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演講稿的關鍵因素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95K

演講稿的關鍵篇一:如何達成你的演説目標,有3個關鍵

演講稿的關鍵因素

如何達成你的演説目標,有3個關鍵。

關鍵1: 從聽眾的角度出發準備講稿。

為什麼很多人的演説取得不了成功?如果你上台後發現台下聽眾並不願因聽自己的演講,他們做什麼的都有,打電話,聊天,發呆。出現這種情況後面的演講就會十分糟糕。

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他們對你説的內容並不感興趣,或者他們不知道你要講的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我們在準備演講稿的時候要站在聽眾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可以先探探聽眾的意見,知道聽眾關心什麼,需要什麼,他們對演講主題了解多少,是什麼看法,他們需要什麼幫助。當你弄清楚這些事情之後,準備的演講稿就很容得到聽眾的關注和認同。

能從聽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作演講準備,就能夠在演講的時候很快得到聽眾的喜歡,和聽眾產生共鳴。

關鍵2:你的演説方式根據聽眾的態度而變。

聽眾的態度分2種:支持和反對。

聽眾持支持態度時,你該如何達成你的演説目標?

如果聽眾的態度對你演説的主題是支持的,演説的過程就可以簡潔明瞭:直奔主題,一開始就演説他們支持的內容。比如説,從下個月開始,每個員工的工資上調25%,但是每週工作時間延長一天,經過私下的調查,你肯定員工對這個方案都是滿意的,那麼一開始你就可以從調薪講起,再講延長工作時間。

聽眾持反對態度時,你該如何達成你的演説目標?

在20XX年這年,我們國家發生了非典,非典同時衝擊了經濟環境和企業,對大多數公司和企業來説都是一場災難和損失,如果你是企業的負責人,為了維持企業的運轉,你需要在

企業大會上,向員工們宣佈每個人工資下調25%,毫無疑問,聽眾是會抱有反對的態度的,那麼你該如何開始你的演説?

如果聽眾對你演説的主題抱有反對的態度,作為演講者就應該從與聽眾立場態度相同的地方談起,首先你要找到你與聽眾的一個共同點。可以這樣開始你的演説:

今天想和大家開個會。各位在座的員工,咱們已經很熟悉了哈,你們中大多數都是招進來的,我對你們每個人剛到公司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這些年,我們風雨同舟,我看到你們每個人在不斷地進步,這個公司是我的孩子,我把你們也當成了孩子的一部分,我們是和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你們中有的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幹,有的走上了領導的崗位,還有的轉到了更高難度的職位上去,這些年,隨着咱們的進步,我們公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品的質量在提高、銷量也在提高,市場一點點擴充,公司的效益好了起來,這些都和大家這些年的努力、團結是分不開的。

但是,今年註定是有大事發生的:非典,使上至國家、小至我們的企業都經受了巨大的考驗,光咱們公司,今年損失的經濟效益就高達50%。我很心疼,相信你們也一樣。現在咱們公司遭受了困難了,這幾個月我們的收益幾乎沒有,但是沒有一天沒有支出,公司要運作下去,只能咬牙繼續。這對行業來講、我們的公司來講都是很大的難關,是我們公司上下、全體同仁都在面臨的一個難關。這個難關過去了,我們的企業涅槃重生,這個難關過不去,不光企業會倒閉,你們也將面臨失業,我當然也會失去了一切,從這裏來講,我們的立場是一致的。

我不希望這些發生:我不希望公司關閉、我也不希望你們事業,因為我相信困難是一時的。這麼多年,我們始終站在統一戰線,前年,我們的一個項目出了大紕漏,全體員工為了彌補損失,整整加了一個月的班,許多人恨不得住到工廠

裏,那之後我代表公司感謝了大家,給大家發了補貼,那次的難關能過去,這次也一樣。

所以,這次,我倡議,從我開始,所有的員工薪水下調25%,等難關過去,我們的效益上去了,我再把損失補給大家,好不好?

關鍵3:你的目的建立在聽眾目的實現的基礎上。

人是理性生物,人類的三大共性之一就是趨利避害,明確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演説的過程沒有注意到聽眾的利益,那麼你説的再好聽、再有感情也是徒勞,你的演説目的應當建立在聽眾目的實現的基礎上,先實現他的目的,再實現你的目的。

這種目的既可以是物質上的利益,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利益,甚至可以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和你對未來的美好承諾。你需要在演説中,使聽眾感到他們可以實現自己的目的,之後他們才會聽進演説,採取真正的行動。

演講稿的關鍵篇二:贏得演講比賽的一些關鍵因素

贏得演講比賽的一些關鍵因素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演講比賽的演講,學習如何贏得演講比賽。為什麼會有演講比賽呢?其實很簡單,連最無聊的遊戲,都一定要贏;贏不是全部,但贏是一切。那麼如何才能贏得演講比賽呢?除了和您分享萬能公式外,我要和您分析贏得演講比賽的一些關鍵因素。

一、如何贏得演講比賽

1、要贏,就要和會贏的人在一起;

2、找到最不可思議的競爭對手;

3、唯有最強勁的對手,才能打造一流的戰士;

4、發揮您的優勢,在優勢項目上,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5、讚美和鼓勵是最好的改造工具;

6、贏不是靠方法,而是靠決心――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

7、演説的成與敗,事前準備決定現場的表現;贏不是贏在比賽場上,而是贏在訓練場上;

