他們的聲音,是我們共同的理想。所以,我從xx早報來到了xx晚報。在早報做財經新聞的時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級酒店,採訪的對象不是有錢的,就是有權的,卻發現感動已離我越來越遠。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從這個城市角落裏升騰出來的新聞:凌晨四點掃大街的環衞工、覺海寺前那張哭泣的小臉、福海雲天見錢不眼開的打妹、府南花園那對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婦,都讓我有種踩在地面的感覺。

晚報從創刊至今只有十年,從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許我們的聲音還很弱小,我們的步履還不沉穩,但我們一直睜眼看着這塊土地,年頭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因為我們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遠。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來自於我身邊的故事。

就在19天前,湖南多地遭受到暴雨的襲擊,我們常寧也沒能躲過這一劫,暴雨造成洪水氾濫,但在滔滔的洪水中,我看見了一種精神:那是熱愛、責任、擔當,是義無反顧。

19天前,在那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中,我看見一個美麗的身影,一個扛着攝像機的美麗身影,在她的身上我真真切切地看見:那就是熱愛、責任、擔當,那就是義無反顧。

她叫曾娜,一個10歲小女孩的母親,常寧市廣播電視台新聞記者,我的同事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熱愛就是風雨中的彩虹_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那一天,我看見她時,是20xx年7月2日早上8點。她就站在遭受內澇的泉峯小區的洪水中,污濁的洪水已經沒過了她的膝蓋,並且水位還在不斷上漲。洪水來勢兇猛,還來不及轉移的居民只能儘量待在地勢較高的樓層等待救援,駕駛衝鋒舟的民兵已往返多次,對受困羣眾進行緊急轉移。

在水位即將淹到一樓窗頂的時候,一名受災羣眾正用一條寬布帶綁在一名小孩身上,眾人齊力將小孩從二樓陽台送到下方接應的衝鋒舟上。而這一刻,曾娜正站在被洪水淹沒的窗台上記錄這驚險感人的畫面。當一股水浪打來時,她險些跌倒,但她的第一反應卻是護好手中的攝像機,繼續用鏡頭捕捉現場救援的一幅幅感人畫面。

曾娜姐身子嬌小,四肢瘦弱,每次一個人扛着好幾公斤重的攝像機和三腳架外出採訪,總顯得格外吃力。在7月2日這一天,她的專注、她的堅毅以及散發出的責任感,讓人感到她就是一名衝鋒的戰士!她採寫的《城區內澇緊急轉移受困羣眾》第一時間在央視新聞播出,讓常寧防汛救災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作為防汛抗災報道的功臣,她也受到了市宣傳系統及台裏的表彰。

就在台裏舉行表彰活動的那天晚上,我發現娜姐越發瘦弱黝黑,透着一種隨時能被風颳倒的虛弱感。當時我想這或許是持續奮戰把她給熬壞了,但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居然是懷孕了!懷孕兩個月!也就是説在7月2日抗洪搶險的危急時刻她就已經有孕在身了!

這是一個好消息,可我們得知的第一反應是驚訝更是後怕!您可能不清楚7月2日那一天的水位有多高:最深處已經能淹沒到一個成年男子的頭頂,而坐在救援艇上還要捕捉救援畫面,可能一不留神就會栽進洪水中;您可能不清楚當時的水質有多髒:那是城市下水道倒灌的污水,是各種生活污水的混雜,裏面含有各種細菌各種病毒,甚至是動物屍體!而實際上,就在當天,我們台前往一線的記者好幾個都沾上毒氣,腿上、臉上至今還長滿水泡,這樣的條件下對身強力壯的男子來説都是一種挑戰,更何況是才懷孕兩個月的孕婦!後來我問娜姐:那一天你就沒感到不舒服嗎?她笑着回答:整個神經都拴在了抗洪搶險上,哪還有精力注意別的事情?

其實,進入媒體行業工作之前,我一直認為記者是伸張正義的勇士,是神氣的代名詞,可是工作後我才發現記者其實就是一個白加黑五加二的職業:起早貪黑、日曬雨淋、風餐露宿,這些詞形容記者再精準不過……這也讓我偶爾迷失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堅持。但是,娜姐一句簡單的話卻讓我幡然醒悟。她説:幹哪一行都要心懷熱情,特別是我們這行!

是的,一個人必須發自內心的非常熱愛你所從事的事業!如果有了熱愛,當然會有夢想和願望;如果有了熱愛,肯定會給自己定一個又一個目標;如果有了熱愛,絕對有辦法把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不管面臨的困難有多大,永遠都不會輕言放棄。所以,在這裏,我想説:因為愛,才有義無反顧的執着;因為熱愛,才有孜孜不懈的大義情懷。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幾天,這句歌詞一直在我的耳邊迴響。洪水風雨中,那個佇立的身影也一直在我眼前浮現,我彷彿看見在洪水退去的天邊正掛着一道絢麗的彩虹,而彩虹下的她是那麼高大、那麼美麗!

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很多人都喜歡西藏,那裏的天離我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裏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讓人感動,他們擁有蔚藍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

但有個孩子告訴我,他最討厭拉薩的太陽。他説,他眼睛裏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樹是黑色的”。他指着遠處的布達拉宮説,“那只是一個輪廓”。他叫多吉,是20xx年我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偶遇的一個少年。他的眼睛渾濁,患有嚴重的白內障,今年只有16歲。分別時我把太陽鏡送給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緣起於一位名叫靜靜的聽眾的來信。信中她提到了一個有“絕活兒”的小姑娘達瓦——她可以閉着眼睛燒水做飯。為什麼要學這種危險的“絕活”?用達瓦媽媽的話説,以後孩子的眼睛可能會不太好。這個“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內障,這是西藏牧區普遍的病。

於是,我們踏上去往西藏的路。與以往不同,這次與我同行的還有醫生。抵達西藏後,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去走訪當地醫院,另一組尋找信中的小女孩達瓦。

驅車8個小時,我們抵達了那曲。陽光下,小達瓦總是皺着眉頭,眯着雙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兒都由母親獨自承擔,因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問達瓦:“現在媽媽還讓你們練習閉着眼睛做事嗎?”她很認真地點頭,得意地説:“早就學會了,從門口到桌子6步,從桌子到廚房11步……”一邊説着,一邊跑去廚房,抱了一個熱水瓶出來。在桌子前,小達瓦閉着眼睛,熟練地搖晃熱水瓶。她的小手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拿起桌上的一個茶杯,開始往裏邊倒茶。我不敢貿然打斷她,怕驚着她,燙了手。從她那雙不知道被燙過多少次的小手裏接過滾燙的酥油茶,我難以嚥下。

但達瓦的媽媽好像對這些已經習以為常。她説,讓孩子練習閉眼乾活,是怕有一天會像爸爸和哥哥一樣看不清東西,影響生活。

母親的話和那杯熱茶都很燙,燙到了我的心。難道這裏的孩子們註定只能默默接受這種命運嗎?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達瓦會變成看不清布達拉宮的多吉!

那些天,我們走訪了很多家庭、學校和醫院,孩子們的眼病情況比我預想的還要糟,因白內障致盲的現象很普遍。

西藏衞生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西藏白內障發病率為14.6%,比內陸地區高出了將近60%,僅西藏就有近80萬的孩子面臨眼病威脅。

回到北京後,我們協調醫院等各方資源,商討調研救治方案。20xx年6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家單位發起了“愛目行動”。截至今年8月,14個月的時間,我們去了西藏、青海、雲南、貴州等6個高海拔地區,對5000多名孩子進行眼科義診;《海陽現場秀》的聽眾捐款數百萬元,累計捐贈12180個“兒童視力保護包”。從今年開始,我們陸續把那些患有嚴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進行手術治療。

有人問我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義,看見他們能在該體會快樂的年齡體會到快樂就是意義。還有什麼能比還高原孩子們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義的事情呢?當多吉們夢想實現的時候,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愛要讓你看見!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我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還不到一年的大學生,我叫晏XX,現就職於xx電視台,我演講的題目是《新人、新崗、遇新事兒》

事情還要從20xx年説起。打小在城市裏長大的我,特別愛乾淨,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有一個願望,以後參加工作了,別的不説,工作環境一定要好。到了台裏之後,有獨立的辦公桌,有自己的電腦,屋子裏還有空調,更難能可貴的是,台裏的領導、同事都對我這個新人倍加關照。軟硬環境都這麼好,夫復何求呀!於是,我就在這安逸舒適的環境裏每天錄稿、出鏡,偶爾出去採訪,順便跟着記者溜達溜達,看看廣袤富饒的盤錦大地,這小生活,多好!