8、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上台之前,要不斷地演練,最好是對着鏡子練習;

9、練習時,動作都要做到100%,演講者的能量必須是聽眾的10 倍;

10、如果您想贏,您就必須被徹底催眠。

二、演講比賽演講稿的萬能公式

1、開場白:(1)問好;(2)感謝;(3)名字

2、內容:(1)提出要點;(2)講1-3 個故事;(3)發表感言與總結

演講稿的關鍵篇三:演講要想成功,關鍵是主題要集中

教室的地上,紙屑塑料袋俯拾即是;桌椅、牆壁上,處處是同學的塗鴉,更有甚者留下了深深的刻痕;教室前的花圃草坪,花殘草折,一片狼藉對此,班委會建議開展一次主題演講活動,以幫助同學們改掉這些不良行為,並請來了温老師坐鎮。

在交上來的演講稿中,班委們挑挑揀揀,竟有籮裏挑瓜越挑越差的感覺,最後還是敲定了牛志同學的。不過,就是這個寫得相對較好的演講稿,還是不能令温老師滿意,因為,這篇演講稿雖然能針對現象,但一會兒説文明重要,大談文明的意義,一會兒憤憤地近於謾罵,説亂扔亂折等等是小人行為,一會兒又叫同學們應該做一個少年君子。幾層意義各自為政,沒有有機地統一,也就是説,主題不夠集中,這可是演講的大忌呀!

温老師以牛志同學的演講稿為例,説了自己的意見:演講一定要有集中的主題,也就是説演講應該向聽眾集中、突出地傳遞一種思想或觀點。如牛志同學的演講稿,完全可以集中在文明的旗下:文明的意義、不文明的表現、應有的文明之舉,這樣,三者組合在一起,不但交融,而且使演講的主題更集中更突出,要傳遞的思想或觀點更有分量。

班委會把牛志的演講稿複印了四份,一組一份,讓同學們進一步提意見出點子,再由牛志最後執筆定稿演講。

隔日的語文活動課上,牛志同學進行了題為《讓文明之花更鮮豔》的演講:

文明是高雅的象徵,是有修養的表現;文明是和諧的基石,是成功的後盾。在中華傳統美德的大花園裏,盛開着一朵美麗又芬芳的文明之花。可是,在我們身邊,一朵朵文明之花正在慢慢枯萎--有些同學泡泡糖隨口吐,廢物隨手丟;有些同學亂刻亂畫,課桌板凳滿身掛彩,牆壁欄杆傷痕累累;有些同學亂踏亂折,為了走捷徑,不顧小草的呻吟而踐踏草坪,為了佔為己有,不顧花朵的哭泣而折枝摘花;還有的滿口髒話,打架鬥毆,不遵守公共秩序,不尊敬師長等等,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醜陋的、不文明的,説到底,這些都是一種極端自私、沒有修養的行為,就好像長在文明之花上的一條條蟲子,蠶食着文明的花朵。

作為菁菁校園裏的中學生,我們有着保護文明之花的責任和使命,自覺行動起來,抵制不良行為,做一個文明的使者--輕輕的我來了,不碰痛桌椅牆壁;輕輕的我走了,留下潔淨的地面,不沾染綠草紅花。見到老師,一個真誠的問候;見到同學,一個燦爛的微笑這些文明之舉猶如瓊漿甘露,給文明之花澆上,文明之花會更滋潤。

做文明的人,就是有修養的人。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讓文明之花開得更鮮豔、更芬芳!

一陣熱烈的掌聲響過,坐鎮的温老師便激動地作了點評:

首先,這篇演講主題集中,緊緊圍繞做講文明的人,讓文明之花更鮮豔展開,不枝不蔓。演講既是講的藝術,更是聽的藝術,對於聽眾而言,聲音如風過耳,倘使主旨分散或是中心有多個,聽眾聽過之後便很難抓到主題,只能昏昏然。這就犯了演講主題不集中、不能給聽眾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的忌諱。對於這一點,牛志同學的演講不但成功地避免了,而且給聽眾留下的是非常集中、單一的主題。

其次,主題鮮明突出。主題集中了猶嫌不夠,還要做到鮮明突出。這是因為演講就是向聽眾傳播你的思想,申明你的觀點,是是非非何去何從都應果敢堅決地表明。這篇演講做的就很不錯,主題在集中單一的基礎上,可謂旗幟鮮明,愛憎態度涇渭分明,讓大家一聽就知道你主張什麼,反對什麼,強調什麼。

再次,主題統率材料。這篇演講稿改前與改後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先前的演講稿主旨分散,中心不清楚,一會兒這,一會兒那,聽眾一頭霧水;修改之後的演講稿則將幾則材料熔於一爐,始終圍繞着做講文明的人,讓文明之花更鮮豔這個主題來談,做到了所有材料集中表現一個主題,主題統率材料。

比如,牛志同學先是用排比與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一樣地闡述了文明的意義,緊接着指出我們身邊的不文明現象及其危害性。牛志同學隨後又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向同學們提倡了一些文明之舉,併發出鼓舞性的、催人上進的號召:從我做起,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讓文明之花開得更鮮豔,更芬芳!如此,材料雖有幾則,角度也不一樣,但都能集中指向一個文明的主題,主題統率着材料,聽眾的印象自然也就深刻了。

演講,要主題統率材料,材料集中地表現一個主題並使之鮮明突出。若如此,聽眾的腦海裏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記。