滋潤自在的小日子就這麼一直過着,一直到了20xx年的11月29號,這天和往常一樣,穿戴整齊的我早早的來到了單位。剛進屋,台裏的一位記者跟我説:“走啊鏡濤,跟我出去採訪呀?”我心裏一想又能出去溜達了,就説:“走着”。幫忙拿着機器就上了採訪車,跟着老記者下鄉去了。忙活了一上午,中午剛吃完飯,略帶睏意的我,問道:“鄭哥,咱下午去哪呀?” “養鴨場”鄭哥答道。

一聽養鴨場,大家猜我怎麼想,當時我就想,這一定是一個既有麻辣鴨脖,又有麻辣鴨舌,還有麻辣鴨腸的地方······想到這兒,睏意全消,嚮往之情湧上心頭。

但我還是佯裝淡定的回答道:“哦,咱啥時候去呀?”鄭哥説:“時間緊,現在就去。”我心中暗喜:“鴨脖,我來了。”

可當車拐個彎進了養鴨場之後,我當時就傻眼了,心馬上就涼了半截兒。鴨脖、鴨腸、鴨舌一樣都不少,可···可都在那一隻只活鴨子身體裏裝着呢。當時正好有輛貨車在裝鴨子,看裝鴨子的工人嫻熟的“一手掐倆脖”,四隻鴨子就被扔上了車。伴隨着冬天的大北風,漫天的鴨毛,就跟那下雪似的,不過絲毫沒有漫天飄雪的浪漫,只有隨風飄散的陣陣惡臭。此時此刻的我,一邊哀歎鴨子命運的悲慘,一邊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天真。可來都來了,怎麼辦?祈禱趕快完事吧。

忽然,鄭哥喊道:“鏡濤啊,跟我進棚裏來”我心中暗想,終於不用忍受鴨毛滿天飛了,二話沒説,拿着三腳架就跟進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已經來不及鄙視自己的無知了,走進鴨架的一剎那,一股股熱氣裹挾着一種難以形容的臭,撲面而來,中午剛吃過的美味開始一個勁兒的往上反,我儘量在和自己的胃抗爭。由於室內外温差大,眼鏡上了霜,鼻子和嘴還都不敢出氣,我只能呆呆傻傻的站在門口。

這個時候,鄭哥再次叫醒了我:“鏡濤啊,你往裏走走,抓只鴨子和那大哥一塊看看,咱拍個畫面。”

我愣了一會神兒了,養鴨場的大哥似乎看出了我的猶豫和顧忌,就主動抓了一隻鴨子,見此情形,為了完成採訪任務我強忍着噁心,湊了過去。拍完這組畫面之後,一直忙碌着的鄭哥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説道:“鏡濤啊,你出去等我吧”當時我恨不得借倆腿跑出來,在瑟瑟的北風中,也顧不得漫天鴨毛,大口大口的呼吸着還算新鮮的空氣。

緩過來的我,透着門縫看鄭哥,他一手扛着機器,一手拎着三腳架,一樣沒有防護措施,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來,他也難以忍受,但他還是盡心盡力的認真拍完每一個畫面。再看鴨架旁的飼養員,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環境。

記得在學校期末考試答題的時候,有一道題恰好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當時我曾經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首先應該成為一個人,一個能沉下身子,貼近羣眾的人。”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整日與鴨子相伴,對我所謂的惡臭習以為常的人,不正是我們的羣眾嗎?而我今天的所作所為,卻違背了當初捲紙上我寫下的話。想到這裏,我再次走了進去,第一次在惡臭中開口説話:鄭哥,我幫你拿三腳架······

雖然時間過去很久了,但這卻是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那天採訪結束後回到單位,照着鏡子擇下頭髮上的鴨毛,聞着羽絨服上散發着淡淡的臭味,我並沒有抱怨,我為自己感到高興,我戰勝了自己,挺了過來。並且我又有了一個新的願望,我要做一個貼近羣眾的人,貼近生活的人,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做一名優秀的新聞人!

謝謝大家!

xx縣電視台 晏xx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提起我的女兒,今年已經十一歲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樣,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一切都源於那年冬天的一次採訪。

記得那天接到一條新聞線索,説是鹽湖區金井鄉衞褚村有一户貧困家庭,家裏有個患心臟病的女孩需要幫助。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叫相亞歡的小女孩,她在教室裏顯得是那麼的“特別”,因為她的皮膚是青紫色,尤其是嘴脣更是有些發黑,只有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是那麼的炯炯有神。課間休息,同學們都跑到操場上快樂地玩着遊戲,可是相亞歡卻靜靜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樹旁,遠遠地看着同學們,眼神裏全是嚮往。這是因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隨着年齡的增長,心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果再不及時救治就會有生命危險。現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連走路都成了問題,每走兩步就需要蹲下來休息。在採訪中,相亞歡的爺爺還告訴了一個讓我吃驚的消息,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裏打工時撿到的一個棄嬰。亞歡是個非常聰明乖巧的孩子,她對學習非常執着。家裏沒有寫作業用的書桌,她就把兩個小板凳疊在一起,趴在並不平整的土炕邊上,一筆一劃地認真完成着作業。由於家庭貧困,小亞歡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裏的好心人給的,天熱的時候給薄的,天冷的時候給厚的,就連學習用的削筆刀也是同學借給她的。

採訪時,我問孩子的最大心願是什麼,她告訴我説長大後想當一名老師,或許是孩子覺得這個願望太遙遠,説完後她低着頭沉默了。

告別亞歡一家人的時候,我無法平靜自己的心情。兩位善良的老人再窮再累,都能把孩子養到了上學的年齡,可作為一名記者,我怎麼能夠眼睜睜看到一個花骨朵還沒有綻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裏,趕完這篇新聞稿已經是凌晨四點鐘了,我滿腦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網查閲了大量關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資料,看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沒有想到,在節目播出後的第三天,運城市急救中心打來了電話,在詳細瞭解亞歡的病情後,他們表示能治好亞歡的病,並且全程免費。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説話也語無倫次,電話裏只會重複地説着“謝謝”。隨後,我們把相亞歡接到醫院接受全面的身體檢查,由於相亞歡的病情複雜,專家們經過多次的研究討論,終於確定了手術方案。

我清楚地記得12月24號,手術定在這天上午的十點開始,這次手術或許會是亞歡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在手術前,她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牀上,低頭撥弄着手指。我走過去問她怕不怕,她沒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問我説:“阿姨,手術做完了可不可以帶我去逛公園?他們説那裏很好玩,我沒有去過,我很想去那裏坐船。”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心幾乎都要碎了。我強忍着眼淚説:“當然可以啊,公園裏不光有船,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會帶你去!”她很開心地笑了,可我卻哭了。

通過兩次成功的心臟手術,如今的相亞歡已經徹底擺脱了病魔的糾纏,她現在已經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了。按照我們的約定,我帶她去了公園,專門坐了她夢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別高興,完全恢復了小女孩天真爛漫的天性。在這五年之間,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亞歡最快樂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裏住一段。

去年春節,我把亞歡接到家裏過年。晚上睡覺前她好像有什麼心事一樣,猶豫了半天開口對我説:“阿姨,我想給你説件事,以後我可以叫你媽媽嗎?”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説什麼好。我問她為什麼,她説我沒有媽媽,你像媽媽一樣對我好,我感覺你就是我媽媽。聽完後我緊緊地抱着她,這個孩子又一次讓我流淚了,在我的心裏我默默地認可了這個女兒。

每次看到同齡的孩子,都會想到我的女兒相亞歡,想着她也在愛的陽光下快樂地成長,我的心裏就十分欣慰。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的媒體人,我常常思考着: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由此聯想到功夫影星李連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他的答案只有一個字:愛。我在這裏要説的是,新聞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大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正是因為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開滿愛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會因愛而創造奇蹟,收穫夢想。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我是 號選手,我演講的題目是《鋼城華麗蜕變的美好記憶》。

攀枝花——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歷經五十年的滄海桑田,這座“鋼城”正以飛一樣的速度開啟“釩鈦之都”的華麗篇章;“孝敬爸媽請帶到攀枝花,最好在這裏安個家”,這句話,讓中國陽光花城傳遍全國的各個角落。

是誰讓這座堅硬的鋼城開啟柔美的蜕變之旅?今天的演講活動與記者有關,您是不是在質疑:不會是記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沒有總結錯的話,應該是黨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誰將這一華麗的轉變真實地記錄、真誠地報道?沒錯,是記者。

就在剛才,傾聽了幾位同行精彩的演講,我對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而感動。他們都是鋼城蜕變中的真實記錄者,而作為一名年輕的記者,我很榮幸,在鋼城美麗的蜕變之時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陽光花城,讓我能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們”,見證他們與歲月之間的較量、與病魔之間的抗爭。

那是20xx年的11月26號,這個季節在我國的大多數地方已經是冰天雪地,而在攀枝花卻依然陽光明媚、鳥語花香。衝着沒有霧霾的藍天、衝着明媚燦爛的陽光、衝着豐富新鮮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區的候鳥老人已抵達攀枝花開啟了他們温暖幸福的越冬計劃。在採訪候鳥老人時,我認識了83歲的曹大爺(您看,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爺),他來自成都,這個冬季,是他第四年來攀枝花療養過冬。曹大爺患有支氣管炎,歲月的年輪讓他不得不把吃藥當做家常便飯,尤其在冬季,天氣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悶地喘不過來氣,嚴重的時候還要長期在醫院裏療養,和曹大爺的交流中,我明顯能感覺到他聲音中帶有絲絲沙啞。但他告訴我説,來攀枝花過冬了以後,冬天也可以曬到太陽,空氣還特別清新,自己的身體明顯好轉,幾乎連咳嗽感冒的藥也用不着了。不知道為什麼,聽了這些話我會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許是因為曹大爺的身體好轉,或許是因為陽光花城給像曹大爺這樣的候鳥帶來的温暖。曹大爺説20xx年的冬天他還會再來美麗的陽光花城。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時間定格到了20xx年的12月2號,候鳥老人們陸續歸巢,採訪中,我隱隱約約看到一位老人很像曹大爺,可他臉上綻放出的精神抖擻,讓我有點不敢認,我試着問:“您是……曹大爺?”“對,是我,你是那個小記者。”我高興地説:今年看您怎麼年輕了許多呢!他笑着對我説:在充滿陽光的地方生活怎能不年輕?是呀,花城在陽光的沐浴下:“天時地利人和”。在愉快的採訪交流中,曹大爺與我約好:20xx年的冬季我們又見。20xx年的冬季距離現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我很期待……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繪製了“釩鈦之都”的宏偉藍圖,迎來了全國首創的20xx中國(攀枝花)釩鈦產業博覽會暨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投資洽談會。釩博會的舉辦,使國內外的客商雲集在釩鈦之都,在與客商們的採訪交流中,我認識了來自芬蘭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這張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蘭克洛斯零件公司的總裁,他是我擔任記者以來,採訪的第一位國外友人,當時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告訴我説,他的公司與我市的釩鈦企業一直有着合作關係,此次釩鈦博覽會的舉辦,將是他們之間的又一個合作契機。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國首次釩博會在我市的舉辦,為我市建設釩鈦之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我市釩鈦企業的發展增添了一個新引擎。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真實記錄着攀枝花前進的脈搏,鋼城的華麗蜕變,讓我深刻體會到“釩鈦之都”的魅力、“陽光花城”的美妙,雖然現在的記錄會變成過去的記憶,但記憶掀起的卻是美好的未來。